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复习重点第一篇: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复习重点比较文学(新)复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与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或两种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与。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二、名词解释1、国别文学2、民族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5、比较视域6、对话平台7、汉学8、主题学9、意象10、接受11、海外华文文学12、译介学三、问答题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7、什么是比较文学?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在最近几十年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比较文学概论”也已经成为高校中文院系的必修课,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

它和外国文学也就是东西方文学以及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文科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向学生全面介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介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学生应该在学习之后,能够初步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具体作品作出具有比较性眼光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世界范围内有联系的文学现象,并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闭卷考试。

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题型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总计20分题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计30分题型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总计40分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三、知识点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中的“四跨”以及“各种文学关系”。

2、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3、重点掌握“比较文学”一词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出现和提出者;掌握比较文学的定义以及相关的争论,要熟悉并掌握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对比较文学下的最有代表性的定义,如法国学派的著名定义及其提出者、亨利·雷马克的定义,韦斯坦因的定义和日尔蒙斯基的定义等,要熟悉他们定义的内容、出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1、流传学: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2、渊源学: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3、形象学中的套话:某个民族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概括他国或她国人形象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是一种文化的概括缩影。

4、形象学: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它的特点包括一,此种异国形象,不只是作家个人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二,“形象”具有虚构性,它不追求真实客观,往往是一种夸饰、曲解、想象。

三,“形象”具有幻象性,“它将文学形象主要视为一个幻影、一种意识形态、一个乌托邦的迹象。

”7、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之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8、题材研究:对某一题材、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这是德法学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具体又可分为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比较研究和同一或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

9、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在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的文学理论,无论是概念、原则、还是思路、方法等都各不相同。

但是,人心、文心的相通,又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研究它们的同和异,对于寻找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0、媒介学: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他研究的重点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异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过去的。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发展和文学作品风格的学科,其内容涉及文学的定义、分类、发展规律、创作技巧等方面。

以下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1.文学的定义: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方式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想象力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具有表现和传达人类普遍情感和意义的功能,能够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维。

2.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包括按内容分类(史诗、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按表现手法分类(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3.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演进规律,包括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文学、启蒙运动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文学流派。

4.文学作品的要素和风格:文学作品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在这些要素的安排和表现上有所不同。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构思方式、叙事手法、语言运用等来理解其风格特征。

5.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在其中可以找到对人类生活、社会问题、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人类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6.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可以设定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来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

了解不同的批评方法,可以帮助解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7.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8.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世界文学中有许多经典作品,对于文学概论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唐诗三百首》、莎士比亚戏剧集、《圣经》、《童年的故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期末复习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理解,可以建立起对文学发展规律、文学作品解读、阅读方法等方面的扎实基础,提高对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川农《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270)一、名词解释1、教堂山会议——是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

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北卡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学术年会。

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2、格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产生的一种研究法,就是以老庄等各家学说来解释佛家的教义,说得更明确一点,格义的方法即是用汉学来解释和比附外来学说,是比较文学中“阐发研究”的最初形态。

它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3、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它是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有事实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具有外来性和隐含性的特点。

4、圆形的研究——由于作家所受的影响常常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多元的,因此深入的影响研究往往不是从一个角度,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来研究一个作家所受到的外来影响。

梵·第根将这种方法称之为“圆形的研究”。

它是影响研究中较好的方法,它能使人们对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5、阐发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是由中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适用于文化系统迥异的诸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

它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以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中的各种问题,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

6、接受理论——又称为接受美学、接受研究、文学的接受与作用论等,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尧斯和伊塞尔提出的。

其要点是把读者和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社会的、历史的和个人的原因。

2、期待视野——是指对作品的某种“先入之见”(或先入为主的见解),即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先就已存在的一种“意向”,这种预先存在的意向会决定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判断和取舍,构成了阅读和理解的个人色彩,产生了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解释。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0046《比较文学概论》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比较文学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在最近几十年获得了迅猛发展,而“比较文学概论”也已经成为高校中文院系的必修课,成为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

