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报业集团规模经济的实现路径研究

我国报业集团规模经济的实现路径研究
进作 用 。
t O
出版参考 ,0 7 4 上 旬刊 ) 3 20 ( , :1
【 ht: w 4 t / ww. toh ue o ( 】 p/ a h ro s. m/ OL)20 — — 8 u c 【 8 3 1】 0 [ ht: ww invr . m/( 5 t / 】 p / w. ie e o u sc OL) 0 8 3 1】 【 0— — 8 2
8 。o

作者单位 :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 学院
关键 词 : 需 出版 按 辅助 型 出版 辅 助型 出版 商
出 版 与


P bihn & P itn 0 8 2 u l ig s r ig 2 0 / n
z I



{ ■■■_ = 寸
P b ih n o u u l i oF r m s
化的完成 , 人们在社会效益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
的美 好愿 景可 能仅 仅 只是一 个起 点 。 当我们 在 市场 化 的前 提 下讨 论 报业 发 展 时 , 它本 质 上是 一 个经 济 问题 。微 观经 济 学指 出 : 企 业喜 欢规 模 经 济 (nraig e rsosa , ices t n l 它 n r u t c e) 可 以 以低 于双倍 的成 本 获得 双倍 的产 出I 2 1 就 。也 是 说 ,企 业 在 长 期 生 产 过 程 中 ,如 果 投 人 增 加 x%, 带来 的产 出超 过 x%, 可 以称 之 为实 现 了 就 规 模 经济 。作 为传 媒 经济 , 个 重要 的特质 就 是 一 其 固定 成本 高 , 可 变成本 低 。对 于报业集 团 , 而 维 系其 生 存 发 展 的前 提 在 于 一 次 性 投 入 大 量 的 人 力、 物力 、 财力 。 事实 上 , 当第 一份报 纸产 出后 ( 这 份 报 纸 凝 结 了大 量 的 固定 成 本 和从 业 人 员 的创 造力 ) 其后 的第 二 份 、 , 第三 份甚 至 上百 万份 的可 变成 本 是很 低 的。所 以搭建 规 模化 的销售 平 台 , 实现 规 模经 济 ,是 媒 介集 团天 然 的经 济特 性 , 也 是报业 集 团化 的根本 动 因 。

多维度观照中国报业的产业化

多维度观照中国报业的产业化
地体现 出淡化报社的行政级别和事业性质 , 追求相对独 立 的经营实体地位 。
【】蒋 蕾 : 我 国 房地 产 周 期 波 动 问题 的 几 点 思 考 现 代 商 业 , 3 对
20() 089.
【】 鹏 : 房 地 产周 期 波 动 对 房 地 产行 业 的影 响 U. 场 现代 化 , 4郑 论 J 商
物, 因报纸 的性 质 、 类型不 同, 故表现 形态与管理方 式呈多
由于房地产 的流动 陆最 差, 这种价格波动造成的风险要 比其他资 产大得多。成熟的投资者不能把房地产作为唯一的投 资, 应该 而 多种资产组合 , 要配置债券 、 股票 、 基金 、 黄金 、 实物 等 , 这样 才能
主动适应市场 的变化 , 真正实现 资产 的保值增值。
l l l
宏 观 经
—■r。 c

处于城市 中心地段和地价有优势的项 目或有 比较优势的项 目, 支
持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全国或优质区域性房地产企业 , 让一 些企业
重新崛起 , 带动整个行业走出困境 。 对于个人购房 贷款 , 要在保 证
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 , 采取积极鼓励 的政策 , 为房地产 业的复苏提供金融支持 , 满足人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 的愿 望。
系到房地产业本身 ,而 且对 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有着深远 的影
业务 。在第 四届 中国传媒创新年会 上 , 国家新闻出版 总署
副署长李东东透露 : 目前我国共有 2 8 种报纸 , 01 年总印数 达到 48亿份 , 3 中国已经成 为全世界报 纸发 行总量最 大的
响。因此 , 要求我们认真研 究、 求 、 探 运用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的规
4房 地 产 的 购 买者要 理 性 决策 , 、 实现 资产 的 保值 增值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报纸产业发展历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报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报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

我国报业的产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集团化”以及现今正在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是进程中三次重要调整。

现今报纸产业正面对互联网的不断冲击,需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报业;产业化;市场化;我国近代报业自19世纪初产生以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报业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由于旧中国政权的长期压制和摧残,人民报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严重制约。

新中国成立后为我国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使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报业的发展情况由于长期处在计划经济的操控下,我国的报纸经营单位长期被归于事业单位的行列,单纯地行使其喉舌的功能,缺乏产业经营意识。

1.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与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发展报业作为保障人利,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为报业发展创造条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发展报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恢复出版解放区报纸,即恢复出版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停刊的解放区报纸;二是创建新的人民报纸,即为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创建报纸提供条件;三是接管国民党政府的报业机构,将其作为发展人民报业的物质基础;四是接受、改造和重组私营报纸,使其成为新中国报业的组成部分。

由此,新中国的报业开始形成了以党报为主体,包括人民团体报纸、党派报纸、私营报纸等在的基本格局。

这一期间,我国报业在事业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特别是1956年开始的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改革,为我国报纸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但是由于受政治气候的影响,在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大跃进”等重大事件中,我国报纸在宣传报道上也犯了不少错误,为“左”的路线与思潮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社会上和群众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背景研究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背景研究

