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案例

合集下载

第1次作业_文献综述范例

第1次作业_文献综述范例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分析的文献述评一、会展活动发展史简介最早出现会展活动的是希腊,由最原始的物物交换不断演化发展而来。

纵观全世界会展的发展史,会展活动特别是展览活动的发展步骤是这样的[2]:物物交换(原始社会)—集市(封建社会)—工业展览会(近代)——博览会和贸易展览会(现代)。

总的来说,我们将世界会展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1、萌芽期(原始社会末期—1640年)2、发展期(1640年—1945年)一、1640年以后,人类跨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逐渐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早期的会长形式也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二、1667年,法国举办了第一个艺术展览会,这是一个纯展示性质的展览会,不以商品交换为目的。

三、1798年,法国举办了工业产品大众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政府组织的国际工业博览会,但其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四、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着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3]”。

国力大增,为了显耀自己的强大,1851年,英国在伦敦首次举办了“万国工业展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Industries of All Nations)这是第一个发展到国际规模的工业展览会,亦称为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这次展览会历时141天,展出面积约为10平方米,展品10万件,参观人次达630万。

这次博览会是展览会历史的里程碑,后来的各类展览会都是以之为基础发展成型的。

随着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一战后,综合性质的贸易展览会得到了很大发展,并成为展览的主导型式。

3、成熟期(1945年—)20世纪60年代,专业展览会已经成为展览业的主导型式。

70年代之后,会展活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会展业日趋国际性二、国内外对于会展业研究的成果1、国外研究成果国外对会展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早,工业革命早期,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发达国家的会展经济已经出具规模,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和日本、德国的崛起这些地区的会展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世界会展经济的中心,这些发达国家的学者非常注重研究会展业,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研究,逐步形成了对会展业的定义。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举例1:题目: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一、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就提出了非智力因素的问题,从历史逻辑上看,其实我国古代更早就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孔子的乐学说就涉及了人的兴趣与情感。

到了现代,非智力因素已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开展了不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深入广泛研究了非智力因素的组成要素数学的个性品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

目前对非智力因素的基本成分已经达到了共识。

从广义上来讲,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

从狭义上来讲,则主要是指学习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和学习方法等。

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故多指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2、探讨了学习动机的意义、作用及如何激发和培养动机是数学学习的一种内驱力,它对数学学习有如下的功能:第一是激活启发功能;第二是指向和选择功能;第三是维持增加或弱化学习的反馈强化功能。

许多学生也提出了激发培养动机的方法:提高学习的志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反馈等等。

西方心理学家有关动机对学业影响的研究经历了由情绪反应型到动机向价值取向型动机的转变。

5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注意动机的认知成分。

90年代以来,动机的实证研究逐步加深。

在学生自我效能感和习得无力感方面,在成就需要、失败焦虑、控制和归因倾向的个体差异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而且越来越重视动机与环境间的关系。

3、广泛研究了数学学习兴趣许多学者从研究学生的心理着眼,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范先友在《数学学习情感和情感教育初探》一文中认为美育因素在数学教育中十分重要。

数学的简洁美、奇异美、对称美、和谐美、统一美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与成绩的关联西方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情感与学生的成绩关系研究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教育类在进行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篇教育类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供您参考。

一、引言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在教育理念方面,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

张三(2010)认为,教育应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李四(2012)则提出,教育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课程与教学方法在课程与教学方法方面,研究者们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王五(2015)指出,课程改革应注重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赵六(201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探究式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3.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的热点。

陈七(2016)认为,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刘八(2019)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李九(2011)研究发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

赵十(2014)则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国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关注教育理念与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方法、教育信息化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未来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1.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策略;2.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4.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火灾事故案例文献综述范文

火灾事故案例文献综述范文

火灾事故案例文献综述范文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件,发生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根据统计,每年全球范围内因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是十分惊人的。

