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
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而且它还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2、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3、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和功能。
教学难点:学生正确、规范使用放大镜,体验到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还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
教学准备:演示材料: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三种)、教学课件。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小六字号的字条、树叶、普通的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方法: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了特殊的宝贝过来和大家一起来玩,想必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伸出用布包的镜子来)你们猜这是什么呀,那有谁可以过来摸一摸这是什么啊。
生:可能是个小镜子,硬硬的……生:可能是只笔。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打开看看。
师:对。
当你从表面不知道这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打开的方法看一看。
(郑重的把包的放大镜放在展示台上慢慢打开上面一点)师:现在猜一下,这里会是什么。
生:镜子。
(再打开下面一部分)师:这是什么?生:木棒,木棒。
(再全打开)生:是把的圆镜子。
师:到底叫什么名字呢?生:放大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见我爷爷拿过。
生:我家里有。
师指着另一个知道的孩子: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师:对,它真的就叫放大镜。
(板书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的秘密好不好。
(把放大镜的图片放到黑板上,把放大镜的名字放上去)二、活动一:认识放大镜的构成师:平时玩过放大镜的举手。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影子的秘密。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1.大屏幕一个、幻灯机一台、手电筒一个。
2.幼儿操作的手偶玩具若干。
3.小故事一个,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一)探索影子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和影子做游戏,但是影子有许多秘密,咱们把他找出来好不好?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鼓励幼儿用身体的各部位和影子做游戏)2.幼儿自由地和影子做游戏,积极探索影子的秘密(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情况,并有目的地与幼儿交流。
)3.讨论:影子的秘密提问:① 你是怎样和影子玩的,发现了什么?② 影子会变吗?它是怎样变的?教师小结幼儿的发现。
知识点:影子会动,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影子会变,随着与光源距离的长短而变化。
(二)游戏:猜影子玩法:1.教师请两个特征比较明显的幼儿藏在屏幕后面,请其他幼儿分别猜猜他们是谁?提问:请问他是谁?你怎么知道?2.请两名特征不明显的幼儿藏起来,增加游戏难度,引起幼儿兴趣。
知识点:影子的特征与物体有关。
(三)利用游戏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对影子探索的欲望。
1.教师用手影给幼儿讲故事,请幼儿欣赏。
a.幼儿对着影子自由地表演手影。
b.请幼儿换用手偶结合音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有趣现象,当幼儿兴致较高时,教师忽然将灯关掉,引导幼儿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2.提问:影子哪去了?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打开灯进一步提问)有灯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没有影子?知识点:影子、物体、光线三者密切相连,缺一即形不成影子。
文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讲座PPT课件
• (1)探究从问题开始,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 问题,提出质疑;要设置问题情景,帮助 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应有意 识地训练学生提出有价值的、可以研究的 问题。
• (2)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 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做假设时一定要符合逻辑、有一 定的依据,而不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
.
20
• 4、重视课堂座位的调整:
• 要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 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 质。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 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 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 纪律,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 。
.
21
五、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
.
29
总结
• 做实验不是教给学生别人科学活动结果的 科学事实,而是通过做实验来进行教育; 不是试图让他们背诵科学结果的描述,而 是让他们了解结果是怎样得到的,也就是 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 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 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
30
•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 师的引导,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教师 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 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 教学肯定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
7
学生的准备:
• (1)让学生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搜集 好第一手资料,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引 导和教会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测量、记录 、统计和做图表的方法。
.
