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场、开展技术合作正成为成都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

然而,由于欧盟投资门槛较高、劳工输入较严、企业负担较重等因素,造成中国很多企业难以进入欧盟,影响了双方的经济和技术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一季度强劲复苏,二季度却急转直下,季度增速由0.8%降至0.2%。欧元区商业周期领先指数(ALI)显示下半年经济持续变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增长率下调至1.6%。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危机已经影响欧元区全局,欧盟银行业风险加大。主权债务危机与增长危机形成恶性循环,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而增长放慢又使危机加重。银行受到债务危机影响,收紧信贷,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然而,引起危机的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一是欧元区统一货币而分散财政的制度缺陷,二是长期存在的区内竞争力不平衡问题。加之,欧盟成员国意见分歧、危机解决政治意愿不足,影响全局措施出台。

主权债务危机已经导致:

1) 个人消费持续低迷。

2) 投资支出增速下滑。

3) 政府支出大幅减缩。

4) 对外贸易前景堪忧。

对此,欧盟主要出台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强成员国预算和财政纪律,对赤字、债务超标的国家实施财务惩罚。二是增加银行业流动性措施,欧央行无限量提供12和13个月贷款,并与美、英、日、瑞典央行联手提供美元流动性。三是扩大救助基金EFSF规模及作用,将规模由2500亿欧元提升至4400亿欧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债,及为银行资产重组提供资金。然而,这些措施能否止住危机,恢复市场信心,有待观察。

3、 中国投资环境

中国仍是跨国公司首选的投资目的地,中国的投资环境一直在改善。一方面,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经济环境有利且稳定,政治环境也会长期保持稳定,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对中国充满投资热情。另一方面,中国也面临着土地、环境、资源趋紧的问题,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形成了新的挑战,不少外国投资者对此心存疑虑。

但是,有三点是不可否认的:

第一,中国投资环境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

第二,中国的投资环境确实发生着变化,这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更高层次的必然结果。

第三,没有哪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是完美无缺的,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当前形势,中国将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内,中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量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中的高技术产业占比上升至24%,同时比以往更加关注引进外资的结构和质量状况,从原先的大量集中于加工制造业转为向制造业两端,即设计研发和服务营销领域聚集。中国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对于FDI 的需求正在调整升级,另一方面中国自身也成为日益重要的FDI来源地,并且已是低收入邻国资本和技术的重要来源。

中国企业赴欧投资也面临一些主、客观的制约因素。有的中方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跨国经营水平不高,跨文化管理经验不足,境外风险防范意识欠缺,中高级管理人才匮乏。同时,欧债危机导致欧洲保护主义升温,部分欧盟成员国之间法律政策不统一,签证、工作许可和居留证签发等政策苛刻。欧方一些人仍带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对中国投资心存疑虑,有的甚至妄加猜测,提出对中国投资进行背景调查。这在客观上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造成了阻碍。近期发生的中国企业来欧投资遇阻的事例,也使不少中国企业家认为欧盟投资环境呈恶化趋势,有意搁置或放弃赴欧投资计划。

事实上,中国这几年对欧盟的投资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中国去年对欧盟的投资增长了2倍,包括通过并购方式对外的投资。这也给欧盟带来不少利益,一是促进欧洲企业重组和改制,再现发展活力;二是拉动欧洲就业;三是为欧洲经济走出危机困境贡献力量。

中国总体吸收外资的环境没有变化,市场潜力在这儿,市场的消费在这儿,法律环境在进一步完善,这是一个吸收外资的基本情况没有变化,所以从中长期看,中国还会成为吸收外资最主要的东道国。

但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国内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环境不配套、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