因此,对火灾事故进行综述分析对于探讨火灾事故规律,提高火灾事故预防和控制水平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对火灾事故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关于火灾事故的案例研究,对火灾事故的原因、严重性、预防和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旨在为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火灾事故案例研究1. 建筑火灾事故案例研究建筑火灾是火灾事故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由于建筑的特殊性,一旦发生火灾就很容易造成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火灾事故案例研究的整理发现,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电气故障、化学品泄露、施工工艺不当等。

并且,建筑火灾事故的危害性很大,一旦发生会对建筑内的人员和物品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预防建筑火灾事故至关重要,需要从建筑结构设计、消防设施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2. 工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工业生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工业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国内外的工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表明,工业火灾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物料自燃等。

工业火灾事故的危害性较大,不仅会给工业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预防工业火灾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工业生产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3. 交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交通火灾是指在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活动中因各种原因引发的火灾事故。

通过对国内外交通火灾事故案例研究的总结发现,交通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交通工具故障、交通事故等。

交通火灾事故的危害性较大,一旦发生会对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因此,预防交通火灾事故的发生对于交通运输安全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交通运输工具的管理和维护。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案例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案例

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案例一、引言文献综述是论文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评价的过程。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探讨在论文写作中如何进行文献综述。

二、案例背景假设我们要撰写一篇关于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的论文。

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对该主题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

三、文献综述案例1. 综述目的和方法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学业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综述旨在系统性地梳理已有的文献,并对手机使用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

通过文献调查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收集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建立一个综合性的文献综述框架。

2. 相关研究的主要发现根据调查,青少年的手机使用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已有的研究表明,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一些研究认为手机使用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学会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从而有助于其在学校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手机上的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2.2 消极影响然而,另一些研究也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导致青少年对学业的分心和时间浪费。

社交媒体和游戏等应用程序也可能干扰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最终导致学业成绩下降。

3. 综合分析和结论根据前述研究的主要发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手机使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存在消极的影响。

其次,手机使用是否对学业成绩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其使用的方式和时间。

合理的手机使用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信息获取,但过度使用会造成学习效果的下降。

最后,对手机使用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并且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提供更加细分的研究成果。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性整理和分析,文献综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旨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方向。

而在文献综述中,实证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实证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文将以实证研究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文献综述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在某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作者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员工工作满意度受到领导行为、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证研究中,作者选择了某公司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充分总结了前人研究成果,找到了研究的空白点,并通过实证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还可以为实际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二、案例二:《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另一篇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涉及到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发现,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声誉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作者选择了某超市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文献综述中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为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产品改进和营销策略优化的建议。

三、案例三:《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证研究》在另一篇毕业论文中,作者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文献综述中,作者发现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受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校评价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作者选择了某中学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文献综述-例子

文献综述-例子

Ⅱ.文献综述《云计算中分布式存储服务管理平台开发》文献综述摘要:云计算是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模式。

但是,大规模也给我们带来了硬件设施上的压力。

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共享的存储空间构建可靠、高效的分布式存储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云计算服务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分布式存储; PSP文件存储系统;运筹学Literature review on a distributed cloud storagesystem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is based on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use network as the carrier to provide the infrastructure, platform, software and other services. And integrate Large-scale of scalable computation, storage, data, applications and other distributed computing resources to work with super computing model. But, Large-scale also gives us the pressure on the hardware.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network shared storage building reliable and efficient distributed storage services, and on this basis to provide cloud computing service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distributed storage, PSP file storage systems, operations research第1章云计算的特征与主要云计算平台云计算被认为是“革命性的计算模型”,它是将用户从桌面推向互联网关键的一步,因而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计算模型。

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

文献综述案例及评述摘要:一、引言1.文献综述的重要性2.文献综述的定义与目的二、文献综述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2.案例二:某一理论的文献综述3.案例三:某一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综述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1.确定主题与范围2.文献检索与筛选3.文献阅读与分析4.撰写文献综述四、文献综述的评述1.结构与逻辑性2.内容的全面性与准确性3.观点与见解的创新性4.语言与风格的规范性五、优秀文献综述的实践与应用1.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发现研究空白与不足3.指导研究设计与方法选择4.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六、总结与展望1.文献综述的价值与意义2.提高文献综述质量的策略3.未来文献综述的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献综述的案例分析,探讨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与评价标准,以期为研究人员撰写高质量的文献综述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案例分析1.案例一: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以心理学领域为例,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应涵盖该领域的研究背景、主要理论、研究方法、实证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梳理,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二:某一理论的文献综述以社会认知理论为例,文献综述应从理论的起源、基本原理、核心观点、应用领域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

