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赏析:杨丽萍舞蹈《两棵树》
浅论杨丽萍舞蹈作品《两棵树》的艺术表现特点
《 音乐探索》2 0 1 4 年第3 期
E X P L O R AT I O N S I N MU S I C
浅论杨丽萍舞蹈作 品《 两棵 树 》 的 艺 术 表现 特 点
白 渝
( 四川音 乐学院音 乐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 6 1 0 0 2 1 )
摘 要 :文章 对杨 丽萍的经典舞蹈作品《 两棵树》 从 舞蹈动作特 点、 舞蹈编 创特 点, 以及 舞蹈作 品 中对原生 态和 仿
( 二) 编创 特 点
、
《 两棵树》 的艺术特 点
( 一) 舞蹈动 作特 点
杨丽 萍 出生 于 云南 , 善 于编 创 傣 族 舞蹈 。但 是
艺 术总 是源 于生 活而 又 高于 生 活 , 《 两棵 树 》 这 部 作 品之所 以 能打 动人 心 , 重要 的是 在 整 个叙 事 过
程 中, 杨丽萍将对 自 然物像 的塑造作为出发点 , 采用 了云南少数 民族傣族 的舞蹈语汇来对 “ 树” 的形 象 加 以刻画 , 但 又没有刻意追寻双人舞的编排规律 , 而 把 重点 放在 对 “ 两棵树 ” 的形象 刻 画上 。 《 两棵树 》 是 杨丽 萍早 期 创 作 的作 品 , 在 创 作 中 超 出了传统民间舞蹈动作的编创框架 , 将傣族舞蹈 的 固定动律 与 舞姿 加 以变换 , 舞 蹈特 点 在 保 留原 有 民族风格的基础上 , 将动作造型和舞姿连接路径 进 行 夸 张地 “ 抽象 变形 ” 。在 动作 的设 计 中 , 从 局 部 出 发, 以手臂动作开始 到身体 的大幅度快速扭动和动 式 的延伸 , 表 现“ 恋人 树 ” 的生 长 过程 。其 中男 性 动
舞蹈鉴赏观后感
舞蹈鉴赏观后感舞蹈鉴赏观后感(精选11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鉴赏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舞蹈鉴赏观后感篇1这学期我选修了舞蹈鉴赏,进行为期六周的舞蹈鉴赏,了解到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也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别看它只是动作的变化,可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看着舞者随着优美的音乐,是那么的陶醉,仿佛自己都身临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学学舞蹈,但看到选择一名天资优秀的学舞者,要求是多么的严格,上身与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
所以我只有欣赏舞蹈的份了,不过欣赏舞蹈也是一门学问,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时候还表达了一种情感,其中的情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黄豆豆,并欣赏了作品《醉鼓》。
《醉鼓》以醉借鼓表现一位民间艺术家执著追求事业,视艺术为生命的优秀作品。
舞者并不是单一的靠舞姿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来表达所有的感情的。
一段段,一个个简单的舞蹈动作都给予了无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给观众众多的想象,是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是他不顾一切对梦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执着精神鼓励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艺术事业的热爱与追求,寓示着我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奋进,追求美好未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杨丽萍的《孔雀舞》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孔雀舞”这支舞蹈使人观看了之后,心情非常得好,杨丽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灯光的照耀下,白里透出了许许多多的颜色,杨丽萍的动作优美,骨骼十分柔软,做出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使观众赞不绝口。
女性的温柔、美丽,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的颤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独特的三道弯舞姿造型。
观舞记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今天我们欣赏了舞蹈美,对于 “美”这个概念你有什么看法?
美,无处不在
拓展练习:
一.欣赏艾青的小诗,比较它与本文在语言上的异 同之处. 给乌兰诺娃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作业:
一积累本文中描写歌舞的精彩 句子,写出你知道的有关歌舞 的古诗词并利用各种资料搜集 各国的民族舞蹈。 二勾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
读一读 想一想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些 几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 ‚飞动的‘美’‛的呢?
