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致云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分类、意象、象征手法等。然而,对于这首特定的诗歌,他们可能较为陌生。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针对诗歌的深度分析和欣赏能力可能有所欠缺。此外,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清晰、准确地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结合雀》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选取一位自己喜欢的诗人,深入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的主题和风格,并尝试撰写一篇关于该诗人的研究报告。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诗歌朗诵会、文学社团等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可以思考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诗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活,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诗歌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诗歌内容,强调《致云雀》重点和难点。

《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2. 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加强对诗歌韵律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内涵。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 诗歌朗读: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角色扮演:请同学们选取诗中的角色(如云雀、诗人等),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诗歌的情感。
四、总结提升,布置作业(5分钟)
1.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致云雀》这首诗歌的主题、意象、韵律美和文化内涵。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学会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精讲诗歌的背景、结构、意象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框架。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围绕诗歌的主题、情感、艺术特色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深化理解。
3. 体验法:设计诗歌朗读、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1. 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a.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韵律特点,如押韵、重复等。
b. 讨论:这些韵律特点在诗歌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2. 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
a.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b. 讨论: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哪些历史文化背景?如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等。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和主题思想的把握;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的理解;2. 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的把握;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致云雀》统编版必修上册;2. 参考资料:有关《致云雀》的解析、评论和相关作品;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3)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感情,让学生深入领会诗人的意图。

5. 实践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提高表达能力;(2)鼓励学生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创新精神和想象力;(3)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评论,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4《致云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部编版语文必修上《致云雀》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一、教材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诗人珀西·比希·雪莱创作于1820年的诗歌。

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21节。

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大体可分六七个小段落,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

云雀成为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

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充满了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

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

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

”《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二、学习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人雪莱,把握该诗创作的历史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追求,分析出诗人要表达的情绪。

1.2.4致云雀2024-2025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1.2.4致云雀2024-2025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必修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致云雀》诗歌的基本内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① 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 《致云雀》创作背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自由的向往
③ 雪莱生平和创作特点:关注社会正义、自然和人类情感
2. 诗歌结构与修辞手法
① 诗歌结构:分为四节,每节八行
② 主要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象征等,如“你是天空的回声”
③ 修辞手法的运用:展现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致云雀》诗歌相关的拓展资源(如其他雪莱的诗作、诗歌鉴赏指南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提升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学生可以增强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深入体会雪莱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评估学生对《致云雀》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2019年新编)2-4《致云雀》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册(2019年新编)2-4《致云雀》教学设计

《致云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流畅而又感情地朗诵本诗。

2.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联系时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走进文本。

4.把握诗歌意象“云雀”的内涵【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云雀”的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体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云雀图片:云雀是一种鸟,形如麻雀儿稍大,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展翅飞行时鸣唱,接着做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

栖息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沼及沼泽。

因其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直飞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

因而云雀经常被诗人选做讴歌的对象,今天,我们学习英国诗人雪莱的《致云雀》,来看一下他的这首诗歌中云雀被赋予什么样的内涵呢?二、走进文本(一)初步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诗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作者是追求光明的,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

2.学生自由地出声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如:酣[hān]畅,犀[xī]利,晨曦[xī],婉[wǎn]转,迸涌,摈[bìn]弃。

3.找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二)研读赏析1.第一节“.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对于云雀这一种鸟的特殊的喜爱,他并不将云雀看做是一般的家禽。

作者不仅表达了对于云雀的喜爱,作者还喜爱云雀的鸣叫,认为那是从天堂而降临的乐音,是一种自然的艺术,这种艺术代表了云雀的衷心。

2.第二节,“向上,在高升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

这句话还能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永远高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也是云雀的性格,越飞越高,边飞边叫。

3.第三节“地平线下的太阳”象征着光明,而云雀冲上它沐浴着阳光飞行,证明了云雀有一种勇敢的精神和渴望光明。

第四节,讨论云雀向着太阳飞翔的环境描写,“淡淡的紫色黎明”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对云雀的赞美之情。

(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

2.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

2. 诗歌语言美的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致云雀》的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云雀有什么印象?云雀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云雀象征自由、美好、崇高。

(2)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如云雀歌声的比喻、云雀飞翔的比喻等。

4. 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

(2)讨论如何欣赏一首诗歌,提高审美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致云雀》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6. 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致云雀》。

(2)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致云雀》象征意义:自由、美好、崇高比喻手法:歌声、飞翔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致云雀》的主题思想。

在赏析诗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审美能力。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适当增加对诗歌细节的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1)让学生阅读其他赞美自然事物的诗歌,如《致橡树》、《雪花》等。

(2)分析不同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讨论其艺术特色。

《2.4致云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上册)

《2.4致云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上册)

《2.4致云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中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标】1.了解诗⼈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的浪漫主义⼿法,理解诗⼈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素养】语⾔建构与运⽤: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中⽐喻、对⽐等修辞⼿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法。