通过对社会认知理论的深入剖析,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该理论的内涵和价值。

3.案例三:某一方法的应用与发展综述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例,文献综述应关注该方法的操作流程、优点与不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及最新发展动态。

通过对质性研究方法的系统阐述,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1.确定主题与范围:首先明确文献综述的主题和范围,这将有助于文献检索和筛选工作。

2.文献检索与筛选:利用学术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出与主题相关、质量较高的文献。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相关热词搜索:第1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教育文献综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同的发源但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是保障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基础。

民族地区的法治教育是全国普法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

因为民族、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敌中国反分裂、反渗透的第一线。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加强民族地区法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在长时间的民族工作中,我们发现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是正确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稳定的关系,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没有國家的完整统一就没有民族的完成和传承。

二是运用国家力量从政策、经济、文化上因地制宜的进行普法活动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相结合,要善于正确理解宗教的教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民族文化中相契合的部分,进而使得民族法治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民族地区法制教育在中国的重要研究专题对法治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在树立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确保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到实处。

要党中央的领导中心、服务国家安定统一的大局,让全国普法教育充分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是普法教育工作的关键。

对全社会而言,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保障。

因此,我们要把维护国家完整而统一、反对抵制国内外反民族分裂势力和社会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民族法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主动出击,不能以逸待劳,《关于进一步彰显法治力量全力促进社会稳定的通知》《关于开展严打暴恐专项整治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来说是必要的。

法治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宣传册的印发、律师大讲堂、宗教学者教义解读课堂、服刑悔悟人员宣讲活动等。

这些积极有效的活动实践了法律问题咨询、正确宗教价值观、以及用情化人等多种宣讲形式,引导各族群众认清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与危害,不断增强国家认同、自我公民意识以及法治意识。

文献综述范文1-3

文献综述范文1-3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一、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的不俗表现,一直令中外经济学家为之着迷,作为其背后主要支撑力量的民营企业更是倍受关注。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支撑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化进程的基本假定出发,经济学家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去观察、解释民营企业的成长绩效,及其所创造的“中国奇迹”。

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成功挑战了“传统智慧”(Montignola,Qian and Weingast,1993),为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以此为背景,我们尝试对该领域内主要贡献者的观点进行归纳,并梳理其理论逻辑,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去理解民营企业,进而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质。

具体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民营企业,从其产生、发展和变迁的全过程看,它的特殊性究竟是什么?从产权已基本清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随着各种形式壁垒的消除,我们如何预测它下一步的表现?本文期望能为人们进一步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按照民营企业的实际发展进程展开。

第二部分评价斯蒂格利茨(Siglitz)等人的观点。

与早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相适应,产权安排被视为外生变量,市场竞争、激励与信息等因素得到了强调。

第三部分介绍围绕产权安排提出的各种理论假说。

尽管文献的视角各不相同,但大多数都是从Grossman-Hart-Moore的剩余控制权理论起步的。

第四部分比较分析各种关于企业改制原因的假说。

一般认为,地方政府退出与企业改制内生于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水平。

随着环境的变化,民营企业作为一般意义上企业的性质被更多地展现出来。

二、市场竞争、激励机制与效率改进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具有渐进性、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非同步性的特点。

这构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的初始环境。

早些时候,依照Sachs(1989)等人所设计的“大爆炸”模式进行改革的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经济出现持续衰退,而“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经济却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

