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及反思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特殊要关注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在自主
都是不正确的写法。不过这也难怪,同学以前始终都是这么写的,刚
探究的过程中建立常见数量的关系,从而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力量和分
刚接触复合单位,所以不太适应,需要渐渐适应。5.人教版四班级上
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
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做得很好,教学效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 样求总价?(2)题呢? 从上两题中你能发觉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 板书 想一想假如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 假如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 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
第5页共6页
果也不错。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6页共6页
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学校生具有剧烈的奇怪
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
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同学,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
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同学,而
第3页共6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是让同学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 的关系,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能使同学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
争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
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系,使每一个同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
2.鼓舞同学认真观看、动脑思索、发觉规律,让他们把发觉的规
价格问题反思MicrosoftWord文档
教学反思
教师:文丽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发现价格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利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新授价格问题的时候,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进行教学。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着成功之处的同时也还存在不足之处,课后的反思如下:
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三点,第一,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用谈话的方式和出示超市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出能使学生在无意识当中进入学习状态,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的解决问题;第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不仅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更能使学生体会成功发现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很具挑战,是按照从易到难得阶梯式设计的,提高练习的难度,能让学生熟练地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由于本节课采用导学案教学,对各个环节的时间没把握好,以致于后面延长了时间。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些单一,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说课稿第【1】篇〗常见的数量关系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课前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也适时的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加深理解。
每节课都有得失,本节课,我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的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1.课题确定的太大了,只板书了《数量关系》,没有详细的注明是《价格问题》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能适时板书完整,学生就更能更精准地了解本届可的主要解决问题。
2.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如果出一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会兴趣很高,也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一点我在设计课题时考虑不周,没设计出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
3.教学时,我将概念淡化,只想让孩子理解记忆,不希望机械读背,导致他们在第二天复习时,表述概念时随意,语言不精炼等现象。
小学数学_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导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3、运用这一组关系式,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超市购过物,想一想,你都买过哪些物品?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如果老师给你一张购物小票,你能读懂上面的数学信息吗?二、探究新知(一)研学“单价、数量、总价”1、导入单价、数量、总价概念亮亮超市单号:63-09960 时间:2019-4-15商品名称单价数量金额矿泉水2元4瓶8元饼干5元6盒30元巧克力 6元2块12元苹果 8元 5千克40元购买件数:14 应付总额:90元付款金额:100元找零:10元学生交流学生看购物小票交流(引导学生有序看,有序说。
如,小芳买了4瓶矿泉水,每瓶2元,一共用了8元)2、理解“单价、数量、总价”概念(1)理解“单价”①同学们很棒,很会观察!在这张小票里有三个重要的词语:单价、数量、金额。
金额在数学上又叫总价。
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表示什么?一瓶矿泉水的价钱是2元。
饼干的单价是5元,表示什么?一盒饼干的价钱是5元。
谁来报一下苹果的单价是(),表示什么?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是商品的单价呢?(单价就是每件或单个商品的价格)②说一说生活中的“单价”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商品的单价,请看大屏幕。
老师先说:“一条毛巾是25.5元,也可以说成毛巾的单价是25.5元。
”学生接着说一箱牛奶48元,牛奶的单价是48元,一瓶洗衣液24元,洗衣液的单价是24元。
③“单价”改写薯片5元/包表示什么意思?对,表示1包薯片5元。
看来,单价还可以写成这种形式,/读作每,5元/包读作:5元每包。
(2)理解“数量”“总价”①“数量”是指什么呢?继续看购物小票,矿泉水的购买数量是(),饼干的购买数量是(),巧克力的购买数量是(),苹果的购买数量是()。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也适时的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加深理解。
每节课都有得失,本节课,我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的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1.课题确定的太大了,只板书了《数量关系》,没有详细的注明是《价格问题》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能适时板书完整,学生就更能更精准地了解本届可的主要解决问题。
2.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如果出一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会兴趣很高,也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一点我在设计课题时考虑不周,没设计出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
3.教学时,我将概念淡化,只想让孩子理解记忆,不希望机械读背,导致他们在第二天复习时,表述概念时随意,语言不精炼等现象。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反思第【2】篇〗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2.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熟悉。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同意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小学生具有剧烈的奇怪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供应独立思索,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洁地把数量关系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一样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争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个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在教学单价×数量=总价时,让学生找出例题的共同点,学生的答复出乎我的意料,几乎不用怎么引导,学生就找出了共同点,而且,给共同点命名,只有总价是教师加以引导,单价和数量都是学生自己命名;速度和时间是一名学生直接说出,由于在平常的讲课中我有涉及到,学生记忆深刻,我在表扬学生生活阅历积存丰富的同时,让学生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还让学生列举大量的生活实例,进一步熟悉单价、速度等概念。
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1.本节课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达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沟通评价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表达了事先的教学设想。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经过合作和谈话,自觉地构建了比拟的方法,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两种数量的关系,加深了对学问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X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我也适时的引导学生注意区分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总价。
