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儿科学思想(一)

合集下载

中医儿科专家学术思想总结

中医儿科专家学术思想总结

中医儿科专家学术思想总结中医儿科学术思想总结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学术思想汇集了中医学传统理论与儿科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对中医儿科专家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包括其特点、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中医儿科专家的学术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儿科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望闻问切”等综合观察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多种症状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这种整体观念也反映在中医儿科对于疾病的认识上,儿科专家注重寻找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关注病因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强调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专家注重辨证施治,即通过综合观察病人的症状、体质、病程等方面的信息,找出病人体内的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不同于西医的病因学说,中医儿科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阴阳平衡的概念,因此对于相同疾病,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再次,重视预防保健。

中医儿科专家强调“未病先防、未病先治”,注重疾病的防范和预防,希望能够通过改善病人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和调整心理状态等方面,提高病人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中医儿科专家也注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提供相应的保健指导和防治方案。

中医儿科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中医学传统理论的传承和创新。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为基础,通过中草药的使用和针灸推拿等疗法,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血气运行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儿科专家将这些理论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学术体系。

在临床应用方面,中医儿科专家的学术思想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等,中医儿科专家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清热解毒、补益气血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病情。

在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儿科专家也能够通过辨证施治和中医药的运用,有效控制病情和延缓病程。

中医儿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医儿科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测试1.我国最早专篇记载儿理科法方药的著作是()。

A:《小儿药证直诀》B:《诸病源候论》C:《备急千金要方》D:《颅囟经》E:《小儿用药本草》答案:C2.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法则,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

A:王肯堂B:钱乙C:万全D:夏禹铸E:陈飞霞答案:B3.汇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

A:《活幼心法》B:《幼幼新书》C:《幼科发挥》D:《全幼心鉴》E:《活幼心书》答案:B4.明确指出新生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的蓍作是()。

A:《幼科指南》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C:《幼幼新书》D:《小儿病源方论》E:《活幼心书》答案:B5.《幼科铁镜》的作者是()。

A:王肯堂B:陈飞霞C:叶天士D:夏禹铸E:鲁百嗣答案:D第二章测试1.小儿时期共分几个不同时期()A:学龄前期B:胎儿期C:学龄期D:幼儿期E:青春期F:新生儿期G:婴儿期答案:ABCDEFG2.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什么时候闭合()A:半岁B:刚出生C:生后2-4个月D:1岁至1岁半答案:D3.小儿语言发育要经过哪三个阶段()A:理解B:思考C:发音D:表达答案:ACD4.生后什么时候开乳()A:生后24小时B:生后半小时C:生后1小时D:尽早开乳答案:D5.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患儿因肺脾不足容易患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

()A:错B:对答案:B2.小儿常见病因有哪些?()A:先天不足B:意外C:其他因素D:外感答案:ABCD3.最早提出小儿体质特点的书籍是《黄帝内经》。

()A:对B:错答案:A4.肾常虚容易出现哪些疾病?()A:小儿泄泻B:佝偻病C:五迟五软病D:解颅答案:BCD5.“脏器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与小儿纯阳体质相关。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婴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阵哭闹,多为( )。

A:肠套叠B:伤食C:肠痉挛D:痢疾E:消化道溃疡答案:A2.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言语不清,称为()。

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辨析小儿多动症之“象”的诊疗

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辨析小儿多动症之“象”的诊疗

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辨析小儿多动症之“象”的诊疗引言: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发育障碍,其特点是孩子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激动和易分心。

传统医学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肝火上升、心脾虚弱等原因引起的。

然而,当代医学对于多动症的理解仍在不息进步中。

本文旨在通过辨析《黄帝内经》核心观念,探讨小儿多动症的诊疗。

一、《黄帝内经》中的核心观念《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它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医学理论和观念。

其中有两个核心观点对于多动症的诊疗有着特殊的意义。

1. 阴阳平衡《黄帝内经》认为,阴阳是物质世界的两个对立面,同时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在人体内,阴阳务必保持平衡才能维持健康。

