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5.08——2020.07)
为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优质学校,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根据大朗镇委镇政府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学校管理,推动学校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校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
新民小学的是由松柏朗、佛子凹、黎贝岭三村实行联合办学的。

校园占地面积达5328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824多平方米,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绿化区四个区域,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各类功能设施完善。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教师42人,小学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11人;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38人,专科学历1人,中师1人,学历达标率100%;学校有镇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导师1人,市教学能手2人,镇学科带头人7人,镇教学能手6人。

(一)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优势
1.学校设备齐全,硬件设施一流
2004年建成的新校区,有标准的200米环形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有独立标准的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多媒体电教室、舞蹈室、民乐室等三十多个功能室,还配有两幢教师宿舍,配备齐全,硬件设施一流。

2.以特色教育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注重发展信息技术、体艺教育特色。

学校被评为“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篮球项目长期保持大朗镇小学比赛前列。

以特色教育为抓手,使学校积累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3.师资队伍合理,有良好的精神风貌
学校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以中青年教师居多,结构比较合理,人际关系和谐,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

(二)学校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专业素养与镇内同等教师有一定的差距,以往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太少,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且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

学校在市、镇骨干教师的数量不足,缺乏品牌教师,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转变,核心竞争力不强。

2.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学科教学质量在全镇还处于一般水平,有的学科甚至比较靠后。

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略有提高,但与镇内优质学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和加强。

3.教师教科研水平落后,制约学校发展。

教师的科研紧迫感不强,底子薄弱,在市、镇论文获奖率、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方面在我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4.素质教育还没有根本的突破。

学校的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特色项目不是特别强。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方式落后,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二、办学理念
我们的办学理念:习惯自养成,快乐共成长
(一)办学理念的内涵
学校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以“习惯自养成,快乐共成长”为办学理念,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基”为基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理解、尊重、关爱教师,为教师创造舒心、轻松、愉悦的教书育人环境;逐步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学校的品牌与质量,以文化建设引领内涵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办学理念的阐释
1.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教育就是依据人性培养习惯。

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教育目标,通过好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为将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2.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学生好习惯养成需要从细节入手、从体验开始,在明理中导行,再回归生活,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需求和行为自觉。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良好的习惯也包括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遵纪守法、团结进取、关爱学生等方面,教师的模范行为是推进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和行为仿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好习惯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严谨治学、乐观积极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工作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其所爱,收获知识、勇于创新、积极奋进,从而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爱戴教师,生活中每一天的阳光都是灿烂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快乐的,教师和学生在快乐中共同发展、共同得成长。

三、学校的“一训三风”
校训:做最好的自己
校风:严谨朴实有爱宽容
教风:敬业爱生善教求新
学风:尊师守纪勤奋好学
四、校训内涵的阐释
1.哲人曾说过:“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让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天天都在做最好的自己。

2.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让所有的教育个体成长为一样的人是不现实的。

我们不倡导与别人比,但可以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学校希望师生每一天都能获得个体生命的拔节,潜能得到激发,生命得到滋长,我们无法左右别人,但却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因此,我们成长文化追求的是做最好的自己。

3.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想尽办法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各项任务,不找任何借口;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努力让自己的每天都有新收
获,每天都有新进步。

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做得不平凡,把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得更完美。

4.做最好的自己既是目标又是过程,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境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将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镇委、镇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妖气为指引,全面实施“强脑”、“壮腰”、“瘦身”、“固本”、“保障”、“提质”六大工程。

以“习惯自养成,快乐共成长”作为办学理念,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循序渐进,发展特色。

从学校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优势,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习惯引导,规范教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把学校办成一所师资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声誉好,家长、学生满意的现代学校。

二、办学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以“人文、和谐、平安”为校园为导向,以“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为策略,把新民小学建设成为“三园学校”,即校园环境像花园,教育教学像乐园,师生爱校像家园。

2.办学目标内涵: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新民小学的校容校貌得到进一步美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校园人文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管理目标
依据学校制订的《新民小学章程》,积极推行目标管理、层级管理、质量管理等现代科学管理制度,整合优化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民主、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机制。

四、育人目标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健康、好学、关爱、优雅”的现代阳光少年。

1.健康: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好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

