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
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几种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规则和操作,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和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并思考它们的属性和关系。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三、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情境和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情境和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运算,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一种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问题的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五、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合作和协作,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刚刚踏入数学的大门,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提出问题的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桌子上有几个苹果,上学路上看到了几辆汽车等等。
从这些简单的生活场景中,让孩子发现数学的存在,并鼓励他们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如果再买两个苹果,桌上会有几个苹果?”2、利用图画和故事给孩子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图画或者讲数学相关的小故事,让他们从图中或者故事里找到数学元素,并尝试提出问题。
比如看到一幅小兔子采蘑菇的图画,孩子可能会问“小兔子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3、对比不同的数量拿出一些物品,让孩子比较数量的多少,然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比如有两堆积木,一堆 5 块,一堆 8 块,孩子可能会问“哪一堆积木更多?多多少块?”4、从游戏中发现问题通过玩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数字接龙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游戏中提出问题。
比如在猜数字游戏中,孩子可能会问“这个数字比 10 大还是小?”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数一数对于简单的数量问题,让孩子通过数一数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要知道书包里有几本书,就一本一本地数出来。
2、画图形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可以引导孩子通过画图形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小明有 3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 2 个,小红有几个苹果?”孩子可以先画3 个圆代表小明的苹果,然后再画2 个圆代表多出来的,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圆。
3、用简单的加减法当孩子对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可以运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比如“树上有 5 只鸟,飞走了 2 只,还剩下几只鸟?”就可以用 5 2 = 3 来解决。
4、分步骤思考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帮助孩子分步骤思考。
比如“妈妈买了 8 个苹果,小明吃了 2 个,爸爸吃了 3 个,还剩下几个?”可以先让孩子算出小明和爸爸一共吃了多少个(2 + 3 = 5 个),再用总数减去吃掉的(8 5 = 3 个)。
如何引导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
著 名 教 育 家 陶 行 知 说 过:“ 发 明
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思
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 是学生
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数学课程
标 准 中 也 提 出:“ 让 学 生 初 步 学 会 从
数 学 的 角 度 提 出 问 题、 理 解 问 题、 并
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
都市家教 116
【摘 要】影视资源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有力补 充,结合图像、色彩、声音,走进广大教师的视野, 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和运用,日渐成为教学中 的辅助手段。影视资源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小学语 文教学中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和广泛应用。教师结合教 学内容对影视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运用,不仅能够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促 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为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 展提供帮助。
数 学 来 源 于 生 活,
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
学问题。但是,关键在
于我们是否能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新教材
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
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
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
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
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
容适当改变例题的呈现形式,选择学
何
方式有很多:生活中的 真实事例、自制动画教
引
学课件、童话故事、精 彩的谈话引入、激疑设
导
疑等等,根据学生年龄 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
小
辽 容巧妙运用,会收到事 宁 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生
省 课堂上我的具体做法
大 连 市
如下: 一、课题切入法
庄
数学思维拓宽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技巧
数学思维拓宽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然而,有些问题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决。
因此,培养和拓宽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小学生拓宽数学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一、建立数学思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1. 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
通过问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2. 探索策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采用逆向思维或模拟实验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3. 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数学游戏或谜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发展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1. 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问题解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表、列举条件、拆解问题等方式来分析问题。
2. 制定计划:鼓励学生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步骤,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策略。
学生可以将问题划分为小部分,逐步解决,或者借助辅助工具如图表、公式等,制定解决方案。
3. 实施方案:引导学生根据制定的方案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施能力。
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技巧和方法,逐步推进解决过程。
4. 检验答案: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逆向思考、代入验证等方式来检验解决方案的准确性。
三、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1. 注重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理清思路和推理关系。
可以通过逻辑谜题、数理逻辑游戏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2. 强调归纳与演绎: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具体的问题中总结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
可以通过让学生解决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154学习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解决问题是技巧,提出问题是创造。
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要会解决问题,还要会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课堂教学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问、会问。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学生受氛围的影响比较大,在良好的问题情境下,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积极且自主的态度探究数学问题,以此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获得更好地发展。
如,在教学“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就需要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展现了篮球、黑板、高楼大厦等多种多样的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视频展现的形式生动且形象,能够使得学生瞬间将自己融入进具体的生活情境中。
视频展现完后,对学生说:“仔细地探讨一下,视频中所显示的事物大约是有多么长?该用怎样的方式评估这些事物的长度?”学生在老师问题的提问下,将自己的注意力融入进了具体的情境中,纷纷开始思考有关生活中一些事物长度的思考。
在学生思考完后,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
学生所说的想法多种多样,但是并不是特别的准确,这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
学生对于老师的否定回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此时,在引入本节所涉及的有关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并讲授给学生测量这些长度单位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测量。
在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听讲解,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而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
当前的数学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设计了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质疑的环节,但留给他们思考、回顾的时间太短,学生无疑可质,实际上这一环节也就成了走过场。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凌云小学白钰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营造和谐、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提出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4、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实践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十分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勇于提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的习惯,而不善于也很少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有了质疑,也不敢提出。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首先出示了商店里的一角里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枝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
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法的问题,我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
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或谜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
