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 (1)
化 脓 性 脑 膜 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化 脓 性 脑 膜 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https://img.taocdn.com/s3/m/12b9cb17cc7931b765ce15c3.png)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 王 华
脑膜的构成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脑脊液循环
定
•
义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软脑 膜的炎症。 是小儿时期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以婴幼儿发病居多。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惊厥、意识障碍、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脊液脓性改 变。
实验室检查
〃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 > 20x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 多在80%以上,有 时可见中毒颗粒。
•
感染严重或治疗不规则者白细胞总数减少
脑脊液检查
• • •
压力:增高, >40滴/分
外观:混浊
细胞数:白细胞增多,>1000x106/L,中性粒细胞 为主 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1mmol/L 蛋白定量:显著增高
肝功能异常而无黄疸;
•
•
病初血糖降低;
急性脑病表现;
•
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
治
•
疗
一般治疗 保证水、电解质、营养供给,重症病儿 应在ICU进行呼吸、循环功能监护;
•
对症治疗
退热
控制惊厥发作
降低颅内压增高。
抗病毒治疗
•
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抗生素治 疗。 抗病毒治疗,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5-10mg/kg.d),每12小时 静脉注射1次(在1小时内给完),疗程10-14d。 激素疗法: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0.6mg/kg。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该类化脓性脑膜炎具有流行性,属于我国法定 传染病,需及日寸诊治并采取预防措施。本病 多在冬、春季节发生。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9faae6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8.png)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护理常规
【概念】
本病是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类型。
其临床表现为高热、抽搐、头痛、意识及人格改变,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表情呆滞,木僵,缄默或动作增多,行为冲动,智能障碍。
神经症状可见偏瘫,共济失调,脑膜刺激征,嗜睡,昏迷,去皮质状态,癫痫,颅压升高,脑疝等。
【护理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注意发热程度。
(2)头痛、呕吐症状。
(3)精神状态及意识变化。
(4)有无癫痫发作及意识变化。
2、心理状况。
3、自立能力。
【护理措施】
1、按神经内科病人护理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按上述评估中所列各项观察病情。
3、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
恢复期病人应协助肢体功能锻炼。
4、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宜。
5、高热者,按高热患者护理指南执行。
6、精神失常者,要加强安全护理,防止自伤或伤人。
7、意识障碍者,按意识障碍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8、癫痫发作者,按医嘱及时给药,尽快控制发作,并按癫痫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9、瘫痪者,按瘫痪病人病人护理指南执行。
10、按医嘱给予高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
11、按医嘱执行药物治疗。
12、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交流,讲解有关本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防治及急救知识。
2、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语言训练、肢体运动和功能锻炼的方法。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
![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c657d7a48762caaedc33d407.png)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主要 包括病因治疗,辅以免疫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
二.免疫治疗
治疗
三
肾上腺皮质激素
抗 病 毒 一药 物 治 疗
五、对症支持治疗
四.抗菌治疗
1.抗病毒药物治疗
一.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DNA病毒药。体外
CNS感染途径
①血行感染: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 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或肌肉注射、静脉输血等进 入血流,面部感染时病原体也可经静脉逆行^颅, 或孕妇感染的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 ②直接感染:穿透性颅外伤或邻近组织感染后病 原体蔓延进入颅内; ③神经干逆行感染:嗜神经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 狂犬病毒等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粘 膜.然后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
确诊尚需 如下检查
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下列病毒性脑炎鉴别:
带状疱疹 病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 炎 肠道病 毒性脑 炎 急性播 散性脑 脊髓炎 :
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 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临床表现意 识模糊,共济失调,局 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 征。病人多有胸腰部带 状疱疹的病史,头颅 cT无出血性坏死的表 现,血清及脑脊液检出 该病毒抗原、抗体和病 毒核酸阳性,可资鉴别 。
•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 节 •而HSV-2则大多数是由原发感染所致,且HSV-2所引 起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是新生儿通过产道是被HSV2感染所致。