形体
服饰
神态
飞动之美
完整严谨的结构
• 一(1-10)总写赞美之 情。 • 二(11-17)再现精彩的 表演。
• 三(18-22)观舞后的
感受。
找一找问一问
请找出你不懂的问题, 大家探究学习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
我们学过她的一首怀念家乡 母亲的诗是______
生字:
抖薮sǒu 供gōng养 浑身解xiè 数 褶zhě裙 颦 pí n蹙 粲 cà n然 叱chì 咤zhà 风云 尽态极妍yá n 惊鸿hó ng 静穆mù 嗔chēn视 咿yī哑yā 柔韧rè n 绚xuà n丽
读一读划一划
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卡拉玛姐妹舞 蹈特点的语句。
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 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 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 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 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 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 是技巧之舞。
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
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也是人类艺术发展中最早出现的艺术门类,对表达人们思想情感,愉悦人们身心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舞蹈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对精神和情感的自然表达,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舞蹈,都让人们感受到舞蹈的美和艺术魅力。
例如,宗教祭祀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芭蕾舞蹈、现代舞蹈等等,都能让人们身心愉悦,让人们感受到舞蹈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总结,20 世纪初,现代舞蹈诞生,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现代舞蹈的发展历经波折,目前出现一些现代舞蹈团体,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但在欣赏过程中,普通观众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对现代舞的特点了解不全面,习惯于用传统舞欣赏方法欣赏现代舞,难以有效把握现代舞的中心主题等。
下面将结合舞剧《孔雀》,对现代舞蹈的欣赏进行探讨,并从多个角度对现代舞蹈进行分析,以加深人们对现代舞蹈的认识。
一、现代舞蹈概述现代舞蹈又称为自由舞蹈,追求的是抽象或半抽象的意境美,它通过舞蹈的形式,主要表达人的内心世界。
现代舞蹈诞生于20 世纪初,由著名舞蹈家邓肯创立。
之后现代舞蹈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并在很多国家开始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反过来也推动现代舞蹈的进一步发展。
上个世纪90 年代,大陆地区开始出现一些比较知名的现代舞团,例如,广东现代舞团、北京现代舞团、上海金星现代舞团等;之后在厦门、四川、海南等地也相继出现一些现代舞团。
这些舞团的出现推动了现代舞蹈的创新,扩大了现代舞蹈在观众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现代舞蹈的发展。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具有一些现代舞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舞团的数量较少,只能在少数特大城市观看到现代舞蹈的演出活动。
二、从舞剧《孔雀》看现代舞蹈的特点现代舞蹈是对传统舞蹈欣赏模式的一种冲击。
中国人习惯具体形象思维,喜欢具有故事情节的表达方式,但现代舞蹈不大采用这种方式。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现代舞蹈,需要对现代舞蹈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帮助更多舞蹈爱好者学习、欣赏现代舞蹈,加深对现代舞蹈的理解。
人物·杨丽萍
杨丽萍自然生长的舞者发表时间:2011-07-0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杨丽萍去中甸采风途中(摄于二○○一年左右)“云南映象”歌舞团代表着杨丽萍的舞蹈观:民族舞蹈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不是训练出来的。
一个人的舞蹈团杨丽萍要求演员上台一定要跳出汗,大汗淋漓最好。
罗罗拔四他们偶尔也去看民族村里招徕游客的舞蹈,一概嘲笑:不出汗算什么跳舞?边笑边学着软绵绵地动动手脚。
这是杨丽萍最基本的舞蹈观:出力,每个动作要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杨丽萍告诉我:“我们云南,向日葵叶子都会跳舞。
他们和我一样,都从自然里学跳舞。
”40岁的罗罗拔四家在大理南涧县的大山里,2001年,在家种地放牛的他从老家送侄子来选拔,结果伴唱的他被选中了。
10年中,这批最早团员唯一一次离开杨丽萍,就是《云南映象》2003年3月8日首演后的第二天。
