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关于形容品德德古代汉语
关于形容品德德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中有关品德的表述1、礼仪之邦:任何形式的礼貌和它通常以柔和、文雅的品质来表达的文明的品德,也被称为“礼仪之邦”。
也就是说,它暗示着一个人必须具有柔和、文雅的性质,才能被认为是文明的,而这种观念也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
2、仁义礼智信:这是古人最高的品德,也是与众不同的标志。
古代汉语中,当仁义及礼智缺失时,人们有着广泛的涵义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些仁义礼智信的品质,以展示真正的荣誉。
3、廉耻之德:廉耻之德是值得尊重的,它暗示着一个人的道德准则必须自觉地遵守,带有自律和克制性的责任感。
古代汉语强调着,每个人都应当做一个正派的人,尊重世俗的惯例,并且要遵守自己的原则,以展示他们的廉耻之德。
4、孝悌忠信:孝悌忠信象征着尊重父母,表现了一个人对他们的心意。
古代汉语在设定有关孝悌忠信的规矩,并重视它的重要性。
如今,孝悌忠信也被看做是一种完整的品德,是古人最重视的一个美德。
5、忠诚刚正:古代汉语最重视的一种品德,是忠诚刚正。
在古代汉语文化中,忠诚刚正是一个人文责任的最高层次,它重视仁义、刚毅、尊重一致性和忠诚。
它也象征着一个人必须履行契约,并为此付出必要的努力和奉献。
二、古代汉语中有关品德的文化观念1、士杰之品:古代汉语将“士杰之品”与士人的礼仪联系在一起,概括了古代汉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意味着一个人只有达到士大夫的水平,才能够显露出真正的人格品德。
这也意味着古代汉语文化强调自觉实践和自律自强,以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
2、礼尚往来:古代中国文化观念极力弘扬“礼尚往来”,意指守信,恪守礼仪,要求人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保持礼貌,让各方都得到尊重和满足,回报礼仪。
助人为乐,顺民作主,把以诚为先的关系精神体现在各个层面,这正是最根本的文化要求。
3、节义行恕:节义行恕是古代汉语中很重要的一种品德观念,它所要求的是在行为中对于自己遵守廉耻之言,以弥补不自觉的错误,这就是节义行恕。
它以人同道而立,本以互惠互利为目标,代表着自我控制、利己主义和被动性的古老文化价值。
君子应具备的四种类型品格
君子应具备的四种类型品格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具备了四种类型品格,即仁、义、礼、智。
这四种品格在君子的行为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高尚品德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君子应具备的四种类型品格。
一、仁仁是君子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之一。
仁者爱人,追求善良、宽容、关怀他人,具有深厚的人情味。
君子应以仁为本,对待他人要有同情心和包容心,懂得体谅、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求。
二、义义是君子的高尚品格之一,具有正直、诚实、讲信用的特征。
君子应以义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契而不舍,坚守正义、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同时,君子还应有道义感,为了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而奉献,为他人着想,不图私利。
三、礼礼是君子的行为规范和修养,是一种对人对己的自我约束和尊重。
君子应具备良好的礼仪意识,懂得尊重他人,注重言谈举止的得体和规范。
在人际交往中,君子应懂得尊重长辈,关心弱者,尊重他人的感受,不损害他人的尊严。
四、智智是君子的智慧和学识。
君子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君子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以智慧引领自己的行为,做到明辨是非、见义勇为。
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四种类型品格。
仁者爱人,追求善良、宽容、关怀他人;义者正直、诚实、讲信用;礼者懂得尊重他人,注重言谈举止的得体和规范;智者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
君子以这四种品格为指导,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楷模,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发展的目标。
只有具备了这四种品格,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中都需顺应的“道”。
顺应天的刚健,因而勤奋;顺应地的宽厚,因而柔善;顺应商的公道,因而诚信;顺应业的无涯,因而专注。
这四种品格,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更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君子立身的勤奋之道。
俯仰天地,心存敬畏,唯有行事勤勉,上天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
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
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做人的胸襟与情怀。
君子开阔怀抱,兼收并蓄,必能成非凡之事。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
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
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
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
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3.商道酬信《论语·子路》:“民无信不立”,经商,最重要的也是诚信之道。
君子行事,一言九鼎,自然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
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
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
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
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人最可贵的9种品质,你有几品?