它和外国文学也就是东西方文学以及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等学校文科的学生,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系统的学习,向学生全面介绍比较文学这一学科,介绍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学生应该在学习之后,能够初步运用有关理论并结合具体作品作出具有比较性眼光的学术研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世界范围内有联系的文学现象,并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闭卷考试。

题型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题型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4题,总计20分题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题,总计30分题型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总计40分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201303学期6月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果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三、知识点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中的“四跨”以及“各种文学关系”。

2、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3、重点掌握“比较文学”一词的产生,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出现和提出者;掌握比较文学的定义以及相关的争论,要熟悉并掌握比较文学学科诞生以来对比较文学下的最有代表性的定义,如法国学派的著名定义及其提出者、亨利·雷马克的定义,韦斯坦因的定义和日尔蒙斯基的定义等,要熟悉他们定义的内容、出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doc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2006年文学概论复习指导与练习文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讲授文艺理论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木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基木知识。

通过对文学的审美特质、文学的社会属性、文学创作、文学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的一般规律的讲授,使同学们树立观点、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本课程开卷考试,考试题型共有四种:填空题、判断正误题、简答题、论述题,学生耍注意在冋答判断、简答、论述题时,应结合实际,也就是所要结合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其他文学现象来加以阐释或论述。

文学概论单元辅导(一)绪论绪论部分是全书的一个总论,是对文学艺术的总体的认识。

中心是回答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文学有什么特点。

从总体上把握文学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学习整个课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点提示:1.文学对生活的反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审美意象及其特征审美意象是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他们根据实际生活屮的体验、认识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情境。

四大特征:虚实结合、情理结合、主观性与客观性结合、社会功利性与审美愉悦性结合。

3.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特点文学是用语言作为媒介构造审美意象,其特点为: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第一编文学与社会本编在绪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论述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明确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学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关系。

重点捉示:1.文学的本源文学艺术的起源: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的手和脑,为文学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前提,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

文学创作的源泉: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來源于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Z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 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文学概论是指对文学的理论和分类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石,其中包括了对文学的起源、发展、演变、风格、流派、批评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将对文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整理。

一、文学的定义和起源文学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最早是口头传承的方式,后来通过文字的发展逐渐得到书面形式的表现。

二、文学的分类1.按体裁分类:叙事文学(如小说、散文、戏剧)、抒情文学(如诗歌)、戏曲、论说文学(如散文、修辞学等)。

2.按文学流派分类: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3.按地区分类:中文文学、外国文学。

4.按时代分类: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

三、文学的基本要素1.文学题材: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内容和主题,如生活题材、历史题材、爱情题材等。

2.文学形式: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形式,如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小说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

3.文学风格:文学作品的表达风格和语言风格,如短小精悍的写作风格、雄浑豪放的写作风格等。

4.文学意义: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审美价值,以及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四、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一种学术活动,它包括了从各个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有:历史批评、形式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心理批评等。

五、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1.古典文学流派:《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呐喊》、《狂人日记》、《追忆似水年华》等。

3.现代派文学流派:《孤独者》、《万物简史》、《挪威的森林》等。

4.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围城》、《家》、《茶馆》等。

5.自然主义文学流派:《老人与海》、《喧哗与骚动》、《大地》等。

六、文学史与文学理论1.中国文学史:从古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的发展演变。

2.西方文学史:从古希腊罗马文学到现代西方文学的发展演变。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概论复习整理一、总论1、诞生时间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2、三个学派填空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三大学派及其基本特征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影响研究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形象学等研究。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指研究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中国学派:以跨异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主张双向阐发研究。

3、可比性名词解释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研究的可能,并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

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

4、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5、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语言、民族国家形象、文学文本、文化)、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二、文学关系与相互影响1、辩证关系科学性与审美性,实证性与非实证性,同源性与变异性2、流传学(起点到终点):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是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

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3、渊源学(终点到起点,实证性、渊源性与文本性):渊源学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

4、媒介学(路线与途径,可见性、实证性、流动性)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文学关系的中介过程的研究。

