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由、民主、人权”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1、康德: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
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著作:《政治权利原则》、《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其政治思想以中庸的立场解读革命思想,将现时政治要求解析为软弱空洞的道德原则。
认为道德是内在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从人,社会,国家的关系中认识国家的本质,发展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际并不是真实存在。
将共和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至彼岸世界。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性政治论:政治思想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的眼光”从“人的经验”出发来观察和说明社会政治问题,将政治思想奠基在“人性论”之上的理论基础。
3、人文主义:是14世纪酝酿,15世纪兴起,16世纪鼎盛的代表资产阶级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它提倡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中心任务是打破封建桎梏。
提倡理性,反对身形,提倡个性自由,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把人的理性,自由,追求个人幸福看作是人类普遍的,永恒的本性。
人文主义的兴起于古典文化的研究及复兴紧密相连的。
4、社会契约论:是16世纪以来在西方乃至全世界都极有影响的一种国家学说。
西方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将国家的起源归因于上帝,将国家看作是上帝创造的。
而契约论是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
这种理论在古希腊既已有其萌芽,中世纪曾为暴君可抗论的理论基础。
在17、18世纪,契约论成为解释国家与法律起源的最流行的一种理论。
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等思想家都运用这一理论。
在他们看来,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人们都是自私的,是自由平等的,生命,自有财产是人的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由于自然状态不安全,不方便,理性即自然法引导人们订立此契约。
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辨异——“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
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辨异——“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和“摆设论”错误剖析民歪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辨异"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和"摆设论"错误剖析孙照红摘要: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多党合作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目前在这些问题上还存在种种误解和歪曲,"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和"摆设论"就是典型表现.正确地理解民主党派的性质,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对这些错误观点认真剖析,澄清误解,纠正错误,走出误区.关键词: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7)06—0033—04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多党合作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作了准确定位和充分肯定.但由于受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左",右倾错误的影响,由于受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误导,由于我国的多党合作实践确实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等原因,一些人对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属性及其地位和作用还存在种种误解甚至是恶意歪曲和攻击,"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和"摆设论"都是典型表现.如果人们的误解,恶意歪曲和攻击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纠正和有力的还击,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将会受到消极影响. 本文旨在对"雷同论","非党论","西化论"和"摆设论"作出回应,消除对民主党派政党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疑虑和攻击,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一,澄清"雷同论"的误解,明确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各民主党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属性.《意见》对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作出了明确规定:"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3us.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是从民主党派构成的社会基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中的地位三个方面对民主党派性质的准确定位.但是,目前人们在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同上还存在种种错误认识,"雷同论"就是典型代表."雷同论"思想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激进主义人士提出民主党派"一年改造成左派, 两年加入共产党"的目标设想.今天,还有不少人从民主党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成员素质与中国共产党"雷同"出发对民主党派的性质提出质疑,我们姑且称之为"雷同论"."雷同论"认为,世界上鲜有自愿接受其他政党的领导的政党,各民主党派既然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共产党提出的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构建和谐社会为奋斗目标,并要求自己的成员学习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而且它们的政治纲领充分反映了共产党的政治要求,它们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色彩,因此民主党派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延伸.在此基础上,有些人认为,民主党派既然"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已是"三个代表"中的"两个代表",那么在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收稿日期:2007—08—30作者简介:孙照红(1980~),女,汉族,山东曹县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鞲麓黎器g≤鬻蠢孽稳l》蠢飘稼辩雾褒嚣&溯:0;荔-右七金主义学院.o派在"建设成为一个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上就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对于这些误解我们必须给以合理的解释.在世界各国政党发展的历史上,确实是少有自愿接受其他政党领导的政党,而我国的民主党派自愿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因为在当时民主党派原有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它们逐渐认识到了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而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始了新的生存和发展道路.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民主党派自愿,自觉的选择.各民主党派政党纲领中所反映的内容确实具有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这些内容又是被载入宪法的国家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为全国人民所遵循和认同的思想意识,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思想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人民意识的结果,是政党学所讲的政党意识形态社会化的体现.