【教学重难点】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新知导⼊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有哪些不⼀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作家作品雪莱,出⽣在⼀个古⽼⽽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的英语诗⼈之⼀。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第⼀位社会主义诗⼈、⼩说家、哲学家、散⽂随笔和政论作家、改⾰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因为写作哲学论⽂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8⽇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王》《解放了的普罗⽶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三、关于诗歌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在⽣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的思想感情来反映⽣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活事件的过程,⼀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四、写作背景诗⼈在写这⾸诗的时候,⿊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

⼤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批⼯⼈流落街头,到处是弱⾁强⾷;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资骤降,⼈民⽣活贫困;愤怒的⼯⼈因此起来罢⼯,捣毁机器,游⾏请愿,然⽽这⼀切⾏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腥镇压。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以云雀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本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义,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和鉴赏,逐步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1.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浪漫主义诗歌,对这种诗歌的特点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和鉴赏浪漫主义诗歌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2. 教材分析:《致云雀》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2 课,是一首经典的浪漫主义诗歌,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加深对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为今后的学习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诗歌的语言,把握其节奏和韵律,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和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价值观念,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学难点:分析和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3. 合作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诗歌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云雀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场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雀有什么特点?你对云雀有什么感受?(二)作者简介教师介绍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和风格,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做好铺垫。

2.4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2.4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2.4 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鉴赏方法,理解诗歌的含义;2.能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2.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的深入思考。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内涵解读;2.如何诠释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文化难题《致云雀》。

2. 课文解读(25分钟)1)阅读文本要求学生默读《致云雀》诗歌,理解文本。

2)分析诗歌形式1.脚的构成;2.韵的形式;3.诗歌的整体特征。

3)解读诗歌内涵1.诗歌中的人物;2.人与自然的关系;3.现实与理想的关系;4.诗歌表现的内心情感。

3. 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30分钟)1)注重感性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诗歌的感受,理解诗歌的含义。

2)注意形式分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形式方法。

3)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理解诗歌的情境。

4. 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的深入思考(25分钟)1)人与自然诗歌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以及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2)现实与理想诗歌中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3)内心情感诗歌中表达出作者深深的思乡情感,强调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

5. 作文练习(3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并参照课文,写一篇文章,反思自己对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致云雀》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以及内心情感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云雀》。

(2)理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英国诗人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致云雀》。

(2)学会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雪莱的诗歌才华,欣赏《致云雀》的艺术魅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3)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

3. 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复杂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雪莱诗歌思想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生活经历,了解诗人的思想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致云雀》,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中的意象,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分析诗歌。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举例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诗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致云雀》。

2. 写一篇关于《致云雀》的鉴赏文章,可以从意象、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收集其他雪莱的诗歌,了解其诗歌风格,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致云雀》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了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 学生对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是否有所提高?4. 学生是否能将《致云雀》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5. 有哪些教学方法可以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致云雀》的情况。

《2.4 致云雀》教学设计、教案(共两篇)

《2.4 致云雀》教学设计、教案(共两篇)

《2.4 致云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致云雀》排在本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

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在这首诗中,这一首诗并没有一个故事情节,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故事。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比喻为各种各样美丽非凡的事物:天空的星星、光芒里的诗人、城堡里的公主、闪亮的萤火虫等,借此表达自己对云雀的歌声的热爱。

热爱显然是不够的,接下来的部分诗人开始好奇地询问云雀如何才能有如此纯粹的喜乐,如何才能忘记生命中的苦痛,如何避开爱的餍足,如何看待生死的意义等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及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2.深刻体会诗歌意蕴。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感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蕴藉含蓄,重视内心的发掘。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诗中用隐喻手法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雪莱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歌意蕴。

2.分析大量新奇的比喻和鲜明的意象。

【课前准备】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部分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课前诵读培养他们愿听爱读,感悟诗歌意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出身于一个有点地位和权势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苏塞克斯郡的绅士,国会的辉格党议员;他的祖父是位从男爵,积聚了万贯家财。

雪莱是长子,因此他长大以后,可望成为既富有又有爵位的人。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公学时,他就显示出是个优秀的古典派学者,但他并不感到愉快,因为他生来具有叛逆的、不落俗套的性格。

他以“疯子雪莱”和“无神论者雪莱”而闻名。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4致云雀教案(3)部编版必修上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4致云雀教案(3)部编版必修上册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有待提高。他们对于诗歌中抽象、深奥的意象和哲理较难把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帮助他们提升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此外,学生在文化理解方面,对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背景、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了解有限,这将对他们的课程学习产生影响。
在行为习惯方面,高中一年级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但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这可能导致以下影响: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教学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诗歌内容,为课堂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诗歌的基本鉴赏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引出本课主题。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围绕《致云雀》一诗,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感受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其次,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品味、解读诗歌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再次,锻炼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内涵,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最后,加强文化理解,通过了解雪莱及其时代背景,使学生认识到诗歌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教材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观看视频,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3.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雪莱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了解《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云雀”、“天空”、“自由”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句子解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5. 诗歌主题: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分享自己的理解。