当阴阳失衡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对于多动症来说,浩繁症状与阴阳失衡有关。

例如,多动症患者屡屡情绪激动、易激动,这是阳气过盛的表现。

因此,调整阴阳平衡是治疗多动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气血和谐《黄帝内经》中强调了气血的重要性。

气是人体内的能量,气血和谐表示气的运行顺畅、血液循环良好。

多动症患者屡屡表现出脾虚、气血不足的症状,这与气血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调理气血是治疗多动症的关键。

二、小儿多动症之“象”的辨析1. 肝火上升传统医学认为,多动症是由于肝火上升引起的。

肝火上升的症状包括易怒、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等。

这与多动症患者常见的激动和情绪不稳定的表现相符。

在治疗上,可以接受清热解毒的方法平衡肝火。

2. 心脾虚弱《黄帝内经》中提到心脾是人体的重要脏腑,它们的健康状况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多动症患者通常表现出心脾虚弱的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惫等。

因此,在治疗上,可以通过调补心脾的方法强化患者的体质。

三、小儿多动症的综合调理方法综合上述观点,针对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可以实行以下综合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饮食对于调理阴阳平衡和气血和谐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多动症患者来说,建议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平宁温柔的食物,以调理阴阳平衡。

中医儿科学(1)

中医儿科学(1)

中医儿科(一)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孕期28天到出生后7天止,定为围产期。

)(2)新生儿期——出生~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4)幼儿期——1~3周岁;(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1~6个月:体重=3+0.6*月龄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

2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

1岁内,胸围常小于头围;1岁时几乎相等;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5~10 个月开始出牙。

20~30 个月出齐20颗乳牙。

6~24个月: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

小儿生理特点:(1)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学说;(2)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学说。

黄帝内经中的育儿理念

黄帝内经中的育儿理念

黄帝内经中的育儿理念
黄帝内经,这部古代的中医经典,不仅仅是医学的宝典,更是蕴含了深厚的生命智慧和养生之道。

对于育儿理念,黄帝内经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建议。

黄帝内经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育儿方面表现为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不强求、不拔苗助长。

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提供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健康成长。

黄帝内经提倡“未病先防”的健康观念。

对于孩子来说,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起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还强调“饮食有节”。

孩子的饮食应该均衡、适量,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挑食,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黄帝内经认为“情志致病”。

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避免过度压抑或过度溺爱,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表达和调控能力。

此外,黄帝内经还倡导“因人而异”的育儿观念。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体质,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特长,让孩子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中的育儿理念注重顺应自然、预防疾病、饮食有节、情志调和以及因材施教。

这些理念对于现代家长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 脾常不足者,脾司火气。儿之初生,所饮食者乳耳,水谷 未入,脾未用事,其气尚弱,故曰不足。不足者,乃谷气 之自然不足也。
❖ 心亦曰有余者,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
❖ 肾主虚者,此父母有生之后,禀气不足之谓也。
❖ 肺亦不足者,肺为娇脏,难调而易伤也。
《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弄舌--惊风先兆、病后心气不足、先天愚型
吐舌--心经有热 舔舌--脾经伏热
地图舌
(2)目:黑睛 、眼睑、白睛 、瞳孔改变。
《小儿药证直诀·肾虚》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面色晄
白,此皆难养,纵长不过八八之数,若恣色欲,多不及
四旬而亡。
露睛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29/451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30/451
2/451
3 《黄帝内经》 (1)提出儿科范围划分--少小科由来 (2)小儿体质特点 (3)关于胎病方面 (4)关于儿科病诊法及预后判断 4 儿科医案早期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西汉
仓公(淳于意)《诊籍》25则医案。《三国志·华 佗传》载华佗以四物女宛丸治疗2岁小儿下利病。 5《伤寒杂病论》未曾专论儿科,但所建立脏腑论杂病、 六经论伤寒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儿科临证体系建 立影响。
二、变蒸学说
❖ 变者,变其情智,发其聪明。蒸者,蒸其血脉,长其 百骸。
❖ 最早见于西晋王叔和脉经,以后在《诸病源候论》 《千金要方》《小儿药证直诀》都有专门叙述。
中医儿科学十二五规划教材
12/451
第四节 生理及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1 含义:
2 历史文件:
《灵枢·逆顺肥瘦》:“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中医儿科临床治未病思想探讨