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然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力: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观察力息息相关。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观察实验或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整理数据,发现规律,并从中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观察某种现象或模式的活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数学知识点后,可以提出一个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思路和问题,并激发创新思维。
4. 提供适当的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通常是需要指导和培养的。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问题模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问题类型的范例,让学生在模仿范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安全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就任何问题都敢于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6.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可以设置小组比赛或者增加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或者奖项,以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发挥创造性。
7.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加强家校合作,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思考,多发问。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和掌握解题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高问题提出技巧的方法。
1. 明确问题的目标和难度:在提问题之前,教师应该明确问题的目标,即希望学生通过这个问题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确定问题的难度。
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以免学生难以理解或回答。
同时也不能过低,以免学生得不到挑战。
2. 引导解题思路:在提问之前,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帮助他们构建解题思路。
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总结规律,进而引导他们找到解题方法。
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思考和发现解题规律。
3. 多样化问题形式:问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等。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问题形式的多样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 分步提问: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步提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分步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解题的思维框架,使他们更有逻辑地解决问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5. 多角度提问: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图形、实物、文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应用概念。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6. 引导思考和交流:提问题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回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和解决办法,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沟通能力。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从彼此的观点中学习和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让学生感到沮丧或者困惑。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来确定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答问题。
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或者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应对,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让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又不至于太难。
二、提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尽量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或者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提问题要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既有计算问题,又有应用问题、解释问题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问题,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数学思维。
多样化的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答问题时能够体验到不同类型的乐趣。
多样化的问题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提问题要注意引导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可以通过提示,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的过程要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问题要注重交流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小组或者全班的环境下共同解决问题。
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技巧
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创造数学环境1.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提出问题可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当孩子对某个数学问题感到困惑时,家长和老师应该耐心地引导他们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数学知识支持。
2.定期进行数学游戏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找规律等,这些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鼓励孩子使用数学工具鼓励孩子使用数学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使用计算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学运算的原理;使用图形计算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
二、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1.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应用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如发现学习法、问题解决法等。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特点选择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思维训练1.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学习中,孩子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核心能力之一。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故事和图形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3.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十几年的农村教学让我知道,农村的学生因受生存环境的影响,他们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大多数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许多孩子形成胆怯、自卑的内向型性格,即使心中有话,也不敢说出来,更不用说是主动提出问题了。
同时他们受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敏锐的观察力,不善于发现问题,许多学生往往只能选择缄默不语,因此学生不敢提问题是课堂的普遍现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学生也因各有特色而显现活力。
我们为人师的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是爱、是信任、是理解、是一缕阳光。
“假如他是我的孩子”,教师应用这样的真诚、真情、真爱去对待学生。
其次是尊重我们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科学施教、文明施教、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时施教。
时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同欢乐、共欢笑,唤醒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诱发牵引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诱发强化他们想问、爱问、敢问的心理意识,也就是从心理上、从人格上去教育培养他们将如何发展的问题。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与学生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思维活跃。
因此,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启发学生积极提问的重要前提,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使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自由感和安全感。
以往在课堂中敢于质疑、能够质疑的往往是那些优秀生,而有相当多的学生都是保持沉默,并不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发现问题,而是因为他们没有站起来质疑的勇气。
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中设置“当小老师”的环节,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把教师做的事让给学生来做。
这样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有问题有困难随时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能力的关键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因为提出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是思维的开始。
下面,我将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一些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之一,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疑问,主动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趣味数学题目,或者设计一些富有情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产生疑问和问题,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出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规律、分析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购物场景中,让学生思考价格优惠的问题;在游戏场景中,让学生思考策略问题等等。
通过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主动地提出问题。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教师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不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
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他们提出层层深入的问题,例如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怎样才能更快地解决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方法与建议
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方法与建议在培养小学生对数学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能力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提供一些建议。
这些方法和建议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和积极态度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解题的兴趣,首先要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游戏、实例或故事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解题过程。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数学是一个基础学科,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
因此,要求孩子们从小开始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确保他们在解题过程中不会因为缺乏基本知识而束手无策。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来帮助孩子们夯实基础。
三、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数学解题需要孩子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的方式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和家长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决。