那是非典时期,允许上演一次,下面只有1名观众、3台摄像机。
演出完,全体放假几个月,前途不明,可能就此别离了。
演出结束,全体吃庆祝饭,其实是散伙饭,当场就有几个重要合作伙伴宣布不做了。
杨丽萍拿着话筒,话还没讲就哭出声来,全团哭声一片。
合作者殷晓健说:“那是我第一次看见她哭。
歌舞团最困难的时候,她排练完了走很远的路回郊区宿舍。
我骑摩托车要带她,路边的她满脸无所谓。
这么大名鼎鼎的明星,这么能吃苦,真干净。
”“我们的舞蹈,从开始准备到上演,用了3年,最艰苦的日子,投资伙伴不出钱,杨丽萍把全部队员都养起来了。
我帮她联系几个浙江的老板来拍广告,浙江人在酒吧嫌灯黑,说看不清楚她漂亮不漂亮。
我当时就怒了,想把这几个人赶走,可是她不让,60多个人等着吃饭呢。
”殷晓健说。
拍广告之外还“走穴”,杨丽萍说:“那时候拿起孔雀裙就出门,上午飞去晚上飞回来,10万元到手,当时一个月全团伙食费才4万元,演员们可以吃三菜一汤,高兴得很。
”杨丽萍的朋友、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老编导张苛说,他不明白这些农民是如何爆发生命力的。
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作者:王静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12期摘要:杨丽萍以“孔雀舞”闻名,被称赞为“中国第二代孔雀王”。
她在多年的舞蹈艺术生涯中,创作了《两棵树》《雀之灵》等很多著名的舞蹈作品。
本文结合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原生态特征和我国各民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分析杨丽萍舞蹈作品对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及启发,进一步探讨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原生态舞蹈艺术文化。
关键词:杨丽萍;舞蹈作品;原生态民族舞蹈艺术;影响不管是《雀之灵》,《两棵树》,《雀之恋》,还是《云南映象》、《藏迷》、《云南的响声》,杨丽萍的这些精美舞蹈作品都源自我国各民族的原生态舞蹈艺术,其内容也多反映大自然和现实中的真实生活。
每一个看过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置身她所描述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被她的舞蹈所表现出来的美所感动。
因为在杨丽萍的艺术作品中,大自然最美丽、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被生动、鲜活的进行了诠释。
杨丽萍舞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把原生态的生活艺术转化为动态的精品化的舞台艺术。
一、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原生态可以定义为没有经过特殊的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一种自然或生活形态。
原生态舞蹈可以理解为没有经过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在民俗活动中传承的舞蹈艺术表演形态。
通俗来讲,原生态既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也是一种逐渐被人们慢慢遗弃的民俗文化。
一般人们会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具有表演性质的。
在现代舞蹈广泛流行的今天,比如芭蕾舞、现代舞、古典舞等等,已经很少有《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等这种真正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的歌舞,在大家看来,《云南映象》《云南的响声》的真正的魅力所在就是它表现出来的原生态的本质,而这种原生态本质就是中华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的精华和浓缩,杨丽萍舞蹈艺术作品的原生态本质就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舞蹈赏析:杨丽萍舞蹈《两棵树》
摘抄:舞蹈《两棵树》赏析文章出处:网路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
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
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通过查找资料,我得知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
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多才多艺的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佩服杨丽萍的,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舞蹈家。
她对跳舞的热爱和对此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让人敬佩的,而且据说她为了可以跳舞而不生孩子。
我也很喜欢跳舞,但是绝对做不出那样的牺牲。
《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这个舞蹈将自然物象的塑造作为作品的出发点,采用傣族舞蹈语汇,进行作品“树”的形象刻画,例如傣族传统舞蹈中的基本体态,与特有的动态语汇,都成了塑造树的形象的动态媒介。
