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泥塑教案[最新]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604d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f.png)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泥塑》,详细内容为:通过观察、触摸、捏塑等手法,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泥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认识泥塑的工具和材料。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塑技巧的掌握和创意发挥。
教学重点:泥塑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创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塑工具、泥塑作品范例、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学具:泥塑材料(橡皮泥或黏土)、泥塑工具(刀、针、牙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泥塑的魅力。
2. 知识讲解:(1)介绍泥塑的基本知识,如泥塑的定义、历史和分类。
(2)讲解泥塑的工具和材料,展示泥塑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泥塑技巧,如捏、揉、压、刻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泥塑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4. 创作指导:(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2)学生发挥创意,进行泥塑创作。
5. 随堂练习: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泥塑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泥塑的基本知识定义、历史、分类工具与材料2. 泥塑技巧捏、揉、压、刻3. 创作主题动物、植物、人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泥塑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家乡特色,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泥塑技巧,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观、建筑、人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泥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材料的雕塑创作,如纸雕、木雕等。
(3)组织学生参加泥塑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cf85d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2.png)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有趣的泥塑》,详细内容包括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以及创意设计。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了解泥塑的历史与发展,掌握基本的泥塑技巧,培养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以及创意设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审美观念和创作水平。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弘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泥塑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教学重点: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以及作品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泥塑作品范例、泥塑工具、教学PPT、摄像机等。
学生准备:陶土、泥塑工具、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泥塑的特点和魅力。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泥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以及创意设计,让学生对泥塑有全面的了解。
3. 实践操作(10分钟)1)教师示范泥塑制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泥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5分钟)分析经典泥塑作品,讲解其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泥塑作品。
6. 展示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泥塑的基本概念2. 泥塑的制作方法3. 泥塑的创意设计4. 经典泥塑作品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答案:学生作品,以创意、技巧和美观为评价标准。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泥塑技巧,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泥塑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博物馆、民间艺术馆等,了解泥塑艺术的历史与文化。
2)组织学生参加泥塑比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竞争力。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1f00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9.png)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有趣的泥塑》。
详细内容包括泥塑的基本知识、泥塑的工具和材料、泥塑的基本技法以及创作一件有个性的泥塑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塑的基本技法,如揉、搓、捏、刻等。
难点:如何运用泥塑技法创作出有个性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塑作品范例、泥塑工具、投影仪。
学具:泥块、刮刀、刀片、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泥塑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介绍泥塑的基本知识、工具和材料,讲解泥塑的基本技法。
3. 示范:现场演示泥塑制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件泥塑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造型生动,富有创意,运用泥塑基本技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民间泥塑作品,了解民间泥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泥塑》2. 内容:(1)泥塑基本知识(2)泥塑工具和材料(3)泥塑基本技法(4)创作要点3. 配图:泥塑作品范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环节,结合范例,详细讲解泥塑技法。
3. 示范环节,注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制作过程。
4. 实践环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5. 评价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小物件或一个小动物,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泥塑技法,创作出一件富有创意的泥塑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应体现出对泥塑技法的掌握,如揉、搓、捏、刻等,并且在作品中体现出对细节的关注,如对象的纹理、形态和表情等。
泥塑人物教案幼儿园模板
![泥塑人物教案幼儿园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8d6cd1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6.png)
