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构建
江苏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
附件江苏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切实提升全省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更好服务于“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建立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农民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提升农民工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农民工实现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有效服务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到2020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通过面向“艰苦行业和校企合作”成人高考自主招生、自学考试、江苏开放大学办学系统注册入学等方式,培养15万名农民工接受学历继续教育;使每一位农民工都能得到相应的技术技能培训,能够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与从业能力。
二、重点任务1.开展职业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对有意愿、有能力接受学历教育的在岗农民工,提供相应的学历继续教育,满足企业创新发展对员工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水平的要求,提高全省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
面向具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提供中等职业继续教育;面向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文凭的农民工,提供专科层次或高起本学历继续教育;面向具有专科或以上学历的农民工,提供本科层次的学历继续教育。
2.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对接我省现代产业新体系,面向在岗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撑和助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
重点面向制造、建筑、能源、物流、餐饮、物业、家政、养老等行业的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专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面向具有较强职业发展需求和自主创新意愿的农民工,开展立足岗位的创新培训;面向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
3.开展公民素养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加快培育新市民。
积极开展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基本权益保护、心理健康、安全生产、城市生活常识、疾病预防等通识性素养培训。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
“四个四”引领产业育人作者:胡永万顾媛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3年第10期近期,笔者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甘肃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后,实地走访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丰禾村田园综合体两所农民田间学校,与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和农广校座谈交流,就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情况深入调研。
一、农民教育培训成效显著近年来,定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市、县(区)农广校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7+X”特色产业和乡村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组织实施两项计划和三项行动,不断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示范引领、全力组织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定西市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政策保障到位。
2016年,定西市制定《定西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1+5文件”》;2017年,市政府办成立“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农业产业人才“十百千万”支撑计划》,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2022年,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三农”领域“5678”关键指标考核办法》,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并纳入党委政府年度关键考核指标。
一系列强有力政策和举措为定西市的农民教育培训保驾护航。
部门协调配合,措施落实得力。
定西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先后出台《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定西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跟踪服务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定西市“十四五”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细化目标任务,靠实部门责任。
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等县财政积极筹措安排资金配套用于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精神,我区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工作思路坚持需求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资质认定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工作目标全区继续引导扶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继续引导扶持30名农业“五新”示范户;计划教育培训390人;计划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运行,担保基金规模达400万元。
三、工作内容(一)调查摸底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各镇(街)业务站配合,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深入镇村户中进行培育对象调查摸底;会同所在镇(街)业务部门调查审核,把确实符合条件且真正有意愿、有需求的对象遴选出来,建立培育对象库。
(二)教育培训1.培训任务。
计划培训390人。
培训生产经营型280人,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110人。
2.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
计划生产经营型培训时间累计10天(60课时,含实训);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培训时间累计5天(30课时,含实训);培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人才培育困境及应对建议
河南农业2023年第13期(三)相关服务体系缺失1.土地流转的规范性和保障性有待提升。
很多土地流转仍然以口头协议达成,即使有合同协议,其双方权责也不明晰,规范流转合同的普及和辅导咨询不充分。
2.农业保险普及率低。
农业受自然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对农企、合作社和种植户来说,农业保险体系的不完善将无法降低其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自然风险。
3.融资困难。
在农村的金融网点比较少,农业类贷款的种类少、门槛高,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项目缺乏。
4.财政资金的保障和监管力度不够。
在资金的使用来源、实施范围、项目内容等方面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同时存在很多无实质性经营、无农民成员的“皮包”“空壳”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套用财政补贴等问题。
年全国培育高素质72.5%,人均带动农年全国农广校3.99万人;2021年11.64万人,其中招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强化了农民教育培训和服务职能。
(四)加强政府服务支撑保障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发展和对小农户的引导带动,鼓励二者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把发展成效和辐射带动小农户数量等纳入评价指标,从金融支持、物质奖励、精神肯定等方面予以鼓励支持。
注重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尤其是县域产业经济,在产业链上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的融合。
整合优化财政资金,完善农业融资贷款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营造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
