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一部著名侦探小说,该作于1934年首次出版。
故事发生在停滞的火车上,情节紧凑、悬念丛生,给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推理之旅。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侦探小说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也对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感到钦佩。
全书以一起杀人案件为核心,展现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人物画卷。
在东方快车上,一位大富豪被谋杀的消息震动了所有乘客。
而且,列车被陷入堵塞的大雪中,幸存的旅客们只能依靠洛克拿的大侦探天才来破解这桩看似不可能的谜案。
小说通过描写每个人物的细节,展示出每个人背后隐藏的秘密和动机,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被阿加莎·克里斯蒂独特的笔触所吸引。
她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情节,成功地激发了读者的思维,让人不禁沉迷其中。
每一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的言行举止交织出一张让人难以琢磨的人际关系网。
阿加莎·克里斯蒂以细腻的文字描写,将每个角色的心理和动机展现得淋漓尽致,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莫过于洛克拿大侦探。
洛克拿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他头脑敏锐、逻辑缜密,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推理,最终揭晓了真相。
在面临各种迷局和众多疑点时,洛克拿始终保持冷静和淡定,以他卓越的智力和非凡的洞察力,对案情进行剖析,最终找到真正的凶手。
他是一个值得敬佩和仰慕的角色,他的出现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在这本小说中,我还领略到了家族复仇的力量。
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遭受致命打击的家族。
谋杀案的背后是一个令人咋舌的阴谋,每一个乘客都与受害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小说中的人物众多,每个人都成了嫌疑人,矛盾和疑虑纷至沓来,令人难以分辨真相。
这种家族复仇的叙事方式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戏剧性,激发了我对故事结局的好奇心。
通过阅读《东方快车谋杀案》,我不仅获得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侦探小说的独特解读,也对推理小说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艺术特色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艺术特色作者:郭润来源:《卷宗》2018年第06期摘要: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世界三大推理小说宗师之一。
作为英国杰出的推理小说家,她的作品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经常运用反转的结局让读者大吃一惊却又拍案叫绝。
《无人生还》作为她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采用的叙事结构,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以及推理模式都开创了先河,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推理小说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的著名女侦探小说家,与日本的松本清张,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并称为世界三大推理小说宗师,其创作数量惊人,作品亦十分畅销,著作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英国女王曾授予克里斯蒂“侦探女王”的桂冠,可见其在推理文坛上的地位。
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讲述了八个素不相识的人被并不认识的欧文夫妇邀请去士兵岛做客,由管家夫妇二人接待他们。
当人物到齐后,屋内的留声机却响起,指控在场的十个人都犯有谋杀罪。
正当人们惶恐至际,来宾之一突然死亡,桌上放置的十个小士兵也少了一个,而墙上挂着的有关士兵的童谣也暗示了其他人的命运。
作品悬疑气氛浓厚,开创了推理小说中“暴风雪山庄与童谣杀人”的模式,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
1 叙事结构《无人生还》不同于其他的推理作品,并不是单线发展的历时叙述,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事件地发展,而是采用多视角的共时叙述,人物视角经过了多次转换。
十个人物视角的分别切换,聚焦者就随之改变,叙述者是作品中的人物,主观色彩更浓,而非像往常一样采用外聚焦手法来描写。
《无人生还》主要运用了不定式内聚焦和多重式内聚焦来推动故事情节地发展,当人物的视角被切换后,此时重点描写该人物的内心活动,来说明人物性格和他所经历的故事,这样每个人物的描写都很全面,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人物的特点,也增加了每个人物的嫌疑,加重了悬念。
而十个人物分别以自己的视角阐述了对被困在士兵岛事件的看法,是多个人物对同一事件的聚焦,使读者对被困事件能有更加公正地了解,也可以使读者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品中紧张的气氛,代入感更强。
解读《阳光下的罪恶》——略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
作者: 乔辉
作者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600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1-3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8期
主题词: 侦探小说;克里斯蒂;时间;《阳光下的罪恶》
摘要:�阳光下的罪恶》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推理,无一不体现着这位女作家在侦探小说创作方面的扎实功底。
