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整理:
一、考试大纲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等。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社会背景等。

3. 教育与人的关系:包括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等。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包括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制定原则、培养目标的含义和特点等。

5.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等。

6. 教育实践: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

7. 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角色和素质、学生的角色和权利等。

8. 教育研究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概念、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重点整理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教育学的基础,需要深入理解并掌握。

2.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及教育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教育与人的关系:需要理解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4.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这是制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的重要依据,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5. 教育制度:需要理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6. 教育实践:这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掌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7. 教师与学生:需要理解教师的角色和素质,以及学生的权利和角色。

8. 教育研究方法:这是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掌握教育研究的概念和方法。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教育学》2、课程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工作和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3、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教育的目的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四、教育的功能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等。

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六、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内涵: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

2、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4、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能够促进个体的发展。

6、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_(教育学__教育心理学)_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_(教育学__教育心理学)_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得发展1、教育得本质:教育就是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

就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生产经验、生活经验得基本途径。

广义得教育指凡就是增进人们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得活动都具有教育意义。

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受到得各种有目得得影响。

2、狭义得教育指以影响人得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得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得社会要求,有目得、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得工作,对受教育者得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得活动。

P1 学校教育又叫正规教育、制度化教育。

3、现代教育制度得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得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得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得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得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得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得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就是学校得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得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

礼就是分上下、分尊卑,维持世袭等级制得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乐就是祭鬼神、祀天地、颂扬帝王贵族、鼓舞军心得音乐与舞蹈;射、御就是射箭、驾车等方面作战技术;书就是语言文字得读写以及文学历史方面得知识;数就是计算以及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得知识。

封建社会,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就是教育得主要内容。

(2)●古代埃及教育得一大特征就是:“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P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得就是文士学校。

(3)●古代雅典教育得目得及特点P7培养有文化修养与多种才能得政治家与商人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得,注重身心与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得目得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得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是校风。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0、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北师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1)学生。

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

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

具体体现为:(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到5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新版北师大版教育学4-6章

新版北师大版教育学4-6章

第四章教育方针及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基础一、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

观点: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教育目的应该以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为根本,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本性,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个人的价值。

P63代表人物:卢梭(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等20C人本主义者更倡导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永恒不变2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得到发展和完善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观点:强调社会的价值,社会才是目的,个人只是社会目的实现的工具。

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应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首要目的;教育目的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符合社会标准的公民。

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P64基本观点:1人是依赖于社会的,离开了社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2个人没有价值,不能作为教育目的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三、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扈中平:从根本上讲,并不需要把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而是要在看到它们对立与冲突的同时使二者在可能的条件下达到某种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所谓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就是指这种统一都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统一,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做到了统一:首先我们培养的人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其次,我们培养的人有事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第四节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一、明确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和任务1.培养目标的概念培养目标就是指特定的社会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教育的具体目标,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 2.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北师教育硕士考研资料分享: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教育硕士考研资料分享: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教育硕士考研资料分享:考试大纲整理(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教育学(北师大)

]教育学(北师大)
• 他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 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方法论。第一次提出 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教育理论体系。
• 社会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使教育学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 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编写《教育学》, 是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创 建社会主义教育学的著作。杨贤江编写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 主义观点阐明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著作。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的发展
•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 长,在身心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 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2、外铄论 3、多因素论
•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 进地进行
二、学校教育制度
•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休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迟义务教育年限 •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发展 •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天然地融合在一起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教育的内容与水平非常原始和低下
•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 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的学习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标。
• 《学记》是现在已知的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最早的 教育专著,成书于我国春秋战国末期,全书共 1229个字。
• 教学相长、循序善诱、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藏 息相辅、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 弗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哪些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政治经济制度如何制约教育的?(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制约作用表现方面):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1、科学技术能改变受教育者观念。

2、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8、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习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习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有特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者统一是校风。

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0、学校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能够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1、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六年级北师大知识点

六年级北师大知识点

六年级北师大知识点北师大知识点是指北方师范大学授课的教育学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知识点1. 成长与发展: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他们的成长特点和心理需求对于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

2. 学习与记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记忆问题,了解学习与记忆的规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3. 情绪与情感: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行为,教育者需要了解如何理解和引导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二、教育方法学知识点1.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确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实现全面的发展。

2. 教学策略的选择:教育者需要了解各种教学策略的特点与应用,选择和使用合适的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3. 评价与反馈:教育者需要具备科学的评价方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教育管理学知识点1. 班级管理:六年级学生已经进入学校生活的后期,班级管理对于维护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秩序至关重要。

