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光伏行业平价上网专题研究报告
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劣势过去10余年,我国的光伏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商用技术屡破世界纪录,一举发展成为具有全产业链领先优势的科技产业。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光伏产业是我国领先世界且具有极大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
但与此同时,相对于先进国家,我国光伏产业在部分领域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继续巩固和提升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1、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对比1.1优势1.1.1制造能力全球领先1)全球光伏制造业不断向我国转移,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业规模均占全球较高份额。
2018年,我国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的产量分别达到了25.9万t、107.1GW、85.0GW与84.3GW,在全球总产量的占比分别为58.1%、93.1%、74.8%与72.8%。
其中,截至2018年底,光伏组件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累计产量的2/3以上由我国供应。
2)通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能扩张。
据CPIA统计,我国已有超过20家光伏企业通过合资、并购、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布局产能,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2018年海外布局的太阳电池有效产能达到12.2GW,光伏组件有效产能达到18.1GW。
3)企业规模和实力也位居全球前列。
多晶硅、硅片、太阳电池、光伏组件4大产业链环节全球产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未包含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占到7家、10家、9家和7家。
1.1.2产业链配套完善程度全球领先我国光伏产业不仅在主产业链环节上规模全球领先,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几乎包含所有光伏专用设备、光伏平衡部件和配套辅材辅料的完整产业配套环境。
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即使是目前光伏制造业发展势头较猛的东南亚地区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
光伏设备方面,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础,我国光伏设备企业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太阳电池与光伏组件的生产,到相应的纯水制备、环保处理、净化工程的建设,以及与光伏产业链相应的检测设备、模拟器等,已经具备成套供应能力;部分产品,如湿法清洗设备、制绒机、扩散炉、管式PECVD、印刷机、单晶炉、多晶铸锭炉、层压机、检测及自动化设备等,已有不同程度的出口。
2018年光伏发电成本及投资效益分析
2018年光伏发电成本及投资效益分析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及投资效益分析一、影响光伏发电成本电价的因素光伏发电的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Tcost=Cp(1/Per+Rop+Rloan*Rintr-isub)/Hfp(1)该公式表示了光伏电站的成本电价Tcost与六大因素的具体关系,包括单位装机成本Cp、投资回收期Per、运营费用比率Rop、贷款状况(包括贷款占投资额的比例Rloan和贷款利息Rintr两个参数)、年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Hfp、该电站所享受到的其它补贴收入系数等。
通过公式(1),可以对现阶段光伏发电成本做一个简要分析。
本分析不考虑电站的其它补贴收入,即令式(1)中的isub=0.1.1单位装机成本对电价的影响按照回收期20年,贷款比例为70%,贷款利率7%,运营费用2%计算。
假设当地的年满负荷发电时间Hfp=1500小时,则不同的单位装机成本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1.从表1-1可以看出,单位装机成本对成本电价有很大的影响。
1.2日照时间对成本电价的影响按照回收期20年,贷款比例为70%,贷款利率7%,运营费用2%计算。
假设单位装机成本为元/KW,则不同的满负荷发电时间所对应的成本电价见表1-2.表1-2显示,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对成本电价的影响非常大。
通常年满负荷发电时间与日照时间是直接相关的。
但是,电站系统的设计方式、系统参数、系统追日与否,对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影响都很大。
表1-3展示了影响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因素。
其中,年日照时间对年满负发电时间的影响最大。
但在同样的年日照时间下,采用不同的系统安装方式,以及是否进行功率优化差异也很大。
例如,在年日照时间2800小时的地区(我国西北绝大多数是这类地区),固定支架的年满负荷发电时间为1456小时,但如果全部采用追日系统,并增添功率优化模块,则年满负荷发电时间可以达到1808小时。
当然,年满负荷发电时间的增加需要投入的增大。
但在组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投入还是经济的。
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装机情况、相关政策及出口市场分析
全球及中国光伏行业装机情况、相关政策及出口市场分析1、成本下降促进平价,全球市场成长确定性高从全球来看,光伏装机增长空间巨大。
2018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08GW,同比增长9%,其中几大传统装机大国因为政策变动等原因,装机持平或有所下滑。
除了这些传统新增装机集中的区域外,新兴市场由于装机成本下降带来的需求提升十分显著,已经成为光伏新增装机的重要区域,支撑了2018年光伏装机的稳中有升。
在墨西哥,沙特等日照条件极好的地区,光伏招标电价已经大幅低于火电。