#### 教学活动名称:泥塑人物制作#### 活动目标:1. 让幼儿感受泥塑艺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的耐心、细致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 活动对象:幼儿园大班#### 活动时间:2课时#### 活动准备:1. 彩泥若干(红、黄、蓝、白等颜色)2. 泥工板3. 橡皮泥辅助工具(如擀面杖、小刀等)4. 图片素材:人物形象照片或简笔画5. 安全教育:确保使用工具安全,注意卫生####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泥塑作品,引导幼儿欣赏,激发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3.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泥塑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二、基本技能学习1. 教师示范如何揉、搓、捏、压等基本泥塑技巧。
2. 幼儿跟随教师示范,练习基本技能。
三、人物造型设计1. 教师展示人物形象照片或简笔画,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特征。
2. 幼儿分组讨论,设计自己想塑造的人物形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造型设计中的疑问。
四、实践操作1. 幼儿根据设计,开始制作泥塑人物。
2. 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助工具,指导幼儿正确使用。
3.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完成作品后,幼儿将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引导他们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一、回顾与总结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泥塑人物制作过程,总结所学技能。
2. 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二、拓展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泥塑人物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2. 幼儿分组进行拓展创作,如将泥塑人物与绘画、手工等结合。
三、作品整理与收纳1. 教师指导幼儿将作品整理好,放入作品收纳箱。
2. 强调保持教室整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泥塑人物制作活动,幼儿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学会了泥塑技巧,还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2《泥塑人物》简案
![小学美术2《泥塑人物》简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7145e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3.png)
《泥塑人物》简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泥塑人物的制作方法,用泥塑表现人物形象。
2.通过观察、思考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形成艺术表现的核心素养。
3.产生热爱手工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捏、刻画、装饰等手法,制作美观、生动的泥塑人物作品。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进行百宝箱摸宝小游戏,请学生发现泥塑人物,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 初步感知
学生分享生活中人的基本站立姿势和动作,并上台进行表演:站立的基本姿势中,仍然有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捕捉和表达。
2.深入探究
(1)学生观察作品放羊、小帅哥,了解其造型特点。
(2)学生小组讨论泥塑手法:捏、刻画、装饰等。
3.教师示范
微课演示:首先捏出泥塑人物大体形状;其次对眼睛、嘴等脸部细节进行刻画;再次用雕刻刀处理头发及其他部位;最后捏泥条,用于衣服的装饰。
(三)课堂练习
内容:用泥塑表现站立的人物形象。
要求:造型美观。
教师巡视指导,进行鼓励、帮助。
(四)展示评价
举办“泥塑人物展”,进行自评、互评、师评。
(五)小结拓展
回顾本课内容,进行情感升华,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泥塑人物
一、站立
二、方法:捏、刻画、装饰。
四年级美术下册《泥塑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泥塑人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5110a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9.png)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泥塑人物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家庭或朋友的泥塑人物形象。要求如下:
-注意人物比例、动态、表情的刻画,使作品具有生动性。
-创作过程中,可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为作品增添个性化元素。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幅民间泥塑人物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件艺术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泥塑艺术的特点、历史及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进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泥塑表现人物形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泥塑人物的基本知识,包括人物比例、动态、表情等,并结合实物演示制作过程。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泥塑人物的基本技法,包括人物比例、动态、表情的刻画,以及泥塑制作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现实人物特点转化为泥塑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民间泥塑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泥塑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团队协作方面表现良好,但在泥塑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工不明确、合作不顺畅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4.部分学生对民间艺术了解较少,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可能缺乏兴趣,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3.注重团队合作,培养沟通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个泥塑人物作品。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f729b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6.png)
最新泥塑教案有趣的泥塑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十二章“民间艺术”中的“有趣的泥塑”一节。
详细内容将围绕泥塑的历史、制作技巧以及创意设计等方面展开,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历史背景,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 学习并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泥塑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重点:了解泥塑的历史背景,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泥塑教材、实物展示、制作工具、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泥塑材料、制作工具、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塑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泥塑的历史背景、制作技巧和创意设计。
3. 实践操作:a. 教师示范泥塑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进行泥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c.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评价。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泥塑作品的制作过程,分析其创意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泥塑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庭”为主题,设计一个泥塑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要充分展示家庭成员的特点,创意新颖,制作精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邀请民间艺术家到校进行泥塑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泥塑艺术。