总之,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精心设计练习,发展应用意识。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对知识加深理解。
每节课都有得失,本节课,我认为一些地方处理的还不到位,具体表现在:1.课题确定的太大了,只板书了《数量关系》,没有详细的注明是《价格问题》这一常见的数量关系,如果能适时板书完整,学生就更能更精准地了解本届可的主要解决问题。
2.应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
如果出一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会兴趣很高,也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这一点我在设计课题时考虑不周,没设计出更贴近孩子生活的实例。
3.教学时,我将概念淡化,只想让孩子理解记忆,不希望机械读背,导致他们在第二天复习时,表述概念时随意,语言不精炼等现象。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口算。
20×3= 60÷3= 30×9= 270÷3=39÷4≈ 84÷6= 31÷3≈ 72÷4=26÷5≈ 54÷3= 43÷6≈ 75÷5=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板书课题:口算除法)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
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A.8÷2=4B.()个20是80…80÷20=4 80÷20=()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时我创设情境百大超市结算清单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单价。
数量,总价的概念,一张清单上罗列许多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呈现生活原型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再呈现许多物品的单价,一瓶矿泉水2元,一套服装300元,一箱牛奶24元,一盒高点24元等叫物品的单价,物品的单价就是一件物品多少钱;接着出示几瓶矿泉水,几套服装,几箱糕点等叫数量,数量就是物品个数的多少;接下来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充分体验,在总结单价x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实例中的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2019-10-24。
四年级数学《单价、数量、总价》的优秀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单价、数量、总价》的优秀教学反思1、四年级数学《单价、数量、总价》的优秀教学反思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先创设了学生平时买东西的情景:(1)一个笔记本3元,买5个笔记本要多少钱?(2)一个笔记本3元,15元能买几个笔记本?(3)15元钱买了5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回答老师的'问,并汇报自己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
和学生共同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
和学生共同分析了什么是单价、数量、总价之后,进行了比赛。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和我班前些时候的比赛,我们分成了两队,狼队和羊队。
每队选派四名队员开始两队大比拼。
我出题目,喊一二,哪队先举手先回答。
答对一题得二十分,答错一题扣二十分,另一队得二十分。
比赛开始。
题目是找出题目中的单价、数量和总价,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一盆花45元,10盆花多少钱?(2)450元钱可以买10盆花,每盆花多少钱?(3)一盆花45元,450元可以买多少盆?狼队学生听题目时特别用心,他们的回答特别积极,举手特别快,反应也很快,回答也很正确。
羊队学生一直处于选队员的亢奋状态,听题目时不用心,所以回答的题目极少。
他们自然落后。
最后总结狼队获胜原因,羊队失败原因。
2、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学反思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圆的标准方程,这节内容我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这节课主要是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一些简单的运用。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认为这节内容很重要,因为它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学习圆锥曲线提供了一个基础模式,如果学生掌握得好,后面的学习会轻松许多。
由于我所面对的学生初中数学基础不是很好,所以提前复习了旧知识,之后我引入了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学习的氛围,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圆的标准方程是求曲线方程的一个具体表现,但学生对圆的标准方程还是很陌生,难以将圆与圆的标准方程紧密联系起来。
基于此,我想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发现圆的决定要素,让学生明确一个圆对应一个方程,在此基础上借助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由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以(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再由特殊到一般,利用化归的思想归纳出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心的标准方程。
价格问题的教案及反思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
2、列式解答。
3、师生共同探究。这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4、教师小结:在价格问题中,只要知道了其中两个因素,就能根据条件求出第三个因素的量。比如说,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公式,就能算出总价是多少。
4、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意义和推到过程。
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讲解、引导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程
课前、课中
反思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应该经常陪爸爸妈妈逛超市吧!(课件展示一张超市内部的图片)今天老师也带同学们去超市看看,超市里有那么多的商品,你们知道这些商品的价钱吗?(展示一张薯片的图片,下方表明价格)一包薯片5元,如果我想买5包,一共花了多少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解决的价格问题。(板书课题:价格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设计四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通过逛超市情境图,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立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出例题中(1)和(2)小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接着,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生活中像这种说法的列子,提出问题并能同时解决。同学们滔滔不绝,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小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公开课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级公开课《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单价、速度的概念,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正确掌握复合单位的读写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们去解决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量关系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抽象出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关系1.整理信息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今天就从购物开始研究,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想办法整理题中的信息吗?拿出自备本,自己试着整理。
交流,对比2种写法:12元和每支12元。
2.改写单价介绍复合单位的写法和读法。
12元/支表示什么意思?每本3元,你能用这样的复合单位表示吗?自己在自备本上改一改。
3元/支表示什么意思?3.现在经过这样一整理,你能很快求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4.抽象数量关系介绍单价、数量、总价。
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单价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发现的?能结合上面的例子说一说吗?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这些购物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已知商品的单价和数量,都可以用单价×数量求出总价,所以我们总结出这样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5.丰富数量关系老师也买了一些商品,这是购物单,考考你,请你算一算、填一填。
已经知道猕猴桃的什么?你是怎么求到猕猴桃的总价的?怎么求到牛肉干的单价的?你是怎么得到的?怎么求到牛奶的数量的?你是怎么得到的?6.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发现这3个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量。
7.回顾反思学到这儿,回忆一下,在购物问题中,我们先发现了哪个数量关系?是怎么发现这个数量关系的?我们从这些生活实际问题中,找到了解决他们的共同点,进而总结成这样的数量关系式,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办法。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
