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a. 图形分类b. 数字推理2. 第二课时: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a. 故事续编b. 智力游戏3. 第三课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a. 逻辑排序b. 判断推理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a. 速算练习b. 脑筋急转弯5. 第五课时:总结与复习a. 回顾本册内容b. 思维训练测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和完成速度。

3. 思维训练测试:评估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2. 思维训练题库: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工具:便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4. 教学视频:穿插一些有趣的思维训练视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 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在思维训练中取得优秀成绩。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学习图形分类和数字推理进行相关练习和小组讨论2. 第二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学习故事续编和智力游戏进行相关练习和小组讨论3. 第三周: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培养学习逻辑排序和判断推理进行相关练习和小组讨论4. 第四周: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的培养学习速算练习和脑筋急转弯进行相关练习和小组讨论5. 第五周:总结与复习回顾本册内容进行思维训练测试和总结讨论七、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教案名称:找规律的数学思维训练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4. 培养学生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1. 板书:找规律的数学思维训练2. 数学教具:数字牌、计数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出示一组数字牌(例如:1,2,4,7,1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探究规律: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四名学生组成。

3. 发放数字牌:每个小组发放一组数字牌(例如:1,2,4,7,11)并请学生观察,并思考还有什么其他的规律?4. 讨论分享:让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整体讨论,找出规律。

总结规律:5. 学生发表意见:请学生依次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将每组学生的答案写在板书上。

6. 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例如: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上一个固定的数。

运用规律:7. 练习运用:通过给出一些数字,在学生找出规律后,让他们练习运用这个规律计算下一个数字。

8. 分享答案: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计算出的下一个数字,并进行讨论,确保答案正确。

拓展活动:9. 创设问题:让学生自己创设问题,使用之前找到的规律来解答问题。

10. 学生讲解: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让其他学生使用规律来解答问题,并向全班讲解自己创设的问题。

总结提升:11. 总结回顾:让学生总结整个活动的过程和所学到的内容。

12. 提升思维:给学生一道难一点的问题,看看他们是否能运用找规律的思维来解决。

教学延伸:可以将找规律的思维应用到其他数学题型中,如数列、算式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是否提升;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是否积极参与,并能进行有效的讨论和分享;3. 检查学生在运用规律解题中的准确性。

4. 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与运算(1)学习整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2. 第二课时:几何图形(1)学习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第三课时:量的计量(1)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及换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概率与统计(1)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如随机事件、必然事件等。

(2)了解统计方法,学会利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5.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与策略(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习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等。

三、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 运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享

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享

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享数学思维拓展训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增添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拓展训练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思维导入(5分钟)通过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比如:有一道数学题,一只鸡蛋从十米高的楼顶掉下来摔破了,这只鸡蛋是在哪一层楼摔破的?请同学们尽量多想一些可能的答案。

二、数学思维活动(30分钟)1. 数字拼图:给学生一个由数字组成的拼图,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条件和已知数字推断出其他未知数字。

例如,拼图中有8个数字,其中两个已知,要求学生根据这两个数字推断出其他6个数字的顺序和大小。

2. 数学谜题:给学生出一系列数学谜题,比如:有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是7,个位数字是4,中间数字是几?请同学们用合理的推理方法解答。

3.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21点,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数字范围内,通过加减乘除运算,使得数字相加等于21。

这个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创造力。

三、反思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本节课你觉得最有趣的数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2.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你觉得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你是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的?3.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数学知识或技巧?四、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维训练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或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他们通过思维导入和数学活动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已有的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活动的设计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答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究欲望。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第一章:逻辑思维训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包含关系等。

逻辑思维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1.4 教学步骤引入逻辑思维的概念,讲解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包含关系等。

举例说明逻辑思维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第二章:创新思维训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创新思维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创新思维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讲解法:讲解创新思维的概念。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2.4 教学步骤引入创新思维的概念,讲解其定义、特点和作用。

举例说明创新思维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第三章:批判性思维训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批判性思维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例练习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3.4 教学步骤引入批判性思维的概念,讲解其定义、特点和作用。

举例说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评价问题。

第四章:数学思维训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

数学思维的运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练习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猜数字(四上)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猜数字(四上)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猜数字(四上)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猜数字游戏的基本规则,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猜数字游戏的基本规则。

2. 猜数字游戏中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3. 猜数字游戏中的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猜数字游戏的基本规则,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猜数字游戏的基本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猜数字游戏的过程。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猜数字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