一种意识形态一旦实现了社会化,那么它就不再仅仅是对特定政党的规范,而是上升为全社会的要求,是为全社会共同遵守,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既然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它们学习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N-学发展观,它们的政治纲领充分反映共产党的政治要求,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政党的纲领,主义,奋斗目标相互雷同和重叠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并不是中国多党合作政党制度特有的现象.资产阶级政党建立时都以平等,博爱,自由,民主,人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为基本信仰;无产阶级政党都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本党的信仰和奋斗目标.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都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政党,它们在纲领,目标上出现所谓"雷同"也未尝不可,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民主党派是共产党的延伸.何况,我国各民主党派虽然都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共同奋斗目标,但在具体政策,工作重点方面却有自己的特色.如民革除规定各项工作都要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外,还特别强调其工作重点是促进祖国统一;民进强调以教育为立国之本,坚持把教育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农工党强调致力于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致公党强调要维护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发挥与海外社团的广泛联系;台盟强调要为实现祖国统一,实现台湾人民的利益而奋斗O因此,以纲领主张雷同为由来怀疑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认为民主党派在"建设成为一个怎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个党"的问题上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是代表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的.而民主党派是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积极推动者,是在维护全国各族人民总体利益的前提下,更多地反映和代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一部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具体利益的.即使从各民主党派的构成主体是工人阶级知-N 分子的角度上看,各民主党派也只是一定程度上代表工人阶级的一个特殊的阶层——知识分子阶层, 而不能从整体上代表工人阶级,更不能从整体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号召民主党派学习"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并不等于要求民主党派也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来建设党.对于要民主党派也以"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来建设党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民主党派虽然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但在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应该结合自己的政党特点和政治实践,发展和完善具有本党特色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完成指导思想和纲领上的与时俱进. 二,回击"非党论",维护民主党派的政党地位在对民主党派政党属性的确认上,有人片面地理解经典政党理论所讲的"政党是以政权为核心政治目标的高级复杂的政治组织",曲解我国的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别有用心地恶意攻击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和政党制度,认为民主党派根本就不是政党, 即我们这里所说的民主党派"非党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坚持认为政党之所以是政党就在于它是"以执掌国家政权,通过执政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为目的的,尚未闻有不以执政为目的而成立政党者".民主党派不以谋取政权为目标,那么民主党派当然就不能被称为政党.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必须给以回击.判断一个政治组织是不是政党,其要素标准主要有政权目标, 政治纲领,组织系统等.我国的民主党派有完备的政治纲领,有各自完整的组织系统,而且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作用,这是无可辩驳的.就民主党派是否有明确的政权目标这一问题,目前确实存在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在于"政权目标"到底是指什么."非党论"坚持认为"政权目标"就是指以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为目标,以此标准来衡量,民主党派就不是政党,这样就否定了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进而否定了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与露曩》嚣蕊溅圣糍《毯蕊霭江嚣名0t金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们承认政党是围绕国家政权进行活动的组织,但"政党并非都以执政为目的,执政并非构成政党的惟一要素"..''政权目标"不能仅仅理解为以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为目标,巩固政权,参与政权也是围绕政权目标进行的活动.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民主党派不是以夺取政权,执掌政权为目标的党.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主党派的政纲主要是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而并不以夺取政权或领导国家政权作为最终政治目标.现在,我国的民主党派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奋斗,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这说明民主党派的政权目标(巩固政权,参与政权)是明确的,民主党派是政党,这是不容置疑的.各国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有各国的特色,认为我国的民主党派不符合西方国家政党的定义,不以取得执政权和执政党的地位为目标就不是政党的看法是错误的,是混淆政党特殊性和一般性的表现.我国的"各个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他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三,警惕"西化论"的阴谋,巩固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政权问题上,还有人认为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联合执政"的党.以此片面理解为基础,再加上实践中很多时候民主党派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他们认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和多党合作的党际关系是不合理的,他们甚至声称为了防止中国共产党成为像苏俄的共产党,希特勒德国的纳粹党以及意大利的法西斯政党那样的"独裁党",为了防止出现"一党专制"的现象,我国应该"西化",像西方那样实行"多党竞争制".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称为"西化论"."西化论"是国际敌对势力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在政治领域"与国际接轨",企图以议会制和多党制取代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典型表现.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其拥有的参政权不是对共产党拥有的独享性,全面性执政权的分割和分享,而是处于从属与辅助的地位,因此不存在所谓"参与执政"或"联合执政"的问题.各民主党派在国民党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就不曾有过夺取政权的想法,更没有夺取政权的可能.各民主党派自从与共产党携手合作,形成多党合作制度以来,从来也没有把执掌国家政权确定为各自奋斗的政治目标.它们无意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或分享领导权,执政权.