说题比赛教学设计修订稿
高中数学说题比赛教案范文
高中数学说题比赛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2.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数学说题的概念和特点;
2.常见数学说题的解题方法;
3.实例分析和题型训练。
教学过程:
1.引言(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数学说题的意义和作用,引起学生对数学说题比赛的兴趣。
2.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数学说题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数学说题的独特之处。
3.解题方法(15分钟)
讲解常见数学说题的解题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分析问题关键等。
4.实例分析(20分钟)
结合实例,详细分析数学说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5.团队合作(10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答一道数学说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6.比赛练习(20分钟)
让学生进行数学说题比赛练习,检验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表达水平。
7.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知识,为下次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反思:
数学说题比赛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了解题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数学说题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151例说题比赛设计稿
题目:八年级上册课本151页例2一、审题分析: (一)题目背景 1、题材背景:本例题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第二课时的例22、知识背景:涉及的知识点有:①分式有意义的条件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③找最简公 分母;④等式的性质;⑤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3、方法背景: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 即方程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
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方法。
4、思想背景:转化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类比的思想,归纳的思想(二)题目的意思本例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的概念并能够解简单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 固分式方程的解法。
本例题和之前学生见到的简单分式方程的区别在于含有一个整数项,并 且是负整数,题目的难度比之前有所提高,在解题过程中将考察到学生去括号并且括号外是 负数的知识点,还会考察到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除此 之外,本例题的最后结果是原分式方程无解,也与例1有解的情况形成对比,让学生体会检 验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1 .学生特点:本例题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是八年级下册最后一章的知识,学生已经有 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对比纠错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2 .估计学生会出现的问题:①去分母时整数项没有乘以最简公分母;③没有检验或检验格式 不正确。
说题比赛设计稿例2 解方程-—1 x 一 1 (x - 1)(x + 2)3.策略:列举一些错误的解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观察、对比、纠错以及老师引导启发等方式,总结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规范自己的解题格式,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三) 重、难点:重点: 规范学生解分式方程的解题格式难点: 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二、解题过程:x 1 3例2解方程二1-1二GE)(一)观察下列几种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请指出错在哪里?解法1:解:。
说题比赛设计稿
说题比赛设计稿题目:九年级下册课本第9页例3例 3 画出函数1)1(212-+-=x y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怎样移动抛物线221xy -=就可以得到抛物线1)1(212-+-=x y ? 一、审题分析: (一)题目背景:1.题材背景:本题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3二次函数y=a(x-h)2+k 的图象第3课时的例3. 2.知识背景:涉及的知识点有:①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②二次函数y=ax 2、 y=ax 2+k 、 y=a(x-h)2的图象、性质以及图象间的相互关系.3.方法背景:根据已有经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大胆猜想后画图验证,从函数对应值表、图象、解析式观察抛物线的平移规律.4.思想背景:数形结合细想、平移变换思想、化归思想、坐标思想、从特殊到一般思想. (二)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本题的教学对象是毕业班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有所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具有了从一定问题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2.估计学生会出现的困难:当知识点一个一个呈现时,学生会较熟悉,易于掌握。
但综合在一起,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归纳概括出一般规律.3.策略:学生已掌握了利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能从图象上认识函数的性质。
本题的教学应从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出发,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重、难点:重点:在二次函数y=ax 2及其图象的基础上,研究二次函数y=a(x-h)2+k 的图象及其与y=ax 2图象的关系. 难点:探索和发现二次函数y=a(x-h)2+k 的性质及抛物线的平移规律. (四)教材编写意图:结合图象讨论性质是数形结合地研究函数的重要方法.本章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 2开始逐步深入地讨论一般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和性质.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学习,将未知问题化归为已学内容.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二、解题过程: (一)知识回顾:1.抛物线y=2x 2-9的开口向 ,对称轴是 ,顶点坐标是 ,它可以看作是由抛物线y=2x 2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2.抛物线y=-(x-1)2是由抛物线 向 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平移后的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 ,顶点坐标是 ,当x= 时,y 有最 值,最大值是 .3.