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刁协刘隗传

合集下载

刘锜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锜传翻译赏析

刘锜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锜传翻译赏析

刘锜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锜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刘锜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

美仪状,善射,声如洪钟。

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

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

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曰:“刘都护来!”十年,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

锜自临安溯江绝淮。

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

”五月,抵顺昌,金人果败盟来侵。

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

”锜曰:“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

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

”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曰:“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

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

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

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袖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

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后知潭州,江陵县东有黄潭,建炎间,有司决水入江以御盗,由是夏秋涨溢,荆、衡间皆被水患。

锜始命塞之,斥膏腴田数千亩,流民自占者几千户。

三十一年,金主亮调军六十万,自将南来,弥望数十里,不断如银壁,中外大震。

时宿将无在者,乃以锜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逐路军马。

八月,锜引兵屯扬州,建大将旗鼓,军容甚肃,观者叹息。

以兵驻清河口。

金人以毡裹船载粮而来,锜使善没者凿沉其舟。

金万户高景山攻扬州,锜遣员琦拒于皂角林,陷围力战,林中伏发,大败之,斩景山,俘数百人。

三十二年闰二月,锜发怒,呕血数升而卒。

后谥武穆。

锜慷慨深毅,有儒将风。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

刘裕传文言文翻译

刘裕传文言文翻译

刘裕,字德舆,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晋元帝时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少孤贫,家道中落,然胸怀大志,不坠青云之志。

性刚毅,好读书,尤善骑射。

年十五,即以勇力闻于乡里。

初仕为郡吏,渐次擢升,累迁至辅国将军、广陵太守。

时晋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刘裕以才略出众,遂起兵讨伐乱贼。

公元403年,刘裕平定扬州,自号镇东将军,威震江南。

是年,晋安帝司马德宗崩,无子嗣。

刘裕立司马德宗弟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

刘裕自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尉、录尚书事,权倾朝野。

公元409年,刘裕以晋恭帝名义,北伐前秦,大败秦军,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次年,刘裕班师回朝,威望更甚。

晋恭帝司马德文性懦弱,刘裕意欲篡位。

公元419年,刘裕废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改元永初。

宋室自此立,刘裕称宋武帝,开创了南朝宋的基业。

宋武帝刘裕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改革弊政。

他广开言路,鼓励臣民直言进谏,选拔贤才,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

同时,刘裕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刘裕在军事上亦颇有一番建树。

他亲自率军平定了多次叛乱,巩固了国家政权。

在对外战争中,刘裕屡立战功,收复了失地,扩大了疆域。

宋武帝刘裕的一生,可谓戎马倥偬,功勋卓著。

宋武帝刘裕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他兴修水利,改善农田,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在文化艺术方面,刘裕亦有所建树,他喜好文学,提倡书法,亲自撰写《宋书》。

然而,宋武帝刘裕晚年,宠爱姬妾,沉湎酒色,不理朝政。

公元422年,刘裕崩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享年六十二岁。

其子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

宋武帝刘裕一生,英勇善战,勤政爱民,为南朝宋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被誉为“千古一帝”,永载史册。

译文:刘裕,字德舆,祖籍彭城,晋元帝时迁居京口。

少年孤苦,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不放弃追求。

性格刚毅,喜欢读书,尤其擅长骑射。

十五岁时,因勇力在乡里闻名。

最初为郡吏,逐渐升迁,官至辅国将军、广陵太守。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章 刘隗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章 刘隗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章刘隗作者:房玄龄等刘隗,字大连,彭城人,楚元王交之后也。

父砥,东光令。

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

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

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

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

时建康尉收护军士,而为府将篡取之,隗奏免护军将军戴若思官。

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帝下令曰:“《诗》称杀礼多婚,以会男女之无夫家,正今日之谓也,可一解禁止。

自今以后,宜为其防。

”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隗又奏之。

庐江太守梁龛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余人同会,隗奏曰:“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既除而宴,《春秋》犹讥,况龛匹夫,暮宴朝祥,慢服之愆,宜肃丧纪之礼。

请免龛官,削侯爵。

顗等知龛有丧,吉会非礼,宜各夺俸一月,以肃其违。

”从之。

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

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市,遇赦免。

既而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

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悖在三之义,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

请除挺名,禁锢终身。

而奋武将军、太山太守阮抗请为长史。

抗纬文经武,剖符东籓,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

请免抗官,下狱理罪。

”奏可,而挺病死。

隗又奏:“符旨:挺已丧亡,不复追贬。

愚蠢意暗,未达斯义。

昔郑人JX子家之棺,汉明追讨史迁,经传褒贬,皆追书先世数百年间,非徒区区欲厘当时,亦将作法垂于来世,当朝亡夕没便无善恶也。

请曹如前追除挺名为民,录妾还本,显证恶人,班下远近。

”从之。

南中郎将王含以族强显贵,骄傲自恣,一请参佐及守长二十许人,多取非其才。

隗劾奏文致甚苦,事虽被寝,王氏深忌疾之。

而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

建兴中,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隗又奏曰:“古之为狱必察五听,三槐九棘以求民情。

虽明庶政,不敢折狱。

死者不得复生,刑者不可复续,是以明王哀矜用刑。

词语积累之我见及从英国“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来看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词语积累之我见及从英国“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来看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词语积累之我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语言积累少,便是缺少语言这“米”。

看来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米”。

这米何在,就在于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加承担着词语积累的重任。

词语积累的方法众多,本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平时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积累词语的做法:一、背诵法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

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

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

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

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下列活动:1、每日背一句。

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

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

如《秋天的图画》“秋天来了,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画面明丽,散偶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

熟读成诵,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扩展、丰富语言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2、每周背一诗。

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

3、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检查性地抽背,巩固性地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地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

二、情境法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

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仿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教材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典型范例,学生可以从中挖掘文章写法的独到之处。

每学好一篇课文,学生都应该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作为老师,要深入教材,挖掘其中学生有话可讲并且有教育意义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练习文本中的语言。

王敦之乱与琅琊王氏之政治危机

王敦之乱与琅琊王氏之政治危机

王敦之乱与琅琊王氏之政治危机王敦之乱给琅琊王氏家族政治所带来的影响,王导在其族兄拥兵据重,废乱朝政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大义灭亲”,还是“姑息纵恿”,有关这个问题以下材料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分析研究的佐证。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记王敦谋反后,刘隗曾劝明帝尽诛王氏,刘隗此议,既是为东晋朝廷计议,同时也包含了其与琅琊王氏之间的矛盾。

