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对应
润滑油洁净度分级标准
油洁净度分级标准我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油洁净度(颗粒度或污染度)的指标一直还是引用国外标准,没有统一,以下是三种分级标准分别列出MOOG(SAE—6D)标准NAS1638标准、ISO4406标准,仅供参考。
1.美国飞机工业协会(ALA)、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1961年联合提出的MOOG(SAE—6D)标准等级颗 粒 的 大 小(μm)5~10 10~25 25~50 50~100 100~1500 2700 670 93 16 11 4600 1340 210 28 32 9700 2680 380 56 53 24000 5360 780 110 114 32000 10700 1510 225 215 87000 21400 3130 430 416 128000 42000 6500 1000 92注:表内数值为100ml中的个数2.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NAS1638标准NAS1638:每100ml内的最大颗粒数尺 寸 范 围(μm)级 5~15 15~25 25~50 50~100 100以上00 125 22 4 1 00 250 44 8 2 01 500 89 16 3 1*2 1000 178 32 6 1*3 2000 356 63 11 2*4 4000 712 126 22 4*5 8000 1425 253 45 8*6 16000 2850 506 90 16*7 32000 5700 1012 180 328 64000 11400 2025 360 649 128000 22800 4050 720 12810 256000 45600 8100 1440 25611 512000 91200 16200 2880 51212 1024000 182400 32400 5760 1024注:NAS1638是分段计数的,有5个尺寸段。
润滑油检测项目及国内国际标准
润滑油检测项目及国内国际标准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润滑油检测项目及标准检测项目Test Parameters 国内标准国外标准运动粘度Viscosity GB/T 265 ASTM D445GB/T 11137粘度指数Viscosity index GB/T 1995 ASTM D2270 开口闪点Flash point by open cup GB/T 3536 ASTM D92 闭口闪点Flash point by closed cup GB/T 261 ASTM D93 闭口闪点Flash Point by CCCFP ASTM D6450 酸值Acid number GB/T 264总酸值TAN GB/T 7304 ASTM D664GB/T 4945 ASTM D974 水溶性酸或碱Water-soluble Acids and Alkalis GB/T 259总碱值TBN SH/T 0251 ASTM D2896 发射光谱分析Elemental? analysis ASTM D6595 PQ指数PQ index RC1002直读铁谱Direct reading ferrography RC1001分析铁谱Analytical ferrography SH/T 0573红外光谱分析FTIR RC1003水分(蒸馏法)Water by distillation GB/T 260 ASTM D95 水分(微量)KF water GB/T 7600 ASTM D6304 机械杂质Mechanical impurities GB/T 511清洁度Cleanliness class GB/T 14039 ISO 4406AS 4059? NAS 1638颗粒计数(显微镜法)Particle count(Microscopic) ISO 4407颗粒计数(自动)Particle count(APC) ISO 11500不溶物Insolubles GB/T 8926 ASTM D893 不溶物(过滤法) Insolubles by filtration ASTM D4055 氧化度Oxidation ASTM E2412 燃油稀释Fuel dilution ASTM E2412 积碳Soot ASTM E2412 乙二醇含量Glycol ASTM E2412 硝化度Nitration ASTM E2412 硫化度Sulfation ASTM E2412 密度Density GB/T 1884 ASTM D1298 密度(U形管法)Density SH/T 0604 ASTM D4052 凝点Solidification point GB/T 510倾点Pour point GB/T 3535 ASTM D97 色度Color GB/T 6540 ASTM D1500 PH值PH value RC1009皂化值Saponification number GB/T 8021 ASTM D94 残碳(微量)Carbon Residue(Micro Method) GB/T 17144 ASTM D4530 硫酸盐灰分Sulfated ash GB/T 2433 ASTM D874 空气释放值Air release properties SH/T 0308 ASTM D3427 击穿电压Dielectric strength GB/T 507 ASTM D877 折光指数Refractive index SH/T 0205 ASTM D1218 水分离性Water separability GB/T 7305 ASTM D1401 泡沫特性Foaming characteristics GB/T 12579 ASTM D892 旋转氧弹RBOT SH/T 0193 ASTM D942混溶试验Compatibility testing RC1005边界泵送温度Borderline pumping temperature GB/T 9171 ASTM D3829 潮湿箱防锈试验Rust pretection in the humidity cabinet GB/T 2361 ASTM D1748 液相锈蚀Rust preventing characteristics GB/T 11143 ASTM D665 铜片腐蚀Copper corrosion GB/T 5096 ASTM D130 蒸发损失(诺亚克法)Evaporation loss SH/T 0059 ASTM D5800 低温运动粘度Viscosity GB/T 265 ASTM D445 勃氏粘度Low-temperature viscosity (Brookfield) GB/T 11145 ASTM D2983 高温高剪切粘度HTHS viscosity SH/T 0618 ASTM D4741 低温动力粘度CCS viscosity GB/T 6538 ASTM D5293 磨斑直径(四球法)Diameters of the Scars SH/T 0189 ASTM D4172 最大无卡咬负荷(四球法)PB GB/T 3142GB/T 12583烧结负荷(四球法)PD GB/T 3142 ASTM D2783GB/T 12583碳含量Carbon SH/T 0656 ASTM D5291 氢含量Hydrogen SH/T 0656 ASTM D5291 硫含量Sulfur GB/T 17040 ASTM D4294 氮含量Nitrogen SH/T 0704 ASTM D5762 氯含量Chloride RC1008。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一、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发动机润滑油的种类可按粘度和质量分类。