4.头痛、轻微的意识和人格改 变,有时以全身性或部分性运 动性发作为首发症状,病情缓 慢进展,精神症状表现突出, 如注意力涣散、反应迟钝、言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常见症状 语减少、情感淡漠和表情呆滞 约2/3的病例发生于40 发病年龄 ,或有动作增多、行为奇特及 岁以上的成人 冲动行为,智能障碍也较明显 5. 偏盲、偏瘫、失语、眼 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 2. 原发感染潜 震颤、舞蹈样动作、肌阵 潜伏期 伏期2-21天, 挛)、脑膜刺激征等,多数 平均6天 病人有意识障碍,表现意 识模糊或谵妄,随病情加 神经症状 重可出现嗜睡、昏睡、昏 3.可有发热、全身 不适、头痛、肌痛 迷或去皮质状态,约l/3 、嗜睡、腹痛和腹 病人可出现全身性或部分 泻等症状,多急性 性痫性发作 起病,约l/4患者 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以往报道预后差 可有口唇疱疹史; 前驱期表现 ,死亡率高达40%,70%,现因特异性抗 发病后患者体温可 HsV药物的应用使多数患者得到早期有效 高达38.4~40.0 的治疗,死亡率有所下降。 度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https://img.taocdn.com/s3/m/1e26d29125c52cc58ad6be51.png)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病史采集】
1.发病季节,病毒感染史。
2.症状:
(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咽痛、肌痛、腹痛等。
(2)神经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嗜睡、畏光、颈背部
疼痛等。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皮肤改变如皮疹、疮疹、瘀斑,肌肉压痛,腮腺肿大和
心脏体征。
2.专科检查:意识状态,脑膜刺激征。
【实验室检查】
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
【诊断要点】
1.病初有发热及各种原发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腮腺炎、疱疹、麻疹、水痘等)症状。
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明显的头痛、呕吐、发热及脑膜刺激征。
3.多无明显的脑实质局灶损害体征。
4.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增加,蛋白正常或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
腮
腺炎和淋巴细胞脉络膜脑膜炎病毒感染时,糖含量可降低。
血清和脑
脊液特异性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
1.类脑膜感染。
2.细菌性脑膜炎。
3.结核性脑膜炎。
4.真菌性脑膜炎。
【治疗原则】
同病毒性脑炎。
对于有明显颅内高压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可选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
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
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脑脊液改善。
3.出院标准:达到上述治愈或好转标准者可出院。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c0a4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3.png)
通过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含量增加等炎症表现 。病毒分离可直接检出病毒,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出病毒抗体 。
0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病毒的特异性药物, 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缓解 病情。
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锻炼
认知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 当的肢体功能锻炼。
通过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记忆、 思维等认知功能。
语言训练
针对患者语言障碍的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语言训练。
04
病毒性脑膜炎的预防与控制
疫 对应的疫苗可供接种。
接种建议
根据地区和年龄段,按照国家免 疫规划或专家建议进行接种。
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的食物,以增强患者的免 疫力。
监测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意 识状态等,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心理护理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沟通交流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其心理 状态,缓解焦虑和恐惧。
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病毒性脑膜炎相 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
抗炎药物
对于炎症反应较重的患者, 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抗 炎药等,减轻脑水肿和颅 内压。
营养支持
对于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的患者,需要补充营养, 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手术治疗
脑室引流
对于颅内压较高的患者,可以采取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缓解病情。
脑膜修补术
对于脑膜受损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脑膜修补术,修复受损的脑膜。
病毒性脑膜炎(概述与护 理)ppt课件
病毒性脑炎病例讨论
![病毒性脑炎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99f60fd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9.png)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脑炎
3.若病变主要累及额叶底部、颞叶边缘系 统,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情绪异常:如躁 狂、幻觉、失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 力障碍。伴发热或不伴发热。以单纯疱疹 病毒引起者最严重。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现
脑炎