王导为此曾亲率群从昆弟子侄二十余人,每旦诣台待罪,成帝不仅以王导素有忠节为由还朝服召见,而且还诏曰:“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

”这就是我们所见有关史载王导“大义灭亲”的情况。

王导所谓“大义灭亲”,只不过是迫于刘隗奏事率二十几位群从昆弟去台辅作出的一些请罪的样子,而实际的情况是,王敦不仅没有因此而获罪,反而又有数年控制朝廷政治的历史。

王导政治由于受其族兄王敦影响的确受到过一些冲击,但却并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发生像刘隗奏请明帝尽诛王氏那样的结果。

除刘隗外,卞壶等人也曾因王导称疾不予成帝嗣位之事而弹奏之。

“是时王导称疾不朝,而私送车骑将军郗鉴, 壶奏以导亏法从私, 无大臣节。

⋯⋯并请免官。

虽事寝不行,举朝尽肃。

”成帝即位后虽仍以殊礼待王导,但由于此时成帝之元舅庾亮参与辅佐朝政,故王导不予成帝嗣位之典,显然与其政治上自感失落的情绪有关。

王导面对其族兄王敦的篡乱之举,的确很难在其家族与朝廷二者之间处平,像前明帝诏中所说“大义灭亲”,只不过是朝廷为主动化解与琅琊王氏矛盾所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措施。

从有关的记载来看,王导对王敦叛乱虽未见纵恿之举,但姑息迁就本身即是对此事的默许。

王氏遭刘隗弹奏后,王导曾希望周在明帝面前为之释罪, 周虽见明帝“言导忠诚, 申就甚致。

”但由于周并没有事先向王导透露这方面的情况,故“导知不救己,而甚衔之。

”王敦得志后,曾向王导提出诛杀周的建议,王导之默许无疑又是促成周丧命的重要因素。

王导后料简中书故事,发现周救己之表奏,虽然持之悲切,自责不已,但当家族利益受到损害时,其虚静大度的胸怀无论如何也是体现不出来的。

《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孔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

曾祖潜,太子,汉末避地会稽,因家焉。

愉年十三而孤,养祖母以孝闻,与同郡张茂字伟康、丁潭字世康齐名,时人号曰“会稽三康”。

吴平,愉迁于洛。

惠帝末,归乡里,行至江淮间,遇石冰、封云为乱,云逼愉为参军,不从将杀之,赖云司马张统营救获免。

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

后忽舍去,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

永嘉中,元帝始以安东将军镇扬土,命愉为参军。

邦族寻求,莫知所在。

建兴初,始出应召,为丞相掾,仍除驸马都尉、参丞相军事,时年已五十矣。

帝为晋王使长兼中书郎于时刁协刘隗用事王导颇见疏远愉陈导忠贤有佐命之勋谓事无大小皆宜咨访由是不合旨,出为司徒左长史,累迁吴兴太守。

沈充反,愉弃官还京师,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太常。

及苏峻反,愉朝服守。

初,愉为司徒长史,以平南将军温峤母亡遭乱不葬,乃不过其品。

至是,峻平,而峤有重功,愉往石头诣峤,峤执愉手而流涕曰:“天下丧乱,忠孝道废。

能持古人之节,岁寒不凋者,唯君一人耳。

”时人咸称峤居公而重愉之守正。

咸和八年,诏曰:“尚书令玩、左仆射愉并恪居官次,禄不代耕。

端右任重,先朝所崇,其给玩亲信三十人,愉二十人,禀赐。

”愉上疏固让,优诏不许。

愉欲大论朝廷得失,陆玩抑之乃止。

后导将以赵胤为护军,愉谓导曰:“中兴以来,处此官者,周伯仁、应思远耳。

今诚乏才,岂宜以赵胤居之邪!”导不从。

其守正如此。

由是为导所衔。

后省左右仆射,以愉为尚书仆射。

愉年在悬车,累,不许。

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在郡三年,乃营山阴湖南侯山下数亩地为宅,草屋数间,便弃官居之。

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乡邑义赗,一不得受。

年七十五,咸康八年卒。

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

祖恭,魏齐郡太守。

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

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

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愍帝即位,征为御史中丞,例不行。

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

于时朝廷①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

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

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②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

帝使协出督六军。

既而王师败绩。

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

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

”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

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

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

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

丹阳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

谓宜显赠,以明忠义。

”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

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春秋》之义,以功补过。

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

冰然之。

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

”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

译文:刁协,字玄亮,是渤海饶安人。

刁协年少时喜欢阅读经籍,博闻强记,刚出仕任濮阳王文学,多次升官转任太常博士。

晋朝刁协刘隗传

晋朝刁协刘隗传

晋朝刁协刘隗传刁协(?—322),字玄亮,渤海饶安(河北旧县镇)人,出身于二流士族。

祖父刁恭,官至魏齐郡太守。

父刁攸,晋武帝时为御史中丞。

刁协天资聪明,博闻强记,自幼就喜欢博览儒家经籍。

起家为濮阳王国文学,后以精通儒学,谙习典章制度,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兼本郡(即渤海郡)大中正。

刘隗(272—333),字大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自称是汉楚元王交的后人。

其父祖在魏晋时官爵并不显赫。

父刘砥,只是东光县令而已。

刘隗喜好文史,文化修养很好,故起家为秘书郎,掌管图书著述。

但由于秘书郎是贵势子弟所把持的官职,刘隗没有强硬的父祖背景,遂在当时内官重、外官轻的风气下,被排挤出秘书省,出为冠军将军、彭城内史,成为本郡长官。

拥戴皇权,以法御下刁协、刘隗家族势力不强,本人官位不高,却因局势的演变,而在两晋之际被推上政治历史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西晋末年,八王争权,问鼎于中原。

在这种形势下,刘隗、刁协都极力谋求在政治上有所依托,以求晋身。

刁协弃太常博士官,投奔成都王颖,为平北司马。

后看到赵王伦兵多势众,弃颖投伦,任相国参军。

赵王伦败,他又转奔长沙王乂门下,为骠骑司马。

而当局势朝着有利于东海王越的方向发展时,他又投靠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的东嬴公司马腾,被任为长史,迁颍川太守。

