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考试卷80分
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

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2015年绍兴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80分)1.世界文明史上首先大规模利用的化石能源是什么?答案是石炭。
2.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主要包括哪五个领域?不包括交通物流活动。
3.2007年我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多少吨?答案是4.58吨。
4.2010年10月19日,《中国自愿碳减排标准》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参照国际规则自主研发的首个完整自愿碳减排标准体系。
5.火力发电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大。
6.XXX的学者在其发表的《21世纪议程》[1972]中就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数学模型,第一次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等纳入同一个模型中加以探讨,具有划时代意义。
7.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规定。
8.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是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9.农业温室气体清单不包括动物粪便管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
10.太阳能的碳减排潜力巨大,应当大力发展。
11.培育节能减排市场服务机构,引导节能服务产业规范发展的机制是市场服务机制。
12.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工业、交通和建筑。
1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自然。
15.关于低碳模式,以下哪个论述不正确?答案是:低碳模式只关注碳减排,而不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
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按一定的系统规则和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
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
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
在低碳模式内部,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16.哥本哈根会议后,国际社会日益达成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是发展低碳经济。
17.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是《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新版低碳经济继续教育最全题库及答案.

2015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1.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
(对) 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
(对)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
(错)4.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
(错)第七章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3.4。
A.大于 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3.据测定,电器设备在热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左右。
A.10%B.20%C.30%D.50%4.全球人均碳足迹约为()。
A.3.9B.4.0C.4.2D.4.35.()已经被确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
A.测定“碳足迹”B.“熊猫标准”C.“地球一小时”D.“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多项选择题1.以下行为中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居住小户型 B.电器不用时候保持待机C.购买棉质衣服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E.选择自行车出行2.低碳社会方式的价值体系包括()。
A.生态文明的环境观 B.生态文明的物质观C.生态文明的效率观D.生态文明的公平观E.生态文明的幸福观3.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能耗包括()。
A.照明B.办公设备C.家用电器D.交通客运E.采暖判断题1.“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
(错)2.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
(对)3.“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
(对)4.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
(错)《低碳经济知识读本》试卷B及答案一、填空题1、;二氧化碳当量2、韩国3、法国4、气候变化法、低碳经济法、清洁能源法5、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交通1、是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温室气体。
低碳经济试题答案80分

低碳经济培训教程在线考试(2015年):35:55 倒计时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研究发现,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 )的曲线关系。
【之间存在近似(1【单选题】第()题分】V”型A. 倒“”型B. “V ”型C. 倒“U ”型D. “Ufalsefalse154701本题答案:ABCD)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
【分】2)【单选题】第(2 题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于(A. 2007 年 B. 2009年年C. 2010D. 2011年falsefalse154281本题答案:ABCD分】【《巴厘行动计划》是在()【单选题】第(3 题)会议上通过的。
2 A. 多伦多B. 坎昆哥本哈根C.D. 巴厘岛false15446false1本题答案:ABCD分】2 )3.4。
【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单选题】第(4)题大于A.等于C.大于等于D.falsefalse156111本题答案:ABCD)是最清洁、高效的煤电技术之一。
【2分】)【单选题】第(5 题(A. CFB技术B. BFBC技术C. IGCC技术D. CFBC技术falsefalse154971本题答案:ABCD【单选题】第(6)题中国人均碳足迹约为每年排放()二氧化碳【2分】A. 3.8吨B. 3.9吨C. 4.0吨D. 4.3吨15609falsefalse1本题答案:ABCD)年能源效,它提出到(题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7【单选题】第()分】。
【2率提高30% A. 2050B. 2040D. 2020false15558false1本题答案:ABCD)的能源,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0% ,城市消耗着()【单选题】第(8 题预计到【2分】排放出大致相同比例的二氧化碳。
A. 50%~60%B. 60%~80%C. 70%~80%D. 50%~80%false15575false1本题答案:ABCD【单选题】第(9)题“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部长会议”在()召开。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试卷二 86分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长期来看,()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A.水电B.风电C.可再生能源D.太阳能2.下列不能被循环再利用的物质或材料是()A.报纸B.化肥C.钢材D.塑料瓶3.()是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
A.经济发展阶段B.资源禀赋C.消费模式D.技术进步4.()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5.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6.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是()A.京都会议B.巴厘岛会议C.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D.坎昆会议7.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吨标准煤。
A.4.5亿吨B.5.5亿吨C.6.2亿吨D.6.5亿吨8.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酸钾D.粉煤灰9.“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A.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B.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经济C.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D.不危及后代的需求10.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11.“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A.飞禽走兽B.污水处理厂C.江河湖泊D.森林植被1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A.双元回收系统模式B.行业协会推进模式C.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D.单系统循环共生模式13.及时关闭电脑和显示器的电源可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的()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六分之一14.2007年中国()资源总量比常年减少了8.7%A.煤炭B.天然气C.水D.森林15.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16.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2015 最全面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培训考试题库答案_完整版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公共课考试题库完整版枫桥鍾声整理一、单选题(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A、短期B、中期C、长期D、永久正确答案为:C2、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物上把()列为一个海平面上升威胁的一个重点地区?A、欧洲B、非洲C、大洋洲;D、亚洲正确答案为:D3、大气里面二氧化碳平均会存留多少年?A、一百年B、二百年C、三百年D、四百年正确答案为:B4、中国2006年出版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里面对平均气温升高的报道数字是?A、0.3-0.6B、0.4-0.7C、0.5-0.8D、0.6-0.9正确答案为:C5、____年6月份,美国的众议院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A、2009B、2008C、2007D、2006正确答案为:A6、很多国家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投资了____元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