四、进行实践和练习实践和练习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和家长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和练习来解决问题。
此外,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教具或在线教育平台,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
五、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题目解题思路和方法,应提供一些有效的学习资源。
这可以包括教材、练习册、数学游戏、教育软件等。
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资源,并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
六、鼓励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鼓励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分享,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展示等方式,促使孩子们相互学习、交流彼此的解题经验和方法。
七、及时给予鼓励与奖励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解题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一、提问前要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提问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考虑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如何安排。
教师要教授加法运算,可以设计一些与加法运算相关的问题,以促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或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二、巧妙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通过提出一些情境问题或者猜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联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教师还可以采用隐喻性问题,通过类比和隐喻的方式,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设计多层次的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设计多层次的问题。
可以从简单到复杂,从表层到深层,逐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深化理解。
对于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直观易懂的问题作为起点,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拓展问题的应用范围,促使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重视学生的解题过程在教学提问中,要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多种解法皆可,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讨论,比较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五、注重问题的启发性教学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融入角色,体验解题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开始接触数学,所以需要用一些简单易懂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1. 实物教学:使用实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量和形状的概念。
例如,教孩子数数时,可以用糖果或小珠子;教形状时,可以用积木或拼图。
2. 图片和故事教学:通过图片和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并发现问题。
比如,展示一张有各种物品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是方形的。
3. 动手实践:让孩子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比如,教加减法时,可以用小球或图形来演示,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4.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比如,购物时计算找零、比较物品的价格等。
5. 逐步引导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提问和思考。
比如,如果问“你有5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几个?”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可以逐步引导:“你有几个苹果?”,“你吃掉了几个苹果?”最后再问“还剩下几个苹果?”。
6. 鼓励开放性问题:除了传统的数学问题,也可以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孩子的思考。
比如,“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加减法?”
7. 建立数学思维:教孩子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比如,比较大小、分类、找规律等。
8. 反馈和鼓励:对孩子的问题和答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和兴趣去提问和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一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还能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技巧。
1. 渐进式提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渐进式提问的方式,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渐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情景化提问提出情景化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问重点突出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可以突出重点,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启发式提问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5. 多角度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多角度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鼓励性提问在提问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感到提问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通过肯定学生的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8. 提问互动在提问过程中,老师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问答方式展开对话,让学生感到更加放松和自在。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论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
论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进入新世纪、知识与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更难,更有挑战性,而在小学阶段学会数学提出、善于提出数学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生如何学会提出数学问题。
一、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是很乐观首先,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法仍然盛行,学生为了回答教师问题,疲于应对,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遭到禁锢。
没有自我展示才华的空间,更没有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空间,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有疑,有问,然后再去探索解决之道,能正确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也就锻炼了我们的数学“心脏”。
其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决定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性质。
因此在日常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查找问题的存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问题,想问题,解问题,学生思维才有方向;才有锻炼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所以、我校针对"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进行实践探索研究。
二、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数学课标的需要1.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小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分析问题,并能找到解决方法,最终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突出意识,新课标中最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突出“过程性目标”,过程就是要学生“经历、体验、探索、解决”,而培养学生如何问题的意识,问题好坏关键在于问题的切入点,就是找到问题的爆发点。
2.构建数学问题理论。
以学生为问题切入的中心点,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索问题、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对所学数学知识点进行主动建构,从而构建数学问题知识体系。
构建学习数学问题观,提出问题的途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体系,形成数学问题多元化发展。
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
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孩子对数学感到困惑和挫败,往往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
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有责任教授孩子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策略,以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
1. 培养问题意识在教授数学解题方法之前,我们应先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
数学问题往往需要思考和分析,孩子应该学会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例如,让孩子思考如何用最少的步骤解决一个数学题,或者提出一个数学难题,鼓励他们寻找答案。
这种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解题方法。
2. 理解问题孩子在解题之前,应先深入理解问题的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问题陈述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背景。
鼓励孩子提问并澄清问题,确保他们理解问题的全部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将问题转化为图形、图表或实际情境,以帮助他们形成更具体的思维方式。
3. 制定解题计划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有条理的解题计划。
帮助孩子学会将问题划分为更小的步骤,并制定相应的解题策略。
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长除法问题,可以引导孩子先进行数学步骤的分解,然后再逐步执行每个步骤。
通过这种将问题分解的方式,孩子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4. 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需要不同的解题方法。
当孩子掌握了各种解题策略,我们应指导他们在正确的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对于百分比问题,我们可以教授孩子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或小数,并应用相应的计算方法。
逐步引导孩子熟练掌握各种解题方法,并帮助他们辨别何时使用哪种方法,这将有助于提高孩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和巩固解题方法的掌握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巩固。
通过提供足够的数学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
几个提出问题的技巧。
一、提出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指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答案。
例如,“餐桌
上有两个馒头和三个苹果,你认为你可以怎样分配才能使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同的东西?”,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展现出各自的思维。
挑战性问题是指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寻求更深层次的思考,提出更长远的问题。
例如,“你认为为什么学习数学是很重要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
目标做出更为深刻的思考。
三、提出继续完善的问题
继续完善的问题是指让学生先回答一个问题,然后细化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
并完善自己的答案。
例如,“如果你把一个矩形纸片沿着一条边对折,会发现得到了一个
长方形,请问这个长方形和原矩形有何关系?”学生可以先回答类似“二者的面积相等”
这样的答案,然后再思考更深层次的答案,例如“二者的周长是否相等?”
