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

合集下载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64岁的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变成了一个从容面对、大彻大悟的风烛老人。

他听说儿子苏过将就任中山府通判,便给他写下了一首28个字的七绝诗——《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的大意是: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观赏之景,若无缘一饱眼福,定会抱憾终身。

可是,终于到了庐山下、钱塘江前,亲眼看到这烟雨蒙蒙、潮水涌动,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得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钱塘江潮水就是钱塘江潮水。

初读《庐山烟雨》者会有些奇怪,第一句与最后一句一模一样,是重复之句,都是“庐山烟雨浙江潮”。

为何如此?有何深意?其实,苏东坡正是要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绘出禅宗典籍《五灯会元》所记载的青原惟信禅师提出的高深禅理——人生三境界:一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显然,“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分别就是山和水。

人们被这山水吸引,为的是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此时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这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第一种境界。

渴望前去观赏却去不了,时间长了,难免在心中有一份执念。

等到了山水前,不过是一份执念的实现,让人失去了观赏山水的初心。

这时候观赏山水的感觉常与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甚至差距很大,产生“不过如此”的失望。

这就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种境界。

在经历了人生种种,看淡了执念之后,以无杂念的初心观赏这山山水水,这山山水水便又恢复了本来的样子。

这就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第三种境界。

有个小故事,把看似一样的第一种境界和第三种境界的截然不同,讲得深入浅出: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答:“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答:“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再问:“那得道前后还有什么区别呢?”老道长答:“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苏轼写的儿子的诗

苏轼写的儿子的诗

苏轼写的儿子的诗
苏轼写的儿子的诗:《洗儿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
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浙江,钱塘江。

恨:遗憾。

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全诗翻译赏析

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全诗翻译赏析[译文] 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海潮都很著名,在还没有去那里观赏的时候,心中总有许多遗憾无法消除。

[出自] 北宋苏轼《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赏析: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

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

可是《观潮》一诗,就完全是另一种抒写,值得玩味。

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

观潮 哲理诗

观潮 哲理诗

观潮哲理诗
《观潮》是宋代文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典型的哲理诗。

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浙江等地的潮水景观,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时光荏苒、繁华易逝的感慨。

诗中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描绘了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些美景的向往和渴望。

但是,“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的结尾却显得有些伤感,表达了人们对于这些美景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的哲理在于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时光荏苒的感慨,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机遇,不要让美好的时光从指间流逝。

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提醒人们要保持淡泊名利的心态,不要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

总之,《观潮》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于人生、时光、繁华的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哲学价值。

庐山烟雨苏轼

庐山烟雨苏轼

《庐山烟雨》作者: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1)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2)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3)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赏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

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

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这是苏东坡的一首绝句,和辛弃疾的《丑奴儿》有异曲同工之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观潮宋苏轼古诗

观潮宋苏轼古诗

观潮宋苏轼古诗
嘿,朋友!你知道苏轼的那首古诗吗?“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
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 这诗多有意思啊!
就好像咱们一直心心念念想去一个特别美的地方,没去之前,心里
那个痒痒啊,各种想象,各种期待,觉得那里一定是人间仙境。

这不
就跟小时候盼着过年一样嘛,没到过年的时候,天天盼着,想着有新
衣服穿,有好多好吃的。

等到真去了那个向往的地方,发现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就像过年
真到了,吃了那些好吃的,穿了新衣服,好像也没有之前想的那么兴奋。

苏轼这首诗不就是在说这种感觉吗?一开始对庐山烟雨和浙江潮充
满了渴望,等真的看到了,却发现也就平常。

这难道不是在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或者糟糕?很多时候都是我
们自己的心里在作怪。

我觉得啊,苏轼这首诗就是在提醒咱们,别对没经历的事情抱有太
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珍惜当下才最重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苏轼写给他儿子的诗

苏轼写给他儿子的诗

苏轼写给儿子的诗词
1.《洗儿诗》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
所有的人养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我却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稍显愚蠢和鲁钝,只要平平安安到公卿就好了。