光伏装机成本仍然在快速下降中,日照条件好的区域已经陆续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带给光伏装机巨大的增长空间。
2018年美国光伏201法案生效,在既有反倾销与反补贴税率基础之上执行30%组件与电池税率,因此2018年美国光伏装机平稳,装机10.6GW,与2017年持平。
在4年内201关税每年退坡5%,最终税率为15%。
美国投资税收抵免(ITC)逐渐退坡,2019年TIC为30%,2020年将退坡至26%,2021年退坡至22%,再之后为15%,ITC要求在年底前开工并完成一定数量采购才可享受本年度的抵免率,因此美国2019-2022年的光伏装机将受ITC退坡刺激以及201关税逐渐降低而不断增长,年均装机有望达到15GW以上。
美国在2019年6月中旬,美国联邦贸易部门裁定双面组件将不再受201条款约束,下半年又取消豁免,但预计美国未来2-3年装机增长依旧较为强劲。
印度2018年全年新增8.3GW,较2017年下降1.3GW。
2018年8月起印度对光伏电池与组件征收保障性关税,首年税率25%,导致光伏建设成本提升,运营商招标积极性下降。
印度国内自有产能有限,在征收25%关税的情况下,依旧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组件。
2018年8月征收关税后至2019年10月,国内对印度每个月平均出口组件数量为502MW,在印度装机中占比预计仍能达到60%以上。
2019年8月后印度关税降至20%,关税下降和组件成本下降将驱动印度市场重回增长。
光伏行业趋势洞察分析
光伏行业趋势洞察分析光伏是什么?光伏(Photovoltaics,简称PV)是一种将太阳光转换成电能的技术。
它基于“光伏效应”原理,即当光照射到某些特定材料(通常是半导体材料,如硅)时,能够激发电子从原子中释放出来,从而产生电流。
光伏技术的核心是光伏电池,也称为太阳能电池。
光伏电池通常由以下几种材料制成:单晶硅(Monocrystalline Silicon):具有高效率但成本相对较高。
多晶硅(Polycrystalline Silicon):成本较低,但效率略低于单晶硅。
薄膜(Thin-film):使用较少的材料,成本较低,但效率也相对较低。
光伏系统广泛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工业领域,可以安装在屋顶、地面或建筑物的外墙上。
光伏发电具有以下特点:清洁能源:不产生温室气体或其他污染物。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无限的,不会耗尽。
分布式发电:可以在用户附近发电,减少输电损失。
低维护:光伏系统通常不需要大量的维护。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1.光伏产业趋势展望全球能源结构正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形式转变,光伏能源因其低环境影响和发展潜力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动力。
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增速将持续领跑,复合年增长率可达21.3%,市场占比从2021年的11.3%增长至2030年的37.1%。
2.光伏行业发展现状各国采取不同策略推动光伏发展,如欧盟的光伏发展蓝图、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以及印度的国家太阳能计划等。
中国光伏产业经历从补贴到平价上网的市场化发展,形成了全产业链的输出能力。
3.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从2009年的野蛮生长期到政策引导期,再到平价上网过渡期,中国光伏产业实现了技术和规模的飞跃。
4.产业链分析:上游硅料与硅片环节形成垄断局面,中游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技术迭代快,下游电站EPC及投资以成本效益为主。
5.光伏产业趋势:产业链利润下行,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助力增长。
光伏产业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
区域治理经济瞭望与纵览光伏产业发展策略与模式研究张健上海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2156摘要:光伏发电是国家希望全力发展的重要产业,宏观层面的利好是长期可持续的。
光伏行业的良性发展,不仅仅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更需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从而实现理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策略;模式研究一、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光伏电池的制造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商业化产品效率平均每年提升约0.3%-0.4%。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光伏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2020年前将晶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23%以上。
2018年初,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已降至0.55元/度(含税),Ⅱ类资源区0.65元/度(含税),III类资源区0.75元/度(含税)。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出在18年电价的基础上统一再次将上网电价下调了0.05元/度,进一步加速了光伏上网电价退坡[1]。
二、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景近期,宏观政策调整了引导方向,将重心放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例和发电比例,在《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规定,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70GW左右、发电量占比提高到31%。
近两三年来,虽然直接补贴有所调减,但在其他方面拓展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收益,如“隔墙售电”理念的提出、绿证强制交易、碳交易、电力市场化交易等。
国内光伏发电的收益将趋于稳定,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