四、提出情境化问题
情境化问题是指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买了三支钢笔,每支钢笔用了1元,如果小明用了5元,那么他还能买多少支钢笔?”
具体化问题是指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如,“苹果价格是每斤2元,那么10斤苹果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比“苹果价格是每单位2元,那么10个苹果需要多少钱?”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计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技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巧妙地提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提出问题的技巧,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开放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指没有唯一答案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一共有四个数字,这四个数字的和是10,你能列举出来吗?"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尝试和思考找到各种组合。
2.情境问题情境问题是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明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1元,他给了售货员10元,找回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将数学概念和运算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适当刁钻的问题适当刁钻的问题是指那些看似简单但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数字8放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能否通过连接画出一个正方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判断,发现不能构成正方形。
4.追问式问题追问式问题是通过反复追问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你有什么证据支持你的观点?"通过追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巧妙引导问题巧妙引导问题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小明有5元钱,他要买一个2元的巧克力,他还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通过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了问题。
6.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
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7.引入挑战性问题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提出数学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凌云小学白钰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营造和谐、轻松、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2、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提出问题。
3、让学生体验成功,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4、创新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
实践法: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主渠道,新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已经十分注重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及时地掌握新教材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些做法,并不断地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勇于提问。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解决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的习惯,而不善于也很少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旦学生有了质疑,也不敢提出。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创设“问”的情境,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减法时,我首先出示了商店里的一角里
的物品以及价钱,问学生,看到这些,你想提什么问题?学生在思考后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羽毛球和一枝钢笔一共多少元?一本书比一个练习本多多少元?一个乒乓球比一个篮球便宜多少元?三个羽毛球和三个乒乓球一共多少元?等等。
这些问题有学过的加法的问题,我就及时解决,复习了旧知识,而也有新知识,可尽管这节课无法一一解答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提出来的,他们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知识。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比赛、游戏等方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形成悬念问题。
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利用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组合成的一个个漂亮的图案,在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他们动起来,组成了一幅画,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在学生欣赏这幅画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图中有些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产生深入了解的欲望:“是用什么图形拼成的?”“我们也来做一幅吧”。
进而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
2、让学生“想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的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
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
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先师生合作编出了2、3的乘法口诀,接着就让学生同桌合作编出4的乘法口诀。
这时有位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乘法口诀用中文的汉字书写,太麻烦了,为什么不用阿拉伯数字写呢?”的确,乘法口诀用中文书写,确实麻烦,但自古教材就是这样安排的,我作为一个教师也从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教材怎样安排就怎样进行教学。
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是由于他参与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在书写中觉得比较麻烦,于是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这样一个有创见、有水准的问题。
课后,我查了有关的资料,表明乘法口诀表产生于我国2000多年以前,而那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传入我们中国,所以是用汉字表述的。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由“大九九”发展为现在的“小九九”(即由81句变为45句)。
用数字表述乘法口诀表的三大优点:1、形式上,突出了数学之“数”的特征;2、在认读上更直观;3、与教材的有关内容相统一,有利于学生学习。
如口诀“34 12”与算式3×4=12更容易联系在一起。
其次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发现问题的前提要认真观察并思考,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转变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发现处处有数学问题。
再次要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比较是在思想上将
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习惯于比较这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最后要教给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如,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根据这些条件,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为提问而提问,要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表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具有独创性的问题,使提问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3、让学生乐于提问。
适时进行正面评价,给一些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乐于提问。
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
对问得不好的同学,千万不要责备,讥笑,也决不允许班上其他同学取笑,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注意保护这些学生“问”的积极性,他们为了追求一次一次的成功,积极思考,全心投入,只要有机会,有疑问,便会毫无拘束地抢着提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