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实验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班级机械1006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张融2013年 5 月 10 日实验题目:多功能助力器姓名孙翔成绩实验日期批阅教师同组成员批阅日期******************************************************************** **********一、实验目的1、发挥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2、将涉及内容和设计方法邮寄的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教材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3、突破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束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以及结合创新科学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二、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功能原理:多功能老人(残疾人)方便助力器,属于老人(残疾人)生活用具。
它是将老人方便助力器、行动座椅、建议坐便器结合起来的一款多功能老年人(残疾人)用品,旨在协助老年人(残疾人)行动及上厕所,不仅如此,本项目还从材质上进行改革,例如座板采用碳纤维,功能上透气舒适,并且满足产品设计轻量化原则;整个产品易如拆装,方便在不用时将其拆卸,且便于更换损坏零件。
工作原理:通过支撑架的无力支撑作用解决老年人(残疾人)行动不便的问题,将碳纤维材质做成坐板并使之安装在支撑架上,使得老年人行进途中疲劳时可以坐下休息并且满座轻量化原则解决助力器笨重而不便携带的问题;通过对坐板的改造,可以节省材料减轻产品重量,并且可以增加多功能助力器的另一功能——坐便器,通过提升坐便高度,帮助老年人解决起蹲不变的问题。
三、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1、本课题将助力器、行动座椅、坐便器等功能综合一起;2、产品结构简单易于拆装;3、产品材料新颖,牢固舒适;4、产品设计采用轻量化原则;四、本课题设计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0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尤其是发达国家。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引言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对新颖机械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机械创新设计实验的目的、意义、实施步骤以及应用前景,以期为机械工程师、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发。
目的和意义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旨在促进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实验验证和评估新颖机械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可以为机械工程师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对于推动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步骤机械创新设计实验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对机械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明确设计的目标和实验的要求。
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机械设计的方案,并进行详细设计和优化。
3.原理验证:利用数学模型、仿真软件或实验室设备等手段,对设计方案进行原理验证,评估其理论的可行性。
4.制造和组装:根据设计方案,制造和组装实验样机,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5.实验测试:对实验样机进行测试,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
6.结果评估: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出改进方案。
7.文档撰写:根据实验结果和评估,编写实验报告、论文或专利申请等文档,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应用前景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制造业中,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在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
此外,在创业和创新领域中,机械创新设计实验也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参考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和创新的转化。
结论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是机械工程领域中对新颖机械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评估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验验证和评估新颖机械设计方案的性能和可行性,可以为机械工程师提供参考和依据,提高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且能够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进行详细的报告和总结。
实验背景本次机械创新设计实验的主题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收纳和展开的折叠椅。
传统的折叠椅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收纳和展开的过程,但是这种方式不够便捷和高效。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自动完成收纳和展开的折叠椅,以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讨论。
我们研究了已有的折叠椅设计,分析了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且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了需求分析。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创新设计。
首先,我们确定了自动收纳和展开的机械原理。
通过研究机械结构和运动学原理,我们决定采用电动驱动和连杆机构来实现自动收纳和展开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制作。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折叠椅在收纳和展开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何减小机械结构的体积和重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实验和测试,并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最终,我们成功地设计出了一种能够自动收纳和展开的折叠椅。
这款折叠椅在收纳状态下体积小巧,方便携带;在展开状态下稳定舒适,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机械设计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结果和总结通过实验测试,我们对设计的折叠椅进行了性能评估。