2 .经济背景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的经济体制 变革对 新闻事业 的影响 改革开放 , 社会经济的发展 , 社会 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和完善 。 全党的工作 重 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新 闻工作重点也产 生 了转移 。从过去的以政治宣传为主转 向以 宣传报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新闻事业 的宣传经济报道方面取得 了重要成果。最直 接的影响是产生 了大量经济新 闻,财经新 闻 现在在 人们 的生活 中越来 越重要 。除此 之 外, 我国报纸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也是 一个 重要因素。 从报纸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出发, 报业集团化 的好处是 :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 新 闻资源共享、 培训资源共享、设备资源共享扩大财源。 报业垄 断研究 学者雷 蒙德 ・尼 克松认 为 ,报业集 团资金充足 ,有财力提高办报质 量。 报业集团可 以利用其报纸影响范围大而 轻松实现广告的覆盖。 合作经营 报业 集团 内部 的相关 部 门可 以进行 合 作 ,提高其工作效率 。从读者 的角度出发 , 报 业集 团化可 以更好 地为其 提供新 闻和资 讯 :新闻欲 。 求知欲的。 改革开放以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发 展, 市民意识逐渐崛起 , 消费者 自费订 阅成 为了支撑报纸的重要力量 , 市场主体发生 了 根本性变化。 3 .文化背景 新 中国成立以来 的历次党代会 ( 包括各 中全会 ) 报告 ,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历次 “ 五年计划”等文献做 了调查 ,以期深入 了 解 我国文化体制的历史背景、进程乃至发展 阶段 。
大的报业集 团。 3 0 年代 , 广播媒体兴起 以后 , 加剧了媒介聚合。 2 .传媒全球化和全球传播大格局 的形

《 富媒体 穷民主》 的作者麦克切斯尼在 书中认为,当下我们的历史特征可以用三个 概念描述 : 全球 化 (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 、技术 革 命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v o l u t i o n ) 和 民 主 化 ( d e m o c r a t i z a t i o n o在这三个方 面 , 媒介都 举足轻重。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商业化的全球 传媒系统 ( g l o b a l c o m m e r c i a l m e d i a s y s t e m) , 没有它推动 的全球市场和消费价值 , 经济和 文化的全球化就不可能产生 。 3 . 国际主流媒体对 国内报业 的影 响加 剧

对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的再思考

对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的再思考
是 在 市 场 的 召唤 下 ,由政 府 出 面 干 预并 实质性的变化和突破 。在 中国报业集 团
运用行政手段拉郎配 的结果 ,具有 中国 化发 展的道路上 ,虽然取得 了一定 的成 界 出现了一些 不正常的情况 ,恶意炒作 特色的 “ 政策驱动 ”发展模式。
( ) 国报 业 集 团 化 发展 之现 状 一 我
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导 向 ,选择与媒体关联 程度较高 的行业 鲜 的 血 液 。
结 语
1 转 变报 业 增 长 方 式 ,创 新报 业发 进 行 多 元 化 开 发 。 当 然 ,在 实 施 多 元 化 . 展 模 式
发 展 的 同 时 ,要 大 力 推 进 经 营 性 资 产 的
新 闻与 传 播 研 究
一 ÷ 《毒 一
对 中国报 业 集 团发 展 的再 思 考
口 付 松 聚
【 内容提要 】 本文从我 国报业集 团发展存在的 问题入手 ,针对我 国报业发展 实际现状 ,针对性地提 出一些切 实
可行 的对策 ,以期满足我 国报 业的发展 。
【 键 词 】报业集 团 发展 问题 对策 关
深化报纸 出版体制改革所 引发的竞争活 据市场 营销的基本规律 ,在市场空 间接 独 厚 的 传播 特 质 ,必 然对 以报 纸 为代
力 ,以 及 转 变 增 长 方 式 所 导 致 的 新 的 增 近饱 和 ,竞争主体基本成熟 的条件下 , 期 的 两 个 主 要 驱 动 力 量 。 @ 大 力 创 新 点将转移 到更 高层 次的品牌竞 争上 来。 要
据 目前 形 势 而 言 ,我 国 报 业 发 展
目前 , 我 国 报 业 竞 争 已 经 进 入 自 资本运作 。 比如有条件 的报业 集团积极 形 势 不 容乐 观 。 一方 面 ,各 地 报业 不

中国报业集团组织结构实证分析

中国报业集团组织结构实证分析

2003年6月,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 团等6家报业集团被列入扩大试点的范 围,同时开始试点组建非党报集团。 到2006年,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均组建了报业集团, 全国报业集团已达39家。


2002年1月,《家庭》成为中国第一家期 刊集团;/
中国媒介市场
国际合作阶段
资本经营阶段 集团发展阶段
多种经营阶段
完全拨款阶段 中国媒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中国媒介集团发展的历程
(一)报业集团化阶段 (二)广电产业集团化阶段 (三)媒介集团资本市场发展阶段 (四)媒介集团公司治理阶段
1994年5月18日,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新 闻出版署发布《关于书报刊音像出版单位成立集 团的通知》; 1994年6月,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 在浙江召开,此次会议提出了组建报业集团的基 本条件; 1996年1月15日,经中宣部同意,新闻出版 署批准,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正式成立; 1998年6月,报业集团试点范围扩大至文汇 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 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 集团,后范围继续扩大;

范围经济、规模经济

中国报业集团组织结构实证分析
规模经济引领“厚报时代” 内部资源整合效益凸显 内部结构框架日渐明晰 跨地区发展 跨媒体发展 资本运营 品牌战略 集团产业链 国际化战略

中国传媒集团发展环境
1、市场经济催生中国传媒集团 2、中国报业集团的孕育和发展 3、中国广电集团的孕育和发展
2000年9月28日,大众报业集团成立。目前八张报纸、两份刊物及一个新闻网站。
为什么要组建传媒集团?



我国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分析

我国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分析

( R) C 以及 H I H 指数 。 集中率 ( R C 4或 CR 是指某行业排 8) 名前 四位 或者 前八位 的厂商总收益 ( 或市 场 占有率 ) 占整个行业 的比率 。 C 4≥ 若 R
5 %,或者 ,CR 0 8≥ 7 %,那么,这 个市 5
论分析动态化以及恢复新古典主义价格机 制的中心地位等方面对S P C 框架进行了修
如果在某个报业市场 中,报社 或报 业
集团的规模 f 以及广告收入 ) 排位缺乏 变