粘度分类又称SAE制(SAE为Society of Automatic Engineer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质量分类又称API制(API为American Petroleum lnstitute 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
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分类按照“SAE”的标准分为11个等级,SAE 0W、SAE 5W、SAE 10W、SAE 15W、SAE 20W、SAE 25W、SAE 20、SAE 30、SAE 40、SAE 50、SAE 60。
“SAE”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黏度等级,数值越大表示粘度越高(注意:粘度等级和粘度不是一回事)。
粘度可以参照对应的粘度等级查找出来。
如果在“SAE”后面的数值中有“W”,如:5W/30、 10W/30、10W/40、15W/40、20W/50、25W/60,则表示有较好的低温起动性能,为复式机油(多级机油),这种复式机润滑油在高温下,仍具有充分的粘度使发动机各运转部位得以充分润滑。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品质的评定,国际上通常是以API的标准来确定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分类标准。
API是美国石油学会的简写,API把车用机油分为柴油机油和汽油机油两类;柴油机润滑油用“C”表示,CA、CB、CC、CD、CE、CF、CF-4、CG-4、CH-4;汽油机润滑油,用“S”表示,SA、SB、SC、SD、SE、SF、SG、SH、SJ。
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字母顺序代表机油品质的发展,字母越往后表示品质越高,目前汽油引擎的最高品质标准是SJ,于1996年通过。
柴油机油由早先的CA级发展到目前的CH-4。
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罐上若印有SG/CF-4和SF/CD的字样,表示既可用于汽油发动机,也可用于柴油发动机。
二、汽油发动机油1、SA 用于老式、缓和条件下的发动机,纯矿物油,不含添加剂。
api 润滑油站 标准
api 润滑油站标准API润滑油站标准API(美国石油协会)润滑油站标准是用于衡量润滑油站和相关产品质量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旨在确保润滑油站的设计、制造和运营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以保障润滑油在各种工业领域的使用效果和安全可靠性。
1. API润滑油站标准的背景和意义API润滑油站标准作为润滑油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具有以下背景和意义:1.1 行业需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各行各业对设备可靠性和生产效率要求的提升,对润滑油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润滑油站需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从而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1.2 国内外对标:API润滑油站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对于国内润滑油行业而言,是参照国际水平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的重要路径之一。
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和技术合作。
2. API润滑油站标准的主要内容API润滑油站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设计要求:润滑油站的设计应满足相关安全、环保、工艺和操作要求。
包括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设备布局、设备材质选用等。
2.2 制造要求:润滑油站的制造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且应采用合适的工艺和制造方法。
制造过程中需要做好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2.3 安全性要求:润滑油站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注重安全性。
针对润滑油的易燃、易爆和有毒特性,应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通风和抗腐蚀等措施,确保润滑油站的安全可靠性。
2.4 环境保护要求:润滑油站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且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润滑油泄漏和污染。
润滑油站的废弃物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 API润滑油站标准的应用和影响API润滑油站标准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涵盖石化、机械、能源、交通等多个行业。
标准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和购买适合自身需求的润滑油站产品,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效果。
同时,API标准的实施也能够促使润滑油站制造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
