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1)

1、地理条件对日本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动的分布有哪些影响?1.日本由于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地丘陵,使得其高度利用国土,产业结构高度集中,同时地形的狭小破碎,也使得其农业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而零散,但集约程度高。

2..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这一宜人的气候也有利于发展诸如电子产业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技术产业。

3.水力资源丰富,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但短小的河流也不利于航运。

4.矿产资源贫乏导致其绝大多数的能源及矿产资源需从外国进口。

5.狭长的海岸线及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其从外国进口矿产资源及发展对外经济。

因而造成其工业城市多沿海岸线分布,且海上航运业、渔业和造船业发达,。

6.丰富低廉而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了人才储备。

2、为什么日本会形成沿海高度集中的经济分布?日本所形成的经济分布格局是否带有普遍的规律性?1.日本由于本国矿产资源贫乏,所以其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需从海外输入。

2.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为布局新厂提供了各种方便的条件,并且适应技术经济条件的要求。

3.由于本国消费能力有限,所以日本的经济以出口导向型为主,因而其产业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有利于产品出口。

从世界范围来看,日本这种经济布局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世界上许多工业地带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地带。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中国沪宁杭等,均是依靠其便利的海运,输入工业原料及输出工业产品的。

3、与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优越条件?其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印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

这为其发展工农业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

印度的金融系统及法律体系都比较健全,不良贷款比例较低,且其私人资本在运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国内多个家族式大集团(Tata)为其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经验。

注重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方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能够操作英语的科技人才库,且素质高、价格低。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综合复习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解析版)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专题05 世界的气候类型知识梳理一、热带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亚马逊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各月降水量更加均匀。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少草原一片枯黄,湿季降水多,草原一片葱绿。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区,全年高温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小,而且年际变化大。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全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旱、雨季之分,降水集中在雨季。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四季分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少雨。

三、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且雨热同期。

温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降水量比较均匀。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较少。

由于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量多少不同,自然景观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的变化。

四、寒带气候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南极大陆,长冬无夏或终年严寒,降水量少,蒸发弱,地面常被冰雪覆盖,植物难以存活,只有少部分地区有苔藓、地衣和小灌木生长。

五、高原、高山气候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一些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和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市七年级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新人教版期末考试地理复习要点-—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面貌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等。

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

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自转运动绕地轴旋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1天自转的地理意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差、昼夜更替(注意:地球产生昼夜是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3、地球的公转运动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轨道——椭圆形公转周期——1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温度带福州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小;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昼最短,夜最长。

从冬至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从夏至到冬至,则相反。

4、运用地图说明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注:与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区别)熟记五带名称,分界线,及天文特征.高纬度地区60º ? 中纬度地区30º?0? 低纬度地区30º ? 中纬度地区60º高纬度地区? 5、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圈) 经线形状特征圆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赤道最长,约4万千米,向两极逐长度的分布渐缩短成为一点,度数相同的纬线所有经线长度相等长度相等0000标度的范围 0到90 0到1800,自东向西逐本初子午线为000度数的变化规律赤道为0从赤道向两极增大到90 0渐增大到180经纬度的表示方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法划分地球半球的0 00赤道(0) 20W,160E界线6、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7、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左西右东。

地理期末总复习测试

地理期末总复习测试

地理期末总复习测试1.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单选题] *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正确答案)2.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正确答案)B.绝大部分国家为发达国家C.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D.畜牧业发达3.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体现在() [单选题] *A.旱涝灾害B.雨热同期(正确答案)C.冬季寒冷干燥D.夏季炎热干燥4.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区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③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④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单选题] *A.①②B.③④C.①④(正确答案)D.②③5.下列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是() [单选题] *A.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正确答案)C.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6.古语有云:“登高望远。

