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信息化教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然而,教师信息化教学也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执行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教学设计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之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同时,教师还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执行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执行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片段、演示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技能,确保教学环境的正常运行,并能迅速处理故障。
三、教学评估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评估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网上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惑,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此外,教师还应学习使用各种教学评价工具,科学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起来,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匹配;具备良好的教学执行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具备良好的教学评估能力,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有效整合的前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之后的教学和学习会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
有人把网络时代的教育称为新教育,它的“新”不仅在于目标的新、手段的新,更在于它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能力。
新教育需要具有新素质的教师来保证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师能力结构的变化是整合的必然需要。
一、系统教学设计能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只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缺乏将新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意识与具体方法。
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成为教师能力和素质提高的瓶颈。
因此,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的协调的安排,如何用一种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工作,是目前教师亟待发展的一种新能力。
二、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
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各个学科的相互整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基于问题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指导能力。
三、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方面面必将呈现新的规律。
对新规律的发现和了解的深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实践活动是发现新规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尝试新方法、创造新理论的过程。
正如我们已经发现,尽管教育技术学在理论上已经为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但教师仍然感到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原则和方法确实不够用,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技术的理论落后于实践,实践需要教育从重视方法论层次的研究,必须向应用层次倾斜;另一方面,在社会变革时期,发现和创新的机会渗透在实践的各个环节,没有教师的参与和积极性,这种研究的深度只能限于方法论层面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教师能力的要求欲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应考虑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提升信息素养,使其与学科内容、学习过程融合为一体。
为此,还应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的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进行实施的能力。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教师的信息能力指的是对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现阶段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对教师而言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及相关教学软件的应用,计算机小课件的制作,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都是教师在实施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分为初级培训和高级培训。
初级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因特网基础等5个培训模块。
高级培训包括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等4个培训模块。
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80年代引入我国,是教育技术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设计理论随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
它本着为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的系统的设计,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用理论指导来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运用系统的方法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与程序,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能够协调地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
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以及教学实施能力的发展是强有力的工具,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能力。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如何呢?有人通过问卷、访谈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才能完成这一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合能力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和设备、信息资源和方法、人力资源和相应课程内容用一定方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计算机或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出来,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启发学生心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并主动适应学科课程。
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农村中学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能力。
课程整合不仅是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过程,更是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课程的有效组合过程。
运用多种教育理,特别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构建先进模式,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
学校要积极确立“教学要发展,信息要先行”的理念,为推动本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正确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性以及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明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生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数学软件等工具,进行数学公式的演示和实例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有针对性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之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历史文献和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立体的历史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地理数据的分布和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教学方法多样化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之一。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讨论、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在线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式的学习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丰富性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之一。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作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肩负着重大责任。
本文针对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教师容易产生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提高教师适应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学习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冇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疗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全面推进基础教疗改革的必要途径。
但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深入•教师因自身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认识的不足,造成偏离课改目标的现象也需要引起注意和反思。
一、培养教师对课程整合内涵的认识,避免信息技术万能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岀发点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是以建构主义为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但有的老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的认为是在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而学科教学是否真的需要,却不加考虑,“为了用而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不分学科,不分教学内容,课堂变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内容变成了课件;课件变成了黑板的替代品(一些学科教师因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能力有限,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师才能完成课件制作,更是增加了整合的难度)。
这种把整合等同于技术与课程的简单相加的观点,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限定在了工具层而上,并没有真正理解整合应该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的内涵。
列外,这种现象的存在与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也有很大关系,在课堂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为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硬性标准.使很多老师不得不用。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新要求。
首先,信息技术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和网络使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如打字、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
这些基本技能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进行教学,还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和家长更好地沟通交流。
其次,信息技术要求教师熟悉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被开发出来,用于辅助教师进行教学。
教师需要了解这些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便能够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只有掌握了这些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教师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此外,信息技术要求教师拥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应用和评价等方式,发展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教育研究。
同时,信息技术也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结合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信息技术要求教师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能力。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也面临着泄露的风险。
教师需要具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保护自己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
最后,信息技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包括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馆等。
教师需要学会利用这些信息技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评价和选择,以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教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的信息技术资源。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和网络使用能力,熟悉教育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具备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能力,能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师资要求
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师资要求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师资要求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使我们的接班人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热点。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的过程。