国内外常用润滑油、脂分类方法简介(一)ISO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技术委员会的编号是ISO —TC28。
中国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并且是TC28 技术委员会积极成员。
中国TC28 的主管部门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技术归口单位是石油化工研究院。
中国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约190个技术委员会和约650个分委员会(SC)。
中国参照ISO 标准。
结合中国炼油工业实际,制订了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的总分类标准,把石油产品分为六大类:F—燃料、S类一溶剂及化工原料、L类一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类一蜡、B类一沥青和C类—焦炭。
中国标准与ISO标准不同之处就是增加了C类一焦炭。
ISO 把焦放在F类一燃料中。
(二)APIAPI 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
API 主要进行与石油开采,煤制有关的机电设备及其名词术语、材料、试验、检验方法等标准和规范制订和修订工作。
这些标准和规范在技术上比较成熟,其设计、计算、制造、维修体系完整、协调。
因而世界上不少国家都乐于采用。
API 还进行质量认证及标志制度。
凡采用API 标准的国家或企业,其产品经API 检验合格并给予认证后,便可在国际石油系统中通行。
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英文缩写。
现国际上通用SAE制订的内燃机油粘度分类标准。
中国GB/T14906-94 内燃机(三)SAE油粘度分类是参照SAE发动机油粘度分类(SAEJ30—1987)制订的。
(四)AGMA是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缩写。
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成立于1916年。
从齿轮传动动态性能和承载能力,结合齿轮制造规律综合制订齿轮标准。
AGMA标准涉及范围相当广。
我国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有AGM标准。
(五)NLGINLGI是美国润滑脂协会缩写它在1987年提出:以润滑脂性能为基础的分类体系,即:(1)润滑脂稠度(2)使用温度范围(3)基础油粘度、标准负荷、抗水性、抗磨性。
工业用液体润滑油ISO粘度分类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车用齿轮油粘度分类SAE J306—佃91 年10 月跟机油分类一样,车用齿轮油的粘度分类亦是分为2组,其中一组着重说明低温表现,以“ W”表示,而另一组则表示于100C的粘度。
润滑油等级分类实用标准
润滑油等级分类标准发动机油如德豹产品的"豹王通用机油API SL/CF SAE 5040",其中:API表示美国石油协会(简称)对机油品质等级的评定标准。
S表示汽油机油。
L表示级别,从API SA、SB、SC、SE、SF、SG、SH、SJ、SL,字母越往后,油品档次越高。
C表示柴油机油。
F表示级别,从API CA、CB、CC、CD、CE、CF、CF-4、CG-4、CH-4,字母越往后,油品档次越高。
SAE表示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缩写)对润滑油粘度等级的规定。
5W表示油品的使用温度范围,从0W、5W、10W、15W、20W、25W等,数字越小表示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越能在低温条件下工作。
40表示机油在1000c时的粘度,级别有SAE 20、30、40、50、6 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高,5W50通称多级油。
表示此油在低温下粘度符合50要求,100℃粘度符合40号要求。
"5W40 SL/ CF"说明此油低温流动性能好,符合5W要求,100℃时粘度在40号范围内,具有汽油机SL等级和具有柴油机CF等级的性能,冬夏通用,南北通用,是一种纯合成润滑油。
2.工业润滑油(液压油,工业齿轮油等)环境温度(°C)建议黏度(SAE )-30---35 5W-50,10W-50,10W-60-30---15 5W-30,5W-40-15---15 10W-30,10W-40-15---40 15W-40,15W-50,20W-40,20W-50 双级的是高级齿轮油,用在双级齿轮减速器上的。
进口发动机机油标号进口品牌的机油在国内已被普遍使用,下面介绍正确识别机油的标号方法。
例如:“API SF SAE 15W/40”API--美国石油学会简称;SF--机油质量标号,适用于1980年以后生产研制的汽油发动机;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简称;15W/40--机油粘度适用于-15℃-40℃的范围。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对应
(气相色谱法)
56
SH/T 0656-1998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
仪法)
57
SH/T 0657-1998
液态石油烃中痕量氮测定法(氧化燃烧和化学发
光法)
58
SH/T 0688-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碱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59
SH/T 0695-2000
高压抗磨液压油高压泵台架试验方法
石油倾点测定法
19
GB/T387-90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TOCT1437-75
20
GB/T4945-2002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
示剂法)
ASTM D974-1964
21
GB/T508-85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22
GB/T5096-85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ASTM D130-1983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国际标准
1
GB 6488-86
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法
