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模板
凝血四项检验报告单
![凝血四项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44f64d7cf5335a8102d220f6.png)
X X X X 医 院
临床血凝检验报告单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75样品编号:22科别:内科临床诊断:床号:送检医生:
代码结果单位参考范围提示PT-SEC凝血酶原时间15.3秒10.0-14.0↑PT-RATIO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1.280.95-1.24↑PT-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1.300.94-1.30↑PT-REF凝血酶原参考时间12.0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2.6秒22.0-38.0↑APT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比率 1.42
APTT-REF部分凝血活酶参考时间30.0秒
TT凝血酶时间25.3秒14.0-21.0↑TT-RATIO凝血酶时间比率 1.45
TT-REF凝血酶参考时间17.5秒
FIB纤维蛋白原156.2200 -400↓FIB-SEC纤维蛋白原时间16.4秒
检验者:日期:2017/8/8 (本结果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
使用说明:只要输入PT、APTT、TT、FIB,其它项目会自动计算,并出现升高降低提示!。
血凝检验报告单
![血凝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7a6936f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b.png)
血凝检验报告单检验概述本文档为血凝检验报告单,旨在对患者的血凝功能进行检测和分析。
血凝功能是评估一个人的凝血系统功能以及其在出血和血栓形成方面的风险的重要指标。
患者信息•姓名:XXX•性别:XXX•年龄:XXX•住院号:XXX临床资料•主诉:XXX•辅助检查:XXX•用药史:XXX检验结果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xx秒11-15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xx秒25-36秒国际标准化比值xx 0.8-1.2纤维蛋白原xx g/L 2-4 g/L凝血酶时间xx秒11-20秒D-二聚体xx ng/mL <500 ng/mL结果解读1.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凝血因子功能和评价血液凝固的指标之一,此项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在正常范围内。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也称为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评估凝血因子活性的一种指标。
结果显示凝血功能在正常范围内。
3.国际标准化比值:结果正常。
国际标准化比值是用来规范化凝血酶原时间的指标,用于标准化不同实验室和试剂的差异。
此项结果显示凝血功能正常。
4.纤维蛋白原:结果正常。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此项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5.凝血酶时间:结果正常。
凝血酶时间是血浆中凝血酶形成所需的时间,此项结果显示凝血功能正常。
6.D-二聚体:结果正常。
D-二聚体是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标志物,用于评估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情况。
此项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与建议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和血凝检验结果,血凝功能正常。
根据相关资料,正常的血凝功能可预示着一个人在出血和血栓形成方面的风险较低。
建议患者继续观察并定期复查血凝功能,以确保血液系统的健康。
如有任何不适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1.王卫东, 杜秋菊, 何探芳. 常见血液检查及其临床解释[M]. 2016.免责声明本文档仅供参考,并不作为诊断或治疗的依据。
(完整word版)凝血功能检查
![(完整word版)凝血功能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eff2604183d049649a6658a2.png)
凝血功能检查(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 1s)。
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 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0 士0.05 (0.82〜1.15 )s。
国际标准化比(INR)1.0+0.1 。
【临床意义】1. 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1(纤维蛋白原)、n (凝血酶原)、v、%、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
2. PT 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 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 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
国人以2.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
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1. APTT延长:见于因子刘、幻、区、忸、X、V、n、PK (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忸、区、XI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参考值】2〜4g/L 。
【临床意义】 1. 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
2.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川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参考值】定性: 阴性。
定量:小于200卩g/L。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完美正规版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完美正规版](https://img.taocdn.com/s3/m/826ddee959eef8c75ebfb301.png)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细Hale Waihona Puke 抗凝抗 凝 系 统体液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C(P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血浆中含有多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其中最 重要的是抗凝血酶III,即AT- Ⅲ 。
AT- Ⅲ由肝脏和内皮细胞产生,通过与凝血因子 结合而抑制其活性。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 可增强2000倍。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几乎无肝 素, AT- Ⅲ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 合而增强血管内皮的抗凝功能。
阳性:常见于DIC伴继发性纤溶的早期。
一般值为2 ~4时作为 口服抗凝剂治疗时抗凝浓度的适用范围。
因为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破坏肝脏细胞,凝血酶原由肝脏制造,同时淤胆胆汁到不了肠道会使维生素K吸收障碍,这样凝血酶原制造的
少,出凝血时间都会延长。
因为阻塞性黄疸胆汁淤积破坏肝脏细胞,凝血酶原由肝脏制造,同时淤胆胆汁到不了肠道会使维生素K吸收障碍,这样凝血酶原制造的
血浆D-二聚体可替代3P试验
谢谢观看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凝血功能报告单
![凝血功能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3d8ed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8.png)
凝血功能报告单凝血功能报告单是一项重要的检查,用于评估血液凝血的功能状态。
这个报告单包含了多项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这个检查尤为重要。
