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5.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图(1:5万); 6.专题研究报告; 7.相关专题研究图件。
2、规划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阶段:
123容度4....组制制安收织定定排集准工技)基备作术础(计方资领划案料导(((小组规社组织划会、领目经办导的济公、、、室日原自、程则然技安、条术排期件方图组、限、法件)工、相、资作目关程料分标规序等工、划、))内进
8.土地利用时空配置(各部门用地、各产业用地、各 项目用地的区位选择,达到时空配置优化的目的)。
9.规划方案可行性论证(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
10.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预测、评价和效益分析)。
11.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快策、不确 定型决策)。
12.规划实施计划和措施(年度实施计划、动态监测、 规划后评价、政策和制度保障)。
—土地统计年报和土地统计台帐(小斑卡)
(2)土地质量统计资料
—土地适宜性评价资料及图件 —土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资料及图件 —不同地形和坡度下耕地分布状况和图件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资料和图件 —农用地定级估价资料和图件
(3)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文本和说明 土地利用现状图(1997)(1:10万市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010) (1:10万市级)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报告和相应图件
6.实行民主化决策(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听取 意见、强化论证)
7.突出创新意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吸取和 借鉴相关规划编制经验、注重政策和制度创新)
(八)进度安排
规划编制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
(九)规划成果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1:10万);
土地管理概论
土地概论1.土地的资源特性主要表现:1)客观性2)生产性3)面积有限性4)位置固定性5)地域分异性6)可继续利用性7)多功能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主要表现:1)土地资产的可垄断性2)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3)土地资产的增值性。
3.土地综合分类体系:1)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47个二级类)2)按土地利用区域分类(农村土地,城镇土地(10个一级类,24二级类)3)按土地利用规划分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4)按土地利用综合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若干三级)4.土地的功能主要表现:1)承载功能2)养育功能3)仓储功能4)景观功能5)资产功能5.土地生产力可以区分为自然生产力和人工生产力6.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包括:1)土地的面积(数量)2)土地的质量3)物质投入和科技投入水平4)人们的生活水平5)时间的尺度7.我国土地资源状况:人均耕地、草地、林地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3%、42%和26%。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地区差异大,受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比重、程度和效益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土地的总体特征:1)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丘陵多,平地少3)资源土地匹配失衡4)耕地后备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1)耕地开垦过度,减少过速2)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土地浪费严重3)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严重8.土地权属关系是各类土地关系的基础9.土地管理的程序性功能一般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功能10.土地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11.土地管理机构职责权限的划分模式:集权式、分权式及统分结合式12.地籍管理的内容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地籍档案管理等13.土地权属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1)权属调查2)地籍测绘14.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实行“三检一验制”15.土地条件调查包括土地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16.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一次17.土地评价可以分三大类:自然适宜性评价、生产权力评价和经济评价18.土地生产潜力一般分为:潜力级、潜力亚级和潜力单位三级19.土地价格影响因素(1)一般因素:行政、人口、社会、心理、国际、经济(2)区域因素: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不同影响因素;地区土地供求情况(3)个别因素:物理因素和环境因素20.基准地价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2)平均性3)现势性4)全域覆盖21.宗地地价评估方法1)市场比较法2)收益还原法3)剩余法4)成本逼近法5)路线价法6)基准地价修正发22.我国的地价体系包括以下几种价格:1)基准地价2)标定地价3)交易底价4)成交地5)其他地价23.土地使用权市场流转一般分为两级:一级使用权流转指土地所有者通过土地使用权出让、租凭、作价出资(入股)、联营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从土地所有权分离出来、提供给土地使用者;二级流转是指从一级市场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通过转让、出租等方式将土地使用权在转移给其他土地使用者。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
土地管理概论重点总结土地管理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土地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以达到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
下面是土地管理概论的重点总结:一、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和管理,包括土地的确权、土地用途规划、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承包与流转等方面。
2.土地管理的目标:保护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生态平衡。
3.土地管理的内容: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承包与流转、土地经营与监管、土地监测与评估等。