这是由我国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企图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两党制,这不符合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违背民主党派的章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与利益,是绝对行不通的".而且,我国的参政党所拥有的参政权是相对全面的这种相对全面的参政权体现和实现于人大,政府以及政协中,并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不需要通过西方的竞争制,议会制去获取,所以根本不需要采取"多党竞争制"."那种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主张,实质上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全国各族人民决不允许出现这种局面".各国的历史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不同,其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必然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没有也不可能存在统一适用于各国的"民主模式".确立和实行适合各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政治制度的模式,而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以本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基础为依据.否则,必然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无法挽回的后果.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许多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盲目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结果给非洲带来的不是民主,而是政党斗争,民族分裂和种族仇杀.曾被喻为"非洲瑞士"的多哥,一度社会骚乱和暴力冲突不断,全国经济几乎陷入瘫痪.而我国政党制度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而卓然独立,表现出强大的防震抗风险能力,并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多党制的风潮中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政党制度的适应性,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在于一个保证促进现代化的政党制度."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新中国相伴而生, 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符合我国国情和政治生态,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削弱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决不能照搬西方的两党制,多党制.对这个重大政治原则,决不能有丝毫含糊."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都要倍加珍惜,自觉维护并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四,纠正"摆设论"的错误,发挥民主党派的重要作用对于民主党派的作用,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和主观认识水平的局限,社会上对民主党派作用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淡化民主党派的作用的"摆设论"是最典型的表现."摆设论"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问题.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认为民主党派√露纛_-≯瓣慧女l¨,鞠踵黢鞭匿裂0;;荔名毒七金主义学院学j厦o所起的作用只是"一根头发"的作用,提出"麻烦论". 70年代有人提出要解散民主党派,以保持"革命的纯洁性".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从"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多党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对民主党派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比如,有的认为民主党派可有可无,或当成负担,或当成民主的摆设,"花瓶";有的不尊重民主党派的自主地位,对党派工作不放-T-,不放心,甚至包办党派工作;有的在民主党派面前盛气凌人,居高临下,不愿意接受民主党派的监督.这些观点虽然表现有所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淡化民主党派的作用,把民主党派作为"摆设",我们可以把它们统称为"摆设论".任由这种观点发展下去,就会为西方敌xcj-势力的"分化"阴谋提供口实.可以说,."摆设论"是不堪一击的.因为,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民主党派都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民主党派形成时期的政纲,主要是反帝爱国和要求民主,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纲领的要求基本一致,因而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意见》对民主党派的作用作了如下归纳:"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N,Ni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概括是符合实际的, 是经实践证明了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同共产党合作,共同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而协力奋斗;抗战胜利后,它们同共产党一起,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争取和平,统一和民主而作出努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民主党派以饱满的热情,踊跃投身于各75"面建设事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新的功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民主党派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的课题,组织研究,积极主动向党政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各种方式,广开言路,才路,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人士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的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献策.在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的完全统一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我们能够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都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亲密合作,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团结奋斗的结果.淡化民主党派作用的"摆设论","花瓶论"是弱不禁N-t.的,是经不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当前,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主党派也是不容忽视,不可替代的角色.由于民主党派具有联系各界群众,联系海外的广泛性以及"政治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和位置超脱的特点,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民主党派可以协调冲突,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可以冷静客观地对执政党的决策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减少决策失误,避免人民利益受损,等等.这些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治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意见》所指出的:"民主党派组织各自成员积极参-~avl: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映和代表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有着广泛联系,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这是对新时期民主党派作用的最好概括和充分肯定,也为民主党派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25—326.[2]十五大报告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76.[3]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4.[4]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oo0:4.[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71.[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8.[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52.[8]周淑真.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4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11.[编辑:壬古]嬲蓬纛赋蓊麓黧溪黟;聋嚣右毒t金主义学院学艮。
