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复习重点各种题型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肾脏功能障碍b) 肝脏功能障碍c) 脾脏功能障碍d) 肺脏功能障碍答案:c) 脾脏功能障碍2. 伤寒是由以下哪种病原体引起的?a) 病毒b) 细菌c) 寄生虫d) 真菌答案:b) 细菌3. 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空气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污染传播d) 垃圾污染传播答案:c) 食物污染传播4. 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高热b) 腹泻c) 咳嗽d) 头痛答案:a) 高热、b) 腹泻、d) 头痛二、简答题1. 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哪些方面?答:伤寒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典型的症状包括高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等,体征方面可能出现黏膜瘀点、腹部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检查等,并可以通过培养分离病原菌来确诊。
2. 请简要概述一下伤寒的治疗原则。
答:伤寒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抗菌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头孢菌素等;其次,对症治疗是必要的,例如控制发热、补充营养、补液等;此外,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治疗,如使用解热药物、止泻药物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伤寒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负担。
因此,对于伤寒的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伤寒的病理变化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伤寒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脏功能障碍,这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掌握这一点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上更准确地判断和处理疾病。
其次,对于伤寒的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的防控也是必要的。
伤寒主要通过食物污染传播,因此加强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避免食用污染的食物,对于减少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及时发现和隔离病患也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措施。
最后,在治疗伤寒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抗菌治疗、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完整word版)伤寒论复习资料
《伤寒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现在最通用的《伤寒论》版本是宋本2.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的称合病3.太阳病证未解又出现阳明病证的称并病4.外感病起病即表现为三阴病的称直中5.太阳提纲不包括以下哪项发热6.太阳伤寒证的基本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7.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证候发热,头项强痛,汗出恶风,脉浮缓8.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9.太阳病的治疗总则是辛温发汗解表10.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翕翕发热11.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12.太阳中风证汗出的机制是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13.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14.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桂枝加附子汤15.哪项不属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主证心烦16.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的兼证桂枝加芍药汤17.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升津舒经18.桂枝新加汤证身疼痛的病机气营不足,筋脉失养19.“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的治疗方剂是桂枝去芍药汤20.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中风,经输不利21.太阳病,下之,微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2.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过汗伤阴损阳,气化不利,化源不足23.桂枝新加汤中,芍药和生姜的用量是芍药4两,生姜4两24.下列病证,属“桂枝汤主之”的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25.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明述头痛26.伤寒表实证的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27.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治宜葛根汤28.太阳伤寒兼内热,治宜大青龙汤29.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不汗出而烦躁30.太阳伤寒兼水饮,治宜小青龙汤31.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病机表闭阳郁,郁热内扰32.依据原文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黄禁例酒客33.哪项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无汗34.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麻黄、葛根35.服桂枝汤后“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治宜桂枝二麻黄一汤36.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兼清里热37.太阳病变证的治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8.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39.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栀子豉汤40.栀子豉汤证的“虚烦"是无形邪热,所致心烦41.治热扰胸膈兼腹满证的主方是栀子厚朴汤42.根据《伤寒》原文,麻杏甘石汤证的证候特点汗出而喘,无大热43.下列除何方外均有表里双解的作用 AA麻杏甘石 B五苓散 C大青龙 D小青龙 E葛根芩连汤44.葛根芩连汤中“下利”的机制是太阳中风误下,里热挟表邪,内迫肠道45.患者李某,女,25,初患太阳病,经某医给桂枝汤,附后周身大汗出,旋即口渴殊甚,脉象洪大,舌质红,苔黄,体温增高,可以何方主治白虎加人参汤46.患者刘某,男,24岁,发热恶寒汗出3天,经某医给桂枝汤,恶寒消失,但发热仍在,旋即出现气喘,汗出,咳嗽黄痰,舌质红,脉数而大,可以何方主治麻杏甘石汤47.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48.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虚而饮停中焦49.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桂枝甘草汤50.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1.苓桂术甘汤证症状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迟52.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通心阳而平冲逆53.