报告单中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凝血系统中不同环节的功能状态。
凝血酶原时间(PT)是用来评估凝血因子的功能的指标。
P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
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则是评估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功能状态的指标。
APTT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液凝块形成能力的指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能够聚集在损伤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就会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纤维蛋白原(FIB)是一个评估凝血系统中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指标。
纤维蛋白是血液凝块的主要成分,它能够在血液中形成网状结构,使血液凝结。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过低,就会导致凝血功能的下降,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D-二聚体是评估血液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指标。
当血液中出现血栓时,纤维蛋白会被降解,释放出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报告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对报告单中各项指标的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对于需要手术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及时发现和处理凝血功能异常,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的疾病,保障患者的健康。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ad7aa5ad51f01dc381f14d.png)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 8’15’’ 2’15’’6’45’’ 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 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 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
![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35f8a3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4.png)
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病人信息:病人姓名:XXX性别:男年龄:40岁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检验项目:本次检验共包括如下凝血相关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抗凝血酶三联体等。
检验结果:1.血小板计数:200×109/L(标准值范围:150-450×109/L)结果分析:血小板计数属于正常范围,说明病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正常,有利于凝血功能的正常发挥。
2.凝血时间:12秒(标准值范围:9-15秒)结果分析:凝血时间属于正常范围,说明病人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时间合理,没有明显延长或缩短。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0秒(标准值范围:25-35秒)结果分析:APTT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表明病人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正常,能够正常参与凝血反应。
4.凝血酶原时间(PT):13秒(标准值范围:10-14秒)结果分析:PT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表示病人血液中凝血酶原水平正常,凝血酶原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之一5.纤维蛋白原:2.5g/L(标准值范围:2-4g/L)结果分析:纤维蛋白原结果在正常范围内,纤维蛋白原是血液中产生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能够促进血栓形成。
6. D-二聚体:200ng/mL(标准值范围:0-250ng/mL)结果分析:D-二聚体结果在正常范围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可以反映体内血栓溶解的情况。
7.抗凝血酶三联体:-抗凝血酶III:100%(正常范围:70-140%)-蛋白C:120%(正常范围:70-140%)-蛋白S:80%(正常范围:70-140%)结果分析:抗凝血酶三联体结果显示蛋白C和蛋白S的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而抗凝血酶III略高于正常值范围。
抗凝血酶三联体是体内抗凝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水平有助于维持血液的凝血平衡。
综合分析:根据病人的凝血全套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APTT、P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检验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显示病人的凝血功能正常。
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模板
![凝血全套检验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53670f5c5da50e2534d7f4e.png)
X
X
X
X
医
院
临床血
凝检验报告
单
姓名:性别:年龄:样品编号:
科别:临床诊断:床号:送检医生:
代码结果单位参考范围提示
PT-SEC 凝血酶原
时间16.2秒10.0-14.0↑
PT-RATIO 凝血酶原
时间比率 1.350.95-1.24↑
PT-INR 国际标准
化比率 1.380.94-1.30↑
PT-REF 凝血酶原
参考时间12.0秒
APTT 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
时间26.6秒22.0-38.0
APTT-R 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
比率0.89
APTT-REF 部分凝血
活酶参考
时间30.0秒
TT 凝血酶时
间16.6秒14.0-21.0
TT-RATIO 凝血酶时
间比率0.95
TT-REF 凝血酶参
考时间17.5秒
FIB-SEC 纤维蛋白
原时间 4.3秒
FIB 纤维蛋白
原488.3200 -400↑
检验者:审核者:日期:2018/3/16
使用说明:1、
有批注的项目为
输入项目,其它
项目已设置好计
算公式输入四项
结果后自动计算。
使用说明:2、
“↑”“↓”提
示已根据每个项
目编好程序,结
果超出范围将自
动标出提示符号。
使用说明:3、
本报告为A4纸打
印
(本报告签名后有效,本结果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
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
![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f79b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5.png)
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一、介绍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是通过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各项指标,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
该报告通常被用于诊断和监测血液凝血系统疾病,帮助医生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的详细解读。
二、指标解读1. 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固酶的形成所需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测量。
正常的凝血时间范围在11-14秒之间。
