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

合集下载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古诗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唐]李白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

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

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以珠喻人(倩公),写出了李白对倩公才学、品格的赞美(景仰)。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

【精选】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 ]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涟漪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一样。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企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但形容红杏众多纷纷,并且把活力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季的喜欢、赞叹,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述了桃花、李花在春季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类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誉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行。

(2)赞誉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行。

示意、劝说自己的晚辈要庄重行事,要像海棠相同不轻易显现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心里的芳心。

【分析】【分析】(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季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赏析海棠花时,它的身边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喧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以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谢了。

海棠花却不一样了,无心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貌。

所以“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述了桃花、李花在春季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类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誉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行。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颠簸,忧如在视觉里获取听觉的感觉。

不仅令人感觉那杏花红得热忱,甚至还可令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觉到春季带来的开朗活力。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但形容红杏众多纷纷,并且把活力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季的喜欢、赞叹,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③,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作者的自成。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诗歌鉴赏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色峰峦连绵不断,借此烘托泰山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可谓匠心独具。

C.“荡胸生曾云”写的是虚景,作者借云雾缭绕的想象,抒发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D.“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可谓别出心裁。

2.“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堪称唐朝诗坛最明亮的“双子星”。

李白的《望天门山》,先写天门山被江水从中间隔断,再以“____________①”一句描绘江水奔腾回旋之状;杜甫的《望岳》,则以“阴阳割昏晓”来凸显泰山之_______①,而“___________①”一句最能表现诗人极力想要将山间景色收入眼底的心情。

两首诗都围绕诗题中的“①________”字着笔,借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青年诗人们的豪情壮志。

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乙】碛中作①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②,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释]①诗是岑参赴安西途中经过大沙漠时所作。

砖:沙漠。

①天;形容极西的地方。

3.甲诗中的“不干”用得巧妙,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甲乙两诗都写于诗人第一次从军西征时,请概括两首诗表现的主题。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

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

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两句异曲同工,写法极为相似。

(3)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案】(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这里的浮云可以理解为一些消极的词语,如挫折、磨难、艰辛等。

(2)本题在默写的时候注意要写好每一个汉字,不能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

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故答案为:(1)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点评】(1)本题考查对“浮云”意象的理解。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

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基本能力。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案】(1)泰山(2)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3)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解析】【分析】(1)岱宗:指的是泰山,五岳之首,在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据此可作答。

(2)诗句“齐鲁青未了”一句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用“决眦”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

据此,泰山的特点可概括为:山势雄伟高大,景色秀美壮丽。

意对即可。

(3)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在突出了泰山的高峻的同时,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将众山的小和泰山的高大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泰山⑵高大、雄伟(雄奇)、壮丽、秀美……⑶对未来充满信心,有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点评】⑴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根据文下注释明确。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泰山特点。

⑶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A.曹操B.王湾C.陆游D.龚自珍(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

”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

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

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________。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下联:________登飞来峰,抒写________,诵之________【答案】(1)B(2)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4)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解析】【分析】(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A项,曹操(东汉末年);B项,王湾(唐代诗人)C项,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项,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

(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借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自己无法见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明主,抒发了诗人抑郁悲愤、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的心情。

由此可知,网友丙的理解是正确的。

(3)这首诗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2)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答案】(1)无同类能比;可惜(2)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解析】【分析】(1)“无伦”,“伦”,意为“类”,“无伦”意为“无同类能比”;“可怜”,古今异义,今义为“怜悯”,古义为“可惜”。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贾生才调更无伦”,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意思是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

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写法。

故答案为:⑴无同类能比;可惜;⑵借古讽今;怀才不遇【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句意进行分析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形式好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就是读懂诗歌,理解内容和写作手法,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进行。

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场景。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做简要赏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齐鲁青未了 ________②造化钟神秀________③阴阳割昏晓________④荡胸生曾云________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答案】(1)不尽;聚集;分;同“层”;终当,终要。

(2)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3)“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4)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诗句词语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理解。

未了:不尽;钟:聚集;割:分;曾:同“层”;会当:终当,终要。

⑵本题考查的是句子意思的理解。

注意重点词语如:钟、割、会当等次的正确理解。

示例:①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②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⑶本题考查诗歌炼字,“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阐述。