A、四万亿B、四千亿C、四百亿D、四十亿正确答案为:A7、2007年,日本提《美丽星球50》计划,目标于____年日本要进入低碳社会?A、2050B、2040C、2030D、2020正确答案为:A8、2006年,日本发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它提出来到____年能源效率提高30%,石油供应量要从50%降到40%,交通的能耗依靠石油的依存度要从现在100%降到80%。
A、2050B、2040C、2030D、2020正确答案为:C9、哪一个国家提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全球变暖政策方案?A、中国B、美国C、英国D、日本正确答案为:A10、什么能源被普遍认为是21世纪的骨干能源?A、风能B、太阳能C、核能D、生物质能正确答案为:C11、中国哪一个省市利用太阳能最好?A、新疆B、上海C、西藏D、四川正确答案为:C12、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水平,而是___?A、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低碳生活B、提倡奢侈浪费C、提倡奢侈的绿色消费低碳水平D、提倡节省资源正确答案为:A13、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___。
周口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题库及答案

2015周口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题库及答案一、多选1.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推进措施中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措施有abcd;A推出环保合作倡议B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C加大环保资金国际救援力度D以上都对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bcd;A加强学校教育B开展在职培训C网络媒体宣传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3.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D雷暴5.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abcd;A更具有科学性B更具有全面性C更具有可操作性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6.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abcd;A大气环境B水体环境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7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A理论障碍B观念障碍C管理障碍D制度障碍8.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9.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BCD;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10.水污染主要来自abc;A工业废水B生活污水C农业废水D人畜粪便11.低碳经济是以abc为特点的经济形态;A低能耗B低污染C低排放D低效率12.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13.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ABD;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C低碳设备技术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14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ABCD;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限制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15.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A被动力B源动力C主动力D协动力16.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不包括BD;A认知性B持续性C可操作性D强化性17.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D以上都对18.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BCD;A复杂性B广泛性C潜在性D累积性19.“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ABCD;A阳光经济B风能经济C氢能经济D生态经济20.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国际碳减排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确保未来10年内实现碳减排预期目标的有效制度体系,主要包括ABC;A制定碳排放标准B开放碳交易市场C设立碳排放税制D发展低碳能源体系21.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AD;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22.富营养化是由于CD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A氢B氧C氮D磷23.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BC;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消费的低碳化D投资的低碳化24.“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B;A经济系统B社会系统C生态系统D环境系统25.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包括abcd;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26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bcd;A水电B生物质能C太阳能D风能27.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包括abc;A人B政策C市场机制D自然28.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abcd;A构建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B构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C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D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29.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bc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A北京B上海C保定D西安30.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技政策支持包括abcd;A加大科研投入资金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D完善科技法规31.以下有关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论述,正确的是ABC;A要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B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C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D为了保证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低碳产业可拖后发展32.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ABCD;A有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B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C有利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D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33.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A被动力B源动力C主动力D协动力34.“低碳”概念由ABC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A低碳经济B碳生产率C碳关税D 碳排放35低碳经济是以ABC为基础的经济模式;A低能耗B低排放C低污染D低产出36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ABCD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A技术创新B制度创新C产业转型D新能源37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ABCD;A厄尔尼诺B干旱C洪涝D雷暴38.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A立法B引导C 执法D参与39.气候系统有ABCD;A大气圈B冰雪圈C生物圈D水圈40.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AC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A立法B引导C 执法D参与41.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BC;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42.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ABCD;A损害生物B破坏自然生态系统C腐蚀建筑材料D腐蚀金属结构43..天气是指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如ABCD;A雷雨B冰雹C台风D寒潮4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BCD;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45..众所周知,AB产业属于低碳行业;A知识密集型B技术密集型C劳动密集型D产业密集型46.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ABC;A政策支持B法律保障C节能减排经验D技术先进47.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ABCD;A产生气候异常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D加剧水土侵蚀48.酸雨中绝大部分是AB;A硫酸B硝酸C盐酸D醋酸49.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ABCD;A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D以上都对50.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ABC;A减量化B再利用C 资源化D高效化51.