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3,且它与抛物线y=-2x 2的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同,则抛物线所对应的解析式是 . (二)问题设计: 思考: 1.函数1)1(212-+-=x y的图象能否由函数2)1(21+-=x y 的图象通过上(下)平移而得到?2.函数1)1(212-+-=x y的图象能否由函数1212--=x y 的图象通过左(右)平移而得到?(三)难点的突破:从数的角度分析:⎪⎩⎪⎨⎧从形的角度分析: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四)解决问题:教师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并说明解题思路.(五)观察、归纳:归纳得出二次函数y=a(x-h)2+k与 y=ax2的图象间的关系,理解平移规律.三、总结提升:(一)解题方法总结:分别从数的角度归纳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从形的角度归纳图象的特点及平移规律. (二)题目变式延伸:1.抛物线y=3(x-1)2-4可由抛物线y=3x2先向平移个单位,再向平移个单位得到.2.二次函数y=-2x2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 , 根据最后得到的解析式,指出函数的性质 .3.分小组编题训练:①已知平移后的解析式,说出它的平移过程;②已知平移过程,写出平移后的函数解析式,并说出函数的性质.四、评价分析:(一)教法设计:1.注重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2.重视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独立分析,主动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培养提高素质.3.能恰当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教学反思:1.本题对函数的研究我以两条主线——图象和性质展开.从形的角度分析较直观,但如何从数的角度分析函数的性质是个重点也是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观察图表,通过点的坐标变化发现平移规律,很好的突破了难点.2.二次函数的教学是初中数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我突出前后知识的紧密联系,本题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也是与高中坐标平移内容很好的衔接.3.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本教材的主编章建跃博士说,要教好数学,务必做到三个理解:“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者意图,理清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是教好数学的重要前提.。
教师“说题”比赛方案
教师说题比赛一、活动思想说题比赛不单是一项简单的教研活动和青年教师的比武,它是我校教师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它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作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二、说题的意义1、说题是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说题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3、说题是有效教研的重要途径。
三、具体要求(1)时长:每位教师比赛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2)内容分析:①解析此题出自于哪里?为什么选择分析此题?②如何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解答?(要求准确、全面)③可结合此题切合的热点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考察等视角进行分析。
(3)学情分析及对策:①该考点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本班学生具体学情的比较与分析。
②指出该题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
③该题研究成果如何推动日常教法的改进与学法指导。
(4)该题拓展及变化:①该题的拓展与变式分析。
②该题的改编和延伸。
③以上两个内容均要结合学情、应用、拓展情况谈和预测效果。
(5)内容:学校统一设定各科组题目方向或者范围,各老师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分析。
要求:在教学中有知识点的代表,同时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能代表学生学情的真实性。
四、具体安排一、比赛分组:全部参赛教师分为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综合学科组四个科组;每一科组选2人参加决赛。
二、选题:学校统一设定各科组题目方向与范围,各老师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分析。
三、比赛时间:月日地点:电教室备注:学校提供多媒体、音响、投影仪等设备,特殊要求请科组长提前联系教导处。
四、评委团成员:五、比赛顺序:教导处组织提前抽签决定六、其他说明:1.评分现场统分现场公布结果2.统分员:3.奖状奖励准备:五、奖励设置奖项:一等奖:2名(奖状及奖金100元/名),二等奖2奖状及奖金80元/名),三等奖4名(奖状及奖金50元/名)。
小学年月日附1:选题范围(方向)(教导处与科组商议提供)科组选题范围(方向)备注语文数学英语1.2. 综合3.4.附2:比赛教师及选题(教师选题上报,教导处登记)序号姓名选题范围(方向)所属科组12345678附3:豫添小学首届说题比赛教师得分统计序号姓名所属科组总分名次等级备注12345678附4:评分细则评价指标及分值评价内容得分1.教态端正与仪表大方得体。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说题比赛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学说题比赛的规则和流程。
2. 常见数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
3. 如何在说题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数学说题比赛的规则和流程,解释常见数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说题比赛,亲身体验和练习。
3. 反馈法:通过学生的说题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数学说题比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讲解:讲解数学说题比赛的规则和流程,让学生了解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同时,介绍常见数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决策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说题练习,每组选择一道数学题目,并进行分析和解答。
学生可以相互观摩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说题能力。
4. 比赛:组织说题比赛,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分析和解答,并展示自己的思路和推理过程。
评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5. 总结:总结说题比赛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提高方向。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竞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说题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说题过程中的思路清晰度、推理严密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说题比赛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数学教材相关章节。