两种类型的优质文献综述案例

两种类型的优质文献综述案例

两种类型的优质文献综述案例一、罗列式的文献综述顾名思义,罗列式的文献综述就是把所有自己收集到的文献,一一罗列出来。

举个例子,一篇关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文献综述是这样写的:“近年来关于马克思宗教思想的研究不断增多,如陈荣富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硏究》(2008),魏琪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变迁》(2008),刘丽的《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2009),王志军的《论马克思的宗教批判》(2006),袁芳的《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与现代性批判》(2014),卓新平、唐晓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宗教观研究》(2007)。

”二、总结式的文献综述总结式的文献综述就是将每一篇论文的中心观点提炼出来,附在论文题目之后。

与罗列式的文献综述相比,总结式的文献综述对于读者而言显然更有用处。

但是大多数总结式的文献综述依然学术价值不大,往往沦于无用的废话堆积。

因为用言简意赅的语句,准确清楚的表达原作者的意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总结式的文献综述,无非是对作者摘要的再次摘要而已,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错判或未能表露原作者的意图。

举个例子,20世70年代,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开始研究现金流方面的管理内容,特别在美国W.T.Grant公司破产后,越发频繁。

作为美国知名连锁企业,其破产原因引人深思,企业过于看重营业利润却忽视了现金流的流动性而破产。

类似的现象也在频繁出现,这也引起了众多企业对于现金流的重视,也让许多学者对现金流量管理的学术研究变得日益频繁。

1987年11月,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发布了SFAC NO.95《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确定了现金流量表及其会计指南,由此奠定了现金流量表在财务报表体系中的“第三报表”地位,现金流量表逐渐被各大企业所采用。

在此之前,众多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现金流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现金流量管理也逐渐演变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

Ku和Myer(1957)认为企业获取经营生产所需资金不应过分依赖于资本市场,企业应做好现金储备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政策,防范现金流断裂风险。

教育课题申报书文献综述撰写4例及点评

教育课题申报书文献综述撰写4例及点评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通知”。
案例
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儿童权益公约》,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 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 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
02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 的C.比尔斯。
03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 实现”;
案例
01
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
02
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03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 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案例
前苏联教育部1984 年颁布“苏联普通学 校心理辅导条例”;
04
案例4:《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行动研究》
Chapter
案例
01
与本课题研究相似的课题
02
该类课题已有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 策略
03
形成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五步操作程序: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探究-直 观操作、深化思维;发现-分析归纳、强化思维;内化-巧设练习、扩展思维 ;拓宽-质疑问难、系统思维。
0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 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 面均以学生为中心。
0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 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 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
正文
03

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文献综述撰写方法

文献综述撰写方法案例一: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研究》的文献述评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一)文献搜集的途径1.教育科学立项课题。

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六五”至“十五”立项课题找到5个相关课题;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十五”“十一五”立项课题中找到10项相关课题。

2.电子资源。

以“早期教育”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在1999-2008年的“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30篇;在1999-2008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中检索到400篇。

在上述3个数据库中以“早期教育师资培训”作为主题次进行二次检索,只搜索到1篇论文,但就内容来看,与其直接相关的论文共有3篇。

3.专著。

在各大专院校图书馆及网络检索到相关专著9本。

(二)相关研究文献概述1.关于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0-3岁早期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已有一定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0-3岁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研究①0-3岁儿童发展研究。

婴幼儿发展研究是0-3岁早期教育研究的基础研究。

此类研究以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主。

如庞丽娟、李辉编著的《婴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一书,根据婴儿心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婴儿大脑形态与功能的发展,动作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心理发展的组织功能,婴儿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编码加工能力等的发展,婴儿的早期气质及其对婴儿亲子交往、心理发展的影响,婴儿的早期情绪表现、分化和不断社会化,婴儿的自我意识的产生、发展,婴儿亲子交往、同伴交往的发展与特点,以及母婴交往、父婴交往的不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讨论。

此外,还针对婴儿对象的特殊性,语言能力较弱,不能很好理解实验指导语,不能确切用言语报告其反应与内在感受,觉醒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心理状态易变等特殊因素,分析、介绍了婴儿心理研究的各种专门技术、方法,以及各种经营采用的测查量表。