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AB等方面入手;A设计B运行C经营D管理52.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ACD;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53..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ABCD;A恒温消费B安全消费C可持续消费D 经济消费54.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AC;A生产领域B转移领域C消费领域D出售领域55.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ABC;A政府B企业C公众D外资56..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ABCD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A政府B企业C 高等院校D科研院所57.坚持“三高”原则,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三高”是指ABC;A 高起点B高要求C高效益D高效率58.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ABC;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能59..酸雨问题最早出现在AB;A欧洲B北美洲C亚洲D南极洲60.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BCD;A长江B滇池C巢湖D太湖二、判断1.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2.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正确4.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5.“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正确6.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错误7.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正确8.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正确9.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正确10.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11.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错误12.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错误13.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正确14.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正确1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正确16.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正确17.2007年6月,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18.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19.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碳;正确20.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正确21.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正确22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23.从局部与整体的角度看,模式孕育着范式,具有局部性的意义;正确24.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管齐下”;正确25.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26“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正确27.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错误28.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正确29.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正确30.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正确31.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错误32.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正确33.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34.20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正确35.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市场机制;错误36.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错误37.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确38.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正确39.“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正确40.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正确41.“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正确42.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和目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正确错误43.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错误44.“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正确45.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确46.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错误47.低碳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是碳强度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比例;正确48.低碳经济是消耗化石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正确49.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转变是比较容易的;错误50.二氧化碳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最低的;正确51.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错误52.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53.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的市场;正确54.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正确55.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制手段;错误56.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错误57.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正确58.未来的发展观应是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高速增长为主旨,并以其作为衡量其它一切方面发展的出发点和评价标准;错误59.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四,是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正确60.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民间机构牵头,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共同参与促进碳的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正确61.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错误62.“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正确63.“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正确64.“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正确65.“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正确66.“循环”是指经济系统中各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社会系统中各家庭之间、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正确67.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错误68.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错误69..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确70.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正确71.臭氧层破坏是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正确72.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正确73.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正确74.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错误75.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正确76.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位;77.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正确78.是党的十三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错误79.碳排放权交易是指根据各国政府实现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的前提下,对本国企业实行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控制的同时允许其进行交易;正确80.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它们在短时间内造成集中的、强烈的影响和灾害;正确81.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正确6.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正确82.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正确83.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力是指市场机制;正确84.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正确85.