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语文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
![语文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c1fe892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1.png)
语文积累与运用文学文化常识语文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积累语文知识呢?首先,阅读是最为重要的积累途径。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够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语法规则,还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还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学习优秀的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
其次,多加强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文表达的基础,要想表达准确、流畅,就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量。
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记忆方法,如联想法、构词法等。
还可以通过课堂、课外的词汇练习,加强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另外,还需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积累。
语法是语言运作的规则,掌握了语法,才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可以通过课本、教辅或者参考书籍来加强语法的学习和积累。
在语文积累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所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具体来说,语文运用主要包括写作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
写作是语文运用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写作,我们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要注意写作的结构和逻辑性,确保文章的条理清晰。
其次,要运用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
最后,要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观察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观察,写出真实、准确和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口语表达是语文运用的另一个方面。
通过口语表达,我们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在口语表达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自然,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同时,还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美化技巧,使自己的口语更加生动、有趣。
文学文化常识是语文积累和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通过学习和了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思想和感情。
同时,了解作家的背景和观点,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此外,文学作品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和传统,开阔视野,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积累与运用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运用,我们才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基础题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基础题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14b87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4.png)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基础题大纲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语文科目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语文基础题则是考查考生语文素养的关键部分。
以下是对 2024 年全国高考语文基础题大纲的详细解读。
一、字词积累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石,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分量。
考生需要掌握常见汉字的读音、写法、意义以及多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
例如,“粗犷”的“犷”字读音(guǎng),“癖好”的“癖”字写法等。
同时,对于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也是考查重点,像“差强人意”“首当其冲”等容易被误用的成语,考生需要明确其正确含义和使用语境。
二、病句辨析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考生要能够准确判断句子是否存在语病,并能进行修改。
比如“他不但学习好,而且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因为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这句话就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改为“他因为不但学习好,而且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三、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考生需要了解其特点和作用,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和运用。
例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挂在天上。
”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四、文学常识涵盖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学流派等。
考生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大家的作品风格和代表作;也要了解现代文学的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创作特点;对于外国文学,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等作家的作品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五、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官职、礼仪、历法、地理、服饰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的职能,“冠礼”“笄礼”的含义等。
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也是高考的考查内容之一。
六、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表达准确清晰的重要保障。
考生要掌握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优秀18篇)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优秀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daaa7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5.png)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知识点总结(优秀18篇)高考语文论语知识点总结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安贫乐道。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课本素材运用指导(素材+适用话题+精彩运用)(共四篇)
![高中语文2024高考复习课本素材运用指导(素材+适用话题+精彩运用)(共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3a99d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6.png)
高考语文课本素材运用指导1.《劝学》(1)素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
(2)素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
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