b.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 开展泥塑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操作环节中的教师示范和巡回指导。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有趣的泥塑”教学中,难点和重点的设定关乎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泥塑的核心技巧和艺术表达。
泥塑人物步骤幼儿园教案
![泥塑人物步骤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4399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c.png)
泥塑人物步骤幼儿园教案一、活动描述泥塑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活动,适合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们进行。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塑造出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泥塑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手工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耐心、细心、自信和坚持不懈。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进行泥塑人物活动。
二、活动目标通过参与泥塑人物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实现以下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手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2.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3.帮助孩子们学习如何观察和表现人物形象;4.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活动流程1. 准备材料和工具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以下材料和工具:•泥土或者其他模型材料;•投影仪或者手绘图片,用于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刀具、模具、铲子等工具。
2. 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通过投影仪或者手绘图片的方式,向孩子们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例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3. 教授基本泥塑技巧教师需要向孩子们介绍一些基本的泥塑技巧,例如:如何搓泥球、如何捏制块体、如何处理细节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技巧。
4. 创作泥塑人物在掌握了基本的泥塑技巧后,孩子们可以开始自由创作自己的泥塑人物了。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孩子们,并为其提供帮助和建议。
5. 展示作品完成泥塑人物后,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孩子们问询他们建立作品的过程,并为其提供评价和鼓励。
6. 清理工具和材料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与孩子们一起清理工具和材料,并告诉他们如何妥善保存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总结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手工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品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孩子们,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小学生美术泥塑人物教案
![小学生美术泥塑人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3f1b1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e.png)
小学生美术泥塑人物教案教案标题:小学生美术泥塑人物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泥塑人物的兴趣和创造力。
2. 通过泥塑人物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泥塑基本知识,如泥塑的材料、工具以及基本造型技巧。
主体:2. 展示一些泥塑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人物的特征和表情。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泥塑制作。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和协作,确定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4. 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所选择的人物形象的轮廓,以便在泥塑时有一个参考。
5. 教师示范: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人物形象,示范一种简单的泥塑人物制作方法。
重点教授一些基本的造型技巧,如捏、拉、压等。
6.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示范进行泥塑人物的制作。
教师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
7. 学生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完成后,学生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总结:8.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泥塑人物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9.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泥塑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估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案延伸:1. 鼓励学生在泥塑人物的制作中加入更多的创意和细节。
2.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和工具在泥塑制作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泥塑人物制作,如动物、卡通人物等。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安全,如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卫生等。
2. 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彼此的作品,避免批评和负面评价。
3. 提供足够的泥塑材料和工具,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制作。
教案指导:1. 在教案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
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中班
![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a1775138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b.png)
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中班有趣的人脸泥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泥塑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通过制作人脸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和美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制作人脸泥塑作品。
难点,通过泥塑表现人脸的神态和表情。
三、教学准备。
1. 泥塑工具,泥刀、泥板、刻刀等。
2. 泥塑材料,黏土、颜料等。