人最可贵的9种品质,你有几品?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小欧说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人生的修行,贵在修心,以不动之心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努力学习,不断精进,最终圆满。
这就是智慧。
第一品:认错很多人常常都不知道认错,总是习惯把错误归咎于别人身上,其实不认错这个态度本身就不对,人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才能一步步踏实的往前走!第二品:诚实人的一生,诚实是基础。
人之无诚,不可为交。
做人只有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诚实是一种美德!第三品:谦虚谦虚是好人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无论什么时候把自己看低一些,总是好事,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有利于与人相处。
第四品:善良善良是好人品的关键要素。
古人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因此,要多存善心,多行善举。
只有这样,才能坦坦然然做人。
平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第五品:守信古人云:“人而无信,未知其可”。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键是要讲信用。
古人把守信看作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
第六品:宽容常言道:“有容乃大”。
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否则,只会给自己的心灵加压,受累的还是自己。
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七品:柔和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
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进步,人生才能活得更快乐、更长久。
第八品:沟通缺乏沟通,就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所以不管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定要多沟通,并且善于沟通,这样才能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流!第九品:放下人生像一只皮箱,需要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应放下的时候,却不放下,就像拖着沉重的行李,无法自在!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人生的修行,贵在修心,以不动之心面对各种人生境遇,努力学习,不断精进,最终圆满。
古代诗词中形容品格好的诗句
古代诗词中形容品格好的诗句在古代诗歌中有哪一些形容人品格好的诗句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词中形容品格好的诗句,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词中形容品格好的诗句(一)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古代诗词中形容品格好的诗句(二)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描写人的品质的诗1. 东坡吟傲世世间无天险,大江东去去不还.诗情弛骋大江北,画意纵横大江南.大气大势大手笔,大仁大义大风范.梦里两人常相见,醒来只隔数百年.2.春山伴路图欲往何处觅雅训?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3.雪岳读书图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4.寒江独钓图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中国古代史学家可贵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代史学家可贵的精神品格中国古代史学家可贵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代史学家们为了积极研究和散发史学知识,具有可贵的精神品格。
他们
充满着勇敢,谦虚,不怕困难,勤奋求知,慎思深究的精神。
他们勇于把生活中的细节和历史活动联系起来,肩负着让人类向前发展的历史使命,具有无与伦比的责任心。
首先,他们极具勇敢精神。
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他们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
探索历史的真相,面对未知的历史,他们充满探索精神。
他们还有冒险精神,能够收集大量的有关历史的资料,勇于去挖掘史学的真相,无畏无惧。
其次,他们有谦虚的精神。
他们认为自己的学识有限,拒绝盲目认定自己的观点,能够客观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不固执己见。
此外,他们拥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他们往往要面对许多种困难,但他们并不放
弃这条道路,他们用心去搜索历史的知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不断追求卓越,充满执着和坚持。
再者,他们充满了求知的热忱。
他们不断要求自己,不断进取,争取新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去挑战自己,勤求创新,追求卓越。
最后,他们有慎思深究的品质。
他们不但仔细阅读和研究,而且仔细考查,考
虑各种可能,思想深刻,能举一反三,独立思考,钻研事物的真理。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史学家有着非常可贵的精神品格,他们充满着勇敢,谦虚,不怕困难,勤奋求知,慎思深究的精神。
为了让人类的发展朝向正确的方向,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献给研究历史,努力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历史记录学给我们。
这样的精神品格,是我们每一位历史学者都应该敬佩且学习的。
君子的十二种品质,你占了几个?