真武汤证“有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其中“身瞤动,振振欲辟地"的病机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54.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脾虚气滞腹胀证55.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56.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茯苓四逆汤57.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伤寒心动悸,脉结代58.真武汤的方药组成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59.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60.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白术,芍药61.下列各项症状,不属于干姜附子汤证的是心下悸6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脉沉紧63.王某,男,40,自述心悸而痛,喜按,多天来服许多止痛药无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脉微缓,苔白滑,临证辩证当是桂枝甘草汤证64.邓某,女,39岁,近日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己而复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辩证是桂枝加桂汤65.刘某,女,47岁,患风心病数年,近日心慌,心中悸动不安,舌苔薄白,脉结代,临床最佳辩证为炙甘草汤证66.黄连汤证为上热下寒证67.蓄水证的治法为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68.水逆证治疗用五苓散69.蓄血轻症中神志方面的表现为其人如狂70.抵当汤的治法为破瘀泻热71.蓄血证病势较缓应用抵当丸72.抵当汤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小便不利73.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大陷胸汤+葶苈子、杏仁、白蜜74.原文“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75.小陷胸汤证的治法为清热涤痰开结76.痞证的特点是心下痞,按之濡77.证见“心下痞,按之柔软而不痛不硬,心烦,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等治宜大黄黄连泻心汤78.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方法为大黄、黄连、黄芩以麻沸汤渍,附子另煮,取汁79.证见“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治宜旋复代赭汤80.甘草泻心汤证的治法为和胃补中,消痞止利81.下列哪项不是甘草泻心汤的主治干嗳食臭82.原文“心下痞硬,干嗳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治宜生姜泻心汤83.治疗饮停胸胁的主方为十枣汤84.具有发汗解表,升津止利功效的代表方剂是葛根汤85.黄芩汤适用于少阳邪热内迫肠道而致的下利86.阳明病提纲中“胃家实”中胃家指胃肠87.阳明病的“汗出濈濈然”是指汗出连绵不断88.柯韵伯所指“阳明起手三证”的三证是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89.白虎汤证的主脉浮滑90.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的病机津气两伤,汗出肌疏91.胃热弥漫,津气两伤证的主治方为白虎加人参汤92.猪苓汤的使用禁忌是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93.阳明热证与阳明腑实证的鉴别要点大便硬结的有无94.下列症状,一般不属于阳明实证的是呕多95.《伤寒论》所述小承气汤证的脉象特点脉滑而疾96.下列何方无大黄芒硝的配伍小承气汤97.下列何证无腹满的表现麻子仁丸证98.脾约证的病机特点为胃强脾弱99.大黄在大承气汤中正确的用法为先煮枳朴,去滓后下大黄100.茵陈蒿汤证的治法是清热利湿退黄101.栀子柏皮汤的药物组成栀黄柏皮炙甘草102.湿热发黄兼表证的主要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103.不属于茵陈蒿汤证的主治是全身无汗104.栀子柏皮汤证,处身热发黄的症状外,还当有胸中懊恼,口渴,舌红,苔黄105.“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属于下列哪个汤证的治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106.少阳病出现目眩的病机胆火循经,上扰清窍107.小柴胡汤证的主证中没有哪个胁下硬满108.少阳病喜呕的病机胆热犯胃,胃失和降109.下列何项不是小柴胡汤的或然证或喘110.下列要求“去滓再煎"的方剂为小柴胡汤11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一证”是指小柴胡汤主证之一或部分主证112.对“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但见一症”的理解,较为合适的是只需见到少阳部分主证113.“往来寒热"意指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114.下列何证无心下痞与下利的表现柴胡加芒硝汤证115.大柴胡汤主治下列哪种病症少阳阳明合病116.下列何方无桂枝与茯苓的配伍柴胡桂枝干姜汤117.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呕而不渴118.下列何证无小便不利与口渴的表现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119.下列处何证外均可出现“谵语"一证大柴胡汤120.太阳病经过十余日后,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为主要特征的治宜大柴胡汤121.下列诸项除何项外,均可见到“小便不利”太阳蓄血证122.不适于治疗少阳兼变证的方剂为黄连汤123.下列何项不属于太阴病提纲证胸下结硬124.太阴病的治法温阳补中,健脾益气125.辨少阳寒化证病机的关键心肾阳虚126.下列何证可见“身反不恶寒”通脉四逆汤127.通脉四逆汤与四逆汤药物组成相同,其不同是通脉四逆汤中附子干姜用量较大128.下列诸证中不属于四逆汤证的是似睡非睡129.白虎汤与四逆汤的区别在于面赤与否130.下列何方不属于四逆汤类方四逆散131.具有温阳化湿,祛寒止痛功效的方剂是附子汤132.桃花汤证下利的特点是脓血夹杂,色暗,腥133.通脉四逆汤证可见“利止脉不出”者,其“利止”的机制为阳气大虚,阴津枯竭134.黄连阿胶汤证中“心烦不得卧”的机制肾水不足,心火亢盛135.猪苓汤证中“心烦不得眠”的机制阴虚有热,热桡神明136.陈某,男,50岁,素体畏冷,近日沐浴感寒,症见咳嗽咳痰清涕,发热恶寒,手足欠温,身倦乏力,曾服解表药诸证有增无减,舌苔薄白,脉沉迟,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137.下列何证无手足厥逆的表现真武汤138.阳郁四逆证的主治方是四逆散139.下列方剂中甘草生用的是桔梗汤140.“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症状的病理机制胃中有热,脾虚肠寒141.病人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又烦,为下列那方证的辩证要点乌梅丸证142.乌梅丸中需用醋制的药物为乌梅143.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的治疗原则是清胃温脾144.乌梅丸主治蛔厥145.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治宜当归四逆汤主之146.当归四逆汤证的脉象特点脉细欲绝147.病“干呕,吐涎沫,头痛”治用吴茱萸汤148.病“下利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列最适宜应用的方剂白头翁汤149.伤寒,脉滑而厥者白虎汤主之150.瓜蒂散主治痰厥151.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特点为病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二、多项选择1. 著《伤寒杂病论》参考撰用的著作有:素问九卷 81难阴阳大论胎胪薄录2。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孙思邈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感冒B. 伤寒C. 疟疾D. 肺结核答案:B3.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是指哪六经?A.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B. 手太阴心经、手阳明小肠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C.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阴肝经、足太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D. 