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平衡之道-亦是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 许多⼈都以太极拳为养⽣运动,也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但是却不知具体哪些疾病,太极拳教学⾮常注重养⽣保养,下⾯⼤家⼀起跟⼩编来了解⼀下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欢迎⼤家阅读。
太极拳运动对防治哪些疾病有效 打太极拳从根本上是改善⼤脑⽪层的兴奋性,所以能治疗和⼤脑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的疗效。
运动对⾎脂成分及⾎流动⼒的改善明显,故对⾼⾎脂症、⾼⾎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也有较显著的疗效。
由于呼吸锻炼和提⾼免疫功能的作⽤,打太极拳对哮喘、肺结核等均有相当成功的治疗作⽤。
此外,对内脏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腰腿痛均有疗效,对预防流⾏性感冒作⽤也极其明显。
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慢性病 练习太极拳能防⽌各种慢性肺病,以及肺影响到的其他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肺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到胃,⼈们⽣活在⼀个压⼒围绕的圈⼦⾥,会造成⽓滞或者横⽓填胸,因此太极拳在这时就起到了作⽤。
其不能下⾏纳于肾,胸中每⽇感觉满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欲,⼈如果没有⾷欲,就会饥饱失常,胃⽓失和,⼝谈不懈⾯⾊萎黄,这就影响到胃了。
胃在消化⾷物时,因有上述情况胃中没有⾷物,患成了胃与胃结合,这样就消耗了胃膜,胃开始酸,然后胃疼,严重的胃穿孔,那就⿇烦了,所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了内功,也锻炼了⼼肺功能,同时也保健了胃,对于各种胃病都有防治的效果。
如果⼼肺不好,呼吸不能下纳于肾,⽓不能沉于丹⽥,就会影响到肾,因肾不纳⽓,也影响了⽔的通道,中医上讲“肺为⽔上之源”⽔道⼀旦受影响,轻者⼩便短⾚,⼤便秘结,重者会胸病,甚⾄会出现⽔肿,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上述病症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还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且太极拳对⼿术后的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因此在活在当下的⼈们,需要多练习太极拳为我们的⾝体打⽓加油。
⼼肺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脾,因脾与胃表⾥,脾位于中焦,主肌⾁,⽣理功能,主运化⽔各,⽔湿,为⽓⾎⽣化之源,不是后天之本。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
欢迎阅读!太极拳中蕴含的文化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太极拳修身养性价值浅议
更 具 意 义 的 是 太 极 拳 文 化 不 仅 仅 用 于 武 术 ,而 更 多 的 是 指 导我们 的人生 ,它可 是我们 在处理 日常事 务 中,按照太 极拳原 理 ,解决生活工作中寓 刚 的 哲 理 体 现 出 了孔 子 中庸 之 道 对 现 实 生 活 的 指 导 意 义 ,反 映 在 生 活 中 ,就 是 “ 塞 翁 失 马 焉 知 非 福 ” 的观 点 ,好 始 终 有 坏 事 ,坏 始终有好 事。遇事 时 ,要 把 眼光放 的远 一 点 ,不要 只 看表 面。 太极拳 的 “ 彼不动己不动,彼既动 ,己才动” ,借力打力 、四两 拨千斤 、舍 己从 人 的技击 符合儒 家 “ 厚 德载 物” 的谦 让美 德。 在 克 敌 御 辱 时 ,不 主 张 主 动 动 手 ,你 不 动 ,我 不 动 ;你 既 动 , 我才动 。所 以经 常修 炼太极 拳 ,可悟太 极之理 ,可以改变 人 的 世 界 观 和 方 法 论 ,有 助 于人 们 把 我 辉 煌 人 生 2 .太 极 拳 的 养 生 价 值 太 极 拳 是 中 华 民族 五 千 年 传 统 文 化 结 晶 的 瑰 宝 ,经 过 几 百 年 的传承和实践 ,证 明了它具 有健身 、养 生和技 击等三 大主要 作用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太极拳 的养生作 用却 越来越 突 出。太 极拳拳理 、拳法的内在要素决定 了它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 。
太 极 拳 修 身养 性 价 值 浅 议
周 伟
摘 要 :太极拳具有 东方 民族体育的浓厚 色彩。 它蕴涵着丰厚的 中国传统哲 学思想 、伦理观念 ,注重 内外兼修 ,融健 身与养 生与一体 ,是 中华 民族文化 的结晶,本文从太极拳的文化底 蕴和 养生作用方面对太极拳 的修 身养性价值进行分析和 总结 ,分析认为 长期 习练太极 拳可以从 思想上给人 以启示 ,同时练习太极拳在养生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关键词 :太极拳 ;文化 ;养生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养生之道太极拳乃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之功法。
外动形活如龙虎,内养身安似云风。
龙无云、虎无风、则威风尽失。
只练拳、不养生,必损其根源。
缘此,太极拳爱好者不可不知养生之道。
中国古代道家养生方法众彩纷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一导引,即以俯仰屈伸。
抻筋拔骨为主的肢体运动。
二吐纳,是以借助呼吸来吐故纳新,从而调节体内真气运行。
三膳食,通过食用各种营养品来滋补脏腑器官而达到相互平衡。
上面三种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气血通畅,预防疾病,提高体质。
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
溯源寻根,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即将太极之理寓于其中。
嗣后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宜导湮郁。
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作内经,其导引之诸法,均本于太极之理,为理念和无形之运动。
华佗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运动之先河。
太极以阴阳互根为基础,抱阳而负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平衡和谐。