4.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猜数字游戏中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猜数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猜数字游戏的基本规则,让学生了解游戏的要求。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猜数字游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游戏的方法。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

5. 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猜数字游戏中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 总结:对猜数字游戏进行总结,让学生了解猜数字游戏的意义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猜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一、第一章:观察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发现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事物、现象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观察力。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共同点。

(2)提供一组事物,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3)描述一个现象,让学生观察并解释原因。

(4)学生展示观察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第二章:记忆力训练1.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记忆力,培养学生记住重要信息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图片、词语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记忆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联想、记忆术、复述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讲述一个故事,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记住图片中的物品。

(3)提供一组词语,让学生记住并能够正确运用。

(4)学生展示记忆力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三、第三章:思维逻辑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问题解决、推理、归纳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思维逻辑。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

(2)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推理和判断。

(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4)学生展示思维逻辑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第四章:创造力训练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 教学内容: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创造力。

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分组合作、个别指导等方式进行。

4. 教学步骤:(1)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2)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3)提供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4)学生展示创造力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思维训练-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思维训练-苏教版秋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思维训练-苏教版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培养初步的观察、思考、分析、推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等。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整数的性质,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小数的计算方法。

3. 认识几何图形,掌握图形的分类、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等。

4. 认识时间,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 采用合作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解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解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详解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并解析数学上册的相关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训练,小学四年级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和运用加减法;2. 掌握简单的乘法和除法;3.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2.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3.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4. 数学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加法和减法的运算1. 学习加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2. 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练习;3. 学习减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4. 进行简单的减法计算练习。

第二课时: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1. 学习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2. 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练习;3. 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4. 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练习。

第三课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1. 讲解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2. 给出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3. 分析和讨论问题的解决过程。

第四课时:数学思维的培养1.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2. 提供一些数学思维训练的例题,让学生进行解答;3. 分析和讨论解答过程中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辅助材料为了帮助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以准备如下辅助材料:1. 数学教材上册;2. 针对每个课时的练习题;3. 解答参考答案。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后的作业和小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进步,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困难进行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每节课后,教师应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以便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通过本教案的详细解析,相信能够帮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建议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建议

数学思维训练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建议一、引言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 十进制数的认识与运算活动一:数的认识- 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和数字进行配对,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 学生用指纹或小卡片表示数字,进行组合和比较。

活动二:加法与减法- 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

- 学生用图形模型和算式相互转化,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2. 分数的认识与运算活动一:分数的概念- 学生通过折纸等操作,体验分数的概念。

- 学生通过物品和图形的数量关系,认识初步的分数概念。

活动二:相同分母的分数比较- 学生通过绘图和比较大小,学习相同分母的分数的比较方法。

- 学生通过游戏等活动,练习正确比较分数大小。

3. 二维图形的认识与性质活动一:平面图形的分类- 学生观察不同的平面图形,认识并分类。

- 学生通过折纸和拼图游戏,学习常见平面图形的制作。

活动二:图形的旋转和对称- 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和观察图形,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对称性质。

- 学生通过游戏和练习,加深对图形旋转和对称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真实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学生对数学思维训练的掌握情况。

2. 学生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和任务,通过学生的作业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反馈,促进他们的学习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数学练习册3. 制作的教具和游戏4. 配套视频和多媒体资源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做更多的数学思维训练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导入:在开展本节课的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公交车站台上的人数等等,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活动一:游戏热身1. 设计数学思维游戏,例如填数字迷宫、猜数字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3. 游戏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

活动二:探究数学思维模式1. 针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主要思维模式,教师进行简要的讲解和示范,如归纳总结法、逻辑推理法等。

2. 通过实例来说明不同的思维模式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思维模式的优劣势。

3. 学生分小组进行思维模式的探究,通过讨论、实践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

活动三:问题解决实践1. 选择适合年级的问题,设置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鼓励学生运用前面学到的数学思维模式,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3.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合作,相互协作,交流思路和解决方案。

4.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活动四:反思与总结1.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技巧。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总结,促进交流和学习氛围的形成。

3. 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强调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持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延伸活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解题比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教师还可以推荐相关的数学思维训练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在游戏、探究和实践中发展了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等操作,提高了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例文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还必需要备学生。

在写教案之前要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实际状况,然后再来详细探究。

今日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例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教案20xx例文1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探究并发觉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2、经验亲自动手实践、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展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动手操作实力和数学思索实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感受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