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折叠椅在自动收纳和展开的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折叠椅的舒适度和便携性也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总结起来,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不仅学到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过程,我们不断面对挑战和困难,从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实验报告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设计说明书作品名称: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参赛人员:谢友春唐琳杨猛洪海闫亚娟指导教师:覃莉杜超所属单位: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月目录1、设计背景 (2)2、创新点分析 (3)3、设计方案 (4)3.1 外形设计 (4)3.2 升降构件设计 (5)3.3 伸缩取放构件设计 (5)3.4 副柜设计 (6)3.5 书桌设计 (7)4、工作过程分析 (7)5、控制程序 (8)6、实用可行性及成本分析 (9)7、作品应用前景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价也一涨再涨,小户型住房成了市场的宠儿。
由于小户型房间面积小,对各种家具的设计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对储物柜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
因此对于居民来说,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是一个摆在每个家庭面前的难题。
而对于家具制造商来说这却是一个极好的商机,谁能解决好这个空间利用的问题,谁就拿到了进入未来家具市场的门票。
传统的成品家用储物柜(图1)约有2.5米左右,储物柜顶部距离屋顶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由于这部分空间由于取放东西的不便且存有安全隐患,因此绝大多数家庭不得不放弃使用这部分空间。
当今的小户型住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如果利用传统的储物柜就不能充分地利用本来就小的空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传统储物柜到天花板之间的这部分闲置空间,将这一部空间分利用上,那么平时要占据很多空间而又不经常用的物什就可以放置在这些空间里。
目前常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房间的大小高低定制储物柜(图2,图3),但是定制的柜子成本较高,不能移动改变摆放位置,无法重复利用。
图1传统储物柜图2传统储物柜 图3传统储物柜通过以上分析,成品家具和定制家具各有弊端,而本文设计制作的多功能全自动储物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又能像成品储物柜一样可随意移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在现代社会,机械设计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简单机械作为机械设计的基础,其创新设计更是推动了整个机械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以一些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为例,探讨这些设计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手摇发电机。
传统的手摇发电机需要人们通过手摇来产生电能,但是这样的方式效率低下且费力。
而经过创新设计后的手摇发电机,通过改进内部结构和材料,使得手摇发电机在同样的手摇力度下可以产生更多的电能,而且还减少了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也提升了用户体验,使得手摇发电机在一些偏远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其次,我们来看另一个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折叠自行车。
传统的自行车在停放时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而且不方便携带。
而经过创新设计后的折叠自行车,通过改进车架结构和采用轻质材料,使得自行车可以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占用空间,方便用户携带。
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自行车的便携性,也符合了现代人追求便利和环保的需求,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个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智能门锁。
传统的门锁需要使用钥匙开启,存在安全性低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而经过创新设计后的智能门锁,通过加入指纹识别、密码输入、远程控制等功能,使得门锁更加安全可靠,且使用更加便捷。
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也符合了现代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因此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创新设计对于机械产品的改进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设计,才能满足人们对于机械产品功能、性能、使用体验等方面的需求,推动整个机械行业朝着更加高效、便捷、智能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简单机械的创新设计,不断探索和尝试,为机械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
机械创新设计(设计实例论文)本设计的目的在于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以适应现代啤酒瓶的回收和清洗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传统的人工刷洗工艺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因此自动化的洗瓶机设备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洗瓶机推瓶机构的原理方案进行分析和设计。
洗瓶机主要由推瓶机构、导辊机构、转刷机构组成。
瓶子放在两个同向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当推头M 把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着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前一个瓶子将洗刷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送入导辊待推。
为了完成设计任务,需要通过组合机构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第二个工作循环。
同时,导辊及其上方的转动的刷子不停地转动,完成瓶子外围的清洗。
洗瓶机推瓶机构的改进设计将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清洗效果和耐用性。
具体方案包括使用外部推力或传送带传送等方式实现瓶子的移动,以及使用刷子清洗或高压水清洗等方式完成清洗功能。
动力源可以选择电动机、汽油机、柴油机或液动机等,传动方式可以采用气动马链传动、移物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或带传动等。
同时,可以使用清洗毛巾、高压水清洗、刷子清洗等不同的清洗方式,以满足不同瓶子的清洗需求。
通过以上的设计和改进,洗瓶机推瓶机构将实现更加高效、自动化的生产方式,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经济效益。
根据使用要求或工艺要求设计机构时,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功能原理来实现这些要求。
不同的功能原理所要求的运动规律设计也不同。
洗瓶机构的工作情况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待洗的瓶子放在两个转动的导辊上,导辊带动瓶子旋转。
推头M将瓶子推向前进时,转动的刷子就把瓶子外面洗净。
当一个瓶子将洗涮完毕时,后一个待洗的瓶子已进入导辊待推。
根据原始设计数据和设计要求,瓶子尺寸为大端直径D=80mm,长200mm,小端直径d=25mm。
推进距离l=600mm,推瓶机构应使推头M以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衡地接触和脱离瓶子。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探讨
1 基 于机 构 组 成 原 理 的 拼 接 实 验
