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期末考试题库答案】《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尔雅走进黄帝内经答案+期末测验考试答案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75.0分1【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黄帝内经》的作者不是黄帝,下面不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A、书中的官名•B、书中的修辞用法•C、班固的考据•D、书中使用的历法我的答案:D得分:0.0分3【单选题】《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七略》•C、《脉经》•D、《汉书·艺文志》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1【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内经》•B、《扁鹊外经》•C、《白氏内经》•D、《黄帝内经》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了三部内外经外,还包括()。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旁篇》•D、《温病》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得分:0.0分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黄帝内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25.0分1【单选题】《扁鹊内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A、北部地区•B、西部地区•C、沿海地区•D、农业民族地区我的答案:A得分:0.0分2【单选题】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B、《八十一难经》•C、《阴阳大论》•D、《胎胪药录》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单选题】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素问》•B、《八十一难经》•C、《黄帝内经》•D、《九卷》我的答案:A得分:0.0分4【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20)
220
D、
196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36
女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1.0分
窗体顶端
A、
6年
B、
7年
C、
8年
D、
9年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37
按照阴阳学说的说法,云出自于阳化的()。
1.0分
窗体顶端
A、
地气
B、
天气
C、
混沌之气
D、
阴气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38
“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是对一年中()的描述。
A、
《灵兰秘典论》
B、
《五脏别论》
C、
《六节藏象论》
D、
《医林考错》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19
冬至达到()的点。
1.0分
窗体顶端
A、
阴极
B、
热极
C、
阳极
D、
温极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A
20
()药物用多了会损阳气,导致胃寒等寒症。
1.0分
窗体顶端
A、
辛甘味
B、
酸苦味
C、
咸味
D、
A、B两项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B
《汉书艺文志》
D、
《七略》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5
春脉表现为()。
1.0分
窗体顶端
A、
下浮
B、
沉脉
C、
浮脉
D、
脉骨
窗体底端
我的答案:C
6
对于人身体来说,清扬之气应该在()。
1.0分
窗体顶端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下载下来用word里面的查找ctrl+F《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1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我的答案:B2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我的答案:C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我的答案:A4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我的答案:A5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我的答案:C6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8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9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我的答案:√10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我的答案:×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我的答案:A 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B、《神农本草经》C、《金匮》D、《玉机》我的答案:A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哪一部重要医学著作?A. 《难经》B. 《四时分人脏象论》C. 《黄帝内经》D. 《针灸甲乙经》答案:C2. 下列关于黄帝内经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百科全书B. 黄帝内经的内容局限于针灸疗法C. 黄帝内经是道家著作D. 黄帝内经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教材答案:A3. 下列哪种不是黄帝内经的内容?A. 管脉理论B. 针灸治疗C. 中药配伍D. 气的调摄答案:C4. 黄帝内经提倡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饮食调理B. 运动保健C. 心理调适D. 喝酒作乐答案:A、B、C二、判断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药圣书。
A. 对B. 错答案:A2. 黄帝内经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对于健康的保持没有涉及。
A. 对B. 错答案:B3.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
A. 对B. 错答案:A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针灸疗法只适用于特定的疾病治疗,不具备普适性。
A. 对B. 错答案:B三、简答题1. 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养生理念?答:黄帝内经强调了调整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摄入,人们可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改善体内气血循环;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黄帝内经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忧虑和压力。
2. 黄帝内经中对于脉诊的认识有哪些?答:黄帝内经将脉诊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人体的脉搏,可以了解体内的阴阳气血状况,从而推断出病情所在。
脉诊在黄帝内经中被赋予了至关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辨识疾病与否、判断疾病性质及病情轻重的关键手段。