君子的十二种品质,你占了几个?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成圣成贤是读书做学问的最高理想,即便不能成为圣贤,起码也要做个君子。
那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呢?一个君子往往具备以下十二种特征,看看你占几种?一,孝。
孝道,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孝是做人之根,根是能生能长的,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心之根有了,其他百善也就生长出来了。
其他的德行都是从孝道衍生出来的,都是枝叶花果,都离不开一个“孝”字。
二,悌。
能够孝敬父母,就要友爱兄弟姐妹,因为兄弟姐妹都和我们一样,是父母所生所养,和兄弟姐妹有矛盾,父母就会伤心难过,就有违孝道了。
三,忠。
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忠诚,又怎么会对别人忠诚呢?能够孝敬父母,供养父母尽心尽力,这是起码的忠诚,然后扩展开来,对老师忠诚,对上级忠诚,对朋友忠诚,对爱人忠诚,这样的人,才值得大家信赖和尊重。
四,信。
诚信,也是来源于孝道。
答应父母的事情,应该赶紧去做,这是信。
如果我们觉得父母不是外人,总是把答应父母的事情排到最后,先去处理答应客户的事情,这算不算诚信呢?这是诚信,但只是表面的诚信,对客户诚信,还是因为有利益,如果没有利益,也就谈不上诚信了;而对父母的不诚信,却是真的没有诚信。
五,礼。
孝道,首先要从恭敬父母开始。
比如:“父母呼,应勿缓”、“长者先,幼者后”、“出必告,反必面”,从对父母的恭敬有礼,延伸到对长辈、对师长、对上级,乃至对一切人都要礼敬。
六,义。
“事死者,如事生”,父母即使去世了,不在我们身边了,对父母的恭敬都没有一点减少,这种情义,延伸开来,对一切大众都要有情有义,就是“义”,也是从孝道而来。
七,廉。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廉洁自律,洁身自爱,也是从孝道而来。
我们需要什么,都要跟父母讲清楚,经过父母的允许,才能使用,不能私自藏匿物品,否则就会令父母伤心,有违孝道。
八,耻。
人一定要有羞耻心。
羞耻心的源头,还是在孝道。
比如我们小时候犯错了、不懂事,人家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这样就会让父母蒙羞,我们心里就会很难受,感觉对不起父母,就会赶紧收敛一些,这是羞耻心的源头。
文人风骨的四种品格
文人风骨的四种品格
风骨的四种品格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其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象征的是坚守初心的高洁之士,兰象征的是潇洒自如的贤达之士,竹象征的是坚强不屈的谦谦君子,菊则象征的是归隐山林的隐士。
梅兰竹菊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一种高风亮节美喻。
古人的价值观念
古人的价值观念
古人的价值观念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人价值观念: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学习、修行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和自由,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道家思想反对过度的干涉和控制,提倡顺其自然。
3. 佛家思想: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善良和无私,认为人应该通过修行来消除痛苦和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家思想反对贪婪、嫉妒和仇恨,提倡平等、慈悲和善良。
4. 忠诚:古人非常重视忠诚,尤其是对国家、君主和家庭的忠诚。
忠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因素。
5. 孝悌:孝悌是指对父母和兄长的尊敬和关爱。
古人认为,孝悌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
6. 礼仪:古人非常注重礼仪,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礼仪包括言行举止、服饰仪容、礼仪规范等方面。
7. 诚信: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古人认为,诚信是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商业信誉的基础。
总之,古人的价值观念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体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人生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品格很难用一个单一的品格来概括,因为每个人对于最重要的品格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有一些品格在人生中普遍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现个人目标和幸福。
以下是几个在人生中被广泛认为重要的品格:
1. 诚实正直:诚实正直是信任和尊重的基石,它能够帮助你建立可靠的形象,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坚定。
2. 同理心:同理心是理解和关爱他人的能力,能够让你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体谅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以及给予帮助和支持。
3. 坚持和毅力:坚持和毅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它能够帮助你克服困难,不轻易放弃,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勇气和决心。
4. 谦逊和谨慎:谦逊和谨慎是避免自负和冲动的品质,它能够让你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愿意学习和成长,避免冲动和错误决策。
5. 感恩和乐观:感恩和乐观是保持积极心态和幸福感的品质,它能够让你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感恩拥有的一切,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6. 责任和自律:责任和自律是成熟和成功的关键,它能够让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保持自律和自控,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
虽然每个人可能在人生中重视不同的品格,但综合来看,这些品格都可以帮助人们在人生中取得成就,建立有意义的生活,并成为更加优秀和全面发展的人。