计 方 案 和 参 数 , 组 装 出 个 性 化 的 仿 真 实 并 物 机 构 , 且 尝 试 了 对 自行 设 计 组 装 的 机 而 构 进 行 动 力 驱 动 、 气 和 计 算 机程 序 控 制 电
以及运动测试分析 。 ( ) 学 生 用 电机 、 缸 、 算 机 和 程 控 3让 气 计 测 试仪 驱动 控 制 自 己设 计并 亲 手 组 装 的 仿
型原动件的机构运动测试 ; 置准备下一轮作业 。 1 1实验 原理 . ③可 调 整机 构 参 数 适 时 观 察 机 构 运 动 由件 是 规 律 的 变 化 。 4 前述个性 化实验 的良好效果 . 机 构 的 原 动 件数 目与 机 构 的 自由 度 相 等 , 2 2实验举 例 ( ) 前 述 个 性 化 实 验 中 , 构 的 运 动 1在 机 因 此 机 构 由机 架 , 动 件 和 自 由 度 为 零 的 原 冲 压 送 料 机 构 一 组 学 生 在 教 材 中选 择 情 况 和 传 动 性 能 可 以动 态 操 纵 演 示 观 察 , 从 动 件 通 过 运 动 副 联 结 而 成 。 从 动 件 系 了 冲 压 送 料 机 构 , 以 进 行 组 装 驱 动 及 运 随 时 直 观 调 整 , 件 尺 寸 可 以调 节 , 将 可 构 运动 副 统拆 成 若 干 个 不 可 再 分 的 自由 度为 零 的 运 动 -I 。 莉试 可 以 更 换 , 动 方 式 也 可 以选 择 。 驱 个性 化 的 动链 , 为 基 本 杆 组 ( 称 简称 杆 组 ) 。 设 计 方 案 在 实 验 中验 证 和 改 进 , 大 地 提 大 任 何 平 面 机 构 均 可以 用 零 自由 度 的 杆 3 创新 思 维 与 机 械 制作 实 验 升设计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 组 依 次 连 接 到 原 动件 和 机 架 上去 的 方 法 来 3 1实验 目的 . ( ) 学生 用 实 验 方 法 自行 确定 机 械 设 2让 组成 。 ( ) 养 学 生 的 创 新思 维 及 创 新 设 计 能 1培 1 2 实验 方法 与步骤 . 力。 2 培养 学 生 的机 构 及结 构 设 计 能 力 、 () 实 将 机 构 创 新 模 型 中 的 杆 组 , 据 给 定 际 动 手 能 力 。 3 培 养 学 生 的 工 艺 设 计 及 加 根 () 的 运 动 学 尺 寸 , 机 架 上 拼 接 机 构 , 按 工 能 力 。4 培 养学 生 的 集体 合 作 设计 能 力 。 在 拼 () 时, 首先 要 分 层 , 方 面是 为 了使 各 构 件 的 3 2 实验 内容与 要求 一 .
机械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机械设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机械实验室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是研究机械系统性能、结构优化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以机械零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为基础,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提高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金属棒、螺丝、垫圈、销轴等。
(2)设备:万能试验机、卡尺、测力计、剪刀等。
2. 实验步骤(1)测量零件尺寸:使用卡尺测量金属棒、螺丝、垫圈等零件的尺寸。
(2)组装实验装置:按照设计要求,将金属棒、螺丝、垫圈等零件组装成实验装置。
(3)施加载荷:使用万能试验机对实验装置施加预定的载荷。
(4)记录数据:记录实验装置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情况。
(5)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金属棒长度:L = 100mm。
(2)金属棒直径:d = 10mm。
(3)螺丝直径:D = 12mm。
(4)垫圈厚度:t = 5mm。
(5)载荷:F = 1000N。
2. 实验结果(1)金属棒最大变形量:δ = 0.5mm。
(2)螺丝最大变形量:δ = 0.3mm。
(3)垫圈最大变形量:δ = 0.2mm。
3. 数据分析(1)根据理论计算,金属棒、螺丝、垫圈的强度分别为:σ = 235MPa、σ = 220MPa、σ = 160MPa。
(2)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吻合,说明本实验设计合理,实验方法可行。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对机械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3. 本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报告总结
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报告总结1. 背景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是一门针对机械工程学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2. 分析在本次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中,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进行研究和设计。
该课题是开发一种新型的自动化装配线,用于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首先进行了市场调研,了解了目前自动化装配线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我们设计的自动化装配线需要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初步设计,并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模型建模。
通过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我们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并开始进行样机制造和测试。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在选择材料和零部件时,需要考虑到成本、强度和耐久性等因素。
同时,在装配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各个部件的精度和配合度,以确保装配线的正常运行。
经过反复测试和调试,我们成功完成了自动化装配线的制造,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我们设计的装配线具备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点,并且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3. 结果通过本次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我们小组取得了以下成果:•完成了自动化装配线的设计、制造和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机械制造和装配技能;•深入理解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 建议在完成本次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以下建议:•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项目管理上,可以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提高项目进展的效率;•在教师指导上,可以提供更多专业知识和实用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
结论通过本次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我们小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这次实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基于机械创新设计实验,通过设计制作一个新型零件,旨在探索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实验共分为四个主要步骤:问题定义、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制作测试。
通过本次实验,不仅提高了对机械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言2.问题定义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传统零件“轮毂”进行创新设计。
传统轮毂存在的问题包括重量过大、制造成本高以及运动灵活性不足等。
