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7-2018学年高三天一大联考(二)生物试题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生物卷(原卷版)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生物卷(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f7e9b7a98271fe900ef9d8.png)
2017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Ⅱ】高三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原卷版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细胞中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过程在线粒体内进行B.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都离不开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脂质分子无关D.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了生物膜间的联系2.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 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 a~Pβ~Pγ或dA-P a~Pβ~P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要使已有DNA末端被32P标记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γ”位上。
B.若将dATP的“α”位用32P标记,可作为原料将标记带到DNA分子上C.将ATP中的三个磷酸基团去掉,所得物质是合成RNA分子的单体D. A TP或dATP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的能量基本相同,稳定性不相同3.下列哪种遗传病的发病概率大于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A.男性中血友病患者B.女性中苯丙酮尿症患者C.男性中猫叫综合征D. 女性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4. 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和基因的表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多个核糖体用同一条mRNA作为模板翻译出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相同D.同—个D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通过基因的表达合成出的蛋白质应完全相同5.当人体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就会增多。
下图为肾上腺素作用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a和图b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B.图b和图c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C.当人体处于十分危险的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D.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与肝细胞膜上相同的受体结合来升高血糖6. 下列关于群落和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生物数量越多,丰富度越高B.被捕食者和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C.群落演替过程中各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经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生物卷(考试版)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生物卷(考试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f51be05727a5e9846a619d.png)
理科综合生物 第1页(共4页) 理科综合生物 第2页(共4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Ι】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B .蛋白质合成后必须在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C .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的化学成分相同D .人体细胞中的多糖主要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合成 2.下列关于A TP 和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TP 和酶的组成元素不可能完全相同B .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既需要酶又需要ATPC .农田被水淹后根细胞只能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ATPD .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可逆的3.下列对某些生物实验的结果预测中,正确的是A .切除小狗的下丘脑,狗的血糖浓度、体温和内环境渗透压都不能再进行调节B .给小狗过量注射甲状腺激素,则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减少C .在黑暗中将植株横放,茎和根都向地生长D .去除胚芽鞘的尖端,给予单侧光照后直立生长4.取二倍体水稻(2N=24)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2017-2018全国高考新课标II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全国高考新课标II卷生物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3709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7.png)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试题及答案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答案】D【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应该分离。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答案】C【解析】T2噬菌体只能侵染大肠杆菌,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答案】C【解析】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合成DNA的酶,A错误;只要给于适宜的温度和pH,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仍然有催化活性,B错误;酶在低温环境中保存,学*科网D错误。
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答案】C【解析】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物质A能进入细胞,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体的收缩比整个细胞的收缩要快,B错误;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 错误。
海南省海口市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调研试卷(8月份) Word版含解析
![海南省海口市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调研试卷(8月份)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4527320066f5335a8121be.png)
海南省海口市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调研试卷(3月份)(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①蓝藻②黑藻③酵母菌④水绵.A.①B.①②C.①②④ D.②③④2.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A.蛋白质﹣﹣与催化、免疫、运输等有关B.DNA﹣﹣携带遗传信息C.纤维素﹣﹣使植物细胞有一定的韧性D.脂质﹣﹣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3.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氧气只有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C.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西红柿细胞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4.下列按照多糖功能的分类,最科学合理的应该是()A.B.C.D.5.下列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一定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是()A.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水解B.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C.酵母菌细胞中肽键的形成D.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6.下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 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指的是高能磷酸键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C.图中“能量2”能为胞吞、胞吐、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能量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7.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呈现紫色,则未知样品只含蛋白质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绿色区域变小D.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8.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种类、数目发生改变C.从分子水平分析,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发生改变D.从个体水平分析,其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9.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RNA都相同B.酶不都相同C.核基因都相同 D.蛋白质都不相同10.下列是某种雄性动物睾丸内正在分裂的四个细胞示意图,其中属于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B.C.D.11.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B.C.D.12.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4为患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B.若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一定为携带者C.若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他们再生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为D.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3.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和G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缬氨酸.