二、土地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土地管理的原则:科学性、综合性、可持续性、依法治理、公平公正。
2.土地管理的方法:调研调查、规划设计、政策法规、监管执法、市场交易等。
三、土地管理的重点领域1.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承包与流转:通过土地承包和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3.土地经营与监管:加强土地经营的规范管理和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土地资源的安全稳定。
4.土地监测与评估:建立土地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为土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土地综合整治: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四、土地管理的问题与挑战1.土地非法占用和滥用问题:土地资源流失严重,土地非法占用和滥用现象普遍。
2.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市场不健全,土地流转难等问题依然存在。
3.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矛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生态的协调问题亟待解决。
4.土地监管力度不足:监管体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土地管理效果不佳。
五、土地管理的对策与建议1.健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概论》复习1、征地补偿费的构成土地补偿费、青苗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拆迁补偿费2、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方式出售、交换、赠与4、耕地利用的特点利用周期较短、对自然条件要求严格、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具有永续利用性能5、四荒6、土地管理组织结构常见的基本形式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7、国土资源部14个职能司(厅),6个负责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司、规划司、耕地保护司、地籍管理司、土地利用管理司、执法监察局8、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缴纳土地有偿使用费。
出让、转让、作价入股、出租。
无偿取得:国家通过行政划拨方式无偿给予土地使用者。
行政划拨。
依法承包经营:单位(如国营农场)或个人可以依法承包经营国有土地,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依照法律、政策规定取得:9、土地价格的分类基准地价、标定地价10、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组织结构.11、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的三维立体结构方向、时间、力度12、土地储备制度运作程序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供应13、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占用情况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期内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14、耕地占卜平衡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耕地。
15、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了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划定土地用途分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管理制度。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一般在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中都能够找到。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学习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掌握相关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包括土地资源概论、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管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课程,将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土地资源评价是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土地资源评价,学生将了解土地资源的评价方法、指标、技术等相关知识,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土地管理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课程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等相关知识,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写到这里,文章已经达到2000字数限制了,以上是我的全部创作内容。
感谢阅读!】第二篇示例: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是指专门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的课程。
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管理愈发显得重要。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涵盖了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评价、土地保护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的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涵盖了土地规划这一重要内容。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土地所有制
四、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国家政权不仅可以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加以一定 的限制,而且在必要时可以通过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对土 地所有制进行普遍的改革,通常把这种改革称之为土地改 革。
这种土地改革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即使在资 产阶级国家和地区,也有得部分土地收益的权利 , 是土 地使用制的法律体现形式。不少当政者从资本主义发展 的利益出发, 主张对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某些改革。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 的概念与特点
2020/11/10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及构成
(一)土地制度的概念 土地制度,从概念上可以作出广义和狭义两种
界定。 广义的土地制度泛指与土地所有、土地使 用、