8
学生的准备:
• (2)引导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 动计划,包括大胆推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制定实验步骤、选择合理的方法、准备好 相应的器材,设计好相应的表格和设想安 全措施等。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
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
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
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
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4、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最新资料推荐------------------------------------------------------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第一、依据课程标准。
课标是目标,课堂是主阵地,课标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过程来实施的。
这样对课标内容的透彻了解,对课标精髓的深刻领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否则。
就有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形似而神散,使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总体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社会和个人的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自然课相比拓展了许多,这些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来完成。
因此我们的科学课教学中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教法。
比方说《我看到了什么》这一课,观察的对象是一棵大树,引导学生考虑观察方法,是主要教学目标。
如果把学生带到大树下,告诉他们哪是根,哪是茎,哪是叶,1/ 12这种教法显然是达不到主要目标的;同样,如果告诉学生怎样从内到外、从上到下观察,观察要准细致、全面等所谓观察方法,这里,是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感知活动,体验到无意感知和有目的地感知的区别,这是最基本的用理性的方法观察。
因此,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教法只能采取这样的步骤:让学生回忆我看见了什么回忆再什么情况下看见的,结果怎么样让学生确定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进行观察实践对比、总结两种感知的不同情况和结果,体验到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是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准确、全面、细致。
其中,回忆和总结是两个关键环节,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丰富和提高理性的方法的必由之路。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已经成为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
小学科学课程的开设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由于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小学科学教学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进行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并带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近年来,小学科学日益受到重视,小学科学课程也成为绿色测评的主要科目。
但是,小学科学课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现有的科学教师科学素质相对较弱,不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和科学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效果。
因此,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工作实际,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
一、课前做足充分教学准备工作课前要遵循“科学探究”的理念,创建完善的教学方案,确保设置的每个环节都可以清晰完整的体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
小学科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等多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为目标来进行教学,创建出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素养。
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小学科学理论知识来安排具体的科学教学单元内容,保证所有学习单元均要含有研究课题。
而且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每个教学目标都要有自身所重视的教学内容,每节课也都要有相应的侧重点,所以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设置小学科学的所有单元,而且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要在能够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
此外,课前要尽可能多的获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并且还是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可以使学生尽快找到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洞察力,养成自主思维的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5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小学生怎么学好科学
⼩学⽣怎么学好科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教育更注重训练学⽣的科学思维⽅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科学研究和创新能⼒。
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学⽣学好科学的⽅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学好科学⽅法1 勤动脑:上课专⼼听讲,紧跟⽼师思路,不开⼩差,积极主动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投⼊到教学活动中去。
勤动嘴:多举⼿回答⽼师提出的问题,并向⽼师多提问,同学之间多讨论。
勤动⼿:这⼀点表现在两个⽅⾯:⼀点上课时及时快速地做好课堂笔记,记下重点、要点、难点,容易忘记点,以及对⽼师讲的⼀些拓展知识和典型例题,最好也能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是对⽼师课堂上做演⽰实验,⼀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在学⽣实验课以及课外要养成勤动⼿的习惯。
亲⾃完成有关的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动⼿能⼒,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还可以促进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和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
⼩学⽣学好科学⽅法2 良好的⼼态 我认为每位同学要想学好科学必须具备三种良好的⼼态:⼀是决⼼,⼀定要学好科学。
⼆是信⼼,相信⾃⼰⼀定能学好科学。
三是恒⼼,持之以恒、不懈的努⼒。
每位同学如果具备了这三种良好的⼼态,科学⼀定能学好。
学好科学的⼀些具体做法 养成预习的习惯 对当天要学的内容最好在前⼀天预习⼀遍,那么怎样才算预习到位呢?预习时除了了解课本内容中的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做到⼼中有数外,还可思考⼀下课本上“想⼀想”、“讨论”、“实验探究”等部分的问题。
如果还能提出⼀些有疑惑的问题,第⼆天带着问题听课,那么课堂听课效果就会⼤⼤提⾼ 勤动脑、勤动嘴 上课专⼼听讲,紧跟⽼师思路,不开⼩差,积极主动思考⽼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投⼊到教学活动中去。
多举⼿回答⽼师提出的问题,并向⽼师多提问,同学之间多讨论。
勤动⼿ 上课时及时快速地做好课堂笔记,记下重点、要点、难点,容易忘记点,以及对⽼师讲的⼀些拓展知识和典型例题,最好也能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巩固。
小学科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科学课堂基本要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是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科学兴趣科学课堂应该充满趣味和探究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实验、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主动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实践探究小学科学课堂重视实践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探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启发思考科学课堂要重视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提出假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小学科学课堂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用身边的现象、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应用能力。
五、合作学习小学科学课堂应该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
六、多元评价科学课堂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实验报告、作品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科学学习中表现出色和创新能力。
七、安全意识小学科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并确保实验和观察的安全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严禁私自进行危险实验,教育学生科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和注意事项。
结语:小学科学课堂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实践探究、启发思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多元评价和安全意识培养,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够健康成长。
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怎样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随着农村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农村小学的科学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课题。