重视这些品格,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培养和实践它们,将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幸福。
对四贤的评价
对四贤的评价四贤的评价是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中国先贤们总结的人与人相处的法则。
仁者、礼者、义者、信者,这些人被称为儒家四圣,他们分别代表了仁、义、礼、信四种德行。
他们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被广泛地接受和传承,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
仁者,就是有仁慈、爱心、同情心的人。
他们以慈悲为怀,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尽力去帮助别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儒家看来,仁者是最高尚、最伟大的人,因为他们能够超越个人的利益,去关注整个社会的福祉。
有礼者敬人,这是儒家思想的另一重要观念。
礼者,就是有礼貌、有规矩、尊重他人的人。
他们以礼仪为行为准则,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在儒家看来,礼者是可敬之人,因为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引领社会的良好风气。
义者,就是有正义感、有道德原则的人。
他们以公正为行为准则,不偏袒、不徇私、不贪污受贿。
在儒家看来,义者是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坚守道德底线,不为个人利益而违背良心。
信者,就是有信用、有信誉的人。
他们以诚信为行为准则,言行一致、守时守约、不欺骗他人。
在儒家看来,信者是值得信赖的人,因为他们能够以诚信为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
以上就是四贤的具体介绍。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方面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影响,但都是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儒家思想的理念和精神。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品格
·文化研究·2018年7月社科纵横Jul ,2018总第33卷第7期SOCIAL SCIENCES REVIEW VOL.33NO.7中国古代各家的典籍中,都能见到“君子”之词,最初“君子”一词主要强调地位的崇高与尊贵,多指“君王之子”。
后来“君子”之词的涵义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化为道德理想的人格称谓,“君子”不再仅仅指“君王之子”,而是赋予了其道德内涵,于是“君子”之词有了德性,有了品格。
“君子”一词之前涵义多为“君王之子”,之后为赋予德性的“君子”,具体以何时为界,无法正确考证。
早在《白虎通义·号》中就有对“君子”的界定:“或称君子者何?道德之称也。
”我们会注意到:儒家的著作中,只是在儒家经典的《周易》著作中,“君子”之词在《周易》的经文中就出现了21次,在《易传》中出现了104次;《论语》等儒家经典中也多次出现“君子”之词。
在儒家思想中,“君子”大多已经赋予了德性的涵义,并且君子的涵义越发清晰,君子一般指品格高尚、情操崇高的人。
我们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品格,当然是分析赋予了德性涵义的君子品格。
君子是我们对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的一种称谓,在古代“君子”一般与“小人”相对。
那么“君子”一般具备哪些品格?笔者分析如下:一、“自强”品格“自强”就是“自立”、奋进图强不停歇。
君子首先是具有“自强”的品格,没有自强品格,君子的其他品格很难有支撑。
如果一个人“啃老”、懒散,或依靠他人救济,显而易见,不是君子。
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具有“自强”的品格。
《孝经》中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中于立身。
”一个不能“立身”的人,拿什么侍奉自己的父母,一个不能自强的人,连自己的父母可能就无法赡养,就很难具备君子的品质了,也无法成为君子。
“自强”是建立在自信、自爱的基础之上的,“自强”不仅是君子具备的品格,“自强”也是一种精神,是认准正确的目标的不懈努力、不断拼搏;汉朝李咸《送人》的诗中有:“眼前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品格史少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内容摘要】“君子”之词,最初是地位的象征,后来“君子”的涵义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化为道德理想的人格称谓,“君子”不再仅仅指“君王之子”,而是赋予了其道德内涵。
君子三立、三戒、三乐、三德、三畏、四不、五耻、九思
君子三立、三戒、三乐、三德、三畏、四不、五耻、九思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
立德立功立言1、君子有三立:古人云君子三立:立德、立功(行)、立言。
立德,如果是一棵树,那他就是主干。
立功,如果是一棵树,他就是花和果实。
立言,如果是一棵树那他就是种子,传下去。
立德(做人),我想就是有比较高的道德修养,比较强的人格意识。
这是人生立命的最基本的东西。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树,那么“立德”,就好像是一棵树的主干。
“立德”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
坚持学养和修养的递进,才能完成“立德”。
立功(做事),我想就是要用一件一件的具体事情,来丰富、充实我们的人生。
如果人生是一棵树,那么“立功”,就好比是一棵树的花与果。
刚才我讲立德是主干嘛,立功就是这棵树的花和果。
立言,我想就是要用我们自己的思想成果来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丰富我们人类的文明宝库。
“文章千古事”,思想的传递要靠文章。
如果人生是一棵树,那么“立言”,就好比是一棵树的种子。
2、君子有三戒:孔子,在生活上主张,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清楚地指出了人们应按照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就应有所区别。
青少年时期,由于发育不成熟,不能早婚,不能迷花恋蝶,沉迷于儿女之情。
中医历来反对贪色纵欲,主张节欲以养精,藏精而健身。
所以“戒之在色”,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是大有裨益的。
中年时,是气刚任性、好胜善斗的年龄,所以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
君子应具备的四种品格
君子应具备的四种品格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其行为举止和言谈举止都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