秦晖“低人权优势的逻断点
“人权”不是人的自觉。
汉语下的“人权”来自西方,定义与概念的内涵外延,均是西方造就的,当下世界通行。
倘若去真正理解“人权”的本意,我们只能从国际标准版本援引,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等。
汉语语境下的“人权”语义是不可信的,仅就“人权”中的这个“权利”汉字或汉语本意,就与西语大相径庭。
“human right”中,“right”是“正当性”,天生不可与夺,且不必与夺的,关于人的生命存在和价值的正当性。
“人权”不是人的天性自觉。
更根本的意思是,“人权”出自历史逻辑,而并非推自概念的形式逻辑。
法国大革命提出“人权”,不是法国人忽然明白,而是对专制权力的反抗与推翻,是相对权力制度的思考所得。
为什么走在历史更前面的英国和美国革命没有造就这个术语呢?只有一个解释,在《大宪章》制约下的英国王权不是专制的,不是独裁的,不具有不可置疑的强制力。
在英国,人们觉得王权是可被约束的,所以没有专门廓清“人权”的政治知觉;在美国,人们坚信王权是可以摆脱的,且公权力是经由民选可制约的,所以未得刻意明确。
历史宗源中的“人权”如此,现实世界的“人权”定义也是如此。
之所以经由世界各国签署,是要求世界各国承诺,各国的最高公权力承诺,向各国的国民承诺,也向世界其他国家承诺。
这个承诺是各国自愿作出的,一俟承诺,就构成对国家信用和国际间信用的约束力。
除非经由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法律程序,国民的人权不可剥夺,也就是,国民的生命和价值的正当性不可为公权力任意剥夺。
而进一步引申的是,公权力有责任保护国民的生命和价值的正当性不受侵犯,粗扩说来即,除经法律外,任何人均没有剥夺他人权利的强制力。
“自由”,即个人不为外力所强制,就是“人权”,而“民主”则不是。
“民主”不是对公权力的监督与控制,其本质就是,也应当仅仅是多数人意志的公权力。
在这个事实面前,切莫说很多福利本身就是由公权力主持或推动的,即若真正就有国民大多数表决出来的福利,也只能是公权力,只要有着强制力的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之自由篇核心提示自由: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规定和最高理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是人类价值认识中的共识元素,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高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接人类文明发展的这一共同成果和人类社会的这一共同价值追求,又高度体现了现实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自由是社会主义价值的本质规定和理想追求。
自由——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既要高扬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光辉旗帜;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发展阶段的实际,辩证认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反对抽象意义上的“自由”和自由主义。
(二)自由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
自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
自由为科学社会主义所传承,是全面的、完整的、真实的人类自由的象征,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三)自由具有社会主义实践基础和认同基础。
自由对民族而言指国家独立、民族自主,对个人而言指人民翻身解放、个性获得发展。
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广泛认同的现实基础。
(四)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自由观具有重大意义。
自由:人类的梦想,永恒的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不分出身、种族、文化背景、信仰、贫富、性格、智力水平,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幸福、生命尊严的基础和源泉。
作为人无可争议的基本权利和属性,自由是指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状态,即个人从外界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受他人的奴役、支配,具有自觉、自愿、自主的意志与行为自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和发展自己的个性,这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在继承资本主义已取得的各种自由的基础上,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自由、提高自由,使劳动人民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在劳动中能够自由创新,朝着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方向前进。
浅谈普世价值概念
在中国的现状
关于普世价值在中国,现在仍然有 争议。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有观点认为普世价值的突然兴起实 际上是西方对东方传统价值观的入侵。
更广泛地,认为是西方现代价值观 与东方传统价值观的碰撞。
支持者的观点
支持者认为普世价值确实存在, 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遵守的基本道 德理念。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同 样也要有普世价值。支持者认为,“ 人权高于主权”。认为“你不民主, 我不爱国”,相信所谓普世价值的力 量,并且批评民族主义,认为民族 主义给了中国威胁论以证据。支持 者希望,中国中小学能够加强普世 价值观的教育,来提升中国人的人
普世价值指:
1、把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 都认同的观念集合在一起。 2、代词。“民主,自由,法 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这 是政治意义上的)。 (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普 遍认同、不被争议的共同点)
主流观点
1、人和人生来平等,人性尊严和价值是一致
的,不受任何种族、语言、宗教、文化的影响 而有差异。
2、人享有拥有财产的权利,追求自由、幸福 的权利,已经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3、为了共同发福利,人们愿意结成同盟,组 成国家,而国家的管理者——政府必须在人们
的监督和掌管之下。 4、出于同情心和人道主义,人们要更保护弱 者,让社会更公平,使不同群体之间合理有序
的共同存在。 5、为最多的人考虑,可以用民主的办法让少 数服从多数,但少数人最起码的利益不应受侵
犯。
事实上, 确认“自由、民主、 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过程并非 是西方的自觉自愿,而是世界 上所有被西方奴役的民族经过 长期英勇的抗争,并和西方有 识之士共同努力,才逐渐把这 些本属于世界上少数人的特权 变成了西方国家不得不接受的 普世价值,其内涵也在不同文 明的互动过程中被大大丰富了。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如果位卑者和位尊者都能尽其义务,整个民族也 能形成良性循环,其交易的成本比起西方个体主义的 解决方案,因省下讨论契约,合同的成本,可能还要 低一些。亚洲的日本和韩国人的民族保持了这种集体 主义的解决方案。其组织成员对集体有一种发自内心 的虔诚,一种近乎原始的、准宗教式的情怀,形成了 他们组织的强大竞争力基础,但是,这种集体主义的 古风在作为发源地的中国却很难找到。
在微软公司的员工休息室每周都放电影给员工 看,普通员工先到就坐第一排看电影,就算比尔盖 茨来了,也基本不会有人站起来让座或刻意逢迎, 他也就是坐在后排安静的欣赏电影。
西方基本不会把职位或财富上的差异带入对人 格的歧视,强调的还是平等。关于契约,我们看到 最多的是西方人习惯遵守习俗和规章制度,在西方, 如果有行人穿越马路,不管是红灯还是绿灯,所有 的车辆都自觉停下来等候,待行人过完马路,他们 再重新启动汽车前行,这充分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契 约精神,西方人认为如果不遵守契约和规章制度, 自己一定会得到上帝的惩罚。
而事实上这并不是单一的制度问题可以解决, 因为制度不可能涵盖食品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文 化传统中契约精神的缺失才是关键所在。
世界的华人都普遍依赖私人关系作为组织的 基础,仔细的观察这些华人所选择的发展行业, 第一类是通过与政府高层的特殊关系,垄断烟草, 博彩等一些特殊行业,例如马来西亚的赌王林梧 桐,菲律宾的烟草大王陈永栽,印尼烟草大王蔡 道行等。第二类是地产或以地产业为主的多元化, 如李嘉诚,郭鹤年(香格里拉),郑裕彤(新世 界)等。他们所选择产业的特征是,依靠个人关 系发展的产业,也许可以命名为“关系密集型产 业”。