2
GB/T 17144-1997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3
GB/T 6540-864
GB/T 7304-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ASTM D664-81
97
RH02ZB.0001-2002
柴油机油腐蚀性能评定法
ASTM
D5293-1998
98
RH02ZB.0003-2002
发动机油高温沉积物评定法(热氧化模拟TEOST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来源:百川资讯更新时间:2012/1/9 15:59:34关键字:润滑油,润滑油基础油,基础油分类标准摘要: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一、美国API分类标准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1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润滑油粘度标准对照表
润滑油粘度标准对照表
1. ISO VG(国际标准化组织粘度等级),ISO VG标准是最常见和广泛接受的润滑油粘度等级系统。
它将润滑油分为多个等级,如ISO VG 32、ISO VG 46等。
数值越大,表示润滑油的粘度越高。
2.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粘度等级),SAE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发动机油的粘度。
常见的SAE等级包括SAE 5W-30、SAE 10W-40等。
其中的数字表示冷启动时油的粘度,字母"W"表示冬季。
3. AGMA(美国齿轮制造商协会粘度等级),AGMA标准用于评估齿轮润滑油的粘度。
常见的AGMA等级有AGMA 2、AGMA 3等。
AGMA标准与ISO VG标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4. SAE J300,SAE J300是一项润滑油粘度等级的标准,用于描述不同温度下润滑油的粘度特性。
它包括了低温流动性和高温黏稠度等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润滑油标准可能在粘度等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选择润滑油时,应根据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和操作条件来确定合适的粘度等级。
此外,润滑油粘度还可以通过实验室测试和测量来确定,例如
使用粘度计或其他相关仪器。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还可以根据机械
设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温度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润滑油粘度等级。
总之,润滑油粘度标准对照表提供了不同标准之间的比较参考,帮助用户选择适合的润滑油粘度等级,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润
滑效果。
润滑油粘度比较
机油粘度比较200705111、美孚gear 269 ISO VG150 粘度指数:89,密度:0.89,闪点:245℃,倾点:-27℃,针入点:ISO等级150ISO VG150指标:40度时中点粘度cst(mm²/s)150,40度时运动粘度cst(mm/s):最大135,最小16100度时运动粘度cst(mm²/s):15.8美孚Gear 600系列合成齿轮油,是用美孚独特的合成油技术与优良的添加剂调制而成,氧化稳定性大大增强,抗泡性能提高,即使在含水条件下性能仍保持超级稳定,同时具有出色的防锈防腐及减磨性能,与传统矿物油相比,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天然的高粘度指数,故在低温时流动性极佳,因而设备易于启动,在高温时粘度保持稳定,从而保持更好的磨损保护。
美孚600系列用与广阔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业轴承及齿轮的润滑。
尤其推荐用于油品因高温而使用寿命短,因部件更换,系统清洗和更换润滑油而造成维护费用高的各种系统。
车用最好的为MOBIL GEAR 266或者是2672、全合成机油性能大比拼本文列举了中国国内目前常见的几种全合成机油的数据,请车友比较选择说明:cSt 40度(mm2/s)---表示机油在引擎启动时的保护性(低温启动流动性能),理论上数值越低越好。
cSt 100度(mm2/s)---表示机油在引擎高溫运转时的保护性,理论上数值越高越好。
VI值---表示机油对引擎运转时的保护范围,理论上数值越大能保护的范围越宽,相同黏度系数下数值高较好。
资料:润滑油的黏度多使用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等级别标识。
例如SAE5w-40或SAE15w-40。
其中,“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黏度越稀,流动性越好,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较高黏度的机油对运动系的阻力也相对较高,不但耗费功率、增加油耗,而且机油容易氧化、影响冷启动的保护。
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国际标准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类别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类别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类别III: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类别IV:聚a-烯烃(PAO)合成油;类别V: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国内标准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例如:75SN、100SN、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和150BS。
但是,SN油的粘度以40℃的运动粘度,BS则以100℃运动粘度划分。
这些中性油的规格标准已在国内实行了一段时期,对于润滑油总体生产技术起了促进和提高作用。