造就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实力,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教学重点:1、探究和发觉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确定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确定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打算:小黑板、学生、教师打算几个形态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应留意哪些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组内沟通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故事引入。

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必须比你的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提醒课题,出示目标。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自主学习1、活动一、比一比2、活动二、量一量(1)什么是内角?(2)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3)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画出大小,形态不同的假设干个三角形。

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4)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

发觉大小,形态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度。

3、说一说,做一做。

(1)我们把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

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辅导稿时内间容例题画30°,60°,90°,45°的角--说说画的方法练习1、个150 度的角,用你宠爱的画第一步可用45°的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每一个角拼;其次步可用等腰三角形90°与另一个三角板的每一个角拼.)方法画学生独立画,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2、量红领巾三个角的度数,角然后画出其中一个角3、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面各角。

30°、80°、105°、160°89+91+90+92+88+87+93+92+87 1.37+56+63+44原式 2.284+178=(90-1)+(90+1)+90+(90+2)+(90-2)+(90-3)+(90+3)+(90+2)+(90-3) 3.89+91+90+92+88+87+93+92+87 =90(9-1+1+2-2-3+3+2-3 4.4996+3993+2992+1991+985.1800-90-176-10-246.999+999×999速算321 ÷654 ÷987 ÷654 ÷987÷321原式=(321÷321)×((654÷654)×(987÷987)8. 9999×2222+3333×33349.1-2+3-4+5-6+…+1991-1992+199310. 947+(372-447)-572〔46+56〕×〔172÷4〕+14解答:式=102×43+14= 〔100+2 〕×43+14=4300+86+14=4300+100=4400。