(责任编辑 刘素芳)KEJIAO XINGNONG科教兴农(本栏目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支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6.05•【文号】教职成〔2019〕13号•【施行日期】2019.06.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框架不断完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念不够清晰、制订程序不够规范、内容更新不够及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实施,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现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专业化的农业人才,职业农民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新农业模式、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目标
培育一支专业素质高、热爱农业、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培育计划:明确培育时间、培养目标和培训内容,建立培育计划的实施机制,确保培育工作有序进行。
2. 开展培训教育:组织职业农民培训班或培训课程,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培训,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实施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建立农技示范基地、技术推广站等,为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优质农业技术和高效农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 扶持政策的推行:制定并实施职业农民培养政策,包括经济补贴、培训津贴、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吸引更多人才参与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 激励机制的建立:建立职业农民评奖机制,鼓励优秀职业农民在农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提高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6. 培育后续管理:建立职业农民培育后续管理机制,进行职业农民的评估和跟踪,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活动,提供培训后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四、预期效果
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预计能够培养一批热爱农业、专业水平较高的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乡村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乡村人才培养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关键环节。
本计划旨在发掘和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提升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二、人才定位与选拔1.人才类别:包括但不限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社会服务人才以及乡村文化传承人等。
2.选拔机制:通过村级推荐、个人自荐、公开招考、专项培训等方式,挖掘具有潜力和发展意愿的乡村人才。
三、人才培养方案1.技能培训: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
2.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参加成人教育、远程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同时提供政策法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知识培训。
3.实践锻炼: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搭建“传帮带”平台,让优秀人才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四、人才激励与保障1.政策扶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乡村人才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税收优惠、荣誉表彰等激励措施。
2.晋升通道:畅通乡村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村、镇、县三级联动的人才评价体系,对表现突出者给予职务晋升或岗位调整的机会。
3.社会保障:完善乡村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他们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享有基本保障。
五、工作计划时间表•第一季度:完成乡村人才资源摸底调查,制定详细选拔标准及流程。
•第二季度至第三季度:组织实施各类培训活动,推动人才实践锻炼。
•第四季度:总结年度人才培养成效,评估改进方案,并启动下一年度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六、监测与评估建立常态化的乡村人才培养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人才成长路径、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跟踪反馈和分析总结,及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策略。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方案
4.建立人才培养跟踪评估机制,确保培养效果的持续改进。
七、预期成效
1.乡村人才数量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2.乡村产业发展得到人才支撑,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3.乡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本方案旨在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详细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完善,确保合法合规、切实可行。
(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乡村人才的贡献和水平。
2.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四、组织实施
1.成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
2.各级政府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3.鼓励社会资本、社会组织参与乡村人才培养,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1.提高乡村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乡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2.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
3.促进乡村人才结构优化,实现人才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紧非学历教育相结合
1.鼓励乡村适龄青年参加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2.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二)分类培养乡村人才
1.针对乡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2.加强乡村特色产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三)创新培养模式
1.推广“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研结合。
2.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手段,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2012、201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为加快建立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导向,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稳定和壮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招生对象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学历(或具有同等学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村新增劳动力。
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较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四、基本学制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五、专业类别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
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可以根据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
(一)种植类专业方向包括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果树生产、花卉生产、中药材生产、茶叶生产、食用菌生产、蚕桑生产、林木繁育与苗圃经营、森林培育与林下经济、草业生产、园林绿化等。
衢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验做法
营等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提高,他们主动报名读农广校。
2教 学辅导上狠抓 “ 三课堂 一教育”
括 “ 合作招生,市里办班”、 “ 县里招生,市里办班”、 “ 、
以 “ 三课 堂一教育” (定时课堂 、流动课堂 、网络课堂 、
管理方法 ,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新型职业农 民和农村 实用人 才 5 7 3 批 次 ,受训学员 达 8 0 2 3人次 ,总学时 2 4 6 5 学 时 ,另有体
