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包括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体育健身、健康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险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产业。
为促进“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养老、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服务快速发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养老、旅游等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社会资本兴办各类医疗健康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
(二)产业实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产业规模显著提升,产业品牌不断涌现,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对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产业总规模超过8000亿元,成为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三)技术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医药协同创新体系,药品、医疗器械、康复辅助器具、健身产品等研发制造技术水平有效提升。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打造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科技创新基地。
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
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培育一批拥有特色技术、高端人才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到2020年,全省健康产业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比例达到28%以上。
(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支撑力大幅提高。
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行业标准和规范更加完善,行业管理和监督更加有效,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高。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6•【文号】国发[2005]44号•【施行日期】2005.12.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05]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国务院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录一、序言二、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1.指导方针2.发展目标3.总体部署三、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1.能源(1)工业节能(2)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液化及多联产(3)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4)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5)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2.水和矿产资源(6)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7)综合节水(8)海水淡化(9)资源勘探增储(10)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1)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3.环境(13)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14)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15)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16)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4.农业(17)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18)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20)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21)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22)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23)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24)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25)现代奶业5.制造业(26)基础件和通用部件(27)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28)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29)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30)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31)基础原材料(32)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33)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6.交通运输业(3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35)高速轨道交通系统(36)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37)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38)智能交通管理系统(39)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7.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40)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41)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42)高效能可信计算机(43)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44)数字媒体内容平台(45)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46)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8.人口与健康(47)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48)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49)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50)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51)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9.城镇化与城市发展(52)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53)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54)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55)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56)城市信息平台10.公共安全(57)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58)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59)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60)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61)生物安全保障(6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11.国防四、重大专项五、前沿技术1.生物技术(1)靶标发现技术(2)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3)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4)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5)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2.信息技术(6)智能感知技术(7)自组织网络技术(8)虚拟现实技术3.新材料技术(9)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10)高温超导技术(11)高效能源材料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12)极端制造技术(13)智能服务机器人(14)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5.先进能源技术(15)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16)分布式供能技术(17)快中子堆技术(18)磁约束核聚变6.海洋技术(19)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20)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21)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22)深海作业技术7.激光技术8.空天技术六、基础研究1.学科发展(1)基础学科(2)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2.科学前沿问题(1)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2)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3)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4)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5)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6)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7)脑科学与认知科学(8)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1)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2)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3)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4)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5)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6)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7)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8)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9)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10)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4.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蛋白质研究(2)量子调控研究(3)纳米研究(4)发育与生殖研究七、科技体制改革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2.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3.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4.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八、若干重要政策和措施1.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2.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3.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5.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6.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7.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机制8.扩大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9.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九、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1.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2.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3.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4.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共享机制十、人才队伍建设1.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2.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4.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力度5.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要求制定国家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国务院据此制定本纲要。
孝感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公示简本(核心区)