2.《庐山烟雨》宋·苏轼
(临终时曾给小儿子苏过留下一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苏轼

《观潮》苏轼

《观潮》苏轼《观潮》苏轼《观潮》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

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观潮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翻译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全诗简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苏东坡的一首奇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东坡的一首奇诗,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东坡的一首奇诗,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烟雨浙江潮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苏东坡写过一首奇诗,奇在只得四句的七言绝诗,头一句竟然跟最后一句是完全相同的。

诗曰:“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如果写的人是个小学生,老师也是个专门伺候小学生的,说不定这功课会不及格,有偷懒嫌疑。

修辞派对着这好像随口吟来的诗,也该无一事一字好说。

可以说的,就剩下最初与最后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到底有没有差别。

很多想去的地方,当初也不过因慕名而不去不快,去过一趟后,便发觉庐山烟雨浙江潮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一来一回后,留下来的感觉跟想象中的烟与潮,没有多也没有少,这样会很扫兴吗?期望的原点竟就是实现的终点,自然觉得意犹未足,百闻不如一见,一见后与听闻的同一个模样,还是有点不甘心。

从旅游的经验去理解,钱塘江的潮看完了,再壮观,不外乎留低一阵哗哗哗,跟没去过的人说起,也只能回应钱塘江潮就是钱塘江潮。

重点可能就像诗中第三句「到得还来无别事」。

有事发生,才令风景不只是风景。

世界上有很多个庐山,惹起很多人欲睹其真面目,睹过真面的人,你问他埃及怎么样呢?迪拜又怎么样呢?一般都只能三言两语把你打发掉,要说的,不会比旅游特辑所见所闻更仔细。

就像从前去过一趟内蒙,回来向好奇者做个口头报告,包括睡在蒙古包里的感受,喝羊奶的滋味,然后呢,然后再无话可说,就未免有点扫兴,去时无边草原蒙古包,回时一样是无边草原蒙古包。

幸好还算有事可记,记得的不是学骑骆驼的经验,而是去的人都习惯晚睡,草原天黑得很快,极目所及,外面一片黑漆天地,是草原沙漠还是南区海景也无知无觉,又睡不着,于是在蒙古包内打起扑克牌来,其中有几局的激烈战况,比草原的战况还要深刻。

这就是“到来有一事”,有事发生就彷佛不枉此行,尽管是几小时赢了又输输了再赢的小事。

其实,我知道,假如,同行的人不一样,或只剩下一个人,眼看着蒙古草原每一寸毫无分别的绿,想象着当年汉武帝打匈奴的事迹,该可以体验到什么叫无处为家处处家,这正是游牧民族飘泊生涯在军事上的优势,生活的环境也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观。

《观潮》内容赏析

《观潮》内容赏析

《观潮》内容赏析《观潮》内容赏析引言:《观潮》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观潮》内容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内容赏析(一)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

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

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第一句的庐山烟雨浙江潮,是理想的目标,每个追求者都为之魂萦梦绕,不惜任何代价,一定要一睹为快。

如果追求受挫,则此心决无安定之时。

等到有朝一日,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欣赏了这两个地方的景致后,这才觉得它们虽然美丽,却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对此,世俗的感叹是:“不过如此!”而禅意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禅者会发出由衷的赞叹:“正是如此!”凡夫总是把极乐世界想像成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并且即使到了极乐世界,也感觉不到乐趣存在。

对于他们,日常的生活、熟悉的地方、得到了的东西就没有美妙可言。

占有一物便失去一物的剌激,如此永远陷于无聊——痛苦——无聊的恶性循环中,精神的流浪从不停止。

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句

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句

庐山烟雨浙江潮诗句宋代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至得还去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庐山美丽谜样的烟雨,钱塘江宏大壮丽的潮汐,很应该回去观看一番。

无缘回去观看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就是可以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解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

怨:惋惜。

赏析翻阅苏轼的诗集,描绘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以说道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表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

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

《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从诗的命意看看,可以窥见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长,常萦于旅者。

