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清明》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清明》活动教案6篇

《清明》活动教案6篇

《清明》活动教案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清明》活动教案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清明》活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清明上河图复制品、有关清明照片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

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4、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

(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

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明古诗教案(通用15篇)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特点,确保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活动延伸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

古诗《清明》教案(优秀14篇)古诗《清明》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活动准备:1.古诗教学的自制PPT。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入场: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教师: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播放清明介绍PPT ,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教师: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反思。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教师: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教师: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那个小孩。

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

《清明》杜牧教学设计清明杜牧全文篇一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1]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赏析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

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

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

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

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

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

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5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清明》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通过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理解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1. 分析古诗《清明》的表达手法和韵律美。

2. 联系传统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杜牧及《清明》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清明》,感受诗的音乐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畅谈自己对本诗的感受。

5. 拓展延伸:(1)介绍与《清明》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2)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延伸创作,如绘画、书法等。

(2)学生谈收获,对古诗学习提出建议。

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古诗《清明》的朗读、背诵及赏析文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清明》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诵读、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2.掌握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清明节的文化背景、习俗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古诗《清明》;课件等。

教学器材:录音机、播放器、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课前预热(10分钟)1.播放相关音频,介绍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形成过程和习俗;2.通过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文本呈现(10分钟)1.讲解古诗《清明》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2.逐句翻译,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表现技巧。

第三步:诵读练习(20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按顺序诵读古诗;2.点拨学生的发音表达和语感训练;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表演展示(2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诗歌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2.分组表演、诵读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公开诵读活动;3.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第五步:词语解析(20分钟)1.讲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诗句的意义;2.通过举例、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第六步:课堂小结(10分钟)1.由教师拓展与《清明》有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等,丰富学生文学素养;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3.宣传过程中的公开诵读活动。

四、教学方法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表演等互动活动;2.词语讲解和语文要点掌握有针对性,讲解方式灵活多样; 3.鼓励齐声诵读、朗诵表演,充满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估1.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的参与度;2.通过练习的诵读表演、词语解释和总结等环节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视野;2.学生的表演和朗诵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练习和提高表达效果,重视语言情感的传达;3.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节日知识的专题讲解和分享,发扬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清明》教学设计15篇《清明》教学设计1以观察的形式引入课题:幼儿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__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生:幼儿讨论。

师:再看一个图片,你们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生:一个小孩,一个老人。

师: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在问路,在说话。

师:天上怎么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生: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__回答)师:清明节是人们踏清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展示: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反思:大部分幼儿没有参加过扫墓活动,应提前接受一下《清明》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上下楼梯歌》,让幼儿了解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2、初步树立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并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照顾前后的良好安全习惯。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遵守上下楼梯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发现生活中安全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一张邀请函、幼儿上下楼梯的照片、多__课件。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邀请函,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内容?刚才我接到“小兔”的邀请函,他说今天是他的生日,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想去吗?可是,他家住在5楼,我们要经过楼梯才能到达,谁能告诉老师:我们*时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是安全的呢?二、观察图片,总结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明》教学教案一、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识读和理解简单的诗句,但可能对清明节的习俗和深层情感表达理解不深。

他们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关联性需要通过具体情境和引导来体会。

此外,学生在描述和表达情感方面的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来锻炼。

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如图片、故事和角色扮演等。

因此,教学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清明》,理解诗中描绘的清明景象。

2. 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意,学会描述诗中的情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清明节的特殊氛围。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2. 分析“雨纷纷"、“欲断魂”等词语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1. 揭示“断魂"一词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 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场景,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清明节的了解。

①互动讨论:提问学生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分享家庭的清明节故事。

2. 朗读感知(1)示范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清明》,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跟读体验:学生跟读,教师适时提示注意停顿和重音,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节奏。

(3)节奏游戏:将诗句拆分成词组,学生以拍手或敲击桌面的方式打节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一)导入新课1. 故事引入:讲述杜牧的生平故事,如他如何成为著名诗人,以及他创作《清明》的背景,激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①问题引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杜牧,引导他们分享所知的唐代诗人或故事。

2. 初步感知(1)听诗入境:播放《清明》的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目想象诗中的画面。

(2)情境问答:提问学生听后有什么感受,引导他们描述听到的场景,如“雨纷纷”、“行人"等。

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古诗《清明》教案古诗《清明》教案一、古诗教案的特点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年《清明》优秀教案

2024年《清明》优秀教案

《清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2.学习《清明》这首诗,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清明》诗的朗读、背诵和欣赏。

三、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理解。

2.诗人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呢?(2)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2.学习《清明》(1)介绍作者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诗歌朗读①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②学生自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3)诗歌解析①诗句解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意象理解清明时节:清明节,春雨绵绵。