手臂动作的夸张、变形、抽象、引申,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小见大,同时体现另一个世界,是杨丽萍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她最为常用的手法,无论在作品《雨丝》还是在作品《雀之灵》中,手臂动作对物象的刻画、对心象的表述都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
人们常说杨丽萍的舞蹈比较新也比较奇,这种新奇特征,不是对西方现代舞蹈的直接模仿,而是用一种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民间舞蹈的改造与变革,其中没有刻意强调技术的炫耀,也没有情感上的无病呻吟,更不需要庞大的舞美陪衬,全然用简洁明了的个性化动态语汇,塑造清新典雅高艺术品味的舞蹈形式,有传统民间舞的根脉而又不是传统题材概念上的民间舞,所以她的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也具有不同民族共同认同的特征。
相亲相爱的《两棵树》(杨丽萍 陆亚双人舞蹈鉴赏)
相亲相爱的《两棵树》(杨丽萍陆亚双人舞蹈鉴赏)《两棵树》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
两个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让我联想到,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感情。
也让人联想到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
借树喻人,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与爱情的伟大。
《两棵树》的舞蹈编剧是杨丽萍,演员是杨丽萍和陆亚,是双人舞。
我们常常忽视了对一棵树的凝视,不仅仅是一棵树,还有许多安静的放在某一处的没好东西,凝视生命,我们才能真正接近对方的心灵,当心灵与心灵有所感应的时候,生命和艺术才能被我们所略知。
《两棵树》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
两个互相缠绕枝干相依的树,让我联想到,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感情。
也让人联想到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
借树喻人,展示了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与爱情的伟大。
俗尘烦嚣,忙忙碌碌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凝视,忘了凝视自己的心,忘记了凝视周围的一切凝视一棵树,凝视一颗心灵,我们会感受到生命对生命的敬畏,爱对爱的慰藉,在凝视中交付出生命的希望与憧憬。
两棵树,不同根系,彼此延伸依靠,爱在灿烂中定格,来时原味连理枝,彼此缠绕,不分不离,迎风沐雪。
让我想到了一部典型的韩国爱情电影,崔智友和赵汉善干净纯粹的笑容,全片基调总能保持一种有节制的温情浪漫中,淡淡的笑,票浮云的天空,一串火花燃起的钟情。
彼此之间令人温馨又伤感,虽然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但却并不感觉到爱的伤痛决绝,反而,有一种甜蜜的淡淡的温暖讯息传达至心底。
海边迎风而立的树是不能理解什么是爱情,因为中在一起,所以,彼此依靠,延续扶持生长,而树下牵手的凉热只是为了憧憬中的美好爱情而不惜爱的那么辛苦,两棵树并为连理枝生长起来更为执着坚韧,两个人握住彼此的手却无法生生世世与之偕老。
而作品《两棵树》,却通过枝干的互相缠绕,形象生动的表达了相亲相爱,共度风雨的美好景象。
浅析杨丽萍自然题材的舞蹈作品
形 态 的 动 作, 又 必 须 对 其 进 行 艺
(三)精妙的服装道具
术 的 提 炼、 加 工 和 美 化。 从 人 体
服饰和道具对于舞蹈作品来
自然形态的动作,发展变化为舞 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是
蹈动作,必须经过两方面的加工、 拥有 56 个民族的大家庭,人们能
发展。一是要经过合规律性的发 够第一眼透过服装来辨别出这是
萍认为,人们能够从大自然中汲 时而急促的鼓点声中,只见男女 好的礼物。
取丰富的养料,从而创作出更多 舞者的手臂从下到上交替盘旋着,
二、舞蹈作品的言语活动
触动人心的舞蹈作品。本文从杨 随后两位舞者相互旋转,直至身
(一)诗画式的舞蹈结构
丽萍诠释“自然”的舞蹈作品入手, 体紧密接触,就如同两个树枝相
诗画式结构,一般称为情绪
化的塑造,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 万物生生不息之感,赞叹生命的
第一段 A 部分,以抒情的表达作 美好。随后,女舞者双手提裙走
为开头,由两个个体逐渐融为一 在乡间的小路上,而男舞者紧跟
个共同体,表现的是同根生的连 其后,两棵树像从画里走了出来,
理树。第二段 B 部分,以欢快的 活灵活现。
表 达 作 为 情 绪 的 发 展 高 涨, 通 过
展,二是要经过合目的性的发展。 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舞蹈《两
《两棵树》《春》的舞蹈动作有 棵树》的服饰很别致,男子赤裸
材
联。杨丽萍从小喜爱舞蹈与生活 有鸟叫声的音乐响起,慢慢地向 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大自然 身体两侧移动,虽然身体不再重
的
是她最好的老师,也是她舞蹈创 叠,但是她们的头发紧紧连接在
舞
作的源泉。
一 起, 随 后 她 们 四 目 相 望, 额 头
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其他作品