中医儿科临床治未病思想探讨

中医儿科临床治未病思想探讨牛永旺;徐田华【摘要】"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将"治未病"理论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儿科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调护."治未病"思想在儿科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中医院更适宜开展"治未病".【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7(032)016【总页数】3页(P2291-2293)【关键词】中医儿科学;生理特点;治未病;中医基础理论【作者】牛永旺;徐田华【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儿科烟台 264100;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中医医院儿科烟台 26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

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1,2]。

“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

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体质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先天因素的影响。

《灵枢·天年》中记载“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循”;明代万全的《幼科发挥·胎疾》开篇云:“人之有生,受气于父,阳之变也,成形于母,阴之合也,阴阳变合而成其身”;“父母强者,生子亦强,父母弱者,生子亦弱”。

中医儿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儿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医儿科学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儿科学论文选题参考1、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模式改革2、将医德教育融入中医儿科学教学中3、临床模拟操作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体会4、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和中医儿科学网络课件的开发体会5、高职高专班《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讨6、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7、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8、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与趋势9、七年制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与思考10、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11、1977年以来中医儿科学学术发展概述12、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概况13、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14、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15、民国时期中医儿科学发展探讨16、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实践探讨17、中医儿科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8、浅析《幼科铁镜》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19、《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儿科学思想20、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儿科学二、中医儿科学论文题目大全1、新版《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特色2、本正源清导向开来——基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医儿科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与思路3、万全的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4、多种教学方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探讨5、《中医儿科学》教学之详略谈6、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儿科学》本科教材的现状分析与思考7、深化教材建设与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编写特色8、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医儿科学CAI课件开发中的应用9、《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探析10、中医儿科学研究生临床实习角色转化的问题11、深化教材建设与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谈“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编写特色12、中医儿科学教学法的探讨13、中医外治法在儿童呼吸系统疾患中的临床研究:第四届全国中医儿科学...14、中医儿科学现状与展望15、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6、中医儿科学 PBL 教学探讨17、中医儿科学案例教学法改革探析18、中医儿科学形成性成绩19、建构主义理论融入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国国家级教学名师汪受传教授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之一20、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国家级教学名师汪受传教授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之一三、热门中医儿科学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之我见2、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中医儿科学》(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英文教材编译研究4、中医儿科学临床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讨5、关联规则在中医儿科学证素诊断中的应用6、1977年以来中医儿科学学科发展概述7、南宋至清代福建医家对中医儿科学的贡献8、《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9、舌诊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0、中医经典著作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1、浅谈中医儿科学教学体会12、一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读硕士研究生教材《中医儿科学》13、构建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的精品《中医儿科学》教材14、中医儿科学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方法15、病因病机理论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意义16、吴瑭与中医儿科学17、构建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的精品《中医儿科学》教材18、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中医儿科学PBL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19、思维导图在中医儿科学教与学中的探索与应用20、《中医儿科学》“专题教学法”的运用四、关于中医儿科学毕业论文题目1、实用中医儿科学2、中医儿科学的特色优势及发展策略3、PBL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4、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探讨5、中医儿科学难点解析6、《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的建立7、中医儿科学学科的学术概念和发展战略探讨8、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9、中医儿科学推进素质教育初探10、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11、《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模式12、模拟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13、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考14、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思考15、横向思维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16、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探讨17、浅议《黄帝内经》对中医儿科学的认识和贡献18、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19、科学界定中医儿科学的内涵与外延20、钱乙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儿科学的指导意义五、比较好写的中医儿科学论文题目1、中医儿科学多媒体组合教学方法简释2、中医儿科学人文精神考释3、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方法探讨4、浅谈《中医儿科学》肾系疾病教学体会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简介6、谈多媒体在中医儿科学教学应用中的利弊7、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8、新版《中医儿科学》本科教材的优势与特色9、《实用中医儿科学》编写大纲10、中医儿科学EBM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11、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医儿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12、中医儿科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述要13、浅谈PBL教学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应用14、以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为宗旨,构建中医儿科学教育模式15、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践与探索16、中医儿科学教学浅见17、以肾病综合征为例谈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体会18、中医儿科学发展展望19、七年制《中医儿科学》PBL与LBL双轨教学法探讨20、PBL教学法在我院中医儿科学临床见习及带教中的可行性分析。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
方》
首列“少小婴孺方”,是最早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专篇。
3.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
①首创“纯阳”理论; ②阐述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 ③论述了惊、癎、疳、痢、火丹等的证治; ④内服药多采用丸、散剂,共载56方,外 治方达28首 。
(二)宋代的儿科成就
▲专业分科——设小方脉 ▲专科著作 1.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①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 热”。 ②诊断:重视面部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 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记述详细而实用。 ③辨证: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 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各脏证有 虚、实、寒、热之分 。 ④治疗:提出五脏虚实补泻法,并注意柔润清养、运 补兼施、攻不伤正,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创制异功 散、七味白术散、泻白散等著名方剂。 ⑤钱乙被称为“儿科之圣”。
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 朝)
1.小儿疾病 ① 《五十二病方》:“婴儿病痫”、“婴儿 瘛”。 ②《内经》:“乳子而病热”、“乳子中风热”、 “胎病”。 2. 小儿医:扁鹊。“小儿医” 是关于儿科分科 的最早记载。 3.儿科辨治体系 ①《黄帝内经》: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 点、先天因素致病,泄泻、喘史等病证的诊 断与预后。
▲夏禹铸《幼科铁镜》 ①重视望诊,从望面色、审苗窍辨脏腑寒热虚 实。 ②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等证, 并提出“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 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之惊风治法,对后 世影响较大。 ③擅用推拿。 ▲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是一部麻疹专书,详述了麻疹各期及合并症的 辨证和治疗。首先提出“肺炎喘嗽” 病名。
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二)明清时代儿科发展 1. 名医辈出,著书立说。 ▲薛铠、薛已父子《保婴撮要》 ①五脏证治为纲,温脾补肾求本,临床 多用益黄散、干姜理中汤、补中益气汤、 地黄丸等。 ②外症兼辨经络,治以内外相合。其 中采用火烧断脐法预防初生儿破伤风, 开创小儿外科之先河。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儿科学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儿科学必背条文