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陷或维生素K缺乏。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中血液凝固酶形成的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测量。
正常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范围在25-40秒之间。
AP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缺陷、血友病或者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 血小板计数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正常范围在150-450×10^9/L之间。
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倾向。
4. 凝血酶时间(TT)血浆中血液凝固完全形成所需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测量。
正常的凝血酶时间范围在15-20秒之间。
TT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凝血因子异常。
5. D-二聚体含量体内产生血栓后,纤维蛋白进行降解所产生的D-二聚体水平。
高水平的D-二聚体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6.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中凝血酶原的活性百分比。
正常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在70-120%之间。
PTA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凝血因子活性下降。
7. 凝血酶时间比值(PT比值)在PTA检测中血浆样品与标准血浆的比率。
正常的PT比值为0.8-1.2。
PT比值超过1.2可能表示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
三、结论根据以上血液凝血功能分析报告的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及凝血因子缺陷。
建议进一步检查以确诊疾病类型,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请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液凝血功能指标。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8b2ce5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a.png)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4d4e95d4d8d15abe234e61.png)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2ad7aa5ad51f01dc381f14d.png)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实验条件1.加少许棉花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6.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 8’15’’ 2’15’’6’45’’ 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 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 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一份异常的凝血功能报告单:创伤性凝血病
![一份异常的凝血功能报告单:创伤性凝血病](https://img.taocdn.com/s3/m/9f4ff6f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0.png)
一份异常的凝血功能报告单:创伤性凝血病2岁的颅脑外伤患儿凝血功能为什么这么差?这是那天在《小神论经》群里讨论的一个病例病例简介:2岁女孩,因摔伤后昏迷2小时入院,患儿1天前曾跌伤头部,前额肿胀,无不适,未予特殊处理。
入院2小时前从1.2米窗台跌下,后脑勺着地,当即出现昏迷、抽搐,口腔出血,送我院途中口腔仍出血不止,排红色血尿,全身冰凉。
平素体健,无明显出血病史,无手术史。
无特殊家族史。
生长发育正常。
体查:T 35°C,P 145次/分,R 36次/分, BP 65/30 mmHg ,Wt9 kg 。
深昏迷,皮肤苍白,弹性差,四肢厥冷。
头枕部、额部皮肤肿胀、瘀黑,双瞳孔2.5mm,对光反射迟钝。
舌面见一挫裂伤口,活动性出血不止。
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
心音欠有力。
腹平软。
生理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反射。
入院检查结果:凝血功能:PT>120 S,PTA、PT-R、INR测不出,FBC 0.52g/L,APTT69.4s,TT 44.9s。
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正常。
血常规:WBC8.0*10~9/L,RBC 2.4*10~12/L,HGB65 g/L,HCT 20.50%, PLT 72*10~9/L。
血生化: BCO210.31mmol/L 。
血气分析:PH7.30,HCO3- 12.3mmol/L,TCO213.1mmol/L,BE -14.1 mmol/L,PCO225mmHg 。
肝肾功能:ALT250U/L,TP 45g/L,ALB 29.9 g/L,AST 358U/L,CK 646U/L,LDH 1247U/L,GLU 16.48mmol/L,LAC 68.51ng/dl。
头颅CT:双侧枕顶部硬膜外小血肿,小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枕部颅骨骨折征,矢状缝部分稍分离。
双侧枕部、额部头皮软组织肿胀。
是什么原因导致凝血功能这么差?1、DIC2、血液病3、外伤性休克4、创伤性凝血病答案是:4、创伤性凝血病。
血凝试验试验报告
![血凝试验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19384c1f111f18582d05a25.png)
血凝实验实验报告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二) 实验对象:家兔(三) 实验步骤:(略)(四) 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 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
搅拌杯内血液不 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 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 所示。
表9-3素实验条件1. 加少许棉花2.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3.放置37 °C水浴4.放置冰水水浴5.加肝素10个单位&加草酸钾2mg(表9-3文字说明:略)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 所示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试剂1、富血小板血浆2、少血小板血浆3、生理盐水4、羊肺悬液5、0.025mol/l cacl2血液凝固时间(表9-2文字说明:略)(五)讨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
凝血因子?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
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ni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
凝血因子n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
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
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凝血时间50' ' 8 ' 15' ' 2 ' 15''6' 45''不凝不凝试管1 0.2 ml 0.2 ml0.2 ml 2 ' 15''试管2 0.2 ml 0.2 ml0.2 ml 3 ' 45''试管3 0.2 ml 0.2 ml0.2 ml 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
凝血功能检查【范本模板】
![凝血功能检查【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e62482caa00b52acec7ca9c.png)
凝血功能检查(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11~13s或(12±1s).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参考值为1。
0士0.05(0.82~1.15)s。