古人创太极拳法而不留个人之名,是因历代先师淡泊名利,没有偏见。
它是宇宙和谐运动之表象。
中国的医学基本理论,就是阴阳学说。
它认为人体内部不外阴阳两种因素,阴阳和调,就能维持健康:偏盛偏衰,就要致于疾病。
这种学说在古代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阐述很多,例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阴阳为万物之能始”,“人有形,不离阴阳”。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
这些都是说明宇宙间的事物和人类的身体,都是由阴阳两种因素构成的。
内经认为,凡人身体内,必须阴阳和谐,才能健康无病。
它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之气和,血脉调,居处安静”。
“阴阳平匀,以充其形,九侯若一,命日平人”。
“血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由于阴阳对人体非常重要,古代擅长养生之士都善于调理阴阳,祛病延年。
内经里称这些人为“至人”,“真人”,“贤人”,说他们能“把握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
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速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运动,并将其与中医养生相结合,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分析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及其对健康的益处,同时提供一些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身心的双重滋养。
一、中医养生运动的原理中医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认为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养生运动注重以柔养刚、以动养静的原则,通过运动调理身体,使阳气得以发散,阴气得以养护,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
二、中医养生运动的益处1. 提升免疫力: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2. 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中医养生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废物的排出,帮助人体保持健康。
3. 舒缓压力: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中医养生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些压力,让身心得到放松与舒缓。
4. 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养生运动能够促进人体血液的流通,增加供氧量,提高各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三、实用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养生运动,通过舒展身体、调整呼吸的方式,使得气血得以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增强体质的效果。
2. 气功功法:气功功法是一种注重调整呼吸和运用意念的运动方式,通过练习气功,可以增加体内能量,调整身体的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3. 散步: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通过散步可以起到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以及缓解压力的作用。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通过吸吮作用,促进经络的畅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运动与养生的平衡之道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以中医养生运动的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运动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锻炼,以达到身心健康的平衡。
养生之道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练习
养生之道如何正确进行太极拳练习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和养生健身方法,已经深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喜爱和推崇。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活性,还可以调整身心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
然而,要正确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并达到养生效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姿势正确、舒展自然太极拳注重身体的舒展和放松,姿势要保持正确。
初始站立时,脚并拢、身体轻轻前倾,保持骨盆放松、重心下沉。
双臂自然下垂,手指稍微弯曲,肩膀保持放松。
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身体的微调,保持腰部挺直,膝盖微微弯曲,呼吸自然。
二、动作缓慢、流畅连贯太极拳的动作要求缓慢、平稳,并注意动作的流畅连贯。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每个动作的细节和内涵,保持意念的集中和专注。
动作的过程中要避免突然停顿或迅速切换,要力求整个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使每个动作像水流一样顺畅。
三、意念集中、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意念的集中与呼吸的配合。
练习时,要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放在呼吸和动作上,保持专注的状态。
通过意念的引导和呼吸的调节,将内力和外形相结合,实现身心统一的状态。
通过长期的练习,使内外兼修,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太极拳是一项长期的修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和深度。