3. 黄帝内经对于针灸疗法有何见解?答:黄帝内经非常重视针灸疗法,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针刺的穴位选择、针刺的手法和操作方法等。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以下哪个选项是其主要组成部分?A. 《素问》B. 《灵枢》C. 《素问》和《灵枢》D. 《难经》答案:C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是指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火、电答案:A3.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人体的哪个系统与“心”相对应?A. 呼吸系统B. 循环系统C. 消化系统D. 神经系统答案:B#### 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_________的平衡密切相关。
答案:阴阳2. 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主要讨论了如何通过_________来调节人体的精神和情绪。
答案:四时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_______。
答案:咸#### 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生活方式,以及运用针灸、按摩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 描述《黄帝内经》中“五脏”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
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水液。
五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养生中的应用。
答案:“天人合一”是《黄帝内经》中的核心思想之一,主张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与天地同步。
在现代养生中,这一思想体现在人们应根据四季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如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夏季注重养心,秋季润肺,冬季补肾。
此外,还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以实现身心和谐,促进健康长寿。
#### 五、案例分析题1.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黄帝内经》的理论,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的()。
A. 经典B. 鼻祖C. 基础D. 指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之一?()。
A. 春养生B. 夏养长C. 秋养收D. 冬养藏答案:B3.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
A. 心、肝、脾、肺、肾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C. 脑、心包、三焦、命门、肾D. 肝、心、脾、肺、胆答案:A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石是()。
A. 气血和畅B. 阴阳平衡C. 脏腑协调D. 经络通畅答案:B5.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七情”是指()。
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哀、乐、爱、恶、欲C. 喜、怒、忧、思、悲、恐、愁D. 喜、怒、悲、忧、思、恐、惊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________”两部分。
答案:灵枢2.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答案:五行3.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养生4.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________。
答案:火5.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体的气血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夜半人气________,鸡鸣人气________”。
答案:夜半人气行于阴,鸡鸣人气行于阳三、简答题1. 请简述《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答:《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并且通过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的关系维持着动态平衡。
五行则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互作用影响着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
2.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治未病”?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医学思想,强调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和调理,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遵循自然规律等手段来维护和提升身体健康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
黄帝内经期末测试试题
《黄帝内经》期末测试试题我就不一一发上来了如果觉得有用可以把文章分享给你的同学哦第二章单元测试1《黄帝内经》中的“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A. 阴阳学说B. 中庸思想C. 变异思维D. 天人合一2《黄帝内经》中的“人与天地相参”思想与下列哪个无关:A. 天人合一B. 天人合德C. 性天相通D. 人定胜天3以下不属于外感六淫的是:A. 火B. 风C. 寒D. 湿E. 狂4下列哪些属于不内外因?A. 外伤B. 劳累过度C. 饮食不节D. 虫兽所伤5寒无犯寒的含义是:A. 寒性疾病不要用寒凉药B. 冬天不要用寒凉药C. 寒性药要热着吃D. 寒性药不要凉着吃6“天人合一”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
这句话是钱穆先生说的。
A. 对B. 错第三章单元测试1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个瑰宝当中,阴阳五行学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精华。
A. 对B. 错2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A. 天气的寒热B. 地势的高下C. 水火的温度D. 日光的向背E. 位置的远近3下列事物运动状态一般不属于阳的是:A. 运动B. 上升C. 兴奋D. 成形E. 亢进4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
A. 对B. 错5下列哪一项是“法于阴阳”的具体体现?A. 熬夜B.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C. 运动D. 饮食有度6下列事物或现象中,归属于木的性质和作用的是A. 温热B. 生长C. 滋润D. 舒畅E. 肃杀7下列哪一项是五行相生的次序:A. 木→土→水→金→火→木B. 水→火→金→木→土→水C. 金→木→水→土→火→金D. 土→金→水→木→火→土E. 火→金→水→土→木→火8“亢则害,承乃制”说明了五行之间的:A. 相生B. 相克C. 制化D. 乘侮E. 互藏9诸风掉眩皆属于()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第四章单元测试1人体的气按病因划分可以分为:A. 寒气B. 湿气C. 燥气D. 火气2以下观点的是:A. 气血津液都来源于水谷B. 补气可以生血C. 补气可以生津D.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3小儿发育迟缓和人体先天精气不足有关。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题库
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始于战国末年,完成于汉代初年。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开山之作,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灵枢》和《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