总结:西方文化追求的是法治,只有法治才能保证个体 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共存;中方文化追求的是人治,通过 伦理道德来达成个体和集体的平衡。西方的方案科学性更强, 但是执行成本也高;中方的方案完全依靠伦理道德和集体成 员的自觉性来达成集体平衡,执行成本要比西方低,但是这 种集体平衡不牢靠,要么容易变成中国今天的“伪集体主 义”,要么组织的平衡很容易坍塌,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企 业,中方还得继续摸索除西方外的安全性高和成本较低的其 他组织解决方案,这也为中国整个国家的治理和企业的管理 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2014年广西全区公务员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题
B.能量
C.动力
D.正能量
自己得分:2.0
14.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遵循()原则,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保证公民依法参与行政管理,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除非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应当公开,听取公民的意见,取得人民的理解。
A.真实
B.诚信
C.平等
A.民主选举
B.民主推荐
C.民主决策
D.民主管理
自己得分:2.0
8.毫无疑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和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民族团结和睦。
A.统一的指导思想
B.共同的理想信念
C.积极的主流价值
D.强大的精神支柱
自己得分:2.0
9.新时期,公务员践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原则,在工作中积极探索人民有序参与()的方式方法及有效机制,不断拓宽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参政渠道,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享有的广泛民主权力与自由,真正体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D.核心价值观
自己得分:2.0
5.“自由”是人类共同价值观中最具有魅力的核心价值,人类追求自由,就像享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与生俱来。它既是个人对()的意志与行为的向往和追求,也是产生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基本前提。
A.自觉
B.自愿
C.自主
D.自信
自己得分:2.0
6.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出的模范是公务员队伍中的佼佼者,他们(),练就了高强的本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创造了一流业绩,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将敬业精神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从自由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
从自由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摘要】本文对比中国传统中蕴含的自由精神、美国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及中国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分析中关核心价值观的差异,并提出把对“自由”的理解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辩证地认识和吸取国内外优秀文化精髓。
【关键词】自由价值观中关差异一、中国中蕴含的自由精神提到自由,许多人认为是从西方传入的舶来品。
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具有关于自由的丰富资源。
“孔子以‘人’作为理论探讨的中心,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论述关于人的价值、人的理想、人的完善、人的道德、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等关于‘人’的学说。
”但儒家更多地强调用“礼”规范个人的行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人到七十,能够“从心所欲”,即达到了自由的境界,但仍须“不逾矩”,即遵守道德准则和社会法则。
由此可见,儒家所讲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
儒家发展到后期,以宋明为例,表达出对人的创造性天赋的推崇,如自任于道,自知自得等等。
“追求思想及论辩的自由,也同样追求个体良知的自由运作与公众福祉的提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自由精神的无疑是道家。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道德经》第25章)。
人与道并立为宇宙中四种伟大的存在,这是老子对个人价值的大力弘扬。
庄子借《逍遥游》表达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即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追求心灵与宇宙的合一,但他并不完全抛弃现实世界,而是提倡“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由此,道家以道作为终极追求,既重视现实的形体生命,以生为贵,又主张保持精神生命的自由,由此获得生命的圆满与超越。
道家与儒家代表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智慧文化,均蕴含了对人的价值、自由追求等命题的思考和观点的阐述。
但囿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局限性,中国人世代口耳相传、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通过文字记述而铸于钟鼎、竹帛、纸墨等载入史册的文献典籍,都在不同层面约束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制约着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发挥功能效应的各种深层理念。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及思想作者:郑晓宇李顺金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0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两次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
其影响遍及世界延及现代。
文章将试从两次运动的,内容、思想成就等方面予以阐述。
文艺复兴,从表明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
但并非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初新的时代精神。
这新的时代精神,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又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为创造实现世界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同以神为中心的封建思想相对立。
人文主义者追求科学知识,提倡文化,主张文学艺术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技术为人生创造幸福,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在神学的束缚下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解救出来。
他们还歌颂“人”,贬抑“神”,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取代封建制度的思想。
人文主义又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它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它的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一、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
人文主义者认为,上帝造万物,也造了人;人不同于草木禽兽就在于有“理性”,即真正的“人性”。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天时的高贵。
人文主义者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剧中人之口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达·芬奇的现实主义肖像画《蒙娜丽莎》画中的主人公口角露出一些微笑,表现出一个尘世间的少妇享受着世俗间的美好生活。
这一切表明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从而能自由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的自由和幸福。
2015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绪论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脉络简述。