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错误86.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可持续消费;单选87.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认知性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单选88.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错误89.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错误9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错误91.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正确92.“共生”是指经济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社会系统内部各家庭之间以及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和谐共赢、共同生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确93.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错误94.低碳概念是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气候的名义下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策略,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错误95.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正确96.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初始环节;正确97.低碳消费指标包括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两个核心指标;错误98.低碳营销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错误99.发展是我国当前的第一要务和目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正确100.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错误10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金属再生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CO2排放量其值越高说明废弃物利用效率越高,新资源的开采量就越小,社会总能耗就越小;判断102.价格在营销组合中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正确103.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错误104.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东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错误105.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错误106.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受控温室气体;正确107.空气污染主要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的,并主要分布在污染源集中的城市地区;正确108.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正确109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正确110.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金属再生利用率;正确111.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正确112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正确113.能源利用指标中,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错误114.能源系数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长率/GDP年平均增长率,适合跨国及跨地区间的能源效率比较;但是该指标稳定性较差;正确115.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错误116.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正确117.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正确118.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119.我国在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低碳产业的发展;正确120.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是有机结合的;正确121.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正确122.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低碳经济无论从制度安排还是在实际经济实践中都没有出现;错误。
低碳经济继续教育最全题库及答案

2015年常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最全题库)1.所谓“碳中性”,就是通过各种削减或者吸纳措施,实现当年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低到零。
(对) 2.云南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
(对)3.东京市政府定下目标,要以2000年为基准,到2020年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
(错)4.丹麦松德堡市的“零碳项目”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该地区建筑的零碳排放。
(错)第七章低碳生活的时代意义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2.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3.4。
A.大于 B.小于C.等于D.大于等于3.据测定,电器设备在热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的()左右。
A.10%B.20%C.30%D.50%4.全球人均碳足迹约为()。
A.3.9B.4.0C.4.2D.4.35.()已经被确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
A.测定“碳足迹”B.“熊猫标准”C.“地球一小时”D.“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多项选择题1.以下行为中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居住小户型 B.电器不用时候保持待机C.购买棉质衣服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E.选择自行车出行2.低碳社会方式的价值体系包括()。
A.生态文明的环境观 B.生态文明的物质观C.生态文明的效率观D.生态文明的公平观E.生态文明的幸福观3.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能耗包括()。
A.照明B.办公设备C.家用电器D.交通客运E.采暖判断题1.“追求生活的便利”是低碳消费观的一部分。
(错)2.塑料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次性产品。
(对)3.“碳足迹”是通过估算个人或机构的“碳排放量”来定量衡量个人或机构行为的环境影响。
(对)4.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很好的低碳生活方式。
(错)《低碳经济知识读本》试卷B及答案一、填空题1、;二氧化碳当量2、韩国3、法国4、气候变化法、低碳经济法、清洁能源法5、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城市交通1、是在大气中存活时间最长、存量最大的温室气体。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考试82分

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综合素质考试82分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B.出口C.进出口D.生产2.与新能源相比,()能源的范畴更为广泛A.太阳能B.地热能C.绿色能源D.核3.()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B.核能C.热能D.水能4.“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A.低碳经济实验区B.低碳农村C.低碳工业D.碳汇减碳2.()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A.植被B.森林C.草原D.河床3.()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B.大海C.环境D.森林4.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5.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A.10棵B.15棵C.20棵D.25棵6.()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7.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汽8.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9.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10.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B.工业C.农业D.环保事业11.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12.()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A.无害化技术B.环境监测技术C.再利用技术D.再回收技术13.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B、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2.()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九五”B、“十五”C、“十一五”D、“十二五”3.政府低碳责任的带动失力原因没有()A、生态责任不明确B、发展观不正确C、生态伦理缺失D、追究制度不严格4.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A、环境法律制度的创新B、环境法律机制的调整C、多立法D、环境法律观念的进步5.可再生能源不包括()A、石油B、太阳能C、风力能D、水力能6.(),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7.地球表面()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A、50%B、60%C、70%D、80%8.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是指()A、替代技术B、减量化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9.清洁能源,包括()A、煤B、石油C、太阳能D、汽油10.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领域倾斜A、消费市场B、生产市场C、研发部门D、销售部门11.