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并制作一个新型轮毂,以解决这些问题。
3.概念设计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头脑风暴和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设计方案得出最佳的概念设计。
我们采用了轻量化设计的理念,采用复合材料作为轮毂材料,用减少零件数量的方式减轻整体重量,并增加运动灵活性。
此外,我们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计了一个新的结构使得轮毂更易于制造和安装。
4.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我们使用CAD软件对概念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
我们对零件进行了优化设计,确保其满足机械强度和刚度要求。
我们还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了轮毂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制作测试在制作阶段,我们按照详细设计的要求制作了轮毂样品。
我们使用了制作工具和设备,完成了轮毂的加工和组装。
在测试阶段,我们对轮毂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旋转测试和变形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新型轮毂在重量减轻、运动灵活性和制造成本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
6.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设计制作了一个新型轮毂,并对其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证明了机械创新设计能够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本次实验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一、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垃圾的机器人。
它通过搭载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垃圾进行准确的分类,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该机器人能够将垃圾自动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实现垃圾分类的自动化,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二、智能晾衣机智能晾衣机是一种能够根据衣物材质和湿度自动调节晾晒时间和温度的机器。
它通过传感器监测衣物的湿度和环境温度,并根据预设的程序自动调节晾晒时间和温度,以达到最佳的晾晒效果。
该机器能够减少晾晒时间,提高晾晒效率,并且避免了衣物受潮或过度晾晒的问题。
三、智能农业机器人智能农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农业作业的机器人。
它可以通过搭载传感器和摄像头,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识别,自动完成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农业作业。
该机器人能够提高种植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农田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四、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智能家居安防系统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控家庭安全的系统。
它通过摄像头、红外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设备,对家庭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检测。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家庭的安全状况,如入侵、火灾等情况,并及时发送警报信息给用户。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远程控制家庭设备,如门锁、灯光等,提高家庭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五、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身器材是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自动调节运动强度和方式的器材。
它通过传感器监测用户的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并根据用户的健身目标和身体状况,自动调节运动强度和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健身效果。
该器材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和监控,帮助用户更好地进行健身训练。
六、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和管理车辆停放的系统。
它通过搭载摄像头和车牌识别技术,能够自动识别车辆的车牌号码,并记录车辆的停放时间和位置。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提供实时的停车位信息和导航服务,帮助司机快速找到可用的停车位。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A1B3方案 液压双( 液压双(多)颚板抓斗
A2B3方案 液压长撑杆双( 液压长撑杆双(多)颚板抓斗 A1B3、A2B3、A3B3性能比较表
A3B3方案 液压剪式抓斗 结构复杂程度
抓取性能 闭合性能 适用范围 液压缸行程 A1B3 A2B3 A3B3 好 好 好 好 差 好
较复杂(二个以上液压缸) 广 较小 较复杂(二个以上液压缸) 简单(一个液压缸) 一般 较小 简单(一个液压缸) 一般(二个液压缸) 一般 大 一般(二个液压缸)
A4
A5
电力机械B 电力机械 2 启闭、 启闭、加 绳索─滑轮 绳索 滑轮 自锁、 压、自锁、 螺杆 齿轮 动力源形 B1 传动 传动 式 B21 B22
液压B 液压 3
气压B 气压 4
…
评价准则 A—抓取力大,适应难抓物料 B—可在空中任一位置启闭 —抓取力大, — C—装卸效率高 D—技术先进 — — E—结构易实现 F—经济性好,安全可靠 — —经济性好,
抓取
容料
升降
卸放
安全
颚 板 启 开
颚 板 加 压
支 承 容 料 自 锁
颚 防 板 散 启 漏 开
过 载 保 护 自 锁
抓斗功能树
能量 卸放物料 (颚板)启开 颚板) 信息 (颚板)闭合 颚板) 抓取物料 加 支 自 压 承 容纳物料 锁 提升物料 抓放物料 搬运物料
上升、下降、 上升、下降、停顿
安全、 安全、维护再生 物料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
实例一 联轴器的创新设计
联轴器功能 机械中用来联接两轴使之一同回转并传递扭矩。 机械中用来联接两轴使之一同回转并传递扭矩。 任务的提出 各类机械、 机床的转速、载荷、工作环境变化多端, 各类机械 、 机床的转速 、 载荷 、 工作环境变化多端 , 要 求设计人员不断研制新型的联轴器或改进联轴器以适应不同 的工况。 的工况。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创新与实践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机械设计领域也迎来了一波创新潮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机械创新与实践案例,探讨机械设计中的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
案例一:智能驱动系统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驱动系统往往采用传统的液压或气动系统。
然而,这些系统存在能耗高、噪音大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家机械设计公司开展了智能驱动系统的研发工作。
智能驱动系统采用电动驱动装置,并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对驱动力、速度和位置的精确控制。
这样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提高效率和精度。
该公司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人机交互的需求,简化了操作界面,提高了用户体验。
