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概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要考点及答案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英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来源.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也叫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2、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唯物主义的出发点.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6、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7、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0、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普遍联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等特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1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说明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第三,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14、矛盾的特殊性及其意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有三种情形: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第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依据.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6、度及其意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度是判定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第二,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1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18、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1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及其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和总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把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同循环论和直线论划清界限.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就能使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起阻碍作用.2、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它们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各不相同.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论上是反对哲学史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中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4、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就是毛泽东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角度概括总结出的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掌握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第二,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5、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具体表现在它们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②绝对真理的相对真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③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掌握真理的绝对性的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批判形而上学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武器.第二,这一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即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7、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第二,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三,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第四,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掌握真理和谬误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就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第二,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9、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是: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物质交往的产物.第三,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的基础.第二,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当前重视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和表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体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的方向和形式.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掌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规律首次科学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为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历史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第二,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三,这一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理论依据.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的方向与形式.②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掌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们观察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依据. 第二,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第三,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也是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依据.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6、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二重性※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第二,科学技术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像一柄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7、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特别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具体表现在:第一,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第二,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第三,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其意义※人民群众是指那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作用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②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2、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其统一性表现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生产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②其对立性表现在:第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第二,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3、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有五种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的作用是:第一,分配社会劳动,调节资源配置. 第二,激励创新,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第三,优胜劣汰,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7、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第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全过程.第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它一切矛盾的基础.第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8、劳动力商品及其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价值的决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就是劳动.劳动力商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值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的统一.10、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1、资本的本质以及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第二,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12、资本积累及其后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体系,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以及社会主义理论等重要方面。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概论。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历史上,每个社会制度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社会的矛盾日益加剧,新的社会形态也就产生了。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物质生活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推动而一步步演进的。

二、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也是社会变革的源泉。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存在着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这种冲突最终会导致社会变革和阶级的更替。

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动力,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社会进步。

三、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等内容。

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并按劳分配。

同时,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以确保社会主义革命不被颠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四、党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观点强调,只有通过党的领导,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只有通过党的正确领导,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执行和理论的不断创新。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指导地位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等。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3.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4.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强调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剥削和阶级分化。

5.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管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3.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把握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学、社会主义文化学等。

2. 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强调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推荐8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第1篇_说:“我相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值得我们全世界人民学习的,我们要秉承这种优良高尚的品质切实地运用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去。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总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总之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并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让我知道了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孤独的存在着,那可谓是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就好比当今的国际形势一样:世界的进步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一样。

还懂得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要通过表面去看到事情的实质性东西,就好比当今的中国,中国目前和资本主义大国美国来说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不能说中国就比美国差,社会主义就比资本主义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该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历史背景、科学性、指导思想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和内涵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哲学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四个方面。

2. 哲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3.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等内容。

4.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基础,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方面的内容。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背景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包括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等。

2. 马克思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中国社会经济形态的特点和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背景等。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等。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对社会、历史和经济规律的深刻揭示和准确预测。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上,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并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思想1.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2.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包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定义和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定义和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定义和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和概括的理论著作。

作为一门关于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定义和重要性不可小觑。

下文将从概论的定义、内容要点和其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论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概括和阐述。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旨在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概论的定义决定了它的任务和功能,它的任务是宣传、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其功能则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表述,引导人们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二、内容要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若干个重要的内容要点。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唯物论、辩证法等。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过程,引导人们正确的看待世界和改造世界。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学科之一,主要包括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

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这两大理论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综合系统的关键内容。

三、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概论是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宣传和普及,能够加强人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人们对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

其次,概论是培养和培训高素质马克思主义人才的重要教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基础的专门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再次,概论是国家和政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工具,通过普及和宣传概论,能够加强国家和政党的思想统一,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基础,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和严密的体系结构。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体系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演进。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视角。

2.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矛盾的存在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矛盾的解决,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使得马克思主义具有了深度和广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3.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还包含了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它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才能够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全面发展。

4.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驱动力。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人类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体系结构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斗争性。

这两个基本观点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基。

2.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经济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概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3.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它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思想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概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

马克思主义概论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不仅马恩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3.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发生到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6.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问题。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怎样?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再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即思维i否认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7.世界是怎么存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8.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10.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都有他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txt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笔记txt版
8、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9、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客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基本)、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重要方面)、科学实验
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狭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的生平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的前提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看强烈的需求。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6、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矛盾的观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是指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旨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进行概括和介绍,揭示其在社会、政治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阶级斗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之间的对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都是由经济条件决定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生产力是指人类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包括劳动分工、生产关系、私有制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社会运动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运动的动力来自于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导致了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权益而进行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被剥夺了劳动的自主权和财富的控制权,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变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倡导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人们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概括和介绍,它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如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社会运动的动力、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人们认识社会、揭示社会规律、指导社会革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理论。

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和发展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构成了事物的发展动力。

发展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性。

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善于分析社会的阶级斗争,善于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

3. 社会革命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

社会革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社会革命理论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社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够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革命理论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进行社会变革的时候,要善于抓住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善于分析社会的革命力量,善于把握社会的变革规律。

4.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关于国家性质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文化观马克思主义概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核心,通过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其中,文化观是马克思主义概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深入探讨其核心内容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概述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文化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和交往活动所创造的,并且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强调文化的阶级性和与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致性。