三、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1、比较文学视野中的翻译名词解释是比较文学变异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攀枝花学院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攀枝花学院

一、请对屈原和但丁进行比较分析并说明问题屈原与但丁分别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取向,分别是东、西方文学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

尽管他们生活的年代、地域相差久远,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爱国主义情结、主体意识的体现、创作风格等都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他们作为诗人政治家的相似更值得我们去重视。

他们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撞得粉碎,于是不约而同地创造了一个集神话、哲理于一体的梦幻世界,在这精神世界里寻找出路。

他们的爱国情愫和理想追求分别体现在《离骚》、《神曲》这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经历着时代的变幻,体现出了不朽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屈原与但丁都生活在社会急剧转型的阶段,一个是处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一个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在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都以政治家的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屈原曾官至左徒,但丁也当选过佛罗伦萨的执政官并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的仕途都及其的不顺利,先后遭到流放,而不幸的命运却成就了他们作为诗人的伟大,二人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写出了流传百世的名作。

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他们的人生际遇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士人所追求的人生三不朽,屈原与但丁的人生追求也能用这“三不朽”来概括。

屈原有强烈的入世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为了振邦兴国殚精竭虑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在悲愤忧郁中作《离骚》,所以《离骚》自始至终贯穿着一腔忠怨之情。

在政治理想破灭后,诗人转向了一种精神补偿的替代方式——更加努力的修饰,完善自身。

从《离骚》中我们可以发现屈原始终的人生追求就是“立德”“立功”,在人生理想破灭后他宁愿选择死亡。

但丁在一开始的人生追求的确是“立功”,在政治理想失败后他也一度的苦闷,满腹忧患,但是但丁并没有把政治理想作为他的唯一追求。

他要用自己的才华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立志在文学上获得赫赫声誉,让流放他的人后悔,让故乡的人为他骄傲,正是在这种激励下,但丁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神曲》。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比较文学概论复习题与答比较文学概论1.举例简要说明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文学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它首先往往发端于一种心理或思想的启发,某种外来的东西突然照亮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而给予一种解决的新的可能。

除文学方面的启发外,对作者思想方面的启发也很重要。

如果说“启发“往往是在寻求中不自觉的偶然相遇,那么影响的第二步“促进”,就是有意识地寻求、理解和加强。

“促进”之后,会有一个认同的过程。

“消化变形”是文学影响中必不可少的。

文学影响最后要通过文学“表现”出来。

因此“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不过实际的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要求举例说明)以上要点得6分,举例得4分。

2.举例简要说明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中国戏剧结构崇尚单纯,线索以明白简单为主,矛盾随起随结,不牵枝蔓,不存暗线。

即多采用线状结构(要求举例说明)西方戏剧多采用网状结构,即便是脉络很简单的事件也可以构成网状的矛盾冲突。

(要求举例说明)上述两点每点5分(要点2分,举例说明得3分)。

3.举例说明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在中外文艺活动中是较多见的。

在西方艺术中,一种艺术技巧向另一种艺术渗透,如绘画进入诗歌,叙事进入音乐等更是常见。

美国的艾肯就是成功的利用了音乐的象征和技巧的小说家和诗人。

艾肯在他的诗中“让我们听见这种缥缈飞逝的心灵的音乐的全部协奏”。

众所周知,?艾略特更是在他的诗中,自觉地、积极地引进了音乐的技巧。

海伦?加德纳认为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诗《四个四重奏》由四首诗组成,每一首诗都分成五个部分,可以看成是“都有自己结构的五个乐章”。

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技巧渗透的现象还是比较多的。

(10分)四、论述题(共25分)为什么说比较文学能在不同文化的关系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试举例论述说明。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