初学者应从基本动作入手,逐步学习和掌握。
不要急于求成,不能贪图快速进步而忽视细节和基本功。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情况,量力而行,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损伤。
五、持之以恒、坚持练习太极拳的养生效果需要长期坚持的练习才能逐渐显现。
因此,持之以恒,坚持练习非常重要。
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时间,保持身体的活力和柔韧性。
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提高,才能真正体会到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综上所述,太极拳的养生之道在于正确的姿势与舒展自然的身体,缓慢流畅的动作,集中意念和呼吸的配合,循序渐进与量力而行,以及持之以恒和坚持练习。
只有在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并获得养生的效果。
太极拳及养生作用(以整理)
太极拳及养生保健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
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
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划分: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医理基础:太极拳吸收了传统医学的经络、俞穴、气血、导引、藏象等理论,符合医理,具有健身性。
传统医学的导引吐纳术在太极拳里直接运用。
“形神兼备”、“内外皆修”、“以意导动”等传统医理都是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和练习规则。
•据报道,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有1.5亿人,太极拳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和“世界健身运动”。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
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
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见影”之效。
太极拳的作用1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太极拳的技术动作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要求起(向上)的动作要吸气,落的动作要呼气;开(两臂张开)时为吸,合时为呼。
太极实践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从接触到太极拳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武术文化,我便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太极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感悟。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太极实践心得体会。
一、太极的哲学内涵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这种哲学思想贯穿于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要求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身体的协调。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平衡的真谛,也学会了如何将这种平衡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1. 内外兼修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即注重身体锻炼,更注重心灵修养。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内心的宁静与外在的动作相结合,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使我更加注重内心的平静,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从容。
2. 以柔克刚太极拳强调以柔克刚,即在力量上追求柔和、圆滑,而非刚猛、猛烈。
这种理念使我认识到,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应学会以柔克刚,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矛盾,而不是盲目地使用强硬的手段。
3. 道法自然太极拳强调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并以此调整自己的动作。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使我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使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顺应自然规律。
二、太极的健身功效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具有许多独特的健身功效。
1. 提高身体素质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拳的练习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等。
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也使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
3. 增强免疫力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我的免疫力得到了增强,使我更加健康地度过每一天。
三、太极的修身养性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艺术。
浅谈内家太极的养生健体之道
2020年9月第5卷第9期武术研究浅谈内家太极的养生健体之道董佳慧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中医、生理学、心理学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和精神文化。
太极拳不仅在生理各个方面诠释了自己的价值,在西方哲学上也体现了自己的意义。
它不单强健体魄更修心养性,更是人类不可多得的瑰宝。