”结合亚洲的地势下列地点中符合古语中意境的是()[单选题] *A.亚洲北部的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洲东部的东北平原C.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正确答案)D.亚洲西南的阿拉伯半岛7.我国所在的亚洲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下面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亚洲地形类型复杂,以平原、山地为主B.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C.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D.亚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正确答案)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非洲”的原因是() [单选题] *A.土地肥沃,呈黑色B.盛产黑芝麻等农产品C.大量动物的颜色为黑色D.90%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正确答案)9.“一带一路”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欧洲西部具备的优势是() [单选题] *A.矿产资源丰富,可供大量出口B.人口增长快,劳动力丰富C.科学技术发达,工业水平高(正确答案)D.工业历史短暂,发展潜力大10.小明去欧洲旅游,给朋友寄回四张明信片,其中反映法国风景的是() [单选题] *A.古罗马斗兽场B.维也纳音乐厅C.埃菲尔铁塔(正确答案)D.峡湾风光1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单选题] *A.欧洲B.亚洲C.非洲(正确答案)D.南美洲12.美国没有濒临的大洋是() [单选题] *A.大西洋B.印度洋(正确答案)C.太平洋D.北冰洋13.下列关于中东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位于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正确答案)B.居民服饰特点是为了适应湿热的气候C.中东所有居民都信仰伊斯兰教D.石油一般具有储量大、埋藏深、出油少等14.下列哪些是导致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①“三洲五海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石油③淡水资源紧张④民族和宗教矛盾⑤争夺领土、河流、运河、海峡 [单选题] *A.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正确答案)15.澳大利亚的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布在() [单选题] *A.西部高原B.东部大分水岭C.中部的大自流盆地D.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地区(正确答案)16.地跨亚非两洲的非洲国家是() [单选题] *A.土耳其B.俄罗斯C.埃及(正确答案)D.美国17.兼有“高原大陆”和“热带大陆”之称是() [单选题] *A.亚洲B.非洲(正确答案)C.欧洲D.北美洲18.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单选题] *A.里海、红海B.地中海、死海C.红海、地中海(正确答案)D.黑海、里海19.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主要的出口() [单选题] * A.食品和农业机械等产品B.机械、电子电器等工业制成品C.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D.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正确答案)20.中东最主要的地形是() [单选题] *A.平原B.高原(正确答案)C.山地D.盆地21.北半球夏季时,出现一天24小时看不到太阳的地方是() [单选题] *A.珠穆朗玛峰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正确答案)D.撒哈拉沙漠22.北极地区主要是指() [单选题] *A.北极点附近地区B.南极洲大陆C.北纬60度以北地区D.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正确答案)23.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 [单选题] *A.西伯利亚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正确答案)D.冰岛24.中东地区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被称为() [单选题] *A.“三洲五海之地”(正确答案)B.“十字路口”C.“海上生命线”D.“五海通航之地”25.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许多国家都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

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地球与地图基础首先,学生需要回顾地球的形状、大小、自转与公转等基础知识,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地图的阅读和绘制方法也是复习的重点,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的理解和应用。

二、世界地理概览世界地理部分是期末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各大洲、大洋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基本信息。

此外,还需要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中国地理综合知识中国地理是八年级地理学习的核心部分,也是期末复习的重点。

学生需要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等基本国情。

同时,还需要掌握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发展状况。

四、区域地理分析在掌握中国地理综合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学会进行区域地理分析。

这包括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通过区域地理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地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地理技能培养除了上述知识点外,学生还需要注重地理技能的培养。

这包括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制作等实践活动,以及地理图表的绘制和解读能力。

通过这些技能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时事热点与地理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与地理之间的联系。

例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全球性问题都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

通过关注时事热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综上所述,八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广泛而深入,需要学生全面掌握地球与地图基础、世界地理概览、中国地理综合知识、区域地理分析以及地理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 第1、2章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课 第1、2章

要点三 七大洲、四大洋
1.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2.特殊经线穿过的大洋: 0°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90°E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印度洋; 90°W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180°经线穿过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大洲的概况。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 冰洋;依据板块运动学说,①太平洋将缩小,②大西洋将扩大;跨四 个半球的大洲有亚洲和大洋洲,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有大西洋和太平洋; 非洲与亚洲的陆上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备选要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
1.大陆漂移假说: 运用大陆漂移假说可以解释的地理现象。 (1)非洲和南美洲古老地层的相似。 (2)南极洲发现的大量煤炭。 (3)澳大利亚大陆物种的原始、古老与特有性。
【拓展归纳】 (1)七大洲中非洲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 广的大洲;亚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是世界上跨纬度最 广的大洲;南极洲被南极圈穿过,被所有经线穿过,是世界上位置最 南、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2)四大洋中,北冰洋被所有经线穿过,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要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注意: a.若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则为盆地。 b.陡崖处适合攀岩运动。 c.山谷处易发育成河流,发生泥石流灾害。
1.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任何一点高程都相等。 (2)等高线均为连续、闭合的曲线。 (3)等高线一般都不相交、不重叠(陡崖处除外)。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越稀,则坡度越缓;等高线越 密,则坡度越陡。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2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2