• • 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 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电影《太阳鸟》 独舞《雀之灵》 艺术片《诺曼底王朝》 • 代言的品牌: 代言的品牌: • 艾丽碧丝化妆品 富安娜艺术家纺 潘祥 记食品
杨丽萍的艺术
• 原生态舞蹈不是原始的 • 以“孔雀舞”闻名的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 孔雀舞”闻名的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 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 至今, 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至今,她 的孔雀舞仍是舞蹈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 的孔雀舞仍是舞蹈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 • 据记者所知, 据记者所知,国内很多人都喜欢舞蹈家杨 丽萍,而且这种喜欢与喜不喜欢舞蹈无关, 丽萍,而且这种喜欢与喜不喜欢舞蹈无关,只要 看过她的舞蹈《雀之灵》 原生态歌舞《 看过她的舞蹈《雀之灵》、原生态歌舞《云南映 的人,都会瞬间爱上这个在舞台上时如精灵、 象》的人,都会瞬间爱上这个在舞台上时如精灵、 时如妖魅的女人。 时如妖魅的女人。
舞蹈表演
• “过去的许多电视舞蹈专题片,缺乏舞蹈的视角,拍摄的 方法仅是局部展示、过于表面化,与舞蹈的整体韵味不搭 调。甚至于把舞蹈弄轻、弄飘,弄得不实在了。像姜铁红 跳的《阿惹妞》电视上演过,现场看又是两回事。” • “综艺晚会令舞蹈本身越来越迷失自己,往往居于配 搭角色。观众在电视里对舞蹈欣赏已经很难完整了。” • “现在舞蹈服装也存在品位问题。就说阿塞腰鼓,许 多人都拍过,我看只有陈凯歌拍得好。黄土地上,农民穿 土棉袄,腰系麻绳,那鼓敲得太捧了,原汁原味。不像有 的腰鼓表演,穿得红红绿绿,连鼓都镶上金边边,简直变 了味。” • “搞舞蹈太难了,综合素质要求高,作品要好到极致 才有观众。现在的大部分舞蹈还停留于欢娱、情绪化的程 度。精品太少。题材选择太重要了。”
靠作品养活自己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
1320105 胡蕴仪舞蹈作品鉴赏“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总是有那么多的诗句在描写着舞蹈的动人和美丽。
这学期的舞蹈作品鉴赏课结课了,但那些舞台上的翩翩丽影在我心中总有着挥之不去的身影。
一直以来,对舞蹈我只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受,因为大二时,我选了健美操这个体育课,在课上学每一个动作都很吃力,手脚极度不协调,脚步也记不牢,我一直的明白舞蹈是需要天赋的,可是当别人告诉我,我完全不适合学舞蹈时,我真的很失落。
每当看到别人在尽情的舞蹈时,我都会很羡慕。
也许是我懦弱,也许是我害怕失败,我从大一就想加入我们学校的舞蹈社团,但却一直没付诸行动。
舞蹈的定义总是那么模糊,只要是于三维空间中有音乐伴奏的,人们的有节奏的动作就是舞蹈。
但是,舞蹈里更深层的定义,我们并不清楚。
记得每次看到老师为我们播放的舞蹈作品时,我心底都在颤抖,那些或激烈似火或轻柔如水的动作似乎在我的脑海中舞蹈着一样,舞者们无需语言,无需道具,只需要用他们的肢体动作就感动了你,震撼了你,这是多么神奇的一门艺术。
各种各样的感受交织在心中,当我看到芭蕾舞,我的内心是震撼的,他们的美就那样的展示出来,每一个动作,都好像是在诉说他们的感受。
就像作家说的一样,“文由心生”,而他们那雀跃的,美丽的,优雅的,又怎么不能是舞由心生呢?每一个肢体语言诉说着他们的爱意。
我想创造舞蹈的人最初应该不是说要故意去创作吧!他们最初可能或是欢乐,或是悲伤,或是恼怒,或是苦涩,他们需要发泄,需要释放,需要用一种方式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也许,不经意间,他们就来用肢体表达他们的感情,就像是用歌声来一样,慢慢的,慢慢的,一代代的流传,一代代的充实,每一个时期的文化,习俗,历史不同,他们的舞蹈也会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事实,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人生体会。
记得应该是唐朝的霓裳舞吧!杨贵妃所创,据说独一无二,也达到了极致,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最终化为烟雾,只留给人们无限的想想与怀念,也许又是没得东西不一定要真正存在,好像人都是一样,得不到的就一定是最好的,美的东西,譬如舞蹈,如果泛滥成灾,也许它不会给人带来无尽的美感,所以我还认为,舞蹈应该也有一种性质,物以稀为贵。
舞蹈赏析53600教学提纲
舞蹈赏析53600教学提纲《一片羽毛》,十九位男舞者动作刚柔并济,表现鸟儿在生存环境遭破坏后,无家可归的哀怨等。
舞蹈通过表现一群候鸟在迁徙的途中遭遇不幸时勇敢地抗击灾难,顽强地与大自然斗争的场景,形象地表述了爱与团结的力量。
正是这个特别的立意使《一片羽毛》在其他充满民族气息的舞蹈中脱颖而出,而姑娘们精湛的表演也完美地诠释了一种自然的和谐与对生命的热爱。
舞蹈《一片羽毛》的服装就是以宽松的白色大腿裤为主的,演员赤裸上身,显露舞者明显的肌肉结构。
为了表达鸟儿的悲愤,舞蹈最后一分钟动作难度有很大的跨越。
当赤裸上身、背上画着蓝色彩绘的小伙子们出现在观众面前时,大家眼前一亮,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而台上的舞者们用尽全力,下腰、起腿、旋转、跳跃、翻滚,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最佳状态。
两位领舞柔软的舞姿与后来刚劲有力的动作形成鲜明对比,大家被她们传达出的悲伤却更刚强的精神所打动!舞蹈《小城雨巷》的成功之处在于创作、音乐、舞美和表演的完美结合。