国际标准化比(INR)1.0+0。
1。
【临床意义】1。
PT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 (凝血酶原)、Ⅴ、Ⅶ、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症、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如口服抗凝剂)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2.PT缩短:血液高凝状态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等。
3。
PTR及INR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的首选指标。
国人以2。
0~2.5为宜。
(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同(APTT)测定【参考值】手工法:为31~43s。
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1。
APTT延长:见于因子Ⅻ、Ⅺ、Ⅸ、Ⅷ、Ⅹ、Ⅴ、Ⅱ、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见于FⅧ、Ⅸ、Xl缺乏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此外,APTT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试验。
2。
APTT缩短: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
(三)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参考值】2~4g/L.【临床意义】1。
增高见于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传染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灼伤、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感染、恶性肿瘤等以及血栓前状态、部分老年人等.2。
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四)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Ⅹ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小于200μg/L。
【临床意义】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自溶解功能。
血液凝血功能报告单模板
![血液凝血功能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e197b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6e.png)
血液凝血功能报告单模板
概述
本文档是一份血液凝血功能报告单模板,用于记录和分析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指标。
血液凝血功能是指血液在止血过程中的凝血能力和凝血活性,对评估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该报告单可用于血液凝血功能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客户信息
- 患者姓名:
- 年龄:
- 性别:
- 就诊日期:
- 就诊医院:
检测项目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检测项目的结果,对患者的血液凝血功能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参考范围和实际检测结果,评估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是否正常。
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活测定和D-二聚体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活性和血栓形成风险。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的结论。
如果发现异常结果或不在参考范围内的指标,建议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并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和沟通。
注意事项
- 本报告单仅供参考,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理状态、用药等,请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读,请及时咨询医生或实验室专业人员。
参考文献
- 张XX,王XX. 血液凝血功能检测与评价. 临床诊断实验与临床, 2019(4): 42-45.。
血液分析报告单模板
![血液分析报告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a5136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9.png)
血液分析报告单模板患者信息: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就诊日期:XXX 报告日期:XXX项目结果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红细胞计数 XXX×10^12/L x.x - x.x血红蛋白浓度 XXX g/dL x.x - x.x红细胞压积 XXX% x.x - x.x平均红细胞体积 XXX fL x.x - x.x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XXX pg x.x - x.x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XXX g/dL x.x - x.x 红细胞分布宽度- XXX% x.x - x.x标准差血小板计数 XXX×10^9/L x.x - x.x平均血小板体积 XXX fL x.x - x.x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XXX% x.x - x.x中性粒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淋巴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单核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XXX×10^9/L x.x - x.x备注:1. 参考范围为正常人群范围,具体范围会因实验室设备及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
2. 如有与正常范围有明显偏离,请结合临床情况及医生指导进行进一步检查。
解读:1. 白细胞计数指标表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值可能意味着感染或免疫系统异常。
2.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反映贫血情况,异常值可能与贫血或其他血液疾病有关。
3. 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止血功能相关,异常值可能存在出血或凝血问题。
4. 不同种类白细胞计数异常可能反映机体炎症、感染等情况。
结论:根据患者的血液分析报告结果,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和体征等因素,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健康问题,并建议患者进一步接受有关检查或咨询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 X X 医 院
临床血凝检验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样品编号:
科别:临床诊断:床号:送检医生:
代码结果单位参考范围提示PT-SEC凝血酶原时间16.2秒10.0-14.0↑PT-RATIO凝血酶原时间比率 1.350.95-1.24↑PT-INR国际标准化比率 1.380.94-1.30↑PT-REF凝血酶原参考时间12.0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6.6秒22.0-38.0
APT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比率0.89
APTT-REF部分凝血活酶参考时间30.0秒
TT凝血酶时间16.6秒14.0-21.0
TT-RATIO凝血酶时间比率0.95
TT-REF凝血酶参考时间17.5秒
FIB-SEC纤维蛋白原时间 4.3秒
FIB纤维蛋白原488.3200 -400↑
检验者:审核者:日期:2018/3/16
(本报告签名后有效,本结果仅对该送检标本负责)使用说明:1、有批注的项目为输入项目,其它项目已设置好计算公式输入四项结果后自动计算。
使用说明:2、“↑”“↓”提示已根据每个项目编好程序,结果超出范围将自动标出提示符号。
使用说明:3、本报告为A4纸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