行人:路上行人,形容孤独。

酒家:酒店,借问酒家何处有,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4)诗歌背诵学生集体背诵,教师纠正发音。

3.感受诗人情感(1)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时节的景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人在异乡漂泊,孤独无助,借问酒家何处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拓展延伸(1)讨论: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背后有什么意义?(2)作业:以清明节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或一篇散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学习《清明》,学生对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2.在诗歌解析环节,学生对意象的理解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3.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学生创作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指导。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清明》诗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

3.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程度。

4.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故事导入,讲解清明节的来历,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演变以及与寒食节、踏青等习俗的关联。

语文《清明》教案

语文《清明》教案

语文《清明》教案语文《清明》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清明》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清明》教案1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1。

2 读中想象,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语: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这幅图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作了具体的介绍。

课文文笔优美,描写生动,大家一定会喜欢的。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问题答案,然后小组交流。

问题是:这幅图画到底画了些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三赏读,展开想象。

《清明上河图》图美,文也美,课文生动地表达了画面的内容,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

学生读文,看图,想象。

四美读,表达情感。

我们要通过朗读,把《清明上河图》的美表达出来,你最喜欢图的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先自己读,然后读给其他同学听。

(朗读“市郊景象”这部分内容,开始时语调宜舒缓;朗读“汴河两岸”语气渐趋热烈;朗读“繁华街市”更为热烈。

)第二课时一尾段导入,了解意义。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学术意义,不仅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一段读一读,想想这幅图画在哪些方面,为研究我国宋代社会各方面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形象资料,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清明上河图》教案1》。

学生读书,思考。

二小组合作,专题探究。

接下来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自定一个专题,如“风俗人情”“桥梁建筑”“道路交通”“人际关系”等,然后从整幅的《清明上河图》上认真地查找,用心分析画面上的`内容,把符合专题的内容一一找出来。

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文本解析《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

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

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

二、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 引出节日。

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

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 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交流。

4. 再读题目。

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1.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

2.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

(1)师范读。

(2)小结读法。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及时指导。

(5)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

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 理解诗意(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清明》教案(精选7篇)

《清明》教案(精选7篇)

《清明》教案(精选7篇)《清明》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教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教案1一、活动目的:清明节是祖国传统文化节日,经学校研究决定,将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多少”主题活动,切实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学生修养、提升素质。

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主题教育,让学生来缅怀先烈,知道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二、活动主题: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多少三、活动时间:4月3日下午第三节课四、活动地点:教室五、参加人员:四年级五班全体师生六、活动程序:1、唱队歌2、班主任宣布活动主题:同学们,本月的班队会主题是:民族精神代代传——家乡英雄知多少。

4月4日,就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了。

你知道清明节扫墓的来历吗?说到清明节扫墓,我们也一定回想起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们。

我们利用清明节三天的时间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了解“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的意义,并利用“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

清明过后,写出祭奠体会,发表感言心声。

3、主持人献词: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缅怀革命先烈。

女:天空为今天垂泪,松涛为今天呜咽。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祖先以先进的科学和灿烂的文化矗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屈辱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一切,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索与奋斗中含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天。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魂。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4篇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4篇

《清明》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小朋友对"结婚"、"新娘"都很有兴趣,孩子在区域中玩结婚的游戏,刚好在这个季节里,结婚的人很多,假期出游会经常看到或参加婚礼,他们就更加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首诙谐、有趣的儿歌《娶亲》。

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

活动目标: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3、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猫图片一张,鞭炮一串,以及娶亲的PPT;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师: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徐老师鞭炮放得高你们声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们声音就小。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教师出示(戴着大红花)图卡教师: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

听听那个说了什么?(:小朋友们好,今天真热闹,我也娶亲啦!)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也要结婚啦!②你们平时在电视里或者在酒店里,看到别人结婚,都会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抬花轿等等)三、学习儿歌《娶亲》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1、教师:这只娶亲也有不少好玩的事情,还拍成了照片呢!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娶亲的图片)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啊?出示图一,看几只?在干什么?(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老师边出示图谱边念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

《 清明》教学设计

《 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活动主题是围绕清明展开的。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习俗。

本地区清明节有着扫墓、插柳、踏青等习俗,而本教材中选取了踏青、扫墓、插柳三项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扫墓、踏青的时节。

2.学会念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3.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知道尊老爱幼的意义。

4.学会朗诵古诗《清明》,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古诗的内容。

5.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活动准备】1.清明节时人们踏青、扫墓的照片或录象片。