文献综述例子

文献综述例子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研究(前言部分)前言百年屈臣氏在被李嘉诚名下和记黄埔收购后迅速占领包括亚洲四小龙在内的十大最繁荣的亚洲市场以及两个欧洲市场,扩张的速度不容小觑。

在各大超市商场站稳脚跟的今天,零售业可谓发展势头稳进、市场日趋成熟,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生存并发展壮大是很多零售巨头正在研究的问题。

屈臣氏是如何实践这一点的呢,笔者认为优秀的营销整合系统是其中的关键,其中尤以客户关系管理中情感营销为亮点。

笔者借阅了《市场营销新视点》、《消费者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全案》、《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实务》、《情感营销》、《会员制营销》、《市场营销案例》等书,综合了部分新闻及博文的相关内容,旨在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有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正文部分)参考文献评述1、《市场营销新视点》梁东、刘建堤(2007)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营销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

本书借鉴国内外市场营销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当前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动态及为市场营销学界所关注的包括直复营销、概念营销、合作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情感营销、整合营销、体验营销、事件营销、城市营销、体育营销等多项热点问题展开理论指导与研究。

本书对《屈臣氏会员卡制度背后的消费心理》的借鉴意义:论文将以情感营销为突破口,论述屈臣氏会员卡以情动人带给顾客极大的惠顾心理并实现顾客的终身价值。

2、《消费者行为学》荣晓华(2006)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消费者行为研究及营销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最新成果,博采中外众家之长并加以发展和创新。

本书循着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和消费者决策过程的主线展开,逻辑清晰地论述了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意义、若干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消费者行为学的特点和研究途径,论述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在因素、消费者的态度、外在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消费者的决策过程等,可谓理论介绍全面概括,案例部分生动、启发性强。

文献综述范文(通用5篇)

文献综述范文(通用5篇)

文献综述篇1一、引言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

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一)叛逆心理的概念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

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

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

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

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

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

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案例

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案例

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案例
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是一种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和分析,来回答特定的研究问题。

该方法包括五个步骤,即制定研究问题、搜索相关文献、筛选和评估文献、提取数据和综合分析和解释结果。

以下是一个应用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的案例:
研究问题: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步骤一:搜索相关文献
通过使用关键词“社交媒体”、“青少年”和“心理健康”,在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ERIC等数据库中进行了检索,并筛选
了182篇相关文献。

步骤二:筛选和评估文献
根据文献的题目和摘要,筛选出了62篇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

然后,根据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中的评价标准对文献的质量进行了评估,最终确定了25篇高质量的文献。

步骤三:提取数据
从25篇文献中提取了关于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的
数据,如社交媒体使用时间、社交媒体使用类型、心理健康状况等。

步骤四:综合分析和解释结果
通过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出以下结论: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自尊心下降、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方式和类型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
不同的影响。

步骤五:结论、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

然而,该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有限、研究设计不同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案例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可以帮助学者和研究者概述、识别、描述某一领域的心得知识。

本文以一项关于非洲大豆白腐病抗性研究的文献综述为例,介绍文献综述的准备步骤、分析工具以及可操作性结论。

首先,进行文献综述之前,需要针对特定主题明确目的,如在本项研究中学者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的大豆白腐病抗性数据以及相关发现。

其次,进行文献综述时,从一系列任务中选择,如本研究中学者从搜索引擎和图书馆的资源库中检索标准的英文期刊文章,如“Pest Management Science”,“Crop Protection”以及“PLoS One”,这些显示出学者的尝试锁定领域资源,防止信息过载。

此外,文献综述也需要利用某些分析工具,帮助分析和理解所收集的文献数据,比如在本项研究中,学者使用了CRD数据流图来发现视图产生可复用的内容见解,并确定结论和决定。

最后,文献综述可以得出可操作性结论,如本项研究中的学者指出,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在我国开展大豆白腐病抗性评估的良好栽培方式是采用早期灌溉和叶斑减轻措施,并加以施肥管理,大大提高了大豆的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文献综述是一项有用的研究工具,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从资源库中查找相关文献,然后利用相应的分析工具分析文献数据,最后得出可操作性结论。

