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案例解析报告

合集下载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分析】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这个大背景下,幼儿园也逐渐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实际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二、案例分析1. 幼儿园环境美化在江西省某乡村,当地的一所幼儿园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从幼儿园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环境美化工作。

他们在幼儿园周围植树种花,布置了美丽的花坛和小树林,改善了周围的环境。

与此幼儿园还发动了全体师生一起动手,用废弃的物品进行再利用,打造了富有创意和特色的装饰品,使得整个幼儿园焕然一新。

2.乡村文化传承在广东省的一个乡村,一所幼儿园联合当地的文化部门,开展了系列的文化传承活动。

他们在幼儿园内设立乡土文化馆,陈列了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绘画和音乐作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并感受到了自己乡村的历史和文化。

幼儿园还组织了一些乡村文化主题的活动和游园活动,使得幼儿园充满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3.乡村教育资源整合在湖南省某乡村,一所幼儿园积极倡导乡村教育资源整合,与周边的农业种植基地合作,开展了“田园课堂”活动。

幼儿们可以走出教室,亲身参与田间劳作,并由农民带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使得幼儿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在实践中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幼儿园还与乡村学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一些跨校的活动,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

三、总结与回顾通过上面的实际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在环境美化、文化传承和教育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为更多的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文章写手,从深入的实践案例中了解到,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他们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使得孩子们在成长中更加积极向上和具有责任感。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村人口的外流、农村经济的困局以及乡村环境的恶化等。

在这种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案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大政策,旨在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中国各地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1.中国浙江梅山村梅山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曾经是一个人口流失严重、经济不发达的贫困村庄。

通过梅山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焕发了新的活力。

村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如种植水果、开办民宿等。

此外,村庄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庄变得更加整洁美观。

2.中国安徽新桥村新桥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

为了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新桥村注重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了特色农业观光经济带。

村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开展了茶园、花坛等景点的建设。

与此同时,村庄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可以参考以下开发模式:1.以乡村资源为基础乡村资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

开发美丽乡村的首要任务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乡村资源的潜力,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乡村景点和农产品。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如道路、供水、供电等。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和生活品质,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

3.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通过开发特色农业观光、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乡村地区的环境状况对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整治污染土地和水源,改善乡村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分享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分享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共享一、案例介绍在当今社会,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经验。

二、实践案例共享1. 村级幼儿园的绿色环境打造在某个乡村,一所村级幼儿园通过积极的环境美化活动,打造了一个绿意盎然的校园。

他们在校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搭建了多功能活动场地和游乐设施,营造了一个适合儿童学习和游玩的环境。

通过这些举措,幼儿园不仅提升了校园的美观度,也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农耕体验课程的开展另一所幼儿园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了农耕体验课程。

他们邀请当地的农民和专业的农业教师来到幼儿园,教孩子们种植蔬菜、认识农作物、体验农耕生活。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农田的耕作过程,也培养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

3. 乡村文化传承和体验还有一所幼儿园将乡村文化传承和体验融入到教育中。

他们邀请了乡村艺人和手工艺人到校,向孩子们展示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教授乡村舞蹈和民间音乐。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了解了乡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对乡土的情感认同。

三、成功经验分析以上案例表明,在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中,以下几点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校园环境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绿色植被的种植、环境设施的完善等举措,可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注重与乡村资源的结合。

开展农耕体验课程和乡村文化传承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重视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

幼儿园应积极与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四、我的观点和理解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工作。

我认为,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家乡成长、在乡村生活,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幼儿园也应该与家长和社区保持密切联系,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的事业。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一、经验借鉴(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1、概述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

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

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亿元,地方财政17.19亿元。

桐庐区位与美丽乡村精品带2、特色经验⏹制定科学的定位与可操作的计划,实施“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战略。

⏹完善村庄导则与规划编制与实施体系。

⏹将保护乡村地域生活方式的理念贯穿在设计-改造-管理的全过程中。

⏹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细节塑造。

⏹凸显重点村打造示范样板,“不以规模拼大小、只以精致论高低”。

桐庐美丽乡村现状图(二)安吉美丽乡村:产村联动,全面铺开1、概述安吉县位于浙江西北部,全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距杭州约60公里,距上海和南京约200公里,是长三角经济区新崛起的一个生态经济特色县。