中国石化总公司从90年代起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中性油分类方法,并根据国内原油性质和粘度指数,把中性油分为UHVI(超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40)、VHVI(很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120)、HVI(高粘度指数,粘度指数>80)、MVI(中粘度指数,粘度指数40-80)和LVI(低粘度指数,粘度指<40)四大类。
汽车润滑油的执行标准
汽车润滑油的执行标准汽车润滑油属于特殊的润滑油品种,已经成为了车辆保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润滑油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车辆提供摩擦减少和保护发动机的功能。
而为了确保汽车润滑油足够优质和安全,交通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
一、GB标准GB标准是我国制定的润滑油执行标准之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GB 11121-2014《汽车发动机油》标准。
它是针对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品种制定的,主要是规定了润滑油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使用性能、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这个标准对于润滑油的养护和使用提供了很好的规范。
二、API标准API即美国石油协会(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的缩写,是国际上著名的润滑油执行标准之一。
API标准包括了SG、SH、SJ、SL、SM、SN等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都代表着不同的技术进步和性能要求。
这个标准主要是为了评估和认证发动机油的品质和适用性,以便确保其足够优质可靠。
三、ACEA标准ACEA即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的缩写,也是成立于欧洲的润滑油执行标准。
它是由欧洲的汽车厂商与国际润滑油制造商共同制定的,其主要体现了欧洲市场对润滑油品质和性能的要求。
目前,ACEA标准已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其中包括了A/B/C三个级别和不同的数字要求,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润滑油在性能和经济性上都更加出色。
四、JASO标准JASO即日本汽车标准化组织(Japan Automobile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缩写,是日本制定的润滑油执行标准之一。
JASO标准分为MA、MA1、MA2等级,其中MA2级别是目前最为普遍使用的级别。
它主要是评估和认证大型两轮和四轮车辆用的摩托车油和柴油机油等。
总之,润滑油的执行标准是润滑油品质和性能保证的基础之一。
通过遵守标准,润滑油的使用和养护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并且更可以保证车辆稳定运行和延长机械寿命。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g/cm3或kg/m3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1884和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4052和D941、英国IP 160、德国DIN 51757和ISO 3675等。
2. 色度(Colourity)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3555和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156和D1500、英国IP 196和ISO 2049等。
3. 粘度(Viscosity)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GB/T 265和GB 111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ASTM D455、英国IP 71、德国DIN 51562和ISO 3105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5. 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于流动液体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Pa·s表示,习惯用cP表示。
1cP=10-3Pa·s。
在低温下测定的动力粘度可以表示油品的低温启动性。
润滑油检测标准对照表
润滑油检测标准对照表润滑油分析-国内外主要分析方法对照1.运动粘度:国标GB/T265,国际标准ISO 3104,美国ASTM D445,德国DIN51562,日本JIS K2283,英国IP 71,苏联33-66。
2.动力粘度:GB/T265,ISO 3104,ASTM D2983,DIN 51569,IP 230。
3.粘度指数:GB/T2541及GB/T1195,ISO 2909,ASTM D2270,DIN 51564,JIS K2284,IP 226。
4.开口闪点:GB/T267,ISO2592,ASTM D92,DIN 51376,JIS K2274,IP 36,苏联4333-48。
5.闭口闪点:GB/T261,ISO 2719,ASTM D93,DIN 51758,JIS K2265, IP 34,苏联6356-75。
6.凝点:GB/T510,ISO 3016,ASTM D97,DIN 52597,JIS K2269,IP 15,苏联20287-74。
7.倾点:GB/T3535,ISO 3016,ASTM D97,DIN 51597,JIS K2269,IP 15,苏联20287-74。
8.浊点:GB/T6986,ISO 3105,ASTM D97,DIN 51351,JIS K2266,IP 15,苏联5066-91。
9.酸值(颜色指示剂法):GB/T4945,ISO 6618,ASTM D974,DIN 51558,JIS K2501,IP 139,苏联5985-59。
10.酸值(电位滴定法):GB/T 7304,ASTM D664。
11.碱值:GB/T7304,ISO 3771,ASTM D2896,DIN 51596,JIS K2501,IP 271,苏联11362-76。
12.残炭:GB/T268,ISO 6615,ASTM D189,DIN 51551,JIS K2270,IP 13,苏联19932-74。