关键词:新冠肺炎太极养生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20)9—0047—031太极拳养生价值的凸显1.1太极拳与阴阳学说的养生关系阴阳学说的出现,最早可以回溯到《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为阴阳[1]o《医宗金鉴》云:“太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
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
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
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何太极拳以阴阳为理论基础,以虚实变换为之实用。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开门见山的提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和”,冈太极拳的动静、刚柔、进退、开合等均是阴阳变化的表现。
“阴阳”与“虚实”贯通整个太极运动,从整体看,人如“太极”,身动分阴阳,动、静相对相引,互为补充。
由此可见,静为基,使精神处于祥和状态,在运动中要求“心静蓄意”注重每个动作,使心理得到放松。
1.2太极拳与中医五脏的养生关系五脏对应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行”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书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 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爱稼穡。
”旳金木水火土各有其特性,其间相生相克,协调发展。
而太极步法、动作与五行相呼应,其防守与五行之间的相克吻合。
从实际出发,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强化腰、髓、腿等部位的关节、肌肉锻炼,也强化了肾、脾两脏的内在功能锻炼,借助外在的四肢、肌肉、筋骨的全面训练从而加强内部五脏六腑的功能。
太极拳基本知识
太极拳基本知识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也是一种内家拳。
它以阴阳哲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练习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太极拳的基本知识。
一、起源与发展太极拳起源于明朝末年,由张三丰创建。
张三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授给了陈王庭,从而形成了陈式太极拳。
后来,太极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五大家派别,分别是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和吴式太极拳。
二、太极拳的特点1. 内外兼修: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强调内力的培养和运用,同时也重视外形的柔和和流畅。
2. 动静结合:太极拳练习中,动作要求缓慢、柔和,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同时也有一些快速的动作,以增强身体的爆发力。
3. 阴阳互动: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追求阴阳平衡,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身心的阴阳之气。
4. 意念导引:太极拳强调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的指引,使身体的动作更加灵活、自然。
三、太极拳的基本动作1. 起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两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
2. 云手:以双手为轴心,身体左右旋转,左右手交替推进。
3. 玉女穿梭:左脚前进,同时双手从下往上划弧线,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4. 单鞭:右脚向右边迈出一步,同时右手以掌心向下的姿势放下,左手以掌心向上的姿势提起。
5. 白鹤亮翅:左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双手向前伸展,仿佛展翅欲飞的白鹤。
四、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练习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多益处,包括:1. 锻炼身体:太极拳的动作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 提高心肺功能:太极拳的呼吸方法能够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肺功能。
3. 改善身体姿势:太极拳练习能够调整身体的姿势,改善驼背等不良姿势。
4. 缓解压力: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通过调整呼吸和放松身心,可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5. 提高集中力:太极拳的练习需要注意力的集中和调动,可以提高大脑的集中力和反应能力。
养生之道,太极拳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的医疗健身作用
• • 实践证明,太极拳具有十分有效的健身辅助医疗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归纳: 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用意。练拳时,大脑皮质运 动中枢和第二信号系统处于高度的兴奋集巾状态,而皮质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处于抑 制状态,这对桀些慢性病患者十分有益。因为打破了病理的兴奋灶,修复和改善了高 级神经中枢的功能,某些局部的病灶也就逐渐减轻或消失了。练习时的眼随手转和推 手中的推荡往来,有助于视神经和皮肤反应能力得到提高使之感觉灵敏。 有助心血管系统健康。练习太极拳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使膈肌和腹肌收缩与舒 张,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肌肉活动使毛细血管充分开放,加速静脉和淋巴的回流速 度,改善微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从整体上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 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增强呼吸机能。深长细缓的呼吸特点,对提高肺脏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有良好作用。 所以长期练习者,呼吸频率会减少,肺活量和呼吸差会增大,从而增强呼吸机能。 促进物质代谢。神经系统对内脏器官调节过程的改善,对肠胃也起到按摩作用。 促进肝内血液循环,增强肾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长期练习太极 拳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降低胆固醇含量和软化动脉。