在舒缓、悠长、优美的旋律中,白墙黑瓦、油纸伞、丝质旗袍,这些尘封多年的黑白照片,这些怀旧的文化符号,被编导在舞台上放大,并赋予它一种生命的张力,散发出灵性的光芒。
高高的风火墙代表的是一种乡情和文化的认同,油纸伞让我们想起了江南多雨的特性,朦胧中显现出生活固有的特质,真实自然。
而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旗袍,将一种夸张的浪漫演绎到极致。
一番她那轻柔、淡雅、婉约、舒缓、空漾、湿润、清丽而又纯净的意境。
《小城雨巷》现代舞。
中国民族舞蹈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对江南美好风光的眷恋,看到《小城雨巷》中那古老的城巷,青青的石板,朦胧的雨气和那柔美、淡雅的撑着油雨伞的女子,听到那悠扬、婉约的乐声《小城雨巷》充分运用了舞蹈的特性和现代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一个优美的情境。
它看似表现的不是当下的时尚生活,没有多少大开大阖、跌宕起伏,没有多少高难度技巧的展示,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宏大场景等等,但它却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一再地回味,在不经意中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杨丽萍舞蹈作品的音乐特色
在 芭 蕾 舞作 品 《 天 鹅 湖 》中, 人们 通 过 芭 蕾
舞 者 的肢 体 与 动 作 , 想 象 在 湖 边 戏 水 的 洁 白
表达: 最后 , 在 艺术特 写中, 舞蹈 表演 者应该
注 重 对道 具的应 用, 道 具 能 够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有效 引起 观众 的 想象 , 使 得 其 审 美 得 到 一 定 的满足 。
作 品 中, 其 动作 幅度 往 往 比较 大 , 且 运 动 方
向更 趋 向于 直 线与 竖线 等 , 且 节奏 较 快 , 而
[ J ] .四川 戏 剧 , 2 0 1 6( 0 6 )
在 抒 情 类的舞 蹈则 曲线动 作较 多,且动 作幅
节奏 较慢 , 动作 轻 柔 , 这些 区别能够 需 要 通 过 舞 蹈 演 员 的肢体 动作 与情 感 加 以 度 偏小 ,
已 经 为人 们 所 熟 知 。傣 族 民 间 舞 的 特 点 是 以
丽、灵动 的艺术 形象 , 像 她 的舞蹈 《 雀 之灵 》
就是 一个典 型代表 作。
以 无 论 是 在 室 外 或 室 内舞 蹈 , 都 不 可 能 大 跳 大 动 ,必 然 是 柔 美、轻 盈、平 稳 。这 是 长
时空 , 只有塑造 出具体 、准确 的气韵意 境 , 才 能够 为观众 的想象与感 受提供 更 大的便 利。 对于 舞蹈作 品时空 的构建 , 往 往是 通过 灯光 、 背 景墙 等进 行体 现 , 然 而其 中最 主要 的还 是
参考文献
1 刘勃 2 焦鹏程 气韵 与意境美学在 油画创作中 的现 实意义 舞蹈表 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分析 [ J ]
延边 教育学院学报 , 2 0 1 6 ( 0 5 )
我对舞蹈的看法
我对舞蹈的看法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种的舞台艺术。
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
舞蹈鉴赏仅仅是以人体动作为对象的瞬间感受的生活经历与技术经验的感召和凝聚。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
在原始的舞蹈中,凡是生活中重大的事件,如收获粮食、战争胜利等,人们都用舞蹈表现。
舞蹈长于抒情,在抒情中叙事,在叙事中抒情,以达到抒情和叙事的完美结合。
造型性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要素。
舞蹈靠节奏进行组织。
例如,快速跳跃的动作可以表现快乐激昂的情感;缓慢深沉的动作可以表现忧郁哀伤的情感。
舞蹈按风格特点分大体可分为四类: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新舞蹈。
民族舞蹈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
各民族民间舞的不同表现形态都具有自身的血脉:其中千百年积淀在其身体动态语言中的民族情感、民族的伦理观念、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的审美心理以及民族的精神韵味,这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态,这是一种使一个民族被区别、被辨认的显著标识。
我们在舞蹈鉴赏课上欣赏的杨丽萍的舞蹈,便是民族舞的典型。
她的舞蹈,源于生活,讲述生活。
例如《女儿国》:女人不去吃苦,日子哪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反映的是云南女人的日常生活。
《两棵树》: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
两个舞者双人舞的造型以及诗化的动作,犹如树上的枝条缠绕在一起。
他们通过肢体语言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表现出来。
又如震撼人心的《雀之灵》,用修长柔韧的臂膀和灵活自如的手指,激昂孔雀的形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古典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产生于人类社会阶级分化、文明到达新的高度和阶段、对来自民间的舞蹈艺术实现了“雅化”之后,作为一种“执政”或者统治阶层推崇的“古典”舞蹈文化形态,而和“在野”的“民俗”舞蹈文化“平分秋色”。
