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镇中心学校 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情况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工作

情况汇报

花园口镇中心学校

— 1 —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新时代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我省将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综合改革,为使上级更清楚地了解地方学区制管理的工作情况,现将花园口镇学区(中心校)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域现状

花园口镇位于惠济区东部,地区条件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辖区东西走向,两端跨度较大,交通、经济发展、人流分布不均衡。辖区公办学校共6所,1所中学(惠济六中)、5所小学(花园口小学、京水小学、八堡小学、申庄小学、石桥小学)。这些学校由于地域人口分布及交通、经济条件限制,无论是学生数量,校舍情况、师资发展情况,如自然发展,将呈现较大的差异化发展表现(学校大的生源千人往上,小的近百人)。

二、指导思想

通过学区(中心校)管理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区域内学校间互相帮扶、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内涵提升、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整体提升惠济区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三、目标任务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城乡一体、资源共享、优质引领、提升质量”的原则,通过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教育资源调配机制和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在中心校内统一进行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形成一批规— 2 —

模合理、声誉良好的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实现“十个一体”目标,即校长队伍一体建设、教师队伍一体配置、教育教学质量一体提升、师生评价标准一体执行、德育工作体系一体构建、学生体艺素质一体提高、教育经费一体落实、学校布局一体规划、设施设备一体完善和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构建县域、校际之间深度合作,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县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学区(中心校)组建形式。

根据行政区域划分,花园口中心校以1所优质学校(规模较大)为龙头学校,与若干所同学段相对薄弱的学校组成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我们采用的形式是:

乡镇中心校+村小。乡镇中心校在参加与城乡优质学校组成学区的同时,自身作为牵头学校与村小学、教学点组成学区,辐射村校、教学点,提升村小学、教学点教育质量。

集团化办学形式

优质学校+薄弱学校:由1所优质学校+若干所薄弱学校组成学区,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统一管理。

(二)创新学区管理机制

1.明确学区管理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区办学资源的配置、校长教师的调配、学区整体绩效考核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将学区长和学区管理人员从事的学区管理工作计入工作量,建立基于学区管理成效的激励机制。中心学校负责对

— 3 —

学区内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示范引领和帮扶。学区内各学校校内行政、财务、后勤、安全等常规管理体制机制可维持不变。

2.建立学区运行机制。按照“统筹协调、统中有分、分中有合、统分有序”原则,建立学区运行良好机制,统筹推进学区教育资源调配、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改革,制定学区工作计划和学区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德育、教学教研、体育、艺术、财务后勤、安全卫生管理等协作机制,搭建学校管理交流平台,制定学校管理标准化流程,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建立学区资源共享机制

1.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根据河南省办学基本标准,按照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要求,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惠济区统一布署下,协调统筹中心校学校体育场地、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等场所建设,实施学校布局一体规划、设施设备一体完善、信息化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经费一体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2.共享学区学校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学区办学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和仪器设备在学区内学校开放共享;促进学区教师资源、教学成果、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的共建共享;促进学区内学校校外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家长资源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共享。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打造学区管理团队。加强学区管理后备人才储备,从学校管理人员、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重点培养一批优秀学区管— 4 —

理人才。

2.配齐配足学科教师。根据编制标准、学生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实行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统筹调配教师资源,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实现学区师资配备基本均衡。

3.促进校长、教师交流。通过跨校兼课、支教、轮岗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支持中心校统一调配教师,使教师从“学校人”转化为“学区人”、“系统人”。

4.加强学区教师培训。支持开展以中心校为单位的教师培训、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水平。通过共建教学团队,利用“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市培计划”整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5.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吸引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执行上级关于乡村教师补助标准。

(五)提高学区教育质量

1.统一学区课程实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扎实推进教学常规管理,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提升课程实施效果,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富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中心校内协调特色课程发展,确保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2.统一学区教学研究,由中心校辅导站站长负责。统筹开展学科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各校

— 5 —

间学生差异化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教学与德育、美育的融合,发挥学科教学综合育人功能。

3.共育学生核心素养。学区要统筹组建德育工作团队,共同研究和推进学区德育工作,共享德育资源。(由中心校德育专干负责)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整合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艺术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协作,组织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的科技、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4.共创学区文化。学区学校要立足地域历史文化和自身特点,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和学区文化。(如花园口小学的黄河文化展室、剪纸、校本课程;石桥小学的陶笛,烙画;惠济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蛋雕等)在传承、提升学校原有文化底蕴的同时,从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拓展延伸,加快融合,构建互励共进的学区文化,形成“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的良好育人环境。

5.统一学区质量评价。中心校要统一开展教学质量检测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加强学区内学校教学质量监测、综合分析与整改提高。注重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探索建立以“减轻学生负担”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内容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重点的教师管理与评价制度;以健康向上、全面发展为核心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 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