作为君子,应该具备以下四种品格。
一、仁德仁德是君子应具备的首要品格。
仁德是指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以及对道德原则的坚守。
君子应该心怀仁爱之心,关心他人的福祉,并为他人着想。
他们应该对待他人以宽容和善意,不轻易伤害他人,而是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同时,君子还应该秉持道德原则,坚持正义和公平,不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事情。
二、礼貌礼貌是君子应具备的另一个重要品格。
君子应该以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他们应该主动问候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不轻易打断他人的发言。
君子在言谈举止中应该注重谦虚和谨慎,不傲慢自大,不轻易发表冒犯性的言论。
通过展现礼貌,君子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诚实诚实是君子应具备的第三种品格。
君子应该坦诚待人,言行一致,不说谎、不欺骗他人。
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掩盖错误和过失。
君子还应该遵守诺言,言出必行。
诚实的君子能够建立起可靠的形象,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四、谦逊谦逊是君子应具备的第四种品格。
君子应该谦虚谨慎,不自负和自大。
他们应该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以自我为中心,不傲慢自大。
君子应该对自己的成就保持适度的自信,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成就,不轻视他人的价值。
谦逊的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作为君子,应该具备仁德、礼貌、诚实和谦逊这四种品格。
这些品格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谐相处。
在现代社会中,君子的品格更加重要,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和践行这些品格,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品读张九龄的四种品格
品读张九龄的四种品格《礼记· 大学》有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至今,成为中国文人恪守的人生法则。
修身,志于兼济天下,重在涵养品格。
大唐开元盛世一代贤相张九龄,终生涵养学品、孝品、官品、文品,锤炼出大唐盛世风度贤相的风流人品。
张九龄修身修品所涵养的第一品格,是学品。
据说张九龄天资聪慧,五岁起便刻苦钻研,背诵经典著作,苦吟诗词,学对对子,博闻强记,尽扫死读书、读死书的书生习气,燃烧活学活用的智慧火焰,精气神融会贯通,一代神童呼之欲出——相传他七岁那年,随家人游宝林寺,偶遇韶州府太守进寺朝拜,给他出了一个对子“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
他也不胆怯,看到迎面的三尊大佛像,来了灵感,接联应对“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对仗工整,意境超逸,太守惊叹此人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他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涵养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学品,比欲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追寻富贵美女的等闲之辈,高出一座喜马拉雅山来。
人生当以读书锤炼人情练达德行高邈的素养底气,当以读书涵养洞察世事运筹帷幄的视野胸襟,当以读书陶冶积极入世仁爱天下的历史人文情怀。
张九龄修身修品所涵养的第二品格,是孝品。
唐开元四年,张九龄任左拾遗内供奉时,因指陈吏治弊端而招致当时宰相姚崇的不满,他辞官返抵粤北故里孝养母亲。
封建社会士大夫追崇的孝道,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百善孝为先,孝者仁心。
在家国同构的中国文化体系中,“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侍父母孝双亲可演绎为泛爱众的仁和忧君民的忠。
张九龄对父母能尽孝心,对他人能尽爱,对国家社稷能尽责,以感恩报国为己任,以报恩家国、社稷、天下为担当。
张九龄修身修品所涵养的第三品格,是官品。
张九龄累官升迁至宰相官位的整个历程,为政清廉,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犯颜直谏,竭力匡扶社稷。
君子的四种美德
君子的四种美德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理想人格,他们以道德修养为根基,以四种美德为核心。
这四种美德分别是:仁、义、礼、智。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四种美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仁,是君子最基本的美德。
仁者,爱人、爱物,宽厚待人,心怀善意。
他们关心他人的困难,乐于助人,懂得体谅和包容。
仁者不以己度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察他人的感受。
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需要,并且给予真诚的关怀和帮助。
仁者之所以能够受人敬爱,是因为他们能够以真诚和善意对待每一个人。
义,是君子的第二种美德。
义者,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
他们明辨是非,以正义为准则行事。
义者不为私利所困,能够以大局为重,为社会、为他人承担责任。
他们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不为个人利益而背离正道。
义者之所以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是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礼,是君子的第三种美德。
礼者,有规范、有秩序,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他们注重仪表、言谈举止得体,懂得与人相处的礼仪和规矩。
礼者尊重他人的权益,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规范。
他们不以强凌弱,不欺压他人,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礼者之所以能够受人尊重,是因为他们能够与人和谐相处,给人以良好的印象。
智,是君子的第四种美德。
智者,有智慧、有见识,善于思考和判断。