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脾经答案:A4.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B. 头痛C. 咳嗽D. 腹痛答案:A5. 《伤寒论》中“阳明病”的主要表现是?A. 汗出恶风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呕吐答案:B6. 《伤寒论》中“少阳病”的症状特点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恶寒发热C. 头痛身痛D. 腹痛腹泻答案:A7.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腹痛腹泻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D. 头痛发热答案:A8.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典型症状是什么?A. 手足心热B. 口干舌燥C. 四肢厥冷答案:C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口苦咽干B. 四肢厥冷C. 腹痛腹泻D. 头痛发热答案:B10. 《伤寒论》中“和解法”主要针对哪种类型的疾病?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恶寒B. 口渴欲饮C. 腹痛便秘D. 口苦咽干答案:ABC2.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阴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腹痛腹泻B. 四肢厥冷C. 口干舌燥D. 头痛发热答案:ABD3. 《伤寒论》中“汗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阳明病B. 少阳病C. 太阴病D. 少阴病答案:AC5. 《伤寒论》中“和法”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 太阳病B. 阳明病C. 少阳病D. 少阴病答案: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
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伤寒论考试重点全面总结一、问答: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XXX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简述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脉证、病机和治法。
(简述太阳病伤寒、中风的鉴别要点。
)太阳中风主症:①发热—风邪犯表,XXX浮盛,抗邪于外。
②汗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③恶风寒—邪扰卫阳,XXX失其温煦。
④鼻鸣—肺合皮毛,开窍于鼻,皮毛受邪,肺窍不利。
⑤干呕—胃为卫之源,表气失和,卫病干胃,胃气上逆。
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要桂枝汤)。
太阳伤寒主症:①头痛、发热、恶风—寒邪伤于肌表。
②身疼体痛骨节疼痛—寒凝经脉,经气不利。
③无汗—寒性收引,汗孔闭塞。
④喘—肺合皮毛,表闭则肺气不宣。
病机:寒邪袭表,卫阳郁遏,营阴郁滞。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麻黄汤)。
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猪苓汤证型:烦渴、饮不解,渴,水入即吐,兼有表证,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发热不恶寒。
治则:通阳化气兼解。
五苓散证型:膀胱气化,表邪入腑,水发热、蓄下焦口渴、小便不利、脉浮。
治则:利水养阴清泽泻。
猪苓汤适用于阴虚有热水热互结津液不足的证型,而五苓散适用于尚有表邪水蓄下焦津液未伤的证型。
证型病因病机证侯烦渴、饮不解证型:烦渴、饮不解,渴,水入即吐,兼有表证,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发热不恶寒。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华佗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主要症状?A. 发热B. 恶寒C. 咳嗽D. 头痛答案:C3. 伤寒论中的“太阳病”主要指的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脏疾病C. 暑湿感冒D. 湿热病答案:A4. 伤寒论中提到的“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症状?A. 气虚体弱B. 阴虚发热C. 阳虚寒冷D. 痰湿内阻答案:B5. 伤寒论中提到的“桂枝汤”主治的是什么?A. 风寒感冒B. 风热感冒C. 暑湿感冒D. 湿热感冒答案:A二、填空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________的治疗方法。
答案:伤寒2.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强调治疗应根据不同的________来制定。
答案:病证3.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将伤寒分为________、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
答案:太阳4. “伤寒三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为________病。
”答案:少阳5. “伤寒,身热不甚,脉数,无汗,自衄者,此为________病。
”答案:阳明三、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
答:《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法是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立的一种针对伤寒病的辨证方法。
六经指的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来确定治疗方案,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2. 阐述《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组成及其主治症状。
答:《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是一种经典的方剂,主要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和大枣五味药物组成。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特别是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脉浮紧等症状的太阳病初期。
桂枝汤具有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感冒症状。
3. 描述《伤寒论》中“白虎汤”的适应症和治疗原理。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伤寒论试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A. 张仲景B. 华佗C. 孙思邈D. 李时中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的是:A. 温病B. 伤寒C. 疟疾D. 痢疾答案:B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A. 太阳经B. 少阳经C. 阳明经D. 厥阴经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伤寒论》中提到的“三阳合病”包括以下哪些症状?A. 发热B. 汗出C. 头痛D. 脉浮答案:A, B, C2. 根据《伤寒论》的论述,以下哪些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法?A. 汗法B. 下法C. 和法D. 清法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答案:√2. 《伤寒论》中提到的“六经辨证”包括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答案:×3. 根据《伤寒论》的观点,治疗伤寒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
答案:《伤寒论》中“三阳合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患者的体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汗法、下法等,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机体平衡的目的。
2. 请简述《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
答案:《伤寒论》中对伤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源,增强体质,以及在流行季节采取适当的预防药物等。