东嬴公司马腾败死,刁协经过选择,认为东海王越系统的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琅邪王司马睿所辖的两淮及江南地区比较稳定,既可安身立命,又有施展身手的余地,遂避难渡江,被用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刘隗则因彭城恰好就在司马睿的辖区之内,与睿是上下级关系而交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被睿任为从事中郎。

可是,刁协、刘隗所依附的却是弱主。

琅邪王司马睿势单力薄,完全有赖于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北方世族的扶植、拥戴才得以立足。

王导内控朝政,王敦外居荆州重镇,司马睿不过是门阀世族控制的傀儡而已。

故时有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时主弱臣强的政治状况。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晋书原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

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

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

以孙氏在吴,而祖逊父抗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

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

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

”张华荐之诸公,后太傅杨骏辟为祭酒。

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廷(卢毓、卢廷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志默然。

既起,云谓机曰:“殊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宁不知邪!”议者以此定二陆之优劣。

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

时成都王司马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

机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

太安初,颖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

机以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固辞都督。

颖不许。

机乡人孙惠亦劝机让都督于粹,机曰:“人将谓吾避贼,适所以速祸也。

”遂行。

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

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

机录其主者。

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顾谓机曰:“貉奴能作督不!”孙拯等左右劝机杀之,机不能用。

玖疑机杀之,遂谮机于颖,言其素有异志。

颖大怒,使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译文:陆机字士衡,吴郡人。

陆机身长七尺,声如洪钟。

年少时有奇才,文章盖世,倾心儒家学术,非礼不动。

二十岁时吴国灭亡,退居家乡,闭门勤学,累积十余年。

由于孙氏在吴国,而他祖父陆逊父亲陆抗为吴国将相,在江表有大功勋,深深感慨孙皓抛弃全部祖业,便评论孙权得天下、孙皓亡天下的原因,又追述自己祖父、父亲的功业,作了《辩亡论》。

晋书·刘琨传的原文与译文

晋书·刘琨传的原文与译文

晋书·刘琨传的原文第三段与译文晋书,刘琨传第三段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及惠帝幸长安,东海王越谋迎大驾,以琨父蕃为淮北护军、豫州刺史。

刘乔攻范阳王虓于许昌也,琨舆汝南太守杜育等率兵救之,未至而虓败,琨舆虓俱奔河北,琨之父母遂为刘乔所执。

琨乃说冀州刺史温羡,使让位于虓。

及虓领冀州,遗琨诣幽州,乞师于王浚,得突骑八百人,与虓济河,共破东平王懋于廪丘,南走刘乔,始得其父母。

又斩石超,降吕朗,因统诸军奉迎大驾于长安。

以动封广武侯,邑二千户。

译文:
晋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司马越谋划迎惠帝,以控制朝政,任命刘琨的父亲刘蕃为淮北护军、豫州刺史。

刘乔向许昌的范阳王司马羉发起攻击,刘琨和汝南太守杜育等人领兵前去救援,还未赶到,司马羉已经被打败,刘琨和司马羉一起出奔河北,刘琨父母于是都成了刘乔的俘虏。

刘琨在河北劝说冀州刺史温羡,使温羡将刺史之位让给司马羉。

司马羉得到冀州刺史的职位后,派刘琨前往幽州,向王浚请求支援,得到了王浚的精锐骑兵八百人,就和司马羉一起渡过黄河,在廪丘打败了东平王司马懋,向南推进赶走了刘乔,营救出了被俘的父母。

接着又斩杀石超,降服了吕朗,因而统率各路人马到长安迎奉惠帝圣驾。

以这次的战功被封为广武侯,食邑二千户。

刘逖传阅读答案_刘逖传翻译赏析

刘逖传阅读答案_刘逖传翻译赏析

刘逖传阅读答案_刘逖传翻译赏析刘逖,字子长,从小聪明敏捷,喜好骑马射猎,及时行乐,喜欢交游,善于戏谑。

齐文襄帝高澄任他为永安公高浚的开府行参军。

刘逖离别家乡,疲倦于逆旅生活,便发奋自强,专心读书。

晋阳是一方都会,各方人士聚集,都喜欢吃饭饮酒。

在宴会上,刘逖仍手不释卷,遇到有没见过的文章,则终日诵读,有时通夜不回家。

他也留心文章,颇工于写诗。

齐天保初年,刘逖任定陶县令,因事获罪,十多年没有升迁。

他的姐姐原为任氏的媳妇,被籍没入宫,朝廷又将她赐给魏收。

刘逖被魏收提携,才升为开府参军。

文宣帝驾崩,文士们一起作车免歌,杨遵彦负责选择。

选用了员外郎卢思道的八首、刘逖的二首,其他人多的也不过三四首。

中书郎李嘲笑刘逖说“:卢八向刘二请教。

”刘逖因此记恨在心。

武成帝时,和士开很受重用,刘逖依附他。

被授予中书令,参与朝廷的机密大事。

这时,李给朝廷献赋,说自己在天保年间被别人进谗的事。

刘逖摘取他文章中的个别语句,奏给朝廷,说他“诽谤先朝,犯了大不敬的罪”。

武成帝恼怒,对李痛加鞭打。

刘逖为报了前仇感到高兴,说:“打了两槌,抽了一百鞭,这滋味哪里比得上叫我刘二的时候?”不久,兼任散骑常侍,被聘为出使南陈的使者。

刘逖想独擅文章,不想让文学博达之士与他同行。

当时,黄门侍郎王松年的妹夫卢士游性情沉稳细密,刘逖请求让他作副手。

再则,刘逖的姐姐在魏收家,魏收这时已获罪流放,刘逖因而想将姐姐嫁给卢士游,士游不同意。

他怕事情暴露,因而不敢逼迫士游。

刘逖又迁任给事黄门侍郎,修撰国史。

又加封为散骑常侍,授予假仪同三司,作为出使周朝的副使。

齐、周两国刚开始交往,礼仪没有确定。

刘逖与周朝多次反复讨论,参照古今礼制,事情大多符合礼仪。

加上他文章优美,因而,赢得很高的荣誉。

武成帝驾崩,和士开想修改新帝的年号,朝臣们议论不一。

刘逖请求改年为“武平”,私下里对和士开说:“武平这个年号表面上为了朝廷,实际上是为了您哪!”士开十分高兴地采纳了。

当时,和士开被朝臣们一致反对。

偏安江左:东晋的灭亡

偏安江左:东晋的灭亡

偏安江左:东晋的灭亡东晋自公元316年司马睿称帝开始,到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逊位止,共历11个皇帝,104年。