世 纪 中叶,梅森 和贝恩汲取 了马
司或集团往往是在一些 中间性 的而不是极
端性的市场结构中运营。
动 ,通常说 明该市场集 中度较高 , 别报 个
社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力量 。市场是缺乏竞
r_ 歇尔、 _ 张伯伦和琼・ 罗宾逊等人关
从 表 1可以看出:中央级报纸 的市场 集中度历年变化不大 ,并 且都 属于高度集
中状 态。 9 9 19 年排名前三位的是新华通讯 社 、人民 日报社 以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 出
版 社 .三 家报社 的市场 份额 共有 5 % : 6
行业 绩效 的政 策思路 。
我 国 报 业 市 场 结 构
维普资讯
10 。 为高度集中市场; H =10 0 80 即 H I 00 . 说 明一家 企业 完全 垄 断 了市场 ,拥有 了
10 0 %的市场份额。
我国 报业市场结构 与产业绩效分析
■ 王 艳萍 ’ 副教授 ( 、中国传媒 大学 北 京 10 2 2 , 1 00 4 、河南财经


于规模经济、竞争与市场结构等
市场集中度
集中度是衡量 市场结构或者市场竞争

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浅析

我国报业产业化发展瓶颈问题浅析

有百年历 史 。德 国记协 主席赫 尔曼 ・ 麦恩 曾这 样总结 报业
集团 的成 因 :一 是 能 降低 生 产 成 本 ;二 是 能 节 省管 理 成
企业化管理体制已不再适应 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 ,已
经对报业 的发展形 成 了制 约 。因此 ,在报 业 ,必须 建立 旨 在 明晰产权 的现代 企业 产权 制度 ,把报业 集 团建设 成企 业 集 团,成 为真正 的法人企 业是必 需的一 步。其原 因有 二 :
身 份
集团的成立 ,大多是在 “ 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的体
制下 完成 的 ,行政 力量是 配置资 源的 主要手段 ,由此所 成 立 的传 媒集 团 ,大 多是 几 个 媒 体 简单 的加 法 ,即一 家 主
在 国际经济 一体化 的今天 ,企业法人 地位对 于作 为文

化 产业 的报 业来说 ,非常重 要 。然 而 目前 ,在传 媒体制 改 革 方面 ,这 项工作 进展缓 慢 。我 国的报 业集 团只有广 州 日
业化发 展的现状 来看 ,还 面临着诸 多矛 盾 ,比如报业 的集 团化发 展 、报业 间 的竞 争 、报业 的资本 运作 以及 多元化 发 展等 , 这些现 象只是 表面现象 ,归根结 底是 体制改革 滞 但
后造 成的
会 走跨媒 体 、跨 地 区多元化经 营的道 路 ,但 由于管理体 制 的原 因 ,使得部 分报业 不得不 另行投 资组建股 份制企业 或
市场 透 视
学术论丛 20 年 第9 ( 09 期 总第50期) 2
我 国 报 业 产 业 化 发 展 瓶 颈 问题 浅 析
穆 青
( .中国矿 业大学 ,北京 108 ; 1 0 03 2 .中国传媒大学 媒体管理学院,北京 102 ) 004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竞争态势

我国报业集团化的竞争态势
介市 场不断成 熟 ,在 逐步 推 进 。 在 这 些 地 区 , 由于 外 来 的 报 纸 抢 占 了本 地 的 市 场 份 世 O 推行 “ 事业 单位 ,企业 化 管理 ”的过程 中 ,报 业 竞争 日趋 额 ,本 地 原 有 的 报 纸 及 报 业 集 团 , 无 疑 都 会 被 卷 入 竞 争 浪 激 烈 , 集 团 化 发 展 模 式 应 运 而 生 。 1 9 年 1 1 日 , 中 宣 潮 。 6 月 9 5 部 、 新 闻 出版 署 正 式 批 准 广 州 日报 作 为建 立 报 业 集 团 的 试 三 、 替 代 品 威 胁 点 单 位 。  ̄2 0 年 1 月 ,全 国 已 有3 家 报 业 集 团 ,成 为 我 ]0 8 0 9 在 广 播 、 电视 、 互 联 网等 媒 体 的 冲 击 下 ,全 球 的 报 业 国 当 前 报 业 市 场 的 主体 。 市 场都 出现 了不 同 程 度 的 萎 缩 。2 0 年3 1 日 ,新 华 网 公 09 月 6 本 文 借 鉴 管理 学 中 的 行 业 竞 争 分 析 法 ,试 图 从 购 买 者 布 国家 工商总 局提 供的2 0 年全 国各 类媒 体 广告经 营额 的 08 力 量 、竞 争 对 手 和 潜 在 进 入 者 的 竞 争 压 力 、 替 代 品 威 胁 、 增长 数据 ,其 中 电视 、期刊 、网站 广告 经营 额的增 长率 均 供 应 方 力 量 四 个 方 面 入 手 ,探 讨 当前 中 国 报 业 的 竞 争 态 势 超过1 % ,而报纸广告 经营总额 虽然位居第 二 ,增长率 却只 O 及报 业集团在传媒市场 激烈竞争 中的优势所在 。 有6 3 % .6 。
N. e. 1 04 c 0O D 2
传 媒 研 究
C A MN H A H R IGC l N

从组织结构浅析中国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组建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从组织结构浅析中国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组建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从组织结构浅析中国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组建与发展的问题及原因作者:白晨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9期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中国第一家社会主义报业集团诞生。

至今,经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共有39家。

其中,一些地方级的党报报业集团均以传统的行政级别来划分。

它们借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在产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其组织结构的安排上可以略探一二。

一中国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特征分析要了解报业集团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对其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因为传媒组织结构表达了一种活动和职位的安排。

组织结构图首先是主要活动之间的关系图。

其次,它体现了一种权力的安排。

笔者以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为例,分析现阶段中国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的一些特征。

因为哈报集团是中国地方报业集团中实行资本运作的领先者,其现行的组织结构既符合现行政策的规定,代表了目前地方党报报业集团的组成特点,也代表了集团化改革的一种趋势。

首先,报业集团始终把党对报业集团的领导放在首位,其权力机构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从而保证报纸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效益。

第二,哈报集团实行社委会领导下的社长负责制,社委会是最高决策机构。

第三,集团将采编与经营分开,集团各报刊采编部门如《新晚报》、《写字楼》杂志、哈尔滨出版社由编委会领导,集团经营系统各部门如印务系统、报达集团等报业经济体系和实业开发体系由经管委员会领导。