五、论述题1. 论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答案:《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根据伤寒病的发病特点和病程变化,将伤寒病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原则。
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判断其处于哪个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伤寒病的目的。
六、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症状,根据《伤寒论》的理论,请分析其可能的病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
伤寒论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伤寒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李时珍D. 华佗答案:A2. 《伤寒论》主要论述了哪种疾病的治疗?A. 伤寒B. 温病C. 痢疾D. 疟疾答案:A3. 《伤寒论》中提到的“伤寒”是指什么?A. 外伤引起的感染B. 外感风寒引起的疾病C. 外感风热引起的疾病D. 外感湿邪引起的疾病答案:B4.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六经”指的是哪六经?A.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 肺、心、脾、肝、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D. 心包、三焦、脾、肺、肾、肝答案:A5. 《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发热、汗出、恶风B. 发热、无汗、恶寒C. 发热、汗出、恶寒D. 发热、无汗、恶风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伤寒论》中提到的“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大便秘结B. 腹胀满C. 口干舌燥D. 脉洪大答案:ABCD7. 《伤寒论》中“少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手足厥冷B. 脉微细C. 但欲寐D. 恶寒答案:ABC8. 《伤寒论》中“太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腹痛B. 呕吐C. 下利D. 脉沉迟答案:ABCD9. 《伤寒论》中“厥阴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A. 厥冷B. 脉细欲绝C. 手足厥逆D. 烦躁答案:ABCD10.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适用于哪些情况?A. 太阳病表实证B. 阳明病里实证C. 少阳病半表半里证D. 太阴病里虚寒证答案:A三、判断题11. 《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论述了伤寒病的辨证论治。
(对)12. 《伤寒论》中的“伤寒”指的是所有外感疾病。
(错)13. 《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对)14. 《伤寒论》中提到的“汗法”只适用于太阳病。
(错)15. 《伤寒论》中提到的“下法”适用于阳明病里实证。
(对)四、简答题16. 简述《伤寒论》中“六经辨证”的内容。
伤寒论总结复习学习资料
《伤寒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 现在最通用的《伤寒论》版本是宋本2. 太阳病与阳明病同时出现的称合病3. 太阳病证未解又出现阳明病证的称并病4. 外感病起病即表现为三阴病的称直中5. 太阳纲领不包括以下哪项发热6. 太阳伤寒证的基本病机风寒外束,卫闭营郁7. 太阳中风证的主要证候发热,头项强痛,汗出恶风,脉浮缓8. 太阳伤寒证的主要证候发热恶寒,头身难过,无汗而喘,脉浮紧9. 太阳病的治疗总则是辛温发汗解表10. 太阳病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翕翕发热11. 以下哪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12. 太阳中风证汗出的体系是风寒外袭,卫外不固,营不内守13. 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停营卫14. 太阳中风兼阳虚漏汗证的主治方是桂枝加附子汤15. 哪项不属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主证心烦16. 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中风的兼证桂枝加芍药汤17. 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治法是解肌祛风,升津舒经18. 桂枝新加汤证身难过的病机气营不足,筋脉失养19. “太阳病,下此后,脉促胸满者”的治疗方剂是桂枝去芍药汤20. 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太阳中风,经输不利21.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22. 桂枝加附子汤证“小便难”的病机是过汗伤阴损阳,气化不利,化源不足23. 桂枝新加汤中,芍药和生姜的用量是芍药 4 两,生姜 4 两24. 以下病证,属“桂枝汤主之”的是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25. 以原文为据,以下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纲领中未明述头痛26. 伤寒表实证的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闭营郁27.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治宜葛根汤28. 太阳伤寒兼内热,治宜大青龙汤29. 大青龙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不汗出而烦躁30. 太阳伤寒兼水饮,治宜小青龙汤31. 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病机表闭阳郁,郁热内扰32. 依照原文以下哪项不属于麻黄禁例酒客33. 哪项不为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所共有无汗34. 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桂枝汤 +麻黄、葛根35. 服桂枝汤后“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治宜桂枝二麻黄一汤36.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兼清里热37. 太阳病变证的治则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38.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难过,当救其里,宜四逆汤39. 治疗热扰胸膈证的主方栀子豉汤40. 栀子豉汤证的“虚烦”是无形邪热,所致心烦41. 治热扰胸膈兼腹满证的主方是栀子厚朴汤42. 依照《伤寒》原文,麻杏甘石汤证的证候特点汗出而喘,无大热43.以下除何方外均有表里双解的作用A 麻杏甘石B 五苓散C 大青龙AD 小青龙E葛根芩连汤44.葛根芩连汤中“下利”的体系是太阳中风误下,里热挟表邪,内迫肠道45.患者李某,女, 25,初患太阳病,经某医给桂枝汤,附后周身大汗出,旋即口渴殊甚,脉象洪大,舌质红,苔黄,体温增高,能够何方主治白虎加人参汤46.患者刘某,男, 24 岁,发热恶寒汗出 3 天,经某医给桂枝汤,恶寒消失,但发热仍在,旋即出现气喘,汗出,咳嗽黄痰,舌质红,脉数而大,能够何方主治麻杏甘石汤47. 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是脾虚寒湿兼表邪不解48.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虚而饮停中焦49. 太阳病发汗过多,病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其治疗方剂桂枝甘草汤50. 原文见“火逆下之,因烧针而烦躁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51. 苓桂术甘汤证症状可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迟52. 桂枝加桂汤中重用桂枝的目的通心阳而平冲逆53. 真武汤证“有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辟地” ,其中“身瞤动,振振欲辟地” 的病机阳虚失于温养,水气浸渍,四肢经脉54.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治证脾虚气滞腹胀证55. 茯苓四逆汤的药物组成茯苓,人参,附子,甘草,干姜56. 原文“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其治疗方剂是茯苓四逆汤57. 炙甘草汤证的脉症见伤寒心动悸,脉结代58. 真武汤的方药组成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59. 小建中汤有“心中悸而烦”其病机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60. 以下不是炙甘草汤方药组成的是白术,芍药61. 以下各项症状,不属于干姜附子汤证的是心下悸62.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脉象应为脉沉紧63.王某,男, 40,自述心悸而痛,喜按,多天来服好多止痛药无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脉微缓,苔白滑,临证辩证当是桂枝甘草汤证64.邓某,女, 39 岁,近期时有气痛,自脐下少腹起,上冲到心,顷止,己而复作,夜间尤甚,舌苔白滑,脉沉迟,临床辩证是桂枝加桂汤65. 刘某,女,47 岁,患风芥蒂数年,近期心慌,心中悸动不安,舌苔薄白,脉结代,临床最正确辩证为炙甘草汤证66. 黄连汤证为上热下寒证67. 蓄水证的治法为通阳化气行水,外散风寒68. 水逆证治疗用五苓散69. 蓄血轻症中神志方面的表现为其人如狂70. 抵当汤的治法为破瘀泻热71. 蓄血证病势较缓应用抵当丸72. 抵当汤的主证中哪项是错误的小便不利73. 大陷胸丸的药物组成大陷胸汤 +葶苈子、杏仁、白蜜74. 原文“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