培育工作取得 了较好成效 。 近3 a , 全 市农 广校新招 学生 2 2 1 6 人, 验和服务人数 2 8 0 0 0多人次 。培训 内容有种养殖技 术 ,电脑应 目前在校生达 1 1 7 0人 ;开展各类农技培训 3 1 3 8期 ,培训 l 7 _ 3 用基础 、网上信息查找与发布等或按学员需求培训 。
组织专家教师到 田间地头上课 , 变抽象 的理论为生 动的操
一
届享受 政府 免学费毕业的学员 ,他现在养猪水平逐渐提高 ,
近3 a 开展农业行业 职业 技能鉴定 2 2 3 9人 ( 包括在 校生与社会
猪病 防治 、饲料等方面的成本 比别人低 ,且猪养得好 ,带动 了 生 ),通过 1 7 2 5 人 。其 中在 校生全 面实施 “ 双证制 ”教育 ,
农 业与技 术
第3 3卷
第1 2期
2 0 1 3年 1 2月
衢 州市培 育新型职 业农 民和农村 实用人才培 养经验做 法
张鑫 ,姜 丽英 , 王 玉祥 ,贾仕金
( 衢 州市农广校 ,浙江 衢 州 3 2 4 0 0 0)
摘 要:近年 来 , 衢 州市农广校在 中央农广校 、省农 广校 的指导 支持 下,积极创新 办学模式 ,完善教 学管理方法 ,提升教育培训质 量,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三农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来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立足于此,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
二、背景分析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而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素质低下,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就需要依托于一支高素质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存在问题1.现有农村人才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三农人才。
2.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机构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三农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三农人才培养的机制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
四、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2.建立专门的三农人才培养机构。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3.加强农村实践教育。
在农村学校设置相关的实践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践。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鼓励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三农意识和技能。
5.加大农村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科研项目,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村科技创新,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6.加强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2016年江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016年江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意愿、立足产业、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省绿色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一)整省推进培育。
2016年我省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整省推进示范省之一,在所有农业县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二)完善培育制度。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三位一体”培育制度,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通过规范管理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通过政策支持增强职业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三)健全培育体系。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实行农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为培育机构主体,现代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为实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其他各类市场主体适度参与的多元培育机制。
(四)突出培育重点。
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激发农村青年创造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
三、总体安排(一)大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和引领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代表。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的通知》(农办科【2016】21号),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从2016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一遍,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统筹安排,对其按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规范管理。
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3篇】
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3篇】篇一: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二、培育目标1. 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2. 培育一批掌握农业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3. 培育一批具备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职业农民;4. 培育一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培育内容和方法1.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包括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
2. 加强知识传播:通过开展培训讲座、技术交流会、农业科普活动等形式,传授新型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
3. 增强实践能力:组织实地考察、现场训练和实践操作,提高学员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技能和经验。
4.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沟通协作、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提高其综合能力。
5. 营造良好环境:积极营造尊重农民、重视农业的社会氛围,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和机会。
四、培育保障措施1. 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培训与创业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培育,并给予政策优惠。
2.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估标准,定期开展评估,对达到标准的学员给予认定和奖励。
3.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五、预期成效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实现全覆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将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取得新的突破。
篇二: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2023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精选3篇)
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精选3篇)新型农民培训实施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加强基层、富裕农民为目标;以提升我县扶贫开发水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己任。
通过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接受高等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基层干部,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广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科技致富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流域重点治理和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从年开始,选拔100名(今年春季招生10名、秋季招生90名)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开展不脱产学习的大专以上学历教育,通过二至三年的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成为“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综合性、实用性的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提高全县村级干部整体素质。
三、培训对象和模式(一)培训对象。