孝感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简本(2016-2020年)“十二五”期间,孝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孝感高新区)取得跨越式发展,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一区四园”发展格局。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主要覆盖孝感高新区核心区,规划面积52.68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二、发展思路与规划目标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按照“123”的发展思路,以推动产业高端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军民融合和产城融合为两大特色,以内生培育、精准招商、存量提升为三大路径,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集聚产业要素资源,创新产业组织方式,营造产业发展生态,培育新兴产业业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格局,将孝感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型特色园区。
到2020年,孝感高新区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规模实现跨越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表1孝感高新区核心区2020年产业发展目标三、产业选择孝感高新区产业选择上,注重根植性与前瞻性,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推动现有产业向高端发展,同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适度超前布局,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着重强化核心区高端产业引领地位,打造“311”产业结构,做强做大智能制造装备、光电子信息、特种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主导产业,提升发展生物健康产业,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目标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320其中:高新技术产业166财政收入(亿元)28.5地方公共预算收入(亿元)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4050亿元以上企业数(家)5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家)100R&D 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3%创业载体面积(万平方米)25年授权专利(件)600本科以上学历占从业人员比重≥30%产城融合居住人口(万人)2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100绿色发展万元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工业污染排放达标率(%)100%已投产产业用地产出效率(亿元/km 2)30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8年8月前言 (3)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 (4)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6)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原则 (8)(三)发展目标 (9)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11)(一)强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 (11)(二)深化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 (13)(三)促进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 (15)(四)加快大数据产业主体培育 (17)(五)完善大数据产业支撑体系 (20)(六)提升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22)五、保障措施 (24)(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4)(二)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 (24)(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5)(四)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 (25)(五)推动国际化发展 (26)今日,工信部官网正式发布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随着产业纲领性文件的发布,将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是21世纪的“钻石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大数据发展,加快建设数据强国。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抢抓机遇,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大数据产业指以数据生产、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相关经济活动,包括数据资源建设、大数据软硬件产品的开发、销售和租赁活动,以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
半导体行业研究周报:政策预期升温,关注国产化,周期复苏,与新技术
行业报告 | 行业研究周报半导体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03月06日投资评级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作者潘暕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7070005 ****************骆奕扬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050001 ******************程如莹 分析师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1110002 ********************资料来源:聚源数据相关报告 1 《半导体-行业研究周报:23Q1库存持续去化,基本面或加速触底》 2023-02-272 《半导体-行业研究周报:22年12月国产半导体设备中标数同比+185%,关注ChatGPT 领域及周期复苏》 2023-02-193 《半导体-行业研究周报:海外半导体年报解读,2023年周期有望见底》 2023-02-15行业走势图政策预期升温,关注国产化,周期复苏,与新技术上周(2/27-3/3)行情概览:上周(2/27-3/3)半导体指数与主要指数涨跌幅相当。
申万半导体行业指数上涨0.93%,同期创业板指数下跌0.27%,上证综指上涨1.87%,深证综指上涨0.55%,中小板指上涨0.21%,万得全A 上涨1.05%。
半导体行业指数主要指数涨跌幅相当。
半导体各细分板块中封测板块涨幅明显。
半导体细分板块中,半导体封测板块上涨2.8%,设备板块上涨2.6%,半导体制造板块上涨1.9%,半导体材料板块上涨1.5%,IC 设计板块上涨0.4%,分立器件板块下跌1.2%。
国务院副总理上周调研半导体企业,强调新型举国体制发展半导体,市场对半导体政策预期升温,国产替代方向仍是全年半导体投资主线。
根据新华社3月2日报道,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于2023年3月2日在北京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解读发布时间:2017-01-17来源: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推动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一、背景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化持续推进,信息产业迅速壮大,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大数据应用推进势头良好,产业体系初具雏形,产业支撑能力逐步增强,为我国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数据将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同时,大数据也将重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
为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三五”规划体系相关工作安排,编制形成《规划》。
二、总体考虑《规划》是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协同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抓手,对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优化民生公共服务,推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有重大意义。
《规划》以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推动促进数据开放与共享、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为重点,以完善发展环境和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为支撑,打造数据、技术、应用与安全协同发展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作为未来五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2021年中国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2021年中国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
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铝合金汽车车身结构零部件为汽车制造业(行业代码:C36)中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2、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行业主要管理部门有发改委、工信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科技部。
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工信部主要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主要负责产业调查研究、技术标准制订、行业技术与信息的搜集分析、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
科技部主要负责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引进国外智力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拟订国家基础研究规划、政策和标准并组织实施等。
3、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汽车工业提升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实力,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导型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央及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对汽车行业以及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材料相关行业的扶持及鼓励政策,主要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如下:
主要的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 2020年)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推进工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全文)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印发了《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并提出要求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工信部规[2016]41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12月18日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一、我国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专栏1: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突破技术。
支持大数据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实施云计算和大数据重点专项等重大项目。
着力突破服务器新型架构和绿色节能技术、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可信数据分析技术、面向大数据处理的多种计算模型及其编程框架等关键技术。
打造产品。
以应用为导向,支持大数据产品研发,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工具型、平台型和系统型产品体系,形成面向各行业的成熟大数据解决方案,推动大数据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及产业化。
树立品牌。
支持我国大数据企业建设自主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管控,提高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战略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
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公司。
专栏2:大数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育数据即服务模式。
发展数据资源服务、在线数据服务、大数据平台服务等模式,支持企业充分整合、挖掘、利用自有数据或公共数据资源,面向具体需求和行业领域,开展数据分析、数据咨询等服务,形成按需提供数据服务的新模式。
支持第三方大数据服务。
鼓励企业探索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交换等新商业模式,培育一批开展数据服务的新业态。
支持弹性分布式计算、数据存储等基础数据处理云服务发展。