他们具备深厚的学识和广博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智者具备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们注重思考和反思,不断学习和进步。
智者之所以能够受人敬仰,是因为他们具备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能力,为社会和他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四种美德互为补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君子的品格。
只有具备了这四种美德,一个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君子的美德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更体现在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的发展上。
君子的美德是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追求的目标。
在现代社会,君子的美德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人坚持的例子及诗句摘抄
古人坚持的例子及诗句摘抄古代人民一直都注重着礼仪、道德和精神追求,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虽然时代变迁,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古人坚持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却一直流传至今。
下面我将以古人坚持的一些例子为出发点,并摘抄一些诗句,来展现古人的精神风范和优秀品格。
一、崇尚诚信古人民视诚信为光荣的象征,认为只有做事真诚,才有机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诚实守信是古人民一直以来坚持的品格之一。
他们相信,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但在人际关系上更容易立足,而且还能更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
下面时一篇关于诚信的诗句:清平调·世情薄俗世因贪利,祸患迭至。
而我,温凊自守,在烟波浩渺处,沉静自得。
所以,即便富贵极且显,义无状也不易丢。
这首词表达了古人一贯的诚信思想。
虽然诚信很难做到,尤其是在一个权力与利益的世界中。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能够坚持这个原则,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二、崇尚勤劳古人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东西,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古人有许多故事都是关于勤劳的,例如《劝学》中的故事、《孟子》中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表现了古人对劳动精神的极端推崇。
下面是一首关于勤劳的诗歌: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南三十里,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歌充满了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勤劳,作者以独特的诗意描述牛渚的宁静与丰富多彩的生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勤劳和劳动的敬意。
三、崇尚道德古人视道德为一切行为的基石,同时认为人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
道德的核心是善良和公正。
古人非常重视道德规范,他们认为这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基石,同时也是保持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原则。
下面是一首关于道德的诗句: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中都需顺应的“道”。
顺应天的刚健,因而勤奋;顺应地的宽厚,因而柔善;顺应商的公道,因而诚信;顺应业的无涯,因而专注。
这四种品格,得其神髓者,不仅可独善其身,更能兼济天下。
1.天道酬勤《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君子立身的勤奋之道。
俯仰天地,心存敬畏,唯有行事勤勉,上天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
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并没有灰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
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2.地道酬善《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是做人的胸襟与情怀。
君子开阔怀抱,兼收并蓄,必能成非凡之事。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
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
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
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士不告而退。
原来那名饿汉武士名叫灵辄,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侠士之一。
3.商道酬信《论语·子路》:“民无信不立”,经商,最重要的也是诚信之道。
君子行事,一言九鼎,自然能左右逢源,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
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
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
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30多种东西。
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古人的文化品格例子
古人的文化品格例子
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
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2、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
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3、王恭身无长物