“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对象是:各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同等学历)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后备干部、退伍军人、致富能手、农村经纪人、农村优秀青年。
培训采取个人报名,村委会、乡镇推荐,扶贫办把关,组织部审核,广播电视大学党校教学点组织实施的程序进行。
(二)培训方式。
“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采取远程开放教育加集中面授辅导的学习形式进行,不脱产。
由广播电视大学党校教学点组织实施培训。
学制2-3年,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学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
同时,学员在学习期间参加相应职业资格和技能认定考试资格的,也要颁发国家职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三)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
按照培养农村所需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要求,设置涉农专业,重点开设种养加工等农业生产实用技术以及市场营销、农村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农村政策法规等课程。
构建多元化培育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构建多元化培育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作者:黄玉文张建文管香玲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24年第03期自2014年承德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示范市以来,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6261人,其中,全市农广校体系承担培育任务31108人,占总人数的85.8%。
多年来,全市农广校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形成多元化培训体系,构建多元化培训机制,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聚焦产业发展,开展多元化社会服务多年来,承德市农广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开展多元化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培育乡村人才。
对照“产品精致独特、产业集群高效、乡村和美繁荣”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中国菌都建设、华北高端牧场打造、冀北山区和美乡村创建等“八大工程”,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和五条特色优势产业带遴选培育对象,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专业农机手五大类培训行动,将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专业人员、返乡创业创新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多元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促进乡村人才培养。
多年来,培育蔬菜产业5200人,林果产业8265人,食用菌产业1899人,肉牛、肉羊、生猪等养殖产业5866人,马铃薯产业1595人,中药材产业840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04人。
二是聚焦重点任务项目,培育高素质农民。
围绕“两稳两扩两提”重点任务,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全市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扩面提产项目和畜禽产业项目,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
2022年至今,开设玉米大豆粮油产业专班57个,培训粮油作物高素质农民3035人;畜禽产业专班13个,培训高素质农民786人。
2024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2024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
2024年职业农民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农业是我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为了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我国决定在2024年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具体方案如下:
1.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进行精准培训。
2. 搭建培训平台。
建设现代化培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教学资源,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3. 招募优秀讲师。
邀请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才担任培训讲师,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培训指导。
4. 开展实践教学。
组织农民参与实地实践教学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农业生产的技术要领。
5. 加强考核评估。
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定期测评,激励他们提升技能水平。
6. 提供就业服务。
培训结束后,为农民提供就业推荐、创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和创业目标。
7. 定期监督检查。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2024年的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将取得良好效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构建作者:周济铭范学科郑爱泉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19年第08期[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是一项职业农民教育新形式,是全面、系统、专业化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措施、新工程。
本文以陕西省富平县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陕西省第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课程的设计与构建、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农民 ;学历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基金项目:2017年度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17Z06)。
农民是农业经济生产、农业科技转化与应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三农”发展中最核心、最具有主动性的要素。
激活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决定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只有掌握生产技术,具备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才能推动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掌握农业相关专业技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服务能力,能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要收入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直是“三农”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是近年来产生的一项职业农民教育新形式,是全面、系统、专业化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措施、新工程,需要政府、院校、农民等多方参与和配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这项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陕西省富平县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陕西省第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班)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课程的设计与构建、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1.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构建思路针对农业生产及农民职业的特点,实行“根据农时季节分段进行教学,农闲时集中上课学习,农忙时生产实践”的灵活教学方式,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确保高效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根据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笔者通过对陕西省富平县农业产业现状的调研、职业农民岗位能力的分析、入学学员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调研等,设计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学员的学习需求,形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图1)。
课程体系设计与构建根据富平县农业产业现状调研及学员基本学情分析,结合富平县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县校双方协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以作物种植技术为职业核心能力,构建由综合素质课、专业技术课、实训操作课和能力拓展课四大类课程组成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表1)。