全身症状可为病原学诊断提供线索,如手 足口特异分布的皮疹提示肠病毒感染,肝 脾及淋巴结肿大提示EB病毒、巨细胞病毒 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感染则可能表现为腹 泻和躯干皮肤红斑。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 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 程的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的表现。若病变 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 若病变影响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 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病性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 不同类型的表现。若病变主要累及脑膜,临床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若病变影响大脑实质,则以病 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
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可有前驱感染症状。 主要表现为: 1.发热,精神差,嗜睡。 2. 高颅压:头痛、恶心、呕吐,婴儿则烦躁不
安,易激惹,前囟隆起。 3.脑膜刺激征。 4.很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惊厥,无局限性神
经系统体征。 病程约1~2周。
病毒性脑炎
临床表 现
脑炎
病毒性脑炎
1.大多数患儿为弥漫性大脑病变,临床表 现为:
(2)病毒进入机体后在局部复制,侵入局部 周围神经,由周围神经轴索侵入中枢神经 系统。
病毒性脑炎
发病机制
2. 病毒引起脑损伤的机制:
(1) 主要是大量病毒对脑组织的直接入侵和破 坏。
(2) 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 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和血管周围的脑 组织损害。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机理和治疗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机理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f4e4564195f312b3069a500.png)
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机理和治疗病毒感染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根据发病及病程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病毒感染及慢性病毒感染。
具有代表性的引起人类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有:DNA病毒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RNA病毒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和(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以形成潜伏状态和持续感染状态,造成复发性和慢性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约占所有脑炎的5%—20%,占病毒性脑炎的20%—68%。
其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和边缘叶脑组织。
1病因及发病机制HSV是噬神经DNA病毒,分为HSV-1及HSV-2两种血清型。
患者及健康带毒者是主要传染源。
HSV-1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飞沫传播,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及母婴传播。
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HSV-2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人类大约90%HSE由HSV-1引起,仅10%由HSV-2所致。
且HSV-2所致的HSE主要发生在新生儿。
2病理HSE主要受累部位为额叶眶部、颞叶内侧和边缘系统,多双侧受累,但常不对称。
受累部位的病理改变为脑组织水肿、软化和出血坏死,脑实质出血坏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特征。
显微镜下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这是本病最具特征的病理学改变。
3临床表现1.I型疱疹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如下:1原发感染的潜伏期为2-21天,平均6天,前驱症状有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起病,病程长短不一,病程为数日至1-2个月。
3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1/3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多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可有颅内压增高表现;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查体主要表现为高级智能和精神行为障碍,可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可有轻度脑膜刺激征。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病毒性脑膜炎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病毒性脑膜炎_课件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2f33646856a561253d36f86.png)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病因:
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在病 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 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若 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 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 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 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内科学各论疾病部分 病毒性脑膜炎 内容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别名: 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身体部位: 其他 头部。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科室: 中医科 神经内科。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简介:
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和病毒 性脑膜炎(virus meningitis)均是指多种 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由于病原体致 病性能和宿主反应过程的差异,形成不同 类型疾病。若炎症过程主要在脑膜,临床 重点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主要累及大脑 实质时,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病因:
病毒性脑膜炎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病毒 性脑膜炎