北倚天目山,森林覆盖率达71%,有12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居全国首位。

2009年GDP159亿元,人均GDP5120美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1436元,高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319元,已连续多年增长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安吉区位与美丽乡村规划2、特色经验⏹从县域高度整合各类资源,县域全面展开美丽乡村建设。

⏹综合整治村庄环境与设施。

⏹注重乡村产业与本地要素的结合,培育“竹文化”等生态文明品牌。

安吉美丽乡村现状图(三)仙居美丽乡村:绿色农产,推广品牌1、概述仙居县隶属台州市,县域面积 2000 平方公里,人口 48 万,辖 700 个行政村,是浙江山区欠发达县。

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 77.2%,被誉为“仙人居住的地方”,至杭、甬、温 2-3 小时。

2009 年仙居生产总值 82.9 亿元,财政总收入 9.34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6976 元(低于浙江平均水平 303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落后临安和安吉 4-5 年。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以杭州市西湖区双灵村村庄整治工程为例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以杭州市西湖区双灵村村庄整治工程为例

2020年第10期现代园艺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相关政策影响下,杭州市近15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实践。

据《浙江日报》报道,截止2015年,杭州市每年安排近10亿元专项基金打造“美丽乡村”,改善了民生。

农村居民和乡村旅游收入提高。

随着杭州市政府提出“三江两岸”综合打造,西湖区提出“美丽西湖”行动,西湖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杭州市政府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围绕“做美生态、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好生活”[1],开展了新一轮村落景区的打造,其中就包括双灵村。

1项目概况双灵村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西部,从属于灵山风景区,距杭州市中心约20km,北面有320国道,西面与富阳市接壤,东南面有杭富沿江公路。

据《之江历史文化丛书———之江胜景》记载,2002年行政村撤扩时,大岭与上堡两村合并。

村民在酝酿取名时认为,村庄与灵山毗邻,以生产红、绿两茶而著称,取名“双灵”[2]。

双灵村现有农户200余户,人口700余人,山林约300hm2,耕地约67hm2,是一个三面环山的村庄。

村内有西湖区最高峰如意尖,西湖区最大水库板壁山水库。

根据上位规划文件,《杭州西湖区生态控制区单元(XH20)控制详细规划》中规定双灵村为生态农业科技园及生态农业观光园。

《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中规定双灵村以耕地、园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为主,未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2现状分析2.1建筑建筑依山就势而建,以农居为主,有少数服务建筑和厂房。

多数建筑质量较好,少数建筑颜色过于鲜艳突兀。

此外,违章建筑和搭建较多。

2.2围墙每户庭院都由高围墙与外部隔开,不仅造成空间拥挤封闭的视觉感受,也不利于邻里沟通。

2.3庭院绿化面积较少,铺装破旧,庭院景观杂乱。

2.4公共活动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少,现有活动场地设施陈旧,功能和景观不能满足村民需要。

2.5水系灵山溪沿灵山线公路贯穿双灵村,流经长度约2.9km,设有多个滚水橡皮坝,水质较好但驳岸景观较生硬,另有多条溪水支流汇入灵山溪。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是指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将传统农村与现代特色有机结合,通过空间布局、景观设计、建筑风格等多方面的规划,创造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

下面将以某个具体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某省某县的美丽乡村规划项目,旨在提升该县农村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规划包括景观改造、村庄建设、农田治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在景观改造方面,规划中提出了将农田、山峦、湖泊等自然资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相结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乡村景观。

其中,保存并恢复了一些传统农田景观,使游客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农村的生活方式;同时,在山峦和湖泊周边建设了一些公园和休闲场所,供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娱乐。

其次,在村庄建设方面,规划中提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卫生。

对于一些老旧村庄,规划中提出了进行整体的重建,修建新的楼房,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在村庄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力改造,提高了村庄的整体面貌。