纵观东晋的历史,可以用“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来概括。

东晋末年,社会动荡加剧,时局瞬息万变,士族已无法照旧当权,司马氏也不能照旧而居帝位。

此时,已经走到历史前台的庶族代表人物刘裕则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司马氏,改变了门阀政治的格局,重建起皇权政治的统治秩序。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生于公元276年。

正当八王混战、匈奴、羯起兵反西晋,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的时候,长江流域则是比较安定的地方,中原一部分士族和民众开始渡江避乱。

307年,晋怀帝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康。

北方士族争相来奔。

司马睿先称晋王,西晋灭亡后,于318年3月,正式称帝。

司马睿为元皇帝又称元帝,在位五年病逝。

由于司马睿是江左开国的第一个皇帝,历史上便称之为东晋。

司马睿向来缺少才智,又是晋室疏属,之所以能重建晋室,主要得益于北方士族王导的全力扶持。

王导是中原著名的高级士族,东晋朝的实际创立者。

自比为春秋时的名相管仲。

有雄才大略,时人都称他具“将相之才”。

从司马睿到江南创立基业开始,王导、王敦等王氏家族就竭尽全力,辅佐司马睿。

起初多数南渡人物对晋室心存疑虑,甚至失望悲观。

例如,有一次诸名士在江边一个亭上饮宴,周叹气说,风景殊好,而山河殊异。

名士们都哭起来,王导正色道,大家正应该出力辅佐王室,恢复中原,何至于穷困丧气到相对哭泣!名士们听了都停止哭泣。

这批流亡士族在王导的率领下逐渐趋于稳定。

司马睿深知晋室复兴,倚赖于王导。

他称王导为“仲父”,还将他比作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萧何。

司马睿在即位称帝时,姿态非常谦恭,他三四次请王导御床同坐受贺。

王导再三推辞说:“如果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司马睿这才坐到了皇帝的宝座上。

王导虽然推辞了与皇帝同坐御床,但司马睿此举却震动了满朝文武。

从此,王导在东晋政权中就有着特殊的地位:王导位至宰辅,掌握着中央的行政大权,从兄王敦手握重兵,镇守荆州,直接在地方上指挥军队,负责征讨叛贼逆匪。

刘勰传翻译赏析_刘勰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勰传翻译赏析_刘勰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勰传翻译赏析_刘勰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勰字彦和,东莞莒县人。

祖父名灵真,是宋朝司空刘秀之的弟弟。

父亲名尚,曾任越骑校尉。

刘勰幼年时父亲便早死,成为孤儿,专心勤奋好学,家境贫困没有结婚,在定林寺里跟着和尚僧一起居住生活了十几年,因而对佛教的学说和经义的解释十分通晓熟悉,并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编排。

现在定林寺中有关佛教学说和经义解释的大丛书,说是由刘勰编成的。

天监初年,开始做官,任奉朝请、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让刘勰以奉朝请兼记室,提升为车骑仓曹参军。

后出任太末县令,政绩很好。

任仁威南康王的记室,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当时祭祀天子祖庙的供品已经改用疏菜和水果,而祭祀天地、社稷(即谷神与土地神)却仍然用动物的肢体,刘勰便上书说祭祀天地所用的供品最好和祭祀皇帝祖庙的供品一样,改用疏菜和水果,皇帝下诏让尚书来讨论这件事,同意了刘勰的建议。

改任步兵校尉,仍然兼任东宫通事舍人。

昭明太子萧统喜欢文学,很欣赏刘勰。

最初,刘勰写了《文心雕龙》五十篇,评说古今文体,在序言中写道:“‘文心’是讲写文章的用心。

从前,涓子写过《琴心》,王孙写过《巧心》,‘心’这个字的确太美妙了,所以用它来做书名。

自古以来的文章,靠修饰和文采来构成,难道是仿效驺修饰语言像雕刻龙纹一样吗?宇宙广阔无涯,平凡的人和有才的人混在一起,拔尖的、超出众人的只不过是靠才智罢了。

时间过得飞快,人的才智不会永存,要想声名与功业广泛流传,就要努力去创造。

人的容貌像天地,仁义礼智信是人的天性,耳目好像月亮,声气好似风雷,他超出万物,也已经算是灵智。

可是他的形体比草木更脆弱,而声名比金石更坚固,因此君子在世时,要立德立言。

这难道是喜欢辩论吗?实在是不得不这样做。

“我过了三十岁,曾经在晚上做梦拿着朱红漆的礼器,跟着孔子向南方走去。

早晨醒来,感到很高兴欣喜。

伟大的圣人是很难见到的,竟然降临到小子的梦中!自从有人出生以来,没有像孔夫子那样的人。

要阐明圣人的意旨,最好的办法是注释经典,可是马融、郑玄等许多大儒,已经发挥得很精辟了,我即使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不能自成一个门派。

司马虓司马颖司马颙刘舆温羡传(公元306年)

司马虓司马颖司马颙刘舆温羡传(公元306年)

司马虓司马颖司马颙刘舆温羡传(公元306年)⼗五西晋-15.2.16.4 司马虓司马颖司马颙刘舆温羡传(公元306年)《晋书卷卅七•列传第七•宗室》:“虓字武会,少好学,驰誉,研考经记,清辩,能⾔论。