中医伤寒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伤寒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症状?A. 发热恶寒B. 头痛身痛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C2. 伤寒论中,伤寒的病机主要是什么?A. 外感风寒B. 内伤饮食C. 情志内伤D. 湿热内蕴答案:A3.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伤寒的常用方剂?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葛根汤D. 六味地黄丸答案:D4.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传变途径?A. 由表入里B. 由里出表C. 由上及下D. 由下而上答案:B5.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益气养阴答案:B6.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肾炎C. 心肌炎D. 肝炎答案:B7.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诊断依据?A. 发热恶寒B. 脉浮紧C. 舌苔黄腻D. 口干舌燥答案:C8.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鉴别诊断?A. 风温B. 湿温C. 暑温D. 痢疾答案:D9.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预防措施?A. 加强营养B. 避免风寒C. 增强体质D. 服用抗生素答案:D10. 伤寒论中,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护理要点?A. 保持室内温暖B. 饮食清淡易消化C. 避免过度劳累D. 多食生冷食物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症状属于伤寒的典型表现?A. 发热恶寒B. 头痛身痛C. 口干舌燥D. 脉浮紧答案:ABD2.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方剂可用于治疗伤寒?A. 麻黄汤B. 桂枝汤C. 葛根汤D. 六味地黄丸答案:ABC3.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途径属于伤寒的传变途径?A. 由表入里B. 由里出表C. 由上及下D. 由下而上答案:AC4.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原则属于伤寒的治疗原则?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温阳散寒D. 益气养阴答案:AC5. 伤寒论中,下列哪些并发症属于伤寒的常见并发症?A. 肺炎B. 肾炎C. 心肌炎D. 肝炎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伤寒论中,伤寒的病机主要是外感风寒。
中医《伤寒论》复习题
《伤寒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伤寒2.风家3.六经:4.日晡所5.传变6.心中懊憹7.头项强痛:8.潮热9.合病 10.协热而利11.翕翕发热 12.瘛疭: 13.火逆: 14.解肌: 15.喘冒16.脾家实: 17.嘿嘿: 18.虚烦 19.脾约 20.并病21.胸下结硬: 22.谷不化23.寒格: 24.须臾 25.心下支结26.直中 27.将息 28.更行 29.目瞑 30.筋惕肉瞤二、填空题1.太阳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根汤主之。
2. 太阳之为病,_______, _______。
(1)3.伤寒表不解,_______________,干呕,_______________,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腹满不减,减不足言,____ ___ ,宜 _____ __ 。
5.太阳病,下之微喘者,____________,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6.趺阳脉浮而涩,,,,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7.太阴之为病,,食不下,,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8.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_______________,心下痛,_______________,大陷胸汤主之。
9. 太阳病,_____________,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_____________者,麻黄汤主之。
10.太阳病,发热,汗出,,者,名为中风。
(2)11. 太阳病不解,_______,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_______ 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12.“伤寒五六日中风,_______,胸胁苦满,_______,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13.发汗后,_____ ___,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主之。
1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_____ _ , _____ ___ ,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伤寒论题库
1、根据《伤寒论》,太阳病的主要脉象是?A. 浮脉B. 沉脉C. 迟脉D. 数脉(答案)A2、伤寒论中,桂枝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证候?A. 太阳中风证B. 太阳伤寒证C. 阳明实热证D. 少阴虚寒证(答案)A3、《伤寒论》中提到的“麻黄汤”主要用于治疗?A. 风寒表实证B. 风热表虚证C. 寒湿痹证D. 暑湿病证(答案)A4、在《伤寒论》中,白虎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证候?A. 太阳病,发热恶寒B. 阳明病,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C. 少阴病,但欲寐D. 太阴病,腹满而吐(答案)B5、《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主要适应证是?A. 太阳病,头痛发热B. 少阳病,往来寒热C. 阳明病,日晡潮热D. 厥阴病,寒热错杂(答案)B6、根据《伤寒论》,少阴病的主要症状是?A. 发热恶寒B. 但欲寐C. 大热大汗D. 腹满而吐(答案)B7、《伤寒论》中,治疗阳明腑实证的方剂是?A. 大承气汤B. 小承气汤C. 调胃承气汤D. 以上都是(答案)D(注:根据不同情况可选用以上三方)8、伤寒论中,对于“结胸证”的描述,哪项最符合?A. 心下满而硬痛B. 心下痞,按之濡C. 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D. 腹中痛,按之则舒(答案)A9、在《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蓄水证的方剂是?A. 五苓散B. 猪苓汤C. 真武汤D. 苓桂术甘汤(答案)A10、《伤寒论》中,对于“厥”的描述,以下哪项最准确?A. 四肢厥冷,恶寒蜷卧B. 手足逆冷,伴意识不清C. 手足厥冷,无热恶寒,脉微欲绝D. 手足心热,心烦失眠(答案)C(注:此描述更接近“寒厥”表现)。
伤寒论复习重点各种题型
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
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
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