比较文学概论的复习资料综合一、基础知识绪论部分1、三大学派各自研究方法(图表)2、三大学派理论体系可比性的侧重点3、课本所定义的比较文学跨越性研究范围4、第一个全面系统阐述法国学派的理论代表、最早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学者、最早给比较文学下定义的学者、美国学派向法国学派发起“挑战”的代表学者第一章5、流传学研究的是文学关系,特征是实证性、认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6、焦点式影响、辐射式影响、交叉式影响、循环式影响7、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包括8、媒介学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种媒介、媒介学研究范畴第二章9、文化过滤的含义包括、制约文学交流的因素、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10、译介学研究翻译文本的最终目的、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根本区别、译介学研究范畴11、比较文学形象学中他者研究范围、形象学的研究范围、注视者创建他者形象的基础12、文学他国化的情况是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而言的,错误影响、负影响第三章13、类型学研究范畴、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学者、《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的对比》的作者14、美国主题学发展的里程碑是哈利·列文发表专论《主题学和文学批评》、主题学产生于民俗学、课本描述的主题学研究范畴15、西方文学三分法。

我国近现代四分法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作者16、七科之学是什么、中国传统学术讲求的是什么、文学与其他艺术学科的共同之处第四章17、世界文学的三层含义18、研究异质性的的前提和基础、最终目的19、古添洪和陈慧桦、王国维、钱锺书、陈惇和刘象愚、曹顺庆为跨文明阐发研究方法做出了什么贡献20、文化文学传播中最初始直接的文化过滤最核心的部分、异质文明特征的根本显现之处是话语、跨文明阐发的定义、跨文明互补与融合研究途径二、理解记忆1、什么是比较文学?2、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可比性?3、什么是跨学科研究?4、什么是“套话”?5、什么是主题学?它和母题有何区别?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跨文明阐发研究?8、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9、试辨析接受学和接受理论的关系。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比较文学期末复习整理1、比较文学的定义:①性质:是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②研究对象: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各种文学关系③研究理论和方法:具有比较自觉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④特征:开放性、宏观性2、比较文学三派及其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在20世纪50年代,法美两派论战法国学派:主张影响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偏重于从文学史的角度给比较文学下定义。

②研究国际间、跨民族、跨语言、跨国界的作家与作品间相互影响的文体史实。

(就是探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学之间的影响,寻找一种文学现象的渊源和亲缘关系。

)③强调事实联系的实据考证的方法。

④观点不足:拒绝把美学作为方法论带入比较文学研究,研究视域较小⑤法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巴尔登斯伯格:法国派第一位代表人物,作品《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巴尔扎克作品中的外国倾向》;b梵第根:法国第一个系统、全面阐述法国学派的观点,作品《比较文学论》(1937戴望舒中译本)c卡雷和基亚:继承和发展梵第根的理论并确立法国学派体系,卡雷代表作《歌德在英国》基亚代表作《比较文学》⑥优点:1)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派:主张平行研究。

①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指向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②研究范围是超一国范围之内的,多国的③采用大规模结合比较和审美批评的方法,进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的研究④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去,提出跨学科的研究。

(与法最大不同:跨学科)⑤美国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a韦勒克《文学理论》(与沃伦合著)、《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教堂山会议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揭开两个学派论战,被看做美国学派的宣言。

汉语言五年本--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汉语言五年本--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一一、基本概念1.诠释学:诠释石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

2.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六朝和五四时期。

3.横向开拓:横向开拓是一种文化外求,外求的方向大致有三:一是外求于他种文化,二是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三是外求于他种学科。

4.互动认知:认为止啼和客体并非截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

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

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二、简答题1.“五四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的吸收集中于哪些方面?答案要点:(1)五四时代反传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解放的普遍要求,使得浪漫主义的反抗和革命精神成为一致的注意焦点;(2)浪漫主义反抗古典主义的压抑,反抗对个性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

2.欧洲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案要点:(1)浪漫主义者力图捍卫的是一些正在遭到资本主义摧毁的基本人类价值:自我,个性,精神艺术,爱美,自然。

(2)他们要肯定心灵和自我,否定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现实,追求和表现遥远的理想。

(3)他们采取有机主义的、整体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认为普遍异化和分裂成碎片的资本主义现实终将被克服,和谐的新世界将会被到达。

(4)他们重视想象和幻想,使用隐喻的、神话的语言来主观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渴慕。