以宗室选拜散骑常侍,累迁尚书。

出为安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持节,镇许昌,进位征南将军。

河间王颙表⽴成都王颖为太弟,为王浚所破,挟天⼦还洛阳。

虓与东平王楙、镇东将军周馥等上⾔⽈:“⾃愍怀被害,皇储不建,委重前相,辄失⾂节。

是以前年太宰与⾂,永惟社稷之贰,不可久空,所以共启成都王颖,以为国副。

受重之后,⽽弗克负荷。

‘⼩⼈勿⽤’,⽽以为腹⼼。

⾻⾁宜敦,⽽猜佻荐⾄,险诐宜远,⽽谗说殄⾏。

此皆⾂等不聪不明,失所宗赖。

遂令陛下谬于降授,虽戮⾂等,不⾜以谢天下。

今⼤驾还宫,⽂武空旷,制度荒破,靡有孑遗,⾂等虽劣,⾜匡王室。

⽽道路之⾔,谓张⽅与⾂等不同。

既惜所在兴异,⼜以太宰惇德允元,著于具瞻,每当义节,辄为社稷宗盟之先。

张⽅受其指教,为国效节。

昔年之举,有死⽆贰。

此即太宰之良将,陛下之忠⾂。

但以受性强毅,不达变通,遂守前志,已致纷纭。

然退思惟,既是其不易之节,且虑事翻之后,为天下所罪,故不即西还⽿。

原其本事,实⽆深责。

⾂闻先代明主,未尝不全护功⾂,令福流⼦孙。

⾃中间以来,陛下功⾂初⽆全者,⾮独⼈才皆劣,其于取祸,实由朝廷策之失宜,不相容恕。

以⼀旦之咎,丧其积年之勋,既违《周礼》议功之典,且使天下之⼈莫敢复为陛下致节者。

⾂等此⾔,岂独为⼀张⽅,实为社稷远计,欲令功⾂长守富贵。

⾂愚以为宜委太宰以关右之任,⼀⽅事重,及⾃州郡已下,选举授任,⼀皆仰成。

若朝之⼤事,废兴损益,每辄畴谘。

此则⼆伯述职,周召分陕之义,陛下复⾏于今时。

遣⽅还郡,令群后申志,时定王室。

所加⽅官,请悉如旧。

此则忠⾂义⼠有劝,功⾂必全矣。

司徒戎,异姓之贤;司空越,公族之望,并忠国爱主,⼩⼼翼翼,宜⼲机事,委以朝政。

安北将军王浚佐命之胤,率⾝履道,忠亮清正,远近所推。

张华刘卞解系传(公元300年)

张华刘卞解系传(公元300年)

张华刘卞解系传(公元300年)⼗五西晋-15.2.10.6 张华刘卞解系传(公元300年)《晋书卷卅六•列传第六》:“张华,字茂先,范阳⽅城⼈也。

⽗平,魏渔阳郡守。

华少孤贫,⾃牧⽺,同郡卢钦见⽽器之。

乡⼈刘放亦奇其才,以⼥妻焉。

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伎之书莫不详览。

少⾃修谨,造次必以礼度。

勇于赴义,笃于周急。

器识弘旷,时⼈罕能测之。

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寄。

其词⽈:何造化之多端,播群形于万类。

惟鹪鹩之微禽,亦摄⽣⽽受⽓,育翩翾之陋体,⽆⽞黄以⾃贵;⽑⽆施于器⽤,⾁不登乎俎味。

鹰鹯过犹戢翼,尚何惧于罿罻!翳荟蒙笼,是焉游集。

飞不飘扬,翔不翕集。

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枝,每⾷不过数粒。

栖⽆所滞。

游⽆所盘;匪陋荆棘,匪荣茝兰。

动翼⽽逸,投⾜⽽安。

委命顺理,与物⽆患。

伊兹禽之⽆知,⽽处⾝之似智。

不怀宝以贾害,不饰表以招累。

静守性⽽不矜,动因循⽽简易。

任⾃然以为资,⽆诱慕于世伪。

雕鹖介其觜距,鹄鹭轶于云际,鹍鸡窜于幽险,孔翠⽣乎遐裔,彼晨凫与归雁,⼜矫翼⽽增逝,咸美⽻⽽丰肌,故⽆罪⽽皆毙;徒衔芦以避缴,终为戮于此世。

苍鹰鸷⽽受绁,鹦鹉慧⽽⼊笼,屈猛志以服养,塊幽絷于九重;变⾳声以顺旨,思摧翮⽽为庸。

恋锺岱之林野,慕陇坻之⾼松。

虽蒙幸于于⽇,未若畴昔之从容。

海鸟爰居,避风⽽⾄;条⽀巨爵,逾岭⾃致;提挈万⾥,飘飖逼畏。

夫惟体⼤妨物,⽽形瑰⾜伟也。

阴阳陶烝,万品⼀区。

巨细⾇错,种繁类殊。

鹪冥巢于蚊睫,⼤鹏弥乎天隅,将以上⽅不⾜⽽下⽐有余。

普天壤⽽遐观,吾⼜安知⼤⼩之所如。

陈留阮籍见之,叹⽈:“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

郡守鲜于嗣荐华为太常博⼠。

卢钦⾔之于⽂帝,转河南尹丞,未拜,除佐著作郎。

顷之,迁长史,兼中书郎。

朝议表奏,多见施⽤,遂即真。

晋受禅,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

帝甚异之,时⼈⽐之⼦产。

刘逖传翻译赏析_刘逖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逖传翻译赏析_刘逖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逖传翻译赏析_刘逖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逖,字子长,彭城丛亭里人氏。