三、当前形势下,“平价上网”模式的分析1政策导向引领光伏平价上网的发展2017年国家发改委《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2020年实现光伏上网电价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光伏电价实现销售侧平价上网。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市场机制将鼓励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逐步解决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益冲突问题,扩大新能源消纳市场,从而促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西部集中式光伏跨区平价的经济分析
DOI: 10.14092/11-3956/c.2020.06.005●电力经济研究西部集中式光伏跨区平价的经济分析刘孟哲,袁家海(华北电力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摘 要:发展太阳能发电是清洁能源转型的主要途径。
受到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与电力负荷需求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向分布矛盾影响,通过特高压电网实现西部地区太阳能的异地消纳是潜在的平价路径。
本文通过LCOE 模型测算光伏发电成本,结合现有的跨省跨区专项工程,综合考虑过网费等输电成本,分析光伏发电实现跨区平价上网的经济性。
测算表明,到2025年可以基本实现西部光伏的异地平价上网。
同时也结合国内跨省输电现状,对十四五规划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跨区消纳;平价上网;清洁能源;LCOE 模型中图分类号:F206;F4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0)06-0035-122016年底,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我国承诺在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要达到15%、20%的能源转型目标。
[1]“清洁低碳”是我国未来能源转型的发展目标。
基于我国太阳能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大体特征[2],通过有效的跨省跨区交易对解决西部太阳能富余和消纳问题有积极意义[3]。
如何在政策、技术、市场机制等方面帮助西部光伏在电力需求大的中东部地区实现平价上网,从而实现能源转型、解决西部光伏的消纳问题是目前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
2019年4月,我国相继发布《关于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4−6],优化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项目投资环境,促进光伏发电通过电力市场化交易无补贴发展。
平价上网将成为光伏发电行业的主流方向。
文献[7]从平准化度电成本模型原理分析影响光伏平价上网的因素,并得出阻碍光伏发电行业平价上网的“三座大山”是非技术成本高、融资贵、运营费用高。
中国光伏电价的十年变化
中国光伏电价的十年变化-从4元到0.35元4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20年光伏上网电价,I~III类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电价为每千瓦时0.35、0.4、0.49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分布式光伏补贴0.05元/kWh,而万众期待的户用补贴则为0.08元/kWh。
回首12年前的2008年,国家发改委分批次核准4个项目,核准电价为4元/kWh,这是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光伏上网电价。
十余年间,从4元到0.35元,光伏上网电价降幅达91%,平价近在迟尺。
2008~2013年:统一电价2008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的批复,核定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4元。
这可谓我国商业光伏电站的开端。
此后,为推动国内终端市场的崛起,2009年和2010年国家能源局组织了两批光伏电站特许权项目招标,中标方式为上网电价低者中标。
其中2009年敦煌10MW光伏电站中标电价为1.0928元/kWh,2010年第二批特许权项目共13个,总规模280MW,中标电价0.7288~0.9907元/kWh。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投产、尚未核定价格的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2011年7月1日及以后核准,以及2011年7月1日之前核准但截至2011年12月31日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外,其余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2013~2018年:三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2013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实行分区标杆上网电价政策,并根据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
其中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大于1600小时为一类资源区,1400-1600小时之间为二类资源区,1200-1400小时之间为三类资源区。
山西省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山西省新能源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21年7月1.借碳中和东风,资源及基建优势明显1.1 必要性:全国煤炭基地,争做能源革命排头兵山西省,简称“晋”,位于中国华北,东邻河北,西望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介于北纬 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 15.67 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共辖 11 个地级市,常住人口 3700 余万人,地区 GDP 总值超过 1.7 万亿元。
山西之重,在乎能源。
煤炭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
