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SHOT 方案与流程

合集下载

18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18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婺源县人民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 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 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1-0.3ml 静注。

(4)异丙嗪25mg 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10mg 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

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

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34、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 目的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和预防血液输注无效;切实保障患者用血安全..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3. 指导思想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有效预防和处理输血治疗所致的严重危害实施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4. 组织及职责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修订本预案;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事件发生;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调查处理小组..组长:医务科科长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用血委员会成员4.2 职责4.2.1医务科科长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4.2.2医务科负责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4.2.3输血科协助对输血不良反应、输血无效的原因调查并上报医务科;协助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并上报医务科;4.2.4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4.2.5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上报..5. 培训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必须经过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培训与教育;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处理..6. 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流程6.1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6.1.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6.1.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6.2 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对症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6.2.1 核对用血申请、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6.2.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6.2.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6.2.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6.2.5 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细菌培养相关要求;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2.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2.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6.3 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6.4 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6.5 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6.6 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检测..6.7 输血完毕后;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7、输血传染疾病的处理程序7.1 发现输血传染疾病发生;立即上报输血科及医务科;由输血科协助调查..7.2 请采供血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7.3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7.4 检验科检查受血者输血前各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7.5 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7.5 输血科将调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及医务科..7.6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8、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8.1 正确评估病情;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血液输注..8.2 采用自体输血..8.3 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8.4 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8.5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8.6 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一次性足量输注..9、总结评估与改进预案终止后;应将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院领导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对每一起输血严重危害事件;要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对本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35、血液库存动态预警预案血液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为节约用血;降低用血风险;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控制不合理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为保障临床用血需求和正常医疗秩序;建立医院血液库存动态预警机制..根据血站的供血及输血科血液的库存情况;实行三级预警..输血科最低库存应为红细胞类:A、B、O型各4u;AB型2u;血浆类A、B、O型各600ml;AB型400ml;低于最低库存量时;通知血站紧急送血;以保证应急用血..预警分级与应急处理:1. 三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5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严格按常规供血量供血;实行三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1输血科及时通知医务科和麻醉科;加强合理用血..1.2大量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2. 二级预警:血站的血液库存总量或其中某一血型血液库存量降至3天日常供血量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血量的5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二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2.1通知医务科、麻醉科、各手术科室;用血的择期手术必须先与输血科联系;备好血后方可手术;血液不能调配时手术适当延期..2.2动员患者及亲属、同事互助献血..3. 一级预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伤事故及战备状态;在短期内急需大量血液或血液成份时;血站通知按常规供应量30%供血;输血科实际库存低于最低储备库存;实行一级预警..采取以下应急措施:3.1 报告分管院长;通知医务科及所有临床科室..3.2 本院临床用血进入紧急状态;重点保证突发事件受伤者的抢救用血和其它危急重症患者的用血需求;择期手术可适当延期进行;非急症病人可延期输血..3.3 动员全院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编制人: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

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逐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供血者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 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保障受血者安全。

合用于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输血科及业务主管部门对输血严重危害( 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的诊断、处理及改进。

⑴负责输血严重危害 ( SHOT ) 的处置与鉴定工作,凡属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医疗事故应及时向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或者分管院长报告。

⑵负责经血传播疾病的登记、调查和报告。

⑴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 SHOT。

⑵负责受血者发生 SHOT 的诊断及处理。

⑴负责浮现 SHOT 后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

⑵协助 SHOT 的处理。

⑶负责 SHOT 的原因调查与上报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者输血后、、为能及早发现 SHOT,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认真鉴别。

( 1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①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往往先有发冷或者寒颤,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 1~2 小时后缓解。

②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者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③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浮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惟一的早期征兆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④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细菌污染反应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 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毒素所致的休克,可浮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输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24 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个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反应分为: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