加快发展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在线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理解、语音识别、空间分析、基因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等数据分析服务。
开展第三方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试点示范。
专栏3:工业大数据创新发展工程加强工业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加快大数据获取、存储、分析、挖掘、应用等关键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重点研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通量计算引擎、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工控系统,开发新型工业大数据分析建模工具,开展工业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及应用案例的征集与宣传推广。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衡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8.23•【字号】衡政字〔2016〕21号•【施行日期】2016.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衡政字〔2016〕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衡水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23日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对促进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加快创新型衡水和富民强市建设步伐意义重大。
为此特编制《衡水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工作活力明显增强,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成效1、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6个省级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建成1个省级重点试验室,培育了1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全市有18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12933件,专利授权量9086件。
我市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以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电子产品项目申报书
电⼦产品项⽬申报书电⼦产品项⽬申报书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电⼦产品项⽬申报书消费电⼦功能性器件、消费电⼦防护产品、消费电⼦外盒保护膜是消费电⼦产品及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消费电⼦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电⼦产品智能化、轻薄化、集成化、多功能化、⾼品质⽤户体验的重要产业⽀撑,属于国家⿎励发展的产业,享受多项政策⽀持。
发⾏⼈产品均应⽤于消费电⼦领域,也适⽤下游消费电⼦产品所属⾏业的产业政策。
发⾏⼈产品亦是功能性膜材料、电⼦胶(带)制品等材料的产品应⽤,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兴产业。
该电⼦产品项⽬计划总投资10211.6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565.14万元,占项⽬总投资的74.08%;流动资⾦2646.49万元,占项⽬总投资的25.92%。
达产年营业收⼊23598.00万元,总成本费⽤17810.14万元,税⾦及附加200.95万元,利润总额5787.86万元,利税总额6787.14万元,税后净利润4340.8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446.2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6.68%,投资利税率66.46%,投资回报率42.51%,全部投资回收期3.85年,提供就业职位352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
注重发挥投资项⽬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项⽬承办单位在项⽬产品⽅⾯的⽣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起点、⾼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的⽬标,提⾼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电⼦产品项⽬申报书⽬录第⼀章申报单位及项⽬概况⼀、项⽬申报单位概况⼆、项⽬概况第⼆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业准⼊分析⼀、发展规划分析⼆、产业政策分析三、⾏业准⼊分析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分析⼀、资源开发⽅案。
⼆、资源利⽤⽅案三、资源节约措施第四章节能⽅案分析⼀、⽤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第五章建设⽤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项⽬选址及⽤地⽅案⼆、⼟地利⽤合理性分析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案第六章环境和⽣态影响分析⼀、环境和⽣态现状⼆、⽣态环境影响分析三、⽣态环境保护措施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五、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经济费⽤效益或费⽤效果分析⼆、⾏业影响分析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第⼋章社会影响分析⼀、社会影响效果分析⼆、社会适应性分析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览表附表2:⼟建⼯程投资⼀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览表附表4:项⽬建设进度⼀览表附表5:⼈⼒资源配置⼀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税⾦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估算⼀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分析⼀览表第⼀章申报单位及项⽬概况⼀、项⽬申报单位概况(⼀)项⽬单位名称xxx科技发展公司(⼆)法定代表⼈钱xx(三)项⽬单位简介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什么
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什么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家对于其规划和发展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政府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也被称为物联网的十三五规划。
一、规划背景物联网是指将各类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的网络。
它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新基础设施,为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面对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物联网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以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产业迅速发展,为实现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 物联网技术研发:加强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升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
2. 应用领域发展:重点推动物联网在工业生产、农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提高生产力和社会服务的效率。
3. 产业链培育:建设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企业,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4. 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物联网相关政策,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三、关键任务与重点领域1. 物联网技术创新:加大对物联网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关键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 重点行业应用:重点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制造、智慧交通、智能农业、智能能源、智慧城市等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3. 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对物联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
4. 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对物联网产业链的培育和发展,推动物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5. 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制定和完善物联网相关政策,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支持,提高物联网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决蕹鱷芎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 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 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 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 “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 期为 2016—2020 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Q“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 保、新一代丨目息技术、生物、局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 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 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 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 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 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 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 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 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 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 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增材制造(3D 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 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 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2016年-2020年物联网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物联网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至2020年是XXX“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
本规划旨在通过分析公司现状和形势,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一章:公司现状及形势分析1.1 公司现状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公司成立于201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和优秀的管理团队。
同时,公司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形势分析1.2.1 物联网分析物联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物联网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公司作为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的专家,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2.2 国际发展形势国际上,物联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国际上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如网络安全问题等。
公司需要在这些挑战面前保持警觉,积极应对。
1.2.3 国内发展形势国内的物联网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政府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相关产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