而这种“两分开”是目前中国报业集团组织结构的一个总体框架。

二报业集团组建与发展的问题分析虽然通过组建报业集团,中国报业改变了过去比较零散的局面,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但是这些报业集团大多是行政干预而非市场资源配置的产物。

在制度环境尤其是政策的约束下,中国的报业集团,尤其是省级、市级的地方党报报业集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行政捏合”导致事业与企业并存下的发展矛盾受我国计划经济和对传媒业传统的“宣传”定位的惯性影响,我国的报业集团是国家所有、政党领导,必须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有秩序、有纪律地发展。

我国行政主导的传媒产业集团化现象与问题的研究

我国行政主导的传媒产业集团化现象与问题的研究

自 19 9 6年广州 日报集 团组建 以来 ,在政府 强力推 动下 ,我 国传媒产 业集 团步入 高速发展 轨道 ,这 种大跃 进式 的运 动急剧地改变 了我 国传媒产业结构 。
在组 建传媒集 团中出现 了 “ 有条件要上 ,没 有条件 创造条件也要上” 的情 况 ,党政领导机关成为传媒集 团 建设 的主导力量 。按照 国家有关政策 ,建设传媒集 团要 具备一 些条件 ,而且 提出 了一些量化指标 ,比如建立报 业集团必须有五家 以上 的子报 、子 刊等 。为达 到这一要 求 ,在许 多地方出现 了以本地行 政级别最 高 的党委 机关
行政 权 力主 导的 集 团化运 动
我 国组建传媒集 团的初 衷是通 过资源整合 、结构优化来增强传媒产业竞争力 。这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 机制这
只 “ 看不见的手 ” 的作用 ,然 而事实上 ,我 国传媒 集 团的形成 多是行 政机关这 只 “ 看得 见 的手” 的产 物 。行 政权力主导的集 团化运作使组建传 媒集团不是企业竞争实力扩 张的市场行 为 ,其典 型表现在 我 国按行 政级别组 建 、发展传媒集 团的实践上。按行 政级别 划分 ,我 国传媒集 团分为 以下 五类 : 1 .由中共 中央直接领导的 中央级核心传媒集 团——人 民 日报 、新华社 。人 民 日报 、新 华社归中共 中央直接 领导 ,虽然未 挂传媒集 团的名称 ,却在我 国传媒业拥有 最高 的行 政级别 ( 级 ) 部 、诸多 的市场化 经 营的媒体 与
维普资讯
经济 日报报业集 团 、中国出版集 团。 3 .由各地 省委 、省委宣传部领导管理 的传媒集 团。
4 .由各省直辖市市委 、市委宣传部领导管理 的传媒集 团 。
5 .地市一级党委 、党委宣传部领导管理 的传媒 集团。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创新研究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T 33 P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 -5 6 (08-00 -0 09 102 0) 1 1 4.
1 我 国报业传媒集 团的组织建设 .
11 . 我国报业传媒集团的组织创新意义
任 何组 织机 构 ,任何 合 理 的设计 都 不可 能一 成
12 1 .. 组织结构设计 内容
我 国报业传 媒集 团组织创 新研 究
李 霄
( 汉大学信息管理学 院,湖北 武 汉,4 0 7 武 3 0 2)

要:在文化体制改革 的背景下,传媒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随之发生变化,报业集 团组织结构也得进行
适应性改革。报业集团化组织即是报业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和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变。党的十七 大 以来 ,我 国报业传媒集 团纷纷 响应号召 ,在市场环境 中大力发展文化传媒 实力。在进 一步发展文化传媒 市场和新一轮的体制改革 中,我国报业集 团应加强党对媒体的管理并进一步革除组织机构 中的鄙陋。 关键词 :报业传媒集团;组织建设 ;创新
织 创 新是 指 组织 与外 部环 境 的互 动过 程 中 ,以战 略
业集 团组织结构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和管理结 构。
企 业集 团的 治理 结构 的 设计主 要 是集 团核 心层 及成 员 企业 的投 资主 体 由单一 化 向多 元化 转变 , 以 及 与 此相 匹配 体现 决策 、执 行 、监 督三 权 分立 而有
计 。( 卢勤 ,李 学 伟 ,2 0 :1 4 0 6 1 )从 内容 上 说 ,企
不变 ,它们必 须 随着 外部 环境 和 内部 条件 的变化 而 做 出适 时合 理 的调整 ,以谋求 生 存和 发展 。企业 组 织 同样 需 要 不 断 更 新 自身 的 组 织 结 构 来 提 高运 行 效率 ,才 能在 不 断变 化 的市场 环 境 中立足 。企业 组

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的思考姜虎成

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的思考姜虎成

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的思考姜虎成关于我国报业集团的思考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报纸作为传统媒体之一,虽然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但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的报业集团,他们在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之后,仍然在不断努力改变和进步。

本文将对我国报业集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个人观点和思考。

2. 报业集团的背景和意义2.1 背景我国的报业集团是由多家报纸组成的大型媒体机构,旨在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并实现转型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发行量受到了较大影响,使得报业集团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2.2 意义报业集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

报业集团通过整合资源,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角度的新闻报道。

报业集团在保持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提供更加可信和权威的新闻资讯。

报业集团作为传统媒体,仍然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和读者,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和有深度的信息服务。

3. 报业集团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媒体的兴起对传统报纸带来了巨大冲击。

我国报业集团面临着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经营困难、读者转移等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新闻,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报业集团的困境。

3.2 机遇然而,报业集团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体,仍然具备自己的独特价值。

相比于互联网新闻,报纸在某些方面更加深入和权威。

一些报业集团正在积极转型,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一些报业集团开设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在线阅读和广告投放赢得更多的读者和广告主。

这些尝试为报业集团带来了新的机遇。

4. 报业集团的转型和发展4.1 融合互联网为了应对互联网的冲击,报业集团需要积极融合互联网,开展多平台发展。

通过开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内容,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广告主。