(一)发病原因 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 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 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 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 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 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内科学疾病部分:病毒性脑膜炎>>>
并发症:
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症_病毒性脑膜炎有哪 些并发症
1.意识障碍,甚至去皮质状态等不同 程度意识改变。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https://img.taocdn.com/s3/m/ce0e5c0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6.png)
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散发性脑炎)【病因】(一)发病原因随着病毒学研究特别是组织细胞培养,血及脑脊液感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已明确,本病大多数为肠道病毒感染,其次为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少数为疱疹性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等病毒偶可导致本症。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种最小的无被膜RNA病毒,可在污水中较长时期生存,人类为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
肠道病毒一旦进入人体可以进入细胞胞质并破坏及杀死细胞。
肠道病毒一般分为3种,即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及埃可病毒(ECHO virus),此外,还有尚未分类的肠道病毒。
而这几种肠道病毒均有许多亚型,如柯萨奇病毒有A型及B型,但两型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并偶可引起脑炎及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埃可病毒可在正常粪中经细胞培养分离出来,一般并不致病,埃可病毒有30余种血清型。
(二)发病机制病毒经肠道(如肠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进入淋巴系统繁殖,然后经血流(虫媒病毒直接进入血流)感染颅外某些脏器,此时患者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在病毒血症的后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经脉络丛进入脑脊液,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若宿主对病毒抗原发生强烈免疫反应,将进一步导致脱髓鞘、血管与血管周围脑组织损害。
该病毒在人体内还可导致心肌炎、咽炎、肋间肌痛及皮肤等器官损害。
病理改变大多弥漫分布,但也可在某些脑叶突出,呈相对局限倾向。
脑部大体观察一般均无特殊异常,可见脑表面血管充盈及脑水肿的表现。
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伴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病变主要在软脑膜,可查见蛛网膜有单核细胞浸润,大脑浅层可有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
病毒性脑膜炎ppt课件
![病毒性脑膜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f0363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c.png)
•出院宣教
• 1、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呼吸道感染 和肠道疾病。
• 2、对出院后的患者应做好恢复期的家庭护理:
①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鼻的分泌物; ③加强皮肤护理; ④保证大便通畅; ⑤加强功能康复训练,对瘫痪及肌肉挛缩者,可采取理疗 、针灸、推拿等措施,必要时可外科矫形以改善其运动功 能; ⑥保证充足睡眠和休息。
•病因与发病机制
• 1、85%—95%的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 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 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及腺病毒 。
• 2、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病 毒侵入人体后在胃肠道、肝脏、腮腺等组织和其局部淋巴结内进行复 制,然后入血产生病毒血症,再通过脉络丛进入脑脊液侵犯脑膜,引 发脑膜炎症病变。
• 1.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检验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上升,常有异型增加,可达(10~1000)× 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
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蛋白略升高,涂片和培养无细菌发现 。 • 3.病毒学检查 • 部分患者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培养及特异性抗体测试阳性,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 高于急性期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 4.影像学检查 •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 5.脑电图 • 只能提示异常脑功能,不能证实病毒感染性质。以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少数 伴有棘波,棘慢综合波。某些患者脑电图也可正常。
•护理措施
5、昏迷的护理
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便让分泌物排出; 可抬起床头30度,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窦压力, 利于降低颅内压;每2小时翻身1次,拍背促痰排出,减少坠积性 肺痰;密切观察瞳孔及呼吸,防止因移动体位致脑疝形成和呼吸骤 停。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如有痰液堵塞,立即气管插管吸痰,必要 时行气管切开或使用人工呼吸机。尽早给予鼻饲,保证热量供应;做好 口腔护理;保持镇静,因任何骚动不安均能加重脑缺氧,可使用镇静剂。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e0a591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d.png)
脑膜炎的诊断标准脑膜炎是指脑膜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降低至关重要。
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1.临床表现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主要包括头痛、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障碍和癫痫等,不过也可能表现得比较隐匿。