全书共分为81个问题,围绕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讨论了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它主张“因势利导”、“辨证立治”的观点,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分为81篇,总结和整理了当时医学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它包括了人体的构造、气血运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医学和整体医学有相似之处,对于综合治疗和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相似之处。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黄帝内经》中对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虽然《黄帝内经》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于中医针灸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中医针灸的影响深远。
首先,《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重要性,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这一观点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黄帝内经》中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穴位、插入针具的方式和深度,以及施针的旋转和提拔等等。
内经讲义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讲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传世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它是由多少篇医学文献组成的?A. 1篇B. 2篇C. 3篇D. 4篇答案:D. 4篇2.下列哪项不是《内经》的四大经书之一?A. 《灵枢》B. 《素问》C. 《金匮》D. 《难经》答案:D. 《难经》3.《素问》是《内经》的重要篇目之一,它是由多少篇组成的?A. 80篇B. 81篇C. 82篇D. 83篇答案:D. 83篇4.以下哪篇属于《灵枢》?A. 《六经辨》B. 《阴阳离合之理》C. 《疏论》D. 《玉机真藏》答案:B. 《阴阳离合之理》5.《黄帝内经》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A. 以“阴阳”为中心B. 强调“平和”观念C. 注重“预防为主”思想D. 崇尚“整体观念”答案:C. 注重“预防为主”思想6.《内经》中最早系统规定了各种针刺用法的经典是?A. 《灵枢·九针十二原》B. 《素问·五针十五节》C. 《阴阳离合大论》D. 《摄生论》答案:A. 《灵枢·九针十二原》7.《内经》中最早记载了针灸的历史渊源是?A. 商朝时期B. 周朝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答案:B. 周朝时期8.《内经》中提出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下列哪项?A. 针灸B. 中药C. 食疗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9.《内经》中提出的“法则”观念是指?A. 针刺的规则和方法B. 药物的配伍和使用C. 食物的搭配和烹制D. 一切物质变化的规律答案:D. 一切物质变化的规律10.以下哪项不是《内经》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防病治未病B. 阴阳调和C. 气血运行D. 离合经络答案:D. 离合经络二、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内经》的作者与年代。
答案:《内经》是由我国古代医学家集体创作的,作者包括黄帝、伊尹、伯禹、道家老子等人。
《黄帝内经》题库
读经典,做临床第一阶段考核试题题库一、笔试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走进《黄帝内经》》期末考试题库
下载下来用word里面的查找ctrl+F《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1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脉经》C、《汉书艺文志》D、《七略》我的答案:B2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A、该书中的官名B、修辞用法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我的答案:C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八十一难经》我的答案:A4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汉书·艺文志》D、《新唐书》我的答案:A5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黄帝内经》以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A、《伤寒杂病论》B、《金匮要略》C、《温病》D、《脉经》我的答案:C6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B、《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温病条辨》C、《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金匮要略》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8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9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我的答案:√10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我的答案:×1()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B、班固C、司马迁D、班超我的答案:A 2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还有()。
A、《旁篇》B、《神农本草经》C、《金匮》D、《玉机》我的答案:A3《黄帝内经》、《黄帝外经》一共()卷。
《走进黄帝内经》课后作业问题详解
《黄帝经》概论(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不包括()。
•A、《黄帝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金匮要略》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黄帝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B、《七略》•C、《脉经》•D、《汉书·艺文志》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伤寒杂病论》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81篇。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向和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B、220•C、216•D、196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向父子编纂的《七略》中,保留至今的医学经典有()。
•A、《扁鹊经》•B、《扁鹊外经》•C、《白氏经》•D、《黄帝经》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判断题】《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整理古籍文献时曾经看到过《黄帝经》。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的著作不包括()。
•A、《素问》••B、《八十一难经》••C、《黄帝经》••D、《九卷》•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单选题】《扁鹊经》《扁鹊外经》代表了哪里的文化?()•A、北部地区•B、西部地区•C、沿海地区•D、农业民族地区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黄帝经》编纂完成后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流传。