4. 句子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讨论其表达效果。

5.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诗歌的表现。

2. 学生对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打印或投影《致云雀》原文。

2. 相关资料:雪莱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或音乐。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诗句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3. 利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雪莱的生平和创作风格,解释《致云雀》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指导: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词语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云雀”、“天空”、“自由”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4. 句子解析: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讨论其表达效果和艺术价值。

2.4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2.4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2.4 致云雀-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致云雀》的背景、作者、写作动机等。

2.理解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3.掌握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难点: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文本原件、学生作品等。

2.教具:黑板、粉笔、PPT等。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5min)
老师问学生谁见过云雀,然后引出《致云雀》文本,以及介绍此文的背景、作者。

B. 分组阅读(10min)
将学生分组,每组阅读一段,然后让各小组汇报本组的阅读理解。

C. 课堂讲解(15min)
讲解文章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结合文本原件进行讲解。

D. 语言表达(15min)
讲解文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E. 单元作业(10min)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写一篇关于云雀的散文。

F. 课堂总结(5min)
总结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致云雀》的作者、背景、比喻和象征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写作技巧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感悟和审美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付出更多的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4《致云雀》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致云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致云雀》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创作的一首抒情诗歌。

诗人通过对云雀的歌声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热爱。

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建构运用能力。

2.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较为复杂的文学作品。

但是,对于诗歌这类文学体裁,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诗歌语言,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意境和情感,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主题的思考,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致云雀》作为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审美对象。

学生可以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尝试进行诗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致云雀》,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诗歌文化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汲取诗歌的养分,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2)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3)学习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3)运用诗歌语言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3)能够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云雀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和理想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致云雀》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致云雀》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雪莱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简介《致云雀》的创作背景和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的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手法。

(2)谈谈对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6.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2)讨论:如何看待现实与理想的关系?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手法和艺术特色。

8.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致云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

(2)能够把握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

2. 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抽象的意象和深层次的情感。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生僻词汇的读音和词义。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分析(1)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5. 朗读背诵(1)组织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提高语文素养。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文的鉴赏分析和朗读背诵。

五、课后作业1. 鉴赏分析:《致云雀》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朗读背诵: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背诵。

3. 写作练习:以“云雀”为主题,写一首小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合作等,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评估学生对诗文生僻词汇、古代文化知识和主题思想的掌握情况。

高中必修上册《24致云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上册《24致云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上册《24致云雀》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以“青春”为主题的诗歌教学设计单元主题适用年级所需时间高一4课时现代诗歌鉴赏主题单元概述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三千余年来,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在新诗的世界里,诗人们则摆脱了格律的束缚,时而低回浅唱,时而大声疾呼,创作形式更为多样,内容也更为自由。

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二课所选诗歌,有闻一多的《红烛》、XXX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XXX的《峨日多雪峰之侧》以及XXX的《致云雀》,皆为现代形式的诗歌。

诗人们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吟唱,从不同侧面抒写了“青春”这一主题。

主题研究目标1.了解XXX、XXX、XXX、XXX等中外诗人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研究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5.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对青春不同含义的诠释。

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统编版)1.从哪几个方面欣赏现代诗歌?主题单元问题设计2.怎样理解XXX《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3.若何了解XXX《峨日多雪峰之侧》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如何理解XXX《红烛》和XXX《致云雀》中的意象象征意义?专题一:走进现代诗歌专题划分专题二:欣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专题三:欣赏《红烛》专题四:会商《致云雀》《峨日多雪峰之侧》专题四致云雀所需课时专题四概述1本专题主要内容是赏析XXX的诗《致云雀》本专题研究目标(描述本专题研究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了解诗人XXX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3.联系创作时期文化背景与形象特征解读诗歌意蕴4.体味墨客的情感表达5.体会诗歌风格1.你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认识?2.XXX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本专题问题设计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这首诗有如何的风格特征?5.你觉得这首诗的翻译语言好吗?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研究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教学支撑环境其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教学课件(包含知识卡片、诗人简介、教学图片及要点解读及阅读策略展示)、诗歌音频及相关视频资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云雀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

2.鉴赏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

3.评价诗人雪莱的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云雀吗?听到过云雀的叫声吗?这样的声音会引发你的哪些想象和联想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雪莱笔下的云雀,诗人从云雀的叫声中联想到了什么,又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他想借助云雀表达什么。

二、作家作品
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

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

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

1822年7月8日逝世。

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三、关于诗歌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

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四、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

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

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五、解题
云雀,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振翅飞行时鸣唱,接着作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

以食地面上的昆虫和种子为生。

有高昂悦耳的声音。

六、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七、再读诗歌,解读意象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

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

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致云雀》中,诗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①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②诗人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的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

他把云雀比作轻云、星星、诗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诗的结束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已成耳熟能详的名句,请作赏析。

运用了象征手法。

这句话表面是说冬天到来了,春天也会很快来的。

其实是在说一切的难事都会过去的,希望和成功也就要来了。

十一、课堂总结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

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

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

”《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