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和“年”的汉字含义及文化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和“年”的汉字含义及文化变迁
作者:刘爱绒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9期
中国自古就以农业大国著称。
这不仅表现在农作物的种植和农具的创制上,也表现在了中国3500多年的汉字文化中。
文字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反映上古刑罚的“刖” ,本义是“古代的酷刑,断足。
”这在它的甲骨文字形中一目了然:左边是一个人形,右边形似我们现代的锯,表示刑刀,整体便构成了用刀砍足的“刖”。
除此之外,汉字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当然,反映在农业方面的汉字自不在少数。
我所要介绍的这两个字:麦,年。
一个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一个与南方的水稻作物相关,其中“麦”所反映的文化含义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至今我们还在使用它的本义,而且它的字义也只限在表示麦谷这一个义项上,而“年”于我们今天的认知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麦”字,它与现在的麦字字义是一致的。
“麦”的字形演变如下表所示。
《説文·麥部》:“麥,芒榖。
秋穜厚薶,故謂之麥。
麥,金也。
金王而生,火王而死。
从來,有穗者。
从夊。
”
本义即为麦子。
在古文字资料里也有此用例:《詩·王風·丘中有麻》:“丘中有麥,彼留子國。
”意思是“记住那土坡上一片麦田,那里有郎的爱意缠绵。
”宋陈造《田家謡》:“麥上場,蠺出筐,此時祗有田家忙。
”
其中,“麦”都是表示带芒的谷物。
有学者认为“來”是“麥”的本字,在上古是表示同一个意思的。
那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先来看一些资料。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來、麥當是一字。
夕(夊)本像到(倒)止形,於此但象麥根。
以來叚爲行來字,故更製緐體之麥以爲來麰之本字。
”
《説文解字·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
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
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詩》曰:‘詒我來麰。
’凡來之屬皆从來。
”如其所言:来,周地所接受的优良麦子——来和麰,一根麦秆两颗麦穗,像麦芒麦刺的形状;来是上天赐来的,所以用作往来的来。
由上述“麥”与“來”的这种文字关系告诉我们,麦子是一个外来物种。
这与史书上所说的麦子源于西亚或者北非形成互证关系。
所以这样的说法是可以被证明的。
如果我们从“麦”的字源字形上可以看到它的古往今来义,那么,“年”从古至今便被赋予了太多的文化含义了。
首先看“年”的甲骨文字形:。
从其字形来分析: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
由此可见,“年”的本义并非时下所含之义。
“年”的其他文字形如下:(金文)(小篆)(楷体)。
从甲骨文到金文演变过程中,“年”的下半部分发生了变化:由“人”变为“千”。
“千”是“年”的声部,如《説文·禾部》:“秊,榖孰也。
从禾,千聲。
《春秋傳》曰:‘大有秊。
’奴顚切。
”
其次看“年”的字义演变。
其实从“年”字的甲骨文字形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造字本义应该与“禾(谷物)”有关,即五谷成熟,年成。
《説文·禾部》中也说“秊,榖孰也”。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的记载,如《榖梁傳·桓公三年》:“有年,五榖皆熟爲有年也。
”意思是:五谷都成熟了就是“有年”;再如《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稌。
”而且还有一部分常用词语也体现了“年”的造字本义,如“年成”:《隋书·音乐志下》:“年成物阜,罢役息人。
(谷物成熟后堆积如山,可免除徭役,使民休养生息。
)”再如“年景”:《帝京岁时纪胜·市卖》:“腊月诸物价昂,盖年景丰裕。
”又如“年荒”:唐白居易《望月有感》:“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由本义谷物成熟引出“年”的其他义项分别有:一是时间单位。
文献资料如《尔雅·释天》:“载,岁也。
夏曰岁,商月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郭璞注:“岁,取岁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再如《诗经·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因古代种植技术有限,禾谷一年一熟,故“取禾一熟”为一年。
二是年节。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这里的“年”即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春节新年之义。
谷物成熟,人们辛苦一年了,庆祝丰收祈求来年安顺,故引申出“年节”。
三是年纪,岁数。
唐韩愈《师说》:“彼与彼年相若,道相似也。
”译为“他与你的年纪相仿,道德品行也相似。
”由时间单位引申出“年纪,岁数”,把计时运用到人的成长中。
四是指某一时期。
明高旭《甘肃大旱灾感赋》:“歌舞太平年,粉饰相沿久。
”五是帝王的年号。
《三國志·吴志·吴主傳》:“改年爲延康。
”六是命运,时运。
明沈采《千金記·開宗》:“勇士年乖,佳人命薄。
”这一义项由本义引出,古代的农业生产大都是靠天,风调雨顺则年景好,反之则衰,故引出“命运时运”之义。
最后,谈谈关于“年”的文化。
关于“年”的传说不胜枚举,其中“怪兽说”影响特别大,人们认为“年”是一种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怪兽。
这也就有了如今春节我们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烟花爆竹,户户灯火通明、除夕守岁的传统了。
但实际上与“年”造字之初的含义已经大相径庭了。
而《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中说到:“其实‘年’字,……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农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是一个生长周期,庄稼成熟之时,人们不免要庆祝一番。
从此,每当四季轮回一次之际,就出现这种庆祝丰收和祭神祀祖的活动。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节日,即‘年’。
”这种文字与文化之间的联系相通关系是可以为文学所接受的,用文化民俗证明文字,用文字体现民俗文化,这种互证关系也是较为可靠的。
随着社会和汉字本身的发展,人们会适时地选择重视与之适应或者需要的汉字文化含义。
“麦”和“年”的汉字文化含义终归也是可以从历史资料中查找出它们的本来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