示例: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点绛唇陆游①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②。

江湖上,遮回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

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

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

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1)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答出两点即可。

(2)围绕“个人生活”和“爱国”两方面情感回答即可。

示例:这首词流露出作者村居生活的闲适(洒脱、豪迈、寂寞等)之感,无力报国的愤懑(怀才不遇的抑郁、无奈等)之情。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采药归来(采药);找寻酒店(沽酒、买酒、喝酒、醉酒);醉弄扁舟(荡舟、弄舟、划船)”回答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陆游闲居山阴时。

淳熙七年(1180),江西闹水灾,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宋史·陆游传》)。

事后,却以“擅权”获罪,遭给事中赵汝愚借故弹劾,罢职还乡。

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展示出作者多侧面的生活风貌。

陆游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已任,所以放浪山水,做一个潇洒送日月的“闲人”,并非他的本意。

即便被迫闲居乡间,他也是闲不住的,采药、治病、救人,在书剑报国的政治理想落空之后,力求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其平生关怀民生的素志。

但是,词人毕竟是一位以“塞上长城”。

自许、对驰骋疆场无限向往的热血男儿,他所执着追求的是充满战斗快意的人生。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2.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答案】(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分析】(1)根据“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可想到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出作者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首联,“孤”含有孤寂之意,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落帆”“停舫”意为黄昏时分船要泊岸停靠,暗含远离故乡之意;颔联,“风起波”“日沉夕”描写夜晚江边的景象。

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辛。

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停舟靠岸后放眼所见景象。

“人归”“雁下”写日落黄昏,是人回家鸟回巢的时刻,反观自身却是孤身一人,流落天涯,有家不能回,借人归雁下表达作者客居异乡的凄苦惆怅;尾联“独夜”“听钟”“未眠”,写出羁旅在外乡思客愁之深。

故答案为:⑴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幕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

⑵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语言的分析和理解。

考生要懂得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教进行分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如果陈子昂有微信朋友圈,他在登幽州台后发布了一条新动态,请观察图片,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诗人中,最有可能看到他朋友圈这条动态信息的是()A.曹操B.王湾C.陆游D.龚自珍(2)网名为“路人丙”的朋友在新动态下留言说:“观此诗足见伯玉(陈子昂)之怀才不遇。

”你觉得他这句评价的理由是什么?(3)陈子昂的两位友人看到新动态后,在微信中进行了讨论。

请依情境补充对话内容。

我觉得还是加上“之”和“而”好。

因为从朗读的角度看,________。

(4)后人将《登幽州台歌》与《登飞来峰》进行了比较,作出一副对联,请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陈子昂临幽州台,感喟怀才不遇,读来沉郁顿挫下联:________登飞来峰,抒写________,诵之________【答案】(1)B(2)幽州台是古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作者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正是说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可能见到,而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来表示自己的怀才不遇。

(3)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之”和“而”,多了停顿,拉长了语气,更能体现诗人此刻的情感(4)宋王安石(王荆公);壮志雄心;慷慨激昂【解析】【分析】(1)《登幽州台歌》的作者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A项,曹操(东汉末年);B项,王湾(唐代诗人)C项,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D项,龚自珍(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据此,陈子昂与王湾都是唐朝人,故答案为B。

(2)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借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自己无法见到燕昭王那样的贤君明主,抒发了诗人抑郁悲愤、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的心情。

由此可知,网友丙的理解是正确的。

(3)这首诗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解答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3.选出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A. 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

“千寻”二字极言其高,其意为在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的高塔。

B. 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峰上的“千寻塔”之高。

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的可以见旭日冉冉升起。

C. 第三、四两句可以第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 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答案】 D【解析】【分析】本诗反映的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

对选项要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

4.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1)第二句中的“望”字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2)三、四两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1)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2)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的悲愁情绪。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关键字”望”,结合前后诗句,揣摩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

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

综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诗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故答案为:⑴表达作者被流放后的愤懑,对家人的思念,对国事的关切、对往事的回忆、对朝廷的眷恋。

⑵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去国怀乡的的悲愁情绪。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及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

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或词语理解。

三是结合诗歌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理解。

解答此题时,需要在把握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5.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答案】(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

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

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

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

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

故答案为:(1)游;时间(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