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和经验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上好科学课,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一、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他们对自然和农业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体验。
教师在设计科学课程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与农村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比如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土壤的肥力和水资源的利用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因为农村小学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有所不同。
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教师讲授、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科学课程中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二、注重实践与体验农村小学的学生大多接触的是自然环境和农田,因此在科学课程中注重实践与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农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奥秘和规律,感受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或家庭附近的田野采集昆虫、植物等生物标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观察;在物理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或田地进行力学、光学等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和现象。
通过这样的实践与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知识和规律,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践和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构思实验方案、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结论,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
谈如何上好科学课进入新课改多年来,绝大部分科学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科学课要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
一节好课,我们会从学生每个学习环节中、教师进行着的导和教中发现新课程的精神和理念,而且,不同学习环节的指导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教师正是通过这些介入和指导,为学生的智慧活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现就此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教学过程当做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我们称之为“预设性强”。
而教师这时的介入与指导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和帮助的。
新课改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教学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教师必须随着情景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以“教案”为代表的教学设计文本已经有了他的开放性,不是最后的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上课时学生的反应;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所反映出的行为、思维。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
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教师的介入才会显得那么的重要,那么的精彩。
二假设环节应关注学生背后的思考假设是科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往往会就教师给出的探究问题提出许多假设。
在这个时候,教师是不宜于对这些假设进行评判的,因为如果是表扬学生的某个想法,就可能引起其他学生因仿效而限制了思维的广度。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
小学科学四种课型(定稿)在确定问题和假设后,学生需要制定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计划,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4、小组合作、表达交流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及时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这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5、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6、科学引导、创设氛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该模式,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了问题假设和探究兴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制定观察实验计划,并指导他们观察实验方法。
学生急于知道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在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之前,教师需要创造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像科学家一样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从中体验研究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思考,最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将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交流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他们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
如何上好科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我是一名小学科学课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科学、准确地上好一堂科学课,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教学的方法一定要多样化,要充分的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把声音、图片、插图完整的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让现代的教育技术服务辅助教学活动。
本节课中,我就充分利用了现代教学媒体,电子白板,利用幻灯片放映,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其次本节课中,认真地上好实验,小学科学课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有教师的演示实验,有学生的动手实验。
学生感兴趣的是动手实验。
所以上好实验课是提升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上好本节实验课,我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
如比较两杯水谁多谁少,桌子上有两杯水,怎么知道哪杯水多呢?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实行探究。
(2).课前准备要充分要成功地实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做实验,就要做好实验的准备。
上实验课前准备要充分,熟悉教材,明确目的,准备实验用具,课前要充分考虑一些意外情况,要估计学生困难,要考虑解决办法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等。
课前准备充分,上起课来就得心应手。
所以课前我充分的准备了一些教具如测量工具、水杯、树叶等,以及提前查找资料,这些都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条件。
另外,给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每节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文。
根据学生实际和实验内容,事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做到优生学困生相结合。
(3).实验过程精心组织精心组织实验,是上好实验课的重要条件。
本节课中,小实验多,测量杯子能装多少水,测量树叶的面积等等,学生做实验前先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使实验成为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实践活动,学生带着问题边观察边思考边归纳,取得了更好的实验效果。
适时组织学生实行实地操作、研讨。
实验或演示时,要适当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并引导学生实行研讨。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科学课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科学课新课程改革,使科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
它使科学课堂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活的活力。
正因为种种原因,科学课程已成为一门新的重要的学科之一。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认真、愉快,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对科学课程新的理解,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前提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
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开展等因素有关,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还是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也要重视本校的科学教育教学。
这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前提条件。
在这些前提条件下,主管部门要常组织一些科学教师培训,努力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
每学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激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进行青年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比武、案例设计比赛、现场说课比赛、教师操作技能竞赛、科学教师基础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给科学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断提高科学教师得自身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宗旨首先应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想法。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用酒精等加热试管时,教师可以通过酒精灯所发出的蓝色火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其燃烧时所发出的蓝色火焰进行讲解。
