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2021年江苏新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例1】 (2011·江苏)根据中央的战略部 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 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右图为江苏省简图。
• 材料二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 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 (项1)目试省比区较新新疆疆和维江吾苏尔两自省治区区的自然江特苏征省。
• 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 生活方式的影响
•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 •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
•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分析
• 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 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 (1)对资源调入地区而言,资源的大规模调 入,缓解了资源、能源不足的问题,促进 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相对 充足,又保障了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 【答案】 (1)
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
项目
区
江苏省
地形
①以盆地、山地 为主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型
②温带、亚 热带季风 气候
河流
③河网密集, 水量大
矿产资 ④能源资源(石油、
• (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 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 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 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 (2)对于资源调出地区而言,随着资源的开 发和工程的建设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3.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 五、产业转移 • 1.产业转移背景、原因、目的及结果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原生产地地价升高且用地紧
背 景
张 国家政策的调整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低”的划分标准,如自然增长率1%以上为高增长率,以下为低增长
率;人口老龄化的衡量标准是60岁以上占到10%、65岁以上占到7%为人口老龄
化等;0-14岁划归为少年儿童,14-64岁为劳动力人口,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等。
……
……
(2)判定人口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明确由于人口增长(或年龄 结构)产生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和老龄化问题;二是要注意 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分析和提取;三是对题目给定有关人口新概 念的理解,如人口红利、老少比等,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 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和老年人口的变化, 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立足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知识结构、人
口迁移量、人口变化等数据资料,继续考查人口变化特点和人口问题,仍是命题热
点趋势。这部分题目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均以数据图表为载体,重点考查考生获取
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地理数据与地理图表间的转化能力。
……
……
结合图文资料, 描述人口增长 的时间特点、 空间差异, 说明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运用资料, 描述人口分布的特 点, 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 因素; 结合资料, 说出人口迁移的含 义, 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 说 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 比较并解释区域环 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 量的异同。
影响。
考点考情
考题
2020新课标卷3-4、5、6 2020天津卷-8、9
2020江苏卷-23、24 2019北京卷-40(2)
2019海南卷-20 2019年江苏卷-22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
-4、5 2019江苏卷-9、10
202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调研复习课件d19(优秀课件)
讲课人:优质老师
课件在线
1
课件在线
教育教学优选
Add anything what you want and anything what you like.
教师:teacther
课件在线
2
地理图表的运用
课件在线
3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和应用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系统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
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
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分布图、地
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降水量分布
课件在线
4
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
中国工、农业分布图,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
图等)、区域综合图(如南方地区矿产、铁路和城市
分布图等)。地理分布图的解读程序如下:
1.读图名
对图示区域内事物作概要认识,图下可能没有
课件在线
9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读图获取信息能力,应仔细对照图 例,分析分布规律。
课件在线
10
(2010 •北京卷)下图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 平均温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2)题。
课件在线
11
(1)该地区地表温度的( C )
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 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 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 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
A.热带气旋活跃,带来持续的强降水
B.地形低平,河流流速缓慢引起内涝
C.中部天然林被破坏,“天然蓄水池”功能减弱
D.沿海房地产、高塘养虾等破坏了地表径流,泄洪
遇阻
【题眼】特大暴雨;自课件然在线原因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人口与城市 第4课时 城市与地理环境(二)课件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方面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 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7
典型例题
(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 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 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网络;减少行政壁垒;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 经济活动
典型例题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范围内 (如全国、省区等)或相对完整的
城市体系中,处于首位的、亦即
材料二 :图18为长三角城市人分口规布模图最,大图的城19市为。长三角地区
苏州、嘉兴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图。
(2)在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方面,首位城市应重点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 1.0 8 68 18
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1.5 20 90 20
典型例题
(1)分析两大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城市数量多;城市经济发展
水平高;城市等级体系完整 (4)为把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完善与加强交通及信息
三、城市化