案例二:可持续性设计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机械设计也开始注重可持续性。
一家机械制造公司在设计机械产品时,采用了可持续性设计的理念。
首先,他们选择了可再生材料作为机械产品的主要构建材料,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其次,他们优化了产品的结构和工艺,降低了能耗和材料浪费。
最后,他们通过增加产品的维修性和可拆卸性,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
案例三:仿生设计仿生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一种创新方法,通过借鉴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设计出更加高效和智能的机械系统。
一家机械设计研究院在设计机器人手臂时,采用了仿生设计的思路。
他们研究了人类手臂骨骼和肌肉的结构,并将其应用于机器人手臂的设计中。
通过模拟人类手臂的运动方式,机器人手臂能够更加灵活和精确地完成各种操作任务。
这一设计不仅提高了机器人手臂的性能,还降低了成本和能耗。
结论机械创新在机械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效率,还可以降低能耗和成本。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创新方法和实践经验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机械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实践能够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实验报告班级机械四班姓名赵宏武学号0830********指导教师2011年 4 月20 日实验题目:糕点切片机姓名赵宏武成绩实验日期批阅教师同组成员批阅日期****************************************************************************** 一、实验目的设计一种糕点切片机,通过改变糕点的直线间歇移动速度或每次间隔的输送距离可以很方便的切出不同厚度的糕片。
二、所选课题的功能原理与工作原理分析;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系减速后,达到40转/分。
再用棘轮机构连接一皮带组成糕点的进给机构,并满足间歇运动的要求。
同时通过另外一组皮带轮带动曲柄滑块机构运动(滑块上带切刀),实现糕点的切片。
间歇运动机构与切刀运动机构工作协调。
由于每一次切的过程都一样,从而使每一片糕点的大小都一样。
而通过改变进给的距离,可调整切片的厚度。
.三、本课题设计的创新点;1.我开始构思方案时,考虑到在以后的生活和生产中,自动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设计的机构要尽量满足自动化的要求。
此机构的运作是切糕点与送糕点,切的时候糕点不能动,没有切的时候,糕点要运动并前进一定的距离.为了实现切的动作,我开始采用凸轮机构,来实现刀的往复运动,用凸轮可以很好的控制刀的运动,实现最优的运动轨迹,可是凸轮的设计和制造比较复杂,且不能传递较大的力,而且切糕点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
于是我考虑用曲柄滑块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一样可以实现刀的往复运动,可传递较大的力,能足我的需要,于是我确定用曲柄滑块机构。
2.对于蛋糕的传送, 既要满足间歇运动的要求,又能通过改变进给距离而切出不同厚度的糕点。
我刚开始试用了槽轮机构,但我的糕点切片机要求可以改变所切糕点长度的,如用槽轮机构的话,要改变切片的长度很难实现,我想到用飞轮(即许多齿轮)改变速度来实现。
用许多齿轮来改变速度很复杂且不太方便操作,于是我否定了这个方案。
机械设计创新实训 - 教案
教案机械设计创新实训教案一、引言1.1机械设计创新实训的重要性1.1.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1.1.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1.3激发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1.1.4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机械设计创新实训的教学目标1.2.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1.2.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2.4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机械设计创新实训的教学内容1.3.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2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应用1.3.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1.3.4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二、知识点讲解2.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1.1机械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1.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1.3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2.1.4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2.2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应用2.2.1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2.2.2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2.2.3设计方法的应用和创新2.2.4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2.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2.3.1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2.3.2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2.3.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重点2.3.4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评估三、教学内容3.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1.1机械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3.1.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3.1.3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1.4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3.2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应用3.2.1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3.2.2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3.2.3设计方法的应用和创新3.2.4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3.3.1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3.3.2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3.3.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重点3.3.4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评估四、教学目标4.1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1.1理解机械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4.1.2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4.1.3掌握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1.4掌握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4.