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2.《琵琶行并序》(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精彩运用】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
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
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
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
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
(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精彩运用】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
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师说》(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备考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备考](https://img.taocdn.com/s3/m/7975a4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7.png)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备考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语文学科的语言文字运用考查愈发重要。
针对这一考点,我们提出以下备考策略和建议,以期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高考。
一、夯实基础,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基础在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考生应熟练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以及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注重积累,多读、多写、多练,培养语感,提高语言素养。
二、关注热点,了解语言现象高考语文试题中,常常会涉及一些热点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
考生应关注时事热点,了解最新的语言动态,尤其是网络流行语、新词新语等。
同时,也要关注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强化训练,提高解题能力针对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题型,考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了解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备考策略。
四、拓展阅读,增加知识储备阅读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考生应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新闻报道、评论等。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
五、重视写作,提升表达能力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
考生应重视写作训练,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力求表达清晰、准确、生动。
总之,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备考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热点语言的关注、解题能力的训练、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勤奋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611d7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a.png)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归纳(最新8篇)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作用篇一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等。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精心选择、剪裁、并编织起来的具体材料所表达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倾向就是对生活现实的憎爱情感或态度)。
将主题定义的中心词改成思想与倾向,虽只是一词之增,但由于它符合作文心理过程的实际,符合文章内容的实际,因而无论对写作实践或阅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写作尤其是文艺创作,正如黑格尔所说:一方面求助于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于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气的情感。
树立了主题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倾向的深刻观念,将使习作者更自觉地用两条腿走路,更自觉地酝情发思,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激发。
这就是情感思维。
难以望其项背的出处篇二望其项背,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
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译文:气味浑厚,音调又和谐,毕竟这是本朝第一手能。
近来作者虽然多,终难望其项背部罢了。
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百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其项背它还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也可以用来比喻可以企及对方所达到的成就或境界,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度对象有一定差距。
望其项背造句1、你能想象会什么望其项背声像,玛丽感觉还是要有深入的弟子都感到悲伤,那黑暗的日子。
2、曾八度入选全明星的姚明令多数NBA中锋难以望其项背,但最终他最大的对手可能一直就是他自己。
3、自然界中的螺旋形,奥妙无穷,人间杰出的美术家也难望其项背。
4、这是最伟大的童话故事电影,甚至没有一部能望其项背。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82d0b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6f.png)
语文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1语文基本要素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2一鉴赏形象1人物形象(1)问:人物形象有什么特征(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①概括形象特征:本诗塑造了一位的身份形象。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关键点手法)③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作用):寄寓的情感蕴含的哲理。
(2)人物描写手法(怎样塑造刻画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怎样表现人物情绪的)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描写(依附于其他描写手法存在)等侧面描写:环境烘托他人正衬对比反衬等借助修辞:比喻象征等2事物形象(咏物诗)(托物言志之物,象征人物品格理想情操)问:描写(刻画)了什么样的形象?答:①概括物象特征②结合诗句分析(点手法)③作用:象征什么样的品格,寄托什么样的情感常见形象:兰花菊花梅花松柏竹蝉马等(分析总结象征内涵)常用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反衬等(描写物)象征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发情)3景物形象:(1)意象:(蕴含诗人情感(意)的景物形象,在诗词中设有几个意象名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辨析病句(一)语序不当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运用—辨析病句(一)语序不当](https://img.taocdn.com/s3/m/fb78945f0029bd64793e2cad.png)
方法点拨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并加以修改。 1.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上面整齐地排列着身 披铠甲、手持盾牌的秦军战士。 解析:定语误放在状语位置上,“古色古香”应修饰“青铜 器”,“古色古香地印着青铜器”应改为“印着古色古香的青铜 器”。 2.党组织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解析:“充分”应作为“发挥”的状语,而不是“作用”的定 语。所以应该改为:党组织应该充分发挥广大青年的作用。
方法点拨
例2 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生素媲 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解析:关联词连接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 后。该句中两个分句的主语都是“中药”,所以“不但”应放在 “中药”后。