本文通过举例介绍了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概述,了解文献综述的运用方法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1、文献综述:是对当前与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来把握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如何,从而确定论文写作的方向和创新点。

2、写作方法一般分为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两个大部分,然后再具体分别对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

3、做文献综述的时候注意在文后把每一篇文献的出处按以下顺序表示出来,做到前后一一对应,为日后写论文保留第一手资料。

寻立祥.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7(10):15-18.文献综述案例: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旅游业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一个朝阳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丰富,也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生活,出门旅游已经不再是上层社会和贵族的专利,而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不可缺少部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们与自然产生了隔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加之城市单调的景观,环境的污染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渴望到大自然去,与自然进行直接的接触和对话,享受自然中幽静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自己的身体和神经得到休息和放松,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正是在这种旅游需求的推动下,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蓬勃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长久不衰的热门旅游方面。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也成为现代旅游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国外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后,乡村旅游开始发展起来,其中,1865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则标志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类型的诞生,并成为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乡村旅游出现较早,但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1958年出现了第一篇关于山区旅游及其对山区农场重要性文章(Martin Oppermann,1996)。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2
理论这一“产业与贸易研究的新范式”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张辉,2007;汪斌等,2007) , 对特定区域嵌入 GVC 的不同驱动形式以及升级方式的研究(张向阳等,2005) ,对价值链 治理促进与阻碍特定产业升级的案例分析(文娉等,2005) ,也有从比较优势演化的视角分 析了产业升级问题(张其仔,2008) 。隆国强(2007)借助经典的价值链“微笑曲线”图形 指出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三个方向: 产业间的升级、 向资本与技术密集以及信息与管理 密集的价值环节的升级,与国外学者概括的“价值链间升级”和“功能升级”是一致的。刘 志彪及其团队(2005)针对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进行了持续的研究,分析了作为“国际代工 者” 的本土企业从 OEM 到 ODM 各阶段的升级模式, 提出了转向自有国际品牌的国际战略; 于明超等 (2006) 以中国台湾笔记本电脑在内地的封闭式生产网络为例研究国内当地企业在 全球价值链下面临由于技术能力弱、生产规模小等原因被边缘化从而限制了升级潜力的问 题;江静等(2007)在“经济租”思路下分析了 GVC 价值分配中的决定因素,提出了提高学 习能力、技术扩散以及自主创新等产业升级对策。 (2)金融资源配置之于经济结构调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金融资源 配置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经济学文献中, 更常见的分 析是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Joseph Schupeter (1912) 声称,良好的银行体系有利于 甄别并投资那些具有创新产品和创新工艺的项目,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Joan Robinson (1952,p86) 认为是“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 ,经济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金融体 系会自动对此作出反应。John Hicks (1969)则认为,在英国工业化初期的资本聚集中,金融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Gurley(1955,1960,1967)和 Shaw(1955,1960,1967)在考察发展 中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后, 将金融理论的研究拓展到货币理论以外, 提出了包含货币理 论和银行理论在内的全面金融理论与金融机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与基 础,而金融发展则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的手段。Goldsmith(1969)系统研究了数十个国 家地区百余年统计资料后, 认为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金融机构与金融资 产种类越丰富,金融活动对经济的渗透力越来越多强,经济发展速度亦就越快。此后,更多 文献致力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如以理论和实证相结合为代表的 Atje and Jovanovic(1993) 、De Gregorio(1992a) 、King and Levine(1993b)和 Sussman(1993)等, 纯以实证证研究为代表的 King and Levine (1993a) Levine 、 (1997) Levine and Zervos 1996; 、 ( 1998)以 Rajan and Zingales(1998)等。国内文献也没有跳出这一基本研究范畴,重点讨论 金融发展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并分析区域金融资源配置差异及其经济影 响,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的差异对区际经济增长差异具有较大的解释力(冉光和、李 敬、熊德平、温涛,2006;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2007;李江、冯涛,2004; 姜春, 2008)。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理论论证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理论论证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理论论证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和综合,可以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