()我的答案:×《黄帝经》概论(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体现了《黄帝经》的()。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黄帝内经》中“内经”的含义是()。
A. 内部经典B. 内科经典C. 内治经典D. 内伤经典答案:A2. 《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大约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时期答案:A3.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概念最早起源于()。
A. 哲学B. 医学C. 天文学D. 地理学答案:A4. 《黄帝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下列哪一项无关()。
A. 人体脏腑B. 四时气候C. 五味D. 六腑答案:D5. 《黄帝内经》中“五脏”指的是()。
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脾、肺、胃C. 心、肝、脾、肺、胆D. 心、肝、脾、肺、大肠答案:A6. 《黄帝内经》中“六腑”指的是()。
A.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心包D.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答案:A7. 《黄帝内经》中“奇恒之腑”包括()。
A.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B. 脑、髓、骨、脉、胆、子宫C. 脑、髓、骨、脉、胆、精室D. 脑、髓、骨、脉、胆、胃答案:A8. 《黄帝内经》中“精气”的概念是指()。
A. 人体之气B. 人体之精C. 人体之气与精的总称D. 人体之精液答案:C9. 《黄帝内经》中“营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A10. 《黄帝内经》中“卫气”的功能是()。
A. 营养全身B. 护卫全身C. 调节体温D. 推动血液循环答案:B11. 《黄帝内经》中“四气”指的是()。
A. 寒、热、温、凉B. 风、寒、暑、湿C. 风、寒、暑、燥D. 风、寒、湿、燥答案:C12. 《黄帝内经》中“五味”指的是()。
A. 酸、苦、甘、辛、咸B. 酸、苦、甘、辛、淡C. 酸、苦、甘、辛、涩D. 酸、苦、甘、辛、辣答案:A13. 《黄帝内经》中“五色”指的是()。
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内经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基本理论之一?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三因学说答案:d) 三因学说2. 在中医内经中,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与人体的关系被称为a) 调养b) 养生c) 药性d) 五行答案:b) 养生3. 中医内经主要研究的对象是a) 人的身体构造b) 人的生理功能c) 人的心理状态d) 人的社会行为答案:b) 人的生理功能4.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四诊观点?a) 听诊b) 闻诊c) 问诊d) 切诊答案:b) 闻诊5.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最早典籍?a)《黄帝内经》b)《素问》c)《金匮要略》d)《灵枢》答案:c)《金匮要略》6.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三防原则之一?a) 防病b) 防虫c) 防邪d) 防科答案:d) 防科7.中医内经中的“气”是指a) 大气b) 小气c) 气血d) 阳气答案:c) 气血8.中医内经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a) 望诊、闻诊、切诊b) 扪诊、闻诊、排尿c) 望诊、闻诊、问诊d) 扪诊、闻诊、问诊答案:c) 望诊、闻诊、问诊9.中医内经中的“循环”是指a) 人体的气机循环b) 水循环c) 血液循环d) 疾病的循环答案:a) 人体的气机循环10.以下哪项不是中医内经的经络分布?a) 头部经络b) 肢体经络c) 躯干经络d) 内脏经络答案:a) 头部经络11.中医内经中的“阳明”是指a) 胃经b) 肝经c) 膀胱经d) 壮腰答案:a) 胃经12.中医内经中的“水谷精微”是指a) 水和奶制品的摄入b) 水和粮食的摄入c) 泡澡和粮食的摄入d) 喝水和吃细粮答案:d) 喝水和吃细粮13.中医内经中的“风寒湿热”是指a) 季节气候变化b) 天气预报c) 大风和寒冷d) 风、寒、湿、热四种致病因素答案:d) 风、寒、湿、热四种致病因素14.中医内经中的“四端”是指a) 手指和脚趾b) 头、手、足c) 四肢和躯干d)耳、腋、肘、膝答案:d) 耳、腋、肘、膝15.中医内经中的“肝阳上亢”主要症状是a) 头晕、目眩b) 全身乏力c) 咳嗽、咽痛d) 胸闷、心烦答案:a) 头晕、目眩16.中医内经中的“积病”,主要指的是a) 多年积累的疾病b) 饮食积累的疾病c) 心理积累的疾病d) 遗传积累的疾病答案:a) 多年积累的疾病17.中医内经中的“气滞血瘀”是指a) 脱毛和皮肤炎症b) 血虚和血液循环障碍c) 血管阻塞和血流减少d) 血热和毒素积聚答案:b) 血虚和血液循环障碍18.中医内经中“九窍”主要指的是a) 身体上的九个开口处b) 耳、鼻、喉、眼的四个开口处c) 眼、鼻、口、耳、阴道、肛门六个开口处d) 全身九个主要器官答案:c) 眼、鼻、口、耳、阴道、肛门六个开口处19.下列哪种中草药主要用于调节气机?a) 熟地黄b) 人参c) 麦冬d) 当归答案:b) 人参20.下列哪种中草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a) 甘草b) 黄芩c) 板蓝根d) 枸杞子答案:c) 板蓝根二、简答题1. 中医内经的基本理论有哪些?请简要叙述其内容。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
《黄帝内经》试题(含答案)1、《黄帝内经》汇总成编的大约时代是(B)A、春秋战国B、战国秦汉C、秦汉时期D、西汉中后期E、东汉前中期2、“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B)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C)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4、《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筋骨劲强,真牙生而长极”见于(C)A、女子二七B、女子四七C、男子三八D、男子四八E、男子二八5、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出现“筋骨懈堕,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等表现,是因为(B)A、肾脏衰,精少B、五脏皆衰,天癸尽C、阴气竭,肝气衰D、肾气衰,阳气竭E、阴气衰,天癸竭6、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对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是(D)A、五脏之气B、天癸C、水谷D、肾气E、胃气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反作,病之逆从”是指哪种病机(C)A、阴盛于外,阳盛于内B、阳盛于外,阴盛于内C、清气在下,浊气在上D、清气在上,浊气在下E、寒气在下,热气在上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C)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B)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䐜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B)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E)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C)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15、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药食之“气厚”者,其性能是(E)A、发散B、发泄C、通利D、涌泄E、以上都不是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B)A、寒暑B、喜怒C、湿邪D、燥邪E、劳作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