考点五 并列短语位置不当
【提问方式】 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
在一个句子中,并列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 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则容易出现位置不当。
典题精讲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 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B.中央气象台发布消息,今天起至16日,随着新一轮冷空气不断东移, 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雨降雪天气过程。 C.在政府推动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 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及10个盟市的“奶牛带”。 D.前些日子,成龙在微博中表示将他收藏的20年前的4间古建筑捐赠给新 加坡一所大学,消息一出,争议四起。
考点一 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
【提问方式】 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
方法点拨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误。 例1 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 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解析:此句属于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开展的”修饰“历时三 年”,应将“开展的”放在表领属的名词“本市”的后面,并在“历时 三年”之后加“的”。 例2 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 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解析:“所有”应修饰“两栖爬行动物种类”,而不应修饰“中 国”。“所有”应放在“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的前面。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2dc00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0.png)
2023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3、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4、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等。
其他知识点:1、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3、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4、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
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
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高考语文字音专题知识积累与运用教案
![高考语文字音专题知识积累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47ef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8.png)
高考语文字音专题知识积累与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语文字音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2. 帮助学生积累字音知识,提高字音辨识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作答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字音的定义和重要性2. 字音常见题型分析3. 字音解题技巧讲解4. 字音练习题三、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字音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字音常见题型,教授解题技巧。
3. 练习:让学生做字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字音的定义、常见题型和解题技巧。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做练习题,提高字音辨识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字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字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考试:评估学生字音辨识能力,检验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字音易错点分析2. 形近字、多音字的辨识技巧3. 字音辨析的方法与策略4. 字音在语境中的应用七、教学过程1. 引入:分析字音易错点,提醒学生注意。
2. 讲解:讲解形近字、多音字的辨识技巧,教授字音辨析的方法与策略。
3. 练习:让学生做形近字、多音字的字音辨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分析字音在语境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字音易错点、形近字、多音字的辨识技巧和字音辨析方法。
2.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做字音辨析练习题,提高字音辨识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字音在语境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字音的重要性。
九、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形近字、多音字的辨识能力和字音辨析技巧。
2. 课后作业:布置字音辨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考试:评估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字音的能力,检验教学效果。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注意字音的积累和运用,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6篇
![语文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39d22d240c844768eaee5e.png)
语文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6篇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考试的变革也越来越显着,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部分中的语言积累与运用题(包括名言积累与运用、综合学习、仿句练习、对联写作等)在考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大。
尤其是第一个知识点,更是重中之重,不少地方的分值都在10分以上。
因此,做好这一点的专题研究,从全国各地纷纭复杂的中考题中准确理清基本知识要点、涉及的主要考点、找准相关问题并指导同学们如何有效应对,对于抓好备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名言积累与运用涉及的考查要点有:对经典名篇名句的记忆情况;名句深刻含义的准确理解及运用。
考查的范围有:1、课内的诗词名句,又以名家名篇的名句为主,考查方式有直接填空默写或根据提示理解性默写;2、课外的阅读积累,如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含义丰富或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3、经典名句的准确分析品味。
回首高中三年,感慨万千。
在高中的学习生涯中,我体会最深的只有七个字:“学习是自己的事。
”自觉掌握知识。
知识的积累要靠自己。
语言学习要有所突破,积累和应用都相当重要。
积累的过程,还只是打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平常时多听,多读,多写,多想。
语言只有用多了,才会有语感,才能理解语言的内涵。
因此,在高三语文的复习中,应该定时去接触一些文章,试着像学习新课文一样去分析,揣摩作者的态度,遇到一些优美的片段,可以自己定位、分析,觉得有价值,可以摘抄并背诵。
但对于英语,考试已淡化语法,而重在理解与句子的运用,熟读和牢记课文是对训练语感最有益的帮助。
学习重在自觉坚持!实践出真知。
对理科生而言,数理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识记知识固然重要,但要想运用自如,必须沙场练兵。
自己专研,开动自己的脑筋,这样大脑“才不会生锈”。
当自己用心做出一道题,并且运用了平时自己积累的非大众化的方法,你的记忆会更加地深刻。
面对难题,我们不应该板着脸,更不应该发愁,而应该庆幸又碰到自己的盲点!做大量有用的题之后,你才会有自己的一套实用的经验!自信面对平淡。
《苏武传》(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知识梳理与素材运用(全国通用)