太极拳养生之道
太极拳辅助医疗
老少皆宜的运动——太极拳
• 太极拳是一种柔软缓和的运动,是以无论男女老幼无不适宜。以表面看来虽是无什 么精彩好看的地方,可是它对健康身体确有很好的效果。体育运动贵在上下相随,发 育平均,如果只图有局部的奇特好看,那就不能得到平均的运动,使发育不够全面。 太极拳在练习的身势方面,是周身俱要柔软松开,这种柔软松开的好处,可以使 呼吸自然地深长,气血流行自然地畅通,所以有祛病健身的功效。其动是在稳静上作 出发点,动是静中之动,虽动仍保持其静,所以每练之后感觉心身舒适,非常愉快。 这种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并且有稳静神经、修养脑力、消除疲劳、增长 灵慧的效能。练后无面青气喘,血气闭塞之害,所以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殊非外 功专从事于筋肉的锻炼运动所可同日而语也。 其动作是一致的、是整个的,先由思想发动腰脊,由腰脊达于肩胯,带动四肢, 这样有系统有先后的整个的运动。每动时,一动全身没有不动,要静时全身没有不静。 全身各部位没有哪一部分自动,没有哪一部分不动,或者妄动、迟动、早动之敝。势 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如抽丝挂线、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无凸凹处,无断续处,稳 静安舒、慢而无间、缓缓而行,故可使神经命脉各得其所,得着适合的修养,使身上 的细胞血球等自然发挥它的健身功能。
怎样练好太极拳使人体阴阳协调平衡
怎样练好太极拳使人体阴阳协调平衡太极拳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人群健身的优秀拳种之一,也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首选推广运动项目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练好太极拳。
欢迎阅读!简述怎样练好太极拳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
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可见,太极拳的练习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
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太极拳是一类综合性的拳法,内外兼修、拳法轻柔、缓慢。
在医疗保健价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太极拳练习具体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跟着小编详细了解下。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站长统计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1、对人体矿物质吸收有好处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得良好的。
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2、对大脑有好处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不存有杂念。
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
以阴阳学说之理悟太极养生之道
以阴阳学说之理 悟太极养生之道
Hale Waihona Puke 。祝步文太极拳,为什么取“太极”二字命名?因为“太极”是一,是天地、 乾坤 、刚 柔、 阴阳 等一 切事 物的 混合 体 。它 像原 子核 一样 不断 分裂 : 一分二,二分四 以至无穷。但它的基本分子,永远是一,太极也 永远是太极。
太极是用两条鱼组成的一个圆球。圆周内的黑鱼代表阴,白鱼 代表阳。用 S 线定平衡,各自占一半球位。以示阴阳“相互为根”, “相 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生化”。说白了,太极代表阴阳, 太极拳 是用阴阳运动之理来技击,来健身的。阴阳学说就是将宇宙 间的万 事万物分成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 变化,全 赖于阴阳二气的运动转换与变化。最初的阴阳现象,仅 仅是指阳光 的背与向。背阳光一面属阴,向阳光一面属阳。继而不 断引伸,用来 象征气候的寒与热,寒为阴,热为阳,包涵大自然所 有现象,暗为阴 明为阳,月为阴日为阳,夜为阴昼为阳,静为阴动 为阳,下为阴上为 阳,黑为阴白为阳,慢为阴快为阳,雌为阴雄为 阳,偶数为阴单数为 阳,弱为阴强为阳,下为阴上为阳,右为阴左 为阳 等等。阴阳二 气无所不在,无处不在。从人体看,右手为 阴左手为阳,五脏为阴六 腑为阳,胸部为阴背部为阳。如果仰卧在 上腹属阳,背在下属阴。再 拿一本书为例,整本书放在桌上,书的 内页为阴封面为阳,若把书 翻开,书页变成阳封面变成阴。天地 间的万事万物都存在一反一 正。一阴一阳,就这样反反正正,阴 阴阳阳变化着。每种物体都存在 阴阳二性。所谓“一阴一阳为之道”。
0t56
万方数据
养生.月刊
j霉董誊j¨=:。一传统国术 i“ vⅢ 一
不断”, 从始至 终根据 阴阳规 律完成 全套动 作。 五、行云流水。行云虽是大自然中的“过客”,但万里晴空如果
中医养生之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之道阴阳平衡的重要性中医学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强调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之道中,阴阳平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阴阳平衡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阴阳。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用来描述事物相对而言的两面性。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阴性代表阴冷、柔软、静止、收敛的特性,如夜晚、水、月亮等;阳性则代表阳热、刚硬、运动、发散的特性,如白天、火、太阳等。
阴阳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阴或阳,而是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相互转化和平衡。