如《大梦敦煌》是一部多次获奖的古典舞蹈作品。
杨丽萍经典舞蹈作品,每看一遍都是享受!(视频)
杨丽萍经典舞蹈作品,每看一遍都是享受!(视频)
《月光》编导:杨丽萍表演:杨丽萍作曲:卞留念“你是一条婀娜的蛇,蜿蜒在银色的月河。
闪亮的身驱舞动着舌,夜晚的星空唱着歌……”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月光一样有形和无形,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语言表现了她的情感和月光的圣洁,在舞蹈中我们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雀之灵》编导:杨丽萍表演:杨丽萍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
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
《两棵树》编导:杨丽萍表演:杨丽萍陆亚《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糊口情景的深化,作品经由过程两个互相环绕纠缠,枝杆相依的树,暗射人类联袂同进、和气合作的配合激情,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
简析舞蹈《两棵树》的审美特点
简析舞蹈《两棵树》的审美特点舞蹈作为一种视觉听觉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能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发现美、感受美、升华美,进而激发人们对美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双人舞《两棵树》意境美轮美奂、如梦似幻;动作特色鲜明、别具一格;音乐节奏变换、对比强烈;人物形象纯真可爱、感情饱满,具有鲜明的审美特性。
标签:意境;动作;音乐;形象;审美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
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及舞台道具、灯光、音乐等舞蹈语汇来表情迖意,以引起观众共鸣,最终达到教育观众、感染观众、娱乐观众的目的;同时,观众可以在欣赏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感到美的享受。
舞蹈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往往能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发现美、感受美、升华美,进而激发人们对美的热爱、向往和追求。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等人表演的双人舞《两棵树》就具有鲜明的审美特性。
一、舞蹈《两棵树》的意境审美所谓意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意”,即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思想感情、内涵意义等;“镜”则是为表达以上内容所设定的场景、环境、情景等。
“镜”是基础、是载体、是感性的;而“意”则是主旨、是中心、是理性的。
就舞蹈《两棵树》而言,表面看表演的是树的动作特性,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人的内在感情,也就是一对青年男女神圣而美好的爱情。
为此,杨丽萍立足自己家乡————云南傣族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活场景:原始的热带森林、叮叮咚咚的流水声、热爱生活的青年男女。
充分运用了具有写实意味的黄绿相间的舞台背景,灵活机动的追光灯束,独具特色的傣族音乐,简洁大方的民族服饰,为观众营造出美轮美奂、摇曳多姿、如梦似幻,醉人心脾的舞台氛围,再加上艺术家的精准表演,可谓是情景交融、韵味十足。
我们从中观赏到了爱情的缠绵悱恻、如胶似漆,两位傣族青年的两情相悦、心灵交融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整部作品以人饰物、以物拟人、以景托情、以情感人,其情浓景美、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的美的享受。
杨丽萍主要舞蹈作品及荣誉
杨丽萍主要舞蹈作品主要舞蹈演出剧目1、《月光》编舞:杨丽萍杨丽萍一直以为女人就如同一样有形和无形,所以她用抽象和变形的肢体表现了她的感情和月光的圣洁,我们在其中会看到舞蹈家是怎样张开她那想象的翅膀。
2、《两棵树》编舞:杨丽萍传说中两位相恋的人不能相爱,死后也没能葬在一起,但他们的坟墓却同时各长出一棵树并紧紧的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传说的连理枝。
杨丽萍崇尚那种灵欲交溶的爱情,她创作的《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3、《嘎奇奇》杨丽萍运用十个手指的巧妙颤动,象征连绵不断的春雨,这一动作设计被誉为独特的创编。
4、《珠穆朗玛》编舞:苏东梅、何浩川、赵明珠你耸立在人们心中,你立在蓝天之下。
啊!圣洁的珠穆朗玛!5、《火》编舞:杨丽萍生在自然里的瓦族人,对火有着原始的崇拜,他们认为火就是太阳,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点燃起人们对生命的所有欲望。
杨丽萍将用她的手指脚指身体乃至她的心,点燃起生命之火。
6、《拉萨河》编舞:杨丽萍藏族人每年有个沐浴节,她们每年那一天将在拉萨河里沐浴,接受河水那母亲般的呵护祝福,从而得到一个纯净的灵魂和一个无限的生命,这个舞是杨丽萍最新的作品。