2. 学生成绩管理:教育者需要了解学生成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推动学生的进步。

3. 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六年级的学生不只追求学术成绩,还需要全面的发展和培养,教育者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文化素养。

六年级北师大知识点内容丰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者需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

通过理解和运用北师大知识点,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满足六年级学生的教育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主要包括了学科概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学科概况:北师大三上的学科是一门关于教育学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认识与应用。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论,为将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分类:学生需要通过学习了解教育学的定义、范畴和科学性。

同时,还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分类,如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和相关的学术领域等。

2. 教育学发展史:学生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发展规律、教育目标、教学原则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教育活动。

4.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生需要学习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考核方式: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了平时表现、课堂参与和期末考试等。

学生需要按时完成课程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在期末考试中展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总结:通过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和研究方法。

同时,通过对教育学的学习,学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科学素养,为未来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北师大三上第一单元知识点的介绍,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祝大家学习进步!。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侠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4.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有层次结构的、按年级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典型代表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5.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并提出“泛智教育”10.从一门标准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科学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促进民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

下面是对《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的整理总结: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和地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的地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的本质及其特征: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实践,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塑造人格、培养人力、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的自我满足等多重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与教育原理-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教育原理:教育原理是教育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准则和方法,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原则。

第四章: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的哲学基础包括唯心主义教育观、唯物主义教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情感发展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基础: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社会文化人类学教育观和社会学教育观等。

第五章: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目标的分类和特征:教育目标包括个人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具有多样性和可塑性特征。

-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体现个性化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第六章: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个别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式原则和激励原则等。

-教育方法的分类和特点:教育方法可分为教学法、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第七章:教育过程-教育过程的结构与特点:教育过程包括教育对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多个要素,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育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要求科学规划、有效组织、精细操作和持续评价。

北师大教育学总结

北师大教育学总结

1. 什么是教育学:(1)社会角度:广义,狭义,更狭义。

(2)个体角度: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3)综合教育观:“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教育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具有必要的能够完成任务或使命的知识。

(2)学习者:不同于“受教育者”和“学生”这两个概念。

不同的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学习背景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所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

(3)教育影响: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内容主要指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形式主要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1)家庭教育: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

家庭教育有四个特点:内容广泛、方法灵活、时间持久、作用显著。

(2)学校教育:指教育者利用学校系统对学习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学校教育有四个特点: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环境优越、识密集和科学的优势。

(3)社会教育:指学校与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和有关的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对其成员,特别是对青少年所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有三个特点:内容多样化、对象大众化、方法多样化。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气质、性情,学校教育注重培养知识、技能,社会教育注重培养思想、品德,。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关键,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4. 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人类最古老的教育起源观,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北师大版教育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教育学知识点
18.四书、五经:四书为儒家主要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春秋》。
19.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20.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人身权、受教育权
21.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名誉权和荣誉权
22.师生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德国赫尔巴特,片面强调教师权威
13.学记的思想: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14.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15.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白板说)、华生(环境决定论)
16.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17.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马斯洛、罗杰斯
7.校园精神或观念文化: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8.校园精神或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10.人文主义思想家:维多利诺、伊拉斯谟、拉伯雷、蒙田
11.柏拉图认为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组成
12.孔子的思想:有教无类、循循善诱、学思结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菲不启不发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无线电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电视机、计算机、人造卫星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计算机、网络技术
4.校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和亚文化
5.学校物质文化:校园环境文化、设施文化
6.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保证学校正常运营、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第二阶段,美国杜威,强调学生中心
第三阶段,我国和苏联,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师范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