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儿科学必背条文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对于研究中医理论知识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标准。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儿科学中必须掌握和背诵的经典条文。

条文一:《黄帝内经·素问》第二十五篇·上古天真论- "天有五常,五常应五气而化,五气应四时而成,四时因三光而变,三光因太阳而功。

太阳者,万物之主,天之道也。

"第八十九篇·金匮理论·五迟五泻论- "人病重则肾气不通,人死矣。

"- "肺病而喘者,此生气之所失也。

"第八十七篇·金匮理论·五劳所伤辨体证并治- "饮食已化,五味入胃。

乃令心意志。

如是则精神乃充,如充则营卫充盛。

邪气何由得入?"第四十六篇·寿夭刚柔水火论- "五志不和,内外不调。

内外不调,则寿夭不时,即寿夭之理也。

"条文二:《伤寒论》第五十六篇·病机二- "寒中必喘,喘则烦矣。

"第十五篇·赤水瘦金论- "心包络病,手太阳脉自系阴器,腰痛引脐,脐下少腹肿急痛者是也。

"第六十二篇·病脉之论- "太阳病,外证已罢,尔时脉浑浑然自动者,为藏府有寒热者也。

"结论以上是中医经典等级考试中儿科学必须背诵的条文。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条文,考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知识,为儿科学领域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