此外,规划中还强调了农田的治理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农田的疏浚和水利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农田的耕种效率和抗灾能力,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规划中提出了发展一些农业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产品、农家乐等,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该案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综合考虑了自然景观、村庄建设和农田治理等多个方面,通过改善农村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景观设计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推动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这个案例给我们启示,美丽乡村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农村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通过整体规划和改造,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VillaBgr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面无 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 将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足卫生保洁和设 施管护人员。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 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 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双赢”。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加 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典型案例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VillaBgre
美丽乡村建设
典型案例
VillaBgre
广东: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广州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确定了28个创建试点村,因地制宜 推进各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主要措施:
一是村庄规划。
二是农民增收。
三是优化环境。大力推进“七化”工程(道路通达无阻化、农村路灯亮化、供水普及化、生活排污 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死角整洁化、通讯影视“光网”化),以及公共服务“五个一” 工程 (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公共服务站、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文化站、一个户外休闲文体活动广场、 一个不少于10平方米宣传报刊橱窗、一批合理分布的无害化公厕),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6 渔业开发型模式 7 草原牧场型模式 8 环境整治型模式 9 休闲旅游型模式 10 高效农业型模式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乡村规划是当前城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美丽乡村规划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围绕美丽乡村规划展开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如何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乡村的整体美观程度。

首先,美丽乡村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以浙江省新昌县的乡村规划为例,该县在规划中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了大片绿地和农田,打造了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

在规划中,将村庄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美丽乡村规划需要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江苏省苏州市的甪直古镇规划中,充分保留了古镇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通过修缮古建筑、挖掘传统手工艺等方式,保护和传承了古镇的历史文化。

在规划中,将古镇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通过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了乡村的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

再者,美丽乡村规划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广东省阳江市的乡村规划中,注重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庄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了乡村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了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实现了乡村的现代化和提升乡村居民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规划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在美丽乡村规划中的做法和成效,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地区的乡村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希望未来在乡村规划中能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Br ⏹内涵特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等四大基本表征。

其中,“产业美”是美丽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目的,“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创建目标:根据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目标体系分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总体目标: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分类目标: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目标,并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

Village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模式BrVillageBr 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

2014Village十大模式 1 2 3 4 5 678910 产业发展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 社会综治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 渔业开发型模式 草原牧场型模式 环境整治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Br 产业发展型模式1 概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典型案例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Village特点Br 生态保护型模式2 概述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典型案例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规划案例分析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各地重要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乡村规划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美丽乡村规划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更多地方的乡村规划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的乡村规划案例。

盐官镇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自古就是著名的渔米之乡。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盐官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双赢。

在规划中,盐官镇充分挖掘了自身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将传统的渔米文化与现代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来看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乡村规划案例。

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一个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乡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小榄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规划中,小榄镇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手工业文化,将手工艺品生产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条以手工艺品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和购买,带动了当地手工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来看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的乡村规划案例。

甪直镇地处太湖流域,是一个以传统园林文化为主的乡村。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甪直镇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了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在规划中,甪直镇注重挖掘和保护传统园林文化,将园林艺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了一批具有园林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促进了当地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上三个乡村规划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丽乡村规划的成功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法式乡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法式乡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法式乡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法式乡村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一、案例背景法国,一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家,其乡村地区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法国的乡村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法国的乡村地区,我们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古老的修道院以及传统的农舍。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法国乡村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二、案例选择本次案例分析选取的是法国中部的一个小村庄——Bourbon-Lancy。

这个村庄以其历史悠久的葡萄园和传统的酿酒工艺而闻名。

村庄的建筑多为典型的法国乡村风格,红瓦屋顶、石砌墙壁,以及精致的木制门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三、案例分析1. 自然环境分析:Bourbon-Lancy位于法国中部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

村庄周围的森林和草地为村庄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建筑特色分析:村庄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法国乡村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古老的建筑如教堂和城堡,展示了中世纪的建筑艺术;而现代的农舍则采用了更加简洁和实用的设计。

这种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为村庄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社会结构分析:Bourbon-Lancy的居民以农业和酿酒业为主,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社会网络。

村庄的居民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他们共同维护着村庄的传统和文化。

这种社会结构有助于保持村庄的稳定和和谐。

4. 经济活动分析:Bourbon-Lancy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和酿酒业。

村庄的葡萄园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传统的酿酒工艺则为村庄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此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Bourbon-Lancy也开始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为村庄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案例总结通过对Bourbon-Lancy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法国乡村地区在自然环境、建筑风格、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等方面的特点。

Bourbon-Lancy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在于其居民对传统和文化的珍视。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评析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评析