在中医养生中,人体也被视为一个阴阳调和的有机整体。
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都有阴阳之分。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不适。
因此,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非常重要。
阴阳平衡在中医养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饮食调节是调整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医养生强调根据季节、体质和个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食物和烹饪方法。
例如,在夏天,人体容易阳盛,中医建议多吃些寒凉性食物,如西瓜、黄瓜等,以平衡体内的阴阳,降低体温。
另外,在中医养生中也强调对食物的烹调方式进行调整,如炒、煮、蒸、煎等不同的烹调方式对食材的阴阳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其次,在中医养生中,运动和调节情绪也是保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方面。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阳气的运动,同时通过出汗等方式调整体温,保持阴阳的平衡。
而负面情绪如愤怒、焦虑等则会使体内阳气亢盛,导致阴阳不平衡。
因此,中医养生中强调保持情绪的平和,通过冥想、太极拳等方式调节情绪,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
另外,中医养生中的草药疗法也是调整阴阳平衡的重要手段。
中医用草药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常用的有参、黄芪、当归等草药。
这些草药根据其性味和功效,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起到治疗和保健的作用。
总结起来,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之道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饮食调节、适度运动、调节情绪以及草药疗法等手段,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以达到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
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中医养生之道:平衡阴阳中医养生,源远流长,至今仍被广大民众所信奉和借鉴。
其中,平衡阴阳被视为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之一。
阴阳理论认为,万物生长发育、运动变化皆由阴阳相互作用所决定。
阴为阴寒、内敛之势,阳则为阳热、外放之势。
只有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状态。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中平衡阴阳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方法。
一、平衡阴阳的重要性阴阳互为依存、相互制约,在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中也同样存在。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导致人体生理、心理、病理等方面的问题。
而保持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首要任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身体机能的稳定:阴阳平衡可以维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生理平衡,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对抗外界环境的侵袭。
2. 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阴阳失衡会导致情绪波动、心理不稳定等问题。
而通过平衡阴阳,可以调和情绪,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3. 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医认为,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与阴阳失衡有关。
保持阴阳平衡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二、平衡阴阳的实践方法1. 饮食调节:中医饮食养生强调阴阳平衡。
在饮食方面,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季节特点,选择具有阴阳调节作用的食材。
如夏季多食用清凉、富含水分的食物,冬季多食用温热、补充阳气的食物等。
2. 调整作息时间:合理的作息时间能帮助平衡阴阳。
每天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临睡前适当放松身心,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调整阴阳平衡。
3. 运动保健: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调和阴阳关系。
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帮助调整阴阳平衡。
4.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用具有调和阴阳作用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可以调节阴阳平衡,提升身体内部的健康状态。
三、平衡阴阳的实例应用1. 案例一:小王在冬季感到手脚冰冷,体虚易感冒。
他在中医的指导下,调整了饮食习惯,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并适当进行了温热型的运动,如瑜伽。
太极以平衡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
太极以平衡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和谐是动态的概念。
组成系统的各种因素始终处于变化、调整当中。
企图采用“突击”的办法,让人体达到健康的和谐水平之后一劳永逸的观念是错误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健康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生命有多长,健康的工作就要做多久。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以平衡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