2. 说题题目:选取适合初中生水平的数学题目。
3. 评分标准:制定说题比赛的评分标准和相关要求。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说题题目。
2. 在学生练习说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一次说题比赛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一次说题比赛的教学设计与思考说题比赛过程一般包括说背景、说解法、说引申、说反思、说教法等五个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道试题进行多方位的解读和挖掘确实很考验参赛者的解题能力和专业素养.本文结合笔者现场说题实际,探索试题的本质,反思并加以探索解题教学.分析于此,笔者也完成了说题过程.由于现场时间有限,比赛结束后笔者意犹未尽,并进一步思考.实际上,一定背景下命制的试题作为考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平,在高考试题中也尽量会回避该类试题.但从本次说题的试题来看,笔者认为如果在一定背景下命制的试题如果能从通性通法角度解决,或者能多角度得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也会较好得达到试题考察的目的.另一方面,如果也有学生能更进一步挖掘试题的本质,也能充分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数学,关键之一是学会解题,解题教学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说题比赛活动是提高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通过解题、说题,反思解题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本次说题比赛,笔者对解题教学有如下的感悟.(1)解法生成得自然一些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一题多解和巧妙解法,但学生并不一定能较好得掌握和运用.所以,我们解题教学时更应该注重每种解法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掌握通性通法解题的同时也要给每种解法寻求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让解法生成得自然一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教好地融入到解题的思维过程中,让他们深刻得体会到每种解法的生成也都是自然的,并能在相似题型中灵活运用各种解法.例如2018年和2021年浙江省解析几何试题重在考察设点设线方法的选取,考察的就是学生对通性通法的掌握程度与灵活运用的能力.(2)拓展延伸得广阔一些数学试题犹如宝藏,有无穷无尽的财富等待我们去挖掘.另外,一个问题运用优秀解法解决之后必定会引发新的思考.因此,拓展延伸是解题教学受到较好成效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教师对于拓展延伸并不是直接给予的,而是适当引导.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拓展探索方向,可以是知识点方面或者是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延伸.例如,2017年的解析几何试题可以用向量法解决;2020年的解析几何试题还可以借助于判别式法、基本不等式、伸缩变换等手段求解.让学生体会到问题研究的相关性,从而获得一般的研究方法.(3)本质挖掘得深刻一些挖掘试题的本质是解题教学的升华阶段,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背后都有数学本质.解题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解决试题本身,只看到问题的表面.我们应该带学生深入揭示试题的本质,从而看透问题.例如,2019年的解析几何试题最值的取得与抛物线并无关系;2021年的八省联考试题的母题来源于课本.挖掘过程可以在课堂中完成,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行完成,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自然,也进一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说题比赛设计稿
说题比赛设计稿山水有情,诗文留香——2017年“诗歌鉴赏”说题诗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最早样式,它源远流长,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到汉代乐府民歌,从魏晋五言诗到唐诗宋词,奇花异葩,群星璀璨。
徜徉于古诗词的百花园,我们会享受到无穷的情感乐趣,感受到无限的艺术熏陶。
研究诗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诗歌鉴赏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题型,占11分,较为充分地考查了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下面,我以17年衡水质检语文卷的诗歌鉴赏题为例来讲解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
一、原题再现(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点绛唇·感兴XXX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注】①XXX:巨野(今属山东)人。
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
在XXX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
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
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
③生平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
“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流露出一种无可何如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
词人用“天际XXX”来反衬本人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生平事”的联想,并将“生平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9.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6分)二、命题依据及考点分析以上题目,主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目标以及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而命制。
一次说题比赛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设计说明:本活动大概需10分钟.这个活动将直角 顶点变为P点,问题进入另一种类型. 让学生先思考5分钟,获取思路的同学汇报思路即 可,过程表达课后进行. 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比如符合条件的
点贿两个,这两个点是以BC为直径的o G与直线x:l的
两个交点(如图6)
y’ z=1
他把河岸看作直线z.如图3所示,先取A(或剐关于
重点在复习轴对称最值模式、直角的探究问题,难 点是变式后如何获得“[CPB=90 0’’,怎样本质地认识到 直角的探究问题与圆周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存在性探索问题是近年来各地中考必考题型,而以 抛物线为载体的存在性探索问题又是高频问题,学生对 这类问题比较关心,不少学生又有惧怕心理,不知从何 处下手,向何方前进,现选用一道典型试题,深入分析、 变式拓展,希望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之效果.
30
十’?擞・7初中版
万方数据
2014年7月
型婆蝶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勾股定理出发构造方程, 基于特殊直角三角形的识别、解析法等角度突破. 活动4:变式探究,“将第三问中的“[CPB:90 0’’改为
“[CPB=90。”.
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展示他是如何想到的,受到了什么
启发,教师出示一个阅读材料,增加一些数学的趣味陛.