将信息技术与小学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根据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形式的不同,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ing About IT)。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独立设置的学科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在学习信息技术本身过程中,还要培养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道德。
因此,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
这个任务不拘泥与教材或参考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以是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word操作中,可围绕怎样用计算机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并要求图文并茂,在文章输入、修饰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会word操作,同时,还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
2、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其他学科教学(Learning From IT)。
在这种整合模式下,师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分别进行教学或学习。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新要求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首先,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
(1)、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
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
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看不到现代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
(2)、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同时,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工具本质,从而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的泥坑。
(3)、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
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因此,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学发展提出的要求。
教师要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第三,教师要借助网络学习。
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
特别是新课程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教师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学习也是校本学习的能成功实施的必备条件.。
信息技术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课对教师的要求面向信息技术与教课深度交融的教课要讨教师拥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再重申技术自己的能力,而是以课程为主的整合能力。
这里主要剖析一些要点因素,依据系统看法,这个问题必定波及信息化教课方案、信息化教课实行、信息化教课评论等层面。
一、信息化教课方案能力设计整合技术的教课是睁开信息化教课的前提,也是教师一定具备的最基本的面向信息技术与教课深度交融的专业能力之一。
能够说没有信息化教课方案,就谈不上有效的教课实行和教课评论。
信息化教课方案重申学生的踊跃参加,而活动的参加需要必定情境的支持,所以教师要能够采集、甄别、整合与学科有关的教课资源以优化教课环境,即要能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表现情境,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应用情境、直观情境、虚构情境、思想情境、合作情境、创作情境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及潜能,给学生供给学习的挑战,将现实、情境和心理因素交融在一同,从而投入到拥有现实意义的、探究性的活动中去解决复杂的问题。
有效的信息技术与教课深度交融的教课活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含关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睁开、学习成就的显现等。
这就需要教师在信息化教课方案时环绕学生的“学”来睁开:在设计中应充足考虑表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因素:发扬学生的开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表现学生的开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遇在不一样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应,即要让学生能依据自己行动的反应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质问题的方案。
信息技术与教课深度交融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源的支持参加,所以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究和达成意义建构,为学生供给各样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教师要能在短时间内依据教课目的、学生特色、知识特色高效地采集与之有关的各样教课资料与信息;能对与学科知识关系较密切的信息保持很强的敏感度;能娴熟地运用网络搜寻、在线沟通、扫描和打印等方法获守信息。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实施,关键是教师。
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出发,对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学科课程。
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1.综合性这主要是由知识综合化趋势和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知识呈高度的综合化,学习一门学科。
要联系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许多新课题,这些课题往往不是仅靠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知识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学生把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之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实践性实践性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通过“网上浏览”、“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从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开放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表现出的创造性,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创新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探索和实践,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
远程教育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远程教育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学习
的原则。
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因而
二、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确定新的教学观念
三、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1、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
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
2、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研究行学习。
计算机对中学数学
的研究性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
四、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现代信息技术被不断的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议题。
它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知识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它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一整合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师应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这样我们才能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比如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实验中,学生有不好理解或难以想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给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展示。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优势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但有的老师害怕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只有在上公开课、示范课或赛讲的时候才想起要用它。
他们自己不会制作或修改课件,只得找人代劳,有的甚至要花钱购买现成的课件。
我想这样的课件是不能充分体现教育者的设计思路的,有时反而会受到课件的制约。
当然,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盲目地不符合实际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课件,从而放弃了教材教法的研究。
(2)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强有力工具。
这样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知识探究、解决问题、发表观点、协调合作等,从而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6页word资料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对教师的要求[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数学型信息技术的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验研究”(项目编号:SGH10099)和2011年西安市科技局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创业平台及创新体系建设项目“基于数学型信息技术的学科应用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xy1134wl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整合的内涵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教师是整合实施的主体,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是教材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的整合教学中,信息技术更多是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并未充分展示其对教学的价值,究其根源是教师难以意识到自身在整合中的地位,也未有强硬的技术整合能力做后盾。
那么,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中的作用是什么?教师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满足整合的需求?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一、落实整合理念,开发整合资源(一)教师是整合教学的开拓者信息技术的应用从理论上的确能够改变教育活动中信息呈现方式,能够为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提供有效的工具,然而,从理论到实践的整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切最终都需要一线教师去实现。
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不但要熟悉技术,掌握技术,善于转化技术使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适合学生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整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所区别,在此,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改变,那么,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等都应进行适当地调整。
作为整合实施者的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教学使命,面临更多新的任务,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还要有一个正确的技术观: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的使用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技术的使用方式、教学观念,以及技术与学习内容的融合度,技术不会影响教师的存在价值,对好老师的需求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这种需求还会更加迫切。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对数学教师的要求1、更新观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大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素质教育思想。
2、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信息素养: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和实践,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数学教学。
3、熟悉数学教学的相关网络资源和分布情况以协助学生实行研究型、资源型学习。
4、即时跟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5、积极展开信息化教育环境中的教育科学研究,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信息化环境下数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总来说之,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教学方法、内容、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因为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动画模拟、反馈、个别辅导等,使其具有巨大的内在潜力,形成良性循环,能协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水平,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它作为促动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资源、要素、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集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
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模式,将成为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所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的形象生动,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李凤兰
【期刊名称】《电化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5(000)010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实施,关键是教师.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出发,对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探讨.