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权利政治观。
2、神学政治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3、什么是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它以抽象的人权作为国家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这实质上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第一章古希腊1、古希腊政治思想特征。
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国家观;偏重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特定的研究主题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2、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一,强调法律至上。
在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上,《理想国》主张“人治”,即哲学家的理性统治;《法律篇》主张“法治”,统治者依照法律进行统治。
第二,实行混合政体。
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理想国》主张实行哲学家统治;《法律篇》主张实行君主制与民主制相混合的政体。
第三,取消共产共妻。
《理想国》主张哲学家和军人不得拥有私有财产,取消家庭;《法律篇》中放弃了财产、妻子和儿女公有的主张,建议将土地分配给公民耕种,但最终所有权仍属于国家。
承认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为合法的婚姻形式。
第四,重划三个等级。
《理想国》中划分哲学家、军人、生产者三个等级;《法律篇》中划分为公民、工匠与商人、奴隶三个等级。
3、柏拉图是如何论证他的哲学家治国主张的?首先,柏拉图阐述了“哲学家何以为王”的问题。
第一,现实政治的需要。
柏拉图认为现实城邦的四种政体一律都是坏的,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要改造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
转载人民日报刊文: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
人民日报刊文: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2014年07月17日10:25 来源:人民日报原标题:澄清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认知盲点张维为西方主流话语对“自由、民主、人权”的解释,有意忽略于己不利的历史事实“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源于西方的观念,只要不被滥用,都是好东西。
中国人民过去反抗西方列强的欺辱,坚持的也包含这些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丰富了它们的内涵。
这些观念今天已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在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中,它们还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应该确立一个前提:这些观念作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解释权也属于各国人民,而绝非少数西方国家。
否则就可能出现荒谬的情况,比方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使6亿多人脱贫,会被认为与人权进步无关,而美国大举入侵伊拉克,造成至少10多万平民死亡,数百万平民流离失所,这个本世纪最大规模的侵犯人权行为则会被看作是捍卫人权。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过:你谈论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谁在谈,话语的强弱是由话语者地位的强弱所决定的。
西方国家近二三百年来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其话语也自然占了主导地位。
回顾当年欧洲人灭绝美洲的印第安人,其解释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年欧洲人贩卖黑奴,其解释就是那个时代谁都这么做;当年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贪婪掠夺,其解释就是为了传播现代文明;后来的种族主义、种族隔离,也都经过了详尽和“理性的”论证。
今天,随着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我们有必要追溯历史,还历史本来的面目。
准确地找出“自由、民主、人权”的来龙去脉,还历史本来面目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
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观,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
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法文叫Déclaration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其中的“人”和“公民”(l'Homme和Citoyen)在法文里,指的就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_冯留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冯留建(北京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 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决定着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堪称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逐步积累、形成共识的过程,它的培育路径是多元的,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理论认知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历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及其历史地位。
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要实现自觉的价值认同必须建立接受内化机制、实践强化机制和灌输引导机制。
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保障,道德规范既要加强公民个人品德建设,又要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同时还要健全道德规范机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认知;价值认同;道德规范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0209(2013)02-0013-06 核心价值观奠定着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是国家制度赖以立足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相对稳定的价值理念。
当今时代,任何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有一种普遍的社会认同和凝聚能力,以维护社会的协调与稳定。
这种认同和凝聚能力主要来源于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清了基本思路,又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指导原则。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多变,迫切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是多元的,本文仅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和道德规范三个维度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本质要求;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试题(附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填在横线上)1.“人的_解放_”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的首要命题。
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___。
”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分方向,代表__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发展_。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_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_。
6.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__灵魂。
7.坚持_共同富裕_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