因为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烧时就会发出蓝色火焰。
这样一来,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之后再进行生动的讲解。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地球的内部构造。
2、能够制作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3、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4、小学科学《地球的内部》教案: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能够选择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并准确地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难点:体会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煮熟的鸡蛋一个;分别装有水、细沙、小石头的黑色胶卷盒三个。
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
(师指地球仪)问:这是什么?生:地球仪。
师: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能告诉大家你们了解到地球哪些方面的知识吗?生1:我了解到地球是球形的。
生2:我了解到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态的。
生3:我了解到地球上有高山,有峡谷,有平原。
生4:……师: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
关于地球,你们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回答)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重点了解地球的内部。
(板书课题)二、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师: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你们知道吗?生猜测。
师:关于地球内部的结构,教材告诉了我们一些信息,老师也为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请大家仔细阅读教材21页和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读后用一段最简洁的话概括出你了解到的地球内部的信息,把它写到资料纸上。
学生阅读,概括信息。
师生交流信息。
根据交流的情况,教师大屏幕出示地球内部结构图,观察。
在交流过程中板书:地壳地幔地核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你觉得像什么?生:鸡蛋。
师:我们切开鸡蛋观察一下,对照你所观察到的,说说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剖开鸡蛋,指导学生弄懂二者的相似之处。
三、指导学生探究师:这些信息是科学家得出的。
那么,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
请看大屏幕。
如何上好科学课
如何上好科学课(一)、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二)、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空间.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灵活选用教法,优化课堂教学.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察和讨论等基础认识活动,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 (四)、采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动、更直观,强化了感知,促进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五)、自制教具,促进实验教学.科学课是教学质量好坏,还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不成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出实验结论,一味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每一种现象都必须通过成功的实验来实现.要实验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具或仪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只配备了部分仪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使相当一部分实验无法开展,严重影响了自然教学质量,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杨锡宏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在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已转变了观念,改变了教法,都能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学。
同时,也都能充分用媒体进行教学了,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还能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孩子与生俱来的探究天性,把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让孩子产生强大的好奇心,并且会产生一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的科学探究的本能。
这就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
这时老师还要正确地引导,不要使学生偏离我们的目标,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得出的结论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说出自己这样想的原因,能用一定的知识解释某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这就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完成了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我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注重科学课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教学情景并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是上好一节科学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
因此,教师的备课也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为探究活动做了好开头。
如:我在三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
”学生猜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了。
对种子的探究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探究教学的氛围营造得更浓厚。
接着老师设置疑问:种子里面有什么?为什么能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
二、实验器材的准备是教师教好科学和学生学好科学的关键。
准备好实验材料,是保证科学探究时间的关键。
教师提供给学生探究的材料要具有科学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和普通性,使学生乐于并善于探索、研究,自由独立地支配这些材料。
在动手实验前,能根据这些材料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根据现象分析、概括得出结论,这就是要求教师课前要考虑所提供材料能否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研究出什么,解决些什么.因此材料要精心选择。
(1)在种类上,所选材料即要便于学生操作,又要能充分说明问题,保证实验的作用与效果,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实验效果的器具、材料。
如《磁铁有磁性》一课中如果把磁铁中间用线绑起来悬挂在铁架上,做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
用铁架台作支架就不恰当,因为磁铁能吸铁,会导致方向不准确。
还有后面的《磁极的
相互作用》一课的实验,两块磁铁靠近“磁极相同互相排斥,磁极不同互相吸引”的现象明显也会受到影响,因而教学时可以用木架代替铁架台。
(2)在数量上,能少用的东西尽量少用,保证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实验的现象。
如水的三态变化,冰吸收热量溶解成水,水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
实验时,烧杯中的冰就不要加的太满,以免在加热时太费时间。
(3)在难易程度上,要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典型材料,安全易操作。
让他们通过一定时间的摆弄,较容易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引路石。
因此要把好动的孩子吸引到科学课堂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验辅助教学,这是最好的方法。
实验课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去做所谓的探究实验,乱乱哄哄,气氛倒是很热烈,但是学生无从下手。
真正的实验课应在教师导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的实验课才会是一节成功的实验课。
还有我认为上好一节实验课,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准备好有层次的实验财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探究任务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组内分工到位,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再次教师要给学生充足自由的时间、空间支配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
科学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多的放手让学生独立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实践与探究的空间。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种子发芽实验》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知道了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种子发芽与阳光、温度等条件有关吗?这时,教师不需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种植的绿豆种子一盆放在明亮有阳光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处,几天后,学生发现绿豆种子发芽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温度,空气等条件。
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找到了提出的问题答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让小灯泡亮起来》一课时,我一开始简单介绍了电池、电线、灯泡后,没有讲明怎样做才会让小灯泡发光,而且提出问疑问:“谁能让小灯泡发光。
”在学生认识仪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敢于思考,通过亲自实践,小灯泡亮了,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