2.幼儿和家长事先搜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清明节和清明习俗的图片、诗歌等)。

3.PPT课件4.事先让幼儿了解一些春天的特征(如: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等)。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播放事先搜集好的清明节人们扫墓、踏青的照片或录象片。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人们在做什么?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有些什么感受?(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3.引出课题——清明(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清明》)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想一想,学一学。

4.学习朗诵古诗《清明》(教师示范朗诵一遍古诗,再逐句讲解并学习朗诵)。

5.教师播放音乐(古筝曲),带领幼儿朗诵古诗《清明》。

(配乐朗诵古诗)6.请个别幼儿表演朗诵古诗《清明》(可配上动作)。

7.幼儿集体朗诵古诗《清明》。

8.请幼儿自由选择表演形式来朗诵古诗《清明》(如:朗诵——配乐表演——分角色表演等)。

三、延伸活动:春天的景色真美丽,请小朋友们回去后找一找春天的景色(如:春天的花、草、树木等),下次再来和同伴们分享。

古诗三首《清明》

古诗三首《清明》

《古诗三首·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清明》,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把握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2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通过清明时节景物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能够描绘诗中的画面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是否知道清明节这个节日,并简要介绍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引出课题《清明》,介绍诗人杜牧及其创作背景。

3.2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了诗的大致内容和诗人的基本信息。

•针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3.3 朗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4 讲解古诗•分句讲解古诗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讨论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慨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3.5 深入理解•小组讨论:清明时节,你通常会做些什么?诗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氛围?•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词或文章,分享并交流。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清明节景象的小诗,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古诗《清明》。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清明节,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我们感受到了诗中描绘的清明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情感。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和意义。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清明》详细内容: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景色的诗歌。

主要描绘了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凄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明》;2.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3. 能够分析并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2.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清明》,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生词和难句。

4. 讨论诗人的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 背诵诗歌:让学生练习背诵诗歌,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6. 练习题: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清明》板书设计:清明时节细雨蒙蒙行人凄凉寄托哀思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清明》。

2. 请学生分析并欣赏《清明》的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1)为什么清明时节会下细雨?(2)诗中的“行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凄凉”?(3)诗人为什么会“寄托哀思”?答案:(1)清明时节下雨是因为春天气候潮湿,加上祭扫活动增多,空气中的水分较多。

(2)“行人”指的是诗人和其他扫墓的人们。

他们之所以“凄凉”,是因为他们在清明节时想起已故的亲人,感到悲伤和思念。

(3)诗人寄托哀思是因为他在清明节时想起已故的亲人,对他们的离去感到悲伤和怀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在解析诗歌时,分析了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释了生词和难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是中国古代描写清明节的诗词中流传很广的一首,也是杜牧写景抒情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作。

全诗语言质朴简洁,流畅自然,通俗易懂。

诗的前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清明前后春雨的特点,同时十分传神地表达出了清明节雨中行人的复杂心情,后两句的问答情景清新生动,意境悠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纷乱复杂的情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节课咱们走进春季里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

板书课题。

2、请学生介绍清明风俗,师生交流有关资料。

3、清明佳节这一日里,唐代大诗人杜牧有怎样的经历呢?板书:(唐)杜牧。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把这首诗多读儿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正音:读好了,就读给同桌听一听。

请特别注意生字是否读准了。

3、指名读,集体正音。

齐读全诗。

三、熟读古诗,自学诗意。

1、读得很流利,不错!古诗的诵读,应该诵出情、读出味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读懂古诗。

大家讨论一下,读懂这首诗有哪些好办法?
(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可以借助插图;可以查阅字典等工具书;可以边读边想象。


2、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意。

3、交流学习成果。

四、品读古诗,体会意境。

1、学生质疑,教师梳理问题。

预设两个问题: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
(2)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
2、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
(1)为什么路上的行人“欲断魂”呢?师生对话,理解第1、2句。

①联系清明风俗组织讨论。

②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

这“纷纷”不仅是写雨,更是写人心。

(板书:雨纷纷)能把这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指导朗读第1、2句。

(2)为什么诗人在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以演带读,理解第3、4句。

3、请两名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

4、指导朗读第3、4句,重点指导读出“遥指”的感觉。

(可以配合动作或眼神的表演练读。


5、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五、美读成诵.再现情境。

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吧!(播放配乐)齐读。

2、刚才在大家的眼前一定出现了一幕生动的情景短剧。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自然又优美,让人感觉很亲切。

咱们不就可以把它改编成一个独幕剧吗?
(小黑板出示填空)请学生根据诗意和提示回答:
清明
时间:
天气:
地点:
行人(心情)
行人:
牧童(动作)
3、配乐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雨纷纷欲断魂
问:何处?
答:遥指杏花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