对于有疑似脑膜炎的患者,应该进行精心的评估和仔细的检查。
关键点包括:(1)头痛:脑膜炎患者的头痛通常为强烈的前额或枕部头痛,持续时间长达数小时或数天。
头痛往往伴随着颈项强直和呕吐。
有时头痛的位置并不明显,可能是面部、额部或者牙齿等部位。
(2)发热:脑膜炎患者体温通常在38℃以上,可能达到40℃。
不过也有少数患者体温并不升高,甚至出现低体温。
(3)呕吐:脑膜炎患者的呕吐通常发生在头痛和发热之后,伴随着颈项强直。
(4)颈项强直:脑膜炎患者的颈项强直通常为突出的临床表现,患者不能将下巴贴近胸部。
不过,颈项强直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中。
(5)神经系统症状:脑膜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癫痫、脑积水、集中性神经系统症状和感觉异常等。
2.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脑膜炎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常规脑脊液检查的诊断标准:(1)压力: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但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
(2)外观和颜色: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通常为浑浊的,颜色可变化为黄色或绿色。
(3)蛋白质: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常升高。
(4)糖和氯化物: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糖含量通常降低,而氯化物含量通常升高。
(5)细胞数和分类: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细胞数明显升高,超过5/mm^3。
并且这些细胞主要是中性白细胞(约占80-90%),少数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影像学检查脑膜炎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是否有脑积水、脑软化或者其他异常表现。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病毒性脑膜炎_
![病毒性脑膜炎_](https://img.taocdn.com/s3/m/b5e7c6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69.png)
理疗
康复治疗 :可通过针灸、肢体功能锻炼 ,促进肢体
功能恢复。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对狂躁不安的病人,一般应选择腕关节3cm以上处, 肘窝2cm以下处的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迫不得 已时,可以选择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
可按常规穿刺,针头部位固定好后,距离穿刺点5~ 10cm左右再用一条胶布固定好输液管,以防病人突然活 动时针头被牵拉出来。另外输液管不要牵拉过紧,要给病 人留下一定的活动范围。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防止被患儿咬伤等。
一例重型病脑患儿的护理查房
目录
病历介绍 疾病知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预后 出院指导
病历资料
患儿,男,10岁,ID号0001777728,因头 痛5天,发热呕吐4天,抽搐3小时左右,于 2012.6月9日11时入我科。 入院时神志清楚,体查:T36.8度,R20次/ 分,P85次/分,BP102/62mmHg。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灵敏。
病历资料
现病史:患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
现头痛,次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度, 并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状,反复有 抽搐,表现为四肢屈曲,双手握拳,双 眼向上凝视,流延,口唇有发绀,持续1 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病历资料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 传染病接触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 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指导家长观察患儿抽搐之前的征兆,以便尽早发现和预 防抽搐的发生,指导家长尽可能的避免抽搐的诱发因素。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尽可能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 环境。指导家长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儿衣着松软,保持 会阴部清洁、干燥。
病毒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https://img.taocdn.com/s3/m/7a54ffc505087632311212eb.png)
破坏 。病 变 区活 检和 分 泌物 中常可 找到 毛霉菌 。 根据 临床特 点 , 病前 慢性疾 病 或/ 和大 量 应用抗 生 素 、 素史者 ( 别是 糖 尿 病 者 ) 激 特 应考 虑 本病 的可
能 性 , 从 病 灶 局 部 查 得 毛 霉 菌 即 可 确 诊 。 需 注 意 如
与其 他各型 脑 膜炎 、 炎鉴 别 除 应 早 期积 极 治 疗 脑
鼻 、 部 原 发 病 灶 外 , 他 治 疗 同 新 型 隐球 菌 型 脑 膜 面 其
炎 , 以二性 霉素 一 且 B和伊 曲康唑 联 合用药 为佳
作 者 简 卉 : 秀 初 (9 5一)男 . 南 人 . 授 , 任 医 二 粤 研 究脑 粟 12 , 湖 教 主 1 E 血管病、 脑部 感 染 和 眩 晕的 防 治 以丑 赭 脊帮 缸胞 学 的 临床 虚 用 。 收 稿 日期 :{ l 1 2} 2—1 O 8
维普资讯
1 2
4 毛 霉 菌 性 脑 膜 炎
可 出 现 抽 搐 、 瘫 、 神 错 乱 、 迷 等 症 状 。 一 病 偏 精 昏 般 程持续 1 ~2周 , 不 及 时 救 治 . 因 呼 吸 、 环 衰 竭 如 常 循 而死 亡 。脑脊液 外观 清亮 或微 混 , 力和 蛋 白增高 . 压 糖 和 氯 化 物 正 常 , 淋 巴 或 中 性 粒 细 胞 为 主 的 白 细 以 胞 升 高 。 鼻 窦 X 片 或 C MRI 查 可 见 除 额 窦 外 T、 检 的 多 个 副 鼻 窦 黏 膜 呈 结 节 状 增 厚 . 壁 骨 质 呈 点 状 窦
病毒性 脑膜 炎 是 由各 科- 毒 感 染软 脑 膜 ( 病 软膜
和蛛 网膜 ) 引起 弥 漫 性 炎症 的 。 临 床 综 合 征 。 后 组 临床 主要 表现 发 热 、 痛 和 脑膜 刺激 征 。病 毒 性 脑 头 膜炎是 临床最常 见 的无 菌 性 脑 膜 炎, 者 则常 指 脑 后 脊液 中未 找到 常 见病 原菌 的一组 脑膜 炎综合 征 。随 着组 织 培养 技 术 的 发 展 和 多 聚 酶 链 反 应 技 术 的 应 用. 使病 毒性 脑膜 炎 的诊断 阳性 率 明显 提 高 。 2 病 因和发 病机 制 8 %~9 %的无菌 性 脑 膜 炎 由肠 道 病 毒 引起 。 5 5 该病毒 唇于 微小 核糖 核酸 病毒 科 , 6 有 O多个不 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持正常体温
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并记录 当体温38.5℃, 遵医嘱予降温处理 遵医嘱及时给予物理及药物降温 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 及被褥
﹙四﹚严密观察病情
生命体征
发作过程中有无 心 率增快、血压 升高、 呼吸减慢 或暂停
有无牙关紧闭、大 小便失禁、呕吐?