4.互逆命题的研究也要注重关联
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圆 等,大量的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解题教学时,变式追问 下注意引导学生重视互逆命题的学习和思考是很有意 义的.这里最关键的还是引导学生区分互逆命题的题设 和条件.以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试举两例:其一,在勾 股定理逆定理证明时,不少学生由于没有区别出逆定理 的条件中没有直角,只是给出三边的平方关系,从而错 误地仍然使用勾股定理来证明逆定理;其二,命题“直角 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常常 被有些学生错写成“斜边上的中线等于它的一半时,该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些错误表明对互逆命题要重 新认识,关键在于鉴别条件与结论.
小学教师说题大赛活动方案
小学教师说题大赛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说题展风采,共研促成长”二、活动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小学教师说题大赛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解题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参与人员全体小学教师四、活动安排(一)准备阶段1、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介绍说题的要求、方法和技巧。
2、教师自主选择本学期所教教材中的一道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准备。
(二)比赛阶段1、初赛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初赛,每位教师进行 8 10 分钟的说题展示。
年级组内评选出优秀教师参加校级复赛。
2、复赛各年级组推选的教师进行校级复赛,时间为 10 15 分钟。
邀请校领导、骨干教师等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和点评。
(三)展示与交流阶段1、选取优秀说题教师进行全校展示,分享经验和心得。
2、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共同总结提高。
五、说题要求1、说题目背景分析题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2、说题目解法展示多种解题方法,并比较其优劣。
强调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3、说题目拓展对题目进行改编和拓展,举一反三。
探讨如何将此类题目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说教学策略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此类题目。
分享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和习惯的方法。
六、评分标准1、题目分析(30 分)对题目背景、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的分析准确、深入。
能够清晰地阐述题目与教材的关联。
2、解法展示(30 分)解题方法多样,思路清晰,讲解透彻。
能够准确指出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易错点。
3、题目拓展(20 分)题目改编和拓展合理,具有启发性。
能够将题目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
4、教学策略(20 分)教学策略得当,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解题。
对学生解题思维和习惯的培养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七、奖项设置1、一等奖X名2、二等奖X名3、三等奖X名4、优秀奖若干名八、活动细节我想起之前在教学中的一件小事。
说题设计稿
说题比赛设计稿姓名:黄锦书题目: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本第69页习题第14题。
一、题目背景1.题材背景:本题出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课本第69页习题第14题。
2.知识背景:解答此题所采用的方法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正方形的相关性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平移、轴对称、旋转的性质、圆的相关知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3.方法背景:构造法、图形变换。
4.思想背景:在解答此题及其变式练习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对称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和类比思想。
二、题意分析1.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可利用正方形的边、线、角的知识),点E是BC中点(BE=EC),∠AEF=90°(∠AEB与∠FEG互余),CF平分正方形的外角(∠DCF=45°)。
2.待求结论:AE=EF。
3.思路分析:从结论入手,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一般用三角形全等或连接AF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4.难点分析:题目所给图形中,AE所在的△ABE与EF所在的△ECF并不全等,若连接AF证∠EAF=∠AFE,用八年级知识难以证明。
题目若无提示,可能很多学生第一想法是作FG 垂直于射线BC,垂足为G,然后证明△EGF≌△ABE,但这用八年级知识同样难以证明。
三、解法探讨图1根据上面对题目的分析可知,若想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则需构造一个AE所在的三角形与△ECF全等,由已知条件易知∠BAE=∠CEF,结合结论AE=EF逆向推理可知,取AB 中点G,连接EG,证明△AGE≌△ECF。
这样就得到解法1。
图2(解法1)如果我们把题目做出来了就完事的话,按照罗增儒教授的话说,那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
我们应该进行解题回顾,想想这道题跟我们做过的哪道题相似,分析过程遇到哪些障碍,如何突破障碍,还有没有更简捷的方法或其他解法,是否能对它进行变式等等。