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技术等有关的一切制度。 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土地所有、使用与管理的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三节土地使用制
二、土地所有制与土地使用制的关系
土地使用制是在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在整个土地制度中,土地 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存在着 与土地所有制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及其具体形式。土 地使用制不仅是土地所有制的反映和体现,而且也是 实现和巩固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和手段。在社会主 义土地公有制下, 也要求建立并实现与土地公有制相 适应的土地使用制,比如,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 土地使用制度,以使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得以实现和 巩固。
土地制度概论土地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土地所有制
当然, 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其性质、 目的和手段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改革。例如,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了彻底的土地改革,其目的是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基本条件。中国发动广大 农民群众参加土地改革 , 将从封建地主和富农那里没 收、征收来的 4600 多万公顷土地无偿地 分给了广大 元地和少地的农民,实现了" 耕者有其田 ",消灭了封 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起农民劳动者个人土地所有制。
新版华中科技大学土地资源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华中科技⼤学⼟地资源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皇天不负有⼼⼈,看到⾃⼰通过初试的结果,总算是踏实了下来,庆幸⾃⼰这⼀年多的坚持还有努⼒,觉得这⼀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在开始备考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也感到过迷茫,当时在⽹上也看了很多前辈们的经验贴,从中也给了⾃⼰或多或少的帮助,所以也想把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章也许会有⼀些凌乱,还请⼤家多多包涵,毕竟是第⼀次写经验贴,如果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家可以给我留⾔,我⼀定会经常上来回复⼤家的!虽然成功录取,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很多懊悔,其实当初如果⼼态再稳定⼀些,可能成绩还会再⾼⼀些,这样复试就不会担惊受怕了。
其实,经验本是想考完研就写出来的。
可是⾃⼰最⼤的缺点就是拖延症加上不⾃制。
所以才拖到现在才写完。
备考对于我来说最感谢的要数我的室友了,要不是他们的监督⾃⼰也不会坚持下来。
总之考研虽然很⾟苦,但是也很充实。
想好了⽅向之后,我就开始想关于学校的选择。
因为我本⾝出⽣在⼀个⼩地⽅,对⼤城市特别的向往,所以⼤学选择了⼤城市,研究⽣还想继续留在这。
希望你们从复习的开始就运筹帷幄,明年的这个时候旗开得胜,像战⼠⼀般荣耀。
闲话不多说,接下来我就和你们唠唠关于考研的⼀些⼲货!结尾有真题和资料下载,⼤家⾃取。
⼀、华中科技⼤学⼟地资源管理的初试科⽬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619)⼟地管理概论、(802)⼟地经济学⼆、(619)⼟地管理概论参考书⽬为:《⼟地管理概论》2005年09⽉武汉⼤学出版社,作者是刘胜华、刘家彬。
三、(802)⼟地经济学参考书⽬为:《⼟地经济学》,毕宝德,中国⼈民⼤学出版社,2006年。
有关英语的⼀些经验⼤家都说“得阅读者得天下”。
阅读⼀共占40分,但如果把所有精⼒都花在阅读练习上,不注意其他题型的应试技巧,也是得不偿失的。
建议⼤家抽出3个⼩时的时间,完整地做⼀套题。
做完⼀套卷⼦之后,正确率是次要的,重点是发现⾃⼰的弱点,同时了解试卷结构并调整⾃⼰的时间安排与做题节奏。
第四章 土地资源
B.中国土地资源分类系统 (五级分类制)
土地资源纲
气候与大地构造的宏观地貌结合进行划分,相当于土地类型的“土地大区”
土地资源类
大地形与地质的差异,相当于”土地类型区”
土地资源亚类
地形.
土地资源型
中小地形
土地资源亚型
微小地形及地表以下的土层差异 (高差小于半米\面积0.5-1公顷)
2. 应用基础分类体系
2.土地评价的发展
FAO于1972年10月在荷兰的瓦格宁根举行了国际专家会议,对土地 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评价的方法与诊断指标等进行了讨
论,1976年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
1977年,FAO又组织了农业生态区计划的研究,从气候和土壤的生
产潜力分析入手进行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并在非洲、东南亚和
2. 土地评价的任务
(1)从经营管理方面分析目前的土地利用,指出土地利
用中存在的问题;
(2)综合Biblioteka 析土地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要素,根据特
定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每种利用形式 的效益分析,并指出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3)伴随每种用途会产生哪些自然的、经济的或社会的
不良后果,提出土地管理和改良的途径和措施。
二、土地及土地资源分类
1. 基础分类体系 以整个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和形态作为基础 根据整体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分类 揭示土地资源的发生、演化、属性和分异规律
A.中国土地类型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 土地卷》1996年提出0—5级制分类系统
土地带:取决于气候带,首要是温度地带。 土地大区:大地构造的大地地貌。(17个) 土地区:同一大区内,以地貌的发生构造单元与岩性的宏观差异划(87个) 土地段:根据大中地形划分 土地块:根据中小地形划分 土地单元:最基础的不可现在分割的土地类型
第二讲土地资源管理概论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1.土地制度 ——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
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 理制度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2.土地政策 ——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
资源而制定的措施或行为准则
土地政策的特性:政策性,强制性,整体性, 针对性,预测性,及时性
小结
协调社 会矛盾
单处或并处罚金; 拘役;有期徒刑
四、土地行政复议
内
不服土
地行政
容 机关做
出的土
地行政
行为
程 行政复议的
序
申请
是否有事实
向上审一查级,并做
土地出行是政否受理 机关提的交决定
根据;是否 维持;补正; 合法;是否 撤销,变更;
基本公正 责令赔偿
申请书
行政复议的
受理
行政复议的
审理
行政复议的
决定
不受理
时
15天
被告负举证责任;诉讼期 间不停止行为执行;不适 用调解;不适用反诉
六、土地监察
1. 土地监察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 土地监察客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 者,土地管理者 土地监察内容:监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 况,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六、土地监察