7、《红色诱惑》编舞:何浩川她,似一团红色的雾,令憨哥们迷迷糊糊;她,像一把炽烈的火,叫壮汉们失魂落魄。
8、《女儿国》编舞:杨丽萍女人不去吃苦,日子那会过得甜?天上没有个女人,天就不会亮;地下没有个女人,地就不长草。
9、《心之翼》编舞:苏冬梅改编:何浩川心之翼托起古老又年轻的情感,大凉生因此而青春浪漫。
索玛花又有了新的传说。
10、《雀之灵》编舞:杨丽萍这个题目体现了创作者对作品内涵的高度要求。
举手投足之间,看似孔雀“迎风挺立”、“跳跃旋转”、“展翅飞翔”,但它远远超过了形态模拟,而是舞者――“孔雀”的灵与肉的交融、呈现。
11、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总监、总编导:杨丽萍12、大型原生态歌舞集《藏谜》艺术总监、总导演:杨丽萍所获荣誉与奖项1979年她主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孔雀公主》曾荣获云南省1979年表演一等奖。
两棵树
该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舞蹈把重点放在两棵树的形象刻画与两个人形象的塑造上面,作品中的双人对比关系是通过动作之间的幅度、力度与风格性审美之间的对比来实现的。
如男性动作的沉稳、雄壮与女性动作的柔顺、纤巧之间的对比;男性树形象塑造的直立、挺拔、高大、刚阳,与女性树形象表达的柔顺、拧曲、小巧、纤细之间的对比等等。
即便是双人接触关系(如作品中模仿树的缠绕与交织)也是通过手或身体某些局部动作的组接实现的,并没有运用整个身体进行这种关系的刻画,当然处理这种关系的动态语汇选择非常合理,以至于作品不但树的形象塑造得较为成功,人的形象也刻画得非常鲜明。
手臂动作的夸张、变形、抽象、引申,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小见大,同时体现另一个世界(一方面用手模拟自然万物,另一方面用手表达内心世界),是杨丽萍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她最为常用的手法,无论在作品《雨丝》还是在作品《雀之灵》中,手臂动作对物象的刻画、对心象的表述都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
该作品中也不例外,杨丽萍用手表达出两个相互缠绕的枝权,也用手表达空中婆娑的树叶,用手表达内心世界的激动,同时也用手表达出男女情侣的关爱。
这些都是通过手臂的变化实现的,可谓一手多用,一手多意。
其次,上身的左右摆动以及与手臂的配合,也是全作品的重点,以此刻画营造缠绕拧曲的树的物象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东方舞蹈所特有的曲线型审美与杨丽萍惯用的个性化体态特征。
同时,上身、肩、手臂等局部类似卡通特征的短节奏性运动,也是该作品颇具神韵之处,一方面它与缠绕柔顺的长线条动作形成动作上的对比,另一方面它也为整个作品的结构设计营造了一种动作段落之间的反差,增添了作品的可观性与情趣性,耐人回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抄:舞蹈《两棵树》赏析
文章出处:网路
传说一对男女生前十分相爱,但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不能在一起。
他们死后也未能葬在一起,然而却从各自的坟头长出一棵树,紧紧缠绕在一起,这就是人们说的连理枝。
杨丽萍崇尚那种灵肉交融的爱情,她据此创作的舞蹈《两棵树》被评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舞蹈。
通过查找资料,我得知杨丽萍是云南大理白族人。
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
多才多艺的她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就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佩服杨丽萍的,她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舞蹈家。
她对跳舞的热爱和对此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是让人敬佩的,而且据说她为了可以跳舞而不生孩子。
我也很喜欢跳舞,但是绝对做不出那样的牺牲。
《两棵树》这个舞蹈创意来自杨丽萍对自然物象的捕捉与生活情景的深化,作品通过两个互相缠绕,枝杆相依的树,影射人类携手同进、友爱互助的共同情感,暗喻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亲相爱、耳鬓厮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呼吸共风雨的情景,同时借树喻人、以物言情,展示人性的美好,同时讴歌自然的美丽、爱情的伟大。
这个舞蹈将自然物象的塑造作为作品的出发点,采用傣族舞蹈语汇,进行作品“树”的形象刻画,例如傣族传统舞蹈中的基本体态,与特有的动态语汇,都成了塑造树的形象的动态媒介。
手臂动作的夸张、变形、抽象、引申,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小见大,同时
体现另一个世界,是杨丽萍舞蹈最为独特的地方,也是她最为常用的手法,无论在作品《雨丝》还是在作品《雀之灵》中,手臂动作对物象的刻画、对心象的表述都是这些作品的本质特征。
人们常说杨丽萍的舞蹈比较新也比较奇,这种新奇特征,不是对西方现代舞蹈的直接模仿,而是用一种现代的理念对传统民间舞蹈的改造与变革,其中没有刻意强调技术的炫耀,也没有情感上的无病呻吟,更不需要庞大的舞美陪衬,全然用简洁明了的个性化动态语汇,塑造清新典雅高艺术品味的舞蹈形式,有传统民间舞的根脉而又不是传统题材概念上的民间舞,所以她的作品具有雅俗共赏的特性,也具有不同民族共同认同的特征。
总之,这是一个既具有观赏性,又极富艺术性的舞蹈,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