考点诠释4:结合图示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思考: 1.合理的城市化过程对 地理环境有哪些有利的 影响? 2.从资源角度和圈层角 度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3.城市化过程可能产生 哪些环境污染问题? 4.城市化过快产生的主 要社会问题有哪些? 5.试总结缓解城市化问 题的主要措施
课堂评估
反思:收获与疑问…… 活动:
1.结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 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 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等考点,举例说明城市与地理 环境的关系。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学时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与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地理中有关原理、规律的实际应用,更是新课标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
因此,复习时应紧紧围绕掌握分析和比较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或案例分析,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找出区域的优势和问题,具体分析区域地理现象及地理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提出合理的区域综合开发治理方案,解决区域实际问题。
同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区域分析的基本方法,形成答题模型,提高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知识构建】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可能导致人类活动的某些差异,人类活动的一些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
本节课应重点构建二者关系的分析思路图。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通过案例分析区域联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结合热点问题、热点地区,学会分析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近三年的高考命题显示:本专题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
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
所以,比较、分析、阐述、评价区域发展的背景条件及发展方向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从能力考查上看,本专题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最新】高三高考备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共138张PPT)
28
2.发展核心素养——感悟高考经典,彰显创新实践
近年来,高考要求的四大能力的13个“能够”在 整套试卷中基本覆盖,在此基础上也重视考查考生地理
核心素养的形成状况。
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素养立意
29
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价值观念
基本思想方法
30
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观念、思想方 法和关键能力。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 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 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 个突出的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 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 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 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 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 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稿)。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 环境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 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 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 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 形成条件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以及 中国主要农业发展概况 工业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
区域工业发展特点
内容
自然、社会、经济、科技因素 对农业区位影响
中国与世界主要大洲、国家、地区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世界和中国主要农作物 的生产、分布与贸易特点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江苏地理(1)
13.任选一个都市圈,从因地制宜、区域协调 城乡统筹的内涵: 和城乡统筹角度,简析其城镇化发展路径? 根据城乡发展失衡的情况提出了城乡
两心:涵养水源,保持水质,提高 植被覆盖率,维护生物多样性,保 持水土,防灾减灾; 两带:保持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力; 两屏:保护河流入海通道周边的生 态,保护与修复近岸海域的生态; 多廊:实现城市、集镇和村落的有 机串联,充分展示本地历史文化、 自然山水和城乡风貌,逐步改善和 优化区域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屏障。
江苏地理
自然环境-----地理位置
黄海
思考: 1.按方位说出江苏省的邻省(市)? 2.分析江苏省地理位置特点?
1. 江苏省北接山东,南临上海和浙江,西 临安徽。 2. 经纬度位置:江苏省大致位于东经 116°~ 121°、北纬 30°~ 35°之间,地 处中纬度地区; 海陆位置: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东 临黄海,面向浩瀚的太平洋; 相对位置:地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 原,占据长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地区;傍江 临海,扼长江, 淮河下游,为长江入海门户
✓ 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提高了土地 利用率;
✓ 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 量,有利于减轻大气污染;
✓ 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充足的电能,增加了 水厂养殖业收入;
✓ 江苏地处华东,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 构完善和人口规模大,是我国经济发达、 电力和电量却全面紧缺的地区,具备大量 消化风电资源的能力;
2021届高考地理第二轮考点聚焦复习课件22(精品课件在线)
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
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2)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
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
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结构类型等方面分析,注意
生产结构的调整及其影响课件。分享
7
(3)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 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 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 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 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课件分享
6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地区,主要开
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教师教学说课
适用于教育教学、教师说课、学生作业、汇报总结
讲解人:教育者
课件分享
2
聚焦点一 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1)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
围或具体地点)。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
东西岸等。②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
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③政治地理
占总劳动力的47.5%。 课件分享
10
材料二 菲律宾地形图。
课件分享
11
材料三 菲律宾气候分布图与菲律宾制造业结构
(2006年)表。
工业部门 食品 饮料
纺织、服装 石油提炼
钢铁 电气机械 纸制品、印刷 课件分享其他