本文欲从小说的环境、人物、逻辑推理、语言等角度对《阳光下的罪恶》的创作进行解读,通过解析这一侦探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韵味来勾勒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特点,同时亦展现这部小说的经典之处和魅力所在。
侦探的名词解释
之一:叙述性诡计叙述性诡计是指作者写作时,借由文字词义或叙事结构,让读者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使读者“直觉地”对某些事情或状况不疑有他,进而在最后解开谜题时,让读者有大吃一惊的感觉。
这是一种不易掌控的技巧,读者对此种诡计的反应有时也颇为两极。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便是叙述性诡计的典型应用。
而绫辻行人的《十角馆》也是此种诡计的代表,不过本书是克里斯蒂《无人生还》的仿作,因此建议先阅读克里斯蒂的作品后,再阅读绫辻行人的此本作品。
之二:暴风雨山庄小说发生场景与外界完全隔离,像是处于暴风雨中的孤立山庄,电话不通,无法求得外界(如警方)援助也无法逃离的状况,通常状况为发生连续杀人案件。
由于完全隔离,所以必得由在场人物解决事件,死亡时间或指纹等等通常不能取得(有法医或医生在场则前者例外,但仍然较不精确)。
经典小说《无人生还》(又译:十个小黑人)即为此方面的代表,为孤岛杀人。
之三:舒适推理(Cozy)舒适推理从根本上来说,其故事只是一场游戏,谋杀也不具备太多的真实感。
此类侦探小说通常包含以下诸多元素中的大部分:最低限度的暴力、性和社会实用性;通过推理或者直觉获得解答而不是辩论和**程序方式(或者某人的招认);在最后凶手被查明,秩序被恢复;男/女主人公是令人尊敬的,其他人物(通常包括凶手)也是有礼貌,有教养的(除了仆人);建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如乡村、大学、豪华古宅。
值得一提,但并非必要元素:智慧和文学典故造就的作品风格的优雅。
这类作家中最著名的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Dorothy L. Sayers、Ngaio Marsh等。
实际上,对于人性和世界是否持温和的看法是判断作品是否属于“舒适推理”的重要标准。
谋杀是世界上不和谐的音符,而世界的本质是好的。
黑色小说作家如James Ellroy等人的作品所表达的则是于其对立的观点。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以《罗杰疑案》为例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以《罗杰疑案》为例摘要:英国的著名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
她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原因不仅在于侦探过程本身疑云密布、奇事跌出,使读者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更在于其作品本身具有的戏剧性清晰地展现了角色波动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与微妙性。
本文以诞生于1926年的成名作《罗杰疑案》为例,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戏剧化特征及其成因做出分析,以期寻求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独特的写作艺术及其作品魅力。
关键词:戏剧化特征;阿加莎·克里斯蒂;罗杰疑案《罗杰疑案》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金斯艾伯特的村子,弗拉尔斯太太的死亡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故事本身具有极强的悬疑性,在小说的一开始就借第一人称谢泼德医生为读者提供了谋杀证据和一系列的调查,接下来,作者以侦探波洛先生的角度向读者提供新的线索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读者跟随侦探的思路与其一起探案并时刻关注事件的进展。
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当中,情节的叙述与展开平淡无奇,但却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作者会安排很多陷阱和假象,使调查陷入僵局,在设疑的过程当中,她会充分利用各种冲突,如受害者和嫌疑人之问的冲突,各种调查方法之间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伴随着故事发展,制造出乎意料的结局,为读者带来神秘感。
本文戏剧化特征分析将通过对故事情节、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故事环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戏剧化的成因,增进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创作独特性的理解。
一、《罗杰疑案》戏剧化特征分析戏剧化特征,顾名思义,就是将戏剧的变现手法融入小说艺术中。
那么何为戏剧性?戏剧性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戏剧性”的概念随着文学的进程不断发展,它既是戏剧理论家的总结,也是所处时代的文学现象的一面镜子。
第二,戏剧性逐渐从戏剧内部抽身出来,扩展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学评论术语。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文体分析
作 为 侦 探小 说 , 平 均 词 长 大 于 毛姆 的纯 文学 小 说 , 似乎 不 合 常理 但 是 , 解 构 克 里 斯 蒂 的 侦 探 小 说会 发现 原 因 : 小 说 开 篇 一 般 介 绍 场景 , 描写细致 . 词汇丰富 , 有 时 会用 到一 些 大 词 ; 其 次是 案 件 侦 破 的 主 体部 分 , 包含大量对话 . 其 巾有 些 受 访 对 象是贵族 . 喜 欢 炫 耀 自己 的 身 份 , 言语问 爱, L } J 大 词 。 有 些 人 喜欢讽刺挖 苦人 , 言语 问也用一些 大词 。另外 , 还 有 一 些 外
阿加 莎 ・ 克 里 斯 蒂 侦 探 小 说 文 体 分 析
陈 琳
( 鲁 东 大 学 大 学 外 语教 学 部 , 山东 烟 台 2 6 4 0 2 5 ) 摘 要: 阿加 莎 ・ 克里 斯 蒂 的侦 探 小说 既 具 有 小说 的一般 特点, 又 具有 侦探 小说 的 独特 之 处 。 本 文 以 文体 学 理论 为指 导 , 采 用基 于语 料 库 的研 究 方 法 , 对 其 作 品 进行 词 ; 1 2 、 句法 和 语 篇 等 层 面 的量 化研 究 。研 究发 现 克 里斯 蒂侦 探 小说 的 一般 特 点 主 要 体 现在 : 人 称代 词 使 用频 率 高 . 灵 活运 用指 称 和 衔 接 词 等
月亮 和六 便十
Th e Ra z o r ’ s E d g e
l 9 1 9
6 3 2I
6 5 0 43