api四类润滑油标准
API(美国石油学会)润滑油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润滑油质量等级标准。
它主要由两个字母定义的级别,表明了润滑油的质量水平和适合的发动机类型。
第一个字母代表适用于哪种发动机,S代表火花点火,即适用于汽油发动机;C代表压缩点火,即适用于柴油发动机。
第二个字母代表了润滑油在不同类别中的性能,从A、B、C依次上升,字母越靠后,等级越高。
根据API标准,润滑油分为以下四类:
1. 汽油机油:
汽油机油分为多个级别,从API SA到API SN。
SA、SB、SC等较低级别的润滑油主要用于老款汽车,而较高级别的润滑油如API SN适用于新款汽车。
SN级别是当前汽油机油的最高级别。
2. 柴油机油:
柴油机油也分为多个级别,从API CA到API CJ-4。
CA、CB、CC等较低级别的润滑油适用于较老款的柴油发动机,而较高级别的润滑油如API CJ-4适用于新款柴油发动机。
CJ-4级别是当前柴油机油的最高级别。
3. 发动机润滑油:
这类润滑油适用于多种发动机,包括汽油和柴油发动机。
其级别从API SH到API SN。
SH、SJ、SL等较低级别的润滑油适用于老款发动机,而较高级别的润滑油如API SN适用于新款发动机。
4. 工业润滑油:
工业润滑油主要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包括液压油、齿轮油、润滑脂等。
这类润滑油按照ISO、ASTM、SAE等标准制定,有多种类型和级别。
各类润滑油脂的质量标准
各类润滑油/脂的质量标准(1)车用润滑油:①按质量等级分:按API(美国石油协会)标准进行分级汽机油:SA、SB、SC、SD、SE、SF、SG、SH、SJ、SL、SMSA、SB、SC、SD已被淘汰国标目前没有SG及以上级别标准柴机油:CA、CB、CC、CD、CE、CF、CF-2、CF-4、CG-4、CI-4CA、CB已被淘汰国标目前没有CF及以上级别标准柴汽通用②按粘度级别分:按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进行分级,单级油和多级油单级油:SAE20、SAE30、SAE 40、SAE 50、SAE 60多级油:以SAE xWy表示x为低温粘度级,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数字越小,表明适应最低温度越低;Y分别为20、30、40、50、60,数字越大,粘度越大。
(2)车辆齿轮油:API:GL-3、GL-4、GL-5SAE:单级粘度:90、140多级粘度:75W90、80W90、85W90、85W140质量等级的选用。
中等速度和负荷比较苛刻的齿轮或螺旋齿轮选用普通车辆齿轮油,例如CA1091等车型的变速器和转向机选用普通车辆齿轮油;低速大扭矩或高速低扭矩下工作的齿轮及使用条件不太苛刻的准双曲线齿轮选用GL-4级,如BJ2022、EQ-1090E、EQ2090等车的变速器;高速冲击负荷、高速低扭矩和低速、高扭矩下工作的齿轮及使用条件缓和或苛刻的准双曲线齿轮选用GL-5级,如捷达、红旗、奥迪、夏利、上海桑塔纳、北京切诺基等车的变速器和主减速器。
某些重型工程车辆主传动器的齿轮为双曲线齿轮,齿面压力可达(200~400)104kPa,齿面滑动速度达8~10m/s以上,油温最高达120~130℃,同时接触压力也很高,这种车辆主传动器选用GL-5级齿轮油。
(3)自动传动液ATFi. GM标准:TextronⅡ、TextronⅢ、TextronⅥ化ii. FORD标准:Mercon-1、Mercon-2、Mercon-3iii. Allison标准:Allison-3、Allison-4、Allison-5iv. Caterpillar标准:To-2、To-3、To-4、我国未建立相应的规格标准(4)刹车油:更换期为1-2年汽车制动液又称刹车油,是用于汽车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压力的液体1、制动液应具备的性质(1)较高的沸点,较低的蒸发损失(2)适宜的高低温粘度,较好的润滑性(3)良好的低温流动性(4)对刹车系统中的各种金属部件有较好的保护作用(5)具有良好的橡胶适应性(6)具有良好的热安定些,化学稳定性和水解安定性(7)良好的混容性(8)吸潮性要低,沸点不易下降2、分类(1)按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委员会FMV-SS NO.116分为DOT3 DOT4 DOT5(2)SAE标准分为:SAE J1703 SAE J1703。
润滑油检验标准
润滑油检验标准润滑油是一种在机械设备中常用的润滑剂,它能减少运动表面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为了确保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常常需要进行润滑油的检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润滑油检验标准。
1.动力黏度标准(ASTM D445):动力黏度指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可以判断其在不同工作环境中的流动性能。
ASTM D445是动力黏度的国际标准,涵盖了润滑油的黏度测定方法。
2.渗透性标准(ASTM D5293):渗透性指润滑油在一定压力下渗入固体材料中的能力。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标准条件下的渗透性,可以评估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密封性能和润滑效果。
ASTM D5293是渗透性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渗透性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3.闪点标准(ASTM D92):闪点指润滑油在加热条件下开始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并能发生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的闪点,可以判断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ASTM D92是闪点的国际标准,规定了闪点测试的方法和评估标准。
4.酸值标准(ASTM D664):酸值反映了润滑油中酸性物质的含量,通常用来评估润滑油中杂质的程度。
高酸值可能会导致润滑油的酸腐蚀性增加,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ASTM D664是酸值的国际标准,定义了酸值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5.粘温系数标准(ASTM D2270):粘温系数指润滑油黏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