巧速算与巧算一个重要技巧是凑整,包括通过加减一个数凑成算整十整百。

特别要留意末尾能凑成10 的数字。

56×32+56×27+56×96-56×57+56 456×2×125×25×5×4×8 21÷9+22+9+23÷9+24÷9 1200÷25999×99×9100-1-9-2-8-3-7-4-6-5-5-6-4-7-3-8-2-9-1=32+34+36+38+40+42 =9995+9996+9997+9998+9999=简203+207+211+215+219=便48+50+52+54=计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算128+138+148+158+168=练习时间内容例题练习20×125×8044×25099×99+99210÷35+140÷35整数乘法125×7+12537×102125×32×2548×12÷24÷6植树问题1.有一条长 1250 米的大路,在大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 25 米栽一棵杨树,园林部门需运来棵杨树苗?此题是植树问题中植树线路不是封闭的一种,并要求植树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全长、棵数、间隔三量之间的关系是:棵数=全长÷间隔长+1 全长=间隔长×(棵数-1)间隔长=全长÷(棵数-1)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求出第三个1、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 300米,每隔5 米栽种一棵柳树,需要树苗多少株?2、一个圆形水池四周每隔 2 米栽一棵杨树,共栽了 40 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3、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 200 米,现在水池四周种上杨树25 棵,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4、明明要爷爷出一道趣味题,爷爷〔一〕量.1250 是全长,25 是间隔长求棵数,列式是:1250÷25+1=50+1=51(棵).2.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 米坚一根电线杆,共用电线杆86根,这条绿荫大道全长米.此题与题 1 类型一样,所求不同.15 是间隔长,86 是棵数,求全长.列式是: 15 ×(86-1)=15×85=1275(米) 给他念了一个顺口溜:湖边春色格外娇,一株杏树一株桃 ,平湖四周三千米,六米一株都栽到 ,闲逛湖畔美风光,可知桃杏各多少?1.在相距 100 米的两楼之间栽树,每隔10 米栽1 棵,共栽了棵树.由于两端不能栽树 ,所以:棵数=间隔数1、参与的战士有 1200 人,平均分成 5 个大队,队距是 7.5 米.每队 6 人为一排,排距是 2 米.整个队-1=100÷10-1=9〔棵〕伍的总长有多少米.2.圆形滑冰场周长 400 米,每隔 20 米2、锯一条 4 米长的圆柱形的钢条, 装一盏灯,共要装盏灯. 锯 5 段耗时 1 小时 20 分.假设把这植树问题间隔数为:400÷20=20由于是环形问题,装灯的盏数等于间隔数 ,共要装订 20样的钢条锯成半米长的小段 ,需要多少分钟.〔二〕盏. 3、一人以相等的速度在小路上散步,从第一棵树走到第12 棵树用了11 分钟,假设这个人走了 25 分钟,应走到的第几棵树.4、在一个正方形的场地四周种树,四个顶点都有一棵,这样每边都种有 24 棵,四周共种多少棵树.植树问题练习1、在一个半径是 125 米的圆形花园四周以等距离种白杨树157 棵,则两树间的距离是米.2、一个湖泊周长 1800 米,沿湖泊四周每隔 3 米栽一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湖泊四周栽柳树棵,栽桃树棵.3、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 156 米、234 米、186 米,要在三边上植树, 株距6 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棵.4.一条大路长440 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 米种一棵树,两边都种,共种棵树.5、两棵柳树相距 408 米,打算在这两棵树之间补栽小树23 棵,每两棵树间隔相等,则树的间隔米.6.大路的每边相隔 7 米有一棵槐树,芳芳乘电车 3 分钟看到大路的一边有槐树151 棵,电车的速度是每分钟米.时内容例题练习间和倍问题〔一〕1.小丽和小荣集邮 ,小丽邮票的张数是小荣的5 倍,假设小丽把自己的邮票给小荣100 张,她俩邮票的张数正好相等 .小丽和小荣各有张、张.2.启东水泥厂有甲、乙两仓库,各有水泥假设干袋,甲仓库存水泥的袋数是乙仓库的3 倍,后来从甲仓库运出 450 袋,从乙仓库运出50 袋.这时仓库剩余的袋数相等, 甲仓库原有水泥袋,乙仓库原有袋.1.甲仓所存面粉是乙仓的 3 倍,从甲仓运走 8500 千克,从乙仓运走 500 千克后,两仓所剩的千克数相等,问两仓原有面粉多少千克?2.姐妹两人买东西,姐姐带的钱数是妹妹的 2 倍,姐姐用去 180 元,妹妹用去 30 元,这时二人剩下的钱数相等,问姐妹各带了多少元?3.有大小两个整千数,大数是小数的3 倍,这两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字的差是 6,问这两个整千数各是多少.4.用 9 辆汽车和 18 辆大车送一批货物,每辆汽车的载重量相当于大车的 3 倍,结果汽车比大车一共多运18 吨,汽车和大车每辆各运多少吨?和差问题〔二〕和差问题练习1.两个数的和为 36, 差为 1.两袋盐的重量相等.甲袋取出 24 千克, 22,则较大的数为, 较小的乙袋装入28 千克,这时乙袋的重量是甲袋数为 . 重量的 3 倍.甲袋原有盐千克,乙2.A、B、C 三个数,A 加B 袋原有盐千克.等于252,B 加C 等于197,C 加A 2.甲、乙两筐苹果共75 千克,从甲筐取出等于149,则 5 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A = ,B = ,C 筐多 7 千克.甲、乙两筐原各有苹果多少= . 千克?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 ,被减 3.张强用 270 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数、减数与差三个数的和是 388, 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 元,买外衣和减数比差大16, 则减数等鞋比帽子多花 210 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于 . 少钱?4.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已有水 300立方米,小水池里已有水 70 立方米.现在往两个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后,大水池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 倍.问:每个水池注入了多少立方米的水?1.弟弟有图书30 本,哥哥有图书90 本,哥哥给弟弟本后,哥哥的图书是弟弟的2 倍.2.两筐水果共重124 千克,第一筐比其次筐多8 千克,两筐水果各重千克和千克.3.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92 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 万元.今年的产值万元,去年的产值万元.4.三块布共长220 米,其次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 倍,第三块布长是其次块布的2 倍,第一块布长米,其次块布长米,第三块布长米.5.有两层书架,共有书 173 本.从第一层拿走 38 本书后,其次层的书是第一层的2 倍还多6 本.则其次层有本书.6.小明和小强共有画片200 张,小明的张数比小强的张数的2 倍还多20 张.则小强有张画片.时间内容例题练习倍数问题〔一〕年龄问题〔二〕年龄问题练习1.甲、乙两个粮 1.三堆苹果共有 130 个,其次堆的苹果数是第一仓存粮 320 吨,后来堆的 3 倍,第三堆的苹果数是其次堆的 2 倍多 10 从甲仓运出40 吨,给个,问三堆苹果各有多少个?乙仓运进20 吨,这时 2.少先队一、二、三中队共植树 200 棵,二中队植甲仓存粮是乙仓的 2 树的棵数是一中队的2 倍多5 棵,三中队植树的棵倍,两个粮仓原来各数比一、二中队之和多 4 棵,三个中队各植树多少存粮分别为棵?吨和吨. 3.甲、乙、丙三人,甲的年龄是乙的 2 倍还大 3 岁,2.某校共有学乙的年龄是丙的2 倍小 2 岁,三个人的年龄之和是生 560 人,其中男生 109 岁,分别求出三人的年龄.比女生的 3 倍少 40 4.甲、乙、丙、丁四个人一共做了370 个零件, 人 . 则男生假设把甲做的个数加2,乙做的个数减3,丙做的人, 女生个数乘 2,丁做的个数除以2,四个人做的零件个人. 数正好相等,问四个人各做多少个零件?1.兄弟二人的1.小刚 4 年前的年龄与小明 7 年后的年龄之和是年龄之和是25 岁,四 39 岁,小刚 5 年后的年龄等于小明 3 前的年龄,求年后,哥哥比弟弟大小刚、小明今年的年龄是多少?5 岁 , 今年哥哥 2.哥哥 5 年前的年龄等于7 年后弟弟的年龄,哥哥岁,弟弟岁. 4 年后的年龄与弟弟 3 年前的年龄和是 35 岁,求2.今年甲的年兄弟二人今年的年龄?龄是乙的年龄的 3 3.10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7 倍,15 年后倍,三年后甲比乙大父亲的年龄是他儿子的 2 倍,问今年父子二人各4 岁 , 今年甲多少岁?岁,乙岁. 4.今年小刚的年龄是明明年龄的 5 倍,25 年后,3.哥哥与弟弟小刚的年龄比明明的年龄的2 倍少 16 岁,今年小三年后年龄之和是刚、明明各多少岁?27 岁,弟弟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问兄岁,弟岁.1.小红今年10 岁,她爸爸今年36 岁,小红岁,爸爸的年龄正好是小红的3 倍.2.小刚今年12 岁,妈妈今年40 岁, 年后妈妈的年龄正好是小刚的3 倍.3.父亲今年49 岁,儿子今年21 岁, 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 倍.4.小明今年14 岁,奶奶今年74 岁,奶奶岁时,正好是小明的7 倍.5.奶奶今年 66 岁,孙女今年 10 岁, 年后奶奶的年龄是孙女的 5 倍.6.小红、小丽2 年前年龄和是23 岁,小红今年的年龄等于两人的年龄差, 今年小红岁,小丽岁.7.小刚 5 年前的年龄等于小红 5 年后的年龄,小刚今年是小红年龄的 3 倍,小刚与小红今年的年龄分别是岁和岁.时间内容例题练习盈亏问题〔一〕盈亏问题〔二〕盈亏问题练习教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 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假设再拿来8 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 棵。