词 项 密度 较 低 , 名 词 化 现 象相 对 较 少 , 平 均 句 长较 短 , 语 法 结 构 较 简 单等 关键 词 :侦探 小说 文 体 学 语 料 库
论阿加莎推理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
论阿加莎推理小说《无人生还》的叙事技巧1. 引言1.1 简介阿加莎·克里斯蒂是20世纪最著名的侦探小说作家之一,她的推理小说被称为经典之作。
《无人生还》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一个庄园内的十个人被杀害的情节展开,通过侦探赛尔斯顿博士揭开了事实真相。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了精湛的叙事技巧,使得整个故事扣人心弦,令读者难以放下。
在本篇论文中,将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运用的叙事技巧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将从多角度叙事入手,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揭示故事的真相。
我们将分析伏笔铺设是如何帮助故事的发展和结局的展示。
接着,我们将研究作者对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我们将分析情节推进是如何促使整个故事走向高潮。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叙事技巧,阿加莎·克里斯蒂成功地创造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推理小说《无人生还》。
2. 正文2.1 多角度叙事多角度叙事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推理小说《无人生还》中运用的重要叙事技巧之一。
通过多角度叙事,作者将故事情节展现出多重视角,让读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推断案情的发展。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让故事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增加悬念和观感。
在《无人生还》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巧妙地通过多角度叙事揭示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动机。
读者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去了解案件的全貌,每个角色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线索,这种叙事方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探寻真相。
通过多角度叙事,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无人生还》中建立了更为立体和复杂的情节,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读者可以跟随不同人物的思维和行动,逐渐拼凑出完整的故事线索,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推理过程中来。
这种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叙事技巧和构思的深度,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感和思考空间。
2.2 伏笔铺设伏笔在推理小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被巧妙地铺设在故事的各个角落,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推理与侦探技巧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推理与侦探技巧1. 引言1.1 概述《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的一部经典推理小说,被广大读者誉为侦探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精心编织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离奇的谋杀案件,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推理与侦探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所展示出来的推理与侦探技巧,以及它们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推理与侦探技巧、推理技巧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快车谋杀案的影响与启示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内容和结构,并概述《东方快车谋杀案》作为一个经典推理小说对读者和整个侦探小说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挖掘《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所体现出来的推理与侦探技巧,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该小说中的推理技巧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情况,以及《东方快车谋杀案》对侦探小说发展和读者阅读体验带来的重要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东方快车谋杀案》以及其他相关作品中的推理与侦探技巧,并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2. 推理与侦探技巧:2.1 快车谋杀案的背景和情节介绍:《东方快车谋杀案》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经典侦探小说,故事发生在一列停滞在雪中的东方快车上。
故事开始时,主人公赫尔克里·波洛乘坐东方快车前往伦敦,却意外卷入了一宗谋杀案。
一个名叫卡萝琳娜·斯特拉诺夫的女士被发现死于客车厢内,而所有乘客都成为了嫌疑人。
波洛展开了全面调查,并通过推理揭开了真凶是众多乘客中的哪一个。
2.2 推理过程分析:《东方快车谋杀案》中,赫尔克里·波洛运用了多种推理方法来解决这起复杂的谋杀案。
首先,他通过收集和分析证据来还原案件发生前后的情况。
他细致入微地观察现场,并与各个嫌疑人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其次,波洛善于运用逻辑推理,推理出各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和动机。