(三)东亚大区:东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低纬度的大陆东缘,东濒太平洋,西接亚欧大陆,典型的季风型气候。根据陆地轮廓、地表形态以及纬度的差异,东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区。
(四)东南亚大区:东南亚大 亚洲地理概述
面积与陆地轮廓
1、面积:4400万km2,世界最大洲,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 非洲次之
(一)北亚大区:由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等3个亚区。
(二)中亚大区: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由于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多为山脉环绕的高原、盆地与低地,因此受海洋影响较小,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内陆流域及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观。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在中亚内部,由于地形类型不同和受其影响而导致降水量分布不均。根据自然景观的内部差异,具体可分为5个亚区。

世界地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一.名词解释1.板块: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2.产业的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这一非物质(软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更大,而农业和工业等物质(硬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为产业的软化。

3.大城市圈:超越行政界限而在景观一体化的区域或功能上同大城市关系密切的区域。

4.自然带:是指在地球表层中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5.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经济越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越低。

6.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7.EU:即“欧洲联盟“,它以欧共体1991年12月11日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的“欧洲联盟条约”的建立为标志。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未就其称谓变更问题做出决定,但欧体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欧盟”。

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缩写8.华莱士线:穿过龙目岛与苏拉威西岛动物区系分界线,该线的西北部是亚洲大陆性动物栖息地,东南部澳洲古老原始的大洋性动物栖息地。

9.APEC: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10.阳光地带:泛指美国本土37N以南的地带,以气候温和,阳光充足而闻名三.填空题1.世界石油生产地域分布储量分布基本一致,集中在波斯湾地区。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马格里布的三个国家: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

是地中海气候发展地中海型农业。

4.洋流分为风海流﹑梯度流﹑密度流。

5.莱茵河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支流鲁尔河,内陆沿河布局。

6.区域经济集团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域分异的现象8.南美安第斯山以东气候具有极端性,山地以西具有稳定性9.日本工业分布其濑户内海工业基地被称为借场地带10.沙漠化是以人为活动为诱因所引起的土地退化11.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产业、夕阳产业创造条件12.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成因,全球变暖,人类社会灾害易损性增大抗灾能力相对下降的结果。

3.1世界的人口-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必背知识清单

3.1世界的人口-2021-2022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必背知识清单

3.1 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1.增长特点:
2.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和决定。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

自然增长率= *100%= 率—率
4.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洲,最高的是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是洲,人口最少的大洲是洲。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数人口数
总人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 程度,用人/千米2来表示。

人口密度=
2.人口的分布及成因 三、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环境 、资源 、住房 、交通 、就业压力大等。

采取的措施:实行控制 的政策
2.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短缺、 不足、人口 等。

采取措施:采取鼓励 政策。

3.人口的增长应与 、 相协调,与社会 发展相适应。

中国是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

人口稠密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
分布地区 亚洲的 部和 部、欧洲的 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 部
干旱的 、寒冷的 地区、空
气稀薄的 、高原、原始的热带
分布规律 纬度地区、中低纬度的 地带、气
候 ,降水较多的 、盆地地区 地区、 纬度地区、 地区、地势高峻地区 分布原因 地势 、气候 、 工业发展 、经济 干旱、湿热、寒冷、高寒、经济不
发达
该地的 总数(人) 该地的面积(平方千米)。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一、地球的基本知识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它的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地球表面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重要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周期约为 24 小时;地球公转则形成了四季更替,周期约为 365 天。

二、各大洲的地理特征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等。

亚洲气候类型丰富,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的河流众多,如长江、黄河、湄公河等。

2、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欧洲气候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较为典型。