我国能源禀赋多煤、贫油、少气,目前发电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又以燃煤为主,据中电联统计,2019 年我国发电量中火电占比高达72%。
山西煤种齐全,储量巨大,在全国煤炭工业格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山西煤炭地质局公布数据,山西无烟煤查明储量占全国的39.6%,其中最优质的肥煤、焦煤储量占全国的54%,是全国乃至全球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山西在全国煤炭及煤层气供给中占比较大。
长期以来,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和供给地,年产原煤量长期居全国第一、二位,占全国总量的 1/4 以上,70 年间累计开采煤炭 193 亿吨,外调 130 亿吨,70% 以上外输全国,并且是全国最大的焦煤产地和供应地。
山西是全国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最高,开发潜力最大的省份。
煤层气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5%,煤层气抽采量和利用量以及煤层气发电量都占到全国总量的 90%以上。
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累计关停淘汰煤电机组超 326 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5685 万吨/年,超额完成了国家确定的 11380 万吨/年的去产能任务,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煤炭产能由 14.6 亿吨/年减少到 13.5 亿吨/年,煤矿数量由 1078 座减少到 900 座以下,煤矿先进产能占比由不足 30% 提高到 68%,建成 23 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原煤洗选率达到 72%以上。
光伏行业分析报告2017-2018年版
2017年7月出版文本目录1 全球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度电成本快速下降 (5)1.1、2005-15 年,全球光伏行业经历黄金十年 (5)1.2、高额的补贴政策是主要驱动力 (7)1.3、中国光伏装机占比不断提升,并全面布局光伏产业链 (10)2 从补贴驱动到成本驱动 (13)2.1、组件成本下降是发电成本下降的主要驱动力 (14)2.2、高效化有望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18)2.3、单晶渗透率提升+金刚线切割 (20)2.4、单晶相关资本支出呈结构性高增长 (26)2.5、中国分布式光伏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30)3 相关企业简介 (35)3.1、隆基股份:打造全球最大单晶霸主 (35)3.2、晶盛机电:智能高效单晶设备领导者 (35)3.3、林洋能源:打造分布式能源闭环 (35)3.4、京运通:盈利能力领先同行,业绩高速增长可期 (37)图表目录图表 1:全球新增光伏装机以及发电成本 (6)图表 2:全球光伏装机规模 (6)图表 3: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光伏发电量占比 (7)图表 4:光伏行业发展路径 (8)图表 5:全球光伏行业新增投资 (9)图表 6:光伏产品价格趋势 (10)图表 7:全球光伏系统成本 (10)图表 8:中国光伏装机规模 (11)图表 9: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占全球比重 (11)图表 10:光伏系统投资成本拆分 (13)图表 11:2004~2016 年中国光伏系统成本与度电成本 (13)图表 12:光伏产业价值链 (14)图表 13:国产单晶/多晶电池片价格走势 (14)图表 14:国产单晶/多晶组件价格走势 (15)图表 15:全球光伏多晶硅产能 (15)图表 16:全球光伏电池以及组件产能 (16)图表 17:全球光伏多晶硅出货量排名 (16)图表 18: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 (16)图表 19:多晶组件效率 (17)图表 20:晶科光伏组件成本趋势 (18)图表 21:2015~25 年全球光伏系统成本预测 (18)图表 22:集中式光伏度电成本预测(美元/千度电) (19)图表 23:2015~2020 年中国光伏公用事业规模光伏系统各类成本下降预测 (20)图表 24:晶硅电池技术路线 (20)图表 25:2016-2025 年不同硅片市场占比变化趋势 (21)图表 26:PERC 技术原理 (21)图表 27:2016 年 12 月三亚实证基地直流发电统计 (23)图表 28:2016 年 12 月三亚实证基地交流发电统计 (23)图表 29:三亚基地 16 年 12 月不同辐照度下的发电情况 (24)图表 30:2017 年 1 月吐鲁番实证基地交流发电统计 (24)图表 31:2016-2025 年硅片金刚线切占比变化趋势 (25)图表 32:2016-2025 年硅片厚度变化趋势 (25)图表 33:主要硅片公司研发费用 (26)图表 34:主要硅片公司 CAPEX (27)图表 35:全自动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 (27)图表 36:晶棒单线截断机 (28)图表 37:单晶硅棒切磨复合加工一体机 (28)图表 38:区熔硅单晶炉 (28)图表 39: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 (31)图表 40:全球主要国家分布式光伏占比 (31)图表 41:分布式能源全景图 (33)图表 42:储能在独立微网运营中应用 (33)图表 43:2017 年 P/BVSROE (37)图表 44:光伏晶体硅技术发电原理 (38)表格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史 (5)表格2:全球发达国家光伏补贴政策汇总 (8)表格 3:中国光伏行业补贴/支持政策 (12)表格 4:两种组件的关键参数 (22)表格 5: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保利协鑫硅片相关投资及扩张项目 (29)表格 6:中国光伏电价 (38)表格 7:电池技术概览 (39)报告正文1 全球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度电成本快速下降1.1、2005-15 年,全球光伏行业经历黄金十年自1954 年D.M.Chapin,C.S.Fuller 和G.L.Pearson 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发明首款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以来,光伏行业在全球范围开始了大规模的快速扩张。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项目年度总结报告一、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五、重点工作安排六、总结及展望尊敬的xxx公司领导: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光伏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先后经历了“产品供不应求—产能严重过剩—经产业整合后整体复苏”的产业周期,当前市场供求整体相对平稳。