本文将以某学生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与理论论证,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献综述,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一、案例分析某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在文献综述部分,学生首先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

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列举了多个经典的理论模型,如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学家韦伯的社会影响理论等,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其次,学生在文献综述中还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和整理。

学生将影响因素分为个体因素、产品因素、市场因素等多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罗列和说明。

例如,在个体因素方面,学生提到了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消费心理、消费态度等因素;在产品因素方面,学生则重点分析了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价格等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最后,学生在文献综述中还结合实际案例对理论进行了验证和论证。

学生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消费者购买决策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文献中提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

二、理论论证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学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论证。

学生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例如,在个体因素方面,学生认为消费者的个人特征和消费心理对购买决策的影响至关重要,而这些因素又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

在产品因素方面,学生指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品牌知名度和口碑则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教师的压力源
心理学家马特·贾维斯在总结上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压力源分为3类[1]:教学工作本身的因素( 如:工作量、工作时间、角色负荷、教学秩序等) ;对压力的认知不足( 相关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方式等) ;系统因素( 如,缺乏社会支持、对改革的认识、领导方式等)。

可见,教师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即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与教师自身特点有关的压力源( 包括教师的认知方式、角色意识、自我期望、专业能力等),它们对教师压力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美国乔治亚州大学的伊莱恩·亚当斯(Elaine Adams)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角色准备、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疾病症状、控制能力和自尊六个内部特征与职业教师压力关系的研究,发现疾病症状、自尊和角色准备是与压力相关的最重要的内部特征。

外因是与教师压力有关的包括社会、学校和教学工作本身在内的人、事、物等各种因素。

澳大利亚的波依尔和伯格(Boyle GJ & Borg MG)等人对马耳他群岛和戈佐岛的710名全职小学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在20项压力中提出了4项因素:学生的过失行为、时间和财政的困难、未受到必要的尊重、各种不良的人际关系;加拿大的林德等人研究纽芬兰高中教师主要的压力源有:消极的工作环境、工作超负荷、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行政支持。

(2)教师心理压力调适策略
马特·贾维斯提出了四项策略:①利用电脑进行应对压力的训练( CBT-based inteventions );②提高社会支持;③减少工作量;④教育政策。

佐伊·安和丹尼斯( Zoe Ann Brown & Denise)提出了四种策略,即认识和了解压力、进行身体锻炼、适应环境和控制情绪,并明确提出了每种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比较典型的是莉莎·拉吉尔和西瑞·布( Liza Nagel and Sheri Brown) 提出的“ABC 解压策略”,将缓解教师压力的过程依次分为A、B、C 三步:“A”即Acknowledge,指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担任教师这一角色会加大已有的压力。

“B”即Behavior Modification,指教师可运用行为调整策略,帮助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具体的行为调整策略包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认知重构。

“C”即Communication,指与学生、同事、领导进行口头上和身体上的语言交流。

科克伯恩在教师自身意识到应对职业压力的35种策略的实施调查中发现,其中被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应对策略依次是:①确保自己理解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
作;②进行更充分的课程准备;③在压力情境中发现其幽默的一面;④放弃进行不下去的事情;⑤优先解决当前的最大压力事件。

总之,国外的研究表明教师压力源主要由内外因素组成。

压力的应对策略方面,国外的研究者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合力,才能达到“1 + 1+ 1> 3”的效果。

国外研究者也总结出一些她们认为较为有效的策略。

然而国外的研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在研究对象上,已有研究侧重于对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的压力研究。

因此,对于幼儿园新手教师心理压力源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外在压力源的研究,内在压力源虽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成就动机、人格特征、角色、自尊以及教师的自我解压策略等方面有所涉及,但专项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对教师压力源,特别是内在压力源的进一步研究也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同时,国外的研究虽有直接与间接调适等,但对压力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没有相应的调适策略,这也将是今后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教师心理压力源
基里亚克曾列举51项教师压力来源,陈德云总结了六种重要因素[1]: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时间的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冲突。