由于参加学习的农民学员年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在课程设置上采用分层设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学习需要。
A类课程(课程名称后字母标注)主要针对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从事农业生产环节的学员。
学员系统学习全部A类课程,再选学两门B类课程,通过技能鉴定后,可获取相应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B类课程(课程名称后字母标注)主要针对文化基础较好,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营等环节的学员。
学员通过系统学习全部A类课程和B类课程,再选学两门C类课程,通过技能鉴定,可获取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C类课程(课程名称后字母标注)主要针对文化基础好,长期在农业一线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经营、农业管理、技术服务等环节的学员。
学員通过系统学习全部A类课程、B类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课中的全部C类课程,且选学能力拓展课中的两门C类课程,通过技能鉴定,可获取相应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按照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进行设计,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地域性,符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农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
1.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单元课程对实践操作周期长、技术性强、技能点相对不独立的课程,如“作物良种繁育技术”“农业微生物及应用技术”等,以技术单元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技术单元和技能训练。
其中,基础知识为各项技能的基本理论;技术单元包括实训需求理论和实训操作(实训需求理论为实训操作过程中所涉及或需求的理论;实训操作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生产实践的工作程序或生产季节为学员安排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完成后才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
技能训练采用工学结合的途径,学员要进入生产第一线,直接参与生产;技能训练除实际操作外,还应辅助以虚拟仿真实训,以解决实际操作周期过长的缺陷(图2)。
2.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对实践操作周期短、技能点相对独立的课程,如“蔬菜生产技术”“植物组培与脱毒快繁技术”等,以培养学员的实际工作技能为目标,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产品为结果,构建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教学,使学员在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工作技能,发展职业能力(图3)。
1.教学形式由于大多数农民学员在参加学习的同时还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教学活动主要采取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教学要根据农时季节特点分段进行教学,应充分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学员集中上课学习。
分散教学是在农忙时期,指导学员参加生产实践,以作业、项目、问题研究等形式引导学员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必要时教师可进行现场教学。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通过手机或电脑给学员发布学习任务或指导学习,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实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确保取得高效、良好的教学效果。
2.编写适用于职业农民培育的特色教材针对富平县农业生产实际及发展趋势,结合农民实际情况,编写适用于职业农民培育的特色教材。
以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为导向,以典型的作物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国家颁发的标准或操作规程为依据,结合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选择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学员的实际文化基础和认知特点,通俗易懂地引入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操作内容。
应以问题导向或农时操作流程为主体搭建教材框架,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先进的技术措施、未来发展趋势等纳入教材或讲义,在形式上要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使教材更贴近职业农民教育的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展示、问题讨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指导、考察调研、实践操作、网络教学等方法,以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以解决学员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问题分析演讲、书写小文章、总结生产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会等多种互动方式,使学员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明确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要求,加大技能实操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在教学内容上,除介绍我国农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外,还应补充西方农业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员的行业信心和创新精神,提升学员的认知水平和职业素养。
4.考核测评学员的学业成绩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考核是对学员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学习活动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训完成情况、生产实践完成情况等组成,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级进行评定;结业考核为各门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
1.合理安排课程根据富平县农作物生产季节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第一,将第二、第三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校内或实训基地进行实用农业试验与结果分析、粮食作物生产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与生产活动。
第二,将第四、第五学期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立足于陕西省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进行设施栽培、食用菌栽培、农机具使用与维护、农资营销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生产活动。
通过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学习与实践,引导学员参与陕西省主栽作物生产和教学活动,掌握陕西省作物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和敬业精神。
第三,第六学期安排学员进行农业生产综合实训。
该阶段可分散进行,也可统一组织。
另外,还应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优化教师队伍授课教师应由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要求副高以上职称,或者由农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要求中级以上职称,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10年以上。
授课教师不能仅限于校内,还应聘请企业生产、管理一线的能工巧匠,将其组成专业教学师资库,采用择优汰劣的用人机制,确保教学正常实施并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党养性、范学科、支九田:《涉农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农民学历教育的三维思考——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30期,第57-60页。
[2]王仙芝、桑宁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18年第24期,第169-172页。
[3]张献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实践路径探析》,《河南教育》(职成教)2018年第1期,第110-112页。
[4]民建中央调研部:《关于促进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6年第20期,第32-33页。
[5]何洁、秦万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5期,第116-117页。
[6]于桂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23期,第22-24页。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