四年级逻辑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逻辑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逻辑思维训练教案课题名称四年级逻辑思维训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基本的逻辑推理概念,如因果关系、分类和排序。

2. 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如谜题和逻辑游戏。

3. 学生能够使用逻辑推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帮助学生将逻辑思维技能内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逻辑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抽象的逻辑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

2. 如何评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提供有效的反馈。

解决策略1. 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解释抽象的逻辑概念。

2.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技能。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1. 逻辑思维训练书籍和练习册。

2. 逻辑谜题和游戏材料。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和互动软件。

教具和设备1. 白板和马克笔。

2. 投影仪和电脑。

3. 小组讨论桌和椅子。

教学过程学生互动环节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逻辑谜题。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话和互动解决逻辑问题。

3. 互动游戏:学生参与逻辑游戏,通过游戏学习逻辑推理。

课堂管理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活动。

2. 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 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时间分配1. 导入(5分钟):介绍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和今天的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

3.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逻辑谜题。

4. 角色扮演(10分钟):学生扮演角色,通过对话解决逻辑问题。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逻辑推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顺序排列、分类比较、因果关系、假设验证等。

2. 第八章:几何图形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图形的变换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

2. 难点:逻辑推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几何图形的变换与组合。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

六、教学安排:1. 第四章:逻辑推理(2课时)2. 第八章:几何图形(3课时)3. 第六章:思维游戏(2课时)4. 第九章:创新思维(2课时)5. 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课时)七、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第四章、第八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的教学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逻辑推理题目、几何图形题目、思维游戏、创新思维案例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四上数学思维课程教案设计