﹙四﹚严密观察病情
神志、瞳孔
预期目标
有效控制体温 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维持营养平衡 患儿能得到足够的营养 患儿不发生受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压疮
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 有效清理呼吸道 维持正常体温 严密观察病情 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作好抢救准备 保证足够营养供应 用药护理
﹙一﹚基础护理
呼吸节律不规则、两 侧瞳孔不等大,对光 反应迟钝,多提示有 脑疝及呼吸衰竭发生。
﹙四﹚严密观察病情
抽搐 ﹙1 ﹚注意观察发作的类型﹙局限性发作、大 发作﹚与持续时间、次数并记录 ﹙2﹚持续发作者,按医嘱给予镇静剂,癫痫 持续状态时,应尽快控制抽搐,防舌咬伤,防 止脑水肿 ﹙3﹚发作停止后,观察有无受伤。 ﹙4﹚注意观察搞癫痫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
一例重型病脑患儿的护理查房
目 录
病历介绍 疾病知识 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 预后 出院指导
病历资料
患儿,男,10岁,ID号0001777728,因头 痛5天,发热呕吐4天,抽搐3小时左右,于 2012.6月9日11时入我科。 入院时神志清楚,体查:T36.8度,R20次/ 分,P85次/分,BP102/62mmHg。双侧瞳孔 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灵敏。
病历资料
现病史:患儿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 现头痛,次日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度, 并呕吐胃内容物,为非喷射状,反复有 抽搐,表现为四肢屈曲,双手握拳,双 眼向上凝视,流延,口唇有发绀,持续1 分钟后可自行缓解。
病历资料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 传染病接触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 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活动时要循序渐进、注意安全、防止碰伤 。
经常与患儿与交流,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
心理护理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
病脑病人一般发病突然,常常表现为心理反常,
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易激动或抑郁。一切不良刺激
常致患者情绪的异常波动。因此,病区要保持整洁, 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心理护理
增加安全感
要使病人感到安全,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
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当感染仅累及脑实质时 称为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不同的患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 预后良好,重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 至死亡。
疾病知识介绍
癫痫(Epilepsy)其俗称为 “羊癫疯”, 常常被人们通俗的称为“抽风”。 是一种疾病和综合征,以脑部神经元反 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大脑结构-图征。 是一种起源于大脑,并反复发作的运动 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和精神状态不同 程度的障碍。
抗感染治疗 抗癫痫治疗 激素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 ⑴头孢曲松2g,qd ⑵痰热清10ml,qd ⑶阿昔洛韦0.25g,q8h ⑷阿奇霉素0.3g,qd
治疗措施
抗癫痫治疗: ⑴咪唑安定针 ⑵左乙拉西坦片 ⑶托吡酯片60mg,q12h ⑷水合氯醛10-15ml灌肠或鼻饲 q8h
出院指导
癫痫患儿出院后应坚持长期服药,定期门 诊检查,病情如有变化,应随时来院诊治。
对惊厥和惊厥持续状态所致的脑损伤和肢 体功能障碍者,应指导其继续康复治疗,将 疾病所致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点评及总结
谢谢聆听!
约束带的使用
使用约束带时,约带下应垫衬垫,固定须松紧适 宜,其松紧度以约束的肢体运动,必要时进行局部按 摩,促进血液循环能伸入1~2手指为宜。注意每15~ 30分钟观察一次受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包括皮肤的 颜色、温度、活动及感觉等;每2小时定时松解一次, 并改变病人的姿势。
进行智力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异常脑电图,慢电活动脑电图 脑部CT、核磁共振:显示正常
临床诊断
重型病毒性脑炎 症状性癫痫
诊断依据
病毒性脑炎:急性发作,发热、头痛为 主要临床表现;血象不高,单核细胞百 分比及肝酶增高;脑脊液生化、常规正 常。 癫痫:抽搐的发作史、脑电图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如促进神经细胞再生药物;
恢复细胞正常功能药物等
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细胞供氧 理疗 康复治疗 :可通过针灸、肢体功能锻炼 ,促进肢体
功能恢复。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对狂躁不安的病人,一般应选择腕关节3cm以上处,
肘窝2cm以下处的静脉。尽量不要选择下肢静脉,迫不得 已时,可以选择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 可按常规穿刺,针头部位固定好后,距离穿刺点5~ 10cm左右再用一条胶布固定好输液管,以防病人突然活 动时针头被牵拉出来。另外输液管不要牵拉过紧,要给病 人留下一定的活动范围。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防止被患儿咬伤等。