但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或缬氨酸.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A.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B.起始密码子是核糖体进行翻译的起点C.转录生成的mRNA可能进行加工修饰D.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可能进行加工修饰14.单倍体经一次秋水仙素处理,对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是二倍体②不一定是二倍体③一定是多倍体④二倍体或多倍体⑤一定是杂合体⑥可能是纯合体.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15.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也不会降为零B.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基因型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无关16.如表实验名称与实验方法不匹配的是()实验内容实验方法A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B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法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D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A.A B.B C.C D.D17.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18.如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项目测定值参考范围单位甲状腺激素10 3.1﹣﹣6.8 PmoI/L胰高血糖素12 7﹣24 mIU/L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C.血糖含量可能处于正常 D.此人心跳平稳,代谢正常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效应器,②是感受器B.若⑤处损伤,则反射不能完成C.刺激a处,②、⑥处皆可产生兴奋D.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构成完整反射弧20.下列化学物质中,属于植物激素的是()①IAA ②乙烯利③秋水仙素④细胞分裂素.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21.下列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B.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C.年龄组成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大小D.性别比例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22.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防止免疫反应过程损伤自身,调节性T细胞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图所示).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数量减少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A.类风湿性关节炎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D.先天下胸腺发育不全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A.B.C.甲→乙→丙→丁D.24.如图甲、乙为某班活动课制作的生态系统中的相关模型图,则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能量流动,乙图表示碳的循环B.甲图表示信息传递,乙图表示能量流动C.甲图表示碳的循环,乙图表示能量流动D.甲图表示信息传递,乙图表示碳的循环25.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很重要的价值,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A.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恢复力稳定性高B.生态系统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C.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光照与黑暗处理情况见下图所示(A、B、C三组光照与黑暗处理时间相同).结果是A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M%;B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期间,能进行(填“光反应”或“光反应和暗反应”),此时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2)该四组实验中,对照组是组,其中A组中M%对应的结果约是.(3)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这样处理的目的是.27.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常用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该实验的问题:(1)小白鼠在遭受电刺激后迅速逃向安全区,该逃避反应主要是通过调节完成.(2)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刺激的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3)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b所代表的离子是.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 5~15molL﹣1145 molL﹣1b 140 molL﹣1 5 molL﹣128.某农场面积为280k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黑线姬鼠大量繁殖吸引更多的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2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560只,发现其中有4只带有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只km2.假如在无人为干扰的条件下,该农场黑线姬的种群数量在第5年就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2)若不考虑其他因素,鹰的迁入率增加最终会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下降,则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升高、降低或不变),理由是.(3)如图食物网中,碳元素以形式进行传递,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29.某种鸟的羽色受两对相互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基因在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B、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位置如图甲所示.该鸟羽毛颜色的形成与相关基因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1)图甲所示个体为(填性别);该个体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个成熟的生殖细胞.(2)据图甲、乙分析可知,雄性黑色鸟的基因型有种,雌性灰色鸟的基因型是.(3)该鸟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D能使灰色或黑色羽毛出现有条纹,d为无条纹.如果将黑色无条纹雄鸟和灰色有条纹雌鸟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有条纹:黑色无条纹:灰色有条纹:灰色无条纹=1:1:1:1,该结果(填“能”或“不能”)说明B和D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4)若在某特定的环境中,灰色羽毛使鸟利于躲避敌害,长期的自然选择导致B基因的基因频率会.【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30.超市里形形色色的食品,它们大多数都与微生物发酵有关,请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有关问题:(1)果酒在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2)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腐乳制作过程中的豆腐应该属于.(3)果酒发酵过程中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来检测.【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31.(2018海口模拟)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通过一项历史性的法案,为了避免夫妻把生理缺陷遗传给孩子,同意以医学方法创造携带三人DNA的婴儿,即允许婴儿加入父母以外第三人的遗传基因.“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三亲婴儿”的染色体来自和父亲提供的细胞核.(2)进行体外受精时,所用的父亲精子是经过处理的.上述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有和卵细胞膜反应.(3)体外受精以后要采用胚胎工程中的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该过程所用的培养液的成分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等物质.2017-2018学年海南省海口市高考生物调研试卷(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①蓝藻②黑藻③酵母菌④水绵.A.①B.①②C.①②④ D.②③④【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病毒(如噬菌体、SARS病毒、HIV等)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解答】解:①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②黑藻是高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③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③错误;④水绵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④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2.下列物质与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一组是()A.蛋白质﹣﹣与催化、免疫、运输等有关B.DNA﹣﹣携带遗传信息C.纤维素﹣﹣使植物细胞有一定的韧性D.脂质﹣﹣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分析】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2、脂质的种类及功能:(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解答】解:A、蛋白质中酶有催化作用,抗体有免疫功能,血红蛋白具有运输功能等,A 正确;B、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其上的碱基排列顺序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B正确;C、纤维素的主要作用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使植物细胞有一定的韧性,C正确;D、糖类是细胞中主要的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脂质等化合物的种类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3.下列有关细胞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B.