形”的病因是(A)A、寒暑B、喜怒C、悲D、恐E、劳作18、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有所忆谓之(A)A、意B、心C、志D、思E、虑19、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之所存谓之(C)A、意B、心C、志D、思E、虑2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因虑而处物谓之(B)A、意B、智C、志D、思E、虑2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神伤的症状是(A)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意伤的症状是(B)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志伤的症状是(D)A、恐惧自失,破䐃脱肉,毛悴色夭B、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C、狂妄不精,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D、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E、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24、《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E)A、志B、魄C、神D、意E、魂25、《灵枢·本神》篇指出,脾藏营,营舍(D)A、志B、魄C、神D、意E、魂26、《灵枢·本神》篇指出,心藏脉,脉舍(C)A、志B、魄C、神D、意E、魂27、《灵枢·本神》篇指出,肺藏气,气舍(B)A、志B、魄C、神D、意E、魂28、《灵枢·本神》篇指出,肾藏精,精舍(A)A、志B、魄C、神D、意E、魂29、《灵枢·本神》篇所述,肾气虚的症状是(C)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30、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虚的症状是(A)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面白E、腰膝痠软31、据《灵枢·本神》篇所述,心气虚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2、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虚的症状是(B)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3、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C、鼻塞不利D、怒E、笑不休3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C)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悲E、笑不休35、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B)A、恐B、怒C、笑不休D、腹胀,经溲不利悲E、思36、《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多少度? (D)A、二十五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五十度E、四十八度37、《灵枢·营卫生会》所言“中焦如沤”,指(E)A、脾肾气化水湿的功能B、肾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C、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D、肝疏泄条达气机的功能E、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38、《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39、《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血与营卫之气(B)A、同名异类B、异名同类C、异名异类D、同名同类E、以上均不是40、《灵枢·口问》言“中气不足”可见什么症状? (E)A、四肢不用B、纳呆C、已食如饥D、腹满E、溲便为之变41、根据《灵枢·决气》篇,“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指的是(A)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水谷之精D、天地之精气E、以上均不是42、根据《灵枢·决气》篇,不属于“液”的功能的是(B)A、淖泽注于骨B、熏肤、充身、泽毛C、骨属屈伸D、泄泽补益脑髓E、皮肤润泽43、根据《灵枢·决气》,精脱者的表现是(B)A、目不明B、耳聋C、腠理开、汗大泄D、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痠,耳数鸣E、色白、夭然不泽44、“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出自(D)A、《素问·上古天真论》B、《素问·阴阳应象大论》C、《灵枢·邪客》D、《灵枢·本藏》E、《灵枢·本神》45、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作用的是(A)A、卫气B、营气C、肾气D、志意E、五脏46、《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7、《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A)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48、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风雨”所伤的部位是(A)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49、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C)A、上部B、下部C、五脏D、经脉E、络脉5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静则多言”是由于(B)A、寒邪外束B、暑热薰蒸C、湿邪困表D、风邪袭表E、湿邪蕴蒸5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薄厥的病因是(A)A、七情所伤B、饮食所伤C、劳作所伤D、六淫所伤E、以上均不是5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则生(C)A、水肿B、偏枯C、痤疿D、风疟E、大疔5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则伤(D)A、肝B、心C、脾D、肾E、肺5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论述,五脏阴精亏损的主要原因是(A)A、五味失调B、感受六淫C、情志所伤残D、阳热耗伤E、劳倦所伤5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静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的解释是(C)A、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阳平和协调D、阴气平稳,阳气强盛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57、据《素问·举痛论》,思可使(D)A、气上B、气缓C、气下D、气结E、气泄58、《素问·举痛论》认为“气消”的病因是七情中的(A)A、悲B、恐C、惊D、思E、怒59、据《素问·举痛论》,惊则(C)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结E、气泄60、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虚则(C)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1、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虚则(B)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2、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阳盛则(A)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3、据《素问·调经论》所述,阴盛则(D)A、外热B、内热C、外寒D、内寒E、虚寒64、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E)A、感寒B、感热C、伤于饮食D、伤