3. 人脸泥塑作品的样本或图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脸泥塑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态、表情等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泥塑基本知识(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泥塑的历史、材料、工具和基本技巧,让学生对泥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示范制作(15分钟)。
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人脸泥塑作品,讲解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4. 学生动手制作(40分钟)。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利用泥刀、泥板等工具,开始制作自己的人脸泥塑作品。
老师在一旁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和点评(15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对作品进行点评和评比,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6. 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对泥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动手制作人脸泥塑作品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手工能力和美术素养。
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锻炼了耐心和细心,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制作人脸泥塑作品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也让我感到惊喜。
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泥塑艺术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六年级美术下册《泥塑人物》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下册《泥塑人物》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968a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b.png)
1.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泥塑人物创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3.学生反思:学生分享创作心得,总结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泥塑艺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泥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历史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教师示范:现场演示泥塑技法的操作步骤,如揉、捏、刻、挖等,同时讲解人物比例、结构和动态表现。
3.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泥塑人物创作的全过程。
4.学生学习:学生认真聆听、观察,跟随教师的示范,初步掌握泥塑技法。
(2)新知学习:讲解泥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让学生了解泥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技能训练:示范泥塑技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逐步掌握基本技能。
(4)创作实践:布置创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能,独立完成泥塑人物作品。
(5)展示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独立进行泥塑人物创作。
2.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学生创作:学生运用所学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情感泥塑人物作品。
4.教学评价:在创作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作品评价:从比例、结构、动态、表情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泥塑作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024版年度《捏泥人》教案(精选)
![2024版年度《捏泥人》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039b7a8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f.png)
搓条
将揉好的橡皮泥放在桌上,用 手掌搓成条状。
切片
用塑刀将橡皮泥切成大小均匀 的片状。
团圆
将切好的橡皮泥片放在手心, 双手合十揉搓成圆球状。
2024/2/2
10
创作主题及构思分享
确定创作主题
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分享构思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基本手法表现主题,如动 物的形态、人物的表情等。
欣赏优秀作品
针对下次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相关资料和素材,为课程做好 充分准备。
2024/2/2
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下次课程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7
THANKS。
2024/2/2
28
捏泥人艺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价值和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捏泥人作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深受人们喜爱,尤其适合儿童学
习和欣赏。
2024/2/2
4
传统文化传承意义
捏泥人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传承泥人艺术,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增强 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独 特的作品。
15
技巧性指导及问题解决
教授学生基本的捏泥技巧,如揉、 捏、搓、压等。
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 作品,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2024/2/2
16
鼓励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法和材料, 培养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融入到作 欣赏和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给予积极
品中,形成个性化的表达。
的反馈和建议。
高中美术泥塑人物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泥塑人物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a5a47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6e.png)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人物艺术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泥塑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泥塑人物的基本造型和制作技巧。
2. 泥塑人物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泥塑人物造型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 泥塑人物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泥塑人物作品图片、教学视频、泥塑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泥塑工具和材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泥塑人物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吗?它的特点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介绍泥塑人物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讲解泥塑人物的基本造型和制作方法。
3. 播放泥塑人物制作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制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泥塑工具和材料。