氧气只有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C.蔗糖分子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西红柿细胞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分析】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区别: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小分子物质不一定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Na+等,A错误;B、真核生物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氧气只有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而原核细胞(如硝化细菌、醋酸菌等)没有线粒体,也能利用氧气,B错误;C、蔗糖属于二糖,其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西红柿细胞,C错误;D、胞吐过程一定会有高尔基体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图解考查了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判断细胞膜内外.根据具体选项作答.4.下列按照多糖功能的分类,最科学合理的应该是()A.B.C.D.【分析】多糖主要包括糖原、淀粉和纤维素,从功能上说,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糖类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糖类物质;而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能提供能量.【解答】解: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但这不属于多糖功能的分类,而是对糖类种类的分类,A错误;B、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这时对糖类种类和分布的分类,B错误;C、糖原和淀粉分别是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不属于能源物质,但是它们都属于糖类中的多糖,是对多糖功能进行分类,C正确;D、该图象没有分类依据,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糖类的种类和分类,考生要能够从分类、分布、功能等方面对多糖的三种进行分类;解题关键是申请题意“对多糖功能进行分类”,因此图形中强调功能的分类,难度不大.5.下列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一定不在细胞器中发生的是()A.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水解B.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C.酵母菌细胞中肽键的形成D.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解答】解:A、细胞中衰老细胞器的水解在溶酶体中进行,A错误;B、DNA的复制和转录可以不再细胞器中进行,但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一定在核糖体上进行,B错误;C、肽键的形成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D、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下图是生物界中能量通货﹣A TP的“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M”指的是腺苷,“N”指的是核糖,“~”指的是高能磷酸键B.图中①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②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C.图中“能量2”能为胞吞、胞吐、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直接提供能量D.代谢旺盛的细胞内ATP含量较多,代谢缓慢的细胞内ADP含量较多【分析】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 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用于各项生命活动.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 TP 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 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解答】解:A、图中“M”指的是腺嘌呤,A错误;B、图中①过程为合成ATP的过程,消耗的能量1可来自光能或化学能,②过程为ATP的水解过程,释放的能量2可转化成光能,B正确;C、胞吞、胞吐需消耗ATP,但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 TP,C错误;D、细胞内的ATP含量不多,消耗后可迅速产生,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A 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在体内的含量不高,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7.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呈现紫色,则未知样品只含蛋白质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绿色区域变小D.酒精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分析】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酒精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鉴定,变成灰绿色.【解答】解:A、口腔上皮细胞的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因此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可将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红色,A 正确;B、向未知样品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发现溶液呈现紫色,则未知样品可能含蛋白质,也可能含有其他物质,B错误;C、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可观察到紫色区域变小,C错误;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二氧化碳和酒精的鉴定,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8.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从细胞水平分析,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细胞器种类、数目发生改变C.从分子水平分析,根本原因是蛋白质发生改变D.从个体水平分析,其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解答】解:A、细胞分化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变化,使体内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细胞器种类、数目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C、从分子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从个体水平分析,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RNA都相同B.酶不都相同C.核基因都相同 D.蛋白质都不相同【分析】1、细胞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是受基因控制的编程性衰老和凋亡,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基因突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转录形成mRNA,进而形成蛋白质,结果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2、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调控的能连无限增殖的癌细胞.【解答】解:A、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 错误;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酶不完全相同,B正确;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完全相同,C错误;D、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二)(10月)生物试卷(含答案)
![天一大联考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二)(10月)生物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2c0a4b8f67c1cfad6b893.png)
绝密★启用前天一大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生物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细胞的外部形态都直接由细胞壁决拿B.抗体分泌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与最初相比基本不变C.具有细胞壁的细胞都有高尔基体D.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2.下列有关生物学研究中应相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差速离心技术能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B.利用DNA—R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证明某基因是否成功表达C.利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技术可以定位细胞中的特异性蛋白质D.利用特殊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定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等物质3.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FDA及欧洲EMA总计批准了 9种环肽类药物上市,占同期上市新药的3%。