于情志E、有所劳倦6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上”的原文是(A)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7、《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C)A、诸痿喘呕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68、《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风”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暴强直69、《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肝”的原文是(A)A、诸风掉眩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0、《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肺”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1、《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B)A、诸逆冲上B、诸寒收引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2、《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脾”的原文是(D)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湿肿满E、诸痛痒疮7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心”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4、《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湿”的原文是(C)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痉项强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7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热”的原文是(E)A、诸风掉眩B、诸寒收引C、诸气膹郁D、诸厥固泄E、诸胀腹大76、《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D)A、诸逆冲上B、诸暴强直C、诸躁狂越D、诸病水液,澄澈清冷E、诸痛痒疮77、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视伤(E)A、气B、肉C、精D、骨E、血78、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坐伤(B)A、气B、肉C、精D、骨E、血79、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立伤(D)A、气B、肉C、精D、骨E、血80、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行伤(C)A、气B、肉C、筋D、骨E、血81、据《素问·宣明五气》论五劳所伤之中,久卧伤(A)A、气B、肉C、精D、骨E、血82、《素问·热论》所述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是哪经病证?(B)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太阴经E、少阴经83、据《素问·热论》,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A)A、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C、巨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D、巨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E、巨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84、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者则(D)A、病轻B、病甚C、易已D、必不免于死E、愈甚85、据《素问·热论》,其满三日者当用(B)A、泻下之法B、泄热之法C、发汗之法D、涌吐之法E、和解之法86、《素问·热论》有“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其中“伤寒”的含义根据《难经》的解释,下列哪一种病不属其范围(E)A、中风B、湿温C、热病D、温病E、风温87、据《素问·评热病论》,失志者常出现(C)A、脉躁B、烦燥C、狂言D、多汗E、谵语88、据《素问·评热病论》,不能食则(B)A、复热B、精无俾C、其寿立而倾D、失志E、胃病89、《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B)A、燥邪B、寒邪C、湿邪D、热邪E、暑邪90、《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A)A、肺脉而行B、胃脉而行C、脾脉而行D、心脉而行E、肾脉而行91、按《素问·咳论》所述“咳而腹满,不欲食饮”见于:(D)A、胃咳B、脾咳C、肺咳D、三焦咳E、肝咳92、《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B)A、湿气B、寒气C、热气D、风气E、暑气93、据《素问·痹论》,冬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E)A、行痹B、痛痹C、著痹D、肾痹E、骨痹94、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筋痹B、行痹C、痛痹D、肾痹E、肝痹94、据《素问·痹论》,夏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D)A、筋痹B、脾痹C、心痹D、脉痹E、骨痹96、据《素问·痹论》,至阴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C)A、脾痹B、著痹C、肌痹D、脉痹E、筋痹97、据《素问·痹论》,秋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A)A、皮痹B、肺痹C、行痹D、著痹E、筋痹98、《素问·痹论》认为卫者为(D)A、水谷之清气B、水谷之精气C、水谷之浊气D、水谷之悍气E、水谷之糟粕99、《素问·痿论》认为“痿躄”的主要病机是(D)A、宗筋弛纵B、骨枯髓虚C、胞络阻绝D、肺热叶焦E、肌肉濡渍100、根据《素问·痿论》所述,骨痿的症状是:(C)A、胫纵B、肌肉不仁C、骨枯而髓减D、筋急而挛E、色黑而齿槁101、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C)A、经脉B、宗筋C、冲脉D、任脉E、带脉102、《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心气热可致(B)A、筋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3、《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脾气热可致(A)A、肉痿B、脉痿C、肌痿D、皮痿E、骨痿104、《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肝气热可致(D)A、肉痿B、脉痿C、肌痿D、筋痿E、骨痿105、《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肺热叶焦可致(B)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6、《素问·痿论》认为五脏气热皆可致痿,肾气热可致(E)A、肉痿B、痿躄C、脉痿D、肌痿E、骨痿107、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A)A、腹胀身皆大B、皮厚C、腹筋起D、按其腹窅而不起E、色苍黄108、据《灵枢·水胀》篇所述,石瘕是因寒邪客于(E)A、胸腔B、腹腔C、肠内D、肠外E、子门109、据《灵枢·水胀》篇所述,具有“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症状表现的是(B)A、水胀B、肤胀C、鼓胀D、肠覃E、石瘕110、《灵枢·水胀》认为生于胞中的疾病是(B)A、肠覃B、石瘕C、鼓胀D、石水E、皮水111、《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以时下”的疾病是(A)A、肠覃B、石瘕C、石水D、鼓胀E、皮水112、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C)A、体液B、精气C、水气D、尿液E、汗液113、《