2. 教师示范泥塑人物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
3. 学生按照示范步骤,动手制作泥塑人物。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掌握了泥塑人物的基本造型和制作方法吗?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
二、拓展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泥塑人物造型更加生动、准确?2.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并设计一个具有创意的泥塑人物造型。
3. 学生按照设计图纸,动手制作泥塑人物。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绘画工具。
2. 教师讲解泥塑人物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方法。
3. 学生为泥塑人物上色,注意色彩的协调和美感。
四、课堂小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泥塑人物制作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价学生对泥塑人物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平面人脸泥塑教案
![平面人脸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1d4f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8.png)
平面人脸泥塑教案教案标题:平面人脸泥塑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平面人脸泥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出自己的平面人脸泥塑作品。
3. 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平面人脸泥塑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平面人脸泥塑的范例作品或图片。
2. 不干胶纸、铅笔、橡皮、彩色泥土。
3. 刀具、刷子、水杯、毛巾等工具和材料。
4. 评价标准和评价表。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展示平面人脸泥塑的范例作品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他们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探究(15分钟):1. 解释平面人脸泥塑的概念和技巧,如何运用泥土塑造面部特征。
2. 分发不干胶纸和铅笔,让学生在纸上练习画出简单的人脸轮廓。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面人脸轮廓转化为泥塑作品,提供指导和建议。
实践(30分钟):1. 分发彩色泥土和工具,让学生开始制作自己的平面人脸泥塑作品。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塑造出不同的面部特征和表情。
3.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供反馈。
展示与评价(15分钟):1.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2. 教师提供评价标准和评价表,让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3. 教师进行总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出学生在平面人脸泥塑方面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进行平面人脸泥塑创作,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如制作一个大型平面人脸泥塑作品。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引入部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探究部分是否清晰明了,学生能否理解并运用所学技巧?3. 实践部分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4. 展示与评价部分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5. 拓展活动是否能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创作能力?通过以上教案指导,学生将能够掌握平面人脸泥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并能够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泥塑人物教案
![泥塑人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6480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4.png)
泥塑人物教案教案标题:泥塑人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泥塑人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教学重点:1. 学习泥塑人物的基本步骤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泥塑作品创作。
教学准备:1. 泥塑材料(如黏土、塑料泥等);2. 泥塑工具(如刀具、雕刻刀等);3. 图片或实物人物形象参考。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泥塑人物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泥塑人物的特点和技巧。
探究:1. 介绍泥塑人物的基本步骤:准备材料、选择形象、构思设计、塑造造型、修饰细节;2. 分析泥塑人物的构造和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象的细节和特征;3. 示范泥塑人物的基本技巧,如捏、压、切、雕等;4.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简单的泥塑人物练习。
实践:1.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泥塑创作;2. 学生根据所学的泥塑技巧,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细节修饰;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泥塑作品创作,可以尝试改变人物形象的姿态、表情等。
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人物作品,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泥塑人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 回顾教学目标,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泥塑创作。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泥塑艺术家或老师进行讲座或示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泥塑技巧;2. 组织学生参观泥塑艺术展览,增加学生对泥塑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泥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创造力发挥;2. 评价学生的泥塑作品是否符合基本步骤和技巧要求;3. 学生对于泥塑人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延伸:1. 将泥塑人物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绘画、摄影等;2. 进一步学习泥塑的高级技巧和材料运用;3. 组织学生参加泥塑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小学美术《人物泥塑》教案
![小学美术《人物泥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4cbb6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5.png)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适时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重点练习泥塑的基本手法,如如何揉捏泥巴使其具有一定的硬度,如何搓出人物的四肢等。同时,强调人物比例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头部与身体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四肢的位置和形状来表现人物的动态。
2.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说,把握人物的整体比例是一个挑战。