如图为环六肽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环肽主链上肽键数与氮基酸数相等B.该化合物与双缩脲试剂反瘅也呈现紫色C.该化合物中一定找有游离的氨基D.该化合物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4.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龙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一般存在两种核酸,但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B.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桌生改变时,不一定发生基因突变C.核酸中的嘌跨分子数和嘧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D. DNA通常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RNA通常为三叶草状5.将紫色洋葱鱗片叶外羞疚细胞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能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下列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要条件或与质壁分离现象无直接关系的是A.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细胞中央的大液泡里有花青素C.急物膜具有流动性,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D.细胞液渗透压小于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6.钙是植物的必需元素,以Ca3+的形式被吸收,植物缺钙会造成顶芽和根系的顶端不发育是植物细胞Ca2+跨膜运输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较细胞外低B. Ca2+跨膜运输与膜蛋白有关C. Ca2+跨膜运输的量只与浓度有关D.液泡可能有富集的作用7.钿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化学反应,由于有酶的催化,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完整word版,(精校版)2017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完整word版,(精校版)2017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055d9f011ca300a7c3902b.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 •将抗体溶于NaCI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3 •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 . C、H、0、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4 •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B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02的能力下降C .和ATP —样,KH 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5 •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6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
一定时间后学•科网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
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B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D .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7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B .若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C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0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8 •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生物卷(正式考试版)
![2017年3月2017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生物卷(正式考试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73ec89a32d7375a5178014.png)
绝密★启用前|学科网试题命制中心2017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卷Ⅲ】理科综合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系统结构复杂而精巧,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下列有关效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体积趋大,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降低B.细胞内结构区室化,为高效率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保障C.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细胞内大量的酶,为细胞内化学反应高效率地进行提供能量2.下列有关遗传学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格里菲思、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到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C.摩尔根和萨顿都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3.某科研小组对过氧化氢酶的特性进行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温度均保持在25℃,实验2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实验1 实验2A.酶和Fe3+分别通过降低和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B.实验1中需向两组中加入体积相等、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C.实验1的结果可以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D.引起实验2中a、b曲线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酶浓度不同4.被病毒感染并可自愈的机体内,针对该病毒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凋亡基因启动,细胞发生凋亡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C.浆细胞识别该病毒并分泌能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5.羊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能较长时间提供青饲料。
2017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海南卷,含解析)
![2017年-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海南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f7d4b4b90d6c85ed3ac669.png)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海南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答案】C【考点定位】蛋白质【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D【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
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C正确。
2018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海南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7ec65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1.png)
2018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的内膜上有酶的分布B.细胞核中含有 DNA 和蛋白质C.核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D.叶肉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纤维素2.关于酵母菌和乳酸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能进展无氧呼吸B.酵母菌有线粒体,而乳酸菌无线粒体C.酵母菌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具有拟核D.溶菌酶能破坏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细胞壁3.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色氨酸可经一系列反响转变为 IAAB.激素的含量随植物生长发育而变更C.赤霉素对果实的发育有抑制作用D.干旱条件下植物能合成较多的脱落酸4.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响 B.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5.在不染色的条件下,下列试验材料中,最合适视察细胞质壁分别现象的是()A.紫色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B.紫色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D.紫色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6.将水稻幼苗培育在含 MgSO4的培育液中,一段时间后,发觉养分液中 Mg2+和 SO42-的含量下降,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Mg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根细胞B.MgSO4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根汲取C.根汲取的 Mg2+可以参加叶绿素的形成D.降低温度会影响水稻根系对 Mg2+的汲取7.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 淀粉酶在糊粉层的细胞中合成,在胚乳中分解淀粉。
该酶从糊粉层细胞排到细胞外的方式是()A.顺浓度梯度经自由扩散排出B.逆浓度梯度经帮助扩散排出C.通过离子通道排出D.含该酶的囊泡与质膜交融排出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体温仍旧可以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削减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削减,心率减慢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10.下列与真核生物中核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 DNA 分子B.合成核酸的酶促反响过程中不消耗能量C.DNA 和 RNA 分子中都含有磷酸二酯键D.转录时有 DNA 双链解开和复原的过程11.向试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浸透压快速上升,尿量增加B.血浆浸透压快速上升,尿量削减C.血浆浸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浸透压快速降低,尿量削减12.给试验兔注射肯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A.糖的分解代谢降低 B.碘的须要量增加C.饥饿感增加 D.TSH 分泌增加13.关于复制、转录和逆转录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逆转录和DNA 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转录须要 RNA 聚合酶,逆转录须要逆转录酶C.转录和逆转录所须要的反响物都是核糖核苷酸D.细胞核中的DNA 复制和转录都以DNA 为模板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缘由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 B.染色体重复 C.染色体易位 D.染色体倒位15.现有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均只含有14N(表示为14N14N)的大肠杆菌,若将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 的培育基中繁殖两代,再转到含有14N 的培育基中繁殖一代,则理论上DNA 分子的组成类型和比例分别是()A.有15N14N 和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3B.有15N15N 和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1:1C.有15N15N 和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D.有15N14N 和14N14N 两种,其比例为 3:11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