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同族的一个长辈去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说,你从东边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可不可以给我一张。
王恭将席子送给他,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了。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本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则回答,我为人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4、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许衡是元代理学家。
有一次他在盛夏时走路,十分口渴,遇到路边有一棵梨树,别人都争着摘梨吃,唯有许衡独自端坐。
有人问他,他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却有主人。
别人所遗失的东西,即使有
丝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5、程门立雪
宋代时,程颐的学生杨时、游酢某次一同前往程颐家求教问题,来到老师家时却发现程颐睡着了,他们不忍打搅,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
当时天寒大雪,当老师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
“程门立雪”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从做人、做事的角度,提出了人的两大贵相和两大富相。
这道出了人生的四大福相。
第一福相:端庄厚重。
端庄厚重,端庄和重,都是厚的效果。
可以说,这四个字的核心就是厚。
只有做到了“厚”,才能真正端庄、重。
《易经》曰: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德经》上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论语》中同样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一个人不庄重,就会轻佻,没有威严,流于散漫,心不能自守,所学的东西也不会牢固。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訢却无一私下联系。
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这位亲王的一张相片。
看了他的相片,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
”又说,“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相片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展开剩余88%为什么说端庄厚重是贵相?其实是有因缘的。
端庄厚重的人,表明他懂得敬畏,一个有敬畏感的人就不至于放肆无忌,思虑就会深远,处事不至于鲁莽,说话就会谨慎,交际不至于随便。
自己有敬畏感的人,往往别人也会敬畏他。
得罪的人越少,自然也就远离祸端。
端庄厚重不是装出来的,是修身修炼出来的工夫。
因此,曾国藩多次申斥儿子力戒轻佻,多多修炼些举止。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
他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明代大思想家吕坤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头脑聪明、能言善辩不过是三等资质,英雄豪杰气象不过是二等资质,具有厚重品格的人才是真正一流的人物。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从独孤求败众多的宝剑中选择了重八十一斤的玄铁剑,他手握玄铁剑,喃喃念着“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八字,心中似有所悟。
可以说,金庸借杨过向世人昭示了这一深邃的道理。
第二福相:谦卑含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天道酬勤
“天道酬勤”取典于《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尚书》“天道酬勤”,昭示勤奋逆转人生的真谛。
曾国藩是清朝中兴名臣,其思想、修为也砥砺后世,可他天赋并不高。
年少时在家读书,有位梁上君子潜伏于他家中,希望等曾国藩睡觉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曾还是翻来覆去读那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立即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曾国藩并没有玻璃心,仍然勤奋好学,终成一时之圣。
而那位聪明的梁上君子,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地道酬善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
春秋时,赵盾在翳桑看见一人将要饿死,赶紧给他食物。
那饿汉却只吃一半,赵盾问他原由,饿汉说想把食物留给母亲。
赵盾怜其孝心,让他尽情吃,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
后来晋灵公袭杀赵盾,搏斗中有一名晋灵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击,救出赵盾。
赵盾纳闷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道“我就是当年翳桑的那个饿汉。
”赵盾再问他的姓名时,武
士不告而退。
商道酬信
“商道酬信”出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反映诚信经商,无往不利。
红顶商人胡雪岩因官而商,因官而盛,也因官而败。
即使他的商业帝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他的药铺却屹立不倒直至今日。
究其原因,归功于他在创店之初,就立下“诚信”之本,卖药货真价实。
比如有一种药叫“金鹿丸”,制造这味药需取鹿的三十多种东西。
为了保证原料质量,胡不惜血本开辟了一个养鹿场,以保证原料品质。
业道酬精
“业道酬精”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揭示勤学苦练、术业精进。
王献之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
有一次向父亲讨教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
王献之就这样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书法造诣不仅继承其父的修为,也开创了一代书法新气象。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