产值比重(%) 20.3 7.0 7.9 11.5 4.9 10.3 3.7 34.4 12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答案】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 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 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 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解析】第(2)题,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 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 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 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 影响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课堂导学】
四、要点精讲
要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荒漠化的成因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 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 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决定性的 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思维拓展】 另一种荒 漠化——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 旱和半湿润地区,气候 干旱,
蒸发量大;大量引水灌溉,导 致地下水位上升,造 成土地盐
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是荒漠 化的另一种迹 象,也是人为不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 源所带 来的后果。土地次生盐 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
地区,如我国的黄淮海平原、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都 不同
课时26 区域生态环境建明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东北3个省区(黑、吉、辽)。 (2)中国四大地区的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
知识点四:区域经济联系 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大、周期长,对调出地、调入地的地理环境都 带来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然而,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 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 的地区。 (3)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 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类型、作物熟制、物 产)。
(2)南水北调 ①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 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 西互济。
②南水北调对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调出地:淤积加重,水质下降。 对途经地:影响水生生物,加重土壤盐碱化。 对调入地:缓解北方缺水的情况,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③南水北调的效益
2.“点、想、看”三字诀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 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 技术中选取适当的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 “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西气东输 ①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 相对贫乏,但需求量大;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 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②西气东输的线路
江苏省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 专题6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2011·天津)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 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 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 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
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C )
A.c B.d C.e D.f
点睛:我国环境问题的差异及治理
思路点拨:第(1)题,a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边缘 ,绿洲分布较多;b区域位于河西走廊;c区域位于大兴 安岭的南端和阴山地区;d区域位于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的部分地区;e区域位于三江源地区;f区域的北部位 于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g区域位于南岭地区。根据以上信息,在四个选项中 只有D选项描述最符合实际。
变式训练2: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 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 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
(1)图中a、b、c分别
代表( C )
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 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
变式训练2:下图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 链,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 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完成(1)~(3)题。
第(2)题:①过程说明了森林具有涵养水源 的作用,植被破坏,山区径流减少,但流速增大; 该地区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和山地降 水;由于人口的增加,为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而 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恶化。
聚焦点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1.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在产品生产过程或预期消费中,既
(2)关于山地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①过程说明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B.生态系统恶化是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C.山区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降低 D.补给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地貌差异的形成
(4)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5)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土壤类型 、厚度、肥力、酸碱 度的差异。
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工业 人口 城市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 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例 5】我国科学家对青藏高原五道粱地区某研究站点(93°E,35°N,海拔 4632m)净初级生 产力 NPP(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进行气候变化情景模拟 研究,发现近 55 年草地年均 NPP 呈显著上升趋势。下表为研究站近 55 年草地生长季月 NPP 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 区域的含义
区域的含义
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知识点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例2】“双抢”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产区“抢收早稻稻谷,抢插晚稻秧苗”的传统农事活动,通常 是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抢收时因田中储水,给收割、脱粒、晒谷造成很大不便,劳动强度极大。 今天,随着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和农业机械的使用,“双抢”给人的劳碌印象渐渐淡化。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3.“双抢”农事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洪水威胁 B.利用夏季光热 C.减轻病虫危害 D.保持土壤肥力 4.抢收早稻时田中储水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深耕 B.消暑降温 C.利于抢收 D.利于抢种 5.土地流转使长江中下游稻作区( ) A.耕地面积扩大 B.复种指数提高 C.粮食价格上涨 D.劳动效率提升