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
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
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
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
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31.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32.睛不和:目睛转动不灵活。
33.热越:热邪向外发泄。
伤寒论复习重点各种题型
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
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
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
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
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
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
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
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31.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32.睛不和:目睛转动不灵活。
33.热越:热邪向外发泄。
中医四大经典之伤寒论复习试题与答案
伤寒论习题完整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学”的研究容包括:A.《伤寒论》的版本及流传情况B.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 C.《经》的成书年代D.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E.《伤寒论》的学术发展史2.构成“伤寒学”的要素包括:A.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与研究容B.长期的学术发展史与不同的学术流派C.大量的研究文献与一定数量与水平的研究队伍D.资金与硬件条件的支持E.在中医学的学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4.《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完整)伤寒论考试重点大题
1,伤寒论本来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张仲景,字机,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公元200年-219年)2,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清简述其病机.太阳中风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病理特点是腠理疏松,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太阳伤寒证:证见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病理特点是,腠理致密,卫阳被遏,营阴瘀滞。
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二者的鉴别要点在于汗出与无汗,脉浮缓与浮紧。
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固件无汗与脉浮紧。
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中风证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伤寒证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
3,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4,桂枝汤方后的煎服方法桂枝汤方后的煎服方法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内容。
其服药与护理方法归纳如下a,药后啜粥—服药须臾,啜热稀粥一碗,一则借谷气以充汗源,一则借热力以鼓舞卫气,使汗出表和,祛邪而不伤正。
B,温覆微汗——服药啜粥之后,覆被保温,取遍身微似有汗为佳,切记大汗淋漓。
因汗多则伤正,邪反不去,病必不除。
C,如一副汗出病愈,即应停服.意即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d,不效继进—-如一副无汗,继进后服,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办日内把三幅服完。
若病重服一剂汗不出者,需昼夜给药,可连服二至三剂.e,药后禁忌——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粘滑,肉面等不易消化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恋邪伤正。
5、何为“麻黄八症"?简述产生机理。
“麻黄八症"亦称“伤寒八症",是指太阳伤寒表实证的八个症状,包括头痛、发热、神通、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由于风寒束表,肌肤失煦,故见恶风寒;卫闭营郁,经气运行不畅,故头身疼痛;寒邪外束,腠理郁闭,故见无汗;肺气不宣则作喘.6、简述麻黄汤证与葛根汤证的区别。
伤寒论总复习题
《伤寒论》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面合色赤13、筋惕肉瞤2、将息3、白饮4、下利清谷5、面色缘缘正赤6、四逆辈7、周时8、苦酒9、麻沸汤10、心中懊憹11、旦日夜半12、面垢14、法醋15、厥逆16、小便色白17、不更衣18、口不仁19、清血20、水逆二、选择题:1、可确辨为桂枝汤证的是()A、恶风、发热、头痛、汗出、脉浮、口不渴、胸满。
B、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
C、恶寒发热、不欲饮食、呕吐、汗出而喘。
D、发热恶风、汗出、身痛、口不渴、脉沉迟。
2、桂枝汤方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A、桂枝:芍药为1:1B、桂枝:芍药为1:2C、桂枝:芍药为2:1D、视病情灵活掌握3、用桂枝汤治疗卫气不和,时发热自汗出的病证,选择下列哪种用药方法最恰当。
()A、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等物。
B、服已须臾,喝热粥一升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D、先其时发汗4、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的作用是()A、解肌祛风,调和营卫B、升津舒经,且助解表C、升津止利,解肌止渴D、解肌祛风,解表止利5、脾虚气滞腹胀满者治疗首选()A、理中汤B、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C、桂枝加大黄汤 C、桂枝人参汤第 1 页共8 页6、太阳温病的含义是()A、外感温热之邪初起之证B、太阳病误用辛温发汗的变证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的病证D、里热炽盛,气阴两伤之证7、葛根汤的药物组成是()A、桂枝汤加葛根B、桂枝汤加麻黄、葛根C、麻黄汤加桂枝、葛根D、麻黄汤加葛根8、太阳中风证自汗出的病机应除外下列哪项()A、卫强营弱B、阳浮阴弱C、卫阳闭遏,营阴郁滞D、营气和而外不谐9、下列哪项不符合苓桂术甘汤的主证()A、心下逆满B、气上冲胸C、起则头眩 C、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10、五苓散的服法是()A、捣为散,先食温服B、白饮和服C、清酒调服D、温顿服11、“晬时”是指()A、一昼夜B、一旬C、一周D、当时12、“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辨证属于()A、真寒假热B、真热假寒C、里寒外热D、热极生寒13、恶寒与发热并见,不可能是()A、桂枝人参汤证B、五苓散证C、麻黄附子细辛汤证D、四逆汤证14、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A、一半入煎,一半吞服B、另煎,兑入干姜粳米药汁中C、吞服药末D、与诸药同煎,无特殊要求15、心下悸欲按,脉虚数无力,治疗首选()A、桂枝加桂汤B、桂甘龙牡汤C、苓桂甘枣汤D、桂枝甘草汤16、下述提纲证和原文不符的是()A、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重点整理(精.选)
《伤寒学》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题型:名词解释1.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病症的一种发病方式。
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
2.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