3.友爱:培养学生深厚博大的友爱之心。

4.优雅:培养学生具备举止大方、仪态端庄、体格健美、气质典雅、品格高尚、心胸开阔等的优秀品行。

五、队伍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进一步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勤于实践、敢于创新、教学基本功过硬、教科研能力强、教学实绩突出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1.教研教改:积极研究、参与新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的
操作程序和考核奖励办法。

争取承担2-3个市级立项课题(含镇级立项课题)并顺利通过验收;60%以上的教师有1-2篇教研论文在镇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经过五年努力,学校教育改革与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明显进展。

2.新培养镇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3-5人以上。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的年度目标和战略举措
1.2015—2016学年:团队建设年
学校以建设团结、上进、和谐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提供支持,促进学习、鼓励合作,使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共同参与学校管理。

以习惯为前提、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让教师在合作实践中逐渐提高。

向管理要质量,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特别是制订教学、德育、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绩效改革、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文件,经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后实行,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

2.2016—2017学年:德育提升年
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途径,继续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德育摆在工作首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提升德
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以实效作为实施原则和追求目标,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及社会发展要求,在师生互动中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以师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的德育体系。

积极探索和建设有校本特色的德育课程。

学校德育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集体建设特色鲜明。

3.2017—2018学年:教学改革年
教学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以教师为中心为把学生作为主体,变传统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培养各种学习能力,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学法的改革。

在日常教学中,要狠抓教学常规,建章立制;聚焦课堂,优化策略;积极探讨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规范教研组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同时注重与科研并重,规划学校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推动学校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4.2018—2019学年:课程建设年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由负责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分阶段,分学科、分专题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分“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种类型,初步建立起校本课程体系。

要求从原由学科基础出发,结合已有的社团
活动和特色项目,尝试开设拓展型课程,尝试开展研究型课程,总结有特色的课程,促其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5.2019—2020学年:特色打造年
在巩固优势、发挥优势的基础上,为突出学校的示范性,未来五年,学校将重点抓好经典诵读、信息技术、书法、篮球、足球等的特色项目的建设,让师生在开心愉悦的环境中共同成长。

特别是要制定经典阅读书目,鼓励、指导学生开展经典著作阅读报告会、“孔子学堂”等活动,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诵读中华经典,以“让学生成为经典诵读的现代读者,让经典诵读之声成为校园最美的声音”为追求目标。

第四部分分目标
一、德育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德育工作的建设目标
①转变和更新德育理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②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强化德育管理功能,整体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③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更好的德育环境,营造更好的德育氛围。

④扩大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

2.德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①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养成好习惯为目标,锻造“健康、好学、友爱、优雅”的现代阳光少年
②教师的发展目标:使教师成为快乐的精神世界丰富的职业幸福感强的人。

(二)完成目标的举措
1.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和实效性。

成立德育工作研究小组,加强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指导;完善好学校制订的德育工作章程,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确保考核、奖惩制度以及条例、评估制度的落实;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少先队的指导、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要健全班主任培训机制,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强德育理论的学习,提升全体教师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德育实践和管理;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进一步发挥相互影响的作用。

3.提高学生德育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

一是在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三是长期抓好法制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四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五是开展好系列主题班队会,杜绝说教式的无效课堂;六是进一步开发利用好德育资源,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

4.丰富校园德育内容,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一是深入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探究活动,用民族传统美德滋润学生心灵;二是继续办好学校艺术节、体育节等节会活动,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活动中提高德育效果;三是积极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四是积极拓展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法。

二、教学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若干教师成为市、镇骨干教师,培养一支能够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和优势学科创设的骨干教师队伍。

2.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稳步推进教学改革。

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在巩固中提升,逐年提高教学质量。

3.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质量监控等教学管理流程,制订各个教学基本环节的相应质量要求。

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从教学策略入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
知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探索多元评价方式,设计有助于学生作全面有效评价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评价的指标体系。

5.规范教研组建设,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从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入手,学习研讨提高教研活动的策略。

6.规划学校重点课题与一般课题研究项目,制订科研工作要求、实施细则及奖励条例。

(二)完成目标的举措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①搞好校本培训工作。

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分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共性辅导的基础性培训,另一种是根据不同层次教师提供不同辅导的发展性培训。