未来行业供求将会在国家政策扶持、外部市场回暖、供给侧改革及产业结构转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整体保持平稳。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调整当前能源结构,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发电。
整个光伏产业日益受到各国关注,行业的发展将明显受益于世界整体能源结构的调整,获得加速发展的机遇。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调整当前能源结构,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利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在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实现零排放发电。
整个光伏产业日益受到各国关注,行业的发展将明显受益于世界整体能源结构的调整,获得加速发展的机遇。
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
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初步统计,2018年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21.71万元,同比增长22.84%。
其中,主营业业务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3587.70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65%。
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及行业发展趋势「图」
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新增装机容量及行业发展趋势「图」一、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截至2018年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74亿千瓦,同比增长34%。
其中,集中式电站12,384万千瓦,较上年新增2,330万千瓦,同比增长23%;分布式光伏5,061万千瓦,较上年新增2,096万千瓦,同比增长71%。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018年,受政策影响,国内光伏新增装机下滑至44GW,同比下降17%,但仍居全球首位。
随着电力改革不断深入、弃光限电问题逐步改善等推动光伏发电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19、2020年国内新增光伏市场将保持一定规模,且将在资源良好、电价较高地区出现平价项目。
2018中国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分别新增2,330万千瓦和2,096万千瓦,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三、光伏发电量近五年内,全国光伏发电量持续增加扩大,发电量从2014年的250亿千瓦时元增长至2018年的1,775亿千瓦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63.24%。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加之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已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碳排放在“十三五”期间将分别进一步下降15%、18%,大力推动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未来清洁能源发电需求大,光伏发电量将步入高速增长期。
四、光伏发电行业发展趋势1、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
尤其是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密集推出的各项产业支持政策,再次调高“十三五”期间目标装机容量、对光伏电站建设实施备案制、进一步规范上网电价等,彰显出政府在未来几年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决心。
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
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
中国光伏产业在2018年取得了突出的发展成就。
根据晨兴能源的统计,2018年,中
国光伏发电安装规模达到460亿千瓦,同比增长60.5%,新增安装量超过全球合计,单边
安装总量超过两百亿千瓦,累计安装容量超过一万亿千瓦,占世界发电总量已超过10%。
目前,中国光伏市场正进入大规模发电和细分领域的持续发展期,正在开启多元化产品创
新的新阶段。
另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预售的国家发电项目中,2018年新增发电项目多达44个,新增发电容量超过3200亿千瓦,其中10个装机量超过了500亿千瓦。
同时,由于新项目
中有更大比例的高效光伏技术,因此当前市场主要是高效光伏技术。
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光伏发电新增安装投资总额在3000亿元左右,而2015年仅为10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三倍多,上述投资内容主要是新增装机投资、智能化系统升级等。
此外,在2018年,我国推动节能光伏的工作正在进一步加快:2016年的新增装机容
量为242亿千瓦,2017年的新增安装容量超过400亿千瓦, 2018年为578.02亿千瓦。
实现了国家“十二五”节能光伏发电任务,并朝着2020年节能光伏发电6000亿千瓦目标
奔腾。
综上所述,2018年中国光伏产业有非常可喜的发展,我们期待在2019年中国光伏发
