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马克思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辩证唯物主义1、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意识观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4、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一维的,空间是三维的。

(二)唯物辩证法1、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四)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为我们解析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下面将对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具有客观存在的独立性和物质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其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形而上学倾向于对事物进行孤立、静止的片面认识,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和发展。

3.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能够主动地改造和塑造世界,而唯心主义则将思想、意识视为第一性。

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落脚点,唯有实践才能验证和发展认识。

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社会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的变革会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 大众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关注广大群众的作用和地位,认为群众是历史变革的主要力量。

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知识点1.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共产主义追求共产社会,具有消灭剥削、实行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包括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文化上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知识点归纳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知识点归纳

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 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 展真理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世界是由因果链条 组成的大机器
辨证唯物主义: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 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的派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个人的主观意识。“我思故 我在”、“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 便是宇宙”
意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 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 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
反映
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皆变,无物常驻
三大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人民大众的立场)、观点(自然、社会、思维规律 的科学认识,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 结)和方法(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 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改造客观世界、能够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 动性的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归纳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归纳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归纳马克思是19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大一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的知识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一马克思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

一、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其经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源自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交换是以劳动时间为基础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利用雇佣劳动获得剩余价值,同时也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和不平等。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经济结构决定了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历史上,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必然结果。

三、资本主义的矛盾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周期性的危机,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于资本家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必将引发无产阶级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四、阶级斗争和革命马克思强调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无产阶级作为被剥削阶级,应当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解放。

五、经济剥削和剩余价值马克思对经济系统的剥削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这是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特征。

六、互助合作和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的理论旨在实现社会公正和人类解放。

他提出了互助合作和共产主义理想,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将按需分配,实现个人自由的最大化和社会财富的共享。

七、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在大一学习中,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常常是理论学习的重点。

下面将对马克思主义基础大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基础。

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结果。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阶级斗争的结果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演变。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创造和使用物质财富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价值理论。

价值是商品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能够互相交换的比例关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基础。

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劳动力价值与工人所得报酬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经济基础。

3. 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经济交换的基本形式,货币是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流通和价值的变动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

4. 利润与资本积累利润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主要收入形式,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阶段的成果,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时期,强调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

马原知识点总结文档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和根本特征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的含义和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含义和剩余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2. 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特征- 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政治的规律3.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 社会主义政治的规律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 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定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剩余价值和剩余产品的分配6.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7.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的含义和原则- 国际主义的历史渊源- 国际主义的现实意义8. 马克思主义的对外关系- 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基础1.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和统一性2.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知识点总结,深入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一上学期马克思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马克思知识点

大一上学期马克思知识点一、马克思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1883年)是近代社会科学理论家、政治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思想家之一。

二、辩证唯物主义1.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奠基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相对立。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论则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论,其基本原理包括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特殊性原理、矛盾转化原理、否定之否定原理等。

三、资本主义批判1. 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其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的本质。

他认为,资本家通过掌握生产资料,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四、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一种社会制度,其基本原则包括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无阶级社会、按劳分配等。

2.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通过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五、历史唯物主义1.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唯心史观则强调精神、意识的决定作用。

2.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变革。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成立,以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目标。

2.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中国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总结及每章重点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每章的重点进行概括。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它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实践解决社会问题。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造等。

4.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利益至上、社会公平正义等。

5.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过国际传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体系之一,并在中国经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每章重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以及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作用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等。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包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总结

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点总结

实践 ……
感性认识的概念,理性认识的概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是认识的两种形式
感性认识
反映深度 特 点 现 直接 象 形象
理性认识
本 间接 质 抽象
反映形式 感觉知觉表象 概念判断推理

另一方面: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 片面强调感性认识的可靠性,轻视科学理论 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 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定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实际工作中会导致教条主义



质变量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 ,是事物相对稳 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质变是量变的必 然结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转化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 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既 克服又保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 一。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什么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 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真理的属性:1.真理的客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 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 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这些具有 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认识的 主观性及差别性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和相对性(从广度看:真理只是部分地正确反映 客观世界;从深度看:真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反映客观世 界。)

大一思政必备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政必备知识点总结

大一思政必备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整体。

它强调对事物的综合分析和全面把握。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解释。

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引起的。

了解和理解这两个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非常重要。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和矛盾推动的。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这种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了解阶级斗争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规律非常重要。

3.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约束因素。

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非常重要。

4.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了解这两种社会制度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走向非常重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这一概念表明,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了解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现实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即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了解这一概念对于理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非常重要。

3.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了解改革开放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现实社会发展非常重要。

大学思政课马克思知识点要点总结

大学思政课马克思知识点要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内容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2)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2、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3、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世界万物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大一马克思考试重要知识点

大一马克思考试重要知识点

大一马克思考试重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当代中国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是相关理论知识,都对大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观有着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大一马克思考试中,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大一马克思考试的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从物质和社会的发展角度认识和改造社会。