欧洲的河流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如莱茵河、多瑙河等。

3、非洲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非洲气候炎热,以热带气候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4、北美洲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

北美洲气候类型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

5、南美洲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

南美洲气候温暖湿润,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阔。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6、大洋洲大洋洲主要由澳大利亚大陆和众多岛屿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

大洋洲气候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

7、南极洲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大部分地区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有“冰雪高原”之称。

三、各大洋的地理特征1、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它的周围多火山、地震。

2、大西洋大西洋呈“S”形,航运发达。

3、印度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为季风洋流。

六年级新版教科版 地理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复习背诵

六年级新版教科版 地理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复习背诵

六年级新版教科版地理上册全册单元知识梳理期末复习背诵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形的天体,由陆地和海洋组成。

-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地球上的大陆是由很多的国家组成,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疆域和国界。

- 地图是用来表示地球上各个地方相对位置的工具。

- 地图由图例、比例尺和方位角等要素组成。

第二单元: 中国的地理- 中国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国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 中国有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 中国的地势高低起伏,有山地、高原、平原和盆地等地形。

- 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等,各地区的气候因素差异较大。

-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长江、黄河等著名的河流和自然景观。

第三单元: 大洲与国家- 世界上的大洲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 不同的大洲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传统。

- 亚洲是最大的大洲,面积和人口都最多。

- 世界上的国家很多,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疆域和政府。

- 各个国家之间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特色。

第四单元: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之一。

- 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 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 中国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干旱等,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五单元: 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 世界上的自然地理环境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原、沙漠、草原等。

-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 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世界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 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全球合作的措施来应对。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方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地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地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地理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总结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地理学是对地球表面范围与格局、地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人文科学,它包括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地理学、现代地理学和当代地理学三个阶段,其中现代地理学又分为定量地理学和模拟地理学两个流派。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颗略带扁球体,由地球内部的地幔、地核与地壳组成。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回旋丘级,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球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24小时。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大约365天。

四、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用于表示地球上的任意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的角度,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叠,以东西为正负;纬度表示南北方向的角度,纬度最大为90°,以赤道为0°,南半球为负值,北半球为正值。

五、地球的尺度与地图投影地球的尺度包括地图比例尺和地球椭球体的尺度。

地图投影是为了将三维的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而进行的一种转换方法,包括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多种方法。

六、地球的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某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统计结果,包括气温、降水、气压、风向等要素。

气象是研究气象要素和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地球的气候受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洋流与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七、地球的水文与水循环水文是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流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在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八、地球的岩石与地质地质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质过程以及地球历史演化的科学。

地质可以分为现在地质、历史地质和动力地质等不同类型。

地球的岩石由熔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组成。

九、地球的地貌与地形地貌是在外力和内力作用下,地球表面地形的形成与变化,包括高原、平原、山地和丘陵等地形类型。

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期末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椭球体状,赤道半径约为6378.1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厚度约为30千米。

地幔是地壳下面的固体层,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包括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3. 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表面分为数十个大板块和一些小板块,这些板块不断地在地幔上移动,导致了地壳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4. 大气圈和气候:大气圈是地球的一层气体包围层,主要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其他气体组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降雨量、风向等因素。

5. 水圈和水资源: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资源的总称,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等。

6.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很大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等,这些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7. 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生物圈指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所组成的整体,包括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8.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城市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空间,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9. 区域发展与地区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导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存在差异。

地理学研究了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

10. 自然灾害与灾害管理: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都会给人类带来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灾害管理包括预防、减轻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

以上是地理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理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地理学的学习和应用都非常重要。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初一学习指导】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世界的地形

【初一学习指导】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世界的地形

【初一学习指导】七年级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世界的地形世界的地形
1.高度由高度和相对高度表示。

海拔高度用来表示地形图上地面的起伏。

绿色代表平原,蓝色代表海洋,棕色代表山脉和高原,白色代表冰川。

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5种基本类型。

3.我们家乡宣城的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4、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5.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6、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7.地球表面的形状在不断运动和变化。

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表现为褶皱、断层、地震、火山等;外力表现为阳光、波浪、风蚀、水等)
8、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9.补充:确定等高线地形图上的位置:
①山峰②山脊③山谷④鞍部⑤陡崖。