8._依法治国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9.依法治国的主体是___人民群众____,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10._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11._培育公民社会_,为依法治国夯实社会基础。
12.增强_政府与公民的联动,为依法治国提供动力保障。
1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__宪法和法律____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
14.中华民族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5.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_广大青少年_ 这个重点。
16.倡导以_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17.讲友善当然要建立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
18.近年来各地纷纷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各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像北京提出“爱国、创新、包容、_厚德”的北京精神,上海提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精神等。
19.中国对外的文化传播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来审视近现代以来世界和中国走过的道路,充分发挥中国在文化方面对世界的重大作用。
2024年最新思想道德教育心得体会道德教育心得体会(精选篇)
基于伦理底线的追求的道德教育首先需要拒绝“伪高尚”。假如哪所学校还在慢条斯理地向同学灌输“一假、二大、三空”的老生常谈,还要大张旗鼓、煞有介事地强调自我牺牲、无私奉献,我看那不是教育,而是欺骗和奴役。
健全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由这样三点构成: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培养同学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协助同学形成普遍化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情意、认知和行为来说的。
第一个目标就是不时提升同学的需要。我们所有自觉自愿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推动的,你找不出哪一个行为不是由自觉自愿所推动的。人们都有需要,但需要是有层次的,有高级需要,也有低级需要。
普遍化道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核心价值。所谓核心价值就是能够派生出其他更具体价值的那些更为根本的价值,是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愿意自觉维护并付诸实践的价值。我们今天应该倡议什么样的核心价值?我觉得那就是启蒙思想家讲的那些――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平等这样一套东西。这是全人类的普世伦理。
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缺乏稳定的核心价值。什么叫核心的道德价值呢?所谓核心价值,就是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认可,并且自觉去践履的,是其他价值的根据和理由。比方说在中国保守社会里面,就是仁义礼智信。在西方社会里面,就是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我们今天说什么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家想想这个能不能作为所有国民的核心价值?在现代西方社会,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权,那是所有人都会拥护的,因为这些东西对每一个人生命的质量,每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密切相关。谁不渴望自由,谁不渴望平等,谁不希望民主参与,谁不希望享受更多的人权,而在我们的文化中“集体”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一个东西,所以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倡议西方文化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西方意义的个人主义就是强调个人的责任,强调个人的价值。我们社会为什么落后?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尊重个人,不尊重个人的价值。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
《政治学原理》自检自测与解答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自检自测与解答一、填空题1.中国___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___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亚里士多德把___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___,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5.___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封建B.奴隶C.资本主义D.原始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西塞罗3.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A.法家B.杂家C.兵家D.儒家4.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子B.韩非C.庄子D.荀子5.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A.法B.势C.术D.变6.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A.联盟理论模式B.博弈对策模式C.制度变迁模式D.理性选择模式7.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B.心理研究方法C.政治系统分析D.社会学研究方法8.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C.利益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9.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A.制度研究途径B.权力研究途径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10.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三、名词解释1.政治:2.政治学:四、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政治?如何理解政治的含义?五、论述题1.试评述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儒家2.国家政权3.国家4.公正5.政治权力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B2.A3.D4.B5.A B C6.A B D7.A B C D8.A B C D9.B10.A B三、名词解释:1.政治指的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十四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山西省大同市第十四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考答案:考点:91:鸦片战争.分析:本题以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的内容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题干“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知,时间是1839年,由此可知这场战役是指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2. 某学者所描绘的1750年以来中国、美国、德国制造业份额图,如图所示。
图中符号③表示的是A.美国的制造业份额B.中国的制造业份额C.德国的制造业份额D.三国制造业总份额参考答案:B联系史实可知,在工业革命爆发前,中国的制造业份额遥遥领先于美国和德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德两国超过了中国。
因此图中符号③表示的是中国,故答案为B项。
A、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图示信息不符,均排除。
点睛:解答图表型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自由、民主、人权”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
西方现在的主流话语称:西方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人权” 这些普世价值。
不少人也以为,当年欧洲的启蒙运动、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确立了“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
这种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