祖芳,魏太常卿。

父有或,金紫光禄大夫。

逖年轻时聪敏,喜好弋猎骑射,以行乐为事。

爱交游,善戏谑。

郡辟举为功曹,本州委任为主簿。

魏末征召到霸府,世宗请他做永安公浚的开府行参军。

逖远离故乡,厌恶羁旅,发愤自励,刻苦读书。

晋阳是座大都会,霸府的人士全集中在这里,并且精力几乎都放在游乐宴集上。

逖虽在游宴之中,却是手不释卷,碰上没有见到过的书籍,则终日讽诵,或彻夜不归。

其好学就是如此。

逖也留心文藻,颇工歌诗。

天保初,行定陶县令事,坐奸免职,十余年没有得到迁调。

干明元年(560),兼员外散骑常侍,出使到梁主萧庄处,还,兼三公郎中。

皇建元年(560),除太子洗马。

肃宗崩,从世祖赴晋阳,除散骑侍郎,兼仪曹郎中。

许久,兼中书侍郎。

和士开得宠,逖投靠于他,正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

兼散骑常侍,聘陈使主,还,除通直散骑常侍。

很快又迁给事黄门侍郎,修国史,加散骑常侍。

又除假仪同三司,聘周副使。

二国始通,礼仪未定,逖与周朝议论对答,斟酌古今,事多合礼,加之文辞可观,甚得名声。

使还,拜仪同三司。

世祖崩,出任江州刺史。

祖执政后,徙为仁州刺史。

祖离京,征还,待诏文林馆,再除散骑常侍,奏门下事。

未几,与崔季舒等同遭杀戮,死时四十九岁。

当年逖与以文义相交,结雷、陈之契,又为弟娶之女为妻。

想免除赵彦深等人的官职,先来征求逖的意见,之后封入密启,令其上报。

彦深等了解内情后,先赴帝处申理,因此怀疑是逖泄露了秘密。

当被放出京城后,逖就命令其弟离婚。

其轻交易绝就是这样。

所制作的诗赋及杂文等计三十卷。

子逸民,开府行参军。

逖弟鲕,聪明好文学。

天统、武平年间,任殿中侍御史,兼散骑侍郎,迎劳陈使,尚书仪曹郎。

周大象末,卒于黎州治中位上。

子玄道,有人品才识,为定州骑兵参军。

逖从子碄,字君卿。

祖,魏尚书,被高祖诛杀。

碄父济及济弟一块逃亡到了江南。

碄承祧。

武定中从返回到了北朝。

朝廷赐碄临颍子,太宁中卒于司徒司马任上。

刁雍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解析

刁雍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解析

刁雍传文言文阅读及译文解析刁雍字淑和,勃海饶安人也。

曾祖协,从晋元帝度*,居京口,位尚书令。

父杨,晋右卫将*。

初,晋相刘裕微时,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畅兄逵执而征焉。

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

雍与杨故吏遂奔姚兴,为太子中庶子。

及姚泓灭,与司马休之等归魏,请於南境自效。

明元假雍建威将*。

雍遂於河、济间招集流散,传檄边境。

雍弟弥,时亦率众入京口,亲共讨裕。

裕频遣兵破之。

明元南幸邺,雍朝于行宫。

明元问曰:“缚刘裕者,於卿亲疏?”雍曰:“伯父。

”帝笑曰:“刘裕父子当应惮卿。

”於是假雍镇东将*、青州刺史、东光侯,使别立义*。

又诏雍令随机立效。

雍於是招集谯、梁、彭、沛人五千余家,置二十七营,迁镇济*。

迁徐州刺史,赐爵东安伯。

后除薄骨律镇将。

雍以西土乏雨,表求凿渠,溉公私田。

又奉诏以高平、安定、统万及薄骨律等四镇,出车牛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以供*粮。

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边绾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

皇兴中,雍与陇西王源贺及中书监高允等?k以耆年特见优礼,锡雍几杖,剑履上殿,月致珍羞焉。

雍*宽柔,好尚文典,手不释书。

明敏多智,凡所为诗、赋、论、颂并诸杂文百有余篇。

又泛施爱士,恬静寡欲。

笃信佛道,著《教诫》二十余篇以训子孙。

太和八年,卒,年九十五,谥曰简。

(选自《北史?刁雍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负社钱三万,违时不还违时:违背了既定的时间,过时。

b.及诛桓玄,以嫌,先诛刁氏嫌:嫌疑。

c.缚刘裕者,於卿亲疏亲疏:关系远近。

d.锡雍几杖,剑履上殿锡:通“赐”,赐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涉及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等现象。

b项,嫌”的常见义项有“疑惑,疑忌”“厌恶,不满意”“仇怨,怨恨”“近似,接近”,结合上下文可知,刘裕因为过期未还钱被刁逵抓起来送去当兵,等到刘裕诛杀了桓玄,因为(与刁逵的)仇怨,先诛杀刁氏一族,所以“嫌”应理解为“仇怨,怨恨%【*】b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b.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c.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d.道多/深沙车牛艰阻求於牵屯山/河水之次造船/水运又以所绾边表/常惧不虞/造城储谷/置兵备守/诏皆从之/诏即名此城为刁公城/以旌功焉【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语文试题语文2015.1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小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播种的季节;我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耕种在这片土地上。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拌....;四肢颤抖..;恨不得..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我生命..(逃脱、逃避)在给予..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艰苦);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决不(希望、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给(jǐ)予锈钝 B.磕拌汗流浃(jiā)背C.颤(zhàn)抖权利 D.耗废自艾(yì)自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逃脱艰辛希望B.逃脱艰苦企望C.逃避艰辛企望D.逃避艰苦希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须我问为什么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B.我无须问为什么如一个母亲孕育着生命C.无须我问为什么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D.我无须问为什么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去年年底;95岁老红军栗元海溘然仙逝;一生没有婚娶的老人别无长物....;独独留下一张当年解放军西南军区核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被家人视为珍物。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刘舆腻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大全:刘舆腻_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刘舆腻
出处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附 《刘舆传》:
』及至,越疑而御之」。
国文·小学·典故:刘舆腻
用典 韩偓 驿步(癸酉年在南安县):
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庾亮污尘埃。
全文: 暂息征车病眼开,况穿松竹入楼台。江流 灯影向东去, 树递雨声从北来。物近刘舆招垢腻,风经 庾亮污尘埃。 高情自古多惆怅,赖有南华养不材。
谢谢您对 传统文化的关注!

国文·小学·典故: 刘舆腻
课件模板
国文·小学·典故:刘舆腻
相关人物: 刘舆。
国文·小学·典故:刘舆腻
出处 《晋书》卷六十二《刘琨传》附 《刘舆传》:
「刘与字庆孙。俊朗有才局,与琨并尚书 郎弈之甥,名著当时」。「东海王越、范 阳王虓之举兵也,以舆为颍川太守。及河 间王颙檄刘乔讨虓于许昌,矫诏曰:『颍 川太守刘舆迫胁范阳王虓,距逆诏命,多 树私党。』」「虓之败,舆与之俱奔河北。 虓既镇邺,以舆为征虏将军、魏郡太守。 虓薨,东海王越将召之,或曰:『舆犹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朝刁协刘隗传刁协(?—322),字玄亮,渤海饶安(河北旧县镇)人,出身于二流士族。