《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研究一、选题背景《玫瑰之名》是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5年发表的长篇侦探小说,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其叙事构造和人物形象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本书的特殊结构和人物性格却与典型的侦探小说有所不同。
本文将基于此,探究《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玫瑰之名》这一经典反侦探小说的分析,探究其反侦探小说的特征,切实理解反侦探小说的内涵和特点,从而达到加深对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整体理解和增强对侦探小说的认知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1.对反侦探小说的定义和特征进行概括性阐述2.在此基础上,分析《玫瑰之名》中的反侦探手法的使用和反侦探精神的体现3.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物性格的构想和表现方式4.从结构和情节的层面来分析反侦探小说的巧妙之处四、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文学理论分析方法、比较法、归纳法、感性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玫瑰之名》这一反侦探小说进行研究和探讨。
五、研究意义《玫瑰之名》作为一部反侦探小说,与一般侦探小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通过对本书的研究,能够加深对侦探小说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提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整体领悟和分析能力。
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也可以对学术和文学研究领域产生重要意义。
六、论文结构本文分别从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五个方面对研究进行介绍,并扼要说明本文的具体研究步骤及论文的结构。
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导言、概述反侦探小说、分析《玫瑰之名》的反侦探小说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物性格、反侦探小说的结构特点。
叙事学视角下《无人生还》的翻译研究
叙事学视角下《无人生还》的翻译研究叙事学视角下《无人生还》的翻译研究引言作为一门独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式,翻译是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需要面临各种挑战。
而当我们将翻译与叙事学结合起来看待时,我们可以通过叙事学的角度来解读和翻译文学作品,更好地保留原著中的叙事风格和叙述方式。
本文将以叙事学视角来研究翻译中的跨文化传播问题,并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为例进行分析。
一、翻译中的叙事风格叙事风格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包括叙述方式、叙述结构和叙事视角等。
在翻译时,保留原著中的叙事风格对传递作品的意义和魅力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往往面临着困难。
特别是对于存在大量对话和口语表达的作品,翻译者需要在保持忠实于原著的同时,使译文更易于读者理解。
二、《无人生还》中的叙事风格《无人生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侦探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和离奇的结局而闻名。
在小说中,克里斯蒂通过多角度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对话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翻译这部作品时,需要注意如何保留原著中的叙事风格,使译文能够传达出作品原有的紧张氛围和悬念。
三、翻译中的挑战与应对1.对话翻译:《无人生还》中存在大量的对话,而对话通常是表达情感和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在翻译对话时,译者需要准确地传达原著中的语气、节奏和语言风格。
同时,译者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习惯用语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贴近读者。
2.叙述结构翻译:小说的叙述结构对于传递作品的情节和心理描写起着重要作用。
在翻译时,译者需要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同时保持原著中的叙述逻辑和紧凑的句子结构。
这样才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结论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中。
然而,通过以叙事学视角来研究和翻译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保留原著中的叙事风格和叙述方式。
神秘女人阿加莎克里斯蒂章节梗概
神秘女人阿加莎克里斯蒂章节梗概【原创实用版】目录1.阿加莎克里斯蒂简介2.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特点3.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就4.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团5.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影响正文阿加莎克里斯蒂,全名阿加莎·玛丽·克拉克,英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与柯南·道尔并称侦探小说界的两大巨匠。
她的作品以神秘、惊险、出奇制胜而著称,被誉为“侦探小说之母”。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推理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