(5)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第一次主观的批判和反抗。

三、论述题1.谈谈随人类文化的多元发展的认识。

答题要点:(1)文化差异石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1分)(2)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为多元文化在各地区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同时也蕴涵着以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削弱多元文化的可能。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2003年上半年现代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范围与考试题型本课程使用的主教材是刘叔成主编的《新编文艺学概论》,辅助教材有《新编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和《新编文艺学概论参考资料》。

复习时要全面的了解、掌握上述三本教材所介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考试题型为填空题(15分)、名词解释(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10分)、简答题(40分)、论述题(15分)。

二、重点内容提示(一)名词解释1. 审美意象2.审美思维3.典型人物4.典型环境5.典型化6.创作方法7.现代派文学8.意识流文学9.题材10.主题11. 情节12.文学风格13.文学流派14.文学鉴赏15.文学批评(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抒情类作品是作家的“自我表现”;山水花鸟诗是表现自然界的;而叙事类作品则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2.文学的真实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事、物都要符合客观实际生活。

3.典型化可以分两步走,先进行抽象的概括,然后再进行具体的个性化描写。

4.现实主义要求客观地描写现实,不允许想象和虚构。

5.浪漫主义以表现理想、抒发主观情感为主,不要求对生活作具体的描写,因而不具有艺术的真实性。

6.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7.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就是作家的主观意图。

8.经济基础是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文学则发展;社会经济落后,文学则必然衰落。

9.对于优秀的文学遗产应当全面继承,对于反动落后的文学则应全面批判。

10.“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说明文学鉴赏是一种纯主观活动,没有什么客观标准。

(三)简答或论述题1.审美意象有哪些特点?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3.文学对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之。

4.审美思维有哪些特点?5.怎样认识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6.灵感有哪些特征?7.举例说明文学创作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相互间的关系如何?8.举例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之处。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涉及多种文学传统,例如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等。

为了更好地复习比较文学,下面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1. 文学史纵向比较比较文学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之间的比较,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主义时期,详细了解其中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理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文学流派横向比较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方式是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横向比较。

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奇幻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然后,选择其他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

3. 文学主题比较除了比较时期和流派之外,比较文学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选择“爱情”这一主题,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方式和表达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文学的理解。

4. 多维度比较比较文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层面的比较,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作者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综合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拓展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5. 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最后,作为复习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将为比较文学的复习提供具体的材料和例子。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a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a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资料A第一章影响研究第一节流传学1.什么叫流传学?试分析它的特征及研究范围。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

1931年,法国比较文学学者梵·第根首先将它引入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使之成为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就本质而言,流传学是“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因此,其特征表现为研究方法具有实证性,研究对象是文学关系。

首先,流传学研究的“文学关系”是多元文学关系。

梵·第根对这一点有经典的阐述,他把这种关系限定在“两国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上”。

他说“地道的比较文学最通常研究着那些只是两个因子间的‘二元的’关系。

”美国学者也认同这一点,韦勒克就认为:“‘比较文学’的另一种含义限定于对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的关系之研究。

”流传学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沿着从“放送者”、“传递者”到“接受者”的经过路线,着重研究作家、作品(包括文学思潮和流派)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流传和变化,实际上就是在寻找放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文学关系”。

这就决定了流传学研究的多元文学关系特性(同时也奠定了其跨越性,即跨文明和跨国界性之基础)。

其次,流传学具有实证性。

这是与它研究的对象不可分离的。

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文学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建立在事实性基础之上才能成立,否则就无所谓“关系”。

所以注重事实,搜集确凿的资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审慎细密的考证,是流传学研究的必然途径和方法。

这就形成了流传学研究的本质特征——实证性。

再者,这种研究既然是以“事实”为依据,就必然要强调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既注意文学现象、观念、作品、文类的纵向发展、流变,又要注意这种传承流变与横向的各种关系。

流传学的特征也同时决定了它的研究范围。

那就是在考察构成影响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等对他国文学、文学创作者的影响。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复习笔记