1789年的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其中的“人”和“公民”在法文里,指的是男人和男性公民,更确切地说是男性白种人,不包括妇女、不包括有色人种、不包括华人、不包括穷人。
在这个“人权宣言”通过两年之后的1791年,一位名叫德古兹的伟大法国女性,骇世惊俗地起草了《女人和女性公民权利宣言》,但她却被送上断头台,她渴望的妇女投票权,直到她死后一个半世纪才在法国实现。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也一样,“人人生而平等”指的是有地位的、男性白人之间的平等,不包括妇女、黑人、华工,也不包括白人中的穷人, 保留奴隶制也是美国国父们经过辩论后作出的选择。
从17世纪开始的两个世纪中,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是西方推崇的“普世价值”,他们谈的自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包括了贩卖奴隶的自由,包括了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自由,包括了向中国倾销鸦片的自由。
美国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值得肯定,但战后双方还是作了政治妥协,认为美国“统一”的价值高于黑人“自由”的价值。
美国不久又颁布法律,建立了一整套种族隔离制度。
这套践踏人权的制度在美国又持续了近一个世纪。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欧洲各国都迷信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迷信以恶报恶,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西方的有识之士终于开始了深刻的反省,并对欧洲的很多主流价值重新作了评估、做了筛选,把坏的剔除,把好的留下,并努力把好的那部分打造成普世价值,这才有了1948 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
言》。
这个《宣言》确认了人人“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它见解”应该享受人权的原则。
至此,我们才可以说国际社会真正开始了使“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伟大进程。
历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世界人权宣言》诞生之后,种族主义理念还是继续主导着西方的国内外政策。
比方说,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法国又发动了极其残酷的越南战争和阿尔及利亚战争。
被西方奴役的各个民族也奋起反抗,为自己的自由、独立和尊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马丁•路德•金1963年大声疾呼:“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而这离美国通过载有“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已是187年之遥了。
追溯这些历史并非要贬低西方一些重要文献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的关键作用,也无意贬低西方文明木身已经取得的进步,而是要准确地找出今天普世价值的来龙去脉,澄清某些认知上的盲点,确认“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普世价值的过程并非是西方的自觉自愿,而是世界上所有被西方奴役的民族经过长期英勇的抗争,并和西方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才逐渐把这些本属于世界少数人的特权变成了西方国家不得不接受的普世价值,其内涵也在不同文明的互动过程中被大大丰富了。
西方话语霸权面临三大困境
促进普世价值的过程本应继续是一个不同文明、不同民族取长补短的互动过程。
但是西方主要国家总想垄断这些价值的解释权,搞“话语霸权主义”,为自己的战略利益服务。
例如,他们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形式多样、操作精致的民主简化为一人一票的“程序民主",还编造了一个神话:一人一票
的民主制创造了西方今天的财富。
实际上, 西方今天的一切是建立在其人均消费的资源比发展中国家多30多倍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去掉这30多倍的差距,再看看西方的人权会是什么水平?而西方的财富中又包括了多少不义之财?光是根据那几个不平等条约,屮国当年被迫支付给英国的战争赔款就足以在当时的英格兰建立一个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而西方列强在那个时代强加给屮国的可是1000多个不平等条约呀!问题是西方在推销自己“自由、民主、人权” 话语的时候,很少提及自己财富积累的真实过程:主要发达国家在其资本迅速积累的百年间,对外奉行的是野蛮的殖民主义,对内有•选举权的人几乎从未超过本国人口的5%。
而•些国家听信西方这•套,却出现了劣质民主和混乱动荡。
但是,西方谋求话语霸权面临着三个困境。
一是国际政治中的困境, 中国、俄罗斯等有影响力的国家都坚决拒绝西方的话语霸权,并积极发展口己的话语权。
二是实际操作中的困境,美国入侵伊拉克,推销“大中东民主计划”,结果陷入泥沼、骑虎难下。
西方在乌克兰、格鲁吉亚、吉尔吉斯斯坦推动的“颜色祁"也陷入困境,使这些国家更加动荡不安。
三是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束手无策。
面对棘手的全球性挑战,如贫困、战争、恐怖主义、文明冲突等问题,西方价值观拿不出有效的对策。
西方
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及“民主输dr模式使不少发展中国家继续贫困、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真正害怕抵制奥运的是西方
这一切困境的背后是全球化环境下西方政治话语的苍白。
西方文明有其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但也有其短处,特别是过多的自我中心,过多的对抗哲学,过多的好为人师,缺乏中国文化中的“整体观”、“辩证观”和“天下观”,怎
么能指望这种狭隘的政治话语来解决今天这么复杂的世界性难题呢?倒是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政治软实力的崛起,为解决世界性的问题带来了一些希望。
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消除贫困的经验广受好评;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奉行的“平等互利”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和谐包容''、“和而不同”的思想为解决世界“文明冲突‘‘ 的难题提供了宝贵思路。
在这些问题上,不是中国接受西方话语的问题, 而是西方如何克服自己话语僵化的问题,是西方最终可能要接近、甚至接受我们话语的问题。
普世价值是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因为人类所面临的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更加丰富的价值观来引导和处理,中国应该为丰富普世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自由、民主、人权”这些价值已显然不足以应付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
为什么“和平”不能成为普世价值?没有和平,还能剩下多少“自由、民主、人权”?为什么“良政”不能成为普世价值?民主是手段,最后应落实到良好的政治治理。
为什么“和谐”不能成为普世价值?以强调“对抗”为特点的西方文明难道不能从讲究“包容”的中国文化中受到启迪吗?为什么“消除贫困”不能成为普世价值?现在世界上饥民人口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和,“消除贫困”应当成为普世价值。
总之,普世价值的探索和发展未有穷期,一旦超越西方话语,我们就海阔天空。
法国政治学家多米尼克•马绥不久前在美国《外交》杂志上撰文,称当前世界存在着“三种情绪”:一种是欧美国家的“忧心忡忡”:他们忧心恐怖主义,担心经济衰退,害怕失去竞争力,也害怕失去影响力。
一种是伊斯兰国家的“屈辱之感”,他们感觉自己受到了以色列和西方国家过多的欺辱,这种深深的屈辱感已转化为对西方的仇恨。
另一种是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充满自信”。
他认为
中国今天的特征是:避免国内外冲突,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综合实力迅速崛起。
这使我想到一些西方人士扬言要抵制奥运会。
其实,中国对此不必太担心。
2006年曾在北京举行过一次中非高峰会,来了40多位非洲国家首脑,西方世界当时惊呼自己被中国边缘化了。
西方对中国在第三世界影响的扩大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今天的第三世界意味着资源、市场和机遇。
如果西方领袖不来,北京奥运会成了亚、非、拉、俄罗斯和中国领袖的盛会,这才是西方更为担心的事情。
真正害怕抵制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国家自己。
我们珍视与西方的关系,也愿意学习其一切长处,但我们拒绝傲慢与偏见。
我们对西方话语的态度既不是俯视,将其看得一无是处,也不是仰视,把它奉为金科玉律,而是平视,用中国人“实事求是”的核心价值观逐一加以审视,一部分要学习、一部分要借鉴、一部分要反诘、一部分要扬弃。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维系了数千年而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其真正崛起必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事件。
在这个历史性的进程中,“失语”的不会是中国,而应该是“话语霸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