过敏反应:1、症状:症状轻者表现皮肤红斑、荨麻疹、发热、关节痛,重者可有血管神经性水肿、喉痉挛、哮喘,更严重者发生过敏性休克。

2、治疗: (1)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0。

9%生理盐水。

(2)吸氧:鼻管、面罩、必要时请麻醉师配合气管插管正压给氧。

(3)抗过敏:地塞米松10mg 或氢化考地松100mg+5%GS 静滴,严重者使用0.1%肾上腺素0。

1—0。

3ml 静注。

(4)异丙嗪25mg 加入静脉补液;(5)10%葡萄糖酸钙10mg 加入静脉补液;(6)对反复发生的发热性输血反应,可选用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输注.发热反应:1、症状:多在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

轻者畏寒,体温增高,个别可因高热、抽搐以至昏迷。

症状持续1—2 小时后逐渐缓解。

2、治疗:据症状轻重处理。

(1)轻症:口服阿司匹林或物理降温。

(2)重症:吸氧、药物降温、抗过敏等治疗.溶血反应:1、症状: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头疼、头胀、心前区窘迫、腰疼、腹痛、恶心、呕吐、一过性轻度黄疸,或显示输血疗效不佳。

重者表现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循环障碍、创面渗血,继发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以至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严重的不合血输入后,因大量红细胞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抢救重点在抗休克、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 (1)可适当补液,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新鲜同型血浆以增加血容量.(2)使用盐多巴胺、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以升高血压及扩张肾血管. (3)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等。

(4)出现少尿时在纠正血容量后适当用20%甘露醇、呋塞米促进利尿。

(5)急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 (6)明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用肝素治疗。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 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暂存、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 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症状。

4、严格掌5、血液暂存、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规定消毒焚毁。

11HBsAg、抗-HCV、抗-HIV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2、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名等应记录在病历四、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情况应及时处理。

1234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

3、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

如果4、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及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及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部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乙肝三系统、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备课讲稿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备课讲稿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建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传染疾病、输注无效)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与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一、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1.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2.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进行复检、不完全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型检定和交叉配血;(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5)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我院相关规定执行,取剩余血进行细菌培养鉴定;(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输血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因 ,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科。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XXX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1、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2、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教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要求,对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检验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处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

加强一次性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11、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为保障受血者安全,开展合理、科学输血,提高输血风险意识、安全意识,特制定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处置预案。

1、输血严重危害定义: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等。

二、各科室职责: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负责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

2、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协助诊断和协助处理及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进行统计及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医院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与上报。

3、输血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对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处置与鉴定工作。

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传染病疫情上报。

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措施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要求,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2、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除外)。

3、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7、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8、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个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9、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与流程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方案与流程
小板无效。
精品课件
(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 病因 献血者因多次妊娠或输血,产生抗HLA和抗粒细胞特异性抗体。如将含有 此抗体的全血或血浆输给病人,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 发病机制 抗体(供者)+抗原(受者)、激活补体 中性粒细胞肺血管内 聚 集释放 蛋白酶、酸性脂质和氧自由基 肺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 ↑ 肺水肿或ARDS。
精品课件
(5)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 临床特点 输血后1~6小时,突然发热、咳嗽、气喘、紫绀、血压↓、两肺
细湿罗音(但无心力衰竭)。X线示双肺浸润。 如输血量不大或速度不快而发生酷似心衰伴急性肺水肿的表现,应 怀疑本病。 ➢ 治疗
对症治疗:地塞米松、抗组胺药物、利尿剂等。 ➢ 预防
妊娠3次以上的女性不宜作献血者。(采出的血应去除血浆,如洗涤 红细胞)
精品课件
分类:




即 发
输血期间或 输血后24小时内
迟 发
输血24小时后 ,甚至十几天
精品课件
免 疫
发病与免 疫因素有关
非 免 疫
发病与免 疫因素无关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
➢ 病因
致热原:主要由污染热原质的非一次性采血、输血器材引起,现已少见。 免疫反应:为多次输血或妊娠,受血者体内逐渐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 再次输血时,可与供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发热. ➢ 症状与体征 发热反应指患者在输血中或输血后1-2h,体温升高≥1℃,往往先有发冷或 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 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试验。抽取剩余血液送输血科重新进行血 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6.2.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6.2.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
填写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
更换输液管
上报输血科
改换生理盐水
怀疑严重输血反应时
报告医生
保留血袋
遵医嘱给药
输血器具封存
严密观察并记录
抽取患者血样复检
及包装等,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 5.6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7 输血前必须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 5.8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
误方可输血。 5.9 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依法于2℃-6℃保存至少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及处理、经血传播疾病的 管理以及输注无效的评价。
4、组织及职责
4.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是医院输血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修订本预案, 为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的事件发生,成立控制输血严重危害调查处理小组。
组长:医务部主任 副组长:输血科主任 成员:临床用血委员会成员 4.2 职责 4.2.1 医务部主任负责紧急输血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决策和现场指挥;负责 各科室协调与信息上报,并监督执行预案; 4.2.2 输血科负责输血不良反应、输注无效的原因调查与上报,并反馈给血站; 协助对输血传染疾病的调查并上报医务科; 4.2.3 输血科负责对输血前传染病指标的检测,并做好质控工作; 4.2.4 院内公共卫生科负责传染病疫情的上报。
7、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7.1 发现输血传染疾病发生,立即上报输血科及医务部,由输血科协助调查。 7.2 请采供血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追溯传染源头。 7.3 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7.4 检查受血者输血前各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7.5 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
疑似患者输血传染病 (确认 HIV、HCV 等传染病)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与流程
1、目的
制订实施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有效预防与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 发生、防止输血传染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追溯疾病源,减少和预防血液输注无效, 切实保障患者用血安全。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 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严重危害的方案。
6.1.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6.1.2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 找原因,做好记录。 6.2 疑似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 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对症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 对检查: 6.2.1 核对用血申请、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6.2.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ABO 血型、RhD 血型。通知输血科对原血液标本
新进行测试。 5.10 加强医院消毒与清洁管理,明确规定消毒与清洁的区域、设施设备和物
品及其消毒清洁方法和频次,保持工作区域卫生符合国家相应要求。加强一次性 使用输血器具等物品的管理,使用后及时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消毒焚毁。
5.11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患者输血前做好经血传播疾病项目(乙 肝五项、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等)的检测,并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献血员 (血站)
输血前传 染病检测 (医院)
献血员 目前是 否阳性
用到其 他患者 目前情 况
当时试 验记录 及质控
当时实 验记录 及质控
患者在输 血后到目 前为止是 否有其他 感染途径 或机会
7.5 输血科将调查结果报告主治医师及医务部。 7.6 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8、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
5、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防措施
5.1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规 要求,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全过程进行 规范化管理。
5.2 临床用血来源于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不自行采血(自体输血
除外)。 5.3 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需经过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5.4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 5.5 血液入库、发放和输血过程中应认真核查血液标签、血液外观、血袋封口
5.12 对患者输血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螺 旋体抗体等)为阳性结果者,主治医生应及时告知患者和亲属或监护人,检测结 果和对患者的谈话内容、时间、患者或其亲属签名等应记录在病历中。
6、输血不良反应监控、调查及处理程序
6.1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 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详见《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一旦出现可能为速 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 因。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1 正确评估病情,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血液输注。 8.2 采用自体输血。 8.3 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8.4 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 8.5 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 8.6 为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可一次性足量输注。 8.7 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 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8.8 采用配合型血液成分输注。
6.2.5 如怀疑由细菌污染引起的,按细菌培养相关要求,取剩余血进行细菌 培养鉴定;
6.2.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6.2.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6.3 输血科在接到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的报告后,应迅速进行调查,以确定原 因,结果要及时通报临床科室,汇报科室领导,并书面报告医务部。 6.4 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6.5 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 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6.6 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于2℃-6℃保存至少7天,以便出现输 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检测。 6.7 输血完毕后,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主管医生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 应回报单”,24小时内送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部。 6.8 受血者如发生疑难的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经治医生应请示上级医师并及 时请求各临床科室对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
9、总结评估与改进
预案终止后,应将原因分析、处理结果及时、准确地向院领导及临床用血管 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对每一起输血严重危害事件,要进行总结评估,及时发 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 对本预案进行调整和修订。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流程
立即停止输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