祖父刁恭,官至魏齐郡太守。

父刁攸,晋武帝时为御史中丞。

刁协天资聪明,博闻强记,自幼就喜欢博览儒家经籍。

起家为濮阳王国文学,后以精通儒学,谙习典章制度,被任命为太常博士,兼本郡(即渤海郡)大中正。

刘隗(272—333),字大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

自称是汉楚元王交的后人。

其父祖在魏晋时官爵并不显赫。

父刘砥,只是东光县令而已。

刘隗喜好文史,文化修养很好,故起家为秘书郎,掌管图书著述。

但由于秘书郎是贵势子弟所把持的官职,刘隗没有强硬的父祖背景,遂在当时内官重、外官轻的风气下,被排挤出秘书省,出为冠军将军、彭城内史,成为本郡长官。

拥戴皇权,以法御下刁协、刘隗家族势力不强,本人官位不高,却因局势的演变,而在两晋之际被推上政治历史舞台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西晋末年,八王争权,问鼎于中原。

在这种形势下,刘隗、刁协都极力谋求在政治上有所依托,以求晋身。

刁协弃太常博士官,投奔成都王颖,为平北司马。

后看到赵王伦兵多势众,弃颖投伦,任相国参军。

赵王伦败,他又转奔长沙王乂门下,为骠骑司马。

而当局势朝着有利于东海王越的方向发展时,他又投靠镇守邺城(今河北临漳)的东嬴公司马腾,被任为长史,迁颍川太守。

东嬴公司马腾败死,刁协经过选择,认为东海王越系统的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琅邪王司马睿所辖的两淮及江南地区比较稳定,既可安身立命,又有施展身手的余地,遂避难渡江,被用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

刘隗则因彭城恰好就在司马睿的辖区之内,与睿是上下级关系而交上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被睿任为从事中郎。

可是,刁协、刘隗所依附的却是弱主。

琅邪王司马睿势单力薄,完全有赖于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北方世族的扶植、拥戴才得以立足。

王导内控朝政,王敦外居荆州重镇,司马睿不过是门阀世族控制的傀儡而已。

故时有谚云:“王与马,共天下。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当时主弱臣强的政治状况。

对此,不仅司马睿十分不满,而且家族势力不强的刘隗、刁协也感到自身政治地位的巩固受到直接威胁。

所以,司马睿不甘寂寞,从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市)开始,就有意重用刁协和刘隗,引二人为自己的亲信;刁协、刘隗二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也尽心悉力,志在扶植皇权,以期蒙被显贵。

刁协因为曾任太常博士,久在中朝,熟悉封建礼仪制度。

所以他在东晋皇朝创立初期,被委以创立宪章的重任。

当时,朝臣中很少有人熟悉过去的礼仪制度,刁协排除各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反复修改补充,终于制定了一整套封建典章礼仪制度。

它的建立,对于明尊卑、辨贵贱、别等级、防僭越、崇皇权、抑权臣具有一定作用。

司马睿因此更加器重刁协,拜其为①本节材料主要依据《晋书·刁协传》及《刘隗传》,下引此传者,不另作注。

尚书左仆射。

太兴初年,迁尚书令,又加金紫光禄大夫。

刘隗则善于探求司马睿的旨意,并凭借他兼通文史、习于政务的长处,往往能够在司马睿尚未发话时就满足他的愿望,故司马睿将刘隗视为十分称心得力的心腹。

司马睿对王导的镇之以静、“宁使网漏吞舟”的扶植纵容门阀势力的政策深为反感,一反“本诸家传礼来久”的儒学家族传统,而“用申韩以救世”,奉行“以法御下”的方针。

而刘隗为人耿直,不畏权势,又对司马睿忠心无贰,故司马睿以刘隗为丞相司直,后又转为御史中丞,委以刑宪。

刘隗忠实地执行“以法御下”的方针,坚持排抑豪强,不避权贵的原则,对违反封建礼教、不遵法度和上侵皇权的行为坚决地予以举劾。

护军将军戴若思也是晋元帝司马睿的亲信,但他擅自让府将篡取军士,刘隗奏免戴若思官。

大族士人王籍之居叔母丧而结婚,以孝友著称的东閤祭酒颜含居叔父丧而嫁女,刘隗都不留情面地予以奏劾。

东晋初,在王导“宁使网漏吞舟”政策的保护下,货赂公行,吏治腐败。

刘隗力图予以纠正。

丞相行参军宋挺是扬州刺史刘陶的门生,刘陶死后,他强娶刘陶爱妾为妻,又盗窃官布六百余匹,本应弃市,遇赦而免予追究。

不久奋武将军、太山太守阮抗想要召宋挺为长史。

刘隗得知此事,认为宋挺霸占举主刘陶之妻,违背三纲之义,有悖人伦之序,而且尚贪赃枉法,虽遇赦免死,但应除名,禁锢终身并发配边境充兵;对于明知宋挺赃污乱伦,却仍欲举荐为官的阮抗,则应给予免官和下狱治罪的处分。

晋元帝虽表示赞同,但因宋挺已经病亡而不想再追究。

刘隗据理力争,认为为了作法垂于后世,整肃风纪,必须坚持原判,并班下远近,使人人皆知。

晋元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刘隗法不阿贵,不畏强御,他将矛头直指当权的门阀世族。

汝南周 f ,是东晋政权的台辅重臣,权势颇重。

有一次,庐江太守梁龛居丧请客,周f与三十多人赴宴。

刘隗奏免梁龛官,削侯爵,以明丧服之礼;周 f 等人则明知梁龛居丧而仍然赴宴,宜各给予剥夺一个月俸禄的处分,以肃其违。

晋元帝从之。

而后,周f 的弟弟周嵩不能奉法,擅自砍伤门生二人,又砍伤前来纠察的建康左尉。

刘隗因此再次弹劾周f ,周f 坐免官。

对于权倾朝野的琅邪王氏家族,刘隗也不留情面。

南中郎将王含以族强显贵,骄傲自恣。

一次,他辟召僚佐和地方守令二十多人,多是佞幸心腹,才不堪任。

刘隗劾奏,只是因晋元帝畏于王导,此案才被按下而未审理。

但是,刘隗并未因此气馁。

当时,“用法不及权贵”之弊十分严重,执法不公,用法不严,故有“延尉狱,平如砥,有钱生,无钱死”的民谚。

建兴中,丞相王导府中的督运令史淳于伯被冤杀。

刘隗为其申理冤情,指责具体负责此案的从事中郎周 f 、法曹参军刘胤等人刑杀失于公允,不能胜任其职,请皆免官。

其矛头直指周f 等人的后台王导。

王导被迫上疏引咎,请求辞职。

晋元帝未接受其辞呈。

刁协虽不负责刑宪,但他性格倔强刚悍,不肯与当时门阀世族相沉浮,凡事都崇上抑下。

他对优游无事、贪污腐化、朋党比奸、趋炎附势的风气深恶痛绝。

他放达不羁,饮酒过量,常常借醉酒之机而指责辱骂公卿大臣。

刁协和刘隗对皇权的忠诚以及执行“以法御下”的坚决,使晋元帝对他们更加信任。

太兴初年,任命刘隗为侍中,又赐爵都乡侯。

不久代薛兼为丹杨尹。

他虽不在中朝,但仍与尚书令刁协一起参予制定所谓“万机秘密”,二人成为晋元帝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