电安装规模达到600亿千瓦,实现持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最主要的光伏市场。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政策前景及分析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政策前景及分析一、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意义“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内河(哑河)、内湖泊及水库等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模式。
具有综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附加值的特点,实现了互利共赢,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促进了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发展。
有数据分析,使用光伏发电的鱼塘每亩利润与未安装光伏发电组件鱼塘比较,经济效益提高3倍以上。
符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等要求。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创新地把光伏和渔业这两个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产业相结合,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
其主要特点如下:1.光伏组件的遮阳效果,可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份蒸发,降低鱼虾被水烫死的概率。
2.减少水面植物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藻类的繁殖,提高了水质,为鱼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带来额外的光伏发电收益,使养殖附加值成倍增加。
4.浮体架台100%可回收,所利用高密度聚乙烯,可抗紫外线、抗腐蚀。
5. 另水上光伏电站可以与水产养殖、垂钓娱乐、旅游观光等相结合,打造发电、养殖、旅游休闲等一体化的综合产业基地,实现跨界融合,实现双赢和多赢局面,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景观。
二、光伏产业发展政策•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以上,可以看出国家在能源优化升级上重点和策略的转变。
“十三五”规划也鼓励综合利用沿海滩涂、采煤沉陷区、渔业养殖等水面光伏方式,因地制宜开展水面光伏将成为光伏产业新突破口,解决光伏发展与用地问题的矛盾,推动水面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光伏发电发展历程1839年,光伏发电技术诞生;1877年,制作出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1941年,在硅上发现了光伏效应;1954年,全球第一块太阳能版诞生;1958年,中国第一块硅单晶在被研制出,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和实验场所;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光伏发电技术的市场化应用;2002年,中国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中国光伏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04年,成为了世界光伏和市场中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提高“容配比”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最有效方法
提高“容配比”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的最有效方法崔楠;吴洪宽【摘要】通过分析光侠发电与逆变器工作原理,提出提高光伏-逆变器容配比可以改变光伏泼电的功率曲线,充分利用光资源,提高逆变、变电、配电、送电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并进一步定量计算了青海格尔木与江苏苏州地区容配比对于工程造价与度电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光伏-逆变器容配比应该在1.5∶1以上;还讨论了提高容配比的同时补装直流侧容量,才能够使光伏电站达到备案容量的额定出力,真正意义上改变光伏电是“间歇电源”“垃圾电”的认识,成为“压得下、拉得起”的支撑性电源;并利用度电成本分析的方法,计算了合理容配比能够降低度电成本0.026 ~0.041元/kWh.在光伏发电技术成本、非技术成本都下降到极限,再进一步下降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合理的光伏-逆变器容配比设计是降低光伏发电成本、促进平价上网最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太阳能》【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6页(P20-24,33)【关键词】光伏发电;容配比;度电成本;平价上网【作者】崔楠;吴洪宽【作者单位】协鑫集团设计研究总院;协鑫集团设计研究总院【正文语种】中文1 应提高容配比的原因光伏组件的功率是在标准测试条件(Standard Test Condition,STC)下测试的,其标准测试条件为:辐照度1000 W/m2、温度25±1 ℃、标准光谱AM1.5。
但通过分析各地区的气象数据可以发现,在光照资源很高的Ⅰ类资源区,全年辐照度能够达到或超过1000 W/m2的时间段只有几十个小时,而在光照资源较差的地区,能够达到要求的时间段只有几个小时,甚至有的地区全年都无法达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的辐照度。
另外,温度、灰尘、线损带来的功率损失,导致逆变器能够得到的输入功率仅为组件功率的85%。
图1为青海格尔木地区一年中天气晴朗的一天里,光伏-逆变器容配比在1.0∶1~1.8∶1时,逆变器输出功率曲线图,逆变器额定功率为3.5 kW。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光伏行业平价上网专题研究报告❑领跑者项目有望推动集中式电站快速走向平价。
2015年1月能源局提出光伏领跑者计划,初期目的在于鼓励光伏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制造发展,摆脱低端重复建设的困局。
而随着2016年第二批领跑者计划引入竞价机制,领跑者逐步承担起光伏发电价格发现的作用。
第三批领跑者计划吸取了前两次招标建设的经验,在基地评选期即引入了5方面考核,引导地方政府降低企业投资的非技术成本。
