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题

1.总体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错误。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的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而总体文学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如从世界的角度来研究戏剧和小说的发展,以寻找规律性的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错误。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的“互识”和“互证”功能混淆了。题中所说的是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是指以不同的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3. 在具体的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错误。题旨是题材中所蕴含的旨意。在一部作品中,它是局部的、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的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的分类!”(╳)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的。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的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特别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的系统,同时,他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的提出了“体性”的新的研究层面。因此上述说法是不确切的。

5. 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文学家是人,是思考着的人,他必然受到某一时代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也必然对遭遇的一切进行思考。好的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6.比较文学研究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的互识、互证、互补。(∨)7.中西方比较文学,应避免将西方理论当做“解牛之刀”,把中国文学文本视为“被解之牛”,因为这种做法是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

正确。因为这种西方中心论的单向阐释,是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但是并不真正构成比较的基础,所以要在中西文学比较中避免。

8.文学翻译与一般文字翻译不同,不只是文字符号的转换,更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翻译涉及译者的个性因素,更涉及译者的文化心理积淀,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创造性叛逆”。(??∨)

正确。因为时翻译文学不可能脱离译者的文学再创造而存在,翻译家的责任不仅是有创造性地再现原意,而且在两种语言相切的地方,吸取外来语言的优长,发展本土新的语言,形成新的文字因素,所以正确。

9.比较文学人类学缺类研究发现,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而这恰恰是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精品。(?∨?)

正确。西方文学传统中有许多优秀的史诗,例如《荷马史诗》等,而汉传统文学以致汉文学影响的传统东亚文学都没有史诗这类文学作品(虽然在少数民族文学中存在),所以正确。10.中国传统诗歌主要是抒情,西方传统诗歌则有大量叙事。(?∨)

正确。在中国,诗歌传统是以抒情为主,那些作品传承着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文化传统;在西方,古代诗歌最初以史诗的面貌叙说人间英雄和天上英雄,讲述各种冒险故事。因此上述说法是正确的。

名词解释

文类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是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视域下对文类问题的探讨,既包含上述各个层面的问题,也包括某一文类的跨国界流传演变现象和缺类现象的研究。相对于民族文学中的文类学研究,比较文学的文类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更加宽泛和复杂。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在不同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简答题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得以确立的条件和标志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着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何谓异质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

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首先建立在相互认识的基础之上,其次才是互证和互补。

“互识”是对不同文化间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十九世纪初的歌德,十分关注世界文化的交流,西方一般都把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产生的思想渊源追溯到歌德谈话中出现的“世界文学”概念,而这次谈话恰是对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开始的。

“互证”是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和不同的应和,以达到进一步的共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这就决定了文学也会有规律性的同步发展。人们对文学的审美活动,也有共同的规律,只有通过多种不同文化体系的互相参证,找到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

“互补”。互补包括几个方面:

其一是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

其二是指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对方变成和自己一样。

其三是“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从而获得对该文本的全新的阐释和理解。两种文化中不同文学的“相遇”不能不用一种文化框架去解释另一种文化中产生的作品,这不仅不会将一种文化的作品变得和另一种文化的作品一样,而是对原有的文化增添新诠释、新风貌,是原有文化的新发展。

其四“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新的生长和发展。

3、影响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影响研究形成了一套经典的最传统的比较文学实证关系的研究范式,并逐步确立了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研究方法,

局限在于其研究范围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把文学范围限制在欧洲文学内部,同时把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排除在外。其次,强调事实联系,在研究方法上单纯遵循实证主义,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走上了缩小了研究范围,限制研究领域的自我设限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