![《苏武传》(复习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知识梳理与素材运用(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7d6dd80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6.png)
①山的南面 ②阳光,太阳
③表面上,假装
三、【文本重点句子翻译】(评学10分钟)
•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 于,答其善意。
• 译文: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遺苏武以中郎将的 身份手持旄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趁机给单于赠送丰厚的 礼物,答谢他的好意。
• 2、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译文:(匈奴)正要派遣使者送苏武等人返回汉朝,正赶上匈奴国内的 缑王与长水校尉虞常等人在匈奴密谋反叛。
三、【文本重点句子翻译】(评学10分钟)
3、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终究也回不了汉朝,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地受苦,(您 对汉朝的)信义又能在哪里显示呢? • 4、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
• ⑩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因为或通“已”,已经)降及物 故( 死亡),凡(一共)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在……的时 候)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在……的 时候)强壮出,及(等到)还,须发尽白。
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自学7分钟)
• 1、本课重点实词 •会 • 2、高考实词 • ①幸 • ②阴 • ③阳
《苏武传》
班 固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挖空练习,自学自纠。 2、文本重点句子翻译。 3、重点实词积累:幸、阴、阳、会
一、【课文重点实词挖空训练】(自学7分钟)
• ①武,字子卿。少以(凭借)父任,兄弟并为郎。稍(渐渐) 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多次,屡次)通使相窥观 ( 窥探观察)。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 批)。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目的连词,来 )相当(相 抵)。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 子我丈人行(对长辈的尊称)也。”尽归( 使动,使……归) 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赞许)其义,乃遣武以(凭借)中郎 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后,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 ), 因( 趁机)厚赂(赠送丰厚礼物)单于,答(答谢)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临时充当)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 俱(一起)。既至匈奴,置(备办)币(财物)遗(赠送)单 于。单于益(更加)骄(倨傲),非汉所望(期望)也。
山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山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5234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2.png)
山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随着高考的临近,备考的紧张气氛逐渐升温。
而在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要想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必考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山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一、经典文言文在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经典文言文一直是必考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基本句式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尤其是《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著作,考生需要掌握其中的精华部分。
二、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现代文阅读与写作也是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的重点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了解社会热点话题,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以及语言的准确性和文采性。
三、古诗文赏析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古诗文赏析是必考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熟悉唐宋时期的一些重要古代诗人和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同时,要注意对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常见修辞手法无论是古代文言文还是现代文学作品,修辞手法都是必考的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并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提高表达的效果和文采性。
五、文学常识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文学常识也是必考的一部分。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同时,还要对一些重要文学名著有一定的了解。
六、修辞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山东高考语文科目中,修辞语言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必考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各类修辞手法的具体含义和表现形式,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运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采性。
通过对山东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经典文言文的理解和积累,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灵活运用修辞手法,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了解文学常识和修辞语言的运用等。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4cded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9.png)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高考语文必背学问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拓山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方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怪或惩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方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方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留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行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方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16、狗尾续貂:比方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7、管窥蠡测:比方对事物的观看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方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愿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方情势危险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进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方状况一每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方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方引进坏人,自招祸害。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试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