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4.2.1理解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4.2.2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4.2.3应用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2.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效果评估4.3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3.1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4.3.2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3.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3.4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效果评估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1.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5.1.2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5.1.3机械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5.1.4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5.2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的应用5.2.1创新思维的概念和特点5.2.2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5.2.3设计5.2.4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案例5.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5.3.1机械设计的实际操作技能5.3.2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方法5.3.3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重点5.3.4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评估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机械设计教材和参考书籍6.1.2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6.1.3机械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设备6.1.4实验室设备和工具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机械设计软件和计算机设备6.2.3实验室设备和工具6.2.4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6.3教具与学具的使用和管理6.3.1教具与学具的使用规范6.3.2教具与学具的借用和归还流程6.3.3教具与学具的维护和保养6.3.4教具与学具的更新和升级七、教学过程7.1引入新课7.1.1引入新课的方式和手段7.1.2引入新课的内容和目的7.1.3引入新课的效果评估7.1.4引入新课的互动和参与7.2讲解知识点7.2.1讲解知识点的顺序和结构7.2.2讲解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7.2.3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方法和技巧7.2.4讲解知识点的效果评估7.3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7.3.1实践操作的内容和目的7.3.2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7.3.3案例分析的内容和目的7.3.4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效果评估八、板书设计8.1板书设计的原则和要点8.1.1板书设计的原则8.1.2板书设计的要点8.1.3板书设计的效果评估8.1.4板书设计的创新和改进8.2板书内容的设计8.2.1板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8.2.2板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8.2.3板书内容的逻辑和条理8.2.4板书内容的效果评估8.3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8.3.1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方式8.3.2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效果8.3.3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创新8.3.4板书与多媒体的结合评估九、作业设计9.1作业设计的原则和要点9.1.1作业设计的原则9.1.2作业设计的要点9.1.3作业设计的效果评估9.1.4作业设计的创新和改进9.2作业内容的设计9.2.1作业内容的组织和安排9.2.2作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9.2.3作业内容的逻辑和条理9.2.4作业内容的效果评估9.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9.3.1作业的布置方式和方法9.3.2作业的批改方式和方法9.3.3作业的反馈和评价9.3.4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效果评估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课后反思的原则和要点10.1.1课后反思的原则10.1.2课后反思的要点10.1.3课后反思的效果评估10.1.4课后反思的创新和改进10.2课后反思的内容和方法10.2.1课后反思的内容10.2.2课后反思的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1.教学目标:这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便于后续的教学活动能够围绕目标进行。
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习报告专业:12机制姓名:庄浩、高雅、管云云、朱康2015年 1 月7 日一、实训目的《机械创新设计实训》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该实训是在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等课程设计实验训练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命题设计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查阅资料、设计、安装各种创新机构,并对其进行调试以及运动学分析。
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创新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是创新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成长的必由之路。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机械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的在于巩固基础、注重设计、培养技能、追求创新、走向实用。
机构组合创新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本实验的训练,使同学们掌握机构组合创新设计的初步方法。
二、实验内容1、分析题目确定功能元解通过“黑箱”的形式给出机构的功能要求,参见表2-1,作为机构创新设计题目,同学们仔细研究机构的功能要求,将总功能分解为各子功能,并参照附录,选择确定各子功能的功能元解,完成机构的功能设计。
所解方案不要求一致,只要能满足题目要求即可,同学们也可自行拟定题目,但涉及的构(零)件应在实验台配置范围内。