霍燕、黄延林指出“教师内心负荷过重是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诱因;教师生存的外围环境是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追求使压力永远横亘在心头;教学任务繁重工作超负荷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末位淘汰制使教师精神持续紧张。

”[1]
饶淑园则认为“教师职业压力的形成一方面是外在的客观紧张刺激引起,另一方面是内部的主观感受。

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心理因素:需要和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征、能力素质、自我期望、经验、心理准备状态等。

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系统。


宋宙红、邓远平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以下原因所致:第一,数年的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各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和评估,使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增大;第二,超负荷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竞赛评比等使教师产生心理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第三,社会、家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教师带来种种有形和无形的精神压力,使教师心情烦躁和焦虑;第四,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以及职称评聘和晋升等因素,带给教师很多压力,造成其精神紧张;第五,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各级
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使教师出现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出现神经症状。


对于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李艳丽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因素:A.素质教育及教育改革的实施;B.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高期望;
C.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偏低;
D.教师职业角色的多重性和角色冲突。

②学校因素:A.学校的管理方式;B.教育对象的复杂性;C.教师职业交往中的人际关系;D.工作负担过重。

③自身因素:A.教师价值观的多元化;B.教师的自我期望值过高;C.教师的人格因素;D.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

马凤芹的研究表明从心理压力的来源看,新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有:
①工作压力;②家长压力;③经济压力;④同行压力。

(2)心理压力对人的影响
邓庆民认为,有人说“心理压力是魔鬼与天使的混合体”。

一方面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引起身心的疾病;另一方面在心理压力之下,我们能够保持较好的觉醒状态,使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

适度的身心紧张状态,对有机体适应环境、应对问题是有利的。

但是,如果紧张反应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了机体自身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导致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

(3)教师心理压力调适策略
陆学军、张洁慧、黄杰、何立婴提出:第一,尊重和信任是减轻心理压力的减压阀;第二,科学评价是减轻心理压力的调节器;第三,管理决策的公开透明是将压力转为动力的催化剂。

从自身角度出发能采用以下方法:旅游摆脱烦恼法;召开烦闷发泄会;申请培训过渡法;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业务能力是减轻压力的最根本方法。

王承信提出九种方法:①认知调节;②注意力转移法;③自我发泄法:倾诉发泄、书写发泄、运动发泄、哭泣发泄;④言语暗示法;⑤自我安慰法;
⑥幽默解脱法;⑦替代补偿法;⑧避免心理错觉法;⑨睡眠及饮食调节法。

刘维良、钟祖荣的研究指出“减轻教师压力的对策:①管理者应当为教师减压,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实行人性化管理,尽量为教师多提供休息、放松的时间和空间;②教师调整心态;③合理认知事件,保持积极心态,有时,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辩证地分析事件的利弊,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④优化问题解决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⑤会管理时间,做到张弛相辅。


杨岳指出:“1.重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社会形象;2.社会应为教师提供宽松的舆论氛围;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在职业活动中树立生命成长意识;4.改善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切实解决教师的医疗、职称、住房等实际问题,努力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5.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教师经济收入的提高关键是钱;6.学校领导应该了解每个教师的需求,包括兴趣、情感信念、世界观等的状况,并力图通过多种形式,借用客观的积极因素,坚持知人善任、各得其所、发挥所长;7.学校应尽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软环境是指学校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学校管理要切切实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硬环境是指学校要拿出必要的资金,购置健身娱乐设备、器材,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8.改善领导作风,维护教师的威信学校领导应当竭力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9.健全教师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10.教师
国内的研究成果归纳为以下几部分:教师心理压力源、心理压力调适策略、心理压力影响的双面性等。

教师的心理压力源总体可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两类。

从一般到特殊,根据教师的心理压力进一步研究幼儿园教师群体。

已有研究还较少有专门针对幼儿园新手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及调适策略的指导。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根据幼儿园新手教师的特点,分析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尝试提出一些适合并且可行的调适策略,以促进幼儿园新手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