《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教学反思《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教学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说明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的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教学时我创设情境百大超市结算清单的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现实出发来认识理解单价。
数量,总价的概念,一张清单上罗列许多物品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呈现生活原型回归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诱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再呈现许多物品的单价,一瓶矿泉水2元,一套服装300元,一箱牛奶24元,一盒高点24元等叫物品的单价,物品的单价就是一件物品多少钱;接着出示几瓶矿泉水,几套服装,几箱糕点等叫数量,数量就是物品个数的多少;然后出示几瓶矿泉水多少钱,几套服装多少钱,几箱糕钱等叫总价,总价就是物品一共的价钱。
接下来抓住概念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量关系,有了对单价、数量与总价三个概念的充分体验,在总结单价x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找实例中的单价、数量与总价间的关系,自主分析,相互交流,逐步归纳提炼出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数学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及反思(精选)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P52——P53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认识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中各种不同数量的求法,会应用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以及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在具体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和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谈话:同学们,这有一些物品的价格信息,请你来做售货员,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出示教材P52例4)(二)民主导学1、教学例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师:说一说,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总结: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篮球每个80元、鱼每千克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单价),买3个、买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板书:数量),求一共用的钱是总价(板书:总价)。
师:找一找,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单价。
师:说一说第(1)题中篮球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怎样求总价?(2)题呢?从上两题中你能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吗?生概括并板书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数量怎样求单价呢?生汇报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又该怎样求数量呢?生汇报总结:我们在识记这一组数量关系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能想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2、教学例5出示例题,独立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指名汇报并板书。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数据正确绘制统计图。
2.进一步学习根据统计图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难点:对条形统计图进行信息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便于我们发现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来复习关于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回顾1.在本册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用哪一种统计图进行统计?(条形统计图)2.我们一般怎样画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教师小结:(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长度单位表示的数量的多少。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注数量。
3.画条形统计图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教师强调:(1)同一条线上所画的间隔必须保持一致,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2)一个长度单位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我们怎样对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组织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同桌间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第(1)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教师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做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并订正。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出问题并解答。
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一第114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组内交流并订正。
(2)指名学生口答第(1)题,集体订正。
(3)指名学生板演第(2)题的算法,其余学生练习,师生共同订正。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四上《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52-55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含义,理解并掌握这两组数量关系。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以及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口答列式:1.每个文具盒10元,5个文具盒多少钱?2.用50元钱买文具盒,每个10元,可以买多少个?3.用50元钱买了5个同样的文具盒,每个多少钱?老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接着,老师出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列式解答: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3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行了150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3.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练本上列算式,然后口答、校对。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后面的研究做好了准备。
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4老师出示教材第52页例4,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两道题都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老师可以进行解释说明: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问题,题中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这样的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的件数是数量,一共用的钱是总价。
2.教学例5老师出示教材第53页例5,让学生自己读题后尝试解答。
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
接着,老师让学生回答这道题是讲的哪一方面的事,这道题的条件有什么特点,都是求什么的问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单价×数量=总价,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解决购物等实际问题。
举例:例如,购买一本书的价格是30元,如果购买3本,总价是多少?学生需要掌握通过单价×数量计算出总价的方法。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于解决出行等问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案,对应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以下知识点展开:
1.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会应用“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4.能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出行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关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根据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等。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在分享成果时,有些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讨论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关于如何整理思路和清晰表达的指导。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梳理和强调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常见的数量关系——价格问题》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本课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
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本节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前置作业让学生找找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