欢迎阅读!太极以平衡的方法达到和谐的状态如何达到和谐?就是用平衡的方法。
太极理论实际上就是阴阳平衡理论。
这是中国古人对生命、对健康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阴阳元素是太极理论宇宙运动规律的宏观概括。
中国古人通过长时间观察、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大量实践,对自然界事物属性进行了归纳。
古人发现,自然界本身存在着优美的对称性,在任何事物中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四季有冬、有夏,运动有动、有静,位置有上、有下,生命有生、有死等。
于是把万物分为两大类:“阴”与“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就是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阴阳的复合体,“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产生于殷周时期的《易经》是最早的对阴阳理论进行全面阐述的著作。
它对于中国的哲学和养生学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易经》中把阴阳的概念加以系统运用,用阴阳来解释世界的构成,勾画出一个以阴阳为基本元素的世界图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就是阴阳。
以阴阳构成卦象,以卦说理,把阴阳更加细化,更加定量一些,揭示事物运动的起始、发展、兴衰、消亡状态,以及各种因素、各个环节的辩证关系。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发展了先秦以来的阴阳学说,具体应用到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以阴阳理论分析人体的疾病与健康,打下了中医学、中国传统养生术的基础。
万物都由阴阳组成,对于人体以及与人体相关联的各种因素也都可分为阴阳两种属性。
那么,要达到人体系统的和谐健康,就是要实现人体阴阳的平衡。
这是太极健康理论基本的思路。
阴阳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专指某一种或几种事物,也不是指人体的具体系统、组成部分、某一种功能的固有属性,而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相对性的,它是对事物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相对属性的界定,具有广泛的意义。
养生之道贵在平衡 张全亮
养生之道贵在平衡——张全亮【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文化历史频道】养生,顾名思义就是养护生命,是为了健康长寿。
但是注重养生的人,并不一定都能长寿,历代皇帝都注重养生,然而长寿的并不多。
为什么呢?除了某些遗传病因素和某些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两个平衡”,即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
一、努力实现两个平衡,是保证健康长寿的关键养生,是道家气功中的一个术语。
养生之道在我国历史悠久,它涵盖的范围很广,大致有食养、药养、气养、理养、环境养等方面。
所谓食养,就是强调素食和限制食量,以求身体清健;所谓药养,就是寻炼、服食丹药,以求长生不老;所谓气养,就是习练道家的各种养身功法,以求“返老还童”;所谓理养,就是看破红尘,明理见性,脱离是非,以求超凡脱俗;所谓环境养,就是远离闹市,到空气新鲜、清净无扰的深山老林中去修身养性,以求成仙得道。
养生的内容,又可分为运动养生和非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指通过符合人体规律的、规范的肢体运动形式,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非运动养生就是除运动养生之外的其他一切养生形式和方法。
但是运动养生和体育锻炼又有一定的区别。
运动养生的运动形式多是轻柔的、舒缓的、圆润的、内外合一的、在心意指导下的有规律的松静运动。
不是努力、努气、大喘、大汗的剧烈运动。
现代养生的定义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与多种领域的科学知识密切相关的,并受其约束和指导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它的范围虽然也没有超过上述道家养生的食养、药养、气养、理养、环境养等方面,但其每个方面所包含的内容却丰富多了。
天地平衡,则地久天长。
自然气候平衡则风调雨顺。
民心平衡则国泰民安。
人体阴阳平衡则气血和畅,脏腹安康。
世间一切事物平衡则稳,稳则固,固则生,生则旺。
但是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平衡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不平衡才是绝对的。
所以在我们求得自身或某一事物平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孕育或出现了不平衡的倾向。
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认识上、方法措施上适应新形势,努力去寻求新的平衡。
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持身体平衡
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持身体平衡都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可见太极拳的博大精深,那么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持平衡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吧!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持身体平衡24式太极拳最讲平衡,要做到形体的平衡、心态的平衡、阴阳平衡等等。
在运动生物力学上平衡是要考虑重心,还有其条件的。
这对于我们研究24式太极拳的功理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人体平衡的定义:人体或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引起运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体也能处于静止平衡状态,这种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
这也正符合动是绝对的,而静是相对的。
人体重心:物体重心是指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和作用点。
人体各肢体(头,手臂,腿等)有各肢体重心,而整个人体的重心则称为人体重心。
人体重心位置,直立时一般是在脐下第三骶椎前方七厘米处。