通过测定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可以评估其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润滑性能。
ASTM D2270是粘温系数的国际标准,规定了粘温系数测试的方法和评估标准。
6.残留物标准(ASTM D4870):残留物指在润滑油中残留的金属和其他杂质。
通过测定润滑油中的残留物含量,可以判断其纯净度和适用性。
ASTM D4870是残留物的国际标准,定义了残留物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
除了上述列举的标准外,还有许多其他润滑油检验标准,如氧化安定性、水分含量、氧化抗性等。
润滑油国内及国际标准对应
石蜡碳数分布和异构烷烃含量测定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45
SH/T0059-1996
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DIN51581-83
46
SH/T 0070-91
用过的内燃机油中氧化值和硝化值的测定法(红外光谱法)
MOBIL METHOD1067-84
47
SH/T 0163-92
国内及国际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采用国际标准?
1
GB 6488-86
化工产品折光率测定法
2
GB/T 17144-1997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
3
GB/T 6540-86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ASTM D1500-1982
4
GB/T 7304-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ASTM D664-81
9
GB/T12581-90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氧化特性测定法
ASTM D943-81
10
GB/T2433-2001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硫酸盐灰份测定法
ISO3987-1980
11
GB/T258-77
汽油,煤油,柴油酸度测定法
12
GB/T259-88
石油产品水溶性酸及碱测定法
TOCT6307-75
13
GB/T260-77(88)
80
SH/T0719-2002
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式扫描量热法)
ASTM D 6186-98
81
SH/T0124-2000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IP28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油中铝和硅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法)
78
GB/T 17476-1998
使用过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ASTMD5185-95
79
SH/T0565-93
加抑制剂矿物油的油泥趋势测定法
涂料粘度测定法
97
RH02ZB.0001-2002
柴油机油腐蚀性能评定法
ASTM D5293-1998
98
RH02ZB.0003-2002
发动机油高温沉积物评定法(热氧化模拟TEOST法)
ASTM D6335-98
99
RH02ZB.0002-2002
润滑油凝胶指数测定法(温度扫描法)
ASTM D5133-99
68
SH/T0206-92
变压器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69
SH/T0226-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中锌含量测定法
IP117/53
70
SH/T0251-93
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ASTMD2896-88
71
SH/T0296-92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磷含量测定法(比色法)
72
SH/T0303-92
TOCT12337-84
105
SH/T0293-92
真空油脂饱和蒸气压测定法
106
GB/T5654-85
介质损耗因数和电阻率测定法
107
SH/T0123-93
极压润滑油氧化性能测定法
108
GB8022-87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
ASTMD2711
109
SH/T0037-90
齿轮油贮存溶解特性测定法
110
32
QJ/DSH 242-88(1998)
润滑油的结构组成计算法
33
QJ/DSH 243-88(1998)
原油中沥青质胶质及蜡含量测定法(氧化铝吸附法)
34
QJ/DSH 246-88(1998)
使用过润滑油不溶物含量测定法(薄膜过滤法)
35
QJ/DSH 251-88(1998)
变压器油中T501添加剂含量测定法
100
RH02ZB.0006-2002
船用气缸油扩散性试验方法
101
Q/SH018.0171-93
船用气缸油凝胶试验法
102
Q/SH018.0167-93
船用气缸油酸中和速度测定法
103
Q/SH018.0168-93
船用气缸油烘箱存试验法
104
RH02ZB.0007-2002
舰船柴油机油抗水洗性测定法
石油倾点测定法
19
GB/T387-90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TOCT1437-75
20
GB/T4945-2002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和碱值测定法(颜色指示剂法)
ASTM D974-1964
21
GB/T508-85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22
GB/T5096-85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法
ASTM D130-1983
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柴油喷嘴法)
ASTM D3945-86
84
SH/T0505-92
含聚合物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超声波剪切法)
85
SH/T0299-92
内燃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86