-介绍一些民间泥塑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艺术特色,然后鼓励他们在创作中尝试融入这些元素,如服饰图案、颜色搭配等。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提供帮助,如调整比例、优化细节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物泥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过身边的人物吗?”比如,我们的家人、朋友,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动作。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物泥塑的奥秘。
1.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刻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具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
-学习人物造型的基本比例和结构,理解头像、身体、四肢的比例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泥塑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动态。
小学泥塑人像教案
![小学泥塑人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5e87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e.png)
小学泥塑人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泥塑人像的制作,帮助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泥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1. 泥塑技巧的掌握。
2. 人物面部特征的准确表现。
教学准备:1. 准备泥塑材料,如泥巴、雕塑工具等。
2. 准备人物面部特征的图片资料,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泥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泥塑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泥塑作品,让学生了解泥塑的艺术价值。
二、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授泥塑的基本技巧,如揉、搓、捏、压等。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
三、创作人像(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如眼睛、鼻子、嘴巴等。
2.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图片资料,动手制作人物面部特征。
3. 指导学生将制作好的人物面部特征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人像。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人像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内容,强调泥塑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2. 激发学生对下一节泥塑课程的期待,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泥塑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人物面部特征的表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在泥塑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简单的泥塑人物教案
![简单的泥塑人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df7d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5.png)
简单的泥塑人物教案教案标题:简单的泥塑人物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泥塑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泥塑技巧创作简单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泥塑材料:黏土或者软陶泥。
2. 泥塑工具:刀具、刷子、模具等。
3. 人物形象参考图片。
4. 展示板或者展示画廊。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泥塑人物作品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对泥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讨论泥塑的特点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1. 介绍泥塑的基本技巧和材料,包括选择适合的黏土或软陶泥,调节泥塑材料的湿度等。
2. 演示基本的泥塑技巧,如揉捏、压实、切割、粘接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模仿。
3. 引导学生观察人物形象参考图片,分析人物的基本特征和形态。
4. 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尝试用泥塑材料创作简单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展示与分享:1. 学生完成泥塑作品后,组织展示和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
2. 引导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总结与评价:1. 回顾学生在泥塑创作中的表现和成果,对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尝试更复杂的泥塑创作,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资源。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观察更多泥塑作品,拓宽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泥塑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2.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巧和运用于创作?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注: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特点,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泥塑教案[最新]《生动的泥塑人物》教学设计常林小学邹颖一、教学目标1.本课主要通过观察人物的躯干、四肢、头部的动态变化,来感受认识、学习人物动态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2.通过观察人物动态,用捏、摆泥及欣赏人物泥塑作品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动态的美好瞬间,来适当夸张表现人物动态,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造型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立体造型能力。
3.培养学生对泥塑人物的兴趣,提高对人物动态的审美能力,用动作、动态表现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人物动态,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力、立体造型表现力。
2、难点:用泥塑的方法,稳定表现人物动态。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1、(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2、(教师)泥塑基本工具一套,作品展示台,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设问式趣味导课,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一件老鼠偷油或其他主题的糖塑作品图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猜猜是什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出吹糖人。
2.赏析民间传统泥塑作品的动态,体会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
(1)用动作模仿表演,感受观察,体味人物运动特点、动态特征。
让学生想象、模仿表演吹糖人吹糖时的动作,并进行观察,吹糖人的五官及身体动态特征,探讨归纳出:五官特征为鼓出的腮帮子,全神贯注的眼神等;饱满的身体,紧张用力的四肢等等。
(2)欣赏艺术家的泥塑作品造型特征,初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动态的造型方法。