通过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以互补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王倩老师推荐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王倩老师推荐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倩老师推荐研究生必读书目一:传媒业务使用传播文体写作毕耕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媒介新闻评论学殷俊殷瑜汤丽萍等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电影和电视制作:第四版美国-林恩.s.格罗斯拉里w沃德华夏出版社2001作为话语的新闻荷兰-迪克华夏出版社2003新闻媒介通论袁军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重组话语频道罗伯特.C.艾伦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新媒体艺术张燕翔科学出版社2005传播制度与实务肖燕雄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二:传媒法规与媒介伦理媒介败局:中外问题媒介案例分析张志安媒介伦理学:问题与案例美-帕特森威尔金斯中外广播电视法规比较马庆平道德恐慌与媒介克里彻媒介文化中的罪与法布朗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刘易斯.阿尔文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克里斯蒂安传播法判例:自由、限制与现代媒介泽莱兹尼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陈绚传播法学田磊编传播法:解决信息部队称及相关问题的法律雷润琴传播法概论夏晓鸣三:媒介经营管理媒介经济学:概念与问题皮卡德媒介管理:案例研究法索恩等媒介经济学赵曙光媒介经济学:经济学在媒介与传统媒介中的应用柯林媒介组合策略周鸿铎媒介营销:理论、方法、案例包国强媒介产业案例分析周鸿铎媒介管理研究:广播电视管理创新新体系胡正荣应对媒介融合:新环境下的电视节目营销刘婧一媒介市场创意策划实务曹鹏报业的变局与方略: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顾涧清传媒区域化发展方略古保邦传媒集团运营机制周鸿铎媒介ceo:广播电视网络实务伊斯曼媒介营销案例分析张志安传播产业研究陈炳宏中国传媒资本运营研究严三九四:传播学理论传播学邵培仁传播学纲要陈力丹闫伊默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传播学导论吕杰张波传播论稿郭镇之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传播统计学祝建华等传播社会学导论李远行传播-媒介与心理刘京林传播理论:视角、过程与语境米勒传播!鲁道夫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在呈现中建构:传媒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研究雷启立传媒知识管理汤书昆国际政治传播:控制与效果李智国际跨文化传播精华选爱门森传播学视角下的艾滋斌议题:议程设置过程的实证研究肖明传播斯费兹传播伦理学陈汝东组织传播胡河宁传播视野中的国际关系赵雪波传播学在世界段鹏等传播语境中的女性与环保莫斯科索传播政策:传播在企业中的系统运用布鲁恩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凯瑞电视与乡村社会变迁:对印度两村庄的民族志调查约翰逊传播视界任孟山编传播社会学导论胡申生传播学研究集刊王晓玉传播心理学新探林之达国际传播学关世杰网络出版周荣庭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戴元光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阿什德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费斯克传播方法的演绎:当代展示设计理念与研究钟山风组织传播理论实务张国才传播学研究方法陈燕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博克广告:艰难的说服舒德森分割美国:广告与新媒介世界塔洛广告符码:消费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学和拜物现象杰哈利品牌与广告的实证研究黄合水广告:传播学的阐释张毅莲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马勒茨克。

中国报业集团十年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报业集团十年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中国报业集团十年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詹新慧2006年04月29日00:09 【字号大中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电视网络报纸广播广告出版手机人物数据茶坊·王小丫重走“玄奘之路”·“白宫批评者”变“白宫喉舌”·男版“长今”觅“好男儿”·西方媒体眼中的胡锦涛·小S阔别7月重返《康熙来了》·崔永元为“实话害人”公开道歉自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挂牌成为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至今的十年间,共成立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报业集团40家,其中,中央级2家、省级23家、地市级13家,其他2家。

40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

(王国庆:《2005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年8月12日。

)“40家报业集团无论是报业集团所属报纸的影响力,还是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都代表着我国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同上。

)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已成为中国报业的主导力量。

报业集团十年历程回顾报业集团走过的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前都有一次重要的会议为报业集团的建设和发展铺垫着道路。

第一阶段:从1996年到1997年底,报业集团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为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报业集团模式,新闻出版署于1994年6月10日至12日在杭州举办了全国首次报业集团研讨会,《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湖北日报》、《辽宁日报》、《新华日报》等10家报社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研讨了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提出了组建报业集团要具有传媒实力、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和发行实力等5个基本条件。

这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组建报业集团大幕。

因为有了明确的组建报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各级党报都对照组建报业集团的5项条件积极准备,而已经符合5项条件的《广州日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社。

试论我国报业集团发展问题及对策

试论我国报业集团发展问题及对策

试 论我 国报业 集来 ,在 我 国报 界 出现 了 一 些 不 正 常 的 现 象 ,有 偿 新 闻 、假 记 者 等 影 响 恶 劣 ,对 此 群 众 意 见 很 大 。 当 然 ,媒 体 作 为 一 家 企 业 化 管 理
的单位 ,追求经济利益是合理 的。
其 二 。没 有 根 本 扭 转 粗 放 式
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 ,最高决策
机 构 是 党 委 或 社 委会 。然 而 ,正
破 。就 目前现状 而言 ,多 数报业
集 团 实 际 上 是 一 种 “ 牌 公 司 ” 翻 ,
是 这种媒体体制 ,造 就 了许多难
以 回避 的 矛 盾 。报 业 集 团 应 该 是 市 场 经 济 作 用 的结 果 ,是 规 模 经 济 和 报 业 产 业 化 的 需 要 ,报 业 集
挂牌之前与挂牌 之后 ,并 没有在
报 社体 制 、经 营 机 制 、报 纸 质 量 、 广 告 收 入 和 发行 量 等 方 面 发 生 根 本 性 变 化 。综 上 所 述 ,在 中 国报
业 集 团发 展 的 道 路 上 ,虽 然 取 得
的 经 营 和 管 理 模 式 。 中 国 报 业 集
其 五 。体 制 问 题 成 为 集 团 发
其 一 ,缺 乏 必 要 的 发 展 思 路
及 理 念 。 中 国现 在 的 状 况 是 英 雄
成 就报业 ,陷入 了 “ 者 为王 , 成
前 ,国家共批准建立 3 家报业集 9
团。
败 者 为寇 ” 的循 环 怪 圈 。按 照 国 外 媒 体 集 团 化 的 发 展 模 式 ,不 是 靠 个 人 能 力 ,而 是 靠 办 报 理 念 和 思 路 取 得 成 功 。 我 国报 业 集 团 化