题目中只提供了原动件和从动件的运动要求,同学们要应用创造思维,运用创新技法,通过机构的巧妙组合或变异获得有创意且能满足题目要求的机构,绘制所设计机构的示意图(画在给出题目的“黑箱”位置处)和机构的拼装示意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判断机构的运动情况。
上实验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台上完成所设计机构的拼装。
2、运动分析运动分析是指测试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
拼装完后,先用手转动至少一个循环试运行,确认无误后,并经老师允许,插入电机与原动件之间的平键及轴端挡圈,再开动电机,观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2. 初步了解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各连杆机构的运动特性。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机构运动及结构分析。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实验原理平面连杆机构由原动件、连杆和从动件组成。
原动件输出运动和动力,通过连杆实现从动件的输出,达到运动方式的转换和对外做功。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1.ZBS-C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台2. 工具:外六角扳手(2把),内六角扳手(1个),钢尺(1个),十字起(1把)一字起(1把)四、实验步骤1,,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所做的机构设计简图到零件库中选取相应的零件。
2,按工序号找到相对应的试验台架号,按图组装机构3,组装完毕后让其运转,检验是否运转自如,能否满足自己的设计要求。
4,机构运动正常后,测量并记录该机构的实际尺寸,回去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对机构的工艺要求,设计拼接机构的运动链结构图,计算机构的自由度;2.按比例绘制搭接机构的运动简图,标注出机构的运动简图的尺寸参数;3.说明该机构是否满足给定的工艺要求;4.分析该机构的优缺点?要求:在预习报告中确定设计方案。
绘制机构运动链结构图。
附录:机构的尺寸及数量。
实验步骤1,,每位同学根据自己所做的机构设计简图到零件库中选取相应的零件。
2,按工序号找到相对应的试验台架号,按图组装机构3,组装完毕后让其运转,检验是否运转自如,能否满足自己的设计要求。
4,机构运动正常后,测量并记录该机构的实际尺寸,回去后完成实验报告。
机械创新实训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机械行业的竞争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机械创新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机械创新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学会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 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机械创新基本理论通过学习机械创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机械创新的重要性,掌握机械创新的基本流程。
2. 机械创新实践(1)选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具有创新潜力的机械产品或工艺进行改进。
(2)方案设计:针对选题,运用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方案。
(3)方案实施: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并进行调试、改进。
(4)成果展示:对创新成果进行展示,包括实物展示、PPT演示等。
四、实习过程1. 选题阶段我们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了“多功能智能晾衣架”作为创新项目。
该项目具有实用性强、市场需求大等特点,符合我国机械创新的方向。
2. 方案设计阶段我们小组根据多功能智能晾衣架的功能需求,设计了以下创新方案:(1)增加自动感应功能,实现自动晾晒;(2)采用太阳能发电,降低能源消耗;(3)增加智能控制模块,实现远程控制;(4)优化晾衣架结构,提高承载能力。
3. 方案实施阶段(1)制作原型:根据设计方案,我们小组利用现有材料,制作出多功能智能晾衣架的原型。
(2)调试与改进:对原型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改进,使产品功能更加完善。
4. 成果展示阶段在成果展示环节,我们小组通过实物展示和PPT演示,向评委和同学们介绍了多功能智能晾衣架的创新点和实际应用价值。
五、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机械创新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思维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会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机械创新设计案例。
这个案例是关于一个智能垃圾桶的设计。
传统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垃圾分类不清晰,导致难以回收;二是垃圾桶体验不好,需手动推动垃圾袋投放;三是垃圾桶容量小,需要频繁更换垃圾袋。
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提出了以下创新的方案:1.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垃圾桶内配备了多个分类箱,每个箱子都有相应的标识,用户只需要将垃圾放入对应的箱子即可自动进行垃圾分类,大大提高了分类的准确度和便捷性。
2.电动垃圾袋投放系统:垃圾桶底部安装了电动装置,用户只需要轻按按钮,垃圾桶底部的垃圾袋就会自动向上推送,避免了手动推动的麻烦,也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3.智能垃圾压缩系统:垃圾桶内配备了智能垃圾压缩装置,当垃圾袋即将满时,系统会自动进行压缩,将垃圾体积减小,延长垃圾袋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更换垃圾袋的频率。
4.智能感应系统:垃圾桶顶部配备了智能感应系统,能够自动感应用户的接近,并自动打开垃圾桶,方便用户投放垃圾,同时也减少了手部接触的次数,提高了卫生性。
通过以上的创新设计,智能垃圾桶解决了传统垃圾桶存在的问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卫生的使用体验。
该设计案例的创新点主要有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电动垃圾袋投放系统、智能垃圾压缩系统和智能感应系统。
这些创新设计将传统的垃圾桶升级为智能化设备,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此外,该案例的设计还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智能垃圾压缩系统可以减小垃圾体积,延长垃圾袋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而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垃圾的回收率,有利于资源的再利用。
总而言之,这个智能垃圾桶的设计案例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创新设计。
通过对传统垃圾桶的创新改进,提高了垃圾桶的使用效率和用户体验,同时也注重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创新设计
指导书
机械设计教研究室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基于机构组成原理的拼接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
2、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设备和工具
1、创新组合模型一套:
1)五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四种平面低副Ⅱ级组,各杆长可在80-340mm内无级调整,其他各种常见的杆组可根据需要自由装配;
2)两种单构件高副杆组
3)八种轮廓的凸轮构件,其从动件可实现八种运动规律:
ⅰ)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1;
ⅱ)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2;
ⅲ)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3;