多媒体先出示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兆荣《吹糖人》作品,对比学生的动作模仿表演,对比观察动态特征结果,进一步赏析、观察半蹲吹糖人的动态造型特征:整体如一充满气的圆球;重点观察艺术家对五官、身体、四肢的细部写实刻画。
让学生对泥塑具象写实表现人物动态的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继续出示刘士铭《母与子》、卢波《好喜欢》的泥塑作品,进一步让学生欣赏动态人物的生动性,学习艺术家对直立人物不同姿态的泥塑方法。
对比感受直立人物的不同姿态特点,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的细微变化,从人物比例、不同身体姿态、表情、衣服、五官去观察。
3.学习人物动态的泥塑基本方法。
出示制作过程图例,让学生观察制作方法。
教师可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看清头部捏塑成球体并进行五官头发的刻画;身体四肢用泥片卷成衣服外套包裹而成,并注意让学生观察头部和身体的衔接方法。
在衔接部位用竹刀或牙签刮一刮粗糙,再蘸用泥浆水衔接。
也可大胆启发学生用自己实践的方法进行捏塑。
4.探究学习泥塑人物动态稳定性的方法。
教师出示不易稳定的泥塑人物进行观察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表演体验、实践尝试、小组合作等方法探究学习。
(1)想一想, 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塑形式表现?学生探究一:稳定的动态本身就很容易用泥塑表现。
让学生寻找哪些动态是很稳定的,如坐、蹲、直立、倒立、睡、躺、趴等身体呈垂直或水平线时较稳定。
如身体倾斜时,手脚的张开或支撑地面时会较稳定。
(2)注意泥塑时人物身体的稳定性。
学生探究二:实践演示泥巴上下用量的多少与稳定有关。
如泥塑时,腿部可适当夸张,加粗腿部,下大上小些,泥塑人物容易站稳。
学生探究三:演示不稳定泥塑人物,让学生探究怎样放稳。
也可用添加辅助物支撑的方法,使人物动态稳定。
5.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主题创作。
(1)多媒体欣赏儿童泥塑人物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儿童各种有趣的或天真活泼或夸张的动态,体味儿童泥塑的稚拙美,激发创作。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动作瞬间,进行创作构思,可选几位构思好的同学演示自己想表达的主题动作。
(3)教师对泥塑创作方法作进一步深入指导:创作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要求。
6.学生给自己的泥塑作品定好主题,稳定的表现动态,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作品表面不必光滑,宜尽量保留手捏的率真质感,可独立完成一件作品,也可几人合作完成一组人物群像。
7.写上作品主题标签,展示作品,集体观摩,教师评价鼓励,学生自评。
评价建议:(1)能否抓住动态特征表现主题。
(2)能否将动态稳定地表现出来。
(3)能否将身体与头部、四肢粘接固定。
(4)能否尝试五官、手脚、服饰细部的修饰,保留手捏质感。
(5)是否对捏塑人物感到兴趣。
8.收拾整理:将剩余的土回收至桶,桌面擦干净。
注意抹布、竹刀及碎土不要直接在水池清洗,可先在水桶内洗,最后在水池冲洗,以免泥浆、泥块堵住水管。
作品每个部位结合处要特别粘紧,在专用教室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要碰坏。
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常林小学邹颖授课题目第五章泥造型第三节泥授课类型技能课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授课时数 2课时授课方法分析概念、引导、举例、练习教A、知识目标:通过讲解,了解泥塑的种类及形式。
学目B、技能目标:了解泥塑的基本造型,及制作方法和步骤。
标 C、感情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一般泥塑的技法,增强对儿童的感情。
重重点:了解泥塑的种类和基本造型规律。
点与难难点:掌握各种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点教预习本课内容,准备课堂练习用的材料和工作。
学准备作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泥塑作品业布置第五章泥造型板第三节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书一、种类设二、工具材料计三、基本造型:1。
浮雕。
2圆雕。
泥造型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本课的实物展示吸引了学生的教目光,增加了动手的热情,加上教学图片的丰富,促进了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动学反手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思教学过程第三节泥造型种类及基本塑造一、种类在表现形式上泥工与雕塑一样~可分为浮雕和圆雕两种类型。
圆雕有三度空间是泥体的~也是雕塑的在合乎要形式。
这种形式的作品可从四面八方观赏。
浮雕:是在平面的底板上塑造出浮凸的形象~它可以按照一般画理进行造型~有高浮雕和低浮雕之分~其观赏角度会受一定的限制~即浮雕要从正面观看。
圆雕浮雕二、工具材料:主要工具和辅助材料:泥、泥刀、石膏粉、泥工刀、毛笔、颜料、湿布、剪刀、垫板以及其他辅助材料,如小木棍、牙签、弹簧、花布头、纽扣、毛线等。
三、基本造型: (一)浮雕浮雕主要有平板式、起伏式、透雕、线雕等表现形式平板式起伏式透雕式起伏式是浮雕的表现形式,从泥工角度其制作可以分为两大部份既主体部份和衬托部份。
主体部份是浮雕的形象表现部份,也是造型重点;衬托部份的主要作用是主题形象的承托和支撑,也起装饰作用。
须注意的是,在设计构思时两部份须一并考虑,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衬托部份处理得好会为主题部份增色添彩。
制作浮雕的基本步骤:1( 制泥板。
将泥块泥工板上摔打并擀成薄厚一致的平整泥板,依设计稿大小用泥工刀将泥块板切成所需要的形状。
待7、8成干时用。
2( 制稿。
将设计或选好的稿子覆盖在泥板上,沿轮廓线扎洞。
3( 雕制。
依扎洞线雕刻。
背景可刻成点或线。
4( 整修处理。
在泥板未干时对造型进行修整,泥板干透后将表面砂光。
5( 上色修饰。
或上架或吊挂均可。
(二)圆雕圆雕的成型方法有分解成型、整体成型、泥条成型、泥板成型和拉坯成型等1(整体成型即手捏成型,这是最早一中用泥塑来表达作者创作感情的方式。
也是能被最初学者所接受。
整体成型即手捏式2(分解成型分解成型是依据造型的外型特点和结构,将泥分解为若干大小不等的泥块,并将泥制作成不同的形体加以组合。
四、学会欣赏手工作品学生们同过学习了浮雕和圆雕作品的种类和基本制作方式,对泥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同学们可以依照所学的知识对一个泥塑作品进行较为专业的欣赏分析。
泥塑课教学设计常林小学邹颖教学目标:1、学习泥塑的基本常和历史,学习泥塑造型方法,感受泥塑的艺术的独特魅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和创造能力,产生对形态的敏感性。
2、培养学生对本土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树立艺术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泥塑的造型手法,如搓、捏、刻等。
2、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以及干燥作品的场所选择。
教学准备:有关泥塑的图片、资料片(可以整体放入多媒体中)、黏性好的泥土、牙签、竹片、抹布等。
教学过程:一、泥塑的介绍1、民间泥塑工艺的历史和意义2、介绍泥塑的内容、特点和常见艺术风格3、绘制出自己喜欢的泥塑造型素描稿件。
要求动态、形象鲜明,具有特色。
二、泥塑的制作泥塑制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需要技巧,否则制作出来的泥塑作品易裂,无色泽,艺术效果相对较差。
1、泥土材料的选择。
在选择泥土上一定要用上好的泥土,黏性好的为佳。
捣碎加入适当的水,并揉匀2、制作支架和胚胎。
根据草稿或自己的创作构思,用铁丝、稻草制作支架,并在支架的基础上捏制胚胎。
在捏制的过程中要仔细,注意所要创造物体的特征,先制作一个相对概括的形体,再慢慢进行加工和雕琢。
3、作品的干燥。
为了防止作品干裂,要将捏制好的胚胎放在大厅阴凉处阴干,不能直接暴晒在阳光下。
并注意保持通风。
4、用纹路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并施以色彩装饰。
作品需用纹理和肌理效果搭配形体,从而使得作品不再单调无味,用秩序美或者无序美的造型手法添加一些装饰性元素进去。
再根据所捏物体的本质特征上色,需要上色的作品首先要图好底色。
注意颜色的搭配,如果追求作品光新亮丽,还可待颜料完全干透了之后上一层清漆。
三、作品的集中展示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评奖活动。
获奖优秀,可制作框架、展示柜进行保存。
可用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教学反思:首先对于泥塑造型,我本人不慎专业。
对造型的一些观念实属自己想想出来的,还需要继续加强专业能力。
其次,由于材料比较容易准备合选择,学生情趣浓厚,便于分组教学。
但是,对于造型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学生通过了解一些优秀作品和内在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目前只能通过大量的作品图片进行教学,如果有机会还是需要外出参观一些雕塑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