中国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的趋势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的趋势研究

中国报业在 15 9 7年 之后的 2 O多年里 ,财 政体制 以政 府供 给为主 导. 定位始终是事 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政 策的实施 , 是报纸从计划经济向 市场运作的重要转折 。19 9 4年 6月 , 国家新 闻出版署在杭州举行“ 全国 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 ”对报业集团化管理的组织结构进 行 了研 讨。 . 19 9 6年 , 国第一家报业集 团——广州 I报报业 集团正式组 建。距今 , 中 = = l 全 国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 的报业集团已达 4 9家 ,地 方成立的 报业集团 4 0多家 。报业集 团成 丑后 , 国办 发I0 315号文明确规定其 20 l 0 为事业单位 , 同时, 但 文化体制改单 又不断推向深入。在这种情 况下 , 报 业集 团体制改革呈现了许 多新 的特征和趋势。 分 类 改 革 是报 业 集 团管 理 体 制 改 革 的 基 本 方 向 早在上世纪 9 O年代 中期 , 闻学 界 就 提 出 报 业 “ 重 属 性 ” 概 念 , 新 双 的 认 为中国报业具有 上层 建筑和信息产业 的双重 属性 。在我 国, 事业性 “ 质 。 业 管 理 ” 上述 双 重 属性 在 当前 我 闰新 闻事 业 中 的外 在 表 现 形 式 。 企 是 新 闻事业 的上层 建筑属性 , 决定 了报 纸是党 、 府和 人民的喉 , 政 要为 党、 政府和人 民服务。 参照公共经济学中的“ 公共产品” 理论 , 可以对报纸 根据其“ 公共性” 的高低 与强弱, 划分 出i种类型 : 1纯公益类报刊 。报 () 纸 中的“ 纯公益类产晶” 就是特指“ 党报 ”特别是党的机关报 这类报纸 , 的发展直接关 系到党的意识形态安 全 、 国家 的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 。因 此, 党报的内容意义的“ 公共性 ” 自然 比其他报纸高 。( ) 2 准公益类报 刊. 报纸 中的“ 准公益类报刊” 括相 当一部 分的都市类报纸 , 包 也包括 r 大量 的教育 、 业、 农 科技类专业报 纸等。 这类报纸直接关系到广大 人民群众的 公 共 利益 , 多 情 况 下 边 际 效 益 不 足 以弥 补 边 际 成 本 . 大 因此 必 须 由政 府 进行政策干预和财政支持。( ) 3 非公益类报纸 .“ . 非公 益类 ” 包括娱乐 、 体 育、 旅游 、 尚、 时 个人消费报纸等。这类报纸既具有私人消费产品 的竞争 性 , 时 在技 术 手 段 f也 可 以 实 现 排 他 性 消 费 的 服 务 和 收 费 , 而 可 以 同 : 因 采取 市场化竞争 方式来向公众提供 这类报 纸 “ 于那 些 属 于政 府 职 能 范 围 的 公 共 事 务 , 府 也 不 一 定 是 这 些 公 对 政 共产品唯一 的提供者 , 而是要打破垄断 , 利用市场 和社会 力量 , 促进公共 服 务 的市 场 化 、 会 化 和公 共 服 务社 区化 。 ” 0 8年 1 月 2 神 ' 0 1 7 2 1 8日 , 中 在 国报业年会 上, 围家新 闻出版总署有关领导提出的报业 的体制机制改革 问题明确分类排进的思路还是十分 合 上述观点 的。近期 , 总署对经营 类 和 公 益类 两 类 不 同性 质 的 新 闻 m 版单 位 提 出 _不 同 的改 革 方 案 。 r 公益 类新闻单佗要积极推进深化改革 , 以宣传 、 为重点 , 经营 改革 内部 的 项 制度 ; 经营性单 何要逐步转企改制 , 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 的核心 。 由 于内部报纸产品属性 上存在不同类别 . 这就使得报业集团体制改革呈现 了不 同 的路 径 和 向 。 二、 增量 改革是 当前报业集团管理体 制改革的基本方式 很 长 一段 时 间 里 , 中国 报 业 的 改 革 都局 限 存报 业 内部 的机 制 改 革层 面 。 广 告 、 行 的 创 新 , 社 企 、 化经 营 的开 展 , 及 报 社 人 事 、 务 和 从 发 报 l 以 财 分配体制改革 .这些举措都不同程度地 为报社效益的提高作 出了贡献 ,

报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微观机制改造

报业产业化发展路径与微观机制改造

题 目很 大 ,涉及 到 宏 观 经 济 、媒体 政 地 区进 行 经 营 ,实 现 其 长期 、稳 定 、 策 、文 化体 制 改革 、报 业 战 略 及 战术 快速 的发 展和 企业 资本 的更大扩 张 。
层 面 等 等 方 面 ,而 笔 者 分 管 集 团 经营
开始 告 别 粗 放 的增 长 模 式 ,尝 试精 细 化 管 理 ,如 成 本 控 制和 利 润 深 挖 。 从
站 、电子版 、手机 报等新 媒介 产 品。 报 社 沿 着报 纸 生 产 流 程 和报 纸流 通 的
报 业 产 业 纵 向 拓 展 :主 要 是 指 在 中国报人 面前 的重 大课题 。
对 于 中国 报业 过 去 l 年 的 发 展 , 5
方 向 ,深 度开 发 这 条 产 业 线 上 除报 刊 广 州 日报 报 业 集 团 戴玉 庆 社 长 有过 这
日 J 之 年 ,面 对 市 场环 境 与 经 济 形 势 的重 才 、资 源 、渠 道 等 方 面 的优 势 ,进 入 式增 长 阶 段 ,广 告 的空 『 很 大 ,挣 钱 大 机 遇 拐 点 ,确实 需 要 业 界 从 “ 外部 与 主 业相 近或 者 完全 无 关 的新 行 业 和 比较 容 易 ,但 是 经 营管 理 比较 粗 放 。
_报业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中国 报 业 如何 进 行 产 业 化 拓 展 ,
因此 如 何 在现 行 政 策 下 拓 展报 业 的产 度 ” 以 及 “ 中 国 报 业 做 得 基 础 比 对
虽然 许 多 报 业 集 团做 了非 常 有 益 的尝 业 空 间 ,如何 在 巩 固 已有发 展 的基 础 较 好 的公 司 ,走 上 市化 的道 路 ,通过 试 ,有 的 也 取 得 了很 好 的实 效 ,但 业 上 开 拓 创 新 ,探 寻新 的 战 略 经 济增 长 微 观机 制 的改 造 ,通 过市 场 深 度 的 开 界整 体 仍 处 于 探 索 的 阶段 。比 较 主 流 点 ,如 何 在 照顾 部 分 群 体 既 得 利益 的 发 、广度 的拓 展 ,中 国报 业 一 定 会像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读后感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读后感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读后感
《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是一本以报业产业化运作为主题的著作,作者对报业产业的发展和发展趋势做出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