3.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题型:选择填空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名机,出生于东汉末年,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3.现今《伤寒杂病论》版本有两种:一是宋本,即林亿校正版本,但宋本现已无保存,现存者只有明代赵开美复刻本,简称赵本;一是南宋成无几注解本,称为“成注本”。
4.第一个逐条注解《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是成无几。
5.《伤寒论》的体系特点:详于寒略于温。
6.《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论中所载113方(缺一方),被誉为“方书之祖”。
7.《伤寒杂病论》中合方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兼表证用药)等等。
8.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伤寒有五,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题型.名词解释1、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
即头痛项强之意。
2、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
时瘛疭,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
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4、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
5、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6、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
漏,渗泄不止。
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7、目瞑:目视不明,视物昏花。
《集韵》:“暝,目不明也。
”此处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8、项背强几几:几几,南阳方言,有拘紧、固缩之意。
亦有读作殊者。
全句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伤寒论题库讲解
《伤寒论》课程学习复习题概说一.选择题(一)A型题1.《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A.春秋时代 B.西汉末年 C.战国时代 D.晋代 E.东汉末年2.《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A.王叔和B.成无己C.张机D.林亿E.华佗3.首次全文注解《伤寒论》的是:A.孙思邈B.王叔和C.成无己D.林亿E.柯韵伯4.《伤寒论》中并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 C. 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5.《伤寒论》中合病是指:A.两经证候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D.阳经与阴经的证候相继出现E.一经病证为主但兼有其他证候6.下列哪一种是对《伤寒论》中广义伤寒概念的正确论述:A.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B.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C.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E.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疾病 D.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证候7.太阳病传为少阴病的传变方式为:A.循经传B.表里传C.直中D.并病E.合病8.外感初起太阳与少阴同时发病最恰当的表述为:A.直中B.并病C.表里传D.两感E.越经传9.除重复与佚方外,《伤寒论》共载有方剂:A.113首B.112首C.111首 D.397首 E.245首10.关于《伤寒论》一书主要内容的论述下面哪项是正确的:A.全面地阐述了寒邪所致疾病的证治B.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热病及部分杂病的证治C.全面地阐述了外感疾病和杂病的证治D.全面论述了外感风寒,兼述外感温热,未论及杂病E.全面地阐述了外感风寒,未论及外感温热和杂病(二)X型题1.《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包括:A.《内经》B.《难经》C.《神农本草经》D.《汤液经》E.《甲乙经》2.《伤寒论》的学术成就有以下哪几个方面:A.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形成了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B.继承了前人在针灸方面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C.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系统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并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创造了条件E.制定了若干基本治则,保存了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并为中药制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
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
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
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小时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
霍,有迅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
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
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
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31.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楚。
32.睛不和:目睛转动不灵活。
33.热越:热邪向外发泄。
34.郑声:语言重复,声音低微。
35.阳微结:热结在里,大便秘结为“阳结”。
热结程度尚不重,故称“阳微结”。
36.纯阴结:脾肾阳虚,阴寒内盛而大便凝结不通,叫做“阴结”。
没有兼夹证,故称“纯阴结”。
37.心下支结:心下如有物支撑而闷结。
38.过经:指邪气已离本经而传入另一经。
39.心下急:胃脘部有拘急不舒或急迫疼痛的感觉。
40.阳去入阴:即阳气离表入里。
41.小便色白:小便量多色淡,即小便清长。
42.口中和: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43.下厥上竭;A下厥指阳衰于下,上竭指阴竭于上。
二、简答题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
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机不利。
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
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
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花汤温涩固脱。
6、桂枝麻黄各半汤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1/3相合而成。
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
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
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5/12,麻黄汤剂量的2/9,相合而成。
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1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
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现出亢奋状态。
故发热,不恶寒。
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
温病变化迅速。
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