注意:以上条文仅为示范,具体条文内容以参考资料中的官方规定为准。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中医儿科概况
古代中国医学始于远古时期,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儿科的记载。

据史书记载,古代中医儿科主要以“防治”为主,倡导“儿童宜清、定、宜润、宜温”,推崇“母乳喂养”和“小儿节欲”,强调“顺应天时”。

二、中医儿科的传承和演变
在中世纪时期,中医儿科经历了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以“药食同源”、“辨证施治”等为特点的独特治疗理念。

明清时期,中医儿科在《丹溪心法》、《儿科医书》等著作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专科体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三、近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兴起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医儿科逐渐与现代医学相融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新医学模式。

中医儿科学逐渐受到国内外重视,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理论。

四、当代中医儿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当代中医儿科在传统医学基础上融合现代医学技术,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不断提高对小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未来,中医儿科有望在国内外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球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的概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中关于儿童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关于儿童的论述

黄帝内经中关于儿童的论述《黄帝内经》这部古老的经典,真是个宝藏,里面关于儿童的论述更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说到孩子嘛,谁都知道,他们可是家里的小天使,时不时还会变成小捣蛋。

嘿,话说回来,古人对孩子的养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在《黄帝内经》中,强调了儿童时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像小树苗一样,得好好培育才能长得茁壮。

首先呀,书中提到儿童的“阴阳平衡”。

这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孩子们身体里的各种能量得和谐。

孩子们正处于发育期,身体变化大,内外环境的影响都特别显著。

假如小朋友们身体不舒服,可能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真是“小小年纪,病魔缠身”的悲剧。

所以呀,家长们可得留心,营养要跟上,不能让孩子们“吃土”了。

再说了,现代人爱给孩子补各种营养品,但饮食均衡才是关键。

水果、蔬菜、肉蛋奶,缺一不可,才不会让孩子们“营养不良”哦。

书中提到儿童的“气血”。

哎,气血充足了,孩子们才能活蹦乱跳,像小猴子一样。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和气血是密不可分的。

气血不足的小朋友,脸色可能会发黄,精神萎靡,真让人心疼。

所以,适当的运动,像是跑跑跳跳,能增强体质,提升气血。

平时多带孩子去户外走一走,晒晒太阳,心情也会变得美滋滋的。

书中也提到了儿童的情绪。

孩子的情绪波动可大了,他们高兴的时候就像小火箭,瞬间冲上天;不高兴的时候,哎呀,那可真是“乌云密布”。

《黄帝内经》里告诉我们,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健康,反之则会影响生长。

家长们可得学会察言观色,多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他们的小心思。

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听听他们的烦恼,孩子们就能感受到那份被爱的力量,情绪也会变得更加阳光。

再说到睡眠,《黄帝内经》也强调了这一点。

孩子们的睡眠是黄金时间,晚上早点上床,才能让身体修复和生长。

要知道,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常常让他们熬夜,真是“本末倒置”。

良好的作息,才能让孩子精神饱满,学习效率也会高。

想想看,熬夜的孩子,第二天像熊猫一样,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古书里说到的“风寒”,这可是一大敌人。