书中从历史视角叙述了中国报业的发展史,并考察了新闻产业的经济特征,深入挖掘了中国纸媒业活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技术性成果,以及它在新闻传播和文学艺术创作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新闻媒体的各种营销模式和经营策略,揭示了新闻传播与新闻媒体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把报业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讨论了报业产业化运作的模式和特点,进一步展望了报业发展的可行性。

本书对当代中国报业产业发展有所贡献,揭示了报业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建议应采取体制机制调整、技术升级、节约资源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促进报业产业发展的体系。

总的来说,《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书籍,有助于衡量中国报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增强报业业界的认知,对实施报业产业发展战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时期我国报业集团发行体制与策略研究

新时期我国报业集团发行体制与策略研究

新时期我国报业集团发行体制与策略研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和传播技术网络化重塑了我国传媒的媒介生态,媒介的功能和角色都发生了重大变迁。

作为这种变迁的缩影,我国的报纸发行在发行渠道、理念、机制、营销策略等方面经历了巨大变革。

检视和反思这个变革过程,梳理其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向,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报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文章从研究背景和发行理论出发,以报刊发行学、报业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市场营销学中的相关知识,聚焦于国内报业集团发行体制、发行模式和发行策略,采取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析我国报业集团发行竞争的态势和经营对策。

并以江西日报报业集团为案例,从江西省报业发行市场的角度分析当前江西日报报业集团发行改革实践,并针对分析中所得到的启示,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文在结构上共分六章。

针对目前国内报业集团的发行竞争白热化的现状以及报业集团现行的多种发行模式,笔者以新时期我国报业集团发行体制与策略为主要研究对象来探寻报纸发行更佳的建构与运作模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发行策略和经营措施。

特别是从江西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状况的分析来看,由于国内报业发行的改革创新开始时间不长且深度不广,因此国内报业市场上现有的报业集团发行体制与模式以及发行竞争格局仍将维持一段比较长时间的稳定状态。

相应的各报业集团发行策略和发行渠道的建设将在以适应各自发行市场环境的前提下,各自自成一派,形成相对比较健全的自办发行网络体系。

未来我国报业集团在对自身发行道路的探索与健全的过程中,将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结合中国国情,加大对发行的资金投入以及拓宽发行渠道,同时积极培养既懂发行又懂经营的复合型发行人才,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报业集团的先进发行模式和发行策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报纸发行理论,健立健全报刊发行量公证制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发行。

如此以来,才能使我国报业集团发行真正朝进健康有序的方向上前进,向国际化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报业研究作业院系:文学院新闻系姓名:张威班级:12级专接本学号:12010261035中国报业集团化产业化研究中国的报业产业化运作道路始于1978年,部分报纸被批准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此后,广告刊播,办报热潮,自办发行、多种经营,扩版热潮,都市日报崛起等早期的产业化探索陆续出现。

自1996年5月,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到2004年底,全国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发展到40家。

这一时期的报业集团组建,以及报业资本运作,全面开启了报业产业化的进程。

报业产业化是中国报业新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大转型,是中国报人及主管机构在报业加快产业化、市场化和“入世”大背景的触发下,以世界发达国家报业发展为观照,对于现代报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经营规律的认识和探索;中国报业通过集团化,实现由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向经营性资产的转换,成为报业新型的市场主体,并且以集团成立为契机,大大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报业资源整合。

报业产业化改变了过去报业依赖于政府津贴生存的状态,有效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社会生产,不仅壮大了报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增值了国有资产。

在市场的激烈的竞争状态下,单一的报纸难以抵制市场风险,组建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将有助于形成稳定而有竞争力的市场经营主体。

一、报业产业化的积极意义报业产业化是指以一报为主,包括多个系列报刊组成的报系,和以报纸为龙头,包括多种媒体或非媒体企业的多元化产业联合体。

报业为适应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必须要走产业化、集团化这条道路,这对媒介在市场经济中求生有着积极意义。

1、报业的产业化增强了报业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这是单一的经营所难以达到的。

报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要赢利就必须争取受众群的最大化,这对报业集团的内容制作提出挑战,传统的报业在内容上难免千篇一律,风格模式比较固定和单一,集团化将具有不同风格的媒体合并,创造报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多样性,迎合了不同受众的口味,解决单一经营所带来的众口难调的问题。

2、报业集团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优势互补,降低报业集团的运作成本。

单一的报纸所具备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获取新的资源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的高,报业集团平台下的媒体越多,就越容易使一份内容为旗下不同媒体所用,就越能明显地降低成本。

集团化吸纳了具有不同的媒体,不仅增强了报业集团的实力,提高报业运作的效率,也有利于集团内部每种报纸的自身发展,甚至可以形成1+1〉2的功效,有效削减了成本。

3、报业集团化有助于国有报业资产的增值。

报业集团作为企业进入市场,通过经营来获取利润,当报业做大做强后,作为报业集团的控股者,国有资产也自然达到了增值的目的。

这与当代国有企业控股的市场化经营原理有异曲同工之效。

4、报业集团化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

集团规模是媒介实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有创造产品差别的能力。

而规模由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要素组合所产生的能力所决定。

收入越高、实力越强的媒介集团,新闻产品的供给品种及数量越多,质量也相对可靠,也越易于进行“大投入,大产出”的操作。

报业集团经营的报刊等媒体也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实施集约经营。

二、报业产业化遭遇的瓶颈媒介集团由于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市场化基础比较弱等方面的原因,在集团产业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这些不足之处成为了制约报业媒介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1、市场的分割造成跨地域、跨媒介甚至跨行业经营的困难。