初中教师说题比赛方案
初中教师说题比赛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校教育教学水平,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立足岗位,爱岗敬业,同时提升教学专业能力和素质,从而真正让课堂实现提质增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经研究决定开展初中教师说题比赛活动。
为认真组织好此次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时间3月1日/3月2日三、组织机构顾问:教研员总负责:校长比赛组:组长:分管副校长组员:教务处主任、各教研组长、初三备课组长职责:各组比赛的策划、组织、开展宣传组:组长:办公室主任组员: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干事及各教研组通讯员职责:各组比赛活动的摄影及新闻报道保障组:组长:总务处主任组员:电教中心、总务处相关工作人员职责:1.比赛期间所需场地布置、一体机检测维修、抽签软件等。
2.工作人员饮用水准备;粉笔、黑板刷准备。
3.比赛背景课件、题库册、评分资料等。
外联组:组长:教科室主任组员:教科室人员、德育处主任职责:与各成员单位对接观赛事宜。
四、比赛安排1.参与对象:初三年级40岁以下相关学科老师。
2.竞赛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法、地理、生物3.竞赛方式:比赛当天上午8点30到教科室抽题和抽取比赛顺序,比赛开始后按抽签顺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讲解。
4.试题范围:各学科中考题型5.说题顺序:抽签决定6.说题时间:各组每位老师讲解限时10分钟。
不足时不扣分,超过30秒内不扣分,超过30秒以后每10秒钟扣0.5分。
注意:说题提倡精准简洁、拓展适恰,而不是耗完10分钟。
7. 比赛人员、工作人员及场地安排:(1)参赛名单:附:教研组非参赛老师均要参与听课。
各教研组要严格考勤。
(2)评委及工作人员安排: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文综(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五、评分规则1. 评委评分综合考虑以下方面要求:(1)讲解内容科学、准确、简洁、流畅,逻辑性强(2)仪容端庄,仪态大方,教态自然(3)语言表达清晰,言简意赅(4)板书字迹规范,条理清晰(5)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学情,助力讲解2.评委从第三位选手结束后当场打分,参赛老师的成绩以组内评委的平均分计算。
小学教师说题大赛活动方案
颁奖典礼
公布决赛成绩,为获奖教师颁发奖状和纪念品
一等奖
1名
二等奖
2名
三等奖
3名
优秀奖
若干
闭幕式
活动总结,校领导致辞,感谢所有参与者
集体合影
全体教师、评委和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互动提问
展示结束后,评委进行提问,教师作答
评委点评
每组选手展示完毕后,评委进行简要点评
决赛阶段
晋级选手
初赛中得分最高的前10位教师晋级决赛
说题展示
决赛题目由主办方提供,涉及不同学科的综合性题目;每位教师有15分钟时间进行说题展示
评委打分
评委从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创新性等方面给予评分
观众投票
现场观众可以通过投票形式对选手进行评分
题目准备
准备适合不同年级的数学、语文等学科的典型题目及解析
评委安排
邀请校领导、资深教师和教育专家担任评委
奖品设置
准备奖状、纪念品等奖品
活动流程
签到
教师到达后签到,领取号码牌和活动手册
开幕式
主持人致欢迎辞,介绍活动意义、流程和注意事项
初赛阶段
分组比赛
根据报名情况,教师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初赛
说题环节
每位教师准备一题(数学或语文),用10分钟时间进行说题展示;评委根据教师的题目选择、讲解逻辑、教学方法等进行评分
小学教师说题大赛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巧解疑难,妙说题意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学校多功能厅
活动对象
全体小学教师
活动目标
鼓励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搭建教师间的互动平台,促进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学习;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风采和专业素养的机会
小学说题比赛活动方案
小学说题比赛活动方案1. 活动背景小学是孩子们良好成长的重要阶段,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锻炼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计划在学校举办一场小学说题比赛活动。
2. 活动目标•提升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增强学生对于课外活动的参与度3. 活动内容3.1 比赛形式本次比赛采用团体赛形式,每个班级组成一个代表队参赛。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环节。
初赛根据报名情况分为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六个组别进行。
初赛采用初赛和半决赛的方式进行,根据参赛队伍的发挥,评委评分选取出前三名晋级决赛。
3.2 赛题设置赛题根据小学生的年级和课程内容设定,内容可以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学科。
赛题将涵盖口头表达、演讲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旨在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的发言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3.3 比赛规则•每个班级代表队由5名学生组成,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发言人,其他四名学生可以在需要时进行配合。
•参赛学生可以使用道具和PPT等辅助工具,但不得超过3分钟。
•评委将根据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评分,评选出各组别的前三名。
4. 活动安排4.1 报名阶段在活动开始前的两周内,进行班级内的报名工作,由班级班主任统计每个班级的参赛人数和队伍。
并将参赛队伍的报名表提交给活动组织者。
4.2 初赛阶段初赛阶段将在一个下午进行。
每个班级代表队轮流进行比赛,每个队伍的发言时间为3分钟。