对此,极力想要专权擅政的门阀势力极为不满,他们对刘隗、刁协二人莫不侧目以视,一方面将“以法御下”的政策比之为“刻碎之政”,一方面则对刘、刁二人进行直接的人身攻击,说他们是佞幸小人。

如汝南周嵩曾被刘隗举劾,对隗恨之入骨,以至于仇及刁协。

他的哥哥吏部尚书周f 曾在尚书省内当值,夜里突然发病,十分危险。

刁协正好在场,马上采取措施予以医治,百般照料。

到天亮时,周f 病情有所好转,刁协遂让人通知周嵩。

周嵩急忙赶来,刁协见到他,哭泣着述说周 f 晚上病危的状况。

而周嵩十分冷淡,挥手让刁协走。

刁协走到户外以让其兄弟叙谈。

周嵩看到周f ,连病情都没问就说:“你在中原时曾与和峤齐名,现在怎么能与佞幸小人刁协有交情。

”说完便扬长而去。

周嵩将刁协、刘隗比成佞幸,是对晋元帝疏远和排抑南北世族势力表示不满。

他曾上疏晋元帝,力谏切勿疏远王导,重用刁、刘。

在奏疏中,他把王导比作诸葛亮,认为晋元帝“以危为安,以疏易亲,放逐旧德,以佞为贤。

”晋元帝没有理睬他的意见。

至于王导,由于自己是“以法御下”政策的首要目标,自然不便对刁协、刘隗进行直接人身攻击,但他对刁、刘二人的仇视却往往不由自主地溢于言表。

他声称为政不应“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而当他对当朝人物进行品评时,却说:“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壸)之峰距”。

评价刁协为人“察察”,实是贬斥而非赞誉。

刘隗、刁协既然将其命运系于皇权,所以毫不在乎来自门阀势力的种种非议和反对,继续在晋元帝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弱枝强干的措施,从而使得皇权与门阀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表面化。

王敦起兵,以清君侧东晋初年主弱臣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门阀世族握有军权,盘据外藩,司马氏为代表的中央皇朝几乎无兵可用。

在握有强兵的诸家族中,以琅邪王氏为最盛。

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居长江中上游重镇,与内控建康朝权的王导遥相呼应,是威胁封建皇权的主要力量。

王敦又因素有重名,有拥立之功,专任外藩,“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晋书·王敦传》)。

因此,刘隗、刁协认识到,欲加强皇权,仅仅实行“以法御下”是不行的,还必须削弱乃至剥夺门阀世族的兵权。

于是,刘隗以王敦威权过于强盛,终将成为祸乱之源为由,竭力劝说晋元帝司马睿任用心腹为外藩方镇长官,以收兵权。

此议刚刚提出,恰好湘州刺史出现空缺。

王敦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立即表请以自己的亲信、宣城内史吴兴沈充为湘州刺史。

湘州号称南楚险国,据长江上游之势,位于荆交广三州交界处,是“用武之国”(《晋书·闵王承传》)。

控制湘州,对建康东晋朝廷来说,无疑等于在王敦势力范围内打进一个楔子。

因此,晋元帝在刘隗、刁协等人的劝告下,未理会王敦的表请,而于太兴三年(320)十二月,任命自己的从叔父左将军谯王承为湘州刺史。

可是,因湘州经动乱后荒残困弊,加上谯王承本人将才不足、能力较低,故王敦虽心怀不满,但对此也并无太大异议。

他凭借湘州位于自己的都督区内,既不给本来就没有多少军队的湘州增加兵员,又不供给军事器械,听任谯王承之镇湘州。

主弱臣强的局面仍未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王敦知道朝廷不信任自己,就要求将部下在扬州的家属接到荆州。

其用意有二,一是如朝廷同意这一要求,则可收买人心,并可以防备来自建康的不虞;二是如朝廷拒绝,则可因此煽动将士对朝廷不满,为起兵提供借口。

刘隗、刁协接到王敦的上表,认为王敦奸逆之心已经昭著,则一方面抗绝了王敦的要求,以期用王敦部下家属为人质,牵制王敦以便尽可能地延缓他反叛的时间。

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地着手建立一支由朝廷直接控制和指挥的新军,以便在万一王敦反叛的情况下,不至于因无兵可用而束手就擒。

但在当时的军户制下,良人无当兵的义务,军户又多由门阀世族所把持,故建立新军,必须要解决兵源问题。

为解燃眉之急,尚书令建议征发扬州诸郡的奴客为兵,以备征役。

太兴四年(321)五月,晋元帝下诏发奴为兵。

七月,任命亲信、尚书仆射戴若思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兗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以丹杨尹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淮阴(今江苏淮安市),各领以奴为兵者万余人。

刘隗、戴若思临行前,晋无帝司马睿亲自来到他们的营地,慰问勉励将士;并为刘、戴二人设宴饯行,开怀畅饮,赋诗励志。

刘隗、戴若思分别镇戍合肥、淮阴,名义是为了防御北方入侵,实际上则是使合肥、淮阴、建康形成犄角之势,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王敦反叛。

刘隗出任外藩后,仍遥控朝政,凡是朝廷重要事务,如选举用人等,晋元帝都要与他密谋后才作出决定。

王导则被架空,受到冷落,郁郁而不得志。

王敦因此极为不满,写给刘隗一封带有威胁和利诱双重含意的信,信上说:“听说近来皇帝非常信任你,所以我想在中原动乱、大贼未灭的形势下,与你和周f 等人齐心协力,输佐王室,以便安定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