2. 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强调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即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

辩证法要求我们看到事物的矛盾面,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动力。

要推动社会进步,就要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矛盾。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有限的生产力会导致社会矛盾,而要实现社会进步,就需要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过渡而来的一个社会形态,其本质是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2.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点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

这种公有制保障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 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形式。

4.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即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要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等方面的制度优势。

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个方面。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

马原大一考前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三个基本原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首要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的,以生产力为基础,上层建筑受制于它。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至关重要。

2. 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争取解放,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阶级斗争理论是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运动的关键。

3.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这部分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和剥削机制,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 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其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消灭剥削和压迫,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具有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民主等特点。

2.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革命和建设。

经济建设方面,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现代化水平;政治建设方面,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实现人民民主;文化建设方面,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传承。

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其他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

它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广大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经历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三个发展阶段。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

大学大一马原知识点在大一学习中,政治理论课程是必修的一门科目,其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常简称为“马原”。

以下是大学大一马原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事物的辩证性、发展性和运动性。

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和社会发展规律,历史是人类社会的总和。

3.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目标,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1. 社会形态发展规律: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演进过程。

2. 阶级斗争和革命规律: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规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1. 实践观点: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2. 革命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追求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目标。

3. 矛盾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四、经济学1. 价值理论:价值是劳动的量度,价值决定商品的交换比率。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引发阶级矛盾。

3. 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必然性。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1. 国家学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体现阶级斗争的性质。

2. 政党学说: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推动社会变革。

3. 革命战争理论:革命战争是推翻压迫阶级统治的手段。

六、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 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3. 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先进文化。

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笔记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笔记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点: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基础,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包含着矛盾、斗争和统一的规律。

2.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是雇佣劳动的剥削。

4.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5.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强调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化,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社会形态变迁理论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人们以原始共产主义的形式生活,劳动和财产共享。

2.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由奴隶制取代原始共产主义而形成的社会形态,奴隶充当生产劳动者,剥削者是奴隶主。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由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而形成的社会形态,封建主义者以地主的身份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

4.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而形成的社会形态,资本家私有生产资料并剥削工人。

5.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由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社会形态,生产资料公有化,实行按劳分配。

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任务之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革新。

2.生产关系的调整:社会主义社会要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3.合理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社会要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建设,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大一马哲重要知识点

大一马哲重要知识点
8、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 展程度机器在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 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9、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 价值自发波动。 10、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11、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蓄手段、 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1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 盾 13、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 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
第二章 1、实践客体的种类: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质上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3、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4、在认识本质的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 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 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 裂这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就会走向为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 中就会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个人主观主义)的错 误。 6、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勇于
马哲重要知识点
一、选择题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法国、英国的空想主义合理成分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成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可知论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 3、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 物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缺陷:猜测性、直观性和朴素性 6、近代形而上学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7、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 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成为 人类意识。 8、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9、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

大一马克思原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大一马克思原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大一马克思原理必考知识点总结马克思原理是一门重要的思想理论,对于大一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总结大一马克思原理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要理解它的核心要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1. 辩证法: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要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如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

2.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要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物质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等。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论,要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内容。

1. 历史的阶级性: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要理解阶级斗争的概念和历史阶级的形成与发展。

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要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3. 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如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1. 价值理论: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之一,要理解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1. 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能力,价值是商品在交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2.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要理解价值量的形成过程。

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要理解剩余价值的概念和产生过程。

1. 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归资本家所有的剩余价值。

2.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占可变资本的比率,决定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

3.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要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大一期末思政知识点总结

大一期末思政知识点总结

大一期末思政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它认为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人的认识必须通过辩证思维方法来进行。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个规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2. 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发展是一种不断完善自身、实现自由的过程。

3.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对立统一、主要矛盾、辩证法等概念。

其中,矛盾是驱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 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总的趋势是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而且发展是有限度的、非线性的。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

5.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产品的价值由其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

6. 社会性和个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性和个性是相互联系的,社会性对个性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个性对社会性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了创新和发展的理论成果。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相对落后、生产关系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马克思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体系,其理
论体系包含多个知识点。

下面是大一学生的马克思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
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的变革。

唯物史观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指出社
会的前进是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实现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认为资本家
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
会基础上无法避免的现象。

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
主义经济体制的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
存在是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决定
了社会意识形态。

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四、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形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共同劳动和消费的社会状态。

五、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它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形式的基础上发展的,历史的进程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物质生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指出了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进程中不可避免的。

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

无产阶级是指以无生产资料为基础的劳动者阶级,资产阶级是指占有
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为生产力的阶级。

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推动世界各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世界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九、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总结:以上是大一马克思知识点的总结。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拓宽思维,深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一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
展规律,为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