她善于利用意外、陷阱、谜团等元素,将故事情节安排得跌宕起伏,悬念迭起。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中,侦探角色通常运用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通过仔细分析案发现场和与相关人物的交往,最终揭开案件的真相。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就举世瞩目,她共创作了 80 多部侦探小说,销量超过 20 亿册,翻译成 100 多种语言。
她的作品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影响深远。
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曾荣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的“侦探小说大师”称号。
然而,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生活和作品中,也有一些谜团。
例如,她在 1926 年与第一任丈夫的失踪事件,至今仍未解开。
此外,她在作品中涉及的一些知识领域,如毒药、心理学等,也令人质疑她是否真的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阿加莎克里斯蒂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她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侦探小说的类型和题材,还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很多创作灵感。
如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已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被誉为“人类智慧的瑰宝”。
总之,阿加莎克里斯蒂作为一位杰出的侦探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和生平都充满了神秘和传奇色彩。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文体分析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文体分析作者:陈琳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82期摘要: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既具有小说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侦探小说的独特之处。
本文以文体学理论为指导,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对其作品进行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的量化研究。
研究发现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一般特点主要体现在:人称代词使用频率高,灵活运用指称和衔接词等语篇衔接手段。
同时,其作为侦探小说的独到之处主要包括:词项密度较低,名词化现象相对较少,平均句长较短,语法结构较简单等。
关键词:侦探小说文体学语料库1.引言被誉为“黄金时代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侦探小说家之一。
她的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读者,销量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集》。
以往对于其作品的研究多侧重于情节设计、人物刻画及其在侦探小说届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并且多为主观的定性分析。
本文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运用文体学的理论对其作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进行量化研究,以期揭示克拉斯蒂侦探小说作为小说与纯文学小说之共性,以及其作为侦探小说的独特文体特点。
2.研究方法2.1从阿加莎·克里斯蒂最受欢迎的作品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部小说建立语料库。
2.2选取英国同时代纯文学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代表作建立对比语料库。
2.3以文体学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进行量化研究,以期解释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与纯文学小说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3.分析与讨论3.1所建语料库首先,选取克里斯蒂最具代表性和人气最高的五部小说,建立克里斯蒂侦探小说语料库。
这五部小说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官方网站读者调查中,都位居前10名。
故事也是克里斯蒂擅长的封闭场所案件调查。
详情如下:其次,选取与克里斯蒂同时代的纯文学作家毛姆的几部代表作,建立毛姆小说语料库,作为参照,详情如下:3.2所用分析工具语料库统计分析工具主要包括Ant Conc和UAM CorpusTool等,而SPSS则用来进行信度分析。
解读_阳光下的罪恶_略论阿加莎_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_乔辉
MOVIE LITERATURE20128解读《阳光下的罪恶》———略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乔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600)[摘要]《阳光下的罪恶》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缜密的逻辑推理,无一不体现着这位女作家在侦探小说创作方面的扎实功底。
本文欲从小说的环境、人物、逻辑推理、语言等角度对《阳光下的罪恶》的创作进行解读,通过解析这一侦探小说中独特的艺术韵味来勾勒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创作特点,同时亦展现这部小说的经典之处和魅力所在。
[关键词]侦探小说;克里斯蒂;时间;《阳光下的罪恶》《阳光下的罪恶》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又一侦探小说力作,其影响力可谓遍布全球。