同一人的重心位置也在随着血液循环,呼吸等变化,特别是随着姿势的变化而变化。
人体的重心可在体内也可在外。
这说明人体的重心不但有总重心,还有各肢体的局部重心,而是变化的,而且还可以体内或体外。
当重心出于体外时,也是我们在太极拳推手运动中常应用的,对方重心出于体外是我们支用发打劲的基础。
人体局部平衡:人体局部平衡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整个人体平衡是由各个局部平衡来实现的,人体以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杠杆平衡即肌肉拉力拉矩与重力矩的平衡。
人体整体平衡: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一定要使作用于物体的各外力相互平衡,因具体条件不同,平衡状态有下列三种情况,即随遇平衡,稳定和不稳定平衡。
(1)随遇平衡:不论物体处于什么位置都能保持平衡,其物点是物体重心作用线始终通过支点或支撑面。
球的滚动属于这种平衡。
(2)稳定平衡:物体从平衡位置位置稍一推动,重心位置就升高,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物体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这称为稳定平衡。
这种平衡典型是不倒翁。
(3)不稳定平衡:物体在平衡位置被稍一推动,重心位置就下降,由于重力的影响,物体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太极拳之“平衡”原理
太极拳之“平衡”原理技击是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但多年来并不为人熟知。
“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
笔者自幼随祖父杨禹廷习练太极拳,至今日30余载,对太极拳拳法之精妙体会颇深。
以愚管见,太极拳技击之妙,在于对人体平衡原理的谙熟与运用。
人之所以能够直立行走运动,全赖力与力之间的平衡,是通过神经中枢调动肢体产生支撑力从而达到人体重力间的平衡。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体必然难以维持平稳站立而跌倒。
普通人因缺乏训练,在与他人直接的身体对抗中很容易被外力所制,既而难于平衡。
而太极拳拳法训练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贯彻“静、轻、慢、切、恒”的要求,从盘拳架入手,去僵催柔,重新整合人的神形意气,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充分调动人身潜能,在技击中节节贯串,在维护自身平衡的前提下迅速有效地打破对手的平衡,制服对手。
那么太极拳练习者是如何增强自身平衡能力进而在技击中有效打击对手的呢?太极拳凡“绷、捋、挤、按、采、列、肘、*、进、退、顾、盼、定”十三式,这十三式基本囊括了人体运动的轨迹。
人在运动时,固有的平衡被打破,重心随运动方向不断变换,人体必须在运动的同时不断调整使之建立新的平衡。
其间维持平衡的肢体与身体整个的运动方向与力度上存在相对的虚实、动静变化。
“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盘拳架过程中强调的慢,就是要让练拳者充分体会由平衡到不平衡进而建立新平衡,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过程带来的身心感受。
“虚领顶功,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说到底是要求练拳在运动中维持平衡。
通过运动中去僵催柔的变化,神形意气相合,从而达到表里精粗无微不利的境界,做到中正安舒。
盘拳架的过程,既是增强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身平衡能力的过程,也是通过自身的感受而知己知彼的过程。
太极拳练习者对人体筋骨皮肉的结构和运动要有整体的把握,并且练到极致,能以皮肤神经末梢感知来自对手的外力方向及力度,达到“全身无处不是手”的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拳的平衡之道,亦是养生之道
现代人练拳的主要目的为了健康长寿、防身强体,而平衡便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条必经之路。
宇宙平衡,星球运行;阴阳平衡,人类永春;拳技平衡,重心稳定;演练平衡,武之灵魂。
平衡的例子很多,譬如人体、昆虫、花卉、轿车、轮船、飞机等等,这些都是轴对称形体,同时具有稳定性、平衡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存在的是不对称的平衡,但只要重心掌握得好,它仍然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练拳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如太极拳单鞭、独立是正常的平衡,而海底针、栽锤则是斜中寓正。
许多拳友撰文研讨练拳“立身中正”、“中正安舒”,其实一些拳架该正则正,正得稳如泰山,一些拳架该斜则斜,斜得敌挂南墙,只要符合拳理,利于发劲、重心平衡,就是正确的。
太极拳论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这句话正说明了平衡的重要作用。
香港著名功夫家李小龙在武术训练中把木杠两端用绳子吊起来以求在上体移动中寻找平衡。
而《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他的醉拳表现得“醉形醉态”、“步法迷乱”,如“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虎”、“盘腿跌”、“扑地蹦”等动作,乍看起来好像失去平衡,但正如武松所讲“醉拳之醉,乃是迷惑对手,醉意之下,暗藏杀机”,恰恰说明醉拳更注重内在的平衡。
练拳“讲六合”、“明三节”、“齐四稍”、“闭五行”、“调三性”,都是要求心、身、气、筋、骨、肉平衡。
《内经》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阴阳平衡则万物皆春,不断调节维持平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太极图、八卦图形象地说明,事物相互转化、产生发展的过程都是在保持整体动态的平衡。
那么,在练拳中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呢?
习武者首先要心态平衡,不能追名逐利,逞强好胜。
少林武术,名扬中外,但大师们仍教育弟子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心态平衡,看花花有情,看树树可亲。
看山山含笑,看水水怡人,自然如此多娇,空气新鲜甜蜜。
其次要体态平衡,生活中要少吃咸盐多吃醋,戒烟限酒少吃肉,腰围体重不超标,适量运动能长寿。
再次要养生平衡,站养生桩能够养生健身,站技击桩能够敢拼敢搏、克敌制胜,但要七分养三分发以求平衡。
平衡就是稳定,稳定就会和谐,和谐才能发展。
练武如此,社会发展、国家繁荣亦如此。
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创造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