【地理 八年级】期末总复习-简答题 世界地理

【地理 八年级】期末总复习-简答题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三、海洋与陆地8.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常见的防震措施。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⑥地震发生时,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四、世界气候9.说出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与其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自低纬向高纬递减。

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10.试分析同一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等温线的形状的变化。

同一纬度地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即“高高低低”规律)11.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试分析其原因。

南半球海洋面积广。

12.试描述世界年降水量受纬度因素的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

13.乞拉朋齐被称为“世界雨极”,试分析其降水多的原因。

乞拉朋齐地处山地的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

14.试总结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5.试总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16.试分析全球变暖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原因:①燃烧煤等矿物质;②砍伐森林。

影响:①两极冰川融化;②海平面上升;③淹没沿海低地。

五、世界居民与聚落17.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哪个?试分析人口增长慢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出现负值的大洲是欧洲。

问题: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短缺;③国防兵源不足;④社会养老负担过重。

措施:鼓励生育。

18.试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③自然资源丰富;④交通便利;⑤地形平坦。

最新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最新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3、洋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洋脊贯通四大洋
4、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P13需要完善)
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学者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⑴大陆地壳由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由硅镁层组成的大洋地壳之上。
3.随着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促使世界地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4.经济学的理论不断被吸收到世界地理的教学之中。
5.世界地理越来越重视文化、政治、历史因素的分析。
6.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内外专家的著作提供的各类丰富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理论成果、认识、资料、数据和图片等。
气候的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亦称“垂直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高山垂直递变现象的产生同温度向上迅速减低、降水与湿度在一定限度内向上增加有关。在不同的地理地带中,垂直带有不同的表现图式。在同一地理地带内,因山体大小、坡向、高度、距海远近等的不同,垂直带的表现图式也不尽相同。
⑵全球大陆在古生代时期连为一体,称为泛大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称为泛大洋。
⑶在引潮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自中生代开始,泛大陆逐渐破裂、漂移,形成现代的海陆分布格局。
⑷在漂移过程中,大陆前缘受到挤压形成褶皱山脉,而后缘由于拖曳作用而脱落下来形成岛屿。
海底扩张学说是由哈雷·赫斯(Harry Hess,1962)和罗伯特·辛克莱·迪茨(Robert Sinclair Dietz,1961)提出的。
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 m。陆地上的最高点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 844.43 m,最低点是西南亚的死海海面,海拔为-392 m,陆地的高差约为9 240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总的来说,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地球内营力的作用是造山造海,使地表崎岖不平;而风化、流水、冰川、海浪等地球外营力的作用则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夷平;而地球的内营力皆因板块构造运动而造成的。

8、试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状况,气候变化对全球地表有何作用1)地质时期: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呈波浪式向前发展,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经历了3次大冰期,2次大间冰期是2)历史时期:进入人类历史以来,气候仍然有波动,气温的升降起伏就象脉搏跳动一样,相当频繁,只是变化幅度较小而已。

实质上,这是地质时期气候冷暖交替变化的继续。

冰后期的一万年中,共出现过4次温暖时期和4次寒冷时期。

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4个寒冷时期正好相反3)近代气候变化:一个世纪以来,人口剧增,森林锐减,大气污染加重,气候的变动更为频繁4)作用:①冰期与冰川的作用:形成冰川地貌;改造河流水系;生物群落的南北移动②人类活动与全球变暖10、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

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呈现出规律性:A、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遍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B、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既可以表现为同一气候带内分异出若干不同的气候型;也可以表现为同一个气候型跨越不同的气候带C、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指高山地区,因海拔高度的差异,使气候具有大体上与等高线相平行的带状分布规律。

综合成因是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地带性差异(或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1、洋流:洋流亦称海流,是指具有相对稳定流向和流速的海水运动。

2、风海流: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分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海流,是海流中比较稳定的一种。

3、梯度流:指由水面倾斜产生的重力水平分力或静水压力的水平梯度力引起的水流。

4、补偿流: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是海水流出的海区海平面降低,相邻海区的海水流过来进行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有水平的,也有垂直的。