报业产业链的市场地域如果得不到扩展,其品牌影响力的塑造和产业化运营的盈利会大打折扣,报业媒介的产品销售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反过来也就会制约着报业媒介的再生产规模。

跨媒介经营在我国目前也基本难以实现,各种媒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资本归属上没有太大联系,这给跨媒介的融资提出了难题,报业媒介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去并购其他的媒介。

报业媒介目前缺乏对其他媒介和非媒介行业的足够认识和经营经验,这也是报业媒介产业链迟迟不敢尝试拓展的原因。

报业媒介产业化需要统一的市场,这些跨界经营的障碍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兼并难、异地办报难等现象,构成了制约报业产业链构建的瓶颈。

2、报业集团化中的马太效应,加剧了资源的配置的不合理性。

马太效应用来代指一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

中国的报业媒介在市场和政府的驱动下开始创建报业集团,在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中,资源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党报媒介利用政策优势占有了有利的市场资源,形成强大的报业集团,垄断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商业报纸媒介因得不到充分的资源,在发展上落后于党报媒介集团。

党报媒介通过优越的资源背景不断吸纳优秀的市场报刊,在强强联手中不断壮大,而相对弱势的报纸媒介命运是被收购重组或消亡。

通过完全市场选择而形成的马太效应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而我国的报业集团化的马太效应却有着行政权的介入,违背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市场机制更有效的发挥效应,对中国报业实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

3、报业集团化运营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出现了“大而不强、集而不团”的尴尬。

我国的报业集团在经营上存在严重的问题,集团对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品结构调整等重大问题的调控能力不强,集团内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报业产品的生产缺乏创新意识,集团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资金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报业产业集团在市场经营中还显得很稚嫩,经营管理机制的不成熟使得报纸媒介走向强大的路途依然漫长。

4、集团机关化,行政干预过多。

产业化和非市场化构成了现阶段报业集团经济的内在矛盾,报业集团名实难符。

报业集团的出现应该是市场繁育的结果,而我国的报业集团组建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行政行为,报业产业缺乏自觉的市场行为。

报业市场的生产要素没有能够自由流动的能力,报业产权主体缺位,报业的多元化经营缺少政策允许,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

行政干预使得媒介规模是上去了,但经济效果却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标,政策的保护层隔断了市场对传媒进行的辐射。

三、走出报业产业化困境的对策探索1、内部资源整合,调整产业结构,理清产权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报业集团内部应该加强子报与集团的关系,松散的报业结构不利于集团内部的协调合作。

集团要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控制力,增强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构筑利益共同体。

集团内部的各子报间定位要有差异性,不能形成重复劳动,同质化竞争,消耗内部成本。

在资源配置上要合理,对每个子报成员一视同仁,共同发展。

在产权归属问题上要有明确界定,惟有理清产权的关系,才能更合理的规划集团的资源配置。

2、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媒介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考虑到中国报业所面临的挑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其中对报业给予了诸多经济方面的支持,尤其是部分增值税和所得税返还,给报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跨地区、跨媒介兼并,资本有条件进入,媒介市场经营和开放程度等,都越来越有利于我国报业正在进行的集团化进程,也有利于报业集团在系列报刊布局方面合理、合法的操作。

报业产业应该抓住目前的政策机遇,用好政策政治优势,加快报业体制改革步伐,扩张报业规模,优化报业结构,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3、运用品牌战略,缔造影响力经济。

在经历了规模、效益的竞争之后,品牌的竞争成为了更高层次的竞争。

媒介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品牌的打造实质上也就在缔造媒介的影响力经济。

报业集团的影响力在于培养了受众对报纸的长久的心理依赖,成为受众对社会判断的支点、产生情感忠诚和行为的忠诚。

稳定的受众群体可以增强广告商对报业集团的信心,提高了媒介集团的市场回报率。

品牌战略是南方报业集团的制胜法宝,集团创造出南方周末报系,南方都市报系和21世纪报系三大品牌。

南方报业集团根据细分的市场,认真分析市场的空间和可拓展的领域,确定每种报纸的定位,形成了独特的品牌理念和个性追求。

《南方都市报》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作为品牌理念,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它以深入都市生活、引领时代时尚、紧密追踪经济热点、快速反映大众焦点为己任,在“传播消息,提供资讯,引导消费,服务生活”方面有口皆碑4、报业集团的核心战略——人才战略。

报业媒介的运营是要靠人才来实行的,因此集团的人才优势成为了报业市场化竞争的关键点和核心。

报业媒介要善用人才,尊重人才,鼓励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合理的改革尝试,并建立激励机制,在经济、职位与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发人才的创造激情。

注意人才结构的更新调整,避免集团人才结构的僵化。

定期派出人才外出学习与交流,对人才进行再开发与提升;引进新的人才,形成新老人才的思想交流,不断激发新的思路。

四、结束语面对新形势,我国报业需要一场全新的革命。

在与市场真正接轨的媒介革命浪潮中,报业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新秩序的建立、经营战略的拟订、优化和科学抉择应是其他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这是新形势下中国报业毋容置疑的选择。

我国报业集团是一个“需要通过战略管理而运行的产业”。

如今,无论是报业集团管理主体和客体、管理时间和空间、管理内容和形式、管理目标和使命等等,都已有了大跨度的转变。

中国报业必须辩证地分析管理改革中出现的困境与冲突,积极地寻找出路,优化产业结构,使新闻传播更加有序,使信息传播的发展与受众的意识进步实现完美的契合。

尽管竞争愈演愈烈,难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实践的验证,但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将会使报业集团的管理走向现代化。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报业集团产业化的未来辉煌可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