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
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汲取了汉乐府的养分,所以不但擅长运用比兴,而且制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daef5c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5.png)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一、高考语文知识点概述高考语文试卷分为四大板块: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文学作品和论述类文本,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结构、观点态度等方面的能力。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理解、鉴赏和翻译能力。
语言文字运用板块考查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解题能力。
作文则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检验。
二、高考语文题型及解题技巧1.现代文阅读: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的重点。
然后回归原文,寻找与题目相关的信息。
最后结合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进行合理推断和分析。
2.古诗文阅读:解答古诗文阅读题要注重对诗文内容、背景、作者观点态度等方面的理解。
在翻译诗句时,要注意保留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3.语言文字运用:此板块的题目多样,解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运用语法、修辞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做成语题时,要了解成语的意思、用法和误用类型。
4.作文:写作时要把握题目要求,立意明确,观点鲜明。
注意行文结构,合理运用表达手法。
内容要充实,语言要生动,力求写出自己的特色。
三、针对不同知识点的复习策略1.现代文阅读:多做阅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古诗文阅读:熟读经典诗文,了解作者背景和创作意图,掌握鉴赏方法。
3.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法和修辞知识的学习,多做相关练习。
4.作文:多读优秀范文,学习写作技巧,多进行写作实践。
四、提高语文成绩的建议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益书籍,拓宽知识面。
2.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平时练习:多做各类题型,总结经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4.学会总结反思: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总结高考语文考试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检验,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努力。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1202f2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8.png)
高考语文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考察的内容涉及广泛且知识点繁多。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系统掌握各个知识模块和知识点,以确保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语文的各个知识模块和重点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运用1.词汇与短语在语文学科中,词汇与短语是基础、重点和难点。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和短语,包括常见词汇和固定短语的用法、搭配以及词义辨析等。
2.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句式结构的表达方式,同时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例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3.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是文章整体结构和语言运用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组织篇章结构,包括开头、过渡、主题句、承接词等,并且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生动性。
二、阅读理解和鉴赏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需要学生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且能够理解古文的含义和蕴意。
2.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考察学生对现代文章理解和鉴赏能力的部分。
学生需要通过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观点等,同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三、写作表达1.议论文议论文是高考写作中的常见形式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选择适当的主题,论述自己的观点,同时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
2.应用文应用文是写作中的实用性文体,包括书信、申请书、通知、简历等。
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语言特点,同时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
四、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同时了解不同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五、现代文学现代文学是对当代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鉴赏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阅读并理解现代作家的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并且能够分析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等。
六、修辞和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需要了解修辞手法的种类和运用方法,例如比喻、夸张、反问、排比等,能够准确地分析修辞手法对文章的表达效果产生的影响。
高考语文试卷顺口溜题目
![高考语文试卷顺口溜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3643504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3.png)
一、基础知识篇1. 字词句,天天练,记得牢,考试不怕难。
2. 语法点,逐个过,掌握好,得分无忧愁。
3. 古诗文,要背诵,理解深,考场上显身手。
4. 修辞法,要精通,运用妙,作文得分高。
二、阅读理解篇1. 理解文,细品味,抓住主旨,答题不跑偏。
2. 词语义,多思考,结合上下,准确无误猜。
3. 段落意,要归纳,概括要点,不遗漏信息。
4. 题目问,仔细看,答案在,文中找,不偏不倚答得全。
三、作文写作篇1. 文题审,要仔细,立意高,得分才有望。
2. 结构清,层次明,开头好,引人入胜情更长。
3. 中心明,论据实,论证严,逻辑清晰显才华。
4. 结尾妙,升华意,画龙点睛,留下深刻印象。
四、文言文阅读篇1. 字词句,多积累,理解深,文言文不惧怕。
2. 句式辨,结构明,断句准,理解才全面。
3. 翻译文,要忠实,意译通,准确无误显功力。
4. 理解题,仔细答,答案在,文中找,不偏不倚得分高。
五、现代文阅读篇1. 理解文,找主旨,抓住要点,答题不失误。
2. 文中题,细心读,答案在,文中找,不偏不倚答得全。
3. 思维活,多思考,联系实际,答题更出色。
4. 逻辑清,条理明,论述有力,得分不一般。
六、综合运用篇1. 考试题,多变幻,多练习,掌握技巧得分满。
2. 模拟题,做一遍,总结经验,考试更从容。
3. 试题库,多浏览,知识点,掌握全,考试不慌张。
4. 考前夜,别焦虑,心态好,发挥好,高考无忧愁。
七、备考心态篇1. 心态好,信心足,考试不慌张,发挥更出色。
2. 劳逸结合,效率高,备考不累,成绩更优秀。
3. 睡眠足,精力好,考试不疲惫,得分更高。
4. 饮食均衡,身体棒,考试不生病,发挥更出色。
通过以上顺口溜,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备考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信心满满地迎接高考!祝各位考生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本文选自《高校招生杂志社》的博客培土施肥壮根基——谈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湖南陈京龙如果把高考语文试卷题大体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大版块的话,那么语文基础知识,在2009年高考语文18套试卷涉及的考点则有字音、字形、词语、标点、病句、连贯、文学常识及名句名篇等。
