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培养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徐海霞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11期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正如孔子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包括了传统忠孝礼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人文情怀,是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的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与道德思想的重要载体,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关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具体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是爱国情怀,从而付诸实践。

结合生活实际,学会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师培养学生的守则意识,在校园生活中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个体;培养学生的守则意识,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必要的规则;让学生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结合生活实际,更能让学生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约束自己的行为。

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一课的教学时,便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首先在上课之初,教师便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最近我们所在地区的贪污腐败案件,并让学生阅读案件,思考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有的同学回答:“做坏事终究是会被发现的,我们不能认为别人不知道就去犯错误。”有的同学回答:“说明我国对于贪污腐败的惩治力度很大。”也有的同学能紧扣本课的主题回答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因为你是官员就不惩罚你。”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违法无小事,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与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这些事件是否违法。学生完成判断分析后,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已经触犯了法律。学生相互分享,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表述不准确的地方进行补充,并总结:“某些时候人们在犯法时并不是主观意愿,这种情况下学习法律、了解法律就可以有效地约束与规范我们的行为。”

本节课教师利用社会事件进行导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又以教材事例为起点,将学生的思维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更有兴趣。

结合家庭生活,培养仁孝思想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体内在发展的必备品质。教师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意识,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传承又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生心中长怀孝道与感恩,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