同时,国内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公司需要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公司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警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物联网行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1.2.4 内部形势分析在内部形势分析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内部运营情况,包括财务状况、人员管理、生产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公司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第2章公司发展思路、目标和规划战略2.1 发展思路公司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2 发展目标2.2.1 总体目标公司的总体目标是成为行业领先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9.11•【文号】国发〔2016〕52号•【施行日期】2016.09.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9月11日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坚持和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以构建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为强大支撑,着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着力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着力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支撑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全球开放创新核心区;着力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持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
二、发展目标按照“三步走”方针,不断加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北京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建设示范城。
第一步,到2017年,科技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质量实现新跨越,开放创新、创新创业生态引领全国,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实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工业经济发展的迫切任务。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支撑。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一)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逐步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大型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高速轨道交通、云计算、部分行业应用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了高技术船舶、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高精度冷轧板、碳纤维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攻克了包括“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技术”、“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工艺技术”、“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铝电解节能重大技术”、“申威SW-3众核处理器”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电机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第一艘航母交接入列,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实现向发达国家批量出口,28纳米芯片制程工艺进入量产,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工业行业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批准发布 1.1万余项行业标准,完成了近6000项行业标准的复审工作,废止了538项行业标准,进一步优化了标准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力度不断加大,TD-LTE-Advanced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物联网概述”成为ITU发布的第一个物联网国际标准等,提高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规则主导力。
截止到2015年12月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轻工、石化、钢铁、汽车、纺织、船舶、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超过445万件,“十二五”期间九大行业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达到26%。
(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84%,比2013年增加0.04个百分点。
政府亦持续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财政支持,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
政产学研各方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不同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模式,如建立产学研用研发联盟模式、产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等,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互动多赢格局。
(三)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创新支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至2015年底,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8家、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3家,知识产权标杆企业60家。
各方协作搭建了一系列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已达511家。
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许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较低,组织机制尚不完善;协同创新模式较为单一,缺乏能够长久合作的机制;国家层面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各方对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性不足,各类创新平台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作用尚不明显。
二、面临的形势(一)新一轮科技创新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挑战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正在加速推进,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处于革命性突破的前夜,颠覆性技术将改变产业形态、组织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对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国际竞争的焦点逐渐由单一技术创新转向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
为顺应全球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的一系列变革,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掀起了以抢占竞争制高点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纷纷加大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投入与扶持,如美国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以促进制造业复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各新兴经济体也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战略部署,努力抢抓机遇。
我国既面临着赶超跨越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被拉大差距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并重点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加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十二五”开局之年的9.5%,一直到收官之年的6.9%,GDP增速逐渐趋于平稳。
同时,我国工业化总体已进入中后期阶段,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的关键时期。
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限,使我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先进产能逐步替代落后产能,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三)创新驱动战略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新支撑技术创新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随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包括《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再次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促进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能力发展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任务。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
——坚持企业主体。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
——坚持市场主导。
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互补性作用,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坚持需求导向。
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加强重大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
——坚持应用牵引。
通过应用示范,促进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广,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辐射带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坚持协同创新。
强化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鼓励联合培养人才,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究能力明显提升,若干领域创新成果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重点建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及认定100家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建设60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显著加强,认定300家以上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1.17%,行业领军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3%。
——工业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0.61件。
——标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制修订标准10000项以上,主导形成国际标准120项以上,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以上,国际标准话语权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和方向(一)重点任务1.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建立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鼓励创新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
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任务,有效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按照“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专栏1: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兼顾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采用企业法人等形式,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标准制定、公共服务、人才培训、国际合作等工作,提升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和《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布局要求,选择重点产业集聚省市的优势领域,汇聚区域创新资源,由具有业界影响力的企业牵头,以资本为纽带,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科研院所或能够整合区域服务的产业园区平台,探索多种产学研协同组建模式,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区域性重大技术需求,探索实现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形成新型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