这一小说继承了以往侦探小说“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案情扑朔迷离,结局出乎意料”的特点,同时在创作方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说通过一桩光天化日之下的谋杀案,深刻地揭示了莫里哀所说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一语的真谛;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进行了有力的反讽,正如其名字所示“阳光下的罪恶”,为了名利、金钱,有的人可以不顾一切代价,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去追求那所谓的“名利场”。
侦探小说主要以推理为主,通过设置暗杀地点、主要嫌疑人来展开整个故事情节。
本文欲结合小说创作的三要素即故事情节、环境、人物以及侦探小说必备的逻辑推理元素来对《阳光下的罪恶》这一小说分析归纳出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的创作特点。
一、设置特殊环境环境是小说展开必不可少的元素,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当为故事情节展开的整个时代背景,小环境是指具体的案发现场。
克里斯蒂的作品多半将小环境设置在所谓的“密室”中,即“象征效应”。
这类小说中的凶案往往发生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密室”中,在读者看来,任何人都不可能与死者有任何接触,但被害人却被断定为凶杀。
侦探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侦探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艺术王小倩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841年,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发表了《莫格街谋杀案》,从无到有地创造出了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侦探小说,也创造了侦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侦探小说自诞生以来就以其情节的离奇曲折和推理的缜密受到大众的喜爱,一直以备受瞩目的角色活跃在文学领域。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侦探小说在英美的发展达到了最高潮,出现了所谓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侦探小说代表作家便是享誉全球的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其作品销量超过4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可谓侦探小说的集大成者。
因此对于侦探小说研究而言,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作品价值,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都是最合适的范例。
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创的“暴风雪山庄模式”是继爱伦·坡开创的一系列侦探小说模式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小说总是局限于一个有限的空间,一节车厢、一次聚会、一个庄园都可以作为案件展开的场所,情节纷繁复杂却不会令人生厌。
人们暂时无法离开这个封闭的空间,并且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与外界联络,与此同时,谋杀也发生在这个封闭环境中,凶手、受害人和侦探同处一室,侦探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侦查推理。
暴风雪山庄模式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为典型代表,因其经典性一直广泛沿用在后世各种侦探小说中。
从叙事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蕴含着鲜明的空间性特色。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罗曼·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实际上拥有'两个维度’:在一个维度中所有层次的总体贮存同时展开,在第二个维度中各部分相继展开。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叙事学的研究往往更偏向于对时间的关注而忽略了空间问题。
194年,约瑟夫·弗兰克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结合具体作品明确提出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形式”问题,认为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并置”手段打破叙事时间顺序,使文学作品取得空间艺术的效果。
无人生还赏析
无人生还赏析《无人生还》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39年出版的一部侦探小说,该作品被誉为是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侦探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深度解读《无人生还》。
故事情节《无人生还》以英国南部小镇斯托克豪森庄园为背景展开,主要讲述了一个围绕着奇怪的客人聚集的故事。
该庄园的主人,铁路管理局高级职员约翰·斯托克豪森邀请了八个陌生人来到庄园度周末,这八个人分别是个秘密情报人员、一位分析师、一位退役将军、一位富家子弟、一位证券经纪人、一位夫人、一位秘书以及一位侦探。
在八位客人抵达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关在了庄园中,而且他们一个个的被杀害。
这些罪行紧密追随着《《十个小水兵》的童谣,令人感到恐惧与不安。
克里斯蒂以独特的笔法描述了每个人的死亡细节,如溺死、中毒等,令读者无法预知下一个受害者。
在全书的高潮部分,庄园中只剩下两个生还者,一个是侦探派乔特,另一个是苏珊娜布伦特。
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与某个罪行有关,并为此支付了代价。
最终,派乔特通过找到真相,揭开了连串谋杀案的幕后真凶。
人物形象《无人生还》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个性鲜明。
派乔特是典型的侦探形象,他聪明、睿智,利用自己的洞察力和推理能力,逐步解开了案件的谜团。
此外,派乔特还展现出执着、坚定的品格,在揭开真相的过程中不畏艰险。
尽管每个角色在故事中都有不同的背景和谋杀动机,但克里斯蒂通过巧妙的描写和情感描绘,使读者产生了对每个角色的兴趣和好奇心。
主题《无人生还》通过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代价来探讨人类的道德观念。