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评析
主题: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案例评析
要求:
1. 介绍该幼儿园的背景和地理位置;
2. 分析该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情况;
3. 探讨该幼儿园的美丽乡村建设对孩子们成长的影响;
4. 对该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案例:某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案例
1. 该幼儿园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民办幼儿园之一,该幼儿园为当地许多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2. 该幼儿园从2017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建设园内花园、奖励儿童自己种植植物、布置教室等方式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该幼儿园逐渐形成了以自然和人文为主题的教育理念,除了提供正常的教学内容外,还增设了亲子阅读、户外拓展等课程。

3. 该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孩子们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

通过接触自然,孩子们可以用身体感官去体验自然的美
妙,让他们培养出了对环境的更多关注和热爱。

同时,园内老师也通过宣导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等内容,让孩子们对环境的认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对于该幼儿园美丽乡村建设,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1)继续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比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参与度过环境保护活动。

(2)适时组织学科展览,可以增加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进一步增强家长对美丽乡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该幼儿园的理念和实践,为全市的幼儿教育提供指导思路。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

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近年来,我国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农村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案例来了解这一方面的情况。

一、背景介绍某村庄位于山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种植和畜牧业。

村里人口众多,传统村落建设亟待改善。

二、规划设计为了实施农村美丽乡村建设,村里成立了规划设计小组,邀请专业设计师参与。

小组根据村民需求和资源条件,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包括优化村庄布局、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卫生等方面。

三、改善村庄布局通过规划设计,村庄的道路、户型、院落等进行了重新规划,使整个村庄呈现出统一规划、协调美观的风貌。

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四、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村庄的整体形象,村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修建了新的道路、排水系统、供水设施等,方便村民出行和生活。

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技术,提升村庄的能源利用效率。

五、乡村旅游开发为了增加村庄的经济收入,村里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打造特色景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六、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村里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起一批标准化的加工厂和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展会、电商平台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额。

七、文化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村里建立了文化传承小组,开展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举办传统文化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八、生态环境保护为了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村里积极开展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等工作,净化空气、改善水质。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美丽乡村环境。

九、民生改善为了提升村民生活水平,村里进行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解决了群众的就业问题。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改善民居条件,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崇左 美丽乡村 案例

崇左 美丽乡村 案例

崇左美丽乡村案例
崇左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地区。

崇左市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以下是崇左市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案例:
案例名称:航岭村
航岭村位于崇左市龙州县,是一个山区村庄,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下,航岭村进行了多项改造和发展,如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等。

1. 基础设施建设:航岭村进行了道路修复、供水系统改善和电力设施升级等,为乡村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并改善了交通和生活环境。

2. 环境保护:航岭村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倡清洁能源使用和生态农业发展,保护了村庄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3. 传统建筑保护:航岭村保存了许多传统建筑,如古老的土楼、民居和祠堂等,村里还成立了传统建筑保护组织,进行修复和保养工作,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村庄的独特景点。

4. 乡村旅游发展:航岭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吸引游客。

村里建设了农家乐、农产品展
示中心和乡村民宿等,推广当地特色美食和农产品,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业态。

航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崇左市得到了广泛推广,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村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使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地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生活质量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乡村环境脏乱差、农民收入低下等。

因此,该地政府决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该地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确定了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通过建设美丽的乡村,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原则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化传承等。

其次,该地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项目,进行案例研究。

这些典型村庄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式进行建设。

比如,在一个村庄,政府投入资金改善了村庄的道路状况,修建了公园和休闲广场,提供了更好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该地注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在建设项目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比如,在农田布局中注重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农业的原则,使农民从中受益,同时也保护了环境。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

最后,该地采取了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同时,政府还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案例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通过制定总体规划,选择示范村庄案例进行研究,注重可持续性和政府引导与农民参与,该地成功地提升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这个案例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共3篇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共3篇

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共3篇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1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逐渐衰落,流失了不少农民,留下的农户也普遍生活贫困,乡村环境也日益恶化。

针对这一问题,大洼县采取了全面深入的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改变乡村面貌和发展经济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增加乡村发展潜力。

本文通过对大洼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案例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启示:一、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大洼县在打造美丽乡村方面,首先重视发展乡村产业,采取“一镇一产业”、“一村一特色”等政策措施来推动乡村发展。