【总页数】4页(P30-32,36)
【作者】李凤兰
【作者单位】中央电教馆,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34
【相关文献】
1.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政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J], 易晖
2.浅析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信息技术课为例 [J], 罗玄
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师的新要求 [J], 张景川
4.信息技术与畜牧兽医专业课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J], 林文棋
5.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政治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J], 易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根据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对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对教学方法提出的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趋势,它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这些要求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提要求一:引入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具和资源。
教师需要积极引入这些新的工具和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
这些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课程和教育游戏。
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工具和资源。
建议一:提供培训和支持为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接受相关培训和支持。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培训课程,帮助教师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此外,学校应提供技术支持团队,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提要求二:提供个性化研究经验信息技术的整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研究经验。
通过使用教育技术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和兴趣定制研究内容和方式。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建议二:使用研究管理系统研究管理系统是实现个性化研究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管理系统创建个性化研究计划和评估学生研究成果。
研究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研究资源和互动工具,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提要求三:促进合作和互动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互动,通过使用在线协作工具和社交媒体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
这将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建议三:设计合作项目和互动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合作项目和互动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和互动。
这些项目和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在线协作或共同创作等形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工具来改进教学效果。
教师应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相关技术,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m 发布时间:2007-10-8 阅读:375次李凤兰(中央电教馆,北京 100031)[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实施,关键是教师。
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出发,对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与主动适应学科课程。
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1.综合性这主要是由知识综合化趋势和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的。
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知识呈高度的综合化,学习一门学科。
要联系许多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了许多新课题,这些课题往往不是仅靠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的知识能够完成,而是需要学生把所有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并运用于学习之中,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实践性实践性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通过“网上浏览”、“资源下载”、“文字、图像处理”、“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等方式和方法进行学习,从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获得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实践能力。
3.开放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学习体验和表现出的创造性,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创新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探索和实践,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
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整合、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没有现成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依赖,自主支配的空间很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所涉猎的内容比较广泛,这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
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
(2)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是指于细微枝节中看出事物的本质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感知能力。
赞可夫说:“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内心活动最细致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也很难成为良师益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更需要教师具有这种能力。
这是因为,在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会话、交流和有意义建构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捕捉每一点教学信息,从而帮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调整教学活动。
(3)教师要有创意思考能力。
台湾辅仁大学的赖丽珍教授认为:教师创意思考能力是指教师将创造力运用于教学专业的过程,改变过去关于教学的想法、方法及策略,进而发展出新的想法、方法及策略,使得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成效亦有增进的能力。
教学创意思考能力是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
教师的创造力运用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激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过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都非常强调教师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4)教师要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应该是综合型教师,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需要。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
我国的师范教育长期以来偏重培养学科专家型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的特点,专业课、学科课占的比例大,公共课、文化课比例小,使得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相对较弱。
二是学校分科教学的结果。
教师的学科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语文的也不光顾历史、地理、政治书籍。
要改变这种现状,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向博学或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2.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实施能力。
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能在不同教学模式和不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的教学评价能力。
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学前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辩证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习惯。
能结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并能在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都能公平受益。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职业发展能力。
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3.教师应该具有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我作为认识的对象,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急剧变革,教育改革将更加频繁、广泛和深刻,教师将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模式、过程、手段与方法,因而要求教师不仅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对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要求更高,这是由其课程特点决定的。
4.教师要有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体验。
因此要求教师具备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教学进行反思,以作出更优化、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安排。
以便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落实和开展教学活动。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中,教师应从下列方面发展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1)深入思考运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策略在教学设计每一个环节上,通过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资源和媒体使用策略分析,重点思考如何运用媒体和资源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Intel未来教育培训中,对媒体和资源使用策略提出“基本问题—主要问题”的设计思路,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2)深入思考情境式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的运用按照建构主义教学观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
因此,教师要努力探究和设计如何通过巧妙的情境模拟、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问题探究和解决的意识。
(3)仔细研究教学活动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信息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参与交流讨论中,对于学生来说,可获取的信息源要多得多。
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准备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5.教师应该具有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主张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利用必要的共享学习资料,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获得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习者的创造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有效合作学习应遵循下列原则:誗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成员大致2~5名;誗其任务是为小组而精心设计的;誗存在正互赖性,即为了大家的成功,相互促进是必须的;誗每个成员以个人身份为其学习和参与工作负责任;誗为成员之间合作技巧的建立给予必要的关注,并指定相应的时间;誗教师的角色从“讲坛上的圣人(sage on the stage)”变成“身边的指导者(the guide on the side)”。
6.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中,学生是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自主地探究问题,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要达到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学校、虚拟课堂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限了。
教育信息化还为人们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誗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誗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誗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誗会利用资源进行学习;誗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誗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誗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