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

中医儿科学-诊法概要
总结词:判断病情
详细描述:通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眼神、表情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望面色
望面色
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光泽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面色红润光泽, 若面色苍白、萎黄或晦暗,则提示气血不足或病情较重。
总结词
判断气血状况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光泽等来判断患儿的气血状况和病情轻重。
望形态
01 02
望形态
观察患儿的体型、姿势、动作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体型匀称,姿势 自然,动作灵活。若出现异常姿势、动作迟缓或畸形等,则提示有潜在 疾病或骨骼发育异常。
总结词
判断生长发育状况
03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患儿的体型、姿势、动作等来判断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是否
存在潜在疾病或骨骼发育异常。
望舌
望舌
观察患儿舌质、舌苔等来判断病情。正常儿童舌质红润、 舌苔薄白。若舌质紫暗、舌苔厚腻或剥脱,则提示病情较 重或脾胃功能失调。
寒热处理
根据患儿的寒热表现和原 因,指导家长采取适当的 护理措施,如保暖、降温、 调整饮食等。
问汗
出汗情况
询问患儿出汗的部位、时间、量 及出汗时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
乏力、气短等。
出汗原因
了解患儿出汗的原因是否与天气、 环境、运动等因素有关,以及是否 有其他疾病史或家族史。
出汗处理
根据患儿的出汗情况和原因,指导 家长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如保持 干燥、增减衣物、调整运动量等。
听哭声
婴儿的哭声可以反映其身体状况和情感需求。健康的婴儿哭声清脆、响亮;若哭声微弱、 嘶哑或持续哭闹,可能表示身体不适或情感需求未得到满足。
嗅气味
嗅口气
通过闻患儿呼出的气体,可以初步判断消化系统状况。正常口气清新,无异味;若口气有酸臭、腥臭等异味,可能提 示消化不良、口腔炎症等问题。

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

中医儿科学复习提纲
②“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
王肯堂《证治准绳》
张介宾《景岳全书》重视母乳与婴儿之间的关系;辩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倡导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清秦昌遇儿科折衷学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幼科折衷》
夏禹《幼科铁镜》“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外者内之著也”;首重望诊,主张望形色,审苗窍,从外知内,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
囟门凹陷---阴伤液竭之失水; 囟门凸出---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
头围
足月儿出生33-34cm 出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各增长6cm
1周岁约46cm 2周岁约48cm 5周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小---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解颅
胸围
初生儿32cm 1岁44cm 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
谢玉琼《麻疹活人书》麻疹专著
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阐发了活血化瘀法在儿科紫癜风、疳证、小儿痞块等病证的应用
※陈复正《幼幼集成》,指纹辩证方法“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
吴塘《温病条辨》“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的观点
大题:“纯阳”
含义: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关于“纯阳”学说的理解
①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病在纯阳,热多寒少;治疗上,小儿纯阳,无烦益火,阳主阴从
病因特点
外感、乳食、先天、情志、意外、其他因素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儿科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原则是()。

A. 辨证论治B. 对症下药C. 预防为主D. 治疗为辅答案:A2. 小儿生长发育的中医理论基础主要涉及()。

A. 五脏六腑B. 气血津液C. 经络学说D. 阴阳五行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小儿常见疾病?A. 感冒B. 哮喘C. 糖尿病D. 消化不良答案:C4. 中医治疗小儿疾病时,常用的药物给药途径是()。

A. 口服B. 外用C. 吸入D. 注射答案:A5.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

A. 调节气血B. 平衡阴阳C. 促进生长发育D. 增强免疫力答案:A二、填空题1. 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 在中医儿科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其中“望”主要是观察小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色、舌苔、精神状态、发育情况3. 小儿感冒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涕、________。

答案:咽痛4.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常用的外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艾灸、拔罐、刮痧5. 预防小儿疾病的中医方法中,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膳食、适度运动、调养情志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儿科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答案:中医儿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历程悠久,起源于《黄帝内经》等古籍。

中医儿科的特点在于重视小儿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强调辨证论治,注重预防和调养,以及运用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2. 阐述小儿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答案:中医治疗小儿感冒主要依据辨证施治原则,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风寒感冒的治疗原则是辛温解表,常用的药物有麻黄、桂枝等;风热感冒的治疗原则是辛凉解表,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等。