平行研究之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如何实现跨学科对话?
阐发研究
阐发研究的定义,阐发研究的范式,阐发研究的原则
重点知识点梳理
1、比较文学的定义 2、比较文学的发展过程(法国是比较文学发源地, 强调“事实联系”;美国学派将其研究范围扩大,强 调“事实\非事实联系”,也包括与其他学科的比较) 3、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事实联系、价值联系、交叉 联系的可比性基础和可比性限定) 4、影响研究的定义 5、影响研究的分类(流传学、媒介学、渊源学各自 的立场,即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 6、媒介学的定义
流传学的定义
影响研究之媒介学
媒介学的定义、分类;译介学的定义、核心、分类
影响研究之渊源学
渊源学的定义
平行研究概述
平行研究的定义和分类
平行研究之文类学
文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பைடு நூலகம்
平行研究之主题学
主题学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平行研究之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的定义
1975钱锺书《管锥编》 1988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我国新时期以“比较诗学”命名 的第一本书)
• 7、译介学的定义;译介学的核心——创造性叛逆 (译介学属于文字媒介,从属于影响研究之媒介学)
• 8、平行研究的定义和分类 • 9、文类学的定义 • 10、主题学的定义 • 11、母体研究的分类(母题学是主题学的研究范畴
之一);母题与主题的关系
• 12、跨学科研究的定义;如何实现跨学科对话? • 13、阐发研究的定义;阐发研究的五种范式;阐发
比较文学知识体系
概述
比 较 文 学
影响研究
概述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概述 文类学
研究方法
平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有关考试说明
本课程所用的文字教材是《比较文学简明教程》(乐黛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此教材是复习和考试的主要依据。

本学期期末考试的题型为填空题、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二、各章重点内容提示
第一章
1. 比较文学的性质、特点和研究对象。

2. 比较文学的互识功能。

3. 比较文学的互证功能。

4. 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第二章
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

第三章
1.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2.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

3.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第四章
钱钟书的《管锥篇》为中西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五章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2. 题材、题旨、主题的比较研究。

3.主题和题材流变的研究。

第六章
接受理论的应用对传统影响研究的意义。

第七章
从互动认知和双向诠释的角度看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前景。

第八章
1.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应注意的事项。

2. 中西小说在结构、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

3. 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第九章
1. 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中西诗学关于存在理由的探讨。

3. 中西诗学的哲学基础。

第十章
1. 西方浪漫主义的传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2. 西方现代主义的传入及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
系统论中的结构观念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十二章
1. 美国新批评派的局限性。

2. 弗洛依德的心理学说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引起的革新。

第十三章
1.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技巧渗透、功能互换现象。

2.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思潮汇通。

请同学们结合(各单元复习要点进行复习)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比较文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选择题涵盖了教材上常识性的问题,复习时请注意各章知识点。

二、名词解释
1、比较文学
2、互证
3、互补
4、文化转型
5、“和而不同”
6、“期待视野”
7、诠释循环8、双向阐述9、情意结10、熵11、原型12、意象13、《管锥篇》
三、简答题
1、促成20世纪后半叶文化转型的原因有哪些?
2、现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期,经济和科技的绝大部分领域已一体
化了,文化是否也应该一体化,为什么?
3、美国提倡平行研究的原因是什么
4、举例说明主题和题材流变的原因
5、什么是象征,举例说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有不同的象征。

6、“一个作家受到另一个外国作家的影响”中的“影响”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7、简述新批评派诠释作品的基本观点
8、互动认知和逻辑学认知有何不同
9、《管锥篇》的内容
10、阅读作品有不同的方式,方式不同读出来的意义就不同,试述不同的阅读方式
四、论述题
1、举例论述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2、举例说明接受理论应用的作用
3、论中西诗歌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语言文学等方面的不同。

4、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5、分析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不同
6、举例论述原型批评方法的意义。

7、中西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有何不同?
8、何谓“互补”,试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的内容
9、传奇对中西小说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举例说明)
10、中西小说叙述角度的不同点(举例说明)
11、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12、钱钟书的《管锥篇》为中西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