四上数学思维课程教案设计

四上数学思维课程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四上数学思维课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数学思维领域展开:1. 探索数学规律: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

2. 创造性解决问题:通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寻找多种解决方案,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数学思维工具的运用:引导学生熟练运用数学工具,如尺规、计算器、图形绘制软件等,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并通过示范问题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技巧。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并与全班进行讨论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指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第五步:拓展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六步:课堂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收获和困惑,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收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和解题方法,评价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思维训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逻辑思维训练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学习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

教学活动:讲解故事,讨论实例,进行逻辑推理练习。

2. 第二课时:创新思维训练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学习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

教学活动:讲解创新思维的含义,进行创新思维练习。

3.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能力训练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问题解决练习。

4. 第四课时:思维导图训练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学习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教学活动:讲解思维导图的作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练习。

5. 第五课时:团队合作与思维训练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

教学活动:进行团队合作的思维训练游戏。

三、教学资源:1. 教学PPT、故事素材、实例素材。

2. 逻辑推理练习题、创新思维练习题、问题解决练习题。

3. 思维导图模板、团队合作游戏器材。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思维训练成果展示。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思维训练技巧,以便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

4. 课堂氛围要轻松愉快,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思维训练。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或小游戏,引发学生对思维训练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

2. 第二课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课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4. 第四课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认识平面几何图形。

5. 第五课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思维训练测试:定期进行思维能力测试,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辅资料:思维训练题库、多媒体课件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4. 学生活动材料:练习本、文具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思维训练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练习。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选择两道思维训练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3.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整理成笔记。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四年级上期思维训练教案

第一讲简便计算教学目标:1、复习学过的运算律,能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着善于猜想,敢于质疑、举例验证的数学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思考的活动经验。

教学内容:1、用字母写出各种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

(3)乘法分配律:。

(4)加法结合律:。

(5)加法交换律:。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41 39×101 38×29+38125×88 (125×25)×4 125×24+824×25+75 125×888 2525×443、在括号里填上适合的数,有几种不同的填法。

3700=37×()×()37000=37×()×()4、送饮料。

每箱饮料24瓶。

(两种解法)26箱苹果和26箱橘子汁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5、水果店运来25筐挑子与35筐梨,挑子与梨每筐都是15千克。

请问:运来的挑子比梨少多少千克?(能用几种方法解答?)6、某游乐场规定:成人票每张25元,学生票每张15元;20人及以上的团体台票每张18元。

我们学校共有学生人,教师人,一起去游乐场。

最少要花多少钱买门票?7、将得数相等的算式用线联起来。

第二讲:有趣的算式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的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地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1、找规律填数。

9×9=81 98×9=882 987×9=8883 9876×9=()98765×9=()…… 987654321×9=()2、先观察,再直接写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岸区珊瑚浦辉实验小学思维训练活动设计
班级:四年级
教师:**
活动内容和倍问题
活动目标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2、解答和倍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活动过程
例1:学校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8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

两种书各有多少本?
分析与解答:为了便于理解题意,我们画图来分析:
由图可知,如果把故事书的本数看作一份,那么科技书的本数就是这样的3份,两种书的总本数就是这样的1+3=4份。

把480本书平均分成4份,1份是故事书的本数,3份是科技书的本数。

480÷(1+3)=120(本)120×3=360(本)
练习一
1,用锡和铝制成的合金是720千克,其中铝的重量是锡的5倍。

铝和锡各用了多少千克?
2,甲、乙两数的和是1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6,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3,一块长方形黑板的周长是96分米,长是宽的3倍。

这块长方形黑板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分米?
例2: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倍。

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分析与解答:如果把苹果树的棵数看作1份,三种树的总棵数是这样的1+3+4=8份。

所以,苹果树有1200÷8=150(棵),梨树有150×3=450(棵),桃树有150×4=600(棵)
练习二
1,李大伯养鸡、鸭、鹅共960只,养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养鸭的只数是鹅的4倍。

鸡、鸭、鹅各养了多少只?
2,甲、乙、丙三数之和是360,已知甲是乙的3倍,丙是乙的2倍。

求甲、乙、丙各是多少。

3,商店有铅笔、钢笔、圆珠笔共560支,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的3倍,铅笔的支数与圆珠笔的支数同样多。

铅笔、钢笔和圆珠笔各有多少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