土地
均耕地面积少
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业
主要作物 耕作制度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玉米、春小麦、大豆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地理环境差异除了影响产业活动外,还对交通、建筑、文化等也有影响,如长江三角洲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12.研究站近 55 年草地年均 NPP 呈显著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
A.冬季气温显著升高
B.草地覆盖面积增大
C.7、8 月份 NPP 平均值高
D.9 月份 NPP 月均增长率大
【答案】10.A 11.A 12.D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NPP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因此在植物的生 长季节NPP应逐渐增加;冬季寒冷,植物枯黄,NPP值应下降;1月份气温最低,草地NPP最有可能为负值, A正确;3月、4月为春季,植被开始生长,NPP逐渐升高,B、C错误;11月刚进入冬季,NPP下降但还没有 降到负值,D错误。故选A。 11.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因此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为热量。7-8月份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植被生长旺 盛,所以NPP平均值偏高,A正确。五道粱地区位于藏北,气候干旱,全年降水少;海拔高、空气稀薄,所 以降水与光照的季节变化小,光照与降水不是造成7、8月份NPP平均值偏高的主要原因,C错误;土壤状况随 季节的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A。 12.青藏高原冬季气候寒冷,NPP值降低,所以NPP呈显著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关系不大,A错误:NPP为单 位面积单位时间上所产生的有机干物质总量,与植被总覆盖率提高无关,B错误;7、8月份NPP值高,但是近 55年增加幅度不大,所以和年均NPP显著上升无关,C错误;根据表格9月份NPP月平均增长率最大,年均 NPP上升受其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
【答案】6.C 7.A 【解析】6.广西贺州相比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廉价地租等吸引产业转移,以降低生 产成本;珠宝是特殊材料,广西吸引产业转移不是因为丰富而稳定的原料;珠宝市场面向国际,不是 广西本地;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广西交通条件不优。选C正确。 7.实行抱团式或产业链式整体转移,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 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营运环节,利于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 形成产业集群规模效益,增强整体竞争力,A正确;产业链抱团式转移,涉及的企业多,企业进驻速 度较慢,B错;产业链转移,会增加产品运输成本和高级技术人才成本,C错;抱团式转移只是把产业 链转移到其他地区,可以增强规模效应,但没有延长产业链,D错。选A正确。
9.当游泳爱好者横渡巴斯海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华北小麦返青
B.澳大利亚白昼持续变长
C.长江正处于丰水期
D.地中海沿岸风暴潮多发
【答案】8.A 9.D 【解析】8.“清澈”说明含沙量小、不结冰,“见底”说明水浅。L河流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 径流季节变化小;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地势平缓,落差小, 流速缓慢;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因此该河终年清澈见底。河流终年清澈见底与含盐量无关。故选 A。 9.南半球夏季,巴斯海峡夏季受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太阳高度大,海 水吸收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因此游泳爱好者横渡海峡的最佳时节是南半球夏季,即12、1、2月份。 我国华北小麦返青在北半球春季、南半球为秋季;澳大利亚白昼持续变长 应是从6月22日至12月22日; 长江处于丰水期在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地中海沿岸风暴潮多发应是北半球冬季,冬季受盛行西 风的影响多风暴潮,南半球为夏季。故D正确,A、B、C错误。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地理环境 相同点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位置
北纬 30°附近, 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 43°~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不同点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
【例3】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呈现出由单个企业转移向产业链抱团式转移过渡的新趋势。 借此机遇,广西贺州市平桂区(位于粤桂湘交界处)大力开展“湾企入桂”招商活动,积极打造承接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新高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平桂区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珠宝产业转移的主要条件是( ) A.丰富而稳定的原料 B.广阔的市场 C.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 D.距离近且交通便捷 7.与单个企业转移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抱团式转移的最明显优势是( ) A.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B.产业链条完整,企业进驻速度快,收效快 C.可以降低产品运输成本、高级技术人才成本和信息交流成本等 D.可以增强规模效应,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A.①地适合建村寨
B.②地分布原始森林
C.③地欣赏积雪冰川 D.④地适合建梯田的观景平台
2.关于梯田生态系统各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阳梯田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较差
B.河流显著调节了当地的气温年较差
C.森林是维持梯田生态系统的关键
D.村寨在梯田上方有利于地下径流形成
【答案】1.D 2.C
洮河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下图示意洗河流域地理要素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例 4】澳大利亚的 L 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如项链般点缀着城市。 巴斯海峡一年中只有两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横渡海峡的最佳时节。下图为澳大利 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与 L 河终年清澈见底无关的是( )
A.含盐量低
B.流水缓慢
C.无结冰期
D.含沙量小
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食物易腐烂变质,因此多腌腊制品,④正确;该地距海较远,海
鲜不多,①错误;牛羊肉多产于西北草原广阔的地区,②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黟县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地区,被称为“世外桃源”,对外联系不便,阻隔了
与外界语言的交流,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方言,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正确。故选A。
资源、市场、劳动力、 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 历史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城市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黟县形成独特的地方方言的主要影响因素(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土壤
【答案】1.D 2.A
【解析】1.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深刻的影响着传统的菜肴、民居等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材
料可知,黟县位于皖南山地丘陵地区,山区物产丰富,因此饮食中多山货,③正确;属于亚
地区水运便利,而松嫩平原缺少水运;松嫩平原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屋顶坡度小,长江三角
洲则墙体轻薄,屋顶坡度大等。
知识点三 区域特征、差异分析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的位置特征
2.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地理位置差异: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 对位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2)气候差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