中医儿科学章节练习题

中医儿科学章节练习题

中医儿科学章节练习题一、中医儿科基础知识1. 中医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小儿生理特点有哪些?3. 小儿病理特点有哪些?4. 中医儿科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哪些?5. 中医儿科治疗原则有哪些?二、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1.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是什么?2.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哪些?3.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价方法有哪些?4. 小儿日常保健措施包括哪些?5. 小儿预防接种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三、小儿常见疾病(一)肺系疾病1. 小儿感冒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 小儿咳嗽的中医分型有哪些?3. 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4.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法则有哪些?(二)脾系疾病1. 小儿厌食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 小儿积滞的中医分型有哪些?3. 小儿泄泻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4. 小儿疳证的中医治疗法则有哪些?(三)心肝疾病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 小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分型有哪些?3. 小儿惊风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4. 小儿癫痫的中医治疗法则有哪些?(四)肾系疾病1.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是什么?2.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分型有哪些?3. 小儿遗尿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4. 小儿急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法则有哪些?四、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1. 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有哪些?2. 新生儿窒息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3.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法则有哪些?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五、中医儿科其他疾病1. 小儿传染病的中医预防原则是什么?2. 小儿营养性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有哪些?3. 小儿过敏性疾病的中医疗法有哪些?4. 小儿常见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是什么?六、小儿推拿与外治法1. 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有哪些?2. 小儿捏脊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是什么?3. 小儿常用外治法包括哪些?4. 小儿敷贴疗法的适应症有哪些?5. 小儿熏洗法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七、小儿中药与方剂1. 小儿中药用药原则是什么?2. 常用小儿中药剂型有哪些?3. 小儿解表剂常用的方剂有哪些?4. 小儿清热剂常用的方剂有哪些?5. 小儿补益剂常用的方剂有哪些?八、小儿护理与康复1. 小儿日常护理要点有哪些?2. 小儿疾病护理的特殊要求是什么?3. 小儿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 小儿常见病的家庭康复方法有哪些?5. 小儿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措施是什么?九、中医儿科临床思维与辨证论治1. 中医儿科临床思维特点是什么?2. 小儿辨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小儿脏腑辨证的要点是什么?4. 小儿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 小儿治则治法的应用原则是什么?十、中医儿科经典与文献1. 《小儿药证直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幼幼集成》在中医儿科学中的地位如何?3. 《颅囟经》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4. 《黄帝内经》中关于小儿生理病理的论述有哪些?5. 《本草纲目》中小儿用药的记载有哪些?答案一、中医儿科基础知识1. 中医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出生至青春期的儿童。

黄帝内经针对幼儿的原文

黄帝内经针对幼儿的原文

黄帝内经针对幼儿的原文《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其中,《素问》主要讨论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方法,而《灵枢》则更加注重于针灸和按摩等具体治疗技术。

在《黄帝内经》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幼儿的章节或篇目,因为这部经典主要是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

然而,我们可以从整体的理论和方法中找到一些适用于幼儿的原则和指导。

首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相通的,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遵循着相同的基本原则。

因此,在治疗幼儿疾病时,可以借鉴成人的经验和方法。

其次,针灸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幼儿来说,针灸可能需要更加轻柔和温和的手法,以适应他们娇嫩的身体。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了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积极的情绪管理都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在照顾幼儿时应注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的生理特点和身体状况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幼儿疾病时,应该谨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同时,家长应该密切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就医。

总结起来,《黄帝内经》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幼儿的原文,但其中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提供一些指导。

在治疗幼儿疾病时,可以借鉴针灸等治疗方法,并注重调整饮食、起居和情志等方面,但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儿科学思想(一)
【摘要】《黄帝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学术渊源。

对小儿生理、年龄分期、体质、胎儿保健、诊断、先天因素致病、疾病预后转归、常见病及其病因等方面均有一定论述,虽未形成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对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儿科学;学术思想
《内经》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最早的儿科文献,它规范了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发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

现将《内经》中有关中医儿科学的学术思想略予阐发。

1小儿生理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说明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发育及生理功能均处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合,故能有子。

”可见肾气的生发是推动小儿生长发育,各系统和器官功能成熟完善的根本动力。

小儿的脏腑功能处于“娇嫩”“未充”的阶段,这种脏腑功能的“娇嫩”与“未充”,需要在肾气的生发、推动下,随着小儿年龄的不断增长,至女子“二七”14岁左右,男子“二八”16岁左右才能逐渐成熟完善起来〔1〕。