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论述水肿病的病因是(D)A、三焦不利B、风邪袭表C、血脉不利D、五脏阳竭E、寒邪侵袭114、《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水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是(A)A、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B、缪刺其处,以复其形C、微动四极D、温衣E、开鬼门,洁净府115、《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B)A、心之府B、血之府C、气之府D、精之府E、神明之府116、《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A、气之华B、血之华C、精之华D、神之华E、色之华11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转摇不能”是由于(B)A、筋将惫B、肾将惫C、骨将惫D、府将坏E、肝将败118、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精明之府是指(C)A、目B、耳C、头D、髓E、心11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头倾视深”是(B)A、气血将夺B、精神将夺C、营卫将夺D、骨髓将夺E、经气将夺1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秋天的脉象应(D)A、中规B、中矩C、中权D、中衡E、中平12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夏秋冬对应的正常脉象是(B)A、规、矩、权、衡B、规、矩、衡、权C、衡、权、规、矩D、权、衡、规、矩E、矩、规、衡、权12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下列不属于五色中的败色者是(E)A、面色如赭B、面色如盐C、面色如蓝D、面色如地苍E、面色黄如蟹腹123、《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E)A、脾之大络B、心之大络C、肺之大络D、肝之大络E、胃之大络124、据《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A)A、虚里B、膻中C、心包D、气海E、胸中之气125、下述哪一项不是《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言的“五虚证”病候?(C)A、脉细气少B、皮寒C、腹胀D、泄利前后E、食饮不入12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B)A、温之以B、补之以味C、阴阳双补D、引之E、引而竭之12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引之”,“引”是指(C)A、利尿之法B、导引、按蹻之法C、益气升提之法D、荡涤疏利之法E、涌吐之法1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E)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深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C)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气血虚衰者,宜采取的治法是(D)A、因而越之B、引而竭之C、减之D、彰之E、扬之13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于气虚下陷者,治宜(C)A、补之以味B、越之C、引之D、决之E、温之以气132、《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病为本,工为标”,其中“工”是指(C)A、病人B、疾病C、医生D、工作E、精神13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A)A、先病而后逆者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E、急者134、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标”的是(E)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寒而后生病者D、先病而后生寒者E、先病而后生中满者135、《素问·标本病传论》认为“治反为(C)”。
黄帝内经题库
黄帝内经题库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共出5题,每题3分,占总分数15%)1、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2、恬惔虚无:思想安闲清静,没有杂念。
恬惔,安闲清静。
虚无,心无杂念。
3、闭藏:形容冬季阳气内伏,万物潜藏的自然景象。
4、痿厥:四肢软弱无力而逆冷的病证。
包括痿证和厥证。
5、内格:人体内在生理性能与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不相协调。
6、治未病:含三方面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三是早诊早治。
7、气以度行:气血运行速度与呼吸次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8、乱而相引:真气衰败,功能紊乱,非但不能驱邪外出,反招邪气入内。
9、五疫:木火土金水五种感受天时不正之气发生的急性传染病。
10、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11、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12、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机能反映于外的征象及脏腑的实质形象。
13、治节:治理调节。
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治理诸脏的功能。
14、封藏之本:指肾主藏精,宜闭藏而不妄泄的功能。
15、罢极之本:肝主筋,筋主运动,筋脉运动强健有力,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所以称肝为罢极之本。
16、毛脉合精:肺主气,心主血脉,毛脉合精,即气血相合。
17、府精神明:言经脉中精气的运行正常不乱。
18、遊溢精气:指精气满溢。
遊溢,浮游淫溢之意。
精气,即饮之精气。
19、卫气内伐:卫气内扰而营卫运行紊乱(卫气内扰,克伐营气)。
20、毛蒸理泄:皮毛被风热之邪所蒸而腠理开泄汗出。
2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水谷精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全身。
22、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腐熟水谷,吸收精微的功能,如同沤渍食物,使之变化。
23、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如同沟渠排泄水液的功能。
24、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谓虚邪贼风遇到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相得,即相逢、相遇。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
黄帝内经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A. 医学理论B. 医学实践C. 医学理论及实践D. 医学理论或实践答案:C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行”指的是: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风、寒、暑、湿、燥答案:A3.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以下哪项不是“五脏”之一?A. 心B. 肝C. 脾D. 胆答案:D二、填空题4.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是息息相关的。
答案:阴阳五行5. 在《黄帝内经》中,五脏与五色相对应,其中“心”对应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赤三、简答题6. 简述《黄帝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理念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论述题7. 论述《黄帝内经》中关于“四气调神”的观点。