每个班级代表队都将轮流担任发言队伍和观众。
4.3 半决赛阶段初赛结束后,根据评分情况选取各组别前三名晋级半决赛。
半决赛将在次日下午进行,每个队伍的发言时间同样为3分钟。
半决赛结束后,根据评分情况选出各组别前三名晋级决赛。
4.4 决赛阶段决赛将在第二周的一天进行。
决赛将采用晚会方式进行,每个班级代表队轮流进行表演。
每个队伍的发言时间为5分钟。
高中数学说题比赛教案
高中数学说题比赛教案
比赛名称:高中数学说题比赛
比赛形式:小组赛和个人赛两个环节
比赛内容:解决数学问题,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验证
比赛时间:2小时
比赛地点:学校教室
参赛人员:高中学生
评分标准:正确性、逻辑性、创新性、表达能力
比赛流程:
1. 开场白(5分钟)
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和流程,鼓励参赛选手发挥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小组赛(1小时)
每个小组由3至4名选手组成,选手们共同讨论解决一组数学题目,每组有30分钟时间完成,结束后向评委陈述解题思路和答案。
3. 休息时间(10分钟)
为选手们休息和准备个人赛做准备。
4. 个人赛(45分钟)
每位选手独自完成一组数学题目,评委根据选手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给出评分。
5. 结果公布和颁奖(10分钟)
评委宣布比赛成绩和获奖选手名单,并为他们颁发奖品。
6. 闭幕致辞(5分钟)
主持人感谢所有参与比赛的师生,并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
本次高中数学说题比赛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的魅力,尽情展示自己的数学才华。
愿所有参与比赛的同学都能在比赛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题比赛教学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说题比赛教学设计
姓名:10号选手
题目: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02页习题第11题。
如图,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E、F、
G三点,且AB∥CD,BO=6㎝,CO=8㎝,求BC的长。
一、审题分析
1、题目背景:本题源自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102页习题第11题。
2、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
3、命题立意:本题的设计整合了很多知识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还能有效的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迁移、重组能力,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4、难点关键:
难点:如何证明△BOC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难点。
关键:证出△BOC是直角三角形是破解本题的关键。
5、学情分析:本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也有所发展。
学生在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1)当多个已知条件同时出现时,不能很好地处理已知与结论之间联系。
(2)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效结合起来运用,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
6、条件分析:
(1)已知条件:AB、BC、CD分别是⊙O切线,AB∥CD,BO=6㎝,CO=8㎝。
(2)隐含条件是:BE=BF、CF=CG ;OB、OC分别平分∠ABC ?、∠DCB ,∠ABC+∠DCB=180
二、解题指导
解法一:
∵AB,BC,CD分别与O相切于E、F、G ;
∴∠1= ∠ABC,∠2= ∠DCB,
∵AB∥CD,
∴∠ABC+∠DCB=180
∴∠1+∠2= ∠ABC+∠DCB= (∠ABC+∠DCB)=90°
BC=
cm
解法二:∵AB切⊙O于E,BC切⊙O于F
∴∠OEB=∠OFB=90°
∵OB=OB,OE=OF
∴△OBE≌△OBF (HL)
∴∠1=∠2
同理可证: ∠3=∠4
∵OE⊥AB,CD∥AB,∴OE⊥CD
∵OG⊥CD
∴E、O、G三点共线
∴∠1+∠2+∠3+∠4=180°
∴∠2+∠3=90 即△BOC是直角三角形
E
B F O cm
∴BC= 解法三:∵AB 、BC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BE ⊥OE,BF ⊥OF ,BE =BF
∴∠1=∠2
同理可证: ∠3=∠4
∵OE ⊥AB,CD ∥AB ,
∴OE ⊥CD
∵OG ⊥CD
∴E 、O 、G 三点共线
∴ ∠1+∠2+∠3+∠4=180°
∴ ∠2+∠3=90 即△BOC 是直角三角
BC= cm
三、总结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在本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地体现了数学中常见的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与形的辩证统一,体会到猜想在数学探索中的意义。
四、变式与拓展
变式1、如图,直线AB 、CD 、BC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
G ,且AB ∥CD ,若OB=6cm ,0C=8cm ,求 BE+CG 的长。
变式2、已知:如图,AB 、BC 、CD 分别与⊙O 相切于E 、F 、
G ,且AB ∥CD ,BO=6,CO=8,求OF 的长。
变式3、如图,梯形ABCD 中 , ∠A= 90° , AD 五、感
悟与反思: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或习题,它们都是数学问题的精华,我们要善于“借
题发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组合,从而帮
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问题的
规律和方法,以达到“做一题、通一类、会一片”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出题海战术,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做到真正的轻负高质。
F A B C D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