每个角色都犯下了罪行,他们被一种难以逃脱的力量推动着,最终走上了他们必然的命运。
小说中的“十个小水兵”催人反思,迫使读者思考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种极端情况下犯下罪行。
克里斯蒂运用了“法定人数”的概念,将每个角色与罪行紧密联系在一起,暗示了人类对罪恶的固有倾向。
此外,在小说中也涉及了社会等级和权力的问题。
欧美侦探小说的结构主义阐释——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为例
关 键词 : 侦探 小说 ; 结构 主 义 ; 雷 马 斯 ; 色模 式 格 角 中 图分 类号 : 0 . 文 献 标识 码 : I 73 2 A
文 章编 号 :63—2 1 ( 00 0 0 1 0 17 11 2 1 )6— 0 2— 2
2角色模 式分析
《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的故 事情 节很简 单 , 主要讲 述 了有钱 的 富小姐林 内特抢走 了朋友杰奎琳 的未婚夫赛蒙 , 而杰奎琳 和赛蒙 为了获得高额遗产便趁机 杀死 了林 内特 。而这 个故 事是 发生在 尼 罗河上 的一条油轮上 . 在船上的其他乘员则多多少少影 响了整 个 案情 的发展 , 使故 事曲折离奇 , 富有 内涵 。 人物和角色是有 区别 的。角色是行动素 。 他在作 品中承担着 功 能 性 作 用 , 故 事 中 的 有 些 人 物 则 不 具 有 这 种 作 用 , 此 在 故 而 因 事 中人 物可 以有很多 , 但角色则是固定的。 “ 欧美侦探 小说 中的人 物 大致 有 三 类 : 一是 承 担破 案 的侦 探; 二是触犯 法律 的罪犯 ; 三是与案件相关的第三人 , 而这类人物 又包括侦探 的助手或帮手 , 害者 , 受 疑犯 等。 同时这三类 人物之 ” 间又会形成一些交叉或者重叠 , 个人物 可以扮演一个 以上这样 一 的角色 , 一个角色也 可以由几个人 物来扮 演 , 而照应 了格雷马 从 斯 的六种角色 。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进行分析 :
文 謦嚣 。文謦译谢
欧 美侦 探 小 说 的结构 主 义 阐释
_ 以 阿加 莎 ・ 里 斯 蒂作 品 为例 克
程小燕
( 四川 大学 , 四川成都 6 06 ) 10 4
摘 要 : 探 小说 从 诞 生之 目起 就 引起 了世 人 的 关 注 , 角 色 侦 其
《谋杀启事》(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译者周莎读后感
《谋杀启事》(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译者周莎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谋杀启事》(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周莎 读后感翻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谋杀启事》,仿佛被一股神秘的魔力吸引,踏入了那个安静而诡异的英国小镇。
这部侦探小说不仅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丰富的人物塑造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故事以一则奇特的启事为开端,它预示着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即将发生。
在这样一个看似平静的社区里,每个人都成为了潜在的嫌疑犯。
克里斯蒂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了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正如原文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清白的。
”这句话不仅为故事奠定了基调,也让人深思人性的复杂性。
书中,波洛侦探的形象鲜明,他的智慧、严谨和敏锐的洞察力让人印象深刻。
他对待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如同艺术家对待作品一般,细心而又充满热情。
在破案过程中,波洛说:“我们必须看透事物的表面,去寻找隐藏在深处的真相。
”这句话不仅是对破案方法的阐述,也是对人性探究的深刻理解。
《谋杀启事》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
克里斯蒂巧妙地运用了“封闭空间”的叙事手法,将小镇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角色都在这个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悲喜剧。
同时,她还将社会现实融入故事之中,探讨了阶级、道德、爱情等诸多话题。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为克里斯蒂对人性的精准把握而赞叹。
她笔下的角色各具特色,无论是善良的贝斯·兰姆,还是狡猾的艾米·阿诺德,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
正如书中所说:“人们总是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不是事物本来的样子。
”这句话揭示了人性中的偏见与固执。
读完这部作品,我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侦探小说作家,更是一位深刻的人性观察者。
在《谋杀启事》中,她将犯罪与人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真实而犀利的现实画卷。
最后,我要总结我对这本书的整体看法:《谋杀启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同电影版本比较
《东方快车谋杀案》不同电影版本比较《东方快车谋杀案》是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曾先后多次被改编后登上大银幕。
其中较为着名的包括由西德尼·吕美特执导的1974版、由菲利普·马丁执导的2010版、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2017版。
由于拍摄时代和各位导演对原着的品读侧重点的不同,这三个版本也各具风格。
本文将《东方快车谋杀案》原着与各版本电影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和风格。
东方快车谋杀案一、原着与各版本电影的叙事特点文学作品的每一次翻拍都是对原着的重构。
原着中,“阿姆斯特朗事件”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引发事件,没有该事件就绝不会在东方快车上发生谋杀案。
在如何不影响东方快车故事整体性的前提下介绍“阿姆斯特朗事件”, 三部电影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方式。