肾藏精、主水,小儿肾精未充,故青春期前的女孩“无月事以时下”,男孩无“精气溢泻”。

《灵枢·天年》更有“人年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
其气在下,故好走”,小儿10岁正处于现在的学龄期,此期体格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发育已经基本与成人相同,故“好走”。

2小儿年龄分期
《灵枢·卫气失常》中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

”这是我国医学史对小儿年龄的最早分期,才有后来《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大小论》的“当以十四岁以下为小儿治”。

对小儿年龄分期比较详细的当推《寿世保元》,云:“夫小儿半周两岁为婴儿,三四岁为孩儿,五六岁为小儿,七八岁为龆龀,九岁为童子,十岁为稚子矣”。

时至今日我们仍遵循着18岁以内患者为儿科就诊范围,可见《内经》对小儿年龄的分期是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

3小儿体质
小儿体质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长期影响下而形成的特殊状态。

《灵枢·寿夭刚柔》云:“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说明每个人的体质是有差异的。

婴儿期间脏腑气血未充,生长发育特别快,营养需求高。

但是,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容易发生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及各类传染病。

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云:“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后世诸多医家受此启发而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养小儿论》中说:“小儿脏腑之气软弱。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骨
气未成,形声未正……”,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明确提出“血气未充……肠胃脆薄……精神怯弱”,清代医家吴鞠通运用阴阳理论,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

各医家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小儿机体与生理机能尚未成熟和完善,体质仍十分娇嫩之意。

4胎儿保健
胎儿保健,首先要从择偶婚配开始。

早在“文王胎教”中就有孕妇如注意精神调节,胎儿出生后就会聪明、健康、长寿之说。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现代医学认为男子24~32岁,女子21~28岁,才是婚育的合适年龄。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灵枢·本神》云:“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天年》云:“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螲?……以母为基,以父为螲”之说。

由此可见成熟的男女交媾,可产生新的生命。

《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求子》中提到:“凡受胎三月,逐物变化,秉质未定。

”可见妊娠期间,孕妇应十分注意饮食起居,劳逸结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清代医家高士宗注解:有寒热之病,用寒热之毒,谓之有故;则无殒灭之患,然亦无过用而致殒灭也……大积大聚,其毒药之可犯也。

不过衰其大半而止,若攻之过者,则死矣〔2〕。

可见妇女身怀有孕而又患有
疾病时,在不影响胎儿的情况下,应及时防治疾病,以保胎儿平安。

但孕妇用药应当十分审慎,无病不可妄投药物,有病也要谨慎用药,中病即止。

5诊断
5.1望诊
儿科古称哑科,《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后序》云:“脉难以消息求,证不可言语取。

”“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小儿肌肤嫩薄,反应灵敏,一旦患病,内在的病理变化必然比成人更明显地反应在体表,使神、色、形、态等发生异常变化,加之望诊少受条件约束,可在自然状况下观察患儿的神色、形态,反映的病情较为客观,故古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3〕。

面部望诊是小儿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提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气血产生于脏腑而体现于肌肤,故皮肤的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可见望面色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气之所在。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形与神俱”,神在小儿望诊中尤为重要。

神是脏腑、气血、精津、阴阳是否充足、和调的外在表现之一,故《医原·儿科论》提出:“凡神充色泽者,天真必原,易养而少病;神怯神瞪,面色惨淡枯瘁,唇红不泽者,禀赋必薄,难养而多病”。

望小儿指纹是3岁以内小儿望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虽然未明确指出望小儿指纹,但其原理实源于《内经》的辨络脉,尤其是手鱼络脉。

手鱼即大鱼际,为经络气血运行充盈之处,更是手太阴肺经所经之处,与寸口诊脉之原理
相同。

故《幼幼集成》云:“盖此指纹与寸关尺同一脉也。

按《内经》十二经始于手太阴,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之端,而交于手阳明,即此指纹是也”。

《灵枢·经脉》云:“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鱼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

至于指纹主病,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内容日益丰富,陈飞霞在《幼幼集成》中提出:“但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直至今日“红紫辨寒热”仍是小儿指纹的辨证纲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