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倍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A、1~2℃B、3~4℃C、5~6℃D、7~8℃1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A、清洁B、无污染C、可再生D、有污染13.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4.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低碳发展C、节能减排D、碳中和技术15.()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A、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B、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能源利用指标分析D、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16.严刚提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是指()A、目标层B、要素层C、指标层D、进度层17.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18.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D、能源技术创新19.()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A、1995年B、1996年C、1997年D、1998年20.从()起,对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开始下降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21.(),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22.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A、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23.()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A、西班牙B、德国C、中国D、日本24.()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A、太阳能光发电B、太阳能热发电C、光伏发电D、风能发电25.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A、一B、二C、三D、四26.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A、22%B、23%C、24%D、25%27.循环经济的特征不包括()A、观念先行性B、技术先导性C、物质循环性D、主体单一化28.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A、西北B、华北C、东北D、西南29.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A、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B、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C、仅发展经济D、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30.低碳经济的实质()A、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能源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1.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左右A、+18℃B、—18℃C、-15℃D、+16℃32.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不包括()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C、可过度开发原则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33.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B、只顾发展经济C、充分利用科技D、控制人口34.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A、替代技术B、减量化技术C、再利用技术D、资源化技术35.“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是在借鉴国外三种典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不包括()A、丹麦B、美国C、德国D、日本36.()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37.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38.臭氧()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A、O1B、O2C、O3D、O439.刘贵富提出的循环经济模式为()A、“1+3”模式B、“1+5”模式C、“2+3”模式D、“2+4”模式40.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A、+18℃B、—18℃C、-15℃D、+15℃41.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新技术属于()A、降碳技术B、零碳技术C、消碳技术D、高碳技术42.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A、系统性原则B、实用性原则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43.光伏产业的核心是()A、发展低碳技术B、推进清洁生产C、太阳能综合利用D、降低能源消耗44.()即对低碳消费方式的了解和认知A、认知性B、可行性C、可操作性D、可承受性45.低碳经济的目标是()A、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B、能源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46.(),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A、1997年B、1993年C、1994年D、1996年47.()年11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A、1988年B、1989年C、1990年D、1991年48.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环保消费49.不属于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难以克服的问题的是()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D、人口基数大50.由于氟利昂,可以存在50至100 年,即使议定书完全得到履行,臭氧层的也只能在()以后才有可能复原。
A、2050年B、2051年C、2052年D、2053年3 101.政府要对()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A、消费对象B、消费行为C、消费时间D、消费尾部2.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确定为A、理论支持B、政策支持C、制度支持D、技术支持3.循环经济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A、起步阶段B、发展完善阶段C、成熟阶段D、衰弱阶段4.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A、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B、拓宽就业渠道C、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D、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5.企业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A、培养低碳责任B、技术创新C、构建文化向度D、社会监督6.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7.力行低碳消费需要()A、进行观念破冰B、加强政府引导C、强化企业责任D、扩大公众参与8.经济系统从传统经济方式向循环经济方式转移的拉力是指()A、利润B、技术C、规模经济D、社会责任9.综合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况,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以下路径()A、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B、加强法制C、加强道德艰涩D、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10.臭氧在遇到()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O2A、OHB、NOC、ClD、Br1 201.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正确错误2.从1995年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正确错误3.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正确错误4.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正确错误5.芬兰是欧盟惟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国。
正确错误6.“市场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正确错误7.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正确错误8.自然界对人类的猛烈报复,说明人类再也不能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正确错误9.“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正确错误10.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正确错误11.中国2010年北京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正确错误12.“3+l”模式存在着偏重于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轻视了其在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正确错误13.循环经济的低碳模式本质是一种经济控制模式,按照减量化原则,通过源头控制减少CO2排放,即减碳。
正确错误14.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正确错误15.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就对石油可能改变地球气候做出了预测。
正确错误16.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
正确错误17.替代技术就是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得以产生的技术正确错误18.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但现在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或干沉降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
正确错误19.环保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环境政策与环境标准、环境法律法规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正确错误20.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金属再生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CO2排放量其值越高说明废弃物利用效率越高,新资源的开采量就越小,社会总能耗就越小。
正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