答案:《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调整人的精神活动和生活习惯,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要养生发之气,夏季要养长之气,秋季要养收之气,冬季要养藏之气。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请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这些症状可能与肾精不足有关。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
调理建议包括:饮食上宜食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等;生活上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情志上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六、判断题9.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自然环境无关。
答案:错误10. 《黄帝内经》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答案: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黄帝派
B、伯高派 C、岐伯派 D、少俞派 我的答案: A 3
《黄帝内经》的内容不包括() 。
A、哲学观 B、养生观
C、诊法 D、面相 我的答案: D 4
清朝张志冲的两本著作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和() 。
A、《黄帝内经太素》 B、《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C、《黄帝内经素问》 D、《类经图翼》 我的答案: B 5 《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运六气的内容是由唐代医学家()重新编纂《素问》加进去的。
()
A、孙思邈 B、陈藏器 C、岐伯
D、王冰
我的答案: D 6
在现行流行的四种《黄帝内经》版本中,能够较好反应原书面貌的是()
。
A、《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B、《类经》 C、《黄帝内经太素》 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 我的答案: C 7 《黄帝内经》里面的观点没有矛盾。 我的答案:× 8
()
岐伯所说的手太阴肺经与《雷公篇》所述的手太阴肺经,二者走势相同。
3 《黄帝内经》 、《黄帝外经》一共()卷。
A、 53
B、 54 C、 55
D、 56 我的答案: C 4
刘向和刘歆编纂整理的七部医学著作共有()卷。
A、224
B、 216
C、 220
D、 196 我的答案: B 5
下列选项中,包括在《汉书·艺文志》 “七经”之列的是()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金匮》
D、《玉机》 我的答案: A 6
《黄帝内经》一书主要总结了()时期的医学成就。 ()
A、汉代
B、秦汉及其以前
C、上古
D、春秋战国 我的答案: B 7
刘向父子编著《七略》之前,没有发现《黄帝内经》的存在。
()
我的答案:√ 8
《七略》是由西汉时期刘向编纂整理的七大类图书的目录和提要。
()
我的答案:× 9
、《九卷》和() 。
A、《金匮要略》 B、《脉经》 C、《八十一难经》
D、《黄帝内经》 我的答案: C 5 一般认为,()是最早的儿科医学典籍。
A、《九卷》 B、《八十一难经》 C、《胎胪药录》 D、《阴阳大论》 我的答案: C 6 《扁鹊内经》 和《扁鹊外经》 反映的是当时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 ()
将有关医学著作进行整理分类, 其
A、北方和游牧民族
B、沿海地区的医学文化
C、西部和农业民族为主 D、无从考证 我的答案: C 3
皇甫谧把() 、《九卷》当作《黄帝内经》 。
A、《伤寒杂病论》 B、《素问》
C、《金匮要略》 D、《神农本草经》 我的答案: B 4 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参考了《素问》
我的答案: C
3 第一部冠以黄帝之名的医学著作是() 。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我的答案: A
D、《八十一难经》
4 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书籍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汉书·艺文志》 D、《新唐书》 我的答案: A
5 比较贴和实际的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除《神农本草经》 外,还有那本经典著作() 。
1 ()被任命整理《黄帝内经》等书籍。
A、刘向
B、班固 C、司马迁 D、班超 我的答案: A 2 刘向编撰的《七略》中,医学书籍除《黄帝内经》 《白氏内经》 、《白氏外经》 ,还有()。
、《黄帝外经》 、《扁鹊内经》 、《扁鹊外经》 、
A、《旁篇》
B、《神农本草经》 C、《金匮》 D、《玉机》 我的答案: A
早在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一书已经存在并为扁鹊所用。 ()
我的答案:× 10
第一次发现《黄帝内经》是在班固编著《汉书》时期。 ()
我的答案:×
1 ()写的《针灸甲乙经》 。
A、张仲景
B、华佗
C、皇甫谧
D、刘向 我的答案: C 2
刘向刘歆父子依据古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中《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主要反映()地区。
“天真”的意思是() 。
A、归 B、朴
C、俗
D、道 我的答案: B 3 朴、璞和()的概念相似。
A、玉 B、素 C、纯
D、原 我的答案: B 4 《黄帝内经》又被称之为《素问》 。() 我的答案:√ 5 天真的具体表现为“德” 。() 我的答案:√ 女子的生命表现是以()为一周期。
其为诊脉的方法开辟先河。
我的答案:× 7 《黄帝内经》是一本医学论文集。 我的答案:√ 8
()
《针灸甲乙经》是现存见到的第一部针灸著作。 () 我的答案:√ 9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著作。 () 我的答案:√
1 ()写的《中国医学思想风土·黄帝内经》 。
A、夏目漱石
B、村上春树 C、山田庆儿 D、渡边淳一 我的答案: C 2 根据《黄帝内经》中篇目论述内容的不同划分的五个医学流派,其中少师和()被合称为前 期二派。()
()
我的答案:× 9
《黄帝内经》 较为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各家学派有关经络学的立场,
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就很好的解释了书中
理论相互矛盾的原因。 ()
我的答案:√ 10
中医学又被称为“歧黄之术” 。()
我的答案:√
1 现在我们对《上古天真论》的理解需要借助()思想。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我的答案: C 2
下载下来用 word 里面的查找 ctrl+F
《黄帝内经》概论(一)已完成
1 《黄帝内经》这部书的书名最早载录在现存文献的()著作。 A、《史记》 B、《脉经》 C、《汉书艺文志》 D、《七略》 我的答案: B
2 以下可以作为否定《黄帝内经》作者是黄帝的依据,除了()
。
A、该书中的官名 B、修辞用法 C、书中使用的历法方式 D、有真实的作者考证依据
D、《难经》、《中藏经》、《伤寒杂病论》 、《金匮要略》 我的答案: D
7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上下两部分组成,且两部分均分别有 我的答案:√
81 篇。
8 《黄帝内经》是现存成书最早的医学典籍。 ()我的答案:× 9 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都是产生汉代以前。 ()我的答案:√ 10 《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 ()我的答案:×
、《八十一难经》 、《黄帝内经》以
A、《伤寒杂病论》 B、《金匮要略》 C、《温病》 D、《脉经》 我的答案: C
6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确立和成熟的四部经典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八十一难经》
B、《金匮要略》 、《伤寒杂病论》 、《黄帝内经》 、《温病条辨》 C、《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温病条辨》 、《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