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崇高精神服务百姓健康主题征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崇高精神服务百姓健康主题征文
弘扬崇高精神、服务百姓健康主题征文:医者倡廉贵自律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始终以人民健康为重,致力于救死扶伤,在本职工作中用生命践行南丁格尔诺言,奉行廉洁行医,应当成为医者毕生追求和自律准则。
我院作为无锡地区最大的公立医院,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理念,注重医院的转型发展,不断倡导发展新思维,科学拟定新举措,单位创新发展、健康发展,越来越赢得人民的信赖;尤其近年来凝练出了德为先、生命至上,术为本、臻于至善,仁心、仁术,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观,也已成为了医者的共识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如何把握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真正让廉洁行医健康持续,我觉得贵在自律。
一、自律就必须常怀律己之心
一个乐观向上,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的医务人员,他应当是一名严格自律,且常怀律己之心的人。只有时时保持这种心态,或者作为自己的思想底线,那么他就不会在名利得失面前迷茫困惑,丧失原则,甚至迷失自我。当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人经受不住种种诱惑,栽了跟头,甚至沦为阶下囚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就是----律己之心变得淡化,突出的表现在:1是说话口无遮掩,做事原则立场松垮,政治敏锐性缺失,自由随意泛滥,导致哪些话能讲,那些话不能讲,哪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模糊不清;2是凡事只求过
得去不求过得硬,循规浮夸,甚至搞让领导开心就做做假、让群众开心就做做秀、让自己开心就做做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3是从众心强心存侥幸,抱着大错不犯,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的心里,觉得没大事、不犯事、不是事;殊不知就是以上种种心态,最终毁了一个原本正常的人。常怀律己之心,我认为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勤学习、勤自励、勤反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生活,让律己之心长存。
二、自律就必须常察不当之行
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其中的善与恶是明显可见的,更是可控的!问题是那些----可做、不可做的行为,我们往往难以自辩,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人生悲剧。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必须学会谨言慎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辨好方向、发好力、促成事。目前,不当之行的表现可谓多多:1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该不该吃都要吃,最终是吃人嘴软;2是管不住自己的手。该不该拿的都要拿,最终拿人手短;3是用不好自身的权。该不该帮都要帮,最终被他人利用。其实,以上这些事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就在于有的人――常常沉迷其中已见惯不怪,被别人牵着鼻子一点点、一步步陷进去,犹如温水煮青蛙,常常是受制于人,悔之晚矣。做好这方面,我觉得切实树立良好的交际观是关键,务必把原则和感情区分开来,杜绝搞小团伙、小动作;密切审视自己别在小吃小喝、小唱小跳、小牌小玩等迷失了方向,因此真正做到慎微、慎友、慎欲就是常察自我不当之行。
三、自律就必须常戒非分之想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是要立足本职,心无旁骛,有所作为。反观那些违规违纪,身陷囹圄的人就是经受不住名利美色诱惑,心生非分之念,导致违法犯罪。凡有此想法的人,多是些三观扭曲,观念淡化,对单位、家庭极不负责任的人。这些人往往私欲膨胀,抱着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的心态,感觉别人都这么做,我做也没啥甚至,觉得帮人半点事或利用职能之便吃点拿点也理所当然,觉得自己做的很隐秘别人也发现不了,完全把规章、纪律、法规等抛到脑后,久而久之,恶性循环,胃口越来越大,锒铛入狱。
我觉得,破除非分之念,就应当牢固坚守好信念、道德、法纪三道防线,始终清楚自己事做什么的,为谁做,如何做,党员就要忠诚,员工就应诚实敬业,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清楚自己的职能为民,是为民服务的,不是以此来捞取个人好处的,就理应对单位、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凌驾于法纪之上,心存侥幸,随所欲为。警钟长鸣就要求我们日常中,真心静下来坚持好单位各类制度,学习好理解好把握好;遵守好各类规章,带头维护好执行好单位的条条款款;接受好监督,做诚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听得进意见批评,不断修正自身不足。
让律己之心常伴,不当之行常察,非分之心常戒,永做一名合格称职且经受住考验的医务工作者。
弘扬崇高精神、服务百姓健康主题征文:浅议《贞观政要》之廉政教育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年代(公元626-649年)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为发展的时代,国力走向强盛、番夷逐步来朝,被史学家成为贞观之治。
同时,贞观年间又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一个政治较为清明、官吏较为清廉的时代,这与唐太宗时代君臣一心、励精图治是密不可分的,而他们的政论言谈大都收集于《贞观政要》一书。其中,卷一《政体》、卷六《贪鄙》等部分具有反腐倡廉的鲜明烙印。本文尝试通过浅议该书的廉政教育内容,寻找出其具有普适性和借鉴意义的做法与经验,以期对廉政工作有些许参考价值。
一、《贞观政要》概述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670-749)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该书是一部政论性史书,以记言为主要形式,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朝臣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奏疏等。
全书共十卷四十篇,总结了李世民君臣治国施政的经验和思想,从告诫后人的意图出发,将君臣议政、奏疏方略等材料,按系列专题内容进行分门别类排列,突出体现了以民生为本、以德治国、仁心仁政、戒奢戒贪、善始善终等等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贞观政要》的反腐倡廉教育
1、以贪为害,强化廉洁意识教育
强调了廉洁为贵,贪污为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贪鄙的严重危害
性。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就是说,作为一国之君很贪婪,就会亡国,作为臣子很贪婪,就会丢命。这指出了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大臣个人,贪婪是极其危险的,结果只能是灭亡。同时,提出了若循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恐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意思是如果徇私贪污,不但破坏了国家法律,伤害了老百姓,就算尚未东窗事发,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这就分析了贪婪行为的本身对贪婪者个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危害性,可谓是言之有理、晓之以理。通过强调贪污的极端危害性,强化了廉洁意识教育。
2、以喻深省,强化廉洁文化教育
通过比喻等修辞方法,发人深省,敏锐地指出贪污的根源,在于经不起形形色色欲望的诱惑。谈到,鸟儿栖息在树林里,仍担心树木不够高,又在树梢处筑巢;鱼儿藏在水中,仍担心不够深,又在洞窟下做穴。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它们仍然被捕获,都是贪食诱饵的结果。进一步指出,那些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他们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要求朝臣认真思考、认真自省,作为借鉴和告诫。其实,这些都是因为经不起食欲的引诱,而被捕获的。同时,又把人的性命与明珠比较,明珠虽贵,也不用其弹射鸟雀,何况性命比明珠贵重,哪能用来换取财物。
3、以典诲人,强化廉洁案例教育
大量运用各类典故,论述某一问题,是《贞观政要》的一大特点。仅卷六《贪鄙》分别引用了数个典故。既引用正面典故:鲁国贤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