第三批领跑者竞价的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报价已经低于当地火电价格。
未来,随着系统端成本的继续下行以及非技术成本的控制,领跑者有望推动国内集中式电站大规模走向平价上网。
❑部分工商业直供电项目已具备摆脱补贴能力。
近期山东省发改委向国家能源局申报《关于东营市河口区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项目无需国家光伏发电补贴的请示》,第一次提出了无需补贴的地方电站项目。
项目主要利用地方的盐碱地,建设光伏电站供应附近的化工园区。
由于工商业项目电价相对来说较一般较高,随着光伏系统成本的下降,部分项目在工商业直接售电模式下,已经能够形成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国家能源局对于项目进行了肯定和批复,预计这一形式将会在国内陆续出现,从而推动国内光伏无补贴项目的推广。
❑降低非技术成本、提高直售电比例是光伏走向平价的核心因素。
领跑者项目推动发电成本的下降,一方面在于通过引入竞价机制,适当降低企业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通过承诺给予土地、接入、消纳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的非技术成本,从而降低中标电价。
随着国内“531”政策的出台,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而普通地面电站的非技术成本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参考国外光伏项目以及领跑者计划经验,通过降低非技术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从而最终实现平价上网。
而工商业项目由于较高的电价,通过电力直接销售,亦有希望快速实现平价。
目前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的地方补贴政策,也正引导光伏发电有序走向平价上网。
❑光伏行业正站在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
国内光伏行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设备投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
领跑者项目以及工商业项目即将大量步入平价区间,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有望打开较大增量空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上半年,国内光伏装机总容量154.51GW,而全社会总电源装机容量1730.58GW,光伏占发电设备容量占比8.93%;2018年上半年国内光伏发电量823.9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32291亿kWh的2.55%。
光伏装机占比以及发电占比均处于较低比例。
参考2017年末意大利光伏发电占比9%,希腊光伏发电占比7%,德国光伏发展占比6.1%,国内光伏发电量占比中短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长期随着储能发展,上限有望进一步打开。
❑建议关注受益于平价放量的龙头型光伏企业: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以及中环股份。
预计光伏平价之后装机需求将不再受制于补贴政策以及指标限制,行业的增长空间有望逐步打开。
行业内龙头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整体需求的快速增长。
建议关注单晶硅片龙头:隆基股份、中环股份;硅料以及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
❑风险提示:光伏电站成本下降不及预期,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
一、领跑者项目有望推动集中式电站走向平价 (4)(一)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初衷下的第一批“领跑者”计划 (4)1、“领跑者”计划的起源与初衷 (4)2、首个“领跑者”示范基地的批复和建设 (4)3、首个示范基地的经验总结 (7)(二)“电价竞争”导向下的第二批“领跑者”计划 (7)1、第二轮“领跑者”计划强化竞争性配置 (7)2、第二轮“领跑者”计划的经验和总结 (9)(三)技术与成本并重下的第三批“领跑者”计划 (10)1、第三轮“领跑者”计划的要求升级 (10)2、第三轮“领跑者”基地的评选结果与招标情况 (11)3、第三轮“领跑者”经验与总结 (13)二、工商业项目已逐步具备平价上网能力 (14)(一)工商业屋顶项目具备平价基础 (14)1、系统成本下降推升光伏发电竞争力 (14)2、工商业屋顶光伏项目收益率已具备平价基础 (14)(二)山东东营平价项目分析 (15)1、首个平价示范项目的批复 (15)2、山东东营项目详细情况 (15)3、东营项目投资回报率测算 (15)(三)地补陆续出台,有望平滑平价前装机需求 (16)1、浙江省地方补贴政策详情 (16)2、合肥市地补促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16)三、成本降低推动平价,光伏需求瓶颈即将突破 (17)(一)成本下降,推升光伏发电竞争力 (17)1、光伏全产业链价格近几年快速下降 (17)2、非技术成本有望跟随下降 (17)(二)光伏平价有望突破补贴指标限制,打开增量市场空间 (17)1、补贴驱动下的第一轮高增长 (17)2、补贴掣肘下的阵痛 (18)3、平价正起航,全新市场空间即将开启 (19)图表 1 第一批领“领跑者”项目竞标细则 (5)图表 2 第一批“领跑者”计划中标结果 (5)图表 3 第一批“领跑者”各企业中标份额 (6)图表 4 第一批领跑者新技术使用情况 (6)图表 5 第二批领跑者计划中标情况明细 (7)图表 6 第二批领跑者三类电价对比图 (9)图表7 第三批“领跑者”计划效率要求 (10)图表8 第三批“领跑者”基地评选标准 (10)图表9 应用领跑者&技术领跑者评分标准 (11)图表10 不同类型电池对应转换效率&组件功率 (11)图表11 第三批领跑者计划投标电价与当地光伏标杆电价及煤电标杆电价 (12)图表12 第一批技术领跑者中标情况(第三轮光伏领跑者项目) (12)图表13 第三批“领跑者”基地优选方式 (13)图表14 2010-2018年硅料价格走势 (14)图表15 2012-2018年组件价格走势 (14)图表16 工商业屋顶项目IRR测算 (14)图表17 山东东营河口区平价项目IRR测算 (15)图表18 2010-2018年电池片价格走势 (17)图表19 阳光电源逆变器均价(元/W) (17)图表20 国内光伏装机的第一轮高潮 (18)一、“领跑者”项目有望推动集中式电站走向平价2015年国家能源局提出“领跑者”计划,初衷在于推动光伏产品技术高端化发展,避免同质化产能重复建设。