ⅳ)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20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4;
ⅴ)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近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20°,凸轮标号为5;
ⅵ)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远休止角30°,回程运动角150°,凸轮标号为6;
ⅶ)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50°,近休止角30°,凸轮标号为7;
ⅷ)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上升35mm,余弦规律回程,推程运动角180°,回程运动角180°,凸轮标号为8;
4)模数相等齿数不同的7种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分别为17,25,34,43,51,59,68,可提供21种传动比:与齿轮模数相等的齿条一个。
5)旋转式电机一台,其转速为10r/min。
6)直线式电机一台,其速度为10m/s。
2、平口起子和活动扳手各一把。
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要求预习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初步了解机构创新模型;
2、选择设计题目,初步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
四、实验原理
1、杆组的概念
由于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原动件数目与机构的自由度数相等,因此机构由机架、原动件和自由度为零的从动件系统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
将从动件系统拆成若干个不可再分的自由度为零的运动链,称为基本杆组,简称杆组。
根据杆组的定义,组成平面机构杆组的条件是:
F=3n-2p L-p H=0
其中构件数n,高副数P H和低副数P L都必需是整数。
由此可以获得各种类型的杆组。
当n=1,P L=1,P H=1时即可获得单构件高副杆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图1 单构件高副杆组
当P H=0时,称之为低副杆组,即
F=3n-2P L=0
因此满足上式的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组合为:n=2,4,6……,P L=3,6,9……。
最简单的杆组为n=2,P L=3,称为Ⅱ级组,由于杆组中转动副和移动副的配置不同,Ⅱ级组共有如下五种形式。
n=4,P L=6的杆组形式很多,机构创新模型已有图3所示的几种常见的Ⅲ级杆组。
图2 平面低副Ⅱ级组
图3 平面低副Ⅲ级组
2、机构的组成原理
根据如上所述,可将机构的组成原理概述为: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的方法来组成。
这是本实验的基本原理。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正确拆分杆组
从机构中拆出杆组有三个步骤:
1)先去掉机构中的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确定原动件;
3)从远离原动件的一端开始分杆组,每次拆分时,要求先试着拆分Ⅱ级组,没有Ⅱ级组时,再拆分Ⅲ级组等高一级组,最后剩下原动件和机架。
拆组是否正确的判定方法是:拆去一个杆组或一系列杆组后,剩余的必需为一个完整的机构或若干个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不能有不成组的零散构件或运动副存在,全部杆组拆完后,只应当剩下与机架相联的原动件。
如图4所示机构,可先除去k处的局部自由度;然后,按步骤2)计算机构的自由度:F=1,并确定凸轮为原动件;最后根据步骤3)的要领,先拆分出由构件4和5组成的Ⅱ级组,再拆分出由构件6和7及构件3和2组成的两个Ⅱ级组及由构件8组成的单构件高副杆组,最后剩下原动件1和机架9。
图4 例图
2、正确拼装杆组
将机构创新模型中的杆组,根据给定的运动学尺寸,在平板上试拼机构。
拼接时,首先要分层,一方面是为了使各构件的运动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各构件间的运动发生干涉,因此,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试拼之后,从最里层装起,依次将各杆组联接到机架上去。
杆组内各构件之间的联接已由机构创新模型提供,而杆组之间的连接可参见下述的方法。
1)移动副的联接
图5表示构件1与构件2用移动副相联的方法。
2)转动副的联接
图6表示构件1与带有转动副的构件2的联接方法。
图5 移动副的联接
图6 转动副的联接
3)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的形式相联接方法。
图7表示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的形式相联接方法。
图7 齿条与构件以转动副相联
4)齿条与其他部分的固联
图8表示齿条与其他部分固联的方法。
图8 齿条与其他部分固联
5)构件以转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连
图9表示连杆作为原动件与机架以转动副形式相联的方法。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凸轮或齿轮作为原动件与机架的主动轴相连。
如果连杆或齿轮不是作为原动件与机架以转动副形式相连,则将主动轴换作螺栓即可。
注意:为确保机构中各构件的运动都必须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进行,可以选择适当长度的主动轴、螺栓及垫柱,如果不进行调整,机构的运动就可能不顺畅。
图9 构件与机架以转动副相联
6)构件以移动副的形式与机架相联
图10表示移动副作为原动件与机架的联接方法。
图10 构件与机架以移动副的相联
3、实现确定运动
试用手动的方式驱动原动件,观察各部分的运动都畅通无阻之后,再与电机相联,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
4、分析机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
通过观察机构系统的运动,对机构系统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作出定性的分析。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平面机构中是否存在曲柄;
2)输出件是否具有急回特性;
3)机构的运动是否连续;
4)最小传动角(或最大压力角)是否在非工作行程中;
5)机械运动过程中是否具有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设计题
简单传动机构设计
目
一、机构结构设计
本机构的组成部分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带轮1 动力部分
带轮2 传动部分
齿轮3 执行部分
齿轮4 执行部分
直齿5 执行部分
几个固定铰链
三、机构运动简图
带轮做圆周运动,通过皮带带动带轮2转动,带轮2把运动传递给齿轮3, 齿轮3再推齿轮4进行传动
报告完成日期2011—07—03 教师批阅
实验二慧鱼技术创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设计、搭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
2、加强学生对机电一体化的实践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能力。
二、设备与工具
1、慧鱼技术创意模型
(1)计算机组合包
(2)移动机器人包
(3)汽车技术包
(4)仿生生物包
(5)太阳能包
(6)工业机器人包
(7)传感器包
(8)气压传动件包
(9)动力添加组
(10)可调变压器
(11)远红外遥摇控包
2、486或586微机;
3、摄子,5V、9V电池;
三、实验前的准备
1、按模型组合包设备清单清点模型零件,并按类型分类置放于装料盘中;
2、认真阅读模型组合包操作手册,并翻译有关外文资料;
3、按组装指导图,搭接模型,掌握组合模型的拼接方法;
4、熟悉动力元器件的装配、连接方法;包括:电动机、传感器、变压器、气动元件、各种开关等;
5、熟悉组合包配备的软件LL Win及接口,把搭接好的机构模型接上接口,编程,实现控制。
四、实验步骤
1、按要求或按条件选择设计题目;
2、制定设计方案,绘制机构结构图及原理图;
3、按设计方案搭接机构模型;
4、实验完毕,拆卸全部零件,清点零件并按要求包装好。
慧鱼技术创意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可控升降机
提案人杨武坤
同组名
单
一、机构结构简图及原理图
二、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