2017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8268ad4a7302768f993913.png)
绝密★启用前2017年高考新课标海南卷-生物试题及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其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形成其的空间结构,A正确。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且形成长度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1溶液(生理盐水)中,抗体将保持其活性,C错误。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其所处环境中的温度、pH等环境理化因素影响,D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名师点睛】熟知蛋白质多样性的形成及影响结构的因素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答案】D【解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核糖体是原核细胞中唯一的细胞器,A正确。
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有选择地从其所处环境中吸收物质,B正确。
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C正确。
蓝藻无叶绿体,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结构【名师点睛】熟知原核细胞相关结构和功能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3.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B.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答案】B【解析】胆固醇是高等动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它与长链脂肪酸形成的胆固醇酯是血浆脂蛋白(参与血脂运输)及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胆固醇是动物组织中其它固醇类化合物如胆汁醇、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3等的前体,A、D正确。
2017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docx
![2017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4e98ccc31b765ce040814a8.png)
2017 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及解析生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I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在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B.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C.核酸中的 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 N 存在于氨基中D.同一生物体不同组织细胞内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大体相同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C. 二者所含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 DNA的复制方式不同3.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4.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都含有镁元素B. 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C.叶绿素吸收的光可能用于光合作用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5. 下列对各种生物大分子合成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在高尔基体中合成膜蛋白B.肌细胞在细胞核中合成 mRNAC.T2 噬菌体在细菌细胞核内合成DNAD.叶肉细胞在叶绿体外膜上合成淀粉6. 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7.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与细胞呼吸及原理应用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产物不同C.皮肤破损较深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D.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8.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不需设空白对照B.在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观察三次细胞形态C.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 液与 B 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D.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可判断其呼吸方式9.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真核细胞也存在无丝分裂这一细胞增殖方式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10. 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母亲为正常指,父母都会说话,已知短指(B)对正常指( b )显性;会说话( D)对聋哑( d)是显性.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正常指聋哑人是由哪种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来()A. 父 BBDd、母 bbDD和 Bd 精子、 bD卵子B. 父 BbDd、母 bbDd和 bd 精子、 bd 卵子C. 父 BBDD、母 bbDd和 BD精子、 bd 卵子D. 父 BbDd、母 bbDD和 bD精子、 bD卵子11.某课题小组在调查人类先天性肾炎的家系遗传状况时,发现某地区人群中双亲都患病的几百个家庭中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与患病的比例为1: 2.下列对此调查结果较准确的解释是()A.先天性肾炎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B.先天性肾炎是一种隐性遗传病C.被调查的母亲中杂合子占D.被调查的家庭数过少难于下结论12.如图表示某一基因型为 AaBb的动物个体,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分裂图象及分裂过程中 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将 3H标记全部核DNA的体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则甲图所示时期中有 4 个 DNA含放射性B. 甲图细胞中含 4 个染色体组,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8 条染色体C. 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基因组成与卵细胞不同的极体D. 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丙图细胞,可看到正在分离的性染色体X 和 Y,其分裂产生 4 个成熟生殖细胞13. 如图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传递规律﹣﹣中心法则,也适用于原核生物B.如图所示,真核细胞在蛋白质的表达过程中是边转录边翻译的C.①②③也能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D.一条 mRNA可相继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加快了翻译的速度14.将豌豆高茎( DD)与矮茎( dd)杂交所得的全部种子播种后,待长出的植株开花时,有的进行同株异花传粉,有的进行异株异花传粉,有的让其自花传粉.三种传粉方式所得的种子混合播种,从理论上分析,长出的植株表现型是() A. 全部是高茎 B. 高茎:矮茎 =3:1 C.A、 B 都有可能 D. 无法判断1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 ZW,♂ 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 ZW )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 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 雌:雄 =1:1B. 雌:雄 =1: 2C. 雌:雄 =3: 1D. 雌:雄 =4:116.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下列推断错误的是()P F11♀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2♀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C.若组合①的 F1 随机交配,则 F2 雌蝇中纯合的灰身红眼占D.若组合②的 F1 随机交配,则 F2 雄蝇中黑身白眼占17. 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18.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和氧B.人体的细胞需要依赖内环境才能生存,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无需细胞的参与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9.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的经典实验中,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是()A. 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用烟草花叶病毒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20.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传统信号的,体液调节则是通过体液运输信号分子B.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没有体液调节的作用范围广泛C.激素传递的信息和神经传导的兴奋在传输速度上有较大的差别D.所有的内分泌腺均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21. 根据所学的免疫调节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体有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其中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 T 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C. 艾滋病 (AIDS) 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 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B 淋巴细胞,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D.人体接种乙肝疫苗时,一般要分三次接种,目的主要是获得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22.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物增高B.利用低浓度的 2,4 -D 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C.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23.随着各省“二胎”政策的放开,有专家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在以后几年将出现明显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