垂直补偿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例如:秘鲁附近海区存在明显上升流。

5、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海流,是由表层流场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6、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日本人给一股来自赤道,颜色深邃的暖流所取的名字。

7、论述大陆架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现实意义。

大陆架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话会缓解目前石油日趋紧张的局面.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很容易造成海洋污染,主要危害:①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②由海域至路域使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③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毒害人体;④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之失去应有价值8、简述海洋污染的种类与防治措施。

主要来源:陆源与海岸带开发污染、大陆架钻探与深海采矿、海洋倾废、船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

种类:石油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与赤潮、固体废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特点:污染源多、持续性强、危害大、扩散范围广和控制难度大。

防治措施:①海洋污染调查与监测;②国际社会保护海洋环境的努力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1、工业社会人地关系:整个发展历程虽然短暂,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

从局部上看,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了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能力,因而其产生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

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2、信息社会人地关系:信息资源的利用改变了我们队资源的狭隘认识,不仅丰富了资源内海,而且在各种资源之间建立起了联系;信息社会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和系统网络,使网上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通过对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再生资源的利用。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步入信息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程。

但这并不能排除发展中国家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1、民族: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种族:亦称人种,主要指在生理上和形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这种人的群体具有区域性特征。

2、世界城市化问题:①城市贫民问题,主要发生在各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②城市犯罪问题,与城市贫民相联系的就是城市犯罪,低收入和失业是激化社会矛盾的根源,社区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管理的薄弱是滋生犯罪的土壤,因此,大城市犯罪现象相当普遍;③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④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和噪音污染等。

3、陆地中纬度带的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1)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主要基础条件从原料地来看,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世界的铁矿有大部分分布在该地带的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和中国;农业发达,且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在这里也较发达。

从燃料与动力来源地来看,该地带占有世界70%以上的煤炭地质储量,占世界石油资源的%,中东一些国家更成为世界石油生产中心;水资源丰富,潮汐能、风能也十分丰富。

故从总体上看,该地带的燃料、动力资源已成为工业布局的优势条件。

从消费地来看,世界人口的大多数集中在占地球面积不到1/3的陆地上,其中亚洲大部、欧洲大部和非洲南部就占世界人口的75%以上。

世界的发达国家及主要城市也位于该地带。

人口的众多、经济的发达、城市的繁荣等使这里成为工业品的主要消费地。

从人力资本集中地来看,这里既有科技实力相当雄厚的发达国家,也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工业的发展格局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从交通与区位条件来看,其临海地带的交通与区位条件优越,沿海地带成为世界生产力布局的重心地带。

2)陆地中纬度地带工业生产活动空间格局的演变首先,是以英国一级为主导的世界工业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以前),也就是产业革命时期,或称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其次,为西欧和北美的共同发展时期(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为世界第二次大战以后的西欧、北美与日本三足鼎立及后来的多极化发展时期。

4、“倒金字塔”过程:是指世界经济结构中用于基本物质资料生产的资源(产业部门)已经越来越少,用于产生附加值的产业部门越来越多。

5、如何认识陆地中纬度地带农业生产活动开发深度的差异。

1)陆地中纬度地带主要指陆地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地带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带,陆地中纬度地带是全球人地关系程度最深,也是最为复杂的地带。

2)陆地中纬度地带的农业生产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的集中地区。

在水热土条件及其组合适宜的地区,原始植被基本被破坏殆尽,为人工栽培植被所代替,仅在局部地段或深远山区尚有原始植被保存。

3)由于陆地中纬度地带的自然环境主要呈东西向变化,所以在陆地中纬度地带形成了主要以水分状况变化的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活动同样存在着与水分条件矛盾和以水分条件的地域分异而导致的地域性差异。

6、为什么会形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1)形成:地理不平衡形成的世界经济的中心地,2)作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和从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

7、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之间有什么区别1)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

2)世界经济区域化:是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区域分异现象,它有着自己的地理分布规律。

8、知识经济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什么①知识经济是高素质人才及其创新活动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分布是高素质人才与创新活动的地理分布②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发达地区成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③只是拥有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④可从地区金融、贸易、信息、高技术制造业和教育科研业的发展情况,大致看出世界上最典型的知识经济地区。

第六章亚洲1、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表现出“混合型”战略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