似乎如果无法身历庐山之境,一大赏烟雨爱好者濠之雷;如果无法亲眼目睹钱塘江潮,一看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忘此生,千般惋惜,难以消除。

可是后来登山庐山,担任杭州刺史,远眺了庐山的烟雨,观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而真的客观的景物究竟就是旷世珍贵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就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

烟雨的缠绵潇洒,江潮的自源自回去,似乎不再那么惨烈势不可挡,不过就是风幡不动心自知。

以禅理入诗的历代诗人都有,唐代的王维可以说是代表,因为他追慕隐逸恬静,后来更皈依佛教,所以很多诗表现了出尘的思想。

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都是例证。

苏轼在经历过宦海风涛,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坎坷之后,产生“及至到来无一事”的禅语,也是烦恼即菩提的真实价值。

海浪汹涌古诗

海浪汹涌古诗

海浪汹涌古诗原文:《观潮》宋·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一、衍生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庐山美丽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的潮汐。

二、赏析:这首诗颇有意蕴!开头说没见到庐山烟雨和浙江潮时,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渴望。

可当真正见到了,却又觉得不过如此。

它传达出一种对事物期待与现实感受之间的落差,引发人们对追求和满足的深思。

你说,我们是不是常常对没得到的东西充满幻想,得到后却又觉得平常?三、作者介绍:苏轼,那可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巨匠啊!他的诗词文章,那叫一个精彩绝伦。

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在文学的天地里尽情挥洒才华。

四、运用片段:那天,我站在海边,望着那汹涌的海浪,心中不禁想起苏轼的“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海浪不就像那令人向往的奇观,未见到时心心念念,真正见到了,虽震撼却也觉平常。

就像我们一直追逐的梦想,真的实现了,反而多了一份平静。

原文:《酒泉子·长忆观潮》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一、衍生注释:“满郭人争江上望”:整个城的人都争着到江边观看。

二、赏析:哎呀,这首词太精彩啦!回忆观潮的场景,人潮涌动,那气势仿佛沧海都要空了,鼓声震天。

特别是写弄潮儿在浪头挺立,手中红旗不湿,展现出他们的英勇无畏。

这词把观潮的热闹和惊险写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三、作者介绍:潘阆,这位老兄也是才华出众。

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常常描绘出壮观的景象和豪迈的情感。

四、运用片段:在那场激烈的比赛中,选手们奋勇拼搏,就像潘阆词中的弄潮儿,“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他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让人为之赞叹。

原文:《十七日观潮》宋·陈师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一、衍生注释:“漫漫平沙走白虹”:漫长的沙滩上,潮水像一道白色的长虹奔涌而来。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北宋苏轼版本一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版本二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体裁为七言绝句,也称《观潮》。

译文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

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

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

恨:遗憾。

鉴赏: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

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

《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由妄念躁动之中恍然超越、豁然达观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淤泥生红莲。

作品名称庐山烟雨浙江潮创作年代北宋作品体裁七言绝句作者苏轼作品出处《东坡乐府》作品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译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至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颇有此意。

白话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并无惊奇,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作品赏析翻开苏轼的诗集,描写庐山和杭州的诗篇可说不少,但是这一首《观潮》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却很特别,极具禅味。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波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

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

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

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

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

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关于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北宋诗人苏轼观潮赏析 1原文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典故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

苏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

对于此诗仅从字面解释是很简单的,但简单中又蕴舍看不简单,不简单之处就在于本诗的第一句与最后一句是重复之句。

而最后一句“庐山烟雨浙江潮”重复出现究竟何意也成了解读的热点。

一种观点是“不过如此”。

庐山烟雨浙江潮,感叹:“不过如此!”另外一种观点是“正是如此”。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
意思是: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是北宋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由妄念躁动之中恍然超越、豁然达观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淤泥生红莲。

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

苏轼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

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写下了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作者:苏轼。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这种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异。

可以渐悟,也可以顿悟。

释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产生思想上的飞跃,豁然开悟,入於禅境。

前者是渐悟,后者是顿悟。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
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万里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洛默推荐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