为了鼓励企业参与领跑者计划,文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支持的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在各级政府机构建筑设施上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
2016年启动的第二轮领跑者计划引入了竞价机制,强调电价在竞争性配置中的重要地位,领跑者项目逐渐起到了推动光伏建造成本和上网电价下降目的。
随着前两批“领跑者”项目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政策逐渐完善了对于评选基地的要求:对于基地的日照水平、土地类型及成本、接入系统的建设、电力消纳保障以及地方政府推进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5个方面进行考核评选,从而达到推动非技术成本的降低。
随着第三轮领跑者结果的揭幕,部分地区领跑者报价已经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预计随着后续项目的推进,“领跑者”基地有望大规模进入平价阶段。
(一)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初衷下的第一批“领跑者”计划第一批领跑者计划提出的初衷在于推动光伏技术的进步,避免低端产能的重复建设,能源局对于使用的光伏电池都设立了最低转换效率门槛。
根据后续的建设结果统计,第一批领跑者计划有效的推升了单晶电池的使用比例,同时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如:PERC、黑硅、N型双面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批领跑者计划也为政府摸索提供公共服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1、“领跑者”计划的起源与初衷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联合7部委共同发布《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方案将“能效领跑者”定义为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效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者单位。
国家鼓励“能效领跑者”的宣传和推广,对于“能效领跑者”给予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追逐“领跑者”。
并计划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能效、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完善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
政策初衷在于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能耗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随后,当年6月份国家能源局、工信部、认监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意见”提出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自2015年起享受国家补贴的光伏发电项目采用的光伏组件和并网逆变器产品需满足《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2015年版)相关要求。
其中,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不低于15.5%和16%;且自投运之后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低于2.5%和3%,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不高于20%。
同时国家能源局提出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能源局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要求项目采用先进技术产品。
2015年“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要求多晶组件和单晶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上。
“领跑者”计划通过建设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实施。
同时提出政府财政资金采购光伏产品,优先采用“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
2、首个“领跑者”示范基地的批复和建设山西省大同市光照资源丰富,年均太阳能辐射总量高达5432.8MJ/㎡,年均日照时间高达2800小时,采煤沉陷区面积1687.8平方公里,非常适宜建造光伏电站。
2013年末,大同市政府提出了利用采煤沉陷区闲置废弃土地和电网接入有利条件发展光伏电站的构思。
2014年10月大同市政府基于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修编了《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及2015年实施方案》。
2014年11月水规院组织专家对“基地规划”进行了评审,随后大同市发改委根据评审意见开展了基地电力接入与消纳研究、稳定性分析评价、土地利用转向规划、光照条件与技术标准研究、项目服务方式研究等一些列专项工作,对“基地规划”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2015年4月水归院印发“基地规划”审查意见。
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发文批准首个“领跑者”基地的建设。
首个示范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300万kW,分三年实施,首批容量100万kW。
首批100万kW领跑者项目共计规划了13个项目。
其中12个单体项目总量为950MW,包括7个“领跑者计划项目”,每个项目单体容量100MW;5个“领跑者计划+新技术、新模式示范项目”单体规模为50MW;另外还有一个50MW的基地公共平台。
项目主要通过招标竞争的方式来获取指标,项目给予建设周期6个月,开发经营期25年。
首批项目的竞标主要通过竞争性比选方式择优双向选择企业和项目。
大同市人民政府共计设立了6条基本要求,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参与评选的企业提供的技术指标和完成情况进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