GB/T2539-81
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测定法
87
GB/T2540-81
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比重瓶法)
88
GB/T4929-85
添加剂中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
73
SH/T0394-96
ZDDP抗氧抗腐剂PH值测定法附录A
74
GB/T3536-83
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75
SH/T0722-02
润滑油高温泡沫特性测定法
76
SH/T0715-02
原油和残渣燃料油中镍、钒、铁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77
36
QJ/DSH 274-88(1998)
有机化合物熔点测定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37
QJ/DSH 275-1998
润滑油氧化起始温度测定法(差示扫描量热法)
38
QJ/DSH 276-1998
内燃机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
39
QJ/DSH 277-88(1998)
内燃机油中铬含量测定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添加剂和含添加剂润滑油的钙含量测定法
52
SH/T 0297-92
添加剂中钙含量测定法
53
SH/T 0604-2000
原油和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U形振动管法)
54
SH/T 0607-94
橡胶填充油,工艺油及石油衍生油族组成测定法(白土-硅胶吸附色谱法)
ASTM D2007
55
SH/T 0653-1998
润滑脂滴点测定法
ISO/DP2176-1979
89
GB/T9171-88
发动机油边界泵送温度测定法
ASTM D3829-79
90
GB/T6538-2000
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法(冷启动模拟机法)
ASTM D5293-1998
91
GB/T4509-1998
沥青针入度测定法
ASTM D5-73(1978)
液压油过滤性试验法
121
SH/T0305-93
石油产品密封指数适应性指数测定法
IP278/72(88)
122
SH/T0209-92
液压油热稳定性测定法
123
SH/T0308-92
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ASTMD3427-75
124
GJB563-88
轻质航空润滑油的腐蚀和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125
JB/T7266-94
139
Q/SY RH4007-2003
高压抗磨液压油高压泵台架试验方法
—^
QJ/DSH291-1998
石蜡碳数分布和异构烷烃含量测定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
45
SH/T0059-1996
润滑油蒸发损失测定法(诺亚克法)
DIN51581-83
46
SH/T 0070-91
用过的内燃机油中氧化值和硝化值的测定法(红外光谱法)
MOBIL METHOD1067-84
47
SH/T 0163-92
石油蜡正构烷烃和非正构烷烃碳数分布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56
SH/T 0656-1998
石油产品及润滑剂中碳,氢,氮,测定法(元素分析仪法)
57
SH/T 0657-1998
液态石油烃中痕量氮测定法(氧化燃烧和化学发光法)
58
SH/T 0688-2000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碱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59
SH/T 0695-2000
80
SH/T0719-2002
润滑油氧化诱导期测定法(压力差式扫描量热法)
ASTM D 6186-98
81
SH/T0124-2000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IP280
82
GB/T4507-1999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
ASTM D 36-76 ASTM D2398-76
83
SH/T0103-92
容积真空泵性能测量方法
126
SH/T0516-92
QD级汽油机油性能评定法(程序Ⅱ、Ⅲ、Ⅴ)
127
SH/T0200-92
含聚合物润滑油剪切安定性测定法(齿轮机法)
128
SH/T0265-92
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L-38法)
129
SH/T0306-92
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CL — 100齿轮机法)
SH/T0030-90
车辆齿轮油成沟点测定法
111
GB111145-89
车用流体润滑剂低温粘度测定法
ASTMD2983
112
SH/T0081-91(2000)
防锈油脂盐雾试验法
113
GB/T2361-92
防锈油脂湿热试验法
114
SH/T0025-1999
防锈油盐水浸渍试验法
115
SH/T0192-92
64
SH/T0161-92
石油产品中氯含量测定法(烧瓶燃烧法)
IP 244/71(79)
65
SH/T0162-92
石油产品中碱性氮测定法
66
SH/T0170-92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电炉法)
TOCT8852-74
67
SH/T0193-92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旋转氧弹法)
ASTM D2272-85
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
ISO6617
116
SH0564-93
热处理油光亮性测定法
JISK2242
117
SH/T0220-92
热处理油冷却性能测定法
JISK2525
118
SH/T0219-92
热处理油热氧化安定性能测定法
119
SH/T0301-93
润滑油水解安定性测定法
ASTMD2619-88
120
SH/T0210-92
石油产品总酸值测定法(半微量颜色指示剂法)
ASTMD 3339-80
48
SH/T 0165-92
高沸点范围石油产品高真空蒸馏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