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粮油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项目,于2007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标准制定计划。标准的制定工作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河南工业大学为主要研究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征求了一些标准使用单位的意见,根据我国大豆储存的现状和国家新出台的有关法规,对标准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修订,并到有关单位进行了验证,形成本标准《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粮食储藏大豆储藏技术规范》(送审稿)。

2.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2.1 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和表述规则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规定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编写。

制定技术内容适应我国大豆储藏生产的新形势和国家关于食品安全卫生的新的法规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大豆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2.2标准制订必要性

从粮食安全来看,随着国内态势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程度加深,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350万吨,而大豆进口量为3082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0%。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

本稳定的难度加大。我国的大豆储备很好的控制了国内粮食价格的平稳。粮食是基础性公共产品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应扶持粮食生产,仅靠市场调节难以解决粮食供需矛盾。从粮食品种和区域结构看,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小麦、玉米和稻谷产销基本平衡,但大豆产不足需,缺口较大,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矛盾将更加突出。

粮食仓储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储粮新技术和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储粮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因此,系统地制定和完善相应技术规程、规范已刻不容缓。现有粮食储藏技术及常规操作规范,已很难满足大豆储藏的需要,制定《大豆储藏技术规范》已势在必行。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在经过与有关标准使用单位深入探讨,并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制订。

3.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安全储藏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入仓过程管理、储藏期间技术措施、基本工艺、技术方案和粮情检测分析与品质检验等内容。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储存在粮油仓房内的大豆的安全储藏管理。

3.2 规范性引用标准

重点应用了GB 1352《大豆》、GB 2715-2005《粮食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以及LS/T 1211-2008《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等涉及大豆储藏的相关技术规程。

3.3基本要求

重点提出了能够满足大豆安全储藏的“仓房设施”和“粮食质量”的基本要求,以及通风系统、熏蒸系统、粮情检测系统、干燥系统、动力和其它设施设备的“技术条件”。

3.4入仓前的准备

重点从“收购检验”、“暂存”、“降水”、“清理”和“仓储设施设备准备”五个环节,简要阐述了大豆出仓前的准备工作。

3.5入仓质量要求

大豆脱粒后要抓紧整晒,降低水分。需要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不得超过12.5%,含水量再高,就容易霉变。大豆的杂质≤1.0%;水分≤12.5%。

3.6 出仓要求

平房仓出仓时,应均匀出仓,相邻廒间无伸缩缝的隔墙要保持两侧压力平衡,以免损坏仓房;浅圆仓出仓时,应注意从出粮口均衡出仓,避免从一侧出仓。同时应保持仓储设施完好。

3.7储藏期间的粮情检测与品质检验

粮情检测对粮温检测、粮食水分检测、害虫检测作出规定。品质检验按照大豆储存判断规则进行。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抵触关系。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7.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8.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为了贯彻实施本国家标准,建议开展本国家标准技术的培训工作。

9.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0.征求意见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