与后世温病并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
○2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证)亦有恶寒。
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
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
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组成: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10、当归四逆汤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欲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
11、桂枝甘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
柴胡桂枝各半汤病机:太少二阳合病。
14、阳明四个热证○1栀子豉汤证、○2白虎汤证。
○3白虎加人参汤证○4猪苓汤证15、结胸三症?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16、《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1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
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2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
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郁滞呈胀痛。
○3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
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经上犯18、试述阳明病初起恶寒有何特征,机理?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19、阳虚烦躁有何特点?○1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
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2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
选方小建中汤○3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细,身无大热。
选方干姜附子汤20、苓桂术甘汤证为什么出现“起则头眩”?一者头目为上冲的水气所蒙蔽二者由脾转运之清阳为水饮阻碍不能上升于头目。
21、厥证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厥?及各自代表方?厥证的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
临床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
代表方:○1热厥——白虎汤○2寒厥——四逆汤○3气郁致厥——四逆散○4血虚致厥——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5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6痰厥——瓜蒂散○7脉厥——四逆汤○8蛔厥——乌梅丸22、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2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什么?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9、简述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1.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充分反映了寒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2.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充分反映了风邪致病的病理特点。
○3.温病的典型脉症:发热而渴、不恶寒。
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
与中风、伤寒有区别。
24、简述少阴咽痛各证的证型及治疗方剂。
○1.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猪肤汤证——猪肤汤○2.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甘草汤、桔梗汤○3.少阴痰热阻闭而咽伤生疮的苦酒汤证——苦酒汤○4.少阴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25、附子汤和真武汤如何区别运用?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
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异:真武汤—水湿泛滥(变动不居)—见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浮肿,小便不利—附术半量,重用生姜以温散水饮,不用人参—温阳化气,以散水饮附子汤—寒湿凝滞,经脉不利—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疼痛—倍用术附,去姜加人参以温补阳气—温补元气,以祛寒湿26、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条文(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病因阳明腑实,腑气不通,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
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等。
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根据条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从条文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太阴脾主大腹,中焦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28《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同:发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臭秽、舌红、苔黄、脉数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
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表证。
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利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
29、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判断寒热真假?条文(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一般真热者,恶热:真寒者,恶寒。
今“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则与常情不符。
因为真有大热之人,应不欲衣被。
今身虽大热,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阴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证。
“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亦非常情,因为确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
今身虽大寒,而病者反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则表明邪热壅盛于内,阳气不能透达于外,为内真热外假寒证。
30、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于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水饮,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甘草温补中阳31、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1.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2.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3.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4腹痛吐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