1974吕美特版完全按照原着的时间线展开叙事,先完整地交代了“阿姆斯特朗事件”的始末,而后借“五年后”的字幕立刻进入当前时刻,开始展开东方快车的故事。
2010菲利普版则直接进入东方快车的故事,在影片开头通过不同人物的对话巧妙地将“阿姆斯特朗事件”的存在介绍给观众,再在谋杀案发生后逐步交代该事件的具体细节。
2017肯尼思版则在谋杀案发生后才通过波洛的回忆一次性抖出“阿姆斯特朗事件”的始末。
三种不同叙事方式使电影故事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收到的艺术效果也截然不同。
1974版的故事线路忠于原着,按部就班,最符合原着党的审美。
但是这种叙事方式却使故事被分割为两个连接并不紧密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电影的完成度。
而且,对“阿姆斯特朗事件”的介绍显得十分突兀,甚至有向观众透露谋杀案杀人动机的嫌疑。
2010菲利普版发现了1974版叙事策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夹叙夹忆的方式将杀人动机与人物背景藏匿于各个角落。
一方面使故事不再被分割为两个部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提前向观众透露杀人动机。
虽然这个改编在形式上改变了阿加莎小说的故事结构,却更符合原着抽丝剥茧般分析案件的神韵,因此备受观众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3.1 人物形象塑造 5
3.1.1 波洛侦探 5
3.1.2 马普尔小姐 5
3.2女性语言特征 6
3.3 对话 7
结 语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绪Hale Waihona Puke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小说家,是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和日本的松本清张、英国的阿瑟•柯南•道尔并称为世界三大推理文学宗师,对英国侦探小说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她一生共创作80多部长篇小说,100多个短篇,17部剧作,她作品的销售量在书籍发行史上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她的《捕鼠记》连续多年上演,她在英美等国连续数年都是畅销书作家的榜首,1971年,因为她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被英国女王授予女爵士的称号。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 密 □,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叙事特点
On narrative features in detective works by Agatha Christie
Abstract: Agatha Christie was one of the three masters of reasoning Literature. She is known as the queen of reasoning fiction. The novels written by her is very attractive to us.She can apply to different narratives points of view and give us different feelings.Her novels have unique narrative structure. Her novels have a complicated plot with a quirky twist. The story is full of expense. Besides,they have space narration skill. They attract us to keep reading.They have rich narrative languag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ming characters.It can finish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background and clues by a series of dialogue.It has lenient of women in language.I analyse her detective novels by talking about narratives points of view,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language.We can feel the charm of lead a person to endless aftertastes from a characterictic of narrating.
姓 名: 谢筱薇
学 号: 04130329
指导教师: 唐小霞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泰 州 学 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2017 届)
题 目: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作品中的叙事特点
院(系、部): 人文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文秘)
Key words: Agatha Christie; detective novels; characterictic of narrating
目录
绪 论 1
1叙事视角 1
1.1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1
1.2第三人称叙事视角 3
2叙事结构 3
2.1 “悬念”结构 3
2.2 空间叙事 4
3叙事语言 4
摘 要: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世界三大推理文学宗师之一,被称为“推理小说女王”。她的侦探小说有很大的吸引力,能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进行描写,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叙事结构独特,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加上空间叙事手法,让人欲罢不能;叙事语言丰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很大作用,能通过一系列对话完成背景、线索的介绍,言语中透有女性的温情。本文通过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3方面从叙事特点的角度讲述剖析她的侦探作品,感受回味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