在活动城市化关键时期,乡村要创新增长方式,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比如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分别建设“水晶樱桃,果农示范园”,“中化绿色食品现代农业园”的乡镇和村庄,通过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改善环境大洼县不仅重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注重提升乡村环境美观程度,让乡村生活更加宜居。

在美丽乡村建设后,将乡村环境改造得更为美丽,让城市居民愿意到乡村旅游度假,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大洼县通过植树造林、改善道路、清洁河流等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乡村环境质量。

同时,还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建立垃圾处理站,加强清运垃圾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

三、整合资金和资源为了顺利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大洼县整合民间资金和政府资金,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类资源。

比如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来吸引外来人员参与投资,通过政府的财政补助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从而培育起这个地方的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四、配合政策支持乡村美丽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政策调控是关键因素之一。

大洼县建立全方位的政策体系,给予经济补贴、税收优惠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使乡村经济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发挥了技术培训、产品宣传、品牌建设的支持作用,引导和扶持村庄和农户发展起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促进农村品牌、产品的建设和推广,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的启示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的启示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的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调研报告的启示的范文,供参考: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旨在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和文化繁荣。

本调研报告通过对若干典型案例的考察,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二、典型案例分析1.XXXX县以竹产业为依托,打造“全域美”的乡村旅游。

通过生态修复和村容整治,实现绿色发展。

村民通过参与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增收,形成“绿色经济+美好环境”的发展模式。

2.XXXX市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XXXX市以水资源保护为核心,推动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通过引导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特色农产品开发等,增加村民收入,提升乡村整体发展水平。

三、成功经验总结1.因地制宜:各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具有个性化的乡村品牌。

2.生态优先: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3.村民参与:通过引导和扶持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4.产业融合:推动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四、问题与挑战1.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相关部门和村民筹资能力有限,影响建设进度和成效。

2.人才流失:城乡发展差距导致农村人才外流,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建议与展望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出台更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教育培训,培养一支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报告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报告

乡村振兴案例分析报告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

本报告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其他地区的乡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_____村的产业振兴之路_____村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近年来,该村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

1、特色农业发展_____村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了_____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乡村旅游开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_____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建设了农家乐、民宿等旅游设施,开发了农事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产业融合发展_____村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

游客可以在采摘农产品的同时,体验乡村生活,感受农耕文化。

这种产业融合模式,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提高了特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案例二:_____镇的人才振兴实践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_____镇通过一系列举措,吸引和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1、人才引进政策_____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

为返乡人才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免费培训、税收优惠等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2、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

定期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砸钱造不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发失败案例反思!看“空心村”如何锐变成高富帅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

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面临着更加“空心化”的局面,但是也有很多实现转型,体质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收入的大幅增加。

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成功案例一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莫干山民宿如何做到年营收3.5亿元?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

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

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

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04年,南非商人高天成(Grant Horsfield)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

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

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

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

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

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拥进莫干山。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

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

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德清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

2015年五月,德清县发布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有规划地引导民宿差异化发展,并通过成立莫干山民宿学院,为从业者提供专业化的民宿课程培训。

投资者、村民、当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组合,使莫干山民宿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出色范本。

2016年10月,莫干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成功案例二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人口: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1、以村民为主体协调发展;2、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3、整体发展约有一个多亿的投资,其中村集体和村民投入就有六七千万元,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4、比较典型的市场导向。

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

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

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

随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

2007年,现在很多村民收入是打工时的10倍。

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

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成功案例三曾经的光棍村-如今最美乡村2012年以前芭蕉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全村120户,几乎都住老旧瓦房和茅草房,环境卫生脏乱差,农民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全村119户人,以前竟然有40多个单身汉,‘光棍村’的说法曾让村民和村干部都倍感头疼;“不是醉醺醺地打牌,就是冲突不断,外人连村子都不敢进。

”曾在芭蕉村任村民小组长的南班村党支部书记高勇坦言,村民发展动力缺失、没有上进心,以低效产业为主的芭蕉村,迟迟没有富起来的迹象。

改变发生在2012年。

这一年,白沙将芭蕉村纳入“美丽乡村”打造计划之列,采取农户出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共投入3000万余元进行了整村大改造,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层楼房。