﹙六﹚维持营养平衡
予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热量食物
﹙六﹚维持营养平衡
抽搐发作频繁不能进食时,遵医嘱给予 鼻饲 妥善固定留置鼻饲管,保证其有效进食 每次予以鼻饲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以及是否有食物储留 根据医嘱及时予以静脉营养液,保证营 养充足
(七)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在饭后服药,避免胃肠道 反应。 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的剂量,不可 骤停、骤减药物剂量,以免复发。 当患儿出现嗜睡、眩晕、乏力、头痛等 不良反应时,随时就医,不能自行停药、 减药。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
治疗措施
治疗措施
左乙拉西坦片
治疗措施
激素治疗 ⑴地塞米松5mg,q12h ⑵甲基强的松龙30mg,q12h ⑶人免疫球蛋白针7.5g
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 泮托拉唑针 → 抑酸 维生素k1,止血敏,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 及凝血酶(洗胃)→ 止血 谷胱甘肽针、门冬氨酸鸟氨酸针 → 护肝
疾病知识介绍
康复期治疗
脑膜炎后遗症中除了有运动麻痹、异常 肌紧张、语言障碍、癫痫发作外,还有性格 变化(说话罗嗦,对事情纠缠不休、易生气、 多动等)。
病脑临床分为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极重型)。 前两型的临床症状较轻,脑膜炎有什么后遗症即时治 疗都可完全治愈。仅是后两型,因病情严重,多留有 恢复期症状,如偏瘫、肢体强直、失语、痴呆、震颤 及精神异常等,仍需要积极治疗。
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在护理及操作过程中 应做到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基础和过 硬的技术技能。做到,稳、准、熟。
心理护理
重视精神护理
重型病脑恢复期病情易反复,患儿及 家长往往有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等现象。
医护的优质服务是患者的心灵良药。 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有 高尚的责任感和语言修养。同时,文雅的 风度、细微的观察力等也是能够有效地完 成心理护理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让患儿瘫痪的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保持肢体于功能位:膝关节伸展150 °,踝关节 背屈90 °,腕关节背屈,拇指对掌,掌指关节屈曲成 握球状。帮助患儿使各个关节处于良好的功能位,并
做关节运动,防止肌肉或关节僵硬或关节挛缩。
进行智力训练及肢体功能锻炼
及早对患儿肢体肌肉进行按摩及做伸缩运动
鼓励并协助患儿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Biblioteka 主要阳性结果
脑脊液常规:颜色为淡黄色,清晰透明,潘氏 实验弱阳性,无凝块,腰穿测压为160mmH2O 血常规:WBC6.2×10∧9正常,血红蛋白 103↓(120-160),单核细胞计数为1.8↑ (0.12-0.8)。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05.7 ↑ (0-40),谷草 转氨酶为58.7 ↑(0-40),肝酶增高。
调节室内温度及湿度 集中操作,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强光刺 激 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
﹙一﹚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导尿管护理
﹙一﹚基础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 床旁加护栏,防坠床,防自伤
﹙一﹚基础护理
PICC护理:冲管与封管 冲管与封管液:SASH 冲管与封管方法: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管
出院指导
向家属讲解患儿疾病的过程、转归及护理要点,以消除 家属对患儿疾病的恐惧心理。
指导家长观察患儿抽搐之前的征兆,以便尽早发现和预 防抽搐的发生,指导家长尽可能的避免抽搐的诱发因素。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尽可能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的 环境。指导家长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儿衣着松软,保持 会阴部清洁、干燥。
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肌肉神经支配障碍引 起舌体松弛或堵塞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 与发作时意识丧失,喉头 痉挛,口腔分泌物增多有关 体温过高 与颅内感染有关
护理诊断
有受伤的危险 与癫痫发作时不受控制的 强直性痉挛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长期卧床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 机体消耗增多有关 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 、压疮
﹙一﹚基础护理
PICC护理:更换敷料 置管后24小时进行更换敷料 无污染状态下每周更换1-2次 贴膜被污染或可疑污染、潮湿、脱落或 危及导管时 使用发汗剂的病人每48小时更换
﹙二﹚有效清理呼吸道
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 道通畅 备喉镜及气管插管物品用床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