至于“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等的考查,则是以主观表达题形式出现的,且为综合题,可划归到写作版块中。
那么怎样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呢?下面结合2009年高考题来作一些分析和总结,以求对我们的复习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字音[考查要点]《考纲》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09年高考中,18套卷中有13套考查了字音,单独设题的有11套,与字形合在一起考的有2套;命题形式有注音的占8套,无注音的占5套;答题要求,有选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有选读音有误的一项,有选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有选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等等,但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从考查的字音来看,以考查多音字的识记为主,其次还考查了同音字、统读字、形声字、形近字等。
[考题例析]例1(全国卷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菁华(qīng) 宁可(nìng) 冠心病(guān) 翘首回望(qiáo)B。
吐蕃(fān) 庇护(bì) 歼击机(jiān) 呱呱坠地(gū)C。
请帖(tiě) 梵文(fán) 发横财(hèng) 按捺不住(nà)D。
链接(liàn) 创口(chuāng) 倒春寒(dào) 拈花惹草(niān)【解析】答案:D。
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A。
菁华(jīng);B。
吐蕃(bō);C。
梵文(fàn)。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涉及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其中多音字可以通过记少推多(如“呱呱坠地”仅在此处读gū)、区别口语和书面语或区别词性、词义(如“冠心病”,“冠”,帽子(名词)/“冠军”,第一)例2(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侥幸/角色车辙/折戟沉沙瞠目/交口称赞B。
盘踞/拮据癖好/否极泰来摒弃/敛声屏息C。
怆然/创伤蛊惑/余勇可贾诘问/开花结果D。
蹩脚/别扭干涸/曲高和寡徜徉/逢场作戏【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音近字。
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A。
侥幸(jiǎo)/角色(júe)车辙(zhé)/折戟沉沙(zhé)瞠目(chēng)/交口称赞(chēng);B。
盘踞(jù)/拮据(jū) 癖好(pì)/否极泰来(pǐ) 摒弃(bìng)/敛声屏息(bǐng);C。
怆然(chuàng)/创伤(chuāng)蛊惑(gǔ)/余勇可贾(gǔ) 诘问(jié)/开花结果(jiē);D。
蹩脚(bié)/别扭(biè) 干涸(hé)/曲高和寡(hè)徜徉(cháng)/逢场作戏(chǎng)。
[复习建议]语音复习,关键在平时。
要多留心别人、广播、电视的语音,勤奋查字典、词典,练好自己的口耳,记少不记多,突出重点。
上几节复习课,可帮助疏理知识点、了解命题形式,但不要把希望只寄托在几节复习课上。
如果养成了平时说普通话的习惯,那复习起来就轻松多了;若在方言重的地区,要有意识地练习讲普通话。
同时,要克服语音复习无用的思想。
如果经常练读音,对养成和保持普通话语音的口感和语感是十分有利的。
从字音考题来看,多是考查常见字的读音,只要平时注意了,得分就不难。
二、字形《考纲》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在2009年高考语文卷中有北京、天津、重庆、浙江、山东、湖南、四川等9套试卷考了这个考点,其中天津、山东两套卷是字形与字音合为一题考查的。
从各省考题看,考查的字有音同形异字:其—奇,滑—猾,筚—荜,起—启,辐—幅,阵—镇,须—需,首—手,理—里,杆—竿,偏—片,叠—迭,做—作,拔—跋,嘻—嬉,理—礼,至—置,佑—沽,踏—沓,示—事,计—技等;有音同形近字:滑—猾,筚—荜,辐—幅,杆—竿,拔—跋,嘻—嬉等;有音异形近字:戳—戮。
[考题例析]例3(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雍容经典韬光养晦筚路蓝缕,以起山林B。
安详遐思薪尽火传二人同心,其利断金C。
跨越振辐秘而不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
坐阵砥砺学以致用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主要考查学生对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能力。
A“筚路蓝缕,以起山林”中的“起”应为“启”,意思是说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难;“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也用于比喻”。
例4(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
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
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
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
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解析】答案:D。
本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应该说更具理性化。
因为当今学生用错字主要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
A项的“波滔”是“波涛”的误用,B项的“头酬”为“头筹”的误用,“凸显”“突显”只是词义有区别(前为“清楚地显露”,后为“突出地显露”),字形都是正确的。
C项“不黯世事”应为“不谙世事”。
[复习建议]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且都是考查别字,有的放在词语中考查,有的放在句子中考查。
一个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复习中,我们要注意以义定音,以义定形,在要把字形识记与词汇积累结合起来。
要特别注意容易混淆的别字,如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异形近字等。
还要留意媒体中的错别字,以及自己平时习惯性写错的字。
这样复习才会有效。
要坚持勤查字典,坚决摒弃网络等媒体滥用汉字的恶习,提高自己对汉字的辨别与识记能力。
如果平时注意正确使用,运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区别,并及时积累,得分是不难的。
三、词语[考查重点]《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词语包括实词、虚词两大类;熟语,包括成语、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09年高考18套卷中有13套专门设题考查了词语的正确使用。
考题涉及了词语选用、使用正误的辨别等命题形式,一般性实词与虚词、成语等有分别设题的,也有合在一题命制的。
[考题例析]例5(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A。
遏制次序善于B。
遏制秩序擅长C。
遏止秩序擅长D。
遏止次序善于【解析】答案:B。
考查词语(实词)的选用。
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C、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第③句,应该选用“擅长”。
考生不必逐空选择,只需要选出自己最拿手的两空即可。
选择时,组词造句法最为适用,也最为实用。
如:维持秩序/按次序入场。
例6(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
国是况且荣誉B. 国事何况名誉C。
国是何况名誉D. 国事况且荣誉【解析】答案:C。
考查现代汉语词语(实词和虚词)的选用。
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例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
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
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解析】答案:B。
考查成语的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A。
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
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
比喻正当壮年。
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
崇论宏议:崇,高;宏,大。
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D。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例8(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A。
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B。
“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C。
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
(脱胎换骨)【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熟语的运用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