2.土地监察程序:表明身份 → 现场监察或 勘验 → 做出结论 → 告知权利
第三节 土地经济理论
一、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1. 土地自然供给:固定不变,无弹性 土地经济供给:有弹性
2.土地需求:对生活资料引致的派生需求
3.土地供需关系 短期:服从市场规律,经济供给可变 长期:供不应求,地价上升
二、土地报酬递减
1.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书目
1. 《土地资源学》邱海洋著
2. 《土地资源管理概论》赵国君、祖湘等编著
3. 《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胡学文、程协兵编著
4. 《土地资源经济学》宋庆龄、郭大红、郭兴华编著
5.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张晓慧、王东方编著
6. 《集约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资源管理》张国华等编著
7. 《土地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吕登国、徐华瑶编著
8.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郑光、邓天玲编著
9. 《土地资源管理案例与实践》王志成、李兰等编著
10. 《土地资源管理学》江小勇、胡承绪编著
11. 《土地智能信息管理》杨云龙著
12. 《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郑光、高宇彪等编著
13.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刘鹏、李红英、姚为民编著
14. 《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钱德帅等编著
15. 《土地资源规划与利用》刘德武、赵建琴编著
16. 《土地资源科学导论》杨宏源著
17. 《土地利用与规划》熊泰林等编著
18. 《土地资源管理与决策》叶明、程浙林编著
19. 《土地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吴立新、张枝芳编著
20. 《土地资源科技管理》王成彪著。
土地管理概论-第10讲---土地利用篇(一)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PPT课件
2020/3/24
26
3
土地用途转பைடு நூலகம்审批
二、其他土地用途转用的审批
未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按照土地征用的程序进 行; 征用地面积>70hm2,报国务院批准,其他报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
2020/3/24
27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一、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
2020/3/24
31
3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相关说明: ○经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满1年未使用而又可耕种并收获的,由原耕 种的单位或个人恢复耕种,也可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 ○ 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省级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闲置费; ○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 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交由原集体经济 组织恢复耕种,重新划入基本农田。 ○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单位或个人连续两年弃耕抛荒的,由原发包单位 收回承包经营权。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不得占 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
基本农田的规划、划定、保护、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基本农田保 护规定的处罚办法等。
2020/3/24
2
本章教学内容
31 土地用途管制 2 耕地保护管理 3 土地用途专用审批 4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35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管理
2020/3/24
3
31
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课程简介本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土地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土地学概论》:介绍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以及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土地调查与测量》:学习土地调查和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土地调研与评估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土地法律法规》:介绍土地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和政策法规的实施情况,了解土地管理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
•《土地资源评价》:学习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技术方法。
•《土地规划与管理》:介绍土地规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能力。
2. 专业课程•《土地资源经济学》:介绍土地资源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土地资源经济问题的能力。
•《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学习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实践操作。
•《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介绍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土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与遥感》:学习土地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土地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操作方法。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能力。
3. 实践环节•《土地资源调查实习》:对实践环节进行调研和实习,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灾害与土地资源管理实习》:学习地质灾害与土地资源管理实践,了解实际问题并解决。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实践》:实践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与遥感实践》:实践土地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应用,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课程设置,本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1. 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2. 具备土地调查、测量、评价和规划的基本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管理概论,介绍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