纵横有序的林荫村道取代了泥泞土路,告别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泞遍地、污水横流的日子。

美了村庄环境,也美了村民的心。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村民们开始主动外出打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接触的人多了,40多位新媳妇一个接一个地娶回来——“光棍村”成为历史。

芭蕉村村民们借着邦溪镇整体开发的机遇,纷纷做起了民宿,还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发动全体村民入股,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芭蕉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村里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发展。

此外,芭蕉村还整合1460万元资金启动休闲农庄建设,打造集民宿、餐饮、自驾、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休闲乐园,让全村在去年便实现了旅游增收15万元。

经过4年多的打造,2015年10月中旬,农业部揭晓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榜单,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跻身其中,成为海南西部年度唯一入选者。

反思案例龙头村:青山秀水却生意冷清人口: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便逐渐冷清;旅游产业尚未做强,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缺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发展缓慢。

走进位于陕鄂渝交界处的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

龙头村共有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

龙头村距县城5公里,距离省会西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

事实上,从三四年前开始,龙头村的发展就有政府主导因素。

也正因此,龙头村很快就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

一位村民说,虽然建起了特色民居,但没有太多挣钱的路子,“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据龙头村当地村民介绍,龙头村核心景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涉及村民550户,其中约90%的农户都将土地流转了,流转土地面积达2000亩,目前流转费用约为每亩750元。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尚未做强,同时村上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

村民姜宏伟感叹道:“政府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如果人都出去了,就失去意义了。

”成功案例背后的思考一、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打造符合自己的文化和体验环节;二、全民创业,把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到一个产业链上,形成餐饮、住宿规模,同时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优势项目进行股份化管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三、通过旅游,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提高农特产品议价能力。

反思案例背后的思考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不考虑客观实际,认为「是乡村就能发展乡村旅游」,对投资开发项目不作科学论证和规划,忽视交通、食宿、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原住民利益等重要因素,最终导致投资项目没有成为财富反而变成包袱。

美丽乡村如何做的思考一、文创文创进乡村,是实现乡村改造的另一条路径,其意义在于通过场景再造,在乡村形成了一条新的产业链。

在这方面,拥有大量古村落资源的福建省,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引导和培育当地居民参与。

如屏南双溪漈下古村,引进艺术教育团队在当地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艺术教学活动,短短八个月就把30位村民培养成「画家」。

二、实施差异化文创运作模式。

龙岩培田村通过举办春耕节、培养民间技艺传承人、建立特色工坊等方式,传承染织、剪纸、山歌童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活着」的古村落。

三、产业融合发展。

南安观山村推出「游古大厝,品有机茶,吃农家菜,住番仔楼」活动,将乡村旅游与有机农业、经济林种植、餐饮住宿等不同业态形式相结合。

四、打造上下延伸的文创产业链。

仙游坝下村拥有三万名能工巧匠和600家工艺企业,形成一条由工艺师、雕刻工、木材商、经销商、工艺产品等组成的产业链。

文创的价值在于为乡村赋予「场景」,而这些「场景」是可以消费和产品化的。

文创进乡村,发掘与开发乡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形制、传统产业文化等资源,打造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也可以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生机。

二、农业旅游开发模式1、“农户+农户”模式这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

在远离市场的乡村,农民对企业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普遍有一定的顾虑,甚至还有抵触情绪,多数农户不愿把有限的资金或土地交给公司来经营,生怕有什么闪失使其“陷”进去,他们更相信那些“示范户”。

在这些山村里,通常是“开拓户”首先开发乡村旅游获得了成功,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农户们纷纷加入旅游接待的行列,并从中学习经验和技术,在短暂的磨合下,形成“农户+农户”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但乡村文化保留得最真实,游客花费少还能体验到最真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但受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影响,通常旅游的带动效应有限。

在当前乡村旅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

他们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2、“公司+农户”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吸纳当地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在开发浓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丰富旅游活动。

同时,通过引进旅游公司的管理,对农产的接待服务进行规范,避免因不良竞争而损害游客的利益。

这一模式中有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公司或投资商与农户的合作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受投资商实力的影响较大;其次,农户的知识层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在内部经营管理中,如何进行游客的分流与分配,是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一。

3、“公司+社区+农户”模式这一模式应是“公司+农户”模式的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