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兵三字经》

《工农兵三字经》
《工农兵三字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b1467850.html,

《工农兵三字经》

作者:曾维才

来源:《老友》2012年第03期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在中央苏区领导革命斗争,深入实际、亲自指导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请在苏区参加革命斗争的老教育家徐特立,到苏区的一些县了解文化教育情况,提出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方案。徐特立先后来到江西省兴国县的长冈、江背和毗邻的于都县部分区、乡进行调查研究。在长冈乡,徐特立找了七八位青年妇女座谈,了解到她们都不识字。几个红军家属说:丈夫当红军去了,寄了信回来,由于请别人代念,自己家的那点事别人先知晓了;想告诉男人,家里分的田,乡政府会请人代耕,不要牵挂,要安心在部队服役,也要请人代笔;夫妻之间想说几句悄悄话,也因为不会写而说不了,没文化真苦啊。

闽西苏维埃政府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尖锐地指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不能看公文、书报、信件,乡苏维埃政权就要落在秘书之手;一般群众不能看标语、传单、布告,不能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不识字,就必然影响到部队的训练,影响政治水平和战斗力的提高。所以,开展识字扫盲与普及教育,是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意义,已成为巩固苏区革命政权的保障。

1931年9月底,徐特立在江西省兴国县城李寿庭公祠,开办了一个90人的“扫盲骨干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分省级和县级两个班。县级班教学以文化学习识字为主,省级班的教学以徐特立创办的“实习批评会”训练、学习教学方法为主。省级班另一任务是根据苏区教材奇缺的状况,自编乡土教材,每个学员编5课。徐特立想出了这个教员、教材一起解决,一举两得的高招。

一位具有一定文化功底、懂得人间疾苦、熟悉《二三字经》的省级班学员,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丁农进行轰轰烈烈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大好形势,看到工农兵在推翻万恶的旧社会、建立新世界的革命中的伟大作用,用《三字经》的格式,写出了《l丁农兵三字经》,交给徐特立审阅。徐特立看后非常高兴,高度赞扬了这位学员编写的《工农兵三字经》。徐特立还花费心血,作了精心修改,这样,修改后的《工农兵三字经》被送到各地作为成人教育与小学高年级教材试用。

《工农兵三字经》配合了土地革命斗争的需要,阐述了革命的领导者、对象、任务、动力和方法等革命道理,贯穿着阶级斗争、革命精神、理想追求这条红线。三字一句,通俗易懂,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记忆,便于传诵。

由于有上述优点,又有徐特立等领导同志推荐,《工农兵三字经》作为识字扫盲与普及教育的教材,迅速在各革命根据地流传开来,受到广大儿童、成人的普遍欢迎,在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