方法论,包括土地资源的特点、分类、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2. 土地利用规划,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包
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内容,以及规划编制
的程序、技术和工具等。
3. 土地资源经济学,探讨土地资源的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包括
土地市场分析、土地评估、土地资源配置和土地利用效率等内容。
4. 土地资源政策与法规,介绍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内容。
5. 土地环境保护与治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包括土地资源的生态功能、土地退化与治理、土地污染防治等内容。
6. 土地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介绍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包括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用、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等。
以上是土地资源管理主要课程的一些方面,这些课程涵盖了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并具备相关的分析、规划和管理能力。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计划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经济等方面的知识;2、熟悉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土地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的演变与发展;3、掌握土地资源管理的调查、评价、监测、规划、利用的技术方法;4、具备土地资源管理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土地资源评价、规划设计等工作;5、了解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软件等专业技术工具。
二、学习内容1、土地资源管理概论:包括土地资源的概念、特征、分类等基本概念;2、土地资源管理原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管理决策等;3、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包括土地管理法律、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国土资源管理制度等;4、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包括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土地资源监测与规划技术、土地资源利用技术等;5、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包括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土地资源遥感技术等。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注重学习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管理原理;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实践情况,掌握工作方法和技术;3、实践操作: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实践工作,积累经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4、科研训练:参加科研项目,学习科研思维和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5、互动交流:参加学术论坛、研讨会,与专家学者和同行进行交流,拓展视野。
四、学习计划1、第一年:打好基础,学习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包括土地资源概论、土地资源管理原理、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等;2、第二年:深入学习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方法,包括土地资源管理技术、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等,参与实际案例分析和科研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3、第三年: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实践工作,在工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为毕业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好准备。
五、学习评价1、平时成绩: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按时完成学习任务;2、考试成绩:认真复习,严格执行考试纪律,保证考试成绩;3、论文和科研成果:认真完成科研项目,撰写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土地整理概论(综合整理版)
1.土地整理: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2.土地整理潜力:通过实施整理各项措施可以挖潜的土地数量、提高生产能力及降低的生产成本等潜力的总和。
3.新增耕地(率):指新增加的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新增耕地面积所占项目建设规模的比率。
4.水资源平衡分析:综合考虑项目区内水资源的供应能力和需求状况,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余缺情况,合理协调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以寻求水土资源的平衡。
5.灌溉标准:播种前和全生育期内单位面积上的总灌水量,即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6.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7 灌溉保证率: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数或供水不破坏的年数占总供水年数的百分数表示。
8.排水标准:一般是用发生某一频率(或重现期)而不受灾的暴雨雨量和降雨历时来表示9.排涝模数:指单位面积上的最大排水流量,包括排涝流量和排渍流量。
10.土地权属调整: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及在其上设定的他项权利调整。
11.容泄区:用于承纳和排泄排水系统来水的河流、湖泊及天然低洼区12.标准田块:即由田间灌排渠系、道路、林带等固定工程设施所围成的地块,是进行田间耕作、管理与建设的最基本单位。
13.可行性研究:是指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分析、技术分析、财务分析和国民经济分析,对各种投资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进行的综合评价。