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文化被看作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文化不仅仅是个别人的思想和精神活动,更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和共同实践的结果。

同时,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与经济基础存在着密切联系,文化不是超结构,而是经济基础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还强调文化的变革,认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会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核心内容1. 文化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中,文化与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经济制度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2. 阶级性和阶级斗争文化是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表现。

在不同的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具有资产阶级的特点,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则应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化。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认为人民大众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他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大众应当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通过广泛参与文化生活和活动来培养和发扬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的进步。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意义和现实价值1. 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内容,这些理论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概念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力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他们所获得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并转化为利润。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并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消除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无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并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革命建设。

五、思想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解放思想,锐意革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人们认识到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开拓思维方式。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标,这要求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发展个体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入门教材,对于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由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其最基本的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始无终的运动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反对片面、片段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认识,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反对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强调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反对空想、主观的历史观。

再次,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是其重要的社会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对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认识,反对和谐主义的社会观,强调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的认识,反对改良主义的社会观。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应该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强调对社会主义的建设,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

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对于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原理概论小抄

马克思原理概论小抄

马克思原理概论小抄1. 马克思原理概论小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它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

马克思原理概论旨在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原因,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2.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是从物质基础中产生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对立面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3.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利润,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4.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了阶级斗争在政治领域的表现。

它指出,国家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通过国家权力来维护并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5.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研究了文化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它认为,文化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是维护和加强阶级统治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的革命性作用,要求无产阶级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础,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并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马克思原理概论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原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16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④ 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章》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P2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②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23-25内容:“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进行全面系统阐述的一本教材。

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和指导思想。

下面将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灵魂。

它既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方法的总结,又是解释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强调"认识论的物质性",认为人的认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它还指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物质生产方式演进引起的历史过程。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矛盾的运动和解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前进的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的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剩余价值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两个重要方面。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剩余价值论,理论上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无产阶级作为阶级斗争的主力军,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方针。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最高原则和最终目标。

它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基本方面。

社会主义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它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意义,提出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30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变化性B.相对稳定性C.客观规律性D.客观实在性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4、一位哲学家认为,世界万物像旋风一样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5、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7、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8、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发展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9、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生产工具的状况C.劳动对象的利用D.劳动者的技能12、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A. 阶级妥协的结果B.人们订立社会契约的结果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使用暴力的结果13、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两种固有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14、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形式而言它有()A.主观性B.能动性C.随意性D.物质性15、唯物史观的创立使()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活动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说明16、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在根据和外在表现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在度的范围内相互规定的关系17、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C.事物发展的状态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C.质变和量变的问题D.辩证的否定观的问题19、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20、区分同质事物的差别依据是()A.事物的度B.事物质的规定性C.事物量的规定性D.事物的特殊矛盾2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2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2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24、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客观世界C.感觉D.知觉25、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26、社会存在是()A.社会环境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C.社会生活精神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7、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政体B.国体C.生产关系的形式D.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28、上层建筑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这两大部分是()A.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国体和政体D.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思想29、社会进步的含义指()A.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B.社会阶级的消灭C.社会成员的和谐一致D.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30、人类解放就是()A.实现绝对自由B.摆脱规律的支配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D.不受任何束缚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请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该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20分)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这是因为()A.生产方式是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2、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同一性表现的有()A.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离开内容没有形式,离开形式没有内容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E.扬汤止沸,莫若去薪3、某山区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放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从哲学上看,这种作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全面地看问题的原理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E.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的原理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质()A.是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它物的规定性B.是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C、是多方面的D.与属性是不可分的并通过属性表现出来E.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总趋势5、下列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A.唯物主义一元论B.唯心主义一元论C.二元论D.存在论E.可知论6、意识的本质是()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下列正确反映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是()A.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C.外因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E.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8、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能动性E.实践性9、“实事求是”体现了()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法精神的统一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10、在对待无产阶级领袖作用的问题上,我们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A.搞个人崇拜B.尾巴主义C.命令主义D.贬低以至抹煞领袖的作用E.经验主义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D4.C5.D6.A7.A8.C9.D 10.A 11.B 12.C 13.B 14.A 15.C 16.D 17.D 18.A 19.B 20.C21.A 22.A 23.B 24.C 25.C 26.B 27.B 28A 29.A 30. C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 BCDE2. ACDE3. ABCE4. ABCDE5. ABC6. CD7. ABDE8. ABCDE9. ABCDE 10. AD (二)一、在下面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3.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成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4.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6. 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A.唯心主义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7. 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看,可分为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是()A.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B. 存在主义和唯意志主义C. 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D. 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8.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的是()A.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0.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11.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没有区别的C.人类社会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有客观规律的D.社会发展过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1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政治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政体1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1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1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者D.生产资料17.社会分裂为阶级的根本原因是( )A.一些人对另一些人使用暴力的结果B.在生产中进行分工的结果C.产品分配的结果D.出现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结果18.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思想关系19. 人生观的核心是()A. 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B. 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C. 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D. 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20. 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A. 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B. 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C.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D. 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二.在下面各题的5个选项中,选出2-5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错选、少选、多选均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