师范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

师范课程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部分: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 教育学概论(1)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社会功能(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3)教育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4)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5)教育学在教师专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2.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阶段(2)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3)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4)社会学在教育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5)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3. 教育学的专门理论(1)学习理论及其特点(2)教学理论及其基本原则(3)教育评价理论及其应用(4)教育管理理论及其基本方法(5)教育技术理论及其应用4. 教育学的实践(1)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2)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育教学活动(3)教育评价与教学评价(4)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引导(5)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发展第二部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3)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阶段(4)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意义(5)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及其联系2.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感觉与知觉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注意与记忆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思维与智力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4)情感与意志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5)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教育实践3. 心理学的专门理论(1)学习理论及其基本原理(2)发展心理学及其应用(3)社会心理学及其教育意义(4)个体心理学及其教育应用(5)心理测量与心理评价4. 心理学的实践(1)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援助(2)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3)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防治(4)教师心理素质培养与发展(5)心理学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教育技术知识点总结1. 教育技术概论(1)教育技术的概念及其意义(2)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3)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影响(4)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5)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2. 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1)教学理论及其特点(2)教学设计理论及其应用(3)多媒体教学理论及其实践(4)远程教育理论及其发展趋势(5)教育技术与教学质量3. 教育技术的专门理论(1)多媒体教学技术及其特点(2)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及其应用(3)网络教学技术及其教育意义(4)教育游戏与模拟技术及其教学效果(5)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4. 教育技术的实践(1)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教学环境的构建与管理(3)教学评价的现代化与科学化(4)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第四部分:教学理论知识点总结1. 课程理论(1)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课程发展的历史渊源及其基本特征(3)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4)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及其实践(5)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2. 教学设计理论(1)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2)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征(3)教学设计的过程及其实践(4)教学设计与教师素质培养(5)教学设计与课程实施3. 教学方法论(1)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教学方法的分类及其特点(3)教学方法的实施及其效果(4)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5)教学方法与教师专业发展4. 课堂管理理论(1)课堂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3)课堂管理的实施及其效果(4)课堂管理与学生行为规范第五部分: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点总结1. 教育测量概论(1)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教育测量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3)教育测量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4)教育测量和教学改革(5)教育测量与教学评价2. 教育评价概论(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教育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特点(3)教育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4)教育评价和教学改革(5)教育评价与教学质量3. 教育测量与评价原理(1)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教育测量与教学质量(4)教育评价与学生学习(5)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4. 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1)教育测量方法的设计与实施(2)教育评价方法的设计与实施(3)学业测评与素质测评(4)教学评价与课程评价(5)教师评价与教育管理第六部分:学科专业知识点总结1. 语文学科(1)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语文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语文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语文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2. 数学学科(1)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数学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数学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数学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3. 外语学科(1)外语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外语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外语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外语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外语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4. 文学学科(1)文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文学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文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文学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文学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5. 历史学科(1)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历史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历史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历史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6. 地理学科(1)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地理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地理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地理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7. 政治学科(1)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政治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政治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政治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政治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8. 物理学科(1)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物理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物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物理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物理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9. 化学学科(1)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化学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化学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化学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10. 生物学科(1)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2)生物学科的基本教学理论及其应用(3)生物学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4)生物学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5)生物学科与学生素质培养以上就是师范课程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学习师范课程的同学有所帮助。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新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

北师大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整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五个要素:1、(1)学生。

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因素。

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

(3)教学内容。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 2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

具体体现为:(1)帮助教师准确了解学生问题(2)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24 年我国的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教育§ 1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变化有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那些促进或者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特点。

3、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 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 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 到5 岁时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守恒的出现,即认识到客体外形发生变化,特有属性不变)、形式运算阶段(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总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学考试大纲大题总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试大纲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侠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4.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有层次结构的、按年级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典型代表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5.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并提出“泛智教育”10.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科学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3.康德首先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讲授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教育可促进民主~2.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舒尔茨。

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4.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学质量,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5.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6.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7.学校文化:指全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8.学校文化的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9.校园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10.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11.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12.信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高等教育大众化13.现代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人力资本<14.教育是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基本途径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人身心发展:通常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发展的过程。

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2.个人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孟子、弗洛伊徳、威尔逊、格塞尔都是内发论的代表(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华生、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4.个体身心发展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5.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个体成熟的主要标志: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6.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1)生理活动(2)心理活动(3)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7.学校教育对个体的作用:(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14~16、17(少年期)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初中)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侠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选择作用,协调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5)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6.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第五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独立的人;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使命3.教师的职业角色: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示范者;学生的朋友!4.教师的专业素养:(1)学科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5.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6.良好师生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树立民主教育思想,尊重学生(3)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4)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7.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8.教师的职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最基本的形象是道德形象9.我国中小学课桌的排放多为秧田式,这种格局阻隔了师生之间的交往第六章课程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2.课程的分类:…(1)根据课程任务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是中小学课程主要的组成部分;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1)社会的发展(2)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3)课程理论(4)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4.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根本依据5.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地的6.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有四方么面的规定性:具体性、时限性、预测性、操作性7.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8.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9.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0.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设计11.开设哪些科目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12.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没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3.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4.在课程的实施中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1)安排课程表。

安排课程表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生理适应原则(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5.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定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16.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提出),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提出),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创立)第七章教学(上)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