14.土地复垦::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而废弃的土地,采取一定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15.土地开发:指对未利用过但具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对荒山、荒地、荒水和荒滩等改造为可供利用的土地。
16.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控制管理对象
2.经济方法 ——运用经济杠杆(地租地价、财政、金
融、税收等),调节和引导土地利用活动
四、土地管理的方法
3.法律方法 ——运用立法和司法手段,巩固和调整土
地关系
4.技术方法 ——运用科技手段,为土地管理提供指导
性信息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1.土地制度 ——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
称,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管 理制度
五、土地制度与政策
2.土地政策 ——国家为维护土地制度、合理配置土地
资源而制定的措施或行为准则
土地政策的特性:政策性,强制性,整体性, 针对性,预测性,及时性
小结
协调社 会矛盾
行为原理, 动力原理
整分合原理, 相对封闭原理
动态相关原理, 弹性原理
整体效应原理, 规律效应原理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
2.土地管理——国家综合运用行政、经
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为维护土地 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 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 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二、土地管理的主体
单处或并处罚金; 拘役;有期徒刑
四、土地行政复议
内
不服土
地行政
容 机关做
出的土
地行政
行为
程 行政复议的
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申请
是否有事实
向上审一查级,并做
土地出行是政否受理 机关提的交决定
根据;是否 维持;补正; 合法;是否 撤销,变更;
基本公正 责令赔偿
申请书
行政复议的
受理
行政复议的
审理
行政复议的
决定
不受理
时
15天
法 规
育 司
划
作 科
技
保
源发 储管
管
护 量理 理
境 司
用
查 司
监委
管
察
司
司司
司司
司
司
理
司
局
法体政综 规制策合 处改研协
革究调 处处处
综规计 合划划 处处处
综开农征 合发地地 处整转管
理用理 处处处
土土监纠 地地测纷 登调统调 记查计解 处处处处
建评土市 设估地场 用地资交 地价产易 处处处处
综监案 合察件 处指查
被告负举证责任;诉讼期 间不停止行为执行;不适 用调解;不适用反诉
六、土地监察
1. 土地监察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 管理部门 土地监察客体: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 者,土地管理者 土地监察内容:监察法律法规的执行情 况,对违法者进行制裁
10天
限
两个月
五、土地行政诉讼
内
土地行 政机关
容 的行政
行为侵
犯其合
法权益
程 行政诉讼的
序
起诉
行为主体、行维持;撤销
院向提人审出出民查是的诉法,否决讼并受定做理为程律依序法据;规、适行 用为法或变部更分撤销;
行政诉讼的
受理
行政诉讼的
审理 审查
行政诉讼的
判决 执行
不受理
时 15天,3个月 限 两年
7天
第二章 土地管理理论
第一节 土地管理的基础知识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
1.管理——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 方式和手段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
管 人本管理原理 理 系统管理原理 原 动态管理原理 理 管理效益原理
行为原理, 动力原理
一、土地管理的概念
管 人本管理原理 理 系统管理原理 原 动态管理原理 理 管理效益原理
3. 《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原则
土地公有原则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原则
土地用途管制原则 耕地特殊保护原则
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国家对土地统一管理原则
奖励原则
三、土地法律责任
——因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而必须承担的责任
1. 土地行政法律责任 2.土地民事法律责任
3.土地刑事法律责任
行政处分,行政 赔赔偿偿损;失责;令停限止期 伤改害正、,排行除政妨处碍罚; 罚款;消除危害; 赔礼道歉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
2.组织职能
(1)建立土地管理机构
(2)领导、监督、激励、协调相关人员
开展土地管理活动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
3.控制职能:将现实工作成果与计划目标相比
较,并纠正偏差的过程
(1)控制的步骤:确定标准→衡量绩
效→偏差分析与纠正
(2)控制的类型:预先控制,过程控
制,后果控制
四、土地管理的方法
导处 处处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定方案
和措施的过程
(1)预测:确定预测目标→收集资料→
选择预测方法→分析、修正预测结果
(2)决策:制定方案→选择方案→评价
和决策
三、土地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
(3)计划的编制:目标和任务分解,时
间限制、地域范围,体现动态性
(4)计划的实施:目标管理,分解任务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总则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耕地保护 建设用地 监督检查 法律责任 附则
二、土地管理法概述
2.调整的关系及方法
财产关系
物权关系、债权关系
管理关系
民事调整
行政调整
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 国家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
二、土地管理法概述
80年代后期:调整土地关系,加强土地资 源管理
90年代: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资产 管理
二、土地管理法概述
1. 土地管理法是调整人们在土地的 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 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和。
二、土地管理法概述
背景知识: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1988年 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 次会议修订;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务员
1.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机构设置、职权
划分与运行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2.国土资源部组织机构及职能
二、土地管理的主体 2.国土资源部组织机构及职能
国土资源部
办 政 财人
国 耕 矿 矿 地 地 土 地 执机
公
务事 规 际
产产
质 地质
关
厅 策 司教
合 地 资 开 籍 环 利 勘 法党
经济手段 科技手段
保证社 会稳定
土地管理
实现社会可 持续发展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土 地 调
土 地 评
查
价
地地 籍权 管管 理理
土土
土
地地
地
利利
市
用用
场
规监
管
划测
理
第二节 土地法制与监察
一、我国土地立法概况
50年代:建立土地所有制、国家建设征用土 地制度
60年代~80年代初期:巩固完善土地所有制及 建设用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