②开展课题研究。

一是立足校本,为实践而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循环往复的实践、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充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在校本研修一体化中的作用,做好学校承担的市、镇课题的研究工作,规范研究程序,努力提高研究质量。

举办好面向市、镇的教研活动,开展好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重点的学科教研工作。

二是形成教科研工作体系。

形成校长主持下的“教导处——科、级组长——教师本人”的教科研工作
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主动性。

争取有市、镇级课题2-3个以上。

并认真规范课题的档案管理。

三是课题研究专题化。

课题组要细化研究内容,把研究内容凝练成若干专题,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深入研究,并及时总结、积累相关资料,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实行月度汇报、交流制度。

每月定期召开立项课题研究的汇报、交流活动,汇报前一个月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交流下阶段的工作打算。

各课题组互相借鉴、互相促动,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深入地开展。

建立好课题的档案,加强立项过程、结题指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待课题结题后连同课题结题成果一并存入学校教科研档案。

此外,将不定期举办好教科研讲座,构筑学校学术论坛。

不定期邀请专家参与,在直面专家,与专家对话中提高教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老师们拓宽视野,取长补短、加强反思,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

四是重视发动教师,组织力量,撰写高质量论文。

每个学期,学校将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竞赛。

教导处将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镇级以上有关反思、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由教导处对教师的文稿进行筛选,把好质量关,做好选送工作,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文章在国家、省、市、镇获奖或发表。

五是将聘请教育专家、教研员、校外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围绕教育、教学、教改、教
研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开展草根化、行动式、实践性校本培训。

六是每学期认真做好“五个一”要求: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业务杂志,每学期搞一项教学课题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论文,每学年开放一节研讨课。

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养。

通过定期检查来落实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促使全体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并把理论学习的感悟,体验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从而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施水平。

③强化质量分析在常规管理中的作用。

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分层的质量分析,一旦发现教学质量问题就与任课教师共同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分析听课,并采取进一步措施,要求在教研组内加强对这些教师的课例分析,寻找对策,并进行后续的质量监控。

2.构建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①基础型课程
英语:加强课程改革,除基础型课程教材《PEP小学英语》外,增加拓展性教材,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信息技术:强化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在全镇的传统优势,确保
每位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掌握迈向信息化社会的方法。

②拓展型课程
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从原有学科基础出发,结合学校的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及各种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和提升为有校本特色的拓展型课程。

构建“经典悦读”、“孔子学堂”、“小学生毛笔字”、“小学英语课本剧”、“数学思维训练”、“电脑动画制作”、“小学生水墨画”、“小学生篮球”、“小学生足球”等校本课程。

③探究型课程
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为前提,从而启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在此基础上开设各个年级的探究型课程。

尝试以少先队探究体验活动、科学课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实施探究性课程,编写相关的学习包,总结有特色的探究性课程。

3.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①强化教学管理,在制度化、精细化的基础上重在实施过程,体现管理的客观性。

②改善教师教学策略。

以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形式,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从
教学策略入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

③实施主题式教研活动。

创建团队合作的教研组,以真实的教学问题为教研组活动的重点,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

④形成独有的学科教学特色。

各学科要创造性地把新课程改革理论运用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形成独有的学科教学特色。

⑤加强集体备课。

各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模式,备课前同年级教师共同学习、研究教材,寻找最佳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提高,统一教学进度,减轻教师负担,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⑥教研组长要形成自己的教研风格,引领教研组走向优秀教研组。

4.建立并逐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①实行定期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主要针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单元自查、教学反思等诸方面,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②实行单元、期中、期末自查的跟踪管理,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③实行学校分管行政领导随同教研组长随同听评课制度。

④实行每月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教研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三、后勤工作
(一)工作目标
1.更新或添置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设备,奠定学校发展必须的物质基础。

2.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二)完成目标的举措
1.建设好后勤工作队伍,树立后勤人员全方位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强化安保、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职工考核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和校产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公用经费。

3.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投入力度,改善和提升校园文化环境